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玉米苗产多少斤如何培育
Ⅰ 玉米亩产量一般多少斤
玉米亩产量一般1000斤至1800斤以上。
决定玉米亩产量的因素很多,地理环境、品种、栽培管理技术等等的差异都可能导致玉米产量的不同,一般而言,光热条件好、优质丰产抗病品种、规范化栽培种植 的产量高。
以南方地区来说,亩产可达900公斤以上,大面积种植的玉米,栽培投入不高,管理欠精细,大面积平均亩产650公斤左右,如果在高海拔地区种植,产量不足500公斤。
增加玉米高产的方法
一、查苗补苗
玉米出苗后,要注意观察玉米的出苗情况,由于播种深度、种子质量、播种技术、土壤问题等,可能会有缺苗的现象出现。
如有发现缺苗的情况,需要及时补苗,如果缺苗不多,则不用补苗,对于产量影响不大,如果缺苗率高于10%,就需要补苗了。补苗的办法也简单,购买一些玉米种子,把缺苗的地方重新播种即可。
二、间苗定苗
这种情况和上述刚好相反,上述是缺苗的现象,这是出苗过多的情况。对于播种量过大的地块,比如每亩播种5斤的情况下,出苗数较多,田间有效苗数过密的情况下,不仅不利于增产,还会造成减产,因此,如果是出苗过密,需要人工拔掉多余的玉米苗,保证合理苗数。
三、控旺
对于水肥条件比较旺盛的地块,玉米苗期时,容易发生旺长,一旦出现旺长后,消耗水分、养分能力增强,到了中后期还容易发生倒伏。而苗期是控旺的最佳时期,因此,如果遇到玉米旺长的地块,需要及时控旺。
控旺方法可选择喷施控旺剂即可,比如矮壮素、多效唑、乙烯利等,控旺时,要遵循3个原则“控黑不控黄,控肥不控瘦,控干不控湿”,以便提高控旺效果。
四、浇水
有些地块的玉米,由于播种时土壤相对就比较干旱,等到玉米出苗后,一方面,降低了出苗率,另外一方面,出苗的玉米长势也比较弱,叶子发蔫。遇到这种情况下,需要及时灌溉浇水。不仅能促进玉米出苗,提高出苗率,还能促进长势较弱的玉米苗恢复正常生长,以便后续更好地生长。
五、中耕
有些地区玉米苗期时,可能会遇到连阴雨天气,或者是强降雨天气,这种情况下,等到降雨过后,天气晴朗温度回暖,田间土壤容易出现板结,玉米在板结的土壤环境下,不利于正常生长。而通过中耕的做法,不仅具有保墒效果,还有利于根系的呼吸生长,促进苗期玉米正常生长。
六、除草
除草是玉米苗期农户们都要做的一件事,之所以把这条放到最后,也能体现出重要性。玉米除草剂的最佳时期是3-5叶期,此时杂草处于2-4叶期左右,杂草对于除草剂的抵抗力弱,即便是恶性杂草(芦苇、香附子)等,也是小草阶段,此时喷施除草剂,能够大大提高除草效果。同时,在此期间,玉米自身的恢复性也比较强,不容易发生除草剂药害。
Ⅱ 玉米的亩产量是多少,附玉米的种植方法
1、不同地区、品种的玉米产量并不相同,东三省春玉米区亩产为500-700公斤左右,黄淮海夏玉米区亩产为600公斤左右,新疆地区亩产为700-900公斤左右。2、种植玉米时,要选择饱满且无虫害的种子,用温水浸泡7-8小时后,铺在装有湿润纱布的篮子里,环境温度保持在30℃左右,便能促进玉米发芽。
一、玉米的亩产量是多少
1、玉米的亩产量
不同地域、不同品种的玉米产量相差较大,东三省春玉米区亩产一般在500-700公斤左右,黄淮海夏玉米区一般在600公斤左右,新疆的产量可达700-900公斤。
2、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
(1)由于玉米植株高,且叶面积大,商业需水量也较多。玉米生长期间适宜的降水量为410-640mm,干旱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降水过多,也会影响光照,增加病害、倒伏和杂草危害,从而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2)温度
玉米全生育期需要较高的温度,玉米种子发芽的温度为6-10℃,发芽最适温度为28-35℃,40℃以上会停止发芽。
(3)土壤
玉米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但适宜在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肥力水平高、疏松通气、能蓄易排、近于中性的土壤中种植。
(4)化肥
玉米在苗期占需肥总量的2%,穗期占85%,粒期占13%。玉米需肥量较大,一般生产100公斤玉米籽实,需要氮2.5公斤,磷1公斤,需钾2.1公斤。
(5)虫害
玉米常见的病害有瘤黑粉病、穗腐病、锈病、丝黑穗病等,常见虫害有玉米螟、玉米蚜、粘虫等。
二、玉米的种植方法
1、浸种催芽
选取饱满且无虫害的种子,放在温水中浸泡7-8个小时,让种子吸足水分。然后把玉米铺在装有湿润纱布的篮子中,放置在30℃的环境中,这样便可以快速的促进玉米发芽。
2、整地施肥
玉米适宜在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中生长,种植玉米时,要先翻耕整细土壤,除去土壤中的杂草和碎根,让土壤更加为松软透气。然后在土壤中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或农家肥,给玉米提供充足的养分。
3、种植方法
把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保温保湿,来提高种子发芽率提高。随后把薄膜四周盖压紧实,以免被风吹走,等玉米出苗后,便可以吧株苗附近的薄膜划开。
4、追肥管理
在玉米长出5片真叶时,追施一次磷肥和钾肥,加快玉米的生长速度。在玉米开花后,可适量施加尿素和过磷酸钙,提高植株的产量。
Ⅲ 玉米亩产多少斤,附种植方法
4、防虫防病
(1)种植玉米时一定要防虫防病,一般情况下病虫的高发期在秋季,因为这个季节空气湿度较大,非常适合细菌滋生和病虫侵扰。
(2)一定要及时排出田地中多余的积水,防治病虫害时可以使用化学农药,也可以尝试生物防治,这样能减少对土壤和植株的危害。
Ⅳ 玉米粒产量每亩多少斤
玉米的亩产量在800-1200斤左右,但决定玉米产量的因素比较多,比如有地理环境、品种、土质、栽培管理技术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玉米的亩产量。玉米的种植时间要根据所在地区决定,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都不同,所以种植时间也不同。山东地区一定要在每年4月前后种植,这样可使玉米更好的生长。河北地区一般是种植秋玉米,种植时间是7月中旬,这样10月下旬即可收获。东北地区一般是种植春玉米,大约在4月中旬种植,10月前后收获,南方地区则在3月前后种植。
玉米对水肥的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在选择种植环境时,土壤一定要肥沃,能灌能排。在整地时要开好三沟,即主沟、围沟和厢沟,做到沟沟相通,沟不积水,能灌能排。玉米整地时一定要隔年翻耕冻坯或种一季冬季蔬菜,这样到第2年播种玉米时土壤会很疏松干燥,团粒结构好,对玉米生长有利。
如果想要玉米的产量高,一定要对其多施一些肥料,而且要合理的施肥才能满足玉米在整个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玉米的3个阶段对肥料要求比例不同,在苗期占需肥总量2%,穗期占85%,粒期占13%,玉米从拔节到大嗽叭口期是需肥的高峰期,这时施肥一定要合理。
种植玉米时要注意,为了让植株根系可以更好的扎根在泥土里面,一定要对土壤进行翻耕。
仔细的翻耕可以使玉米幼苗更快适应新环境,但是要注意,必须在适宜的天气中翻耕,大概翻耕15cm左右即可。
Ⅳ 玉米亩产量一般是多少公斤,附玉米的种植方法
南方地区一般最高亩产可达900公斤以上,东三省春玉米区亩产量一般可达500-700kg,黄淮海夏玉米区亩产量一般可达600-800kg,新疆地区亩产量最高可达700-900kg,具体亩产量与玉米的品种、种植地的地理环境、栽培管理技术等多种因素有关。想要取得高产量,应精选优质良种,一般选用适合本地种植的具有高产潜力、耐密紧凑、大穗型的中晚熟品种,保证抗倒性比较强、抗病性能好,并要完善种植栽培管理。
一、玉米亩产量一般是多少公斤
1、品种、地理环境、栽培管理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差异都可能导致玉米产量的不同,一般情况下,南方地区最高亩产可达900公斤以上,东三省春玉米区亩产量一般在500-700kg,黄淮海夏玉米区亩产量一般在600-800kg,新疆地区亩产量最高可达700-900kg。
2、玉米是一种抗旱、高产、经济价值高的粮食作物,一般光热条件好、优质丰产抗病品种、规范化栽培种植的产量高。
二、玉米的种植方法
1、选种催芽
精选优质良种,一般选用适合本地种植的具有高产潜力、耐密紧凑、大穗型的中晚熟品种,保证抗倒性比较强、抗病性能好。种子在播前要先晒种,放在太阳光下晒3-4个小时即可。然后在温水中浸泡催芽,水温控制在50-55℃,浸泡大约15分钟。泡好后冷却6-8小时,用清水冲洗1-2次即可播种。
2、选地整地
玉米是喜肥水、好温热、需氧多、怕涝渍的作物,在播种过程中,过酸、过粘和贫瘠的土壤都会使玉米生长不良,因此最好选择排灌方便、便于管理、PH6.5-7、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在表层施入有机肥作为底肥,然后挖沟起垄,将土壤晾晒1-2天。
3、播种入土
播种时,要保持行距65cm、株距18cm的间距,然后点播玉米种子,播种深度为5cm。玉米种植后,要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让其正常发育生长。
4、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遵循“去弱留强,间密存稀,定向、留匀、留壮苗”的原则。玉米在三叶期丛苗疏开,5叶时可按株距定苗,要拔除病苗、弱苗、异株,留健壮苗,保证玉米能健壮生长。若遇缺苗断垄的地方,相邻处要留双株补苗,并浇足定根水,保证幼苗成活。定苗一般在5-6片叶时根据品种和地力进行。
(2)中耕除草:中耕的深度要求做到苗旁浅、行中深,定苗前浅,定苗后深。其作用在于疏松土壤,流通空气,破除板结,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及病虫害,减少水分养分的消耗,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要求。
(3)水肥管理:苗期若缺水,应及时进行灌水,宜沟灌。在生长过程中若遇到雨水密集,田间积水不退,会造成土壤氧气不足,影响植株生长并且容易倾倒,影响光合作用,所以要及时排涝。施肥的原则为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氮、磷、钾肥与微肥配合平衡施用;基肥、种肥及追肥配合施用;施足底肥,轻施苗肥,重施拔节肥和穗肥,巧施粒肥。
(4)病虫害防治:玉米病害主要有大小叶斑病、锈病、纹枯病等,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粘虫、玉米蚜、棉铃虫、小地老虎、红蜘蛛、叶蝉等。原则上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在管理上要早发现早防治。
5、适时收获
玉米地成熟期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三个时期。进入完熟期后,籽粒会出现黑层,植株中下部叶片已变黄,基部叶片干枯,果穗黄叶呈黄白色而松散症状,玉米穗棒籽粒乳线消失,黑层出现,变硬,并呈现出本品种固有的色泽。注意需经晾晒后脱粒清选入库,一般籽粒水分低于16%才可安全贮藏。
Ⅵ 高产玉米如何种植
1选择优质自交系
选择高纯度的自交系亲本是提高杂交玉米制种纯度的根本措施之一。繁殖自交系亲本种子的原种要严格按照“三圃制”或“二圃制”要求进行。自交系亲本种子要有一定的储备,一般采用一次繁殖、分批使用的方法,要求亲本种子的纯度在99%以上,种衣剂净度在98%以上,发芽率在85%以上。原种生产应安排专人负责.并建立健全原种生产档案。种子最好采用种衣剂包衣,以有效防治地下害虫。
2选地隔离
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天然杂交率达95%以上,极易发生生物学混杂。应根据生产基地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当的隔离方法。制种田空间隔离要保证在500m以上,才能达到安全隔离的目的。如果有高秆作物或林带丘陵等障碍物,可适当缩小隔离区。如果上风头大面积种植其它玉米,则隔离距离还应加大。时间隔离必须经过实验,一般要在40天以上。禁止在制种田方圆4 km范围内放养蜜蜂。
3严格去杂去劣
凡不符合父母本典型性状的植株(穗)均为杂株(穗),要彻底去掉。去杂一般分苗期、散粉前、脱粒前三次进行,应遵循去杂务尽,去杂务早的原则。苗期去杂主要根据幼苗叶形、叶色、叶鞘颜色、叶缘太小、茸毛等特征特性,在定苗时彻底去杂一次,同时拔除长势过旺的大苗或过弱的细苗。第二次去杂在抽雄散粉前结合第一次去雄进行,主要根据叶色、叶片宽窄大小、植株长相高矮、雄穗大小、穗位的高低进行。也可在去雄时根据雄穗分枝、花药颜色、花丝颜色进行去杂。一般杂株长势旺,比正常株高。田间去杂应多次进行,尽量做到去杂彻底。第三次去杂是在收获后脱粒前根据穗型、粒型、粒色、轴色等本品种的特征特性逐穗进行穗选,确保种子纯度达到规定要求。
4摸苞去雄
母本去雄是保证种子纯度的关键技术环节,应在母本雄穗散粉前及时、干净、彻底地去雄。要求带叶(一二片叶)摸苞去雄,即母本的雄穗开花之前,用拇指和食指尽量伸进心叶后带一二片叶拔除雄穗。这样可有效地控制因抽雄不及时散粉而造成的自交几率,提高制种纯度,也可以节约养分,利于雌穗发育,提高结实率,要求每天去雄一遍.风雨无阻。拔除的雄穗埋人地下或带出制种田妥善处理。
5割除父本
母本株授粉结束.父本就完成了其供粉使命,这时及时砍除父本株。这样既可省水省肥减少养分消耗,又改善了母本株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提高母本产量;最主要的是可以有效避免收获时造成种子混杂,保证杂交种子的纯度。玉米</A>单交制种是利用杂种优势这种生物学现象,达到增强玉米生长发育的抗逆性,来提高玉米产量的一项实用技术。通过几年来对制种技术的总结分析,认为单交玉米制种、种籽质量的好坏、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一是制种区域的自然条件,二是亲本的纯度,三是制种管理技术措施的到位率。四是一播全苗。
一、选好制种基地
1.安全可靠的隔离区。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天然杂交率很高,达95%以上,它的花粉粒能随着空气的流动而飘游很远。因此,在玉米制种田四周的隔离范围内严禁种植不同品系的玉米,空间隔离区不少于300米。
2.选地。选择有隔离条件的也无自生玉米的地。要求中上等肥力以上的土壤质地,肥力均匀,没有盐碱的地块。
二、掌握品种特性,把好种子质量关,进行种子处理
1.认真了解父、母本的特征特性。
2.合格种子的主要指标。
合格种子实质上是如何保证生产合格种子质量的问题,按国家种子标准,其玉米单交种主要指标:一级种子标准:净度98%以上,纯度98%以上,发芽率85%以上,水份13%以下;二级种子标准:净度98%以上,纯度96%以上,发芽率85%以上,水份13%以下。
3.人工粒选。把亲本种子中的霉种和破粒挑选出来,避免播种后出现缺苗断垄现象。
4.种子包衣。在播种前7-10天,包衣的种子必须晒干待播。在种子处理时,必须彻底清扫干净所在的场地、仓库、使用工具。
5.严格防杂。播种不同品种时,播种机具一定要严格清理干净,切实注意先播的种子是否遗留在机具中。在发放和搬运种子时要细,加强种子保管和播种人员的责任,谨防不同品种的混杂。在发放种子时,精量发放,不许退种子,防止人为混杂种子。
三、确定合理的群体结构
1.产量构成指标。亩产450公斤,保苗株数6500-7000株,其中母本穗数5500-6000穗,母本单穗重100-120克。
由于父母本植株比大田玉米植株矮,单株叶面积小,故制种田留苗密度比粮食玉米大些,留苗均匀,不能留双苗,不能补种。
2.父母本行比的设置。
①原则:在保证有足够的父本花粉的前提下,尽量增加母本行数,提高制种产量。
②依据:父本雄穗的发达程度、分枝多少、花粉量多少和父本开花散粉持续的时间长短。
③一般父母本行比是1∶5的采用1.45米的膜、三膜十二行,膜下点播,穴距18-20厘米。父母本行比是1∶7的采用0.7米的窄膜,四膜八行,气吸式播种机播种。
四、主要措施
1.播期的确定。土壤表层5-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8-10度,既可播种,具体时间3月28日-4月10日为适播期,原则上是抢雪墒播种。
2.播种。
①耙地深度5-6厘米。
②土壤处理:在整地后播前亩用90%的禾耐期50-60毫升,然后直耙混土,混土深度3-5厘米为宜。
③播种深度:3-4厘米。
④播种量:点播每亩3.5-4公斤,气播2.8-3.2公斤。要求深度一致,下籽均匀,达到出苗整齐的目的。这是抓住一播全苗的关键技术措施。
⑤施肥水平及方法:全生育期亩施标肥量:130-140公斤。尿素25公斤/亩,二铵20公斤/亩,硫酸钾7公斤/亩,全层施肥:尿素10公斤/ 亩,二铵20公斤/亩,硫酸钾7公斤/亩。追肥:尿素15公斤/亩,抽雄结束后根据长势每亩人工撒施尿素5-10公斤防止早衰。
3.田管。
①突出一个“早”字,早放苗,早封土,苗期以根系生长为主,早中耕疏松土壤,促使根系下扎,培育壮苗。
早定苗:在3-4片真叶定苗,每穴留一株。发现有杂株玉米立即剔除。母本留均匀一致的壮苗,父本有意留大、中、小苗,延长父本散粉时间。
多中耕:一般2-3次,深度16-18厘米。
蹲苗:必须根据墒情进行,一般45-55天。掌握原则: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
②灌水
拔节期灌水:玉米苗期比较耐旱,适当蹲苗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但是拔节期以后,叶片旺盛生长,对水分要求逐渐加大,一般比大田进头水要早。
孕穗期灌水:从拔节期到雌穗吐丝为孕穗期,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死生长并进,对水分要求量大,特别在抽雄前后20天是需水“临界期”,这时遇旱,对产量影响极大,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水分,供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
③田间去杂去劣:所谓“去杂去劣”就是严格剔除田间杂株和分离株系。在定苗后拔节期、喇叭口期,凡异常的父母本植株均应拔除,应在抽雄前将杂株彻底干净拔除。更为重要的是父本行中的杂株必须反复清理干净。母本行发现一株散粉株,必须把半径5米内的玉米株全部拔出,保证纯度。
④制种玉米人工去雄:母本去雄是制种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获得高标准杂交种的关键。去雄要做到及时彻底干净百分之百抽完。
一早二净:尽早去雄,实行人工摸包去雄的方法,连同1-2片心叶一起拔去,去净 母本雄穗,除净残留枝梗。在母本临近抽穗的前几天,要经常到制种田查看,一般去雄要逐株一次拔净,不遗留残枝。
二清一防:清除拔掉的雄穗和清理弱小亲本植株,防止花粉污染。拔出的雄穗要扔到地下,不要留挂到植株叶片上,以免散粉串花。当田间雄穗最后剩下5%左右时,未完全结束去雄工作,可在1-2天内将尚未抽雄的母本植株连同心叶一起拔除,并清除那些弱的植株。
去雄工作一旦开始,必须连续无间断地进行,风雨无阻,保证制种质量。
⑤砍除父本:父本散粉结束后,及时砍掉父本,这样做一是可彻底杜绝父本籽粒混入母本中,尤其是机械收获,确保种子质量。二是父本产量低,经济效益低。三是砍除父本能大大改善母本的田间通风透风光条件,提高母本产量,及时砍除父本后母本能增产5—10%。
五、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虫害
1.病害主要有黑粉病。
防治方法:一是消除病原,在病瘤未破裂前摘除、深埋。二是加强栽培管理,避免偏施过量氮肥,过量氮肥易使玉米组织幼嫩,便于病菌侵染。
2.虫害主要有玉米螟、棉铃虫、蚜虫、红蜘蛛等。
①农业防治:消灭田边杂草、铲埂除蛹、轮作倒茬。
②物理防治: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
③化学防治:在玉米小喇叭口期,用呋喃丹点施于玉米心叶内,每株约0.5克,防治玉米螟效果达90%。
六、收获、晾晒、脱粒、精选、包装
1.适时收获:使用机械收获时要求种穗在杆上的含水量不能大于25%。
2.脱粒:脱粒的种穗含水量严格控制在18%左右,脱粒机械使用甘肃酒泉种子机械厂生产的5TYX-6F专用玉米脱粒清选机,新购的脱粒机必须经过处理,才能使用,以防种胚打烂。
3.每户制种职工准备足够的棚布,以防天气变化,防止雨淋、霜冻降低芽率。场园晾晒要勤翻、勤晒,充分利用秋后的光热资源,避免霉烂,保证种子含水量13%以下。
4.及时精选包装:脱粒前进行人工穗选,把杂穗全部清选干净,清选时保证种子净度达到98%以上,按定量要求包装,码放时要垫木板隔潮。
Ⅶ 怎样培育玉米可以让产量越来越高
米的高产非常重要,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提高玉米产量?玉米增产5大措施汇总一览。
1、去叶在玉米苗长到5片叶时,用刀片把第1片叶以上的植株全部割去,并把第1片叶也用手摘除。因这时玉米苗的生长点还在土表以下,所以去叶后第二天,植株就会长出新叶。摘叶后的玉米比不去叶的茎秆粗、稳长、秃尖减少,可增产30%。
2、折尖在玉米全田抽丝中后期,在没有结棒抽丝的植株上部第2片与第3片叶之间用手折成折角,但不能折断,在折后四到五天即结棒抽丝,被折的茎节一般两到四天可恢复原状。经实践,用这种方法可使玉米空秆率由原来15%―40%降到2%―5%,平均亩增产15―25公斤。
3、蹲苗在玉米定苗后到拔节前玉米雄穗分化前进行蹲苗。
具体做法是:在玉米苗期底墒较好的情况下,采取控制灌水,多次中耕,扒根晒土措施,促进根系向丛深发展,并控制地上部徒长,使玉米幼苗基部墩实粗壮,有利于抗旱防倒伏。蹲苗指标应掌握玉米晴天中午叶片卷缩,叶色深绿,午后或傍晚叶片恢复伸展,第二天早晨叶尖有水珠,可不浇水;如果叶片下午至次日早晨仍不伸展,叶尖也无水珠,即应结束蹲苗,土壤水分应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50%以上。
经过蹲苗的玉米植株,茎秆粗壮,根多、入土深,拔节后生长迅速,基部节间粗短,气生根多,雌穗出现较早,果穗大而穗位低,秃尖少,籽粒多,产量高。
但玉米蹲苗要因地制宜,蹲苗时间短,起不到蹲苗作用;蹲苗时间过长,控水严重,幼苗老化,也会造成不良后果。应掌握蹲小不蹲老,蹲壮(地能力高)不蹲瘦(地瘠薄),蹲黑(苗色浓绿),不蹲黄(苗色黄弱),蹲湿(墒足)不蹲干(欠墒)等,才能收到好效果。
4、去雄在玉米雄穗刚抽出尚未散粉,用人工按一定比例去掉部分植株的雄穗,玉米去雄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增产措施。去雄后减少植株养分消耗,把供雄穗开花的养分转移到雌穗,并可兼治玉米螟。
具体方法是:玉米进入抽雄开始的每天早上,把刚抽出的雄穗拔掉。去雄的比例可采用隔行去雄,或隔2行去1行,也可采用同1行隔株去雄,不管用什么比例去雄,全田株数不超过30%―50%,近地边几行不宜去雄,以免影响授粉。
5、授粉玉米进行人工授粉,可以满足果穗顶部迟出花丝的受精,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减少秃尖,缺粒,实现粒大饱满。增产幅度在8%―10%。
具体方法是:当玉米开花抽丝期时,在上午9―11时,用一长绳两人拉着进行授粉,或是做一丁字尺架,在田间走动触动雄穗,使之散粉,保证迟出花丝授粉。可以隔天进行1次,在开花后期可每天1次,进行三到四次,即可满足授粉的要求。在抽雄、开花后及时去掉田间空株,可增加光照强度,减少郁蔽和水分、养分的消耗,有利于增加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