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罗城人口多少
1. 罗成县谦爱乡有多少人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兼爱乡
全县总面积26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45万亩。2011年末人口37.61万,其中乡镇人口33.6万,少数民族27.75万人。其中仫佬族人口12.47万人,占总人口的33.16%。2012年辖7镇4乡,141个村民委(含16个社区)。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
2010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辖7个镇、4个乡:东门镇、龙岸镇、黄金镇、小长安镇、四把镇、天河镇、怀群镇、兼爱乡、乔善乡、宝坛乡、纳翁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22116人。
兼爱乡属九万大山山脉区域,海拔较高,山峦纵横,奇峰异拔,是个山区乡镇,素有“矿藏之乡、林区之乡”的美称。铁矿是该乡的主要矿种,伴有氧公锌、铅锌矿、矾矿、钛矿、锰矿等矿种;该乡森林覆盖面积1068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4.8%,主要林种为杉树、松树。现今矿、林财税收入已成为该乡的主要收入,占财政收入的50%以上。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580万元,财政收入7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3万元。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盛产油茶、野生毛葡萄、八角、木薯、烤烟、蚕茧、鸡鸭、木材等。乡镇现有铁矿选厂、铅锌矿选厂、林场等企业。汽车运输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方兴未艾。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项事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2. 罗家将的罗家将家谱
家谱:
1、第零代:罗艺;
2、第一代:罗成、罗松;
3、第二代:罗通、罗仁、罗焕;
4、第三代:罗章;
5、第四代:罗昌、罗英 ;
6、第五代:罗增;
7、第六代:罗昆、罗参;
8、第七代:罗文锦;
9、第八代:罗珍;
10、第九代: 罗让;
11、第十代:罗弘信;
12、第十一代:罗兆威;
13、第十二代: 罗廷规、罗周翰、罗周敬、罗山、罗门 ;
14、第十三代:罗英(与第四代同名);
15、第十四代:罗芳、罗延惠;
16、第十五代:罗惠。
代表人物:
1、罗艺
原是北齐驾下勋爵,见北齐国破,不肯臣隋,统兵杀到幽州,结连突厥可汗,同心反叛。隋朝累战不克,只得颁诏招安,将幽州割与罗艺,统雄兵十万镇守幽州。
后被薛刚用计请出,破了李孝业的连环马,之后离去,认为庐陵王李显不是明主,一心辅佐武则天之子汉阳王李旦。
3. 二十年前的中国城市面积有多大,城市人口有多少
比现在应该是少一半。人口也少。一半。
4. 罗成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
罗成在历史上没有这个人。
罗成是小说《隋唐演义》中的人物,在历史上罗成的原型是隋朝时期的大将罗士信。
罗士信在公元600年的时候在山东济南出生,原本罗士信只是隋朝时期齐郡通守张弥陀的盔下的一员部将。
后来在跟随张弥陀征讨瓦岗寨的时候归降瓦岗并被授予了总管的职位,在一次与王世充交战的时候身受重伤不得已跟随了王世充。
后来因为不耻王世充的为人率领收下归降了李世民,被封为陕州道行军总管,而后跟随李世民平定洛阳帮助李世民登上王位后被封为绛州总管、剡国公。
622年,秦王李世民征讨刘黑闼,罗士信奉命驻守洺水城。当时他麾下仅有二百余人,且天降大雪,援军根本无法前来。
在敌人大军的猛烈攻势下,罗士信率领二百余将士硬撑了足足八天后,终于城破被俘。他严词拒绝了刘黑闼的招降,死时年仅二十三岁。
(4)二十年前罗城人口多少扩展阅读:
从野史了解,罗成从14岁就登上历史舞台,算是文武双全的人才,被人成为“寒枪俏罗成”,罗成还是名门之后,燕山王罗艺的儿子。据了解,罗成曾经找徐茂公替他算过命,而当时徐茂公却说罗成有73年的寿命,徐茂公的名气还是非常大的,毕竟他是李半仙的徒弟。
不过当罗成遇到徐茂公的师傅李半仙之后,李半仙却告诉罗成,徐茂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且徐茂公的修炼根本没有达到火候。
然后李半仙告诉罗成,他将在23岁时,甲午年,5月15日正晌午的时候将被人射杀,,而且这件事情谁都没办法阻止,这是命中注定,当罗成追问李半仙时,李半仙直说了一句话:天机不可泄露。确实,在现代很多算命的都将一些不能说的事情。
以天机不可泄露为理由搪塞过去。但是奈何罗成死缠烂打,最终李半仙将罗成将在23岁时丧命的原因告诉了他,一共有5条。
第一、在13岁时罗成跟随自己的父亲,杀掉了10多万的百姓,而上天为了责罚他减少了他10年寿命。
第二、在罗成11岁时与秦琼交换武艺的时候,秦琼教的是秦家祖传武艺,虽然罗成教的也是祖传枪法,但是却隐瞒了第三式,目的就是如果有一天两人决裂,那他可以用没教的收拾他了,所以又折了10年阳寿。
第三、罗成有一个结拜兄弟单雄信,据了解,当初李源层误杀单雄信的哥哥,所以单雄信与李家就出现了世仇,发誓到死都不会投降唐朝,并且单枪匹马闯入唐朝营地。
而罗成却用回马枪将他的结拜兄弟单雄信给活捉了,并且当监斩官看着单雄信被砍头,然后又折掉10年阳寿。
第四、因为罗成的本领非常大,而且还救过李世民,所以李世民就非常的喜欢罗成,在一次邀请罗成喝酒的时候,罗成在和最后竟然让李世民帮他牵马坠蹬,并且在李世民的床上睡了一觉,因此又折去10年寿命。
第五、罗成曾在攻打孟州城的时候,以卖货郎和假公子的身份得到了孟州城守城将女儿的爱意,然后罗成就利用他将孟州城攻了下来,而作为交换条件罗成是要娶她为妻的,但是在婚宴的时候放火将她烧死了,从而又折去10年寿命。
所以说,当罗成找徐茂公算命时确实是73年的寿命,但是遇到李半仙时,李半仙却说出了为何在23岁死,73岁的寿命折掉50年的阳寿,也就是23岁,所以在23岁时罗成被乱箭射死。
5. 罗成的资料简介。
关于罗成,正史上是这样说的:“相传罗艺有子名成。”据我所知,罗成——人称“玉面寒枪俏罗成”,罗艺之子,自幼由父母定亲庄氏表姐,后情定窦氏线娘, 历史上与其有关联的女子举不胜举。
正史上根本没有罗成的任何正面记载,侧面记载只有上面一句话,所以很多人怀疑罗成曾存在于历史上的真实性。那么,正式为什么没有记载呢?罗成这样一个叱咤风云的大将是不可能被人们以往的。这样,就有两种可能:一~是历史上根本没有这个人,二~是人们选择遗忘。我们当然是认为罗成是存在的,否则今天的讨论毫无意义了。我个人认为,其实不然。我认为可以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入手。当时唐朝处于刚刚建立的时候,政权并没有真正的稳定下来,如果罗成是推翻隋朝的主要将领,那么一切就真相大白了:因为作为一个新生的政权,他会不顾一切的去巩固政权,怎么可能允许一个威胁他存在的人继续风光呢?所以,罗成只能被遗忘。
罗成只是虚构人物,史上没这个人,历史原型是罗自信。像李元霸,宇文成都这些人都是虚构的,《隋唐演义》《说唐全传》都属评书类,当不得真,罗艺是隋末的军阀,确实是太子李建成的党羽,但李世民上台后并没有动他,还升了官,只是他自己害怕所以造反才全家被杀的。说起来李世民还算是开明的了,象薛万彻算上是李建成的心腹了,还亲自带兵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后来也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魏征更甚,当太宗之面承认曾劝李建成先下手杀掉李世民,后来更是一代名臣。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
6. 历史上有罗成这个人吗
历史上没有罗成这个人。
罗成,是隋唐系列小说中人物,隋唐第七条好汉,罗艺之子,与秦琼是表兄弟,精通枪法,因皮肤白皙面容俊俏但却不苟言笑,有绰号“冷面寒枪俏罗成”。
与秦琼、程咬金等于贾家楼结义,居末位。先后助瓦岗军攻破长蛇阵、铜旗阵,反王大会时夺得状元魁。
瓦岗离散后,罗成与秦琼等去了洛阳,秦琼与程咬金被徐茂公带走,罗成因病留在洛阳。李世民攻打洛阳时,罗成临阵倒戈加入李世民,将王世充连同前驻守洛阳的反王一并擒获。
刘黑闼反唐时,李建成以罗成为先锋前往抵挡,李建成有意陷害罗成,致使罗成被刘黑闼引至周希坡淤泥河用乱箭射死。
(6)二十年前罗城人口多少扩展阅读:
罗成的人物塑造源于历史上的猛将罗士信。
罗士信(约600年-622年),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隋末唐初时期猛将。罗士信原为隋朝齐郡 通守张须陀部将,随其征讨农民起义军,后归降瓦岗军,被授以总管之职。
620年(武德三年),李世民东征洛阳王世充,罗士信率部围攻慈涧,王世充之子王玄应前来救援。交战时,王玄应被罗士信刺落马下,幸被部将救回。后来,罗士信攻取硖石堡,进围千金堡。
当时,千金堡守军坚守不降,并大骂罗士信。罗士信连夜派一百多人怀抱几十个婴儿到千金堡下,让婴儿啼哭呼叫,诈称:“从东都来投罗总管。”
又故意道:“我们弄错了,这是千金堡!”然后离去。守军以为城下是洛阳来的百姓,而罗士信已经撤离,便出兵追赶。
罗士信已在路边埋伏,趁机冲入堡内,将堡中守军屠杀殆尽。621年(武德四年),王世充投降,洛阳平定,罗士信因功被封为绛州总管、剡国公。
622年(武德五年),李世民征讨刘黑闼,命王君廓戍守洺水城。当时,贼军攻势凶猛,唐军三次增援都无法成功。
李世民害怕王君廓守不住城池,便问众将道:“谁愿前去代替王君廓守城?”罗士信挺身而出。李世民登上城外高坡,以旗语令王君廓突围,罗士信趁机率二百人入城。
此时,天降大雪,刘黑闼昼夜攻城,唐军也无法增援。八日后, 洺水城破,罗士信被俘。罗士信面对刘黑闼的招降。
宁死不屈,最终遭到杀害,年仅二十三岁。李世民得知后非常悲伤,以重金赎回他的遗体,将他安葬,并赐谥号为勇。
7. 有关隋唐英雄传中武将罗成的资料
简介
史无罗成之名,其大部分事迹是<说唐><隋唐演义>等小说和评书中虚构的,部分则取材自罗士信 隋唐时期有罗士信,罗士信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和小说中罗成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被认为是罗成的历史原型.。 罗成传说有个儿子,叫罗通。 【罗成与罗士信相同点】 他们都用枪,很勇猛.武艺高强。 史上罗士信在瓦岗军里呆过,罗成也是。 瓦岗军败后,罗士信投靠的王世充,罗成也是。 因不耻王世充,罗士信投了唐,罗成也是。 罗士信于武德五年(622年),率几百人同刘黑闼数成军对持八天后兵败被俘,不屈被杀,才二十多岁,演义中罗成也是在同一年,同一个地方,被同一个人所杀,死时也是二十多岁。 (需要区别的是,评书\小说里提到的罗士信----就是那个憨傻的大力士----可看作是另外一个人,与罗成无甚关联...) 历史上,罗艺有子,但史书并未有记载其事迹。罗艺发迹是在隋朝末年,他和秦叔宝也没有亲戚关系,小说中除了罗艺的根据地是幽州外,全是作者虚构。 罗成的大部分故事来源的历史原型就是罗士信,而罗士信和罗艺也没有关系。清代小说《说唐》没有罗士信这个人物,而有罗成。评书《兴唐传》与清初褚人获的小说《隋唐演义》既有罗成又有罗士信,但是《隋唐演义》罗成没有死,罗士信在征刘黑闼时被俘杀(这和真实历史相近);《说唐》将两个人物的故事合并,罗成作为罗艺之子,在征刘黑闼时阵亡;《兴唐传》罗成的经历和《说唐》相近,罗士信就是那个憨傻的大力士,则是在攻扬州时中乱箭身亡。
历史考证
作者:云梦泽罗成 听《隋唐》,有几个地方颇为疑惑: 1、作为正面人物,隋唐中罗成之狠毒于演义小说中颇为少见。 2、罗成是秦琼的表弟,罗士信又是秦琼的干弟弟,说书的怎么一点想象力都没有,连个姓都不换换,非叫姓罗的和姓秦的配对? 3、罗士信虽为四猛之首,但基本属于龙套角色,《说唐》中无罗士信,亦并不影响情节发展。而评书中加上罗士信虽使情节生动了一些,却又带来了情节上的矛盾:既然瓦岗山有这么一个猛人,又怕什么杨林、李元霸之类?这个人物很像是后期加进去的。 查诸史籍,并无罗成其人,而“傻英雄罗士信”的历史形象与小说中的罗成形象确有许多类似之处。蔡东藩《唐史演义》谓:“俗小说中,有罗成一人,想是罗士信误传”,甚是。 1、《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与裴仁基归(李)密……见获于(王)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后…稍稍疏斥。士信耻与伍,率所部千余人来降高祖……从秦王击刘黑闼洛水上……不屈而死,年二十八” 演义中罗成从李密处投王世充,又自洛阳投唐、败死于征刘黑闼之役,与罗士信之形迹绝类。此外,演义中令秦程同时归唐,罗成后至,亦应与史料记载有关。按新唐书,秦程曾共谋归唐,而罗未见参与,则罗与秦程投唐之时间应不相同。 2、《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年十四……击贼潍水上…刺杀数人,取一级掷之,承以矛,戴而行,贼皆眙惧无敢亢……每杀一贼,辄劓鼻纳诸怀,暨还,验以代级”。“攻千金堡,堡有恶言訽军,士信怒……屠之无类” 小说中罗成之刻薄狠毒与罗士信之事迹当摆脱不了干系。传说罗艺叫罗成助杨义臣,但是罗成反助瓦岗,帮助秦叔宝大破铜旗阵,还逼死了杨义臣,亲手杀了他的几个儿子。据说还有一个女人对罗成很好,罗成却把她毒死,不知真假与否? 3、《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齐州历城人……通守张须陀率兵击贼。士信…年十四…请自效……后须陀为李密所杀,士信与裴仁基归密,署总管,俾统所部讨王世充。身被重创,见获于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后得密将邴元真等,故士信稍稍疏斥。士信耻与伍,率所部千余人来降高祖”。 罗士信与秦琼是同乡,且其先后投张须陀、裴仁基、王世充、李渊,其间形迹与秦琼完全相同,二人联系之紧密自可想见,此当为演义设计秦罗两人为表兄弟之肇因。 【 邴元真与秦琼、程咬金都是在李密败后归降王世充,故罗士信降王应早于秦、程,当在李密失败之前】 4、罗士信十四岁从军,武德五年(公元六二二年)战死,其终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按旧唐书、资治通鉴,罗士信年仅二十,按新唐书罗士信“年二十八”。则在大业十年(公元六一四年)随张须陀战卢明月时罗或为十二岁,或为二十岁,前者荒谬,当从后者。是年秦琼亦随张须陀进击卢明月,而之前他已跟随过来护儿,既无“年十四”之类的特殊说明,则他当是正常年龄从军,其年龄应大过罗士信,是以演义以秦琼为兄。而罗士信的年龄当是罗成少年英雄的形象的渊源。 5、《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年十四,短而悍,请自效。须陀疑其不胜甲,少之。士信怒,被重甲,左右鞬,上马顾眄。须陀许之。击贼潍水上,阵才列,执长矛驰入贼营,刺杀数人,取一级掷之,承以矛,戴而行,贼皆眙惧无敢亢。须陀乘之,大破贼。士信逐北,每杀一贼,辄劓鼻纳诸怀,暨还,验以代级。须陀叹伏,遗以所乘马。凡战,须陀先登,士信副,以为常”。 罗士信之狂勇由此可见,故其年纪轻轻就被张须陀视作亲信,而秦琼无特殊记载,应为一般战将。资治通鉴记大业十年张须陀攻打卢明月时有“唯罗士信及历城秦叔宝请行”的记载,特地改了秦琼本传,将罗士信排在前面。降李密后秦琼为“帐内骠骑”,罗士信则“署总管”,其地位高过秦琼当无疑问。此当为演义设定罗成武功高强,且高于秦琼之原因。 对于这一猜想,下面这些现存的唱词足可为有力之证据: 明人诸圣临《大唐秦王词话》:吾乃姓罗名成,字士信 京剧《罗成叫关》(京剧《罗成》之一段):黑夜里闷坏了罗士信,西北风吹得我透甲寒 河南坠子《罗成算卦》:淤泥河不死罗士信,谁转白袍保江山 由此可见,罗成、罗士信所指确为一人。 想来小说戏曲中本是演绎罗士信故事(罗贯中(?)《隋唐两朝志传》中即只有罗士信而无罗成之名,但“黑闼箭射罗士信”一节已现淤泥河之端倪),流传期间,说书人为其取名罗成(诚?),而以士信为字。然而这一搭配颇为拗口,故往往不像“秦琼秦叔宝”那样被说书人连用。后罗成一名喧宾夺主,罗士信一名反不是广为人知。再以后,罗成有了罗公然(诚-然?)等更为顺口的新名号,而罗士信一名则被重新演绎成了一个傻汉,罗士信与罗成遂就此被分为二人。但这种修改并不固定,可能是由于押韵的缘故,在一些小说戏曲中仍给罗成保留了“罗士信”这一原始名号,使我们能从中窥见端倪,证实猜想。 另,罗艺罗成二人当是纯粹由姓氏扯到了一起,与此相类的还有窦建德被改作李世民舅父一事。《大唐秦王词话》中无罗艺,而谓罗成“兵韬李绩传授,武艺习学秦琼”;《罗成算卦》中则有“十岁北平探过父”一句。可见这个罗成形象最初和罗艺无关,后来才通过“探父”的情节将罗成(罗士信)和罗艺拉到了一起。但最初的“罗少保”还并非是从小在北平长大的(应是从照顾史实着眼),再后来大约因为这种说法不好圆,或与其他情节冲突,才逐渐改成了现在这样。此外,新唐书载罗艺之父名罗荣,连丽如评书《大隋唐》中作罗士信之父。 又:《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士信与裴仁基归密……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 演义中裴元庆和罗成都是俊俏小伙,且都十分勇猛、骄傲。而裴元庆又早早的战死(死因众说纷纭~~),给罗成腾出了显摆的地方。 历史上罗士信与裴仁基关系甚好,又随其同归瓦岗,颇与演义中的裴元庆相类。其勇武、年少亦相同。 历史上裴仁基之子为裴行俨,与演义中的姓名不同——演义中的情节虽多与历史相悖,但其人物若史有其人,则姓名多半与历史相同(个别的因口耳相传会写成白字,如王军可之类),不会更改(包括盛彦师、卢明月等龙套角色在内)。裴行俨虽有“骁勇善战”的名声,但并无英勇事迹被记入史书得以流传,史书倒是记了他一次打仗中箭被程咬金所救的事(寒~~~)——此当为附会程咬金裴元庆是亲戚的原因。而且,他并非死在瓦岗山,而是死在王世充之手——如果裴元庆全由此人演变出来的话,应该不会无视这一情节——这一点足可给小说中秦罗等人降唐以充分理由。此外,亦无记载表明他年轻,可能是个中年大汉亦未可知。 猜想:裴元庆身上很可能也搀杂了罗士信的影子,是裴行俨与罗士信两人的混合体。 若如此,罗成、罗士信、裴元庆三个演义人物居然都能追溯到罗士信身上,真个是“三位一体”了。(顾颉刚(?)谓鲧与共工系一人,或亦与此相类吧。) 又:《大唐秦王词话》基本自斧劈老君堂写起,主线故事亦为说唐所采,其纲要与历史差别不大。而之前瓦岗聚义的情节则应为说书人的创作,基本与历史无关。所以一部说唐实为前后两段故事之生硬拼合。是以程咬金让位、瓦岗诸将投唐、排名居前的众好汉批量死亡(基本都是虚构的)等事情变得殊难理解,与《西游记》五行山前后相类。此外,词话中本身亦有拼接的痕迹,魏征前后判若两人即为一例。 附: 《隋史遗文》第三十五回总评: 按史:历城罗士信,与叔宝同乡,年十四,与叔宝同事张须陀,同建奇功。后士信归唐为总管,死节,亦一奇士也。原本无之,故为补出。
文学形象
【罗成与《隋唐演义》】 作者:司空宛蝶. 罗成是一个世家公子,对窦线娘痴情深意,也会孩子气地为线娘绝婚而大哭,在《隋唐演义》里,没有写到罗成之死,也就没有那些惨烈的情节,我并没被深刻震动,只有所谓俗气的公子佳人的联想在我脑海中绵绵不绝。但我始终觉得,口耳相传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关于冷面寒枪俏罗成的传说绝对不止如此简单。于是我找到了《说唐》。 罗成夺魁 【罗成与《说唐》】 作者:司空宛蝶. 看了《说唐》才发现,原来大部分的传说,都是以《说唐》为本的,之前听到的那些不知来由的传说,都可以在《说唐》里找到相关情节。就比如“罗成力抢状元魁”、“小罗成力擒女将”,无论在《隋唐演义》还是《兴唐传》里都难见踪影,而在《说唐》中,却是挺起色的情节,让我挺过瘾。总算,罗成在《说唐》里的笔墨,比起《隋唐演义》多了起来,而那第六十回“紫金关二王设计 淤泥河罗成捐躯”和电视剧中,还有大部分改编书中的情节相同,看来关于罗成的结局,大家基本上还是认可《说唐》中的。《说唐》中的罗成之死也没有花费太多笔墨,看起来非常惨烈,但缺少渲染,只是简单地用了一句“乱箭齐着,顷刻丧命”,没有很强的震撼之力。而后又是一段关于托梦示娇妻、怎么说都带有一些迷信色彩的文字,有些失色。虽然这并不影响我对这个人物的感觉,罗成在我心目中无疑英雄。但如此简略的文字,却不能让我满足,更想看看据说对罗成描写更为丰盈的《兴唐传》了。(果然,我没有失望,后来看《兴唐传》,觉得《兴唐传》对罗成之死写的更详细,也渲染得更动人。) 【罗成与《兴唐传》】 作者:司空宛蝶. 深深喜欢罗成的人,大多因为《兴唐传》。可大年初一清早的那次“扫荡”,无论是《隋唐演义》还是《说唐》都轻易得手,而我最想看的《兴唐传》,根本找不到,扫兴而归。大年初二,到了市图书馆,才终于看到了84年版的《兴唐传》。据说在进入21世纪之后还出版过一次《兴唐全传》。但我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看完这四本残破发黄的旧卷之后,一点都没有失望,意犹未尽,它的精彩在我看来竟然远远超过《隋唐演义》和《说唐》,以至于现在成了我的最爱之一。虽说这是个说书本子,有些故事情节、结构略有些不甚严密的地方,时有牵强和落俗,但是幽默诙谐的口头化的表达令人喜闻乐见。尤其是《兴唐传》里对罗成的塑造,太丰盈也太复杂,我竟找不出一个恰当的词语来形容,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爱着,迷着,为魅力折服着。 《兴唐传》中罗成初出是在第八回。那时他还是个孩子。杜差为了让恩人秦琼免去杀威棒,请求罗成向父亲罗艺求情,可平日和杜差很好的罗成听完他的仔细叙述后,却一口拒绝,也不再往下问。通常人们评论这里第一次显示出罗家家法森严,以致于罗成对父亲恐惧如此。但这个细节就已经令我吃了一惊。通常小孩子都心活面软易冲动的,可罗成却少年老成不为所动,显然不是那种愣小子,也不是滥好人,已经显得与众不同了。方出场,独特的性格就被撕开一角。 再往下看,罗成的外貌描写就出现了,“头戴亮银白虎盔,身披素银甲,外罩素罗袍,面如敷粉,也就在十六七岁光景。”——这样的描写不禁让人想象那白马素衣,玉树临风,冷面寒枪的美少年英姿,就先令人爱了。等到罗艺问秦琼乳名,罗成就在心里说:这不用说了,一定是我表哥到啦。——好聪明的孩子,道头知尾。到此为止,我对罗成的思想感情仅仅停留在佩服。 让我越来越爱的是接下来那些孩子气十足的描写。秦琼带罗成下馆子,问他吃什么,“罗成脸一红,扒在秦琼耳朵上说:‘我要不上来,你要吧。’”然后听不懂“银针”“被窝”,心里纳闷:怎么被窝也上来了?表哥怎么叫我吃被窝呀!——虽然有评论说这段罗成不知道点菜却不声张的情节,透出点沉稳早熟,但我觉得这还这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活动,透过字面遥想,真是可爱极了。而且回去以后罗成还和父亲罗艺绘声绘色地描述从没吃过的“银针”(豆芽),更是好笑极了,活脱脱一个五谷不分的世家小公子,却亲切让人爱。 接下来兄弟传枪递锏的情节,我更熟悉说唐里写两人各瞒绝招的那种说法,也认为那样写得有创意。连环画:罗成擒五王但《兴唐传》里写罗成瞒下回马枪,我正觉得他心计深早熟,但接着就写他表现了一下闭气功,还告诉表哥自己贪玩时用闭气功装病蒙父亲,这个心眼儿让秦琼对他也起了戒心——不禁又让人感觉到罗成真是个不乖的小鬼头,却和我们周围的所有调皮孩子一样贪玩,实实在在的亲切可爱。再往下看,两人看秦用表演锤,又出现了一句话:“罗成便对秦琼说:‘表哥,你看这个卖艺的,长得多威武,真把我爱死啦!’” 语气还是十足的孩子气,你说可爱不?真把我爱死了。 下面贾家楼那段当然不能不提。第三十五回。罗艺让罗成去给秦母拜寿,他可是“跳跳躜躜,高高兴兴”地去,一出了门,回目中“傲罗成”的“傲”字就开始渐渐显露了。从借“五钩枪托梦”开始 “起哄”,自高自大,狂傲地命手下人高喊“谁敢劫我!”成心想诱响马来劫他。初看这段我简直吓了一跳,太夸张了吧?人家都求一路平安,而罗成却一路“没事找事”,用这来显“狂”,是不是下笔过重了?其实,这段真挺传神的。从小受森严家教,但文武双绝自信非凡的世家子,一脱离父母独自出门,当然想通过挑战来印证和彰显自己的本领。一点也不牵强,反而让罗成更活灵活现了。绿林中人本不是罗成的对手,他伤了单雄信,因此结下几乎贯穿全书的梁子。我正感觉到故事到此开始有些沉重时,罗成可没按此发展下去,专诸巷口的那个细节,又让无敌的可爱发作了一次!秦家的家人神神秘秘地低声问罗成是哪山哪寨的,他可就生气了——罗成是隋朝北平小王爷,在他所受的教育中绿林人可是反贼呀。正疑心他会产生什么举动,没想到竟然是让那人把耳朵递过来,也神神秘秘地低声说:“我是鹧鸪山,鹧鸪寨的……”说着冲这人的脸上就是一个嘴巴。我每次看到这个细节都笑得喘不过气——亏他想得出这么一个方法,编出什么鹧鸪山鹧鸪寨的,太可爱了! 接下来他要秦琼向他引见那些看上去潇洒的人,常常是“注目一瞧,从心底里喜欢这人”就要秦琼给他见见。——一直觉得这里有点毁,罗成真是以貌取人,也有点攀高枝的感觉,不像感觉中的冷罗成。但再想想罗成是个带着傲气的美少年,我却又觉得这一切变得好理解了。罗成是多自信多傲气的一个少年呀,早在北平府秦琼将和四将比试前就说过所谓的“狂话”。出门也一路高喊“谁敢劫我!”这个“傲”,通过“只与最强者交”来体现,这说得通。而少年时又正是最慕外表的,这里的“以貌取人”并没有贬低罗成的意思,写出少年肤浅的一面反而更显得真实。再往下的罗成枪伤单雄信,罗成“又气又乐,气的是‘绿大脑袋’单雄信张口闭口喊他娃娃,乐的是他这个哇呀呀的毛腾劲”。——看来地位非常而且能耐棒棒的小王爷罗成是相当反感别人把他当孩子看,可我真觉得他的孩子气更可爱呢。要是罗成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老气横秋与年龄不符的老少年,或是一个纯粹一脸严肃的铁血英雄,都会大大失色的。都到了秦琼家里,两人还斗气,罗成对“绿大脑袋”摇头撇嘴,在秦琼调和下才一时平息。罗成还来个假动作让单雄信搀了个空。——关于这个梁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已经有很多研究者写过深入解析,而我,只觉得罗成像所有年少轻狂的少年一样可爱又带着叛逆。 在46个兄弟结义后,依照年龄大小排序,大家分层轮番向兄长磕头。鬼精灵的小罗成虽然排在最末,才不会磕45个头呢!而是嘻嘻哈哈说了句:“……要是挨着位磕头,非磕晕了不可。既然咱们和亲手足一样了,你们多疼顾老兄弟吧!……”于是向大家磕一个头,算全有了。真个机灵可爱的小孩子呢。 这以后,书中很长一部分没有提到罗成。但这些一个比一个有创意的细节却注定了罗成,将会是全书中破天荒地大放异彩的非凡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