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得到多少个电子
⑴ 怎样判断原子得到或失去多少个电子
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判断:
当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时,一般容易失去电子变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如:钠原子,电子排布为2 8 1 ,它易失去最外层的这个电子变为钠离子.
当最外层电子数4-7个时,一般容易得到电子变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如:
氯原子,电子排布为2 8 7 ,它易得到1个电子变为氯离子.
当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时(氦为2个),它们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是稳定结构.
⑵ 如何知道原子是失去电子还是得到电子失去多少个得到多少个
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判断:
1、当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时,一般容易失去电子而变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如: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很容易失去,变为钠离子。
2、当最外层电子为4时,如碳族,既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又易得到电子,所以与别的原子以共价键化合。
3、当最外层电子数5-7个时,一般容易得到电子而变成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如: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结合一个电子变为氯离子。
4、当最外层电子为8时,如稀有气体,已经达到稳定结构,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几乎不与别的元素化合。
(2)怎么判断得到多少个电子扩展阅读
电子在原子中处于不同的能级状态,粗略说是分层分布的,电子层可用n(n=1、2、3…)表示,n=1表明第一层电子层(K层),n=2表明第二电子层(L层),依次n=3、4、5时表明第三(M层)、第四(N层)、第五(O层)。
一般随着n值的增加,即按K、L、M、N、O…的顺序,电子的能量逐渐升高、电子离原子核的平均距离也越来越大。电子层可容纳最多电子的数量为2n²。
电子层是按电子出现几率最大的区域,离核远近来划分的。
亨利·莫斯莱和巴克拉首次于X-射线吸收研究的实验中发现电子层,巴克拉把它们称为K、L和、M(以英文字母排列)等电子层(最初K和L电子层名为B和A,改为K和L的原因是预留空位给未发现的电子层),这些字母后来被n值1、2、3等取代。
⑶ 怎么判断一个原子是得到还是失去电子怎么知道会得到或失去多少个
只有氧化还原反应中,才会出现电子的得失。从反应物到生成物,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升高),那么元素得到(失去)电子。具体电子得失的数量可以通过化合价的变化来判断。
只要出现了化合价的变化,就会有电子的得失,那么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有变化的一类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三大基本反应之一(另外两个为(路易斯)酸碱反应与自由基反应) 。自然界中的燃烧,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电池,金属冶炼,火箭发射等等都与氧化还原反应息息相关。研究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的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发生变化。根据氧化数的升高或降低,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两个半反应:氧化数升高的半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氧化数降低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独立存在,它们共同组成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还原剂,生成氧化产物;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生成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具有氧化性,但弱于氧化剂;还原产物具有还原性,但弱于还原剂。
一个化学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根据反应是否有氧化数的升降,或者是否有电子得失与转移判断。
有机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定通常以碳的氧化数是否发生变化为依据 :碳的氧化数上升,则此反应为氧化反应;碳的氧化数下降,则此反应为还原反应。由于在绝大多数有机物中,氢总呈现正价态,氧总呈现负价态,因此一般又将有机物得氢失氧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得氧失氢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根据作为氧化剂的元素和作为还原剂的元素的来源,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分子间氧化还原反应、分子内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以下一般规律:
1、强弱律: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3、转化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归中反应时,元素的氧化数只接近而不交叉,最多达到同种价态 。
4、优先律:对于同一氧化剂,当存在多种还原剂时,通常先和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反应。
5、守恒律: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