输液量怎么算多少
㈠ 输液滴数公式计算方法是什么
计算公式:
1、已知每分钟滴数,计算每小时输入量。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60(min)/每毫升相当滴数(15滴)。
2、已知输入总量与计划使用时间,计算每分钟滴数。每分钟滴数=输液总量×每毫升相当滴数(15滴)/输液时间。
根据临床要求和输液本身的性质,输液有以下特点:
1. 输液用量大,对热原、澄明度、无菌、pH、渗透压等要求比小容量注射液更为严格,pH接近体液pH,避免过酸过碱。
2. 输液一般包装于密闭的中性硬质玻璃瓶及轻便的特制塑料瓶或袋。输液的容积一般在100ml以上,大者有1000ml,临床广泛用于重危症患者的抢救和治疗。
3.输液不能采用混悬液及油制溶液,一般制成澄明的溶液,多以静脉滴注给药。
4.输液,特别是某些血容量扩充剂,如右旋糖酐注射液等,要求具有一定的胶体性、比重、黏度和滞留性等血流变性质,以起到增加血浆容量的作用。
5.输液多以水作溶剂,不得加入任何抑菌剂,从配制到灭菌应控制在4小时内完成。
㈡ 输液的三种计算公式是什么
1、滴系数为10滴/ml,则: 每小时输入的毫升数=(滴数/min)*6。
2、滴系数为15滴/ml,则: 每小时输入的毫升数=(滴数/min)*4。
3、滴系数为20滴/ml,则: 每小时输入的毫升数=(滴数/min)*3。每分钟的点滴系数和患者的年龄、药物有很大关系,一般每毫升需要10-20滴,然后代入公式即可计算总输液量。也可以根据输液总量和每分钟的滴数来计算所需要的总时间,总时间=液体的总容量*点滴系数/(每分钟滴数*60)。
输液注意事项
输液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情况,要确定输注的液体没有过敏,例如输注青霉素类的抗生素之前,一定要做青霉素皮试,如果有皮试呈阳性,就不可以使用这种药物。另外输液时一定要慎重选择所要穿刺的血管,最好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穿刺输液时要注意避免静脉的损伤。
而且要保证穿刺后针头留在血管内,以免在输液过程中损伤到静脉血管,导致局部肿胀、液体的积聚,甚至是静脉炎。输液过程中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如果出现寒战、发热、皮疹,要及时停止输液。另外输液的流速一定要控制好,像年老体弱或者婴幼儿以及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输液的速度一定不能过快。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输液
㈢ 输液怎么算用量
输液公式可以计算每小时的输液量,或者计算输液所需要的总时间。例如计算每小时的输液量,输液量(ml)=每分钟的滴数/点滴系数。每分钟的点滴系数和患者的年龄、药物有很大关系,一般每毫升需要10-20滴,然后代入公式即可计算总输液量。也可以根据输液总量和每分钟的滴数来计算所需要的总时间,总时间=液体的总容量*点滴系数/(每分钟滴数*60)
㈣ 输液的三种计算公式是什么
输液的三种计算公式:
1、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滴数×4;
2、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ml数÷[输液总时间(h)×4];
3、输液所需时间(h)=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
相关信息:
输液(Infusion),或大容量注射液,是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它是注射剂的一个分支,通常包装在玻璃或塑料的输液瓶或袋中,不含抑菌剂。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将药物输入体内。
㈤ 输液的每小时输入量是怎么计算的
1,已知每分钟滴数,计算每小时输入量。每小时输入量(ml)=每分钟底数乘以60(分)/每毫升相当于滴数。例每分钟滴数为54滴,计算每小时输入量。解,每小时输入量(毫升)=54乘以60/15=216(毫升)2,已知输入用量和计划使用时间,计算每分钟滴数。每分钟滴数=输入用量乘以每毫升相当滴数(15滴)/输液时间。例,日输入总量2000毫升,需10小时输完,求每分钟滴数。解,每分钟滴数=2000乘以15/(10乘以60)=3000/600=50滴
㈥ 输液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输液的计算公式是在各种危重病抢救中,经常要遇见的。输液它的计算公式,简单的说就是生理需要量加额外损失量,就是一个危重病病人所需要的总的液体量。
输液的计算公式也不是这么简单的,难就难在额外损失量的计算。有些额外损失量很难分析,譬如出血、出汗,出血用纱布来计算的话只能大概的计算,出汗就更难计算了。另外,输液不仅仅是液体,还有各种类型的电解质。不管是液体,还是各种电解质,通常都是生理需要量加额外损失量,必要的时候还要借助容量、电解质、血的监测,来分析和判断。总而言之,输液的计算公式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是相对的比较复杂的,光靠计算公式还是不行,必须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以及各类检查,综合分析判断,决定每一个患者每天需要输多少量,这些量里有多少晶体、胶体,有哪些不同的电解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