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先进制造业片区人口多少
Ⅰ 关于 国家级新区
1、由国务院批准在城市规划区内设立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的区域,具有政府职能部门的性质,属副省级单位。
根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对直接投资企业的鼓励类项目进行税收减免,优惠提供工业用土地和其他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各种资金和实体投资办厂,办公司。一般这种规化出来的地方都比较大,配套设施齐全,招商引资后能带动当地经济起飞。
2、目前有三大新区:天津滨海、上海浦东、重庆两江。
滨海新区:2009年9月,撤销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区,正式成立滨海新区行政机构。 2010年1月11日,天津滨海新区政府机构正式揭牌。 2009年10月下旬开始至2010年1月底,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分为五个阶段有序推进。从11月中旬到明年1月上旬,陆续选举产生第一届区委、区纪委机构,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常委会组成人员,区政府区长、副区长,区法院院长、区检察院检察长。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滨海新区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截至2008年底,滨海新区常住人口达到202.88万人。 滨海新区滨海新区拥有世界吞吐量第五的天津港,2009年完成吞吐量3.8亿吨,通达全球400多个港湾,服务华北、西北、东北12个省区市;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连接国内外30多个世界名城;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和信息通讯网络,在第一时间与世界相连。这里聚集了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中国面积最大、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海盐和1214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土地,滨海新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了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都对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要求。国务院2006年20号文件对滨海新区开放开放作出了全面部署。 坚持改革开放带动、科技创新引领、高端产业支撑、服务能力提升、发展环境保障,滨海新区将努力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服务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成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浦东新区: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进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一个作用、三个区”的功能定位(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标志着浦东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16年精心谋划,16年坚实步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各部委、全国各省市大力支持下,浦东开发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框架,浦东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2009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原南汇区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新浦东雄踞东海之滨、杭州湾畔,内连扬子江、外眺太平洋,面积1210平方公里,占全市五分之一左右。常住人口412万。经济 总量占全市四分之一以上。 浦东开发始终作为国家战略,整体功能不断得到显着的提升,特别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要素如陆家嘴金融城、外高桥港区、洋山深水港和浦东空港都聚集于此。浦东还荟萃了先进制造业、临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产业要素。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来临,5.28平方公里的场馆区有3/4位于浦东,浦东作为其主场馆的所在地,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人文精神提升方面具有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两江新区:重庆两江新区2009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号文重庆两江新区件),在国家战略层面正式研究设立“两江新区”,是中国的第三个副省级新区,前两个分别是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国务院于2010年5月7日批准重庆设立两江新区,5月15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的信息对此予以确认。2010年6月18日,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 位置:拟设立的两江新区,以北部新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为核心,包括江北、渝北、北碚三个区的部分区域。 规模:两江新区的面积为1200平方公里,包含重庆市渝北区、江北区、北部新区、北碚区(含蔡家组团)的部分区域,可开发面积约为650平方公里。但去除已建成区域150多平方公里,实际两江新区的可用面积为450多平方公里。 5+3战略性布局:轨道交通、电力装备(含核电、风电等)、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布局,以及国家级研发总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灾备及数据中心等三大战略性创新功能布局,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性新兴产业集群。 溯源:2009年2月5日,《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若干意见》正式发布,首次提出设立“两江新区”的问题。 2010年6月18日,适逢重庆直辖市成立13周年。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之后,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于此间正式挂牌成立,这也是中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在正在举行的挂牌仪式上,原重庆市委统战部长翁杰明正式出任两江新区书记、主任。 据透露,两江新区规划早在今年5月7日就已获得国务院批复,重庆政府刻意将两江新区挂牌时间推迟到6月18日以迎合重庆市名“重庆——双重喜庆”之意。 两江新区的大致地理位置位于重庆北部新区和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其中北部新区将继续发挥区内各类国家级园区的特色和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一区多园、良性互动、错位发展的格局,以将其建设成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制造及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支持北部新区在土地、财税、金融、投资、外经外贸、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等领域先行先试。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功能和有关税收政策则比照洋山保税港区的相关规定执行。 此外,两江新区将采取“1+3”的管理体制,即在两江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由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具体负责两江新区的统一协调、统一政策、统一规划。在开发任务上,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会同江北、渝北、北碚三个行政区,实施“1+3”的开发模式,平行推进。在开发平台上,将采取“三拖一”模式:北部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管委会是重庆市政府直属派出机构,市委、市政府将委托两江新区管委会在业务上进行统一管理,再加上两江新区管委会下即将成立的一个工业开发区,三个平台共同拉动两江新区发展。 根据规划,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两江新区将着眼于建设内陆开放经济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其将享受国家给予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政策,包括对于土地、金融、财税、投资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 有关人士称,两江新区的成立从国家战略上可以看作是新一轮西部大开放的标志性事件,它将深刻改变西部的经济面貌,对缩小东西区域差距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Ⅱ 上海临港发展规划及现状
法律分析:《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草案向社会公示。其中披露了临港新片区未来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规划、常住人口规模等关键数据和信息。临港新片区规划范围873平方公里,其中,主体部分为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地区,面积约819平方公里,以及小洋山岛区域(约26平方公里)、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约28平方公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十四条 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五条 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Ⅲ 天津滨海新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投资环境怎么样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也是中国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
天津滨海新区包括先进制造业产业区、临空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港工业区、南港工业区、海港物流区、滨海旅游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中心商务区九大产业功能区和世界吞吐量第五位的综合性贸易港口——天津港。
滨海新区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住人口202万。天津滨海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资源储备,拥有水面、湿地700多平方公里;1200平方公里盐碱荒地可供开发;已探明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100多亿吨,天然气储量1937亿立方米。
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经过多年发展,天津滨海新区形成了开放优势明显、产业配套齐全、科技资源丰富等多重优势。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滨海新区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国务院在《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中,明确了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和主要任务,并批准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得天独厚的优势
区位优势:
滨海新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紧邻北京,背靠“三北”,腹地辽阔,是连接国内外、联系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是临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也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窗口。
功能优势:
滨海新区拥有世界吞吐量第五位的综合性贸易港口和中国北方国际航空货运中心,聚集了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疆报税港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保税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加工区、出口加工区等功能区。天津港同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通航,拥有25万吨级深水航道和30万吨级原油码头。2009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突破3.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870万标准箱,其中70%以上的货物来自腹地省市。
产业优势:
滨海新区已经形成电子信息、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车及装备制造、现代冶金、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产业配套服务能力突出,航空航天、总部经济等优势产业正在兴起,金融、物流、会展、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形成快速发展的态势。
科技和人才优势:
滨海新区正在建设多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人才创业基地初具规模,培养和吸引了一大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和拥有现代管理经验的高级人才。滨海新区拥有国家级和省部级工程中心50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83家,外商投资研发中心45家,博士后工作站52家,风险投资机构10家。2008年,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7%。
生态和资源优势:
滨海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拥有水面、湿地700多平方公里;拥有1200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盐碱荒地;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已探明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100多亿吨,天然气储量1937亿立方米,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政策优势:
2008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准《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支持天津滨海新区在企业改革、科技体制、涉外经济体制、金融创新、土地管理体制、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农村体制、社会领域、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以及行政管理体制等十个方面先行试验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
功能定位
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全国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
2008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复《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支持天津滨海新区在企业改革、科技体制、涉外经济体制、金融创新、土地管理体制、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农村体制、社会领域、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以及行政管理体制等十个方面先行试验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截至目前,天津滨海新区在拓展融资渠道、搭建资本交易平台、建设大通关体系、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探索生态城市制度创新等方面迈出了较快的步伐。
功能区布局与产业特色
滨海新区实施“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策略。“一核”指滨海新区商务商业核心区,由于家堡金融商务区、响螺湾商务区、开发区商务及生活区、解放路和天碱商业区、蓝鲸岛生态区等组成。“双港”指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九区支撑”指通过滨海新区九个功能区的产业布局调整、空间整合,打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国防科技等8大支柱产业,形成产业特色突出、要素高度集聚的功能区,成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发展载体,支撑新区发展,发挥对区域的产业引导、技术扩散、功能辐射作用。“龙头带动”指通过加快“一核双港九区”的开发建设,凸显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龙头带动作用,在加快天津发展,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振兴,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先进制造业产业区:
包括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东区和西区)、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海河下游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深加工区。总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和装备制造、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型能源和新型材料等产业,努力建设成为服务和带动环渤海地区产业升级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
临空产业区:
临空产业区包括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空港物流加工区、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等,总规划面积102平方公里,依托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临空产业,努力建设成为以航空物流、民航科技产业、临空会展商贸、民航科教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化生态型产业区、总部经济聚集区。
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第一个由国家科技部和天津市政府共建的国家高新区,规划面积30.5平方公里。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领航区、国际一流的高新技术研发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人才聚集中心、绿色宜居的生态科技城。主要包括绿色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产业、高端信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支柱产业。
临港工业区:
临港工业区包括临港工业区(一期)、港口功能区、临港产业集聚区、物流功能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成套设备、造修船和海洋工程、交通运输设备和港口机械、风力发电及输变电设备等重型装备制造业,并开辟天津港第二航道。
南港工业区:
南港工业区定位于以世界级重化工业为核心的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工业区域,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石油化工、冶金钢铁、重型装备制造、港口物流4大主导功能。
海港物流区:
海港物流区是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重要载体,包括天津港、天津保税区和东疆保税港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海洋运输、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保税仓储、分拨配送及与之配套的中介服务业,形成货物能源储运、商品进出口保税加工和综合性的国际物流基地。
中心商务区:
中心商务区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包括于家堡金融商务区、响螺湾商务区和开发区商务区。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务商贸、文化娱乐、会展旅游等产业。中心商务区努力建设成为环渤海地区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国际性文化娱乐中心,高品质的国际化生态宜居城区。
滨海旅游区:
滨海旅游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围海造陆75平方公里,陆上25平方公里。滨海旅游区重点建设主题公园娱乐游、海上娱乐休闲游、海上休闲度假游、海上高端商务游、生态湿地休闲游、海上健身游等旅游项目,以滨海航母主题公园和影视文化主题公园为核心,开发军事体验、影视文化等休闲娱乐项目。
中新天津生态城:
2007年11月,中国新加坡两国共同签署协议,在天津滨海新区规划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城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将全力构筑生态型产业体系,重点发展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服务业。它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非传统水资源所占的比例要达到50%,绿色出行比例达到90%,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达到20%,所有建筑都要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60%。(
Ⅳ 临沂几个县区多少人口
: 9个县: 沂水县 沂南县 平邑县 蒙阴县 费县 郯城县 苍山县 莒南县 临沭县
兰山区127.42万人
苍山县116.19万人
沂水县99.83万人
平邑县90.01万人
莒南县88.64万人(其中: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16.12万人)
郯城县83.80万人
沂南县79.09万人
费 县75.70万人
河东区66.54万人(其中:临沂经济开发区15.16万人)
罗庄区66.06万人(其中: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70万人)
临沭县61.71万人
蒙阴县48.95万人
(2011年数据了)
答题不易,麻烦点下右上角【满意】以兹鼓励,谢谢!!
Ⅳ 上海临港自贸新区怎么划分的
临港新片区的规划范围,在上海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以及小洋山岛、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设置新片区。
临港新片区先行启动区域四至范围如下:
一、临港地区南部区域共76.5平方公里
区块一47.2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东至南芦公路,南至杭州湾,西至新四平公路、中港,北至平宵路、大泐港、东两港大道、云水路、正茂路、新元南路、长空路。
区块二10.5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东至沪芦高速、芦潮引河,南至环南一路、环南二路,西至南芦公路,北至胜利塘、顺翔路。
区块三18.8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东至H61路、北护城河、S10路、B42路、环湖二路、E7路,南至海塘大堤,西至沪芦高速、芦潮引河、海港大道、环湖西路、B41路、环湖三路、S7路、北护城河、随塘河、海西路,北至三三公路。
二、小洋山岛区域共18.3平方公里,四至范围:小洋山岛全域。
三、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共24.7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东至东海大道,南至下盐路、上飞路,西至上海绕城高速,北至申嘉湖高速、围场河路、纬十一路。
Ⅵ 上海市临港属于什么区具体位置在什么地方。
上海市临港属于浦东新区。
浦东新区为上海市的一个市辖区,因地处黄浦江东而得名。浦东南与奉贤区、闵行区两区接壤,西与徐汇区、黄浦区、虹口区、杨浦区、宝山区五区隔黄浦江相望。
北与崇明区隔长江相望;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时数偏少;全区面积121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50.10万人,辖12个街道、24个镇。
浦东新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面高程3.5—4.5米,平均高程3.87米。地表层的土质,因成陆时间的先后,老护塘以西为黄泥土,老护塘以东为轻黄泥土,钦公塘以东以夹沙土为主。
(6)临港先进制造业片区人口多少扩展阅读:
浦东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时数偏少;灾害天气频发,短时强对流天气多。2017年,浦东新区平均气温17.7℃,比常年平均16.3℃偏高1.4℃。
全年降水量1899.9毫米,比常年1244.4毫米偏多五成多,为浦东195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之最;年降水日156天,比常年129天偏多27天;年日照1694.8小时,比常年1974.4小时偏少279.6小时。
Ⅶ 九江市未来10规划
法律分析:到2030年,都市区城镇化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显着改善,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建成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生态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区。
法律依据:《九江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19-2035年)》
二、 目标与定位
(一) 城市发展目标
(1) 九江市发展目标
力争将九江建设成为江西省绿色崛起的双核之一、长江经济带重要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的山水文化名城和旅游度假胜地。
到2020年,九江市综合经济实力显着增强,主导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实现集群化,“T轴”地区产业集聚水平明显提高,整体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同类城市先进行列,双向开放程度更加深化,综合保税区力争获得批复,山水城市和旅游名城知名度大幅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提高,节能减排工作完成省下达目标,在江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30年,实现绿色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在长江中游区域辐射能力明显提升,形成生态优美、开明开放、创新发展、宜居宜游、和谐共享、文化繁荣的新发展格局。
(2)九江都市区发展目标
到2020年,核心区同城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都市区空间框架基本建立,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态建设初具成效,以临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产业体系初具规模,经济实力显着提升,整体社会经济、生态环保等指标位居全省都市区、城镇群发展前列。
到2030年,都市区城镇化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显着改善,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建成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生态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区。
(二) 城市定位和职能
(1) 城市定位
江西省通江达海的省域副中心和绿色崛起的核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的区域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世界知名的山水文化名城和旅游度假胜地。
(2) 城市职能
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服务基地;
国家重要能源、粮油等战略物资储备与物流基地,综合交通枢纽;
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石化、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重要的健康服务业基地和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赣、皖、鄂三省交界毗邻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教服务中心;
江西省以水陆空联运为特色的现代物流中心和外贸口岸,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与教育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以商贸会展、特色金融、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中心;
九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
(三)人口与用地规模
(1)都市区人口与用地规模
到2020年,都市区总人口370万人,城镇化率约61—64%,城镇人口225—235万人,城镇建设总用地230—240平方公里。
到2030年,都市区总人口430万人,城镇化率约74—78%,城镇人口320—335万人,城镇建设总用地330—345平方公里。
(2) 核心区人口与用地规模
到2020年,核心区城市人口18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80平方公里。
到2030年,核心区城市人口24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4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00平方米。
Ⅷ 临港的行政区划
上海临港地区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由德国GMP公司按照田园都市风貌进行总体规划,由重装备区、物流园区、主产业区、综合区、奉贤园区、南汇新城等功能区域组成。重装备区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高、新、先"为特色的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物流园区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着力打造成港口物流、产业物流、特种物流协调发展的综合物流枢纽。主产业区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主要聚焦发展民用航空、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综合区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以研发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和轻型制造业,重点发展电子通讯、信息技术、光电子、机电设备、航空配套等产业。奉贤园区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将建设成为集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综合贸易物流及商业配套服务等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化综合性园区。南汇新城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以5.6平方公里滴水湖为中心,呈现"一湖三环"的城市发展格局,是临港城市综合功能服务区。临港地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带动城市,城市服务产业,是生产、生活、生态同步发展的产城融合新兴区域。 临港之门——泥城镇。临港泥城分城区是临港新城城市建设区的组成部分,是重装备产业区和临港物流园区生活服务配套的重要补充。将建设成为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以生活居住用地为主的生态型城市社区。临港新城泥城分城区基地总面积约7.12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10万。距浦东国际机场18公里,距芦潮港码头4公里,距海港新城主城区约10公里,南邻浦东铁路和重装备产业区,东邻国际物流园区,北部与规划中的新城主产业区相对,西接郊区环线、沪芦高速公路(S2),交通便捷,四通八达。临港泥城分城区分别依托原泥城和彭镇设立社区功能轴的两个核心,以对原有的设施按最先进的城市设计理念和标准予以更新完善;围绕社区功能轴建设社区中心综合组团,有社区的市民广场、文化中心、中心公园、商业服务中心、体育中心、医疗服务中心以及公共交通枢纽。沿中心综合组团南北两侧分别建成六个居住组团。工业小区(含配套工业区和都市工业区)设于社区西北角。 居住社区根据不同人群居住要求, 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现代居室要求,将居住用房、 周边产业区生活配套用房建设成景观独特、配套齐全的现代化社区。按照未来 10万人口涌入标准,设计完整的商业生态规划和商业布局格式,将商业设施与便利商业服务相结合,娱乐与人文相结合,营造人气凝聚、配套便捷、服务齐备的商业环境。泥城分城区产业区将积极配套临港主产业区,重点发展技术精、税收高、就业广、环保优的产业项目,同时积极促进本地现有工业结构相应调整,构建完备的生态产业链。
“泥城”名称由来:白鹤庙周边抗击海潮所建的土堤。清朝咸丰年间,有一宁波虞姓人氏,在一泥墩上,只见一只白鹤立地欢唳,声音悦耳动听。虞叫家人前往欲擒,那白鹤飞飞落落,虞氏家人终不得手。虞氏对白鹤飞行方向作了观察,发现它飞行轨迹恰恰兜了个四四方方的圈子。虞氏心想:白鹤是吉祥之鸟,此地定是块风水宝地,于是定居于此开垦建庄园。又据白鹤飞的踪迹筑起了数尺高的土堤。以防海潮侵袭,利于开垦堤内土地。后虞氏把庄园改建成庙宇,因没有改变外面的白壁瓦屋,故此白鹤庙成了远近闻名的与众不同的庙宇,自此四方百姓视此地有神佛保佑,纷纷迁居于此。后人把白鹤庙周边抗击海潮所建的土堤,称之为“泥城”。 临港之翼——书院镇。临港书院分城区位于临港新城主产业区北翼,总规划面积约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近8万。城区北倚新城内河航运干道---大治河;东邻连接浦东国际航空港和洋山深水港的快速交通干道---两港大道;南接新城重要交通干道---白玉兰大道;西靠主产业区交通干道---Y6路;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活力十足的分城区。分城区主要分为产业区、西北社区、西南社区、东北社区、东南社区及中央公园社区六大区域,通过运用国际先进设计理念,全面打造与临港相匹配、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化生态城区和产业配套区。
“书院”名称由来:租税粮仓库的名字。清朝嘉庆年间,当时的清政府为了储存书院地区的租税粮,建造了5开间两厢房的仓库,当地人叫它“收租厂”。因为这些租税粮专用于南汇县的私塾和各类教育经费,故又叫“书院厂”,简称“书院”。书院闻名四邻,后以此取名。 临港之窗——万祥镇。万祥分城区位于临港新城的西北部的主产业区内,是临港地区北门户,距离张江高科仅40公里,与浦东国际机场相距12公里(车程约15分钟),总面积为23.4平方公里。分城区紧靠 A30 郊环线和浦东铁路。产业区五大功能定位:航空科技产业园、厂房区、装备制造区、物流配送区、总部经济区万祥分城区产业区融合于整个临港主产业区内,建设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用地范围东至Y8道路、南至白玉兰大道、西至Y10道路、北至X9道路。万祥分城区社区结构布局主要以“三层结构 三层布局-永续环境 永续生活永续生命”为核心思维。社区通过建设四高标准的新型生活区,将逐步成为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并与临港新城协调发展的新型生态型城市社区。高标准的生活社区将为产业工人提供居住、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
“万祥”名称由来:杂货店“万祥裕”的名字。清朝光绪年间,货商夏裕芳在开设“万祥裕”大南货店,规模宏大,经营范围广。因地段适中,生意兴隆,名声远播。附近的商店见“万祥裕”南货店生意兴隆,也逐步北迁,在“万祥裕”附近开店、办厂,久而久之形成一条南北向长约0.5公里、沿马路塘港弯曲的集镇街道,从此人们称去“万祥裕”南货店购货,就简说为去“万祥”。万祥就此叫出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