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药毒痒灵多少钱一盒
Ⅰ 奇痒灵多少钱一盒
奇痒灵药高14、4元钱一盒
Ⅱ 明末清初的中医药学者李庆远名人名言
李庆远生于1677年,卒于1933年,传说寿享256年。 据报道,他是明末清初的中医药学者,世界上着名的长寿老人。 传说在他100岁时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获政府的特别奖励。 他自称200岁时,仍常去大学讲学。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
李庆远名人名言:
予年二百五十,而动作不衰,人其我为神仙乎?
饥寒痛痒,此我独觉,虽父母不能代也。衰老病死,此我独当,虽妻子不能代也。
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及饥极而食,不及渴极而饮。无喜怒哀乐之系其心,无福贵荣辱之动其念也。
古人之所以行不疾行、目不极视、耳不极听、坐不过久、卧不及疲。
喜怒哀乐,过度则伤。谈笑食息,失时则伤。
且不仅此,凡细小之事,人最易急,皆足以致伤。
余生二百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与夫作长久之酣眠,盖以此也。
食不得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眠不得过久,过久则精气耗散。
善养生者,所以必以慈、俭、和、静思字为根本也。
静者,身不可过劳,心不可轻动也。
和者,致祥之道:君臣和则国家兴盛,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妇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相互维护。
所谓俭者,非止财用,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精神,俭于言语则养气息,俭于交游则洁身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蠲除烦恼。凡事省得一份,即受一份之益。
人心能慈,即不害物,即不损人。慈祥之气,养其天和也。
致寿之道者,谓不外慈、俭、和、静四字而已。
毋劳女形,毋摇女精。毋使女思虑萦萦,寡思路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此中妙旨,庸人忽之。
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只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
心无片刻宁,神无片刻安,胶扰不休,故足以促寿也。
山野之人,作息有时,起居有常,无名利之系其心,无机械之乱其神,浑然天真,如葛天之民,故可以延年也。
山野之人,恒较城市之人为长寿。
今之世,事物繁于古,机械甚于前;其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逆于生乐,务快其心。
古之人,法于阴阳,调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神相俱,泰然百岁以上,不以为长寿者,职此故也。
岂时世不同,天地浑然之气有厚薄使然耶?非也。养生之道不同也!
若置长烛于风中,则其烬也自速。护短烛于笼内,则其灭也必迟。养生之道,亦如是也。
元气有厚薄,不善育生者,虽禀气厚,滥用而戕贼之,亦足以促寿。
夫人寿之短长,元气之所禀也。
唐朝医药学家孙思邈经典诗词名句
唐朝医药学家孙思邈经典诗词名句
1、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毋失岁时之和。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晦无大醉,一岁之忌暮无远行,终身之忌甚无燃烛行房。——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3、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孙思邈
4、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疗。——孙思邈
5、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若愿普救含灵之苦。——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6、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7、世无良医,枉死者半,此言非虚。——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8、天无一岁不寒昌,人无一日不忧喜。——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9、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0、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孙思邈
11、治儿生落地不作声法:取暖水一盆灌浴之,须臾即作声。——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2、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3、我为医者,须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孙思邈《剑侠情缘三》
14、美药勿离手,善言勿离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5、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瀑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废人功,卒无裨益。——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6、身为神气之窟宅,神气若存,身康力健;神气若散,身乃死焉.——孙思邈
17、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8、为医者虽善于脉候,而不知察于气色者,终为未尽要妙也。——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19、养生之道,常欲小劳。——孙思邈
20、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孙思邈《大医精诚论》
21、至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22、饮酒可以陶情性,剧饮过多防百病——孙思邈《孙真人卫生歌》
23、票气含灵,惟人为贵。人所贵者,盖贵为生。——孙思邈
24、养生之家,常须预合成熟药,以备仓卒之急。——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25、畏于己者,不制于彼。——孙思邈《千金要方》
26、夫二仪之内,阴阳之中,唯人最贵。——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27、凡药皆须采之有时日,阴千曝干,则有气力。——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28、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孙思邈
29、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支,德逾于此。——孙思邈
明末清初教育家朱用纯的经典名句名言
年代:明朝
朱用纯简介:朱用纯(1627~1698年),字致一,号柏庐,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着名理学家、教育家。明诸生,入清隐居教读,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深感当时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难以学到真实的学问,故写了《辍讲语》,反躬自责,语颇痛切。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生平精神宁谧,严以律己,对当时愿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绅,以礼自持。着有《治家格言》、《愧讷集》、《大学中庸讲义》。
父朱集璜是明末学者,清顺治二年(1645)守昆城抵御清军,城破,投河自尽。朱昼夜恸哭,痛不欲生。时其弟用白、用锦尚幼,从商遗腹未生。他上侍奉老母,下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待局势稍定,才返故里。因为敬仰二十四孝中为怀念父亲王修而终生不面向西坐,还曾在父亲墓前攀柏悲号的王裒[2],就自己改号为柏庐。朱用纯始终未入仕,一生教授乡里,向学者授以小学、《近思录》等。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康熙间坚辞博学鸿词之荐,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康熙三十七年染疾,临终前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
明末清初教育家朱用纯的经典名句名言
1、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朱用纯
2、倾坛饮酒,难知其味朱柏庐
3、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朱柏庐
4、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朱柏庐
5、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6、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7、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朱柏庐
春季四种中医药材的养护要点
春季对于一下这四种中药材的栽培管理需要特别注意,现将四种中药材春季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可供参考。
一、茯苓
春茯苓一般在4月下旬前后下窖,技术要点如下:
1、选择适宜地块。选择向阳缓坡地、土层深厚、疏松的沙质壤土、放荒3年以上并且无白蚁的地块。
2、及早清场挖窖。先清除场地杂草、石块等杂物。视段木长短,按深20~30厘米、宽30~50厘米挖窖,一般亩挖窖1200~2500口,窖应顺坡地倾斜,并在地块两侧开好排水沟,坡顶筑好拦水埂。
3、适时合理下窖。海拔较低的于地区4月中下旬下窖,较高海拔地区可在立夏前下窖,每窖菌材7.5~15公斤、用菌种一袋,覆土厚度10~15厘米并拍实。
4、及时巡查培土。每次下雨后,要及时巡查窖地,对菌材外露的要及时进行培土,并杜绝牲畜进地踩踏。
5、防止白蚁为害。发现蚁路,及时用药喷于蚁身,或用煤油或开水灌蚁穴并加盖沙土,及时灭除蚁源。
二、百合
1、及时清沟排渍。百合怕渍,较耐旱,每次下雨期间至雨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积水,实现沟沟相通,确保排水滤水通畅。
2、适时打顶摘珠。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百合开花前打顶,打顶后,要及时喷洒大生等药剂进行植株消毒。对生长于叶基部的百合珠芽及时分次摘珠。
3、经常中耕除草。通过浅中耕防止土壤板结,并适当对百合植株基部进行培土,防止百合外露。结合中耕清除田间杂草。
4、合理施用肥料。分别于4月上旬施一次壮苗肥。一般每亩施尿素5~8公斤。于5月中下旬施一次壮蔸肥,一般每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并及时喷施氨基酸等叶面肥。
5、密切注意防病。百合易发立枯、炭疽、病毒等病害,春末夏初每10~15天用杜邦申氏、大生或波尔多液喷雾防治一次,共防病3~5次。
三、金银花
1、中耕培土。每次下雨后,待土表层较干时,及时进行深中耕,并壅蔸培土,确保土层松软通气。
2、及时施肥。于4月上中旬和5月中下旬分别施肥两次,每亩每次施尿素10公斤左右,并抢在下雨前施用,或遇旱浇水时施用。
3、清沟排渍。每次下雨期间及雨后要及时进行田间渍沟排渍,保持排水畅通。
4、防治虫害。春末夏初常发生蚜虫为害,一般用阿维吡虫啉防治,每亩用量一袋。
四、福白菊
1、选地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地块,实行深翻、精整,整理成宽1.2米的厢面,厢面屋瓦背形,开好厢沟、围沟、腰沟,以利排水和采摘操作。
2、施足基肥。在翻耕前每亩施腐熟土杂肥3000~5000公斤作基肥。
3、合理移栽。移栽实行分蔸移栽或育苗移栽,按株行距25~40厘米规 格栽植,每亩确保4000蔸以上。
4、及时追肥。移栽后半月左右及时追施提苗肥,每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或尿素8~10公斤。
5、防治病虫。春末夏初要注意防治菊蚜等虫害和霜霉病、褐斑病等病害,菊蚜用阿维吡虫啉防治,霜霉等病害一般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杜邦申氏、大生等药剂防治。
Ⅲ 苗药 湿痒灵 有这药嘛
您好!
有啊!生产单位: 贵州苗族苗方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 赣卫消证字2011第(0030号)规格:15克/支,成份: 雪莲、苦参、蛇床子、白鲜皮、大枫子、地肤子、五倍子等纯天然草本植物。用法用量:外用,将患处洗净,取适量本品涂于患处,每日2-3次。
感谢您关注问病网,祝您健康!
Ⅳ 苗药癣痒灵治癣能除根吗得用多长时间才能彻底除根
问题分析:
癣分几种类型,如手足癣,花斑癣,圆癣等,主要是真菌感染,发病的皮肤上皮疹边界清楚,局部粗糙可伴有脱屑或瘙痒,足部出现水泡,糜烂流水或脱皮脚臭等。
意见建议:
癣一般局部用抗真菌乳膏或抗真菌的中药,一般治疗一段时间逐渐缓解,较重的可加口服药,脚癣同时注意鞋袜干净透气等。
Ⅳ 罕见毛囊炎!真的无药可救了吗
毛囊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毛囊所致的亚急性或慢与化脓性的毛囊和毛囊周围炎症。一般皮肤不清洁、搔抓或肌体抵抗力降低时均可诱发。
毛囊炎初发时常为散在性,形状如同米粒大小,呈鲜红色或深红色毛囊性丘疹,其中心贯穿毛发,周缘有炎性红晕,随后迅速变成脓包,但不互相融合。脓包破裂或拔去其中毛发时可排出少量脓液和血浆,但局部炎症逐渐消退后不留疤痕。毛囊炎好发于头部,而其他有毛部位也可波及。由于毛囊炎的发病部位不同,因此所表现的形式也各异,如生在头部的毛囊炎,治愈后可出现米粒至指甲大的脱发斑,而且患处不再生发,这通常称为秃发性毛囊炎;有的毛囊炎呈集聚排列,其深部相互贯通而融合成片,称为穿凿性毛囊炎;如毛囊炎发生在枕部,因部位特殊常增殖呈乳头状硬结,称为乳头状毛囊炎或枕部硬结性毛囊炎。
毛囊炎初发时大都成批出现,每一个损害历时5~7天可以吸收痊愈,然而新的损害不断发生,故病程往往绵延数周至数月,有的甚至更久。症状时轻时重,反复不愈。瘙痒的程度也不一,有时伴有微痛。检查时患处附近淋巴结肿大,病变严重时可伴有发热。
治疗毛囊炎首先要讲究皮肤的清洁卫生,同时要避免搔抓等刺激。特别是头部,由于毛发多、皮脂腺和汗腺较丰富,排泄物也多,所以更应该保持清洁卫生。患者平时要尽量少食刺激性食物、动物性脂肪,并保持每天通便。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应该及时进行治疗,这样可以防止诱发毛囊炎。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全身疗法:在皮损广泛而有明显脓头时,应给广谱抗生素治疗。如有条件可送脓液培养,并作药敏试验,这样对选择更有效的药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免疫疗法:慢性反复发作的患者,可用疖病菌苗注射,每周皮下注射一次,开始剂量为0.5毫升,第二次为1毫升,第三次为1.5毫升,以后每次为2毫升。一般注射后无不良反应,如有发热等不适,不要再增加剂量,必要时可减量或停用。
3、局部疗法:皮损发作时局部忌用水洗,避免搔抓,皮损部位应将毛发剪短,局部可搽杀菌、止痒的药物如发水等。伴有渗液的患者可用0.1%利凡诺溶液湿敷,每日3~4次,每次20分钟,炎症缓解后可以用2%氯霉素乳剂、0.5%新霉素软膏以及3%碘酊外搽。
人体表面,除了掌跖和一些黏膜周围的皮肤外,其他皮肤都有或长或短,或粗或细的毛,在每一根毛的皮内部分都有一个毛囊。如果毛囊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表面出现红色丘疹、脓疱就叫毛囊炎。
毛囊炎系化脓性球菌侵犯毛囊口周围,局限于毛囊上部的炎症,分为化脓性与非化脓性两种,多见于免疫力低下者或糖尿病患者,好发于头部、项部。毛囊炎初起为红色充实性丘疹,以后迅速发展成丘疹性脓疮,继而干燥、结痂,痂脱后不留痕迹。皮疹数目多,但不融合。毛囊炎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头部、颈项部、臀部和外阴部等。自觉瘙痒或有轻度疼痛,一般没有全身症状。皮疹初起时为针头大红色毛囊性丘疹,逐渐变成粟粒大脓疱,中心有毛发贯穿,周围有炎性红晕。脓疱大多分批出现,互不融合。脓疱破溃后,排出少量脓血,结成黄痂,痂脱即愈,不留疤痕。
小小的毛囊炎,好像没有什么大问题,但如果你掉以轻心,那就错了。毛囊炎可反复发作形成慢性毛囊炎;发生于头皮的可引起永久性脱发;发生于项部的,皮损呈乳头状增生或形成瘢痕硬节,不易治愈;毛囊炎向深部发展,可引起毛囊周围炎,称为疖,多发且反复发作的疖称为疖病,严重者可有淋巴结肿大、发热、头痛,甚至引起脓毒血症或败血症;如果挤压位于鼻、口唇部位的疖肿,可使病菌经血行进入颅内,引起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或脑脓肿,可导致死亡。
毛囊炎的防治,主要是注意皮肤清洁,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外伤,积极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及全身慢性疾病。头皮的毛囊炎患者需注意随时保持头皮凉爽,改善过度洗头习惯,并保持睡眠充足,舒缓压力;前胸、后背及臀部毛囊炎的患者,多与湿、热、出汗及个人体质有关;大腿毛囊炎的患者多由裤子与腿部毛囊摩擦造成;而上臂毛囊炎的患者,则多是因为毛孔角质化的结果。患者必须注意避免捂、热以及过度流汗,勿经常洗头,不要穿太紧或太硬的裤子,同时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饮食上要注意少吃酒类及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反复发作者平时应少吃油腻之物,多食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保持大便畅通。治疗或控制毛囊炎,局部以杀菌、消炎、干燥为原则,轻度患者可外用消炎药、硫磺药水等,较严重患者可口服药物治疗。
Ⅵ 苗药 湿痒灵 有这药嘛
答:
病情分析:
你好,这里您所叙述的药物在临床上是很少使用的,主要是针对皮炎和止痒的功效。
指导意见:
这里建议您首先选择药物要慎重,这里建议您到国家药监局的网站上去查询下是否有国家的准字批号如果有就可以使用,如果没有建议不要用。
Ⅶ 清明节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1. 关于清明节艾草的诗句
关于清明节艾草的诗句 1.有关艾叶的诗句
习俗来源:端午节本是纪念屈原的节日。至唐黄巾起义时,黄巢义军攻打中原地区,时值端午。当地官员于是放出风声:“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动员民众逃离家园,是为"走黄巢"。实际是使义军无法与民众接触,以制义军不断扩大之势。
中原地区某户人家,男人都外出了,家中只有一妇人与二个小孩,一小孩为亲生,一小孩是她嫂子的遗孤。亲生的小孩刚能行走,她嫂子的遗孤大她自己的小孩一岁。妇人一人带二小孩逃难,背着她嫂子的遗孤,却让自己刚能行走的小孩步行,但却落在后头。走不多远,遇一黄衣人,问:“嫂嫂为何不让大小孩走路,而让小的小孩走路?”妇人如实相告,黄衣人听后甚为感动,道:“你危难之中行忠义之事,已破黄巢之刀,黄巢已无法取你人头,其实你只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义之家,黄巢便无奈你何。”言罢竟忽不见。妇人认为是仙人指点,于是回家依言而作,并沿途叫逃难之人插艾草可破黄巢之刀云云。因此妇人平时善良,多行善事,诸多民众都相信,依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不用“走黄巢”,在家中过端午节。
果然,义军过境,见家中插艾草的人家,无人打扰,随军的医生还为民众看病,问疾苦。一时妇人遇仙人指点之事在各地传开,平民之家,不再“走黄巢”,纷纷插艾草过端午,并效妇人行忠义之事。
其实,黄衣人是黄巢义军的前锋谋士,武艺高强。义军所到之处,都是无人村,义军无人支援,成了孤军。谋士知有蹊跷,化成便衣,独自寻找原因,遇是了妇人。忽然不见,只是纵身跳上大树隐藏起来了。谋士小施一计,不仅破了官府的:“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谣言,为义军获得民众支持,又使民众积德行善成风,世人于是将此传统继承下来,成为今天端午节“插艾草”的风俗。
陆河人为客家人,多为中原迁移到陆河。是以大都保持了“走黄巢”“插艾草”的习俗。
注:黄巢(?~884) 唐末农民战争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稍通书记,屡举进士不第,以贩私盐为业。家富于财,善击剑骑射。
关于艾草的诗:
七律 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还有些散碎的句子和对联:
门高无碍齐公子,海阔难寻楚大夫。
菖蒲驱恶迎喜庆,艾叶避邪保平安。
蒲剑冲天皇斗观,艾旗拂地神鬼惊。
松大夫招来百福,竹君子扫去千灾。
思无邪正心诚意,虑有德履泰临丰。
端阳艾叶如旗招百福,午日菖蒲似剑斩千妖。
盛世本无邪,寰宇长昭天子镜;德门原有庆,端阳亦镇赤灵符。
胜地纪中天,象取白芳占汇吉;翔风符正午,薰来引竹报平安。
2.关于清明节的诗句古诗大全
清明节的诗句
1、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2、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韦庄《长安清明》
3、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4、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5、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清明节的古诗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7)苗药毒痒灵多少钱一盒扩展阅读
传统食物
1、蒿饼
清明节要吃青的食物。农村中有蒸制蒿饼的习俗。
蒿饼类似江南的青团,制法是:“采新蒿嫩芽和糯米同舂,使蒿汁与米粉融和成一体,以肉、蔬菜、豆沙、枣泥等作馅,纳于各种花式的木模之中,用新芦叶垫底入笼蒸熟。”蒿饼颜色翠绿且带有植物清香,它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一,也用来馈赠或款待亲友。
2、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3.形容艾叶的句子
【第1句】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端午》:“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
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明张岱《夜航船.天文.夏》:“端阳日以石榴、葵花、菖蒲、艾叶、黄栀花插瓶中,谓之端五,辟除不祥。”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五月.端阳》:“五朋朔,家家悬朱符,插蒲龙艾虎。”
而在我们的家乡至今还流传着端午节用红绳在门鼻上拴艾草的习俗。【第2句】家乡的艾叶草,在田边地头,坡坡道道最多,一丛丛,一片片,长在我记忆之中。
川北多丘陵,土地湿润,水草丰茂,艾叶草长势很好,在那片黄土地里,它总在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不落俗套,形成了鲜明的特性。【第3句】追着桃花开放的声音,我漫步在春风中,只见郊区的道旁,一丛丛、一蓬蓬挂着银霜,鲜鲜嫩嫩的艾草,婷婷玉立了起来。
随手掐下一支艾叶,顿时那种特有的醒脑的香味就弥散了开来,激活了大脑中还在沉睡的许多细胞…… 【第4句】老家的土地上生长着一种叫艾草的植物,一丛丛,一簇簇,随处可见,它对生存环境要求不高,只要是向阳排水好的地方就能生长,它可食用可入药。五月是艾草茂盛的季节,端午到,艾叶香,家家户户门前插艾叶,用以驱瘴避邪,艾叶煮蛋、艾叶洗澡,能健身祛病。
【第5句】艾草是一种中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似菊,表面深绿色,背面灰色有绒毛。在我的家乡,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房前屋后,随处都能见到它苍绿色的身影。
艾草的生命力极强,割去一茬,新的一茬很快又会长出来,即便是秋后秆叶枯萎,到了来年的春天,它又会顽强地冒出一片新绿,并且疯狂地长成一片蓬勃的葱郁。【第6句】艾叶草为多年生草本,叶似菊,表面深绿色,背面灰色有茸毛,散发一股浓烈的清香,在旁看着、闻着,感官知道它存在的同时,将它的形态和气味留在了记忆的深处,直到今天也没有遗忘。
艾叶草和乡里人,就像是生活中的朋友,总有点离不开的样子。它是很好的中药材,可散寒止血,也可解决皮肤搔痒问题,用火点燃备干的艾叶草,让它熏灸人体筋络穴位,能减轻风湿痛症,它的用途很广,可煮熟鸡蛋,也可驱蚊蝇辟邪气。
【第7句】掐下一片艾叶,放到鼻子边。顿时,那种特有的艾草味儿一下就钻进了肺腑,馥郁的香味激活了大脑中许多沉睡了许久的细胞,蠕动着,把思绪拉到很远很远。
【第8句】艾草其实是一种草药,能理气血,通经脉,逐寒湿,趋冷痛。在我国,艾叶预防瘟疫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好像从南方到北方,大都有种植艾草的习惯。在有的地区,人们甚至用艾叶制作食物。
然而,端午节挂艾草则是一种文化现象。据说,重五的日子不吉利,在门上挂艾草可以辟邪。
【第9句】每年惊蛰前后,百虫出洞之时,艾芽苗也蠢蠢欲动,顶开头顶上的厚土,迎接春风的洗礼,春雨的淋浴,在阳光下舒展开蜷缩在一起的叶瓣,散发出馥郁的芳香。最有意思的是,百虫即出,艾草即生,而且它常长在人们生存空间的附近,即不去闹市,也不去深山,像是卫士,守护着一方的平安,让毒虫不敢肆意地祸害人类。
【第10句】艾草除了具备驱除蚊蝇,毒虫的功效外,还有诸多的用途。艾草阴干压制成艾条、艾柱,能治病驱蚊;艾草煮的鸡蛋,也酥香可口,有清火消炎的功效。
艾草还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等作用。记得小时候,不论我和弟、妹风寒感冒了,母亲会用晒干的艾叶熬荼,连续喝上几天,感冒便不日而愈。
【第11句】家乡的艾叶草,我有好几年没有见着了。它们在家乡的土地还长得好吗。
你看这城市的小店铺里,在端午节前几天,到处都卖有,见了很能触动人的思绪。和家乡的做法一样的,与菖蒲捆扎在一起;不同的是,得花一二元钱买。
花钱不重要,只要能见着艾叶草,拿在手里往出租屋走,一路看看闻闻,能了思乡之情,很值。门前挂着,进进出出有艾叶草,有回家的感觉。
五月端午节了,我在异乡吃粽子,我闻家乡艾叶草的气味。【第12句】艾草,又称家艾、冰台、医草、艾蒿,属菊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在我们的家乡,田野间、农家院落里到处都有艾草生长。《本草纲目》记载,艾草“用于灸百病,也可煎服。”
其实艾草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第13句】关于艾草消灾辟邪的传说,在很多朝代都有记载。
汉晋时,端午节家家必插艾以应节景,唐以后更添以菖蒲,民间为“蒲龙艾虎”。京有以艾束为人形者。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四民并踏百草。
今人又有斗百草为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以菖蒲或缕或屑,以泛酒。”注:“今人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
【第14句】小时候,我种过艾草。好像艾草的生长是不用管理的,平时也没人去注意它。
端午节到了,需要采集艾草,才发现它已经蓬蓬勃勃,就像我今天无意间发现它一样。记得老祖母喜欢用艾草编制绳子,晒干后用来驱逐蚊子。
漫漫的夏夜,氤氲的艾草香一直伴随着我,听老祖母在艾香中讲屈原,讲为什么吃粽子。【第15句】每逢端午之际,我都会去药店买些艾草条,不为驱蚊,也不为避邪,只是喜欢那种苦香味。
4.描写艾草的诗句
禽虫十二章(白居易)燕违戊己鹊避岁,兹事因何羽族知?疑有凤王颁鸟历,一时一日不参差。
[不知其然也。燕衔泥常避戊己日,鹊巢口常避太岁,验之皆信。
]水中科斗长成蛙,林下桑虫老作蛾。蛙跳蛾舞仰头笑,焉用鲲鹏鳞羽多?[齐物也。
]江鱼群从称妻妾,塞雁联行号弟兄。但恐世间真眷属,亲疏亦是强为名。
[故名也,江、沱间有鱼,每游辄三,如媵随妻,一先二后,土人号为婢妾鱼。礼云:雁兄弟行。
]蚕老茧成不庇身,蜂饥蜜熟属他人。须知年老忧家者,恐是二虫虚苦辛。
[自警也。]阿阁鹓鸾田舍乌,妍媸贵贱两悬殊。
如何闭向深笼里,一种摧颓触四隅?[有所感也。]兽中刀枪多怒吼,鸟遭罗弋尽哀鸣。
羔羊口在缘何事,暗死屠门无一声?[有所悲也。]蟭螟杀敌蚊巢上,蛮触交争蜗角中。
应是诸天观下界,一微尘内斗英雄。[自照也。
]蟏蛸网上罥蜉蝣,反复相持死始休。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恩仇。
[诫报也。]蚁王化饭为臣妾,螺母偷虫作子孙。
彼此假名非本物,其间何怨复何恩?豆苗鹿嚼解乌毒,艾叶雀衔夺燕巢。鸟兽不曾看本草,谙知药性是谁教?[尝猎者说云:鹿若中箭发,即嚼豆叶食之,多消解。
箭毒多用乌头,故云乌毒。又燕恶艾,雀欲夺其巢,先衔一艾致其巢,辄避去,因而有之。
]一鼠得仙生羽翼,众鼠相看有羡色。岂知飞上未半空,已作乌鸢口中食。
鹅乳养雏遗在水,鱼心想子变成鳞。细微幽隐何穷事,知者唯应是圣人。
[鹅放乳水中,不能离,群雏从而食之,皆饱而去之。又如鱼想子,子成鱼,并皆是佛经中说。
]浣溪沙(杜甫)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使君原是此中人。古风(陆游)木生虽拱把,鲜不困斧斤。
枯朽亦可全,又以芗故焚。嘉禾终铚艾,岂独草见耘。
此理讲已熟,要当尊所闻。山房(陆游)四纪移家剡曲傍,自茨生草作山房。
寒侵夜艾知霜重,行遍天涯觉梦长。戒婢无劳事钗泽,课奴相率补陂塘。
无衣已免豳人叹,数箔春蚕岁有常。雨晴至园中(陆游)入夏经月雨,园路久已荒。
今朝偶一到,蒿艾如人长。岂惟蛙黾豪,颇觉蜂蝶狂。
怅然怀故山,舍东百本桑。迨此积雨余,枝叶沃以光。
父老适相遇,藉草挥一觞。一觞颓然醉,笑语相扶将。
赋诗示儿子,此乐未易忘。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李白)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
鸡与鸡并食,鸾与鸾同枝。拣珠去沙砾,但有珠相随。
远客投名贤,真堪写怀抱。若惜方寸心,待谁可倾倒。
虞卿弃赵相,便与魏齐行。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横。
当时不好贤,岂传千古名。愿君同心人,于我少留情。
寂寂还寂寂,出门迷所适。长铗归来乎,秋风思归客。
奉和崔评事寄外甥刘同州并呈杜宾客、许给事(权德舆)芳讯来江湖,开缄粲瑶碧。诗因乘黄赠,才擅雕龙格。
深陈名教本,谅以仁义积。藻思成采章,雅音闻皦绎。
清时左冯翊,贵士二千石。前日应星文,今兹敞华戟。
谢公尝乞墅,宁氏终相宅。往岁疲草玄,忘年齐举白。
酒酣吟更苦,夜艾谈方剧。枣巷风雨秋,石头烟水夕。
多逢长者辙,不屑诸公辟。酷似仰牢之,雄词挹亭伯。
老骥念千里,饥鹰舒七翮。叵能舍郊扉,来偶朝中客。
浣溪沙(苏轼)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东坡八首(并叙)(苏轼)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
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以忘其劳焉。废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
谁能捐筋力,岁晚不偿劳。独有孤旅人,天穷无所逃。
端来拾瓦砾,岁旱土不膏。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喟焉释耒叹,我廪何时高。
荒田虽浪莽,高庳各有适。下隰种秔稌,东原莳枣栗。
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许乞。好竹不难栽,但恐鞭横逸。
仍须卜佳处,规以安我室。家童烧枯草,走报暗井出。
一饱未敢期,瓢饮已可必。自昔有微泉,来従远岭背。
穿城过聚落,流恶壮蓬艾。去为柯氏陂,十亩鱼虾会。
岁旱泉亦竭,枯萍黏破块。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
泫然寻故渎,知我理荒荟。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
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作之。)
种稻清明前,乐事我能数。毛空暗春泽,针水闻好语。
(蜀人以细雨为雨毛。稻初生时,农夫相语稻针出矣。)
分秧及初夏,渐喜风叶举。月明看露上,一一珠垂缕。
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拄。但闻畦陇间,蚱蜢如风雨。
(蜀中稻熟时,蚱蜢群飞田间,如小蝗状,而不害稻。)新舂便入甑,玉粒照筐筥。
我久食官仓,红腐等泥土。行当知此味,口腹吾已许。
良农惜地力,幸此十年荒。桑柘未及成,一麦庶可望。
投种未逾月,覆块已苍苍。农夫告我言,勿使苗叶昌。
君欲富饼饵,要须纵牛羊。再拜谢苦言,得饱不敢忘。
种枣期可剥,种松期可斫。事在十年外,吾计亦已悫。
十年何足道,千载如风雹。旧闻李衡奴,此策疑可学。
我有同舍郎,官居在灊岳。(李公择也。)
遗我三寸甘,照座光卓荦。百栽倘可致,当及春冰渥。
想见。
5.赞美艾草的诗句有哪些
1﹑《又寄徐径畈吏部》年代: 宋 作者: 刘黻元阳诏墨动天霞,喜到东都处士家。
世路几年滋艾草,道山今日聚梅花。作舟济国看商傅,链石补天过女娲。
珍重诸贤扶大道,声名毋使后人嗟。2﹑《岁冬至唐村坟山扫松》年代: 宋 作者: 卫宗武忆昔入此山,首夏接春季。
谷鸟正嚘嘤,芬芳尤妩媚。青青交道杉,森郁互参倚。
谁乎一叱咤,斩艾如草薙。遂令墟墓间,常抱斧斤耻。
仅存盘涧松,绰有虬龙势。矫矫千岁姿,昂霄犹舞翠。
我来省松槚,适当谷之昧。石齿咽残流,鸣族息群喙。
木石缩羽鳞,风霜剪菑翳。害然眼界清,如至人境外。
意行步崎岖,白云生屐履。林光渍欲流,冉冉湿衣袂。
曾来入画图,人行绝毡毳。风尘不可到,心迹两无秽。
追寻得良俦,清吟可相配。不效互唱酬,日与青山对。
兹游拟畅情,俄值风雨晦。渐喜迫新阳,天地宁久闭,屋角数点明,冰花送春意。
3﹑《端午家集二首》年代: 宋 作者: 曾丰戏缠朱彩索,争带赤灵符。踏草仍悬艾,包菰更结芦。
都还痴子弟,半出骏僮奴。老病无他好,惟餐玉术蒲。
民谚有“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因此每至端午之际,老百姓常把插艾叶和菖蒲作为节日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叶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以防蚊虫,辟邪祛病。
还会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艾叶在食用和药用上的好处多的说不完。参考资料诗词名句网:/chaxun/shiju/%E8%89%BE%E8%8D%89。
Ⅷ 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哪家药店有苗药癣痒灵卖
炎热潮湿的夏季到了,大家已经领略了夏天的味道。夏季是一个高温多雨的季节,人们容易“冒油”出汗,而这种条件恰好适于一种微生物———真菌的生长繁殖。了解真菌的人可能不多,但说起霉菌我想可能有些人知道。我们平常所说的霉菌就是真菌中的一大类,真菌还包括皮肤癣菌和酵母菌,其中皮肤癣菌引起的皮肤感染我们就称为“癣”。癣可以发生在身体表面的任何部位,比如头皮、皮肤、指(趾)甲,发生在腹股沟、会阴部位时我们叫它股癣。
由于人两侧大腿根处的皮肤总是互相紧贴,不易散热,造成局部环境非常适合于真菌生长,因而股癣是常见的一种皮肤病。股癣容易发生于爱出汗的人和一些特殊职业的人,如司机,因为大部分时间需要坐在窄小的驾驶室里,活动又不方便,常造成适宜真菌生长繁殖的局部环境。股癣多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一个人如果患有其他癣病,如头癣、体癣、手足癣等,当他用手搔抓患处后,手指或甲缝中会存留有真菌,而当他又用手搔抓大腿根处时,就有可能使真菌感染此处。如果与股癣患者共用浴巾或内裤,也可以被传染上股癣。
股癣一般先发生在阴囊对侧的大腿皮肤,可以一侧发病,也可以两侧发病。常为环形或半环形斑片。开始时常是发生在大腿根内侧的小片红斑,慢慢向四周蔓延,逐渐扩大,呈环状,环的上边界因为皮肤的磨擦而境界不清,下边界清楚,边缘隆起于皮肤,上面可有丘疹、水疱、鳞屑、结痂等损害,称之为活动性边缘。在显微镜下常可以看见这些损害中的大量真菌。环的中央部分会自愈,皮肤颜色变深,上面可有少量脱屑。得了股癣后,患处常有瘙痒感。股癣主要发生在腹股沟处,严重时也可以向周围扩展。它可以向内侵及到会阴、阴囊、阴茎根部,向后可以侵及到肛门周围,因此,发生于肛周的股癣还应该和发生在肛门周围的湿疹及瘙痒症鉴别。
治疗股癣以外用药为主,常用中药大枫子皮肤舒涂抹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抹药的范围应该超出皮损边缘。而且皮损消失后要坚持用药一个月,以免皮损复发。有人因为皮损面积大,怕抹药麻烦,或者单用外用药治疗效果不太好时,也可以选择口服药治疗。治疗股癣的口服药有多种,如灰黄霉素、酮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灰黄霉素、酮康唑对肝脏的毒副作用比较大,现在临床上已较少应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是近年来研制出的新药,对肝脏等的副作用显着降低,现广泛用于临床。我们应该积极预防股癣在夏季的发生,爱出汗的人和肥胖者应该勤洗澡,并且扑粉,以保持局部干燥;有甲癣等其他癣病的人应该积极治疗,防止传染到他处;避免与他人共用浴巾等物品,防止互相传播;夫妻双方,一方得了股癣,应及时治疗,防止传染给对方。另外,由于股部皮肤较娇嫩,选择外用药时,不能用刺激性强的药物,以免发生刺激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