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口概况 » 唐朝昭陵有多少人口

唐朝昭陵有多少人口

发布时间: 2022-10-16 09:26:37

Ⅰ 昭陵是谁的墓,他有什么功绩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
功绩
1 他不拘一格的用人,对人材的使用及领导达到了极高的境遇;
2 他独具慧眼,看到了个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认识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问世,对大臣的各项进步之言豁达的予以采纳;
3 不独断专行、初步确立了三权分立、互相监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规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响国家政策的那一部份)旨意需门下省审查副署后方可生效发布,保证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时发现并纠正。杜绝了不良政策对国家及人民的违害与影响;
4 认识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杀的法政政策,规定死刑需三复奏(外地五复奏)复审批准后方可行刑,这就不难认人们想起贞观四年(630)全国判死刑才29人、贞观六年(632)全国死刑犯290人,太宗审查时令全部290人回家团年、待来年秋收后回来复刑,结果290人均准时到来、无一人逃亡。
5 太宗朝武功之盛,除高丽战争上没有取得战略胜利外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突厥、吐谷浑、高昌、安西四镇、漠北薛延陀等),这与当时的国力、军队战斗力、整体战略、用人选将与配合默契、过程协调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中华历史上的名将名相中,贞观朝占有相当的比例,在中华军事史上,贞观朝的战例也多被引用;
6 气吞天下的“天可汗”气质,李世民多次以少吓多,经典之役就是在渭水单骑吓退突厥10万精骑,就对比宋真宗在寇准一在坚持和请求下才勉强在大军护卫下到达澶州南城,而又要战战兢兢的马上要回去是何等的天壤之别啊!
7 胸怀大局、四海一统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四海之内只要知道中国的均努力内附,以唐为荣,乐不思蜀,他们不但同唐人一样可以自由自在的生存,还可以做官,着名的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思摩、执思失力、契荜何力乃至后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为唐朝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他们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辉,现在的唐人、唐人街也正时那时繁荣富强、威甲四海、文礼之邦的生动写照;
8 完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学校、重视教育活动、普及官吏选聘、当时的国子学、太学之盛、地方也有不少学校,如此才不难想起当时的教化呢,同时当时的科举也规范化、考选公平,以进士科最为杰出,如此才有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喜言“天下英雄、入朕彀夷”,唐朝的教育及科举为政治上提供优秀人才同文化精髓——唐诗及经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9 工书法、富文词,太宗皇帝个人修养及天赋极高,在书法同文词上也颇有名气,在他大力宏扬和鼓励支持下,才有唐代书法、文学、艺术之盛;
10 倡导廉政、节俭、朴素、重视农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设方面是相当成功的,他并没有像朱元璋一样严惩贪官污吏,而是建立一个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中央领导班子、重视地方长官选举,当时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贫困,温彦博、戴胄、于志宁、魏征、张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风气的宣传和行政监督,及时预防了官员犯错,因此当时的官员相当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太宗皇帝也比较注意节俭,不滥用民力、注意与民休息,当时社会形成了一种朴素求实的作风;太宗皇帝也相当重视农业,京官外巡回京太宗先问及此事,因太子冠礼与农时违背而更改;
11 由于社会安定,商业经济得到发展,全国新兴了许多商业城市,城市业有相当的发展,广州、杭州、扬州、成都、江陵、凉州等城市经济发展相当迅猛,长安同洛阳作为世界经济大都会就不言而喻了,这为封建经济登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对玄奘佛学的支持同西游的肯定,打通并维护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及东联新罗、日本,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使吐蕃从奴隶制社会迈入封建社会,开发并促进了西藏的发展;
综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不愧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文学家、书法家、卓越的领袖、影响中华乃至世界进程的杰出人物,他为中华民族同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留下了辉耀千古的丰功伟业及精神财富,因此受到人们的崇敬;也正如筑东阳先生所说“他是继孔子之后中国数一数二的伟人”。

Ⅱ 昭陵是什么朝代皇帝的陵墓

“昭陵”,位子沈阳城北约十华里,故称“北陵”。

这里埋葬着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陵区古松参天,湖水荡漾,金瓦红墙,斑斓耀目。充分显示出这座封建皇家陵园雄伟的气势。“风水宝地”特有的庄严,肃榜和神秘,徜徉其间,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激起思古之幽情。

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初步完工。康熙、干隆及嘉庆各朝又对之做了若干增建和改建。可以说.它是一座积累式建筑群。它既保持有清初关外某些建筑特色,更多的则是按照中原王朝陵寝制度所改建的。所以它与明清皇陵有许多相似之处。

昭陵陵区范围,三十年代沈阳市政公所公布的实测结果:南北5.1华里,东西为2.6华里,总面积为12.4平方里。

Ⅲ 昭陵详况

远眺昭陵
唐太宗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东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东距西安市70公里,咸阳市30公里,咸阳国际机场25公里。1961年,国务院公布昭陵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3A”级旅游景区。 昭陵陵园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陵”,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唐昭陵陪葬墓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昭陵有陪葬墓180余座,主要有长孙无忌、程咬金、魏征、温彦博、段志玄、高士廉、房玄龄、孔颖达、李靖、尉迟敬德、长乐公主、韦贵妃等墓,还有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等15人之墓。上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徐懋功(李勣)、尉迟敬德、程咬金、张士贵、郑仁泰、长乐公主、韦贵妃等40余座陪葬墓,遂建成了占地面积53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陈列面积2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的昭陵博物馆。
依山为陵
昭陵依九嵕山峰,凿山建陵,开创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据说是因贞观十年文德皇后临死时给唐太宗说要俭薄,“请因山而葬,不需起坟”。(《旧唐书》卷五)文德皇后死后葬于昭陵。关于以山为陵制度的原因,在同年十一月文德皇后葬后,唐太宗撰文刻石的碑上写着:“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这里所说因山为陵,不藏金玉,与其说是为了俭薄,不如说是为了“好盗息心”更恰当些;虞世南上书唐太宗时就说过:“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因此,唐初以山为陵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利用山岳雄伟形势和防盗掘而已。
设计建造
昭陵工程是由唐代着名工艺家和美术家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精心设计的。其平面布局既不同于秦汉以来的坐西向东,也不是南北朝时期“潜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长安城的建制设计的。长安由宫城、皇城和外廓城组成。宫城居全城的北部中央,是皇帝起居的地方,皇城在宫城之南,为百官衙署(即政治机构),外廓城从东南北三方拱卫着皇城和宫城,是居民区。昭陵的陵寝居于陵园的最北部,相当于长安的宫城,可比拟皇宫内宫。在地下是玄宫,在地面上围绕山顶堆成建为方型小城,城四周有四垣,四面各有一门。据史书记载,昭陵玄宫建筑在山腰南麓,穿凿而成。初建时驾设栈道,栈道长400米,即230步,文德皇后先葬于玄宫,而栈道并未拆除,就在栈道旁之上建造房舍,供宫人居住,象对待活人一样对待皇后,待太宗葬毕,方拆除栈道,使陵与外界隔绝。玄宫深75丈,石门五道,中间为正寝,是停放棺椁的地方,东西两厢排列着石床。床上放着许多石函,里面装着殉葬品。墓室到墓口的通道上,用三干块大石砌成,每块石头有二吨重,石与石之间相互铆住。据《旧五代史.温韬传》载,“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陵墓的外面又建造了华丽的宫殿,苍松翠柏,巨槐长杨。杜甫在《重经昭陵》诗中说:“灵寝盘空曲,熊罴守翠微。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在主峰地宫山之南面,是内城正门朱雀门,朱雀门之内有献殿,是朝拜祭献用的地方,与门阙距离很近,整个遗址约10米见方,加门阙南面约20米见方的场地,仍然是一个狭小的遗址。在这里曾出土残鸱尾一件,经复原后高1.5米,宽0.6米,长11米,以此件的高度来推想,献殿的屋脊,其高应在10米以上,应该是重檐九间,才能合于比例。门阙之间约5米,恰在献殿正中。由此可推想这座殿堂是多么高大;所有这样的殿宇楼阁构成的建筑整体,又是多么宏伟。献殿南面过20米的场地,是横向的一条深沟,可证这里不可能有别的石刻,也不可能再有别的建筑物。九嵕山属石灰岩质,长期遭受高空风雨的剥蚀,山洪冲刷,不仅山陵建筑无存,就连原有的山势形体亦改变了不少。但仍可略辨当年陵寝构造遗留之痕迹:山势外形逞马鞍形(当地俗称笔架山),南面山体两侧岩层伸出,呈簸箕形状;山腰残存有窑洞、窟窿等痕迹,可能与当年栈道建筑有关。根据文献记载,昭陵建筑时,在南面山腰凿深75丈为地宫,墓道前后有石门5重;墓室内设东西两厢,列置许多石函,内装随葬品。五代军阀温韬盗掘昭陵记载有“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这都可想象这个“山下宫殿”内部寝殿层层窍深和宏丽的情景。 当时地宫外面还有许多木构建筑,建有房舍和游殿等。由于地宫前面四周山势陡峭凸凹不平,往来不便,又“缘山傍岩架梁为栈道,悬绝百仍,绕山二百三十步,始达元宫门”。用栈道连结上下左右,通达地宫的道路。但山上栈道建筑又不能垂直上下,必须左右回绕旋转,这从杜甫所写的《重经昭陵》“陵寝盘空曲”诗句中得到证明。虽然前人的这些记载未必绝对可靠,但从中却可看出其规模的富丽堂皇和工程繁难的程度。昭陵四周当时建筑,根据宋敏求《长安志图》记载:“以九嵕山山峰下的寝宫为中心点,四周回绕墙垣,四隅建立楼阁,北为玄武门,南为朱雀门,周围12里”。 在主峰地宫山之北面,是内城的北门玄武门,设置有祭坛,紧依九嵕山北麓,南高北低,以五层台阶地组成,愈往北伸张愈宽,平而略呈梯形,在南三台地上有寝殿,东西庑房,阙楼及门庭,中间龙尾道通寝殿,是昭陵特有的建筑群。在司马门内列置了十四国君长的石刻像:突厥的颉利、 突利二可汗,阿史那社尔、李思摩、吐蕃松赞干布,高昌、焉耆、于阗诸王,薛延陀、吐谷浑的首领,新罗王金德真,林邑王范头黎,婆罗门帝那优帝阿那顺等。这些石像刻立于高宗初年,反映了贞观时期国内各民族大团结、唐对 西域的开拓以及与邻邦关系的盛况。这些石像在早年已遭破坏,今可见者有七个题名像座,几躯残体和几件残头像块。前人曾说这些石像,“高逾常形,皆深眼大鼻,弓刀杂佩,壮哉,异观矣!”从发现的残体来看,石像高不过六尺,连座约9尺许,并未超过常形,头像残块可以看出确有深眼高鼻者,有满头卷发者,有辫发缠于头者,有头发中间分缝向后梳拢者,有戴兜鍪者,但未见有弓刀杂佩者。服装有翻领和偏襟两种,其余则不能确知。仅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这些石刻像也应属于写实之作。

Ⅳ 陕西唐昭陵墓园的规模多大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礼泉县城东北20多公里处。陵园周长60多公里,总面积2万余公顷,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陵”和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从唐贞观十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的二十九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她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昭陵于贞观10年(636)开始营建,至贞观23年李世民安葬于此,共营建了13年。昭陵由唐代着名画家、工艺家阎立德、阎立本兄弟设计,工程浩繁、建筑辉煌。昭陵共有160座陪葬墓,墓区总面积达30万亩,比当时的长安城几乎大一倍。从碑志看,陪葬墓主都是初唐时的诸王公主和着名臣僚。墓群主要分布在九峻山陵寝东、西、南三面,呈扇形排开。陪葬墓中,以魏征墓、徐懋功墓较为有名。
昭陵依九峻山峰,凿山建陵,开创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据说是因贞观十年文德皇后临死时给唐太宗说要俭薄,“请因山而葬,不需起坟”。(《旧唐书》卷五)文德皇后死后葬于昭陵。关于以山为陵制度的原因,在同年十一月文德皇后葬后,唐太宗撰文刻石的碑上写着:“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
今因九峻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这里所说因山为陵,不藏金玉,与其说是为了俭薄,不如说是为了“好盗息心”更恰当些;虞世南上书唐太宗时就说过:“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因此,唐初以山为陵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利用山岳雄伟形势和防盗掘而已。
根据文献记载,昭陵建筑时,在南面山腰凿深75丈为地宫,墓道前后有石门5重;墓室内设东西两厢,列置许多石函,内装随葬品。五代军阀温韬盗掘昭陵记载有“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这都可想象这个“山下宫殿”内部寝殿层层窍深和宏丽的情景。
当时地宫外面还有许多木构建筑建有房舍和游殿等。由于地宫前面四周山势陡峭凸凹不平,往来不便,又“缘山傍岩架梁为栈道,悬绝百仍,绕山二百三十步,始达元宫门”。用栈道连结上下左右,通达地宫的道路。但山上栈道建筑又不能垂直上下,必须左右回绕旋转,这从杜甫所写的《重经昭陵》“陵寝盘空曲”诗句中得到证明。虽然前人的这些记载未必绝对可靠,但从中却可看出其规模的富丽堂皇和工程繁难的程度。昭陵四周当时建筑,根据宋敏求《长安志图》记载:“以九峻山山峰下的寝宫为中心点,四周回绕墙垣,四隅建立楼阁,北为玄武门,南为朱雀门,周围12里”。
祭坛遗址位于陵北玄武门之内。遗址面积东西53.5米,南北86.5米,略呈梯形,墙基屋阶,尚可辨认。山陵的正南面有朱雀门和献殿,西南面有“下宫”(俗称皇城),遗址面积东西237米,南北334米,周围墙基厚约3.5米,其范围是一个比较正规的矩形。现由山南刘洞村沿山而进,可看出陵道已被山洪冲刷成深沟,沟两旁有土阈一对,此处当为山陵的御道口;陵西南稍平处,石础、瓦砾遍地皆是,这就是“陵下宫”遗址,当时大量的房屋就建造在这里。昭陵地面建筑早年毁坏,仅留几处废墟,但在献殿遗址出土的屋脊上的一个鸱尾,高1.5米底长1米宽0.65米,重约150公斤,由此可推想这座殿堂是多么高大;所有这样的殿宇楼阁构成的建筑整体,又是多么宏伟。

Ⅳ 昭陵在哪个省哪个市

昭陵在陕西省咸阳市。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九嵕山的主峰上,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昭陵距西安市70千米,咸阳市30千米,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5千米。

从唐贞观十年(636年)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昭陵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周长60千米,占地面积200平方千米,共有180余座陪葬墓,是关中“唐十八陵”,也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

Ⅵ 陪葬人数远远超过200人,唐太宗昭陵为何如此隆重

唐陵陪葬是沿袭了汉代制度:皇陵余地赐亲属、功臣、将相陪葬,给东园秘器。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八年诏令建陵时说:“自今以后,功臣密戚及德业佐时者,如有薨亡,宜赐茔地一所。”后又准许功臣自请陪葬,而且这些大臣的子孙也可以随父、祖葬于昭陵。

昭陵陪葬墓180余座,陪葬人物上至皇亲国戚、嫔妃公主、下至王侯将相、文武大臣。而昭陵目前已开发的39座陪葬墓只不过是冰山之一角。而这仅仅的39座墓葬就出土了8000余件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000余件。足可见整个昭陵陵园的雄伟气势。

Ⅶ 昭陵的详细情况介绍

唐太宗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东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东距西安市70公里,咸阳市30公里,咸阳国际机场25公里。1961年,国务院公布昭陵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3A”级旅游景区。 昭陵陵园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陵”,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Ⅷ 陕西昭陵如何门票

位于咸阳市礼泉县东北20多公里处,距西安约80公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建制雄伟。昭陵开创了唐代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在昭陵南边,以皇帝陵为中心构成了庞大的扇形陪葬墓群,气势宏大,是一座典型的帝陵。昭陵的石刻艺术非常有名,在山下的昭陵博物馆内专门有一间碑石陈列室,展示了历代名人书法碑刻精品,有“昭陵碑林”之称。
平日票 成人¥20¥20¥18
小孩¥20¥20¥18
老人¥20¥20¥18
假日票
成人¥20¥20¥18
小孩¥20¥20¥18
老人¥20¥20¥18

Ⅸ 昭陵是在哪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九嵕山的主峰上,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昭陵距西安市70千米,咸阳市30千米,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5千米。

从唐贞观十年(636年)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昭陵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周长60千米,占地面积200平方千米,共有180余座陪葬墓,是关中“唐十八陵”,也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

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昭陵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君主专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唐太宗因病去世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生病(一说是服用天竺长生药导致暴疾),医治最终无效,命李治到金掖门代理国事。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649年7月10日),太宗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加谥文武圣皇帝,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天宝十三年(754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昭陵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1892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365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649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1731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494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1814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1955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600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578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