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一盒是多少毫升
① 古代计量单位一斗和三合分别指多少
斗和合都是量制单位,即体积单位,在古代,不同朝代的换算方式有差别,换算如下:
1、汉朝时期
1斗相当于现在2000毫升。3合相当于现在60毫升。
2、唐朝时期
大量制:1斗相当于现在6000毫升。3合相当于现在180毫升;
小量制:1斗相当于现在2000毫升。3合相当于现在60毫升。
3、明清时期
1斗相当于现在10000毫升。3合相当于现在300毫升。
古代常见容量单位有:石、豆和斛。
古代常见重量单位有:石、钧。
古代常见长度单位有:跬、仞、舍和寻。
石: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豆:容量单位。
斛:容量单位,五斗为一斛。;钧: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跬:长度单位,半步为跬
仞: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为一仞;舍:长度单位,古代行军时以三十里为一舍。
寻: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1)汉代一盒是多少毫升扩展阅读:
中国的计量,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氏族社会末期。据古书记载,黄帝创立了度、量、衡、里、数五个量。
自秦朝以来,历朝历代多建有度量衡单位制度,而且变革较多,单位量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民国时期,河南于1932年曾在部分县实施《度量衡法》,推行公制,但各县政府并未完全执行。1937年,日本侵占河南以后,旧制复燃,市场上新旧制同时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南进行过3次重大计量制度改革。一是1959年的贯彻了国务院《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二是1978年全省改革了医用戥秤;三是1985年贯彻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计量单位三次重大改革,都是在各级政府统一组织领导下,全面认真进行,而且改革得比较彻底。截止到1987年,除少数民众仍存有旧制计量器具外,政府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等都按照国家规定的计量制度使用了法定的计量器具。
② 汉代的一升等于多少克
古代方剂中的一升在不同的朝代也不同:秦朝一升等于220克,汉朝200克,三国204.5克,南北朝300克,唐朝是200克,宋朝670克,元朝1000克,明朝1000克,清朝1000克。
方剂中方指医方,剂,古作齐,指调剂,方剂就是治病的药方。中国古代很早已使用单味药物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又学会将几种药物配合起来,经过煎煮制成汤液,即是最早的方剂。
③ 古代中医中药的重量 一钱啊,一两啊都是多少g啊
古代是随着时代变化 单位改变。
汉代:1斤=16两=248克
1两=24株=15.5克
1株=0.625克
一方寸匕:金石类药物约2克,草木类药物约1克。
一升=10合=200毫升。一合=20毫升。
唐宋:按古制=汉代
明清:1斤=16两=600克
1两=37.5克
近代
港台:同明清
大陆:1斤=16两=500克
1两=10钱=30克
1钱=10分=3克
1分=0.3克
现代: 1公斤=2斤=1000克
1斤=10两=500克
1两=10钱=50克
④ 古代中药方剂中的半升是多少克
汉代仲景时的称量升大约为200毫升,但是如果具体到克,这需要区分什么药,因为那时候的计量药物重量是以容器计量,就是用容器来装多少药物
这也就存在了一个问题,就是汉代的药物炮制和饮片应用的形状和现在不一定是一样的,可能那时候的半夏比较大,算下来空隙比较多,现在的饮片用半夏多碎小,所以,计量就容易出现误差,常规官方的计量大致如我下图的,毕竟年代久远,肯定会存在误差,参考下就行了,深究就有点不现实了
望采纳哈
⑤ 古代“一合”是多少毫升
古制一升为现代约200毫升,一升为十合,一合约为20毫升
⑥ 经方录:汉代中药计量
仲景之方神效,我们每用之却不尽如意,直到后来才知道是用量上出现了差错,汉代的计量单位和现在已大相径庭,教科书上的用量过于保守,遂整理了
汉代与现代处方剂量换算表
1 石① = 四钧 = 29760 克
1 钧 = 三十斤 = 7440 克
1 斤 = 16 两 = 248 克
= 液体250 毫升
1 两 = 24 铢 = 15.625 克
1 圭 = 0.5 克
1 撮 = 2 克
1 方寸匙 = 金石类2.74 克
= 药末约2 克
= 草木类药末约1 克
半方寸匙 = 一刀圭 = 一钱匙
= 1.5 克
一钱匙 = 1.5-1.8 克
一铢 = 0.65 克
一铢 = 100 个黍米的重量
一分 = 3.9-4.2 克
1 斛 = 10 斗 = 20000 毫升
1 斗 = 10 升 = 2000 毫升
1 升 = 10 合 = 200 毫升
1 合 = 2 龠 = 20 毫升
1 龠② = 5 撮 = 10 毫升
1 撮 = 4 圭 = 2 毫升
1 圭 = 0.5 毫升
① “石”:读shí,后来读dàn
② “龠”:读yuè
1 引 = 10 丈 = 2310 厘米
1 丈 = 10 尺 = 231 厘米
1 尺 = 10 寸 = 23.1 厘米
1 寸 = 10 分 = 2.31 厘米
1 分 = 0.231 厘米
梧桐子大 = 黄豆大
蜀椒一升 = 50 克
葶苈子一升 = 60 克
吴茱萸一升 = 50 克
五味子一升 = 50 克
半夏一升 = 130 克
虻虫一升 = 16 克
附子大者1 枚 = 20-30 克
附子中者1 枚 = 15 克
强乌头1 枚小者 = 3 克
强乌头1 枚大者 = 5-6 克
杏仁大者10 枚 = 4 克
栀子10 枚 平均15 克
瓜蒌大小平均1 枚 = 46 克
枳实1 枚 约14.4 克
石膏鸡蛋大1 枚 约40 克
厚朴1 尺 约30 克
竹叶一握 约12 克
自己体重41KG,按照普通人群平均65KG,按照60%-70%用药合理。
小青龙汤别人常用量:麻黄,桂枝10-30克,芍药20-30克,细辛10-15克,干姜15-30克,甘草10-15克,半夏10-20克,五味子5-10克,疗效很好。
清代用的是司马制,现在香港台湾还在沿用:
清代
一厘:约等于十毫(0.03125克)。
一分:约等于十厘(0.3125克)。
一钱:约等于十分(3.125克)。
一两:约等于十钱(31.25克)。
一斤:约等于十六两(500克)。
⑦ 东汉时期一升等于现代多少毫升
在古代,10升为1斗,也就是说,1升是1斗的1/10;10合为1升。实测其容量为200ml,东汉1升为200ml,1合为20ml。在古代,也有把80缕布规定为1升的,但这不常见,现在也不用了。
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汉书·卷二十一·律历志上:“十升为斗……斗者,聚升之量也。”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如今这一个里头装了两斗御田粳米。”;~酒只鸡(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家常便饭)。
⑧ 汉代,中药中一石,一斗,一升与现代单位的剂量换算
汉代有斛,斗,升,合(ge3声)勺.
1升=0.34(西汉)0.20(东汉)升
⑨ 宋代时一合等于几毫升
一、十合(合gě 容量单位)为一升。 一合就是一百毫升。
二、斗、斛均为容量单位,
旧时,十升等于一斗,十斗即一百升,等于一斛。
石,读音dan,作为计量单位,有两个用法:
1.容量单位。10斗为1石。
2.重量单位。在汉代,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作为容量单位,1石是现在的多少斤?石主要用来计量粮食,稻谷、粟等等。一石多少斤,有个比重问题。
以下摘自《关于古代粮食钟亩、石的问题》
“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自秦汉开始它们之间都是十进制。...
...林甘泉主编的《中国经济通史_秦汉经济史(上)》也认定:汉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27市斤粟。汉代1石为20000毫升,1斗为2000毫升,即秦汉时期1斗禾重2.7斤,这也是以实物测量所得数据。...”
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