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高辛片多少钱一盒
❶ 廉价药哪儿去了
小孙子肚里发现蛔虫,奶奶想买几颗“宝塔糖”打虫,可是连续跑了5家药店,都只能买到每盒20元左右的肠虫清等驱虫药;去医院挂消炎药,几块钱一瓶的青霉素已几乎绝迹,医生的首选常常都是头孢,两者价格相差又是几倍。
那些我们记忆中常见、效果好的药品怎么突然找不到了呢?记者调查后发现,有的药已改头换面以昂贵的身价露面;还有一些药因为价格太低廉,太低的利润令药厂、药房都纷纷“敬而远之”。
现象
为买宝塔糖,连跑5家药店
如今,不少市民为了能购买到便宜的经典药,不得不奔波于各大药房。孙老太的小孙子肚里发现了蛔虫,她想买些以前只有几分钱一颗的宝塔糖,但是连着跑了5家药店,才得以找到一种学名叫“磷酸哌嗪宝塔糖”的黄色宝塔糖。
零售药店主打的都是肠虫清等驱虫药,零售价在每盒20元左右。不仅位置显眼,而且在数量上占据着绝对优势。对此,药店工作人员解释说:宝塔糖已经过时了。
与此类似,很多市民都能发现,去医院挂水,已经很难再见到青霉素。询问原因,医生往往解释说,已形成耐药性,效果不好,或是容易过敏。事实上,其原因在于太便宜,一瓶只有5块钱左右。
廉价药的消失并非小事,还曾险些酿成一出悲剧。环磷酰胺是白血病治疗中一个极为关键的药品,但价格只在2元—4元/支。上海某医院一患儿因身患白血病,面临生命危险,急需环磷酰胺,它却突然断货。
尽管随后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和关心下,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紧急筹集到了200多支环磷酰胺,解了燃眉之急。现在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廉价药消失给医院临床所带来的影响愈来愈让人担忧。
1元以内的经典药更易消失
事实上,廉价药正在从医院和药店“淡出”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也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对社会上关于看病贵的种种质疑,一些医生不无委屈地说:“我们也不是不想开便宜药,关键是便宜药越来越少。”
许多传统廉价药,像几分钱一支的地高辛强心针剂、高血压病危患者常用的盐酸肾上腺素等,在医院早就难觅踪迹了。国产破伤风针只要1元多,而医院里都是100元左右的进口药;只要2.5元的洗肠药蓖麻油缺货,患者被迫采取价格超过100元/次且更痛苦的手术洗肠方式……
有医生对其中的规律进行了总结发现:10元以内,特别是1元以内的价格低、利润空间小的药品,消失得尤其厉害,如20片才0.6元的扑热息痛、1元左右一瓶的氯霉素眼药水和去痛片,还有市民过去常用的感冒通、痱子水、足光粉、速效伤风胶囊等都越来越难买到。
揭秘
仍是一个“利”字在作怪
经典廉价药何以消失?记者采访了两位医院药剂科主任,他们说,这其中就是利益在作祟。很多老产品由于价格低,疗效好,非常受消费者欢迎,但是因为利润空间太小,医疗机构和药店都不愿意经营销售。
而另一方面,廉价药断档,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高价药“打压”的结果。“现在的医药代表无孔不入,他们销售的都是一些利润空间较高、价格比较昂贵的药品。而医院购进这类药品,同样也可以扩大自己的利润。这也是经典廉价药难以进入医院销售的原因之一。”
另据了解,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作为我国基本医保目录品种,特别是甲类品种(包括原料药)的主要生产者和供应者,与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相比,其生产成本较高。
而随着近年来,产品原料成本上升,导致生产成本随之增加,但这些经典药的出厂价却没有丝毫增加,最后不要说利润,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已难以维持国有医药企业的正常运转。
最后,使得他们不得不放弃这部分药品的生产,有的企业更因破产而退出市场。而改制后的医药公司,则更不愿意生产这些利润极低的药物。
退的只是“廉价”而非“药”
廉价药真的都销声匿迹了吗?事实并非如此。有人曾戏称,廉价药退市,事实上退的只是“廉价”,而非“药”。一些廉价药往往成分不变,换个包装,价格立刻翻了几倍。
最典型的要数氟哌酸,原先的价格只有几元钱,成分不变,换个包装就变成了100多元一盒的新药。有些廉价药,只在配方中添加一些辅料、换个包装,也就算是新药了。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一家大型药厂有多个代理商,当药品被降价后,代理商会逼着制药企业生产档次更高、价格更贵、利润更大的产品。而当厂家感到产品利润接近底线后,也会自动进行“药品重生行动”。药厂和代理商会不谋而合地“保卫自身利益”。
一向以敢言着称的钟南山委员就曾炮轰此现象:同一种药能有十几个名字到几十个名字,单价从几毛钱到几十元不等,“我搞了40多年的医,有时都弄不明白其中的奥妙。往往是一个药品换个‘行头’改个名,摇身一变成新药,‘身价’就立刻飙升。这些所谓‘新药’五花八门,我就想不明白,这些批号都是怎么拿到的?这些问题到底谁来把关?”
观点
可补贴部分经典廉价药
“其实一些经典的药物,完全可以保留下来。”某医院药剂科主任介绍,比如环磷酰胺在治疗白血病的临床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价格也很便宜,只需要几块钱就能买一支。
另外,还有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为廉价经典药“特事特办”开绿灯,适当提价,使廉价经典药有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提高生产企业、经销企业、使用单位的积极性。
对那些基于实际情况不允许调价的,政府应考虑酌情补贴。对廉价经典药重新定价也不能按比例一刀切,而应根据市场实际情况提价,比如说,国产破伤风针只要1元多,而进口药却要100多元,那么即使提价到10元、20元一支也都还是廉价的。
其次,要为廉价经典药定目录,其生产和临床应用要有衔接,不能随意中止经典廉价药的生产。
记者 苏扬
【链接】
部分经典
廉价药一览
宝塔糖
对付蛔虫,这种专门用于驱除蛔虫的药剂是从菊科植物蛔蒿中提取的。一开始为片剂,后来,为了让小孩愉快地服药,加入一定比例的食糖后,制造为淡黄色、粉红色圆锥体的宝塔形状。
新斯的明注射液
一种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救命药。这种药品当时的零售价格是每支0.63元,很多医生都把这种药称为治疗重症肌无力和抢救垂危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经典药”。曾经有病人家属跪在医生面前,请求医生给她的孩子一针这样的救命药,但医生却无能为力。
心得安
主要用于抢救心脏缺氧。
苯妥英钠
用于癫痫发作。
更生霉素
主要用于肾母细胞瘤、睾丸肿瘤及横纹肌瘤。对霍奇金氏病、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及恶性淋巴瘤亦有一定疗效。
地高辛片剂
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和速度,增加心室敏感性。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减慢心率和部分恢复窦性心率。
环磷酰胺
对肿瘤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具有显着免疫作用。
颠茄片
有解除胃肠道痉挛、抑制胃酸分泌作用。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及溃疡病的辅助治疗。
必可酮
用于哮喘的治疗和预防。用于支气管哮喘,包括感染性哮喘、过敏性哮喘及依赖激素治疗的哮喘病人。
磺胺嘧啶钠注射液
主要用于敏感脑膜炎奈瑟菌所致的脑膜炎患者的治疗。
❷ 救命药为何一降价就消失
近日,有多家媒体曝出,被称为乳腺癌“救命药”的赫赛汀自去年纳入医保之后,在全国多地出现缺货状态。
其实药品短缺已不是偶发现象,短缺药品中不乏廉价常用药,甚至是不可或缺的“救命药”。
除了价格高昂的进口替代药之外,药店供给无法满足患者购药刚需的现状也给了一些人可趁之机。一药难求的情况下,黄牛做起了倒卖生意。
此前有媒体报道,一盒治疗罕见的婴儿痉挛症的注射用促皮质素(ACTH)正常零售价只要7.8元,但在很多家医院却难觅踪影。而“黑市”上的售价竟超过了4000元。但即使是这样的“天价”,由于药品本身的稀缺性,也仍然不容易买到。上文中提到的心脏手术用药“鱼精蛋白”,正常价格10元一支,在一药难求的情况下,已经被黄牛贩子炒到了上万元一支。
廉价药逐渐消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利润空间,并且随之形成了原料供应商、药品生产企业与销售终端的博弈。
很多药店都拒卖药效更好的廉价药,这些药品在采购过程中,常被厂家告知原料缺乏、厂家暂时不生产等,进而向购买者推荐利润更丰厚的替代药。
北京青年报曾报道,作为一种助消化的常见药,售价为0.9元的“干酵母片”已经很难在药店里买到了。店员推荐的多为诸如“健胃消食片”、“乳酸菌素片”等售价在15元以上的药品。店员推荐最多的“乳酸菌素片”,批发价仅为5元,售价为28元。
对此, 永安堂大药房店员说:“现在哪个药店还卖9毛钱一包的药,都不挣钱。”健安福医药超市的店员则称:“这么便宜的药,厂家已经不生产了吧?反正我们进不到货。”
有媒体记者按照“天桥牌干酵母片”包装袋上所注明的企业电话号码,联系了生产厂家“广东五洲药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回答说:“我们没有停产,也没有减产,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正常生产。”而为何出售该药的零售店减少,厂家回答:“可能是这个药比较便宜,药店觉得不挣钱吧。”
有些看似消失了的药品,其实只是“换了个身份”重新出现而已。有媒体报道,我国曾上演过每年批1万多种“新药”,同一成分“死而复生”、“此死彼生”的闹剧。
力诺药业市场营销经理张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很多“降价死”其实是假死,是换包装、换“马甲”。老百姓大药房连锁(山东)有限公司采购部部长唐小辉介绍,当时“死掉”的主要是那些实际成分不变,换包装、改剂型、变规格、造新名后重新报价的品种,在当时情况下,只要有变化,就可以换名,就可以提价。
很多企业纷纷在创“新药”上做文章:把原来的每瓶100片的大包装,换成每板10片的铝塑装;原来的粉剂改成片剂、针剂、胶囊、缓释片;每片含有效成分150毫克的变为50毫克、1克……药的主要成分及疗效差别不大,可价格一下就翻了十几倍,使原来相对利薄的品种,被动出局。
不过,如今这种换马甲的“假死”现象正在减少,制度的日益完善和操作的日益规范,现在药品申请换规格的费用已经与申请新产品相差让历无几。药号批文成本的提高使换“马甲”越来越难。
国产药大幅降价降低了利润空间,也会降低药企的生产医院和药房的销售医院,进而导致一些廉价药品的消失,出现“救命药”一药难求的窘境。而在进口药集中议价以及零关税等因素的影响下,赫赛汀在降价潮中的断供现象是否是进口药“降价死”的苗头?
两年前,抗癌药赫赛汀的国内市场价格约为每单位24500元,一个疗程约四五十万元。但经过2017年的价格集中谈判后,其进入医保药品目录后的支付标准降至每单位7600元,降幅约为70%。由于使用的患者人数剧增,造成全国范围内供不伏磨应求的缺货状态。
作为第一批通过以量换价压低价格并进入医保目录的36种高价进口药之一,对于赫赛汀可能出现的“降价死”现象,自然不能掉以轻心。在价格谈判中,要求跨国药企对国内市场的需求量波动有所预见和准备,优化药品生产与供应链条,保证相对稳定的供应量,或许能有效预防进口药降价死现象的发生。
❸ 家中有一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久治不愈 病情恶化 肚胀脚肿 四肢乏力 求朋友们给予帮助
扩心病预后极差,最好的办法就是心脏移植,你的描述来看,患者心衰很严重,建议去医院做各项检查《血纯渗脂,血糖,电解质,肾功,肝功》四肢乏力是不是利尿剂服用时间长缺钾了辩伏。这个都需要化验的。一般就那么几种药坚持服用就没什么大的问题。螺内酯片20mg 一日一次 呋塞米 20mg 隔日一次 氢做灶脊菉噻嗪片50mg 隔日一次 卡托普利片《这个要从小剂量开始血压没问题的话慢慢加量》6.25mg 一天三次 地高辛片0.125mg 一天一次
❹ 救命药频遭降价死都有哪些药品
过去几年,“药荒”轮番上演:2011年,心脏手术用药“鱼精银带蛋白”出现全国性紧缺;2012年,治疗心脏衰竭的抢救用药“西地兰注射液”短缺;2013年,治疗甲亢的“他巴唑”断货;2015年,心外科用药“ 地高辛片”、“放线菌素D”全国断供……
这些首选救命药多是已纳入医保的低价药,此类药品的短缺,使患者们不得不选择昂贵的替代药品。严重的供不应求,还滋生了短缺药品的“黑市”。
此前有媒体报道,一盒治疗罕见的婴儿痉挛症的注射用促皮质素(ACTH)正常零售价只要7.8元,但在很多家锋陪芦医院却难觅踪影。而“黑市”上的售价竟超过了4000元。但即使是这样的“天价”,由于药品本身的稀缺性,也仍然不容易买到。上文中提到的心脏手术用药“鱼精蛋白”,正常价格10元一支,在一药难求的情况下,已经被黄牛贩子炒到了上万元一支。
❺ 公务员考试时政:拿什么来拯救日渐消失的“廉价药”
【热点概述】
本是一盒仅售7.8元的婴儿痉挛症常用药,在医院里时常难觅踪影,黑市上却卖到数千元。关键时刻一些能救命的廉价好用药在现实中却成为“孤药”,廉价救命药可谓“一药难求”。过去几年,“药荒”轮番上演:2011年,心脏手术用药“鱼精蛋白”出现全国性紧缺;2012年,治疗心脏衰竭的抢救用药“西地兰注射液”短缺;2013年,治疗甲亢的“他巴唑”断货;今年,心外科用药“地高辛片”断供和化疗药“放线素D”的缺货……这些短缺药品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价格便宜。不幸的是,这些药,还都对某些疾病疗效显着,甚至不可或缺。越来越多廉价救命药的消失也成为了一个“民生之痛”。
【预测题目】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了7块8廉价药难求现状,原本一盒仅售7.8元的注射用促皮质素,在黑市上价格却被炒到了4千元,一般来说,廉价药在市场上应该很受消费者欢迎,但目前却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不少好用的廉价救命药竟遭遇退市危机。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
近年来,每年都有廉价药品的消失。集疗效突出、价格低廉等优点于一身,理应得到公众、医院、药企、政府欢迎,廉价救命药却遭遇退市危机,不得不说,廉价救命药缺货本身已成为一种常见病与顽疾,是横亘在病人面前的心头大患。无药可治固然可悲,但更大的悲剧是有药可治但药已断货。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予以重视,挽救廉价救命药品,将人类目前已有能力制服的疾病祛除净尽。
为了更好虚山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探寻其原因。一方面,尽管药价已经放开,许多廉价救命药属于医保报销药品,不能随意涨价,而药品生产的成本却日益增高,药企没有利润,缺乏生产动力。另一方面,在“以药养医”背景下,医院倾向于选择效果类似的高价药,比低价药有利可图。此外,药物定价机制还不够完善,鼓励研发新特药的举措被钻空子,许多廉价药被披上“马甲”充当新药,价格却涨了好几倍。当然,需求量小也成为某些廉价药消失的原因之一,药厂没有生产的积极性,流通环节及医院也没有购买的积极性。廉价药的价格短缺、价格飙升甚至是退市,不仅给病人带来经济上的压力,还增加了很多看病的风险,如替代药品的不适应、海外代购的不安全等等。
在廉价救命药断供这个问题上需要多管齐下:第一,政府部门应该指定某些药企生产不可替代类廉价救命药,按产量、成本综合测评,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以提高其生产积极性。同时对用量不确定但又具不可替代性的易缺廉价药,建立国家储备制度。这样的定点生产、专门储备可以解除医院因用量少、易过期而不愿储备的后顾之忧,也有利于整合资源,跨省调配。第二,监管部门应该更新观念更新:在既往的监管工作中注意力集中在整治假药及不规范的医药市场方面。其实,因药企过度趋利造成的廉价药频频断供,其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丝毫不亚于假药泛毕誉旅滥。第三,国家应加大医院的财政补助,承担起政府办医的责任,破除“以药养医”的体制。
相信只手凳要药企真心实意兑现做“良心药”的承诺,加上国家的政策支撑、适度调节及强力监管,廉价救命药频频断供的难题应该不难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