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楼台是什么
⑴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思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
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前2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描写了江南的秀丽景色,表达了对江南风景的赞美之情。
后2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表面上是写江南的景观——寺庙,实则是抒情。南朝修建的那么多宏伟壮观的庙宇楼台如今都繁华不再,表达了万事万物经不住历史长河的洗涤,终为土灰。是人借此讽刺唐统治者要引以为戒,多为民谋福利。
⑵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什么意思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09
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楼台是什么意思
楼台:指寺庙。
⑷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出自哪首诗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出自:《江南春》——唐 杜牧。表示的意思是: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⑸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句话的意思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出自《江南春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将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交织起来进行描写,把美丽如画的江南自然风景和烟雨蒙蒙中南朝的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在烟雨迷蒙的春色之中,渗透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盛衰的感慨和对晚唐国运的隐忧。
原文如下: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赏析: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拓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文宗大和七年(833)春,杜牧奉幕主沈传师之命,由宣州经江宁往扬州访淮南节度使牛僧孺途中写下这首诗。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⑹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首诗写于公元833年,杜牧拜访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途中。杜牧在牛僧孺的推荐下担任推官一职,后转为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的掌书记。这首《江南春》,从一定程度上,成为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的诗意开端。
从唐文宗时期就曾发觉的“吾民尤困于佛”,到了唐武宗才开始大刀阔斧的毁佛行动。从《杭州新造南亭子记》可以看出,杜牧反对这种佛教误国的荒唐行为,支持唐武宗“拆寺庙而建南亭”的行动。
因而杜牧写下这首《江南春》的时候,已经看透了皇帝佛教误国的本质。从“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可以看出杜牧笔下的“四百八十寺”,绝非夸张之辞,事实上有过之而不及。
⑺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什么意思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思是: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拓展资料
【出自】
唐代杜牧的《江南春》
【全文】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赏析】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讽刺了皇帝依赖佛教。其中应指现存于江阴青阳镇的悟空寺。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着有《樊川文集》。
⑻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是什么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
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27]、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
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自负经略之才,诗、文均有盛名。文以《阿房宫赋》为最着,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世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脍炙人口。
年轻时即好读兵书,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又着《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会昌三年(843年),昭义军乱,上书李德裕论用兵之法,为德裕采纳。着有《樊川文集》。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樊川诗集注》《樊川文集》。
⑼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是在讽刺什么
江南,一个自带温婉的词,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争相歌咏江南之美,汉乐府就有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到唐朝,最出名的当属白居易那一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同为唐朝诗人,晚唐杜牧笔下的江南,就有所不同了,我们来看。
⑽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
原文:
江南春
杜牧 〔唐代〕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有相互映衬的绿树红花。
有临水的村庄,有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作品介绍: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