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口概况 » 合肥岗集未来规划多少人口

合肥岗集未来规划多少人口

发布时间: 2022-10-08 21:26:46

㈠ 合肥1331发展规划

法律分析:合肥"1331"市域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正式公布。按照规划,未来的合肥将被打造成长三角地区继沪宁杭之后的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其城市人口将达到千万以上。"1331"中第一个"1"是对原"141"格局的概括,包括1个老城区、1个"滨湖新区"和4个城市组团;而第一个"3"延伸出"巢湖、庐江和长丰"3个城市副中心;第二个"3"则为"合巢产业新城、庐南产业新城和空港产业新城"3个产业新城;最后一个"1"为环巢湖示范区。

法律依据: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合肥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第一章 第二节 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77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4%,市区建成区面积416平方千米。以“1331”空间发展战略为引领,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县城、新市镇、环湖十二镇等规划建设不断取得进展,城镇承载功能不断增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集聚人口能力逐步提升。

㈡ 合肥市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2021年的人口数据没有统计,只有2020年的数据,2020年合肥市人口为937.0万人,其中居住在各级城镇的人口为770.9万人,占82.3%。

合肥市各县(市)区、开发区中,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的有2个,分别是蜀山区、包河区;在80万人至100万人之间的有4个,分别是瑶海区、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在60万人至80万人之间的有3个,分别是庐阳区、长丰县、巢湖市(含巢开区);在40万人至60万人之间的有2个,分别是经开区、新站区。

预测至2035年合肥市常住人口将超过1300万人

规划提到,至2035年,合肥以“创新引领的全国典范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为发展愿景,发展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创新创业创造、追梦筑梦圆梦的现代化大都市。

规划指出,缓解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紧约束之间的矛盾,是此次规划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预测至2035年,合肥市常住人口将超过1300万人,实际服务人口超过1500万人。居住在各级城镇的人口超过1200万人,占93%以上。

㈢ 合肥常住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合肥常住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936.9881万人。

合肥,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合淝,安徽省辖地级市、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截至2020年,合肥市下辖4个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144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28.5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合肥市常住人口为9369881人,城镇化率达82.28%。

2021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提出,支持合肥朝着国家中心城市发展,加快“五高地一示范”建设,全面提升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功能,加快建成国际化新兴特大城市。

人民生活:

2018年,合肥市市区最低月工资标准为1550元。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75元,比上年增长10.1%;人均消费支出21547元,比上年增长9.4%。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84元,比上年增长9.3%;人均消费支出25339元,增长8.7%,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2.5%、衣着增长9.9%、居住增长14.3%、生活用品及服务增长10.5%、医疗保健增长11.9%、交通通信增长8.2%、教育文化娱乐增长12.5%。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10]为29.9%,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2平方米。

㈣ 合肥长丰岗集还有发展前途吗

因为岗集附近有大房郢水库和董铺水库,是合肥最重要的水源地,因此发展受到严格限制。在合肥141组团中,北部组团重点发展的是双墩和三十头,,各种规划对岗集的要求是保持生态环境。因而岗集目前只能发展那种对环境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大工业是不给上的,县里市里重点发展是北城那块。从长远来看,岗集要破除大工业的思维,合理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把环境劣势转换为旅游优势,这才是岗集的出路

㈤ 2020合肥岗集规划

法律分析:按照合肥市发展规划,岗集镇已纳入发展主城区。

法律依据:《合肥市空间规划》 前言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国家空间规划体制改革的要求,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具体要求,依据《安徽省市县空间规划编制标准》,编制《合肥市空间规划(2017-2035)》。

㈥ 2022年岗集划到庐阳区了吗

没有。根据合肥官方人员在市民服务网中给出的回答,岗集镇暂无相关区划调整安排,在2022年没有规划划入庐阳区,岗集镇位于合肥主城区西北角,距市区5公里。

㈦ 合肥经济圈的合肥经济圈最新规划

2014年8月4日,《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专家评审会在合肥召开。 《规划》提出构筑“一核三心、五带多极”的经济圈空间布局,打造一小时城际通勤圈和生活圈等。
2013年,合肥经济圈GDP达到7798.7亿元,增速为10.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规划》将合肥经济圈未来发展定位为“长三角与中四角重要增长极”“安徽省核心增长极”,打造成国家重要的自主创新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并构建起国家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规划》预测,到2030年,合肥经济圈常住人口将达到2500万人,城镇化率为73%-75%。据此,合肥经济圈内将打造1个特大城市、3个大城市、17个左右小城市、200个左右小城镇等,形成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新格局。合肥经济圈总体结构将以点轴的形式推进,构建“一核三心、五带多极”的开放性空间结构。其中,一核指合肥都市核心区,三心指淮南、六安、滁州三个中心城区,五带指合淮、合滁宁、合六叶、合桐安、合巢芜发展带,多极指多个县级中等城市和若干产业新城。
《规划》提出,加强各市镇之间的交通互联,将采取强化枢纽、提升铁路、共享航空、连通水运、加密高速、提升国省道通达度、构建城际快速通道、打造一小时城际通勤圈和生活圈等举措同步推进。
省经济信息中心近日发布报告称:与2010年相比,全省区域经济格局有所变动。从全省看,2014年与2010年相比,GDP比重上升和下降的市各占50%。其中,GDP比重变化最大的是合肥市、淮南市、马鞍山市。前者比重提高近1.4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后两者降幅均在1个百分点。
合芜GDP比重上升
合肥和芜湖无疑是安徽经济发展的主要受益者,两市经济总量在全省的位次始终保持在前两位。除此以外,两市GDP比重明显上升,经济总量已超过全省的三分之一,达到35.5%。
四年间,两市GDP比重分 别由 2010年的23.1%、10.5%提高至2014年的24.5%、11%。合肥的上升幅度位居全省第一。
此外,蚌端口、宿州、宣城和滁州四市GDP比重稳步小幅上升,平均上升幅度在0.24个百分点左右。分析称:上述区域经济地位的稳步上升与主导产业发展、特色园区培育以及重大项目引进等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是密不可分的。值得注意的是,蚌端口GDP比重上升幅度居全省第三位,与阜阳、滁州的差距逐渐缩小。
沿江两市比重下降
淮南、马鞍山、安庆3市GDP比重持续下降且幅度较大,已分别由2010年的4.72%、7.41%、7.72%降至2014年的3.75%、6.45%、7.34%。其中,淮南经济转型发展明显滞后于淮北、铜陵等市,经济增长对煤炭的依赖依然较高。
淮北、阜阳、六安、铜陵,4市GDP比重下降幅度相对缓慢,降幅均小于0.25个百分点。其中,淮北GDP比重由2010年的3.61%降 至2014年3.55%,降幅为0.05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仅高于黄山。此外,亳州、黄山、池州3市GDP比重基本保持稳定。
建议扩容合肥经济圈
省经济信息中心报告建议进一步扩容合肥经济圈,建议逐步将蚌端口、芜湖等市纳入其中。
此外,分析还认为:皖北地区城市区划调整也亟待优化。“建议将寿县划入淮南行政区划、凤阳划入蚌端口行政区划、萧县和砀山划入淮北行政区划,推进蚌端口淮南、淮北宿州一体化发展;继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建议将个别具备条件的县设区或市。”

㈧ 合肥经济圈的具体规划

按照规划,到2020年,合肥经济圈总人口约为2635万人,城镇人口约为1680万人;2030年,合肥经济圈总人口约为2835万人,城镇人口约为2100万人。同时,城镇化水平在2020年达到66% ~69% ,2030年达到76%~79%。 1.合肥市(龙头城市)安徽省省会,国家区域性交通枢纽,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区域旅游会展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合肥经济圈建设的发动机、全省加速崛起的增长极和创新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的先行区。
2.淮南市(中心城市)合肥经济圈的北翼城市,以煤电化产业为主导的国家亿吨煤基地、华东火电基地和安徽省重化工基地,合肥经济圈带动沿淮、辐射皖北的门户,安徽省北部的重要中心城市。主要发展电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
3.六安市(中心城市)合肥经济圈的西翼城市,合肥经济圈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保证,合肥经济圈加工制造配套基地、冶金工业转移承接基地、农特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基地、人力资源输出基地、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合肥经济圈西向发展门户和陆路交通门户,安徽省制造加工业基地之一。主要发展商贸商业综合服务、汽车零部件加工、医药化工、旅游服务业等。
4.桐城市(副中心城市)合肥经济圈的南翼城市,合肥经济圈产业配套承接基地、文化旅游基地、农特产品加工供应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合肥经济圈联动沿江、辐射皖西南的门户,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工贸综合型的山水园林城市。主要发展包装印刷、机械制造、建材化工以及文化旅游业等。 未来十年,合肥经济圈将形成“一区、五轴、三带、多组团”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体系,远景由点—轴模式向网络化模式发展。
具体是,由合肥、淮南、六安、桐城四大城市中心城区以及环巢湖地区等组成的城镇密集区,成为聚合合肥经济圈区域发展的“心脏”;而东西向合巢芜发展轴、合宁发展轴、合六发展轴三条,南北向合桐安发展轴、合淮蚌发展轴两条,构筑该经济圈区域发展的“骨架”即为“五轴”;而“三带”则形成该经济圈区域发展的“动力”,是指沿江发展带、沿淮发展带和环巢湖发展带。“多组团”则成为支撑合肥经济圈经济发展的功能组团,大力推进三河—杭端口—同大—水湖—曹庵—杨公—谢集—八公山风景区—寿春……双港—新渡等城镇组团建设以及交通枢纽性组团和旅游组团建设等,成为建设合肥经济圈区域发展的“支点”。

㈨ 合肥北城发展规划

合肥北部组团是合肥市“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紧邻安徽省会合肥市主城区,是合淮同城化、合芜蚌综合试验区发展战略的核心区,包括双墩镇、岗集镇、三十头镇和省级双凤经济开发区,也是长丰县经济中心。2007年7月,北部组团发展规划经合肥市规委会主任会议批准,规划面积为100平方公里。其核心区70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域基本属于未开发的原生态区域,是一个地域广阔、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生态型城市副中心,也是一个政策宽松、商机无限、优势独特的投资乐园。 合肥北城新区空间区位近城,扼守合肥市的北大门,受省城辐射最强,在空间上具有先发优势;交通条件便捷,南北向有直通合肥市区的城市一级主干道阜阳北路、城市快速路蒙城北路,通往长丰县城水湖镇的合水公路;东西向有合六叶高速公路位于其南侧,从启动区到新桥国际机场仅25公里。淮南铁路、合蚌城际铁路纵贯本区,规划的城际铁路站坐落其中。形成了“城市干道+高速公路+城际铁路+机场”的交通网络。 合肥北城新区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建有世界一流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是休闲观光居住的最佳场所。以双凤湖、张桥水库、三十头水库、梅冲水库、大官塘水库为代表的“五湖连珠”,具有优美的田园风光,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为未来发展构筑了雄厚的支撑体系。另有星罗棋布的众多水系,水网如织,绿树成林,水绿相依,景色宜人。依托其远景规划,我们致力于将北城新区打造成为安徽省健康休闲中心、合肥市生态型城市副中心、北部组团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未来几年,北城新区将遵循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围绕“一年打基础,三年见雏形,八年基本建成”的目标,着眼庐州北翼、水绿新都的功能定位,突出生态环保,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创造条件,创新举措,开启北城新区大建设的华彩篇章。 合肥北城网站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服务公众的平台,是“全球了解北城、北城走向世界”的桥梁。给浏览者一份家的温馨,给投资者一片创业的沃土,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和追求。 生态北城、激情北城、魅力北城,热切召唤天下有识之士,共创人生的精彩与梦想,共谱生态北城波澜壮阔的发展乐章!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合九铁路(北段)以北,东到长丰县界,西到蒙城北路,北到江淮分水岭,规划面积约17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约120平方公里,水面和生态防护绿地约50平方公里)。包括庐阳产业园、双凤经济开发区、新站北部片区、双墩镇区、三十头集镇区以及三元产业园等。二、总体功能与产业发展定位 总体目标: 做强地区新型加工制造业——打造“制造之城” 创造高品环境人居新生活——塑造“宜居之城” 推进都市城郊农业园区化——做优“生态之城” 发展健身休闲观光旅游业——构建“休闲之城” 三、道路交通 骨架路网体系——“七横七纵” “七横”: 由北向南分别为五湖大道、龙湖北路、凤湖南路、北环高速、魏武路、东方大道、凤麟大道。 “七纵”: 由西向东分别为蒙城北路、阜阳北路、凤麟大道、淮南北路、龙湖东路、新蚌端口路、铜陵北路。
合肥北部组团是安徽省省会合肥市“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紧邻合肥市主城区,是合肥经济圈北向发展和构筑“两淮一蚌”城市经济带的战略高地,包括省级双凤经济开发区、双墩镇、岗集镇和吴山镇,是长丰县经济中心。2007年7月,北部组团发展规划经合肥市规委会主任会议批准,规划面积为10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70平方公里。这里是一个地域广阔、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生态型城市副中心,也是一个政策宽松、商机无限、优势独特的投资乐园。

北城新区,交通优势彰显特色。蒙城北路、阜阳北路等10条城市干道直通市区,即将开建的阜阳北路高架筑起合肥北向“十分钟生活圈”;北三环高速、魏武路等7条干道横穿新区,京福高铁、商杭高铁、合蚌客运专线在区内设有北城客运站。从北城上高速,10分钟即可驶入合徐、合淮阜、合宁、合芜等7条高速,一刻钟即可到达在建的4E级新桥国际机场。新区正在形成“城市干道+城市高架+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的发达交通网络。

北城新区,生态优势独具一格。这里拥有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以滁河为线,卧龙山为脉,东西延展串起五个面积均达5000亩左右的大型水库,“五湖连珠,绿水如带”,目前正规划建设“一山一河五湖”风景名胜区。区内还有安徽唯一的国际元一高尔夫球场,构成了北城新区的山水灵魂和特色。

北城新区,产业优势浩态狂香。日臻完善的双凤开发区、江汽配套产业园等园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和产业,形成了环绕新区的产业走廊,使新区建设具备雄厚的产业支撑。

北城新区,生态住宅鳞次栉比。北环以北,形成政务商务、居住休闲新区域,一大批房地产企业纷至沓来并落户北城。如今一个置业投资者的乐园已然形成。

“十二五”时期,北城新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南有滨湖、北有北城,把北城打造成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新亮点”的目标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划先行、生态立区,效益优先、集约发展,有破有立、破立并举”的原则,实施“四个优先”的开发模式,打造“庐州北翼,水绿新都”,建成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新亮点。力争到“十二五”末,北城新区建成区面积超5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超50万人。

合肥北城网站是对新区外开放的窗口、服务公众的平台,是“全球了解北城、北城走向世界”的桥梁。给浏览者一份家的温馨,给投资者一片创业的沃土,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和追求。

生态北城、激情北城、魅力北城,热切召唤天下有识之士,共创人生的精彩与梦想,共谱生态北城波澜壮阔的发展乐章!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1893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366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650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1732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495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1815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1956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602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579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