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襄脆红李现在多少钱一斤
Ⅰ 高山脆红李现在修枝可以吗
修剪技术
1.截干和除萌
脆红李树苗栽植后,待干高为50~60 cm及时进行定干,将干高30 cm以下的树芽抹掉,干高30~60 cm的饱满芽保留。萌发新梢大约生长至2 cm时,选择4~5枝夹角较大、生长健壮的新梢作为主枝,将其他的新梢从基部剪下,便于健壮主枝的培育。
2.幼树的整形修剪
树苗栽种后的第一个冬天,要对幼树进行修剪。进行修剪时,将主枝留约60 cm,为方便枝条开张度的扩大,留外芽为剪口芽。竞争枝应该进行疏剪或者重截,剩余的枝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剪或者轻剪。等到第二年的生长季节还需要再进行3~4次的修剪。开春萌芽时进行第一次修剪,将弱芽、病芽、生长方向不正的芽修剪掉。5月中上旬进行第二次修剪,对生长过密的枝条进行疏剪,培养方向正、剪口下角度大的枝条作为主枝上的延长枝留下培养,其他的枝条进行摘心处理或者轻剪,促进侧枝的萌发。为保证延长枝的优势,还要疏剪和重截夹角小、生长旺的竞争枝。在7月中旬进行第三次修剪,将徒长枝剪短,保证副梢的发育。冬天的修剪可以选择在12月份,对交互重迭的树枝进行疏剪,其他树枝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剪或者不剪。修剪4年后,幼树整形基本完成。
3.盛果期的整形修剪
栽植树苗4年后,脆果李已经进入初产阶段,待到第6年即进入盛果阶段。该阶段的树木因为结果量大、在采摘时损伤枝条等容易导致干枝的出现。因此,在冬天进行修剪时,要将干枝全部剪掉,对过密的枝条进行疏剪,交互交错的枝条进行短剪其他枝条可视实际情况选择剪或者不剪。如果在生长阶段进行修剪,要注重徒长枝的剪短,剩余中长枝根据枝条的生长情况进行摘心或者短截处理,以促进结果枝的生长。
土、肥、水管理
1.土壤管理
总体要求:疏松、透气,深厚、不积水,较肥沃。
定植前一定要深翻改土,施足基肥。定植后逐年扩穴,以利根系的扩展和新根生长。幼树期在树冠未封行以前,可以适当间作,但应避免种植高秆作物,最好以豆科绿肥或薯类、饲料等为宜;中期树冠封行后不宜间作,可以采用生草结合清耕的方法,在脆红李树需水、肥的淡季,让其自然生草,防止水、土、肥流失;在脆红李树需水、肥的关键时期,铲除杂草,经腐熟堆沤之后还土,这样既可解决杂草与脆红李树争夺肥水的矛盾,又可保水保肥,为脆红李树适当提供肥料。
2.施肥
脆红李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要量比例为1.0∶0.4∶1.6,可作为施肥的参考。
1)幼年树施肥:幼年树施肥应勤施薄施。
刚种下的脆红李树苗不急于施肥,在新梢转绿后,每株开始淋施0.2%的尿素,加上0.2%复合肥3~5 kg,或用腐熟人畜粪尿或腐熟花生麸水肥淋施(1:20冲稀),有利枝梢的生长。每月一次,一年追肥5~6次,以氮肥为主。9~10月份重施基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最佳。
2)成年树施肥:一般进入挂果期的脆红李,每年都应施基肥一次,追肥3~4次,追肥可以选用“沃叶套餐水溶肥”。
基肥:用量占全年施肥量的50%~80%,以迟效性农家肥为主,氮、磷、钾的比例为1∶0.5∶1。基肥施用期以9月下旬~10月上、中旬为宜,施用突出“深、重、全”的原则。以沟施为主。追肥:每生产50 kg果,需追施人蓄粪尿150~200 kg、尿素2.5~3 kg,磷肥3 kg,钾肥2~3 kg。
3.灌溉与排水
1)灌水:脆红李虽然抗旱,但要达到高产,必须有充足的水分供应。花期不宜灌水,否则会引起落花落果。
正常年只需浇一次水,即:秋施基肥后浇水(特别是沟施)沉实。如遇干旱年份,可灌花前水、花后水、果实膨大水等。
2)排水:脆红李树耐旱不抗涝,如遇大雨要及时排水,保持园内不积水。
Ⅱ 与桥有关的民间故事
1、西湖断桥
一说古石桥上建有亭,冬日雪霁,桥阳面冰雪消融,桥阴面仍然玉砌银铺,从葛岭远眺,桥与堤断之感,得名“断桥残雪”。另有传说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会,确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色彩。
2、奈何桥
关于奈何桥,存在两种流行的说法。一说因地府有河名为奈河,一说因为汉语中“无可奈何”之意,刚好对应了人在转世投胎时对自己生前愿望的遗憾和无奈。
奈何桥在中国道教和中国民间神话观念中是送人转世投胎的地点,在这里会有一名称作孟婆的年长女性神祇,给予每个鬼魂一碗孟婆汤以遗忘前世记忆,好投胎到下一世。
3、赵州桥
赵州桥建于隋代由着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历史,是当下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
相传,鲁班周游天下途经赵州遇到洨河阻挡去路,于是在上天的感动和帮助下一夜之间造成赵州桥,蓬莱仙岛仙人张果老与柴王爷闻讯而来一探究竟,两人施用法术企图让桥梁倒塌,但鲁班还是徒手力顶赵州桥。
4、天仙桥
兰坪县河西地区的大羊与箐花交界处,有条小河叫“鱼怕河”,河上有座石拱桥,叫天仙桥。桥下深谷几十丈,桥头奇岩怪石,叫人看了毛骨发怵。传说这座桥是神仙搭救一对恋人而成的。
大羊山下的迟不寨里,有个叫温卜的普米小伙子。这人天生聪明,为人又诚恳,可惜阿爸去世得早,只落下年老体弱的阿妈,母子俩生活过得很贫苦,但温卜对阿妈十分孝顺,母子俩倒也很幸福。
5、卧龙桥
在板泉镇西北方向,有六里之遥,佃户村的东南汪,有两孔不起眼的红石桥,人称“卧龙桥”。汉朝中期,外戚王莽专权,毒死了小皇帝,又扶了两岁孺子婴做太子,自己便做起代理皇帝,觉得不过瘾,就废了太子,当了真皇帝,改国号叫“新”,京城仍在长安。
他打着复古改制的幌子,下令变法,因政治腐败,越变越坏,加上连年天灾,怨声载道,逼得人民走投无路,各地纷纷起义。这时,南阳郡春陵乡的豪强刘秀,利用族人、门客、乡里也组织起义,打着“中兴汉室”的旗号,到处攻城占地,不幸被王莽军包围。
刘秀带着十二勇士冲出重围,去搬救兵。莽兵紧追不舍,勇士们分为两组且战且逃。莽兵越追越急,勇士越战越少,渐渐抵挡不住。刘秀独自一人,打马如飞,奔跑了几天几夜,马浑身汗透,气喘吁吁,咴咴乱叫,奔跑间被一石块绊倒,再也起不来了。
刘秀急忙爬起来,继续往东南逃去。也不知道跑了多长时间,刘秀遍体是汗,四肢无力,再也挪不动脚,见一石桥,就一腚坐在桥板上,心想:这样追兵来了不就白白送死吗?
得找地方藏起来。想钻桥底,觉着不妥,见桥西头南边有一小土井,边上还长些蒿草,正是隐蔽的好地方,他起了几起没起来,就爬到井边,滑到井下,幸亏是个废井,不深,底下是些湿土,他背依着井壁,两腿伸开,只觉浑身乏力,不一会就进入梦乡。
也不知睡了多长时间,就觉着在脖子处,有一个东西把他咬醒,刘秀忙伸手去摸,见是个蝼蛄虫,气得把蝼蛄撕成了两截。从井里好不容易爬上来,已是夕阳欲下,见有一农夫坐在桥上正在休息吸烟,刘秀忙向前施礼:“请问老人家,这是何处?”回答:“沂州东乡佃户村。”
又问:“可有人马过去?”又答:“还是中午时分,有些兵将拿着刀枪,早都过去了。”刘秀长叹一声:“谢天谢地,天不灭刘。”
刘秀又回到土井,看有东西丢在那里没有,只见有两截蝼蛄,没有别的,细看其爪好像还在动,心中顿感多有亏欠,幸亏被蝼蛄咬醒,要不就误了搬兵。
他忙从井边的小柳树上撅了一小枝,上边插在蝼蛄头上,下边插在蝼蛄身子上,又成了个完整蝼蛄,就丢在湿土上,说也奇怪,不一会那蝼蛄又活了,钻到土里去了。
从这以后,蝼蛄的身子变成两截的了,不信您把蝼蛄头拔下来,里面还插着当年的柳枝呢。井边上那棵柳树可苦了,被皇帝折了枝头,不让长,就憋了一肚子气,这些气攻到树干上,长成了一个个的大瘤子。不信您好好看看现在的那些老柳树,都长了很大的树瘤,就是那时气的。
此时刘秀睡足有了精神,马上搬来了救兵,解了兵困之危,之后节节胜利,取了长安,杀了王莽,夺定天下。这就是“光武兴,为东汉”。至于那卧龙桥,在大跃进时期整地时,被埋于土下,但它的美丽的传说,还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