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口概况 » 2000中国绿化面积增加多少

2000中国绿化面积增加多少

发布时间: 2022-10-08 20:44:49

‘壹’ 2000年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1/8来自中国对吗

2000年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征程中不断迈出新步伐。中国践行新发展理念,决心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2018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5.8%,超额完成了当年的目标,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2.6亿吨。同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4.3%,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6亿立方米。

我过关于绿化的政策

地方人民政府要组织编制绿化相关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叠加至同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现多规合一。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合理确定规划范围、绿化目标任务。城市绿化规划要满足城市健康、安全、宜居的要求。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绿化相关规划实施的检查和督促落实,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不得擅自改变绿化用地面积、性质和用途。

‘贰’ 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多少来自中国

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在全球森林资源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无数的中国人,让森林在中华大地上舒展。过去几十年间,中国新增的森林面积甚至超过两个法国的面积。


城市绿化的作用

一、城市绿化可以改善城市的卫生条件,有效地防治或减轻污染

城市中的园林绿地,具有吸碳制氧,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粉尘,杀死细菌、降低温度、调节湿度、消减噪音等多种功能的作用,被称为城市的“市肺”。

二、城市绿化有文化、教育和游息的功能

城市中的公共绿地,是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义化教育阵地。在公园中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游览参观以及在游乐活动中进行,内容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使游人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受教育于体外。

三、城市绿化可以增加城市建筑的艺术效果

许多风景优美的城市,不仅有优越的自然地貌和良好的建筑群体,而且还有优美的城市绿化环境。往往园林绿化的好坏对城市面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花草树木的装饰,整个城市就不会有生气。



‘叁’ 2000年到2021年全球绿化增加了多少

全球绿化面积增加了5%。
其中,仅中国的植被增加量,就占到过去17年里全球植被总增量的25%以上。
绿化是指栽种植物以改善环境的活动,绿化指的是栽植防护林、路旁树木、农作物以及居民区和公园内的各种植物等,绿化包括国土绿化、城市绿化、四旁绿化和道路绿化等。

‘肆’ 2000年各国森林覆盖率

全球森林覆盖率平均水平为31.7%。
中国森林面积已达1.5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55%。

全球森林主要集中在南美、俄罗斯、中非和东南业。这4个地区占有全世界60%的森林,其中尤以俄罗斯、巴西、印尼和民主刚果为最,4国拥有全球40%的森林。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称,有史以来全球森林已减少了一半,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1年的报告,全球森林从1990年的39.6公顷下降到2000年的38.亿公顷。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万公顷。

虽然从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间,人工林年均增加了310万公顷,但热带和非热带天然林却年均减少1250万公顷。

南美洲共拥有全球21%的森林和45%的世界热带森林。仅巴西一国就占有世界热带森林的30%,该国每年丧失的森林高达230万公顷。根据世界粮农组织报告,巴西仅2000年就生产了1.03亿立方米的原木。

又据世界粮农组织报告,俄罗斯2000年时拥有8.5亿公顷森林,占全球总量的22%,占全世界温带林的43%.俄罗斯上个世纪90年代的森林面积保持稳定,几乎没有变化,2000年生产工业用原木1.05亿立方米。

中部非洲共拥有全球森林的8%、全球热带森林的16%.1990年森林总面积达3.3亿公顷,2000年森林总面积3.11亿公顷,10年间年均减少190万公顷。

东南亚拥有世界热带森林的10%.1990年森林面积为2.35亿公顷,2000年森林面积为2.12亿公顷,10年间年均减少面积233万公顷。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该地区的森林资源消失速度更快。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等资源。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宜林地。森林可以更新,属于再生的自然资源。反映森林资源数量的主要指标是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化的基础,它不仅能够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多种宝贵的木材和原材料,能够为人类经济生活提供多种食品,更重要的是森林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止和减轻旱涝、风沙、冰雹等自然灾害;还有净化空气、消除噪音等功能;同时森林还是天然的动植物园,哺育着各种飞禽走兽和生长着多种珍贵林木和药材。

中国的森林资源

中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森林质量不高,林龄结构以幼龄林、中龄林和人工林为主。

截至1993年,中国有林业用地面积39.43亿亩,森林面积20.06亿亩,森林覆盖率达13.92%;活立木畜积量117.85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01.37亿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

到1995年6月,全国森林面积累计达1.34亿公顷,其中人工造林保存面积为3300多万公顷,居世界首位。

1998年3月,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公布的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结果,中国森林面积1.34亿公倾,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9%,居世界第五位,中国人均森林面积仅列第119位。中国森林总蓄积97.8亿立方米,占世界森林总蓄积量的2.5%,列世界第8位。世界人均拥有森林蓄积量为71.8立方米,而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

2001年3月12日,中国全国绿化委员会发布的第一份《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目前,中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已达4666.7万公顷,发展速度和规模均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森林面积已达1.5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55

‘伍’ 2000年到2021年,全球绿化面积增加了多少

百分之五。
监测显示2000年至2021年间全球绿化面积增加了5%。绿化面积监测主要依靠的地理信息技术。

‘陆’ 2000年至2021年全球绿化面积增加多少

全球绿化面积增加了5%。
美国航天局卫星在2000年至2017年间收集的数据显示,全球绿化面积增加了5%,相当于多出一个亚马孙热带雨林,更令人惊喜的是,仅中国的植被增加量,就占到过去17年里全球植被总增量的25%以上,位居全球首位。
绿化栽种植物以改善环境的活动,绿化指的是栽植防护林、路旁树木、农作物以及居民区和公园内的各种植物等。绿化包括国土绿化、城市绿化、四旁绿化和道路绿化等,绿化可改善环境卫生并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多种作用。

‘柒’ 2001年~2005年我国造林面积分别是多少万公顷

2001年全国造林面积完成529.9万公顷,占计划的107.6%。其中人工造林438.8万公顷,飞播造林91.1万公顷。
2002年我国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12亿亩,是2001年全年总任务的1.6倍,在我国造林绿化史上年度实际完成首次突破亿亩大关。截至至2002年年底,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035.8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5.57%。
2003年,全国造林面积911.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7.26%,其中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共完成造林面积826.3万公顷,占总造林面积的90.61% 。
2004年完成造林面积304.48千公顷 (丢脸吧)
2004年,我国完成营造林1.15亿亩,全民义务植树18.6亿株,林业总产值6076亿元。社会就业约4500万人,封山育林2100万亩,飞播造林885万亩,完成退耕地造林1000万亩,配套荒山荒地造林5000万亩。据监测长江、黄河、淮河、珠江等江河流域土壤流失量低于多年平均流失量的30%以上。

2004年,我国共新建自然林保护区134个,林业保护区总量达1672个,占国土面积的12.4%。陆生野生动物占种群数量的55.7%,有代表性的18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中,有72%的物种种群数量在5000株以上,达国际公认标准。湿地总面积达到3848.6万公顷,居亚洲首位,世界第四位。

2004年营造丰产用材林83万亩,非公有制森林面积占全国的18.9%,新造林地中非公有制林的比例达到41.1%。

2005年(现在还没调查不知道呢)
顺便送你点资料吧
2003年,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继续全面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

2003年,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共完成造林面积826.28万公顷,比2002年增长21.92%,占全国造林总面积的9
0.61%,其中人工造林760.23万公顷,飞播造林66.05万公顷,新封山育林137.66万公顷。全年共完成投资333.25亿元。

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自1998年陆续启动实施以来,已累计完成造林面积2009.75万公顷,累计完成投资946.70亿元。

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003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进展顺利。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工程区,在工程实施初期已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东北重点国有林区木材减产任务已按规划完成,森林资源过度消耗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森工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取得重要进展,公益林建设稳步推进,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开始出现生机和活力。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8.83万公顷,完成新封山育林面积61.39万公顷,新增森林管护面积259.80万公顷。工程区木材产量为923.47万立方米,占全国木材产量的19.40%,比工程基期年份1997年下降了71.19%。

2003年,工程区林业单位年末全部在册职工人数108.52万人。全年用于工程建设的各类资金达75.53亿元。

工程实施6年来,已累计完成荒山造林368.67万公顷,封山育林679.90万公顷,森林管护面积每年保持在9000万公顷左右。6年来,累计少采伐木材11127.6万立方米,少消耗森林蓄积量21419.83万立方米,相当于“十五”期间减少两年的全国商品材限额消耗。因木材停伐和减产造成的74万富余职工目前已经分流安置60余万人,占应分流人员总数的81.08%。6年来,累计投入工程各类建设资金380.75亿元,占规划投资总量的36.40%。

对44个天然林保护工程样本县和32个样本森工企业开展的社会经济效益监测结果显示:

工程区内森林资源明显增加,生态状况得到改善。自1997年到2003年,44个样本县有林地面积增长了10.15%,32个样本森工企业有林地面积增长了5.1%。

木材产量调减对地方财政及县域经济发展影响不大,森林资源总量的增加为地方经济发展积累了后劲。工程实施以来,44个样本县财政减收累计达12.58亿元,但国内生产总值比1997年增长60.83%。2003年,44个样本县森林蓄积量比1997年增长了9.57%,32个样本森工企业森林蓄积6年增长了19.13%。

林业产业结构趋向多元化。44个样本县1997年木材采运及木材加工、经济林产品、林下资源开发以及森林旅游业产值之间的比值为45.70:44.80:5.24:4.26,到2003年,比值变化为9.37:53.22:7.32:30.09。

林区人口对森林资源的过度依赖大大缓解。天保工程实施前,44个样本县共有37.60万人口依赖森林而生存,木材采伐和加工收入占其全部收入的50%以上。工程实施后,这部分人已寻找到新的生活门路。天保工程的实施,同时改变着农民主要依赖森林而获取能源的生活方式。44个样本县调查数据显示,以薪材为主要能源的农户1997年为155.50万户,目前已减少到130.71万户。

二、退耕还林工程

2003年,退耕还林工程总体进展情况良好。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684.09万公顷(含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内的退耕还林,下同),完成种草面积19.69万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341.81万公顷,配套荒山荒地造林342.28万公顷,分别比2002年增长49.62%和30.31%。在全部造林面积中,营造生态林的比重达到79.91%。全年兑现粮食94.28亿公斤,种苗补助费54.81亿元,生活费补助28.18亿元,1885万农户从中受益。全年完成投资225.99亿元。

工程实施5年来,累计完成1332.58万公顷的造林任务,其中退耕地造林643.65万公顷,配套荒山荒地造林688.93万公顷,营造生态林的比重达到80%以上。5年累计完成投资394.54亿元。

对100个退耕还林样本县社会经济效益监测结果显示,工程区生态状况得到了改善,农民得到了实惠。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治理步伐加快。16个样本县的数据显示,2003年沙化土地面积比1998年减少42.0万公顷,5年下降24.01%。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粮食生产影响不大。2003年100个样本县粮食播种面积为411.11万公顷,比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前减少20.60%,由于采取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等措施,粮食总产量仅比退耕还林前下降4.3%。

利用结构和农林牧渔业产业结构得到了有效调整。截至2003年底,100个样本县共退耕还林91.4万公顷,有林地面积比1998年增长9.6%。2003年,有79个样本县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比1998年下降了7.4个百分点,林业、畜牧业产值比重分别提高了1.7和5.5个百分点。林业产值5年间增长了60.6%,年平均增长12.1%。

退耕还林工程投资对农户收入贡献显着。100个样本县的退耕农民每人每年从退耕还林工程中获得的补助(含粮食折资)为225元,相当于2003年100个样本县退耕农户人均纯收入的12.0%。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2003年78个样本县外出打工人数达511.1万人,占当年样本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0.4%,外出打工人数分别比1998年和2002年增长73.8%和14.0%。

退耕后的坡耕地已经开始陆续产出。据55个样本村调查结果,2003年产自退耕地的干鲜果品产量为164吨,比2002年增长64.1%;产自退耕地的药材产量为57.7吨,占当年55个样本村总产量的22.7%。

三、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2003年,工程范围内的75个县共完成治理面积132.16万公顷,其中造林面积82.44万公顷,新封山(沙)育林面积28.74万公顷,草地治理面积15.22万公顷,小流域综合治理5.76万公顷,水利配套工程完成5380处。5省(市)生态移民人数达到2.22万人,生态脆弱地区开始进入休养生息和良性恢复状态。2003年完成总投资25.88亿元。

工程实施4年来,已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71.81万公顷,累计完成林业方面投资56.53亿元。

对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19个样本县(旗)监测结果显示,工程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

土地沙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与2000年相比,2003年19个样本县(旗)沙化土地面积、沙化耕地面积和沙化草场面积分别年减少了43.69万公顷、26.54万公顷和8.28万公顷,受风沙危害的乡镇数由259个减少到227个,受风沙危害的农牧民人数由296.03万人减少到278.72万人。

森林资源明显增加。19个样本县(旗)林业用地面积由工程实施前2000年的365.29万公顷增加到431.04万公顷,有林地面积由151.23万公顷增加到169.46万公顷,林草覆盖率由19.29%增加到20.86%。

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从2000年到2003年,19个样本县(旗)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产值分别增长30.7%、55.42%和38.11%。林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了2.5个百分点。由于采取生态移民、禁牧和围栏舍饲等措施,使过牧现象有所缓解,2003年年末样本县(旗)大牲畜存栏头数比2000年下降了29.33%。

四、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

2003年完成造林27.53万公顷,其中营造防护林的比重达到86.29%;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16.43万公顷,本年新封山育林面积17.73万公顷。全年完成投资8.54亿元。

三北四期工程自2001年实施以来,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27.08万公顷,完成投资32.72亿元。

(二)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2003年,长江流域等重点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包括长江、珠江流域和沿海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以及太行山绿化和平原绿化二期工程)共造林25.83万公顷,其中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10.88万公顷、沿海防护林工程3.86万公顷、珠江防护林工程4.47万公顷、太行山绿化工程5.00万公顷,平原绿化工程1.62万公顷。本年新封14.76万公顷,低效防护林改造面积完成3.42万公顷。5项防护林工程实际完成投资14.66亿元。

长江流域等5项防护林二期工程实施以来,已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07.33万公顷,完成投资52.47亿元。

五、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2003年,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继续稳步推进。全年新建自然保护区133处,新增保护面积900万公顷,全国林业系统建立和管理的自然保护区达到1538个,总面积达1.18亿公顷,占国土陆地面积的12.30%。大熊猫、金丝猴、老虎、藏羚羊、兰科植物等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截止到2003年末,国家已划定禁猎区2664个,总面积为4910.56万公顷。全国拥有国际重要湿地21处,面积303万公顷。全年工程完成投资5.24亿元。

工程自2001年正式启动实施以来,累计新建自然保护区629处,新增自然保护区面积1600万公顷,新增保护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67%。

六、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2003年,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共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59096公顷,完成低质用材林改培10668公顷,共计69764公顷。农户、外资、龙头企业成为速生丰产林建设的主体,占速生林造林总量的71.95%,比2002年提高了3.94个百分点。全年工程完成投资31297万元。

‘捌’ 2000,到2021年,全球绿化面积增加了多少

全球绿化面积增加了6%。
美国宇航局日前发布卫星数据表明,从 2000年到 2021年,全球绿化面积增加了 6%,而这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有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分析显示,中国的贡献中,42%来自植树造林,32%来自集约农业,而集约农业指的是在相同面积的土地上种植更多的农作物。 中国等发展国家在生态环保方面一直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质疑,这次美国官方公开承认了中国在绿化方面的成就,也算是客观上承认了中国政府以及中国广大造林人的努力。中国对绿地面增加的贡献达到25%,相当于1/4个亚马逊森林大小,中国的绿色面积增加主要来源于森林(森林42%、农作物32%),相较于森林只占4.4%的印度,中国在森林绿化方面的努力,可以明显地看得到。中国在过去的三四十年当中,在绿化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一批又一批的造林人奔赴祖国的心脏,为祖国的绿化事业做出了出大的贡献。除了中国以外,还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如此不计成本(一定程度上)的大规模植木造林,造福子孙。退耕还林是对中国绿化事业贡献最大的一个项目。以前是人进林退,如今是林进人退。曾经种下的商用林,经过十多年的生长,如今已经效果明显,树下已经形成了覆盖地面的灌木林,绿化效果远远胜于耕地种植的农作。退耕还林并非一项劳民伤财的公益工程,正好相反,退耕还林是一项充分运用了经济学规律的兼顾了收益和公益双方的科学工程。放弃那些并不适宜耕作的农田,选择种植高收益的商业林,再加上严格的保护条例,这就几乎保证了,在一个合理成本的条件下,完成了耕地向森林的永久性转化,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商业林也会逐渐退化到原始林。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1893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366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650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1732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495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1815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1956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602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579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