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厝蒜岭村多少人口
㈠ 莆田话的分布情况
大多数分布在福建省。
分布地点:
莆田市全境。
泉州地区德化县水口镇毛厝村;泉港区界山镇等;涂岭镇秀溪村、白潼村等;南埔镇南埔村、仑头村;洛江区、南安市北部边界地带 。
福州地区平潭县 (平潭综合实验区)南海乡塘屿全岛。
福州地区永泰县葛岭镇万石村;城峰镇高峰村的一半;岭路乡的七斗、叶洋、云山、对山、长坑、寨下;赤锡镇淡油村、石竹村、东坑村、念后村、蕉坪村;梧桐镇潼关村、后溪村、西林村(西林、长太洋)、丘演(芹菜胡)、小白杜;嵩口镇的赤水村、里洋村、月洲村青坑岭、村洋村仙炉、大喜村陈坑、佳洋村的下林坑;洑口乡吉坑村、紫山村;东洋像仑坪村、彭洋村、长畲村;同安乡尾林村 。
福清市新厝镇大部分(除棉亭村、北山自然村以外的地方);渔溪镇东漈村、联华村梧瑞自然村、红山村(下姚、半岭、赤岐)、水头村部分、建新村部分、苏田村部分、钟前村马头崎自然村、柳厝村石塘顶自然村、南升村部分、双墩村新厝一部分;东张镇崔后村、岭下村、金芝村、双溪村部分、芦岭村、漈山村部分、玉林村部分;一都镇后溪村、善山村(松山、吴斜、菜林底、田万)、罗汉自然村以及鸟囝山;镜洋镇墩头、东风、梨洋、玉埔、下施、浮山、长征村部分、镜阳村部分、北张村部分、前张村部分;音西街道云中村岭口自然村;江阴镇小麦村、下石村部分 。
福鼎市澳腰村、后港村。
福安市下白石镇的部分村落 。
霞浦县溪南镇岱岐村、长春镇渔家地 。
莆田县界东北,千年以来一直以莆田县新厝镇北边蒜岭与福清交界,新厝一带在自从莆田县成立时就隶属莆田县,自古就居住着几万莆田人,该地自古就使用莆田话,是莆田话区的一部分。
新厝镇在解放后因为福清要发展工业而被划给福清。原来的莆田县文秀乡苏田里,安香里,明朝时割给福清县,是今福清市渔溪镇西部、东张镇西部。 泉港区前身为兴化府仙游县(今莆田市仙游县)部分和惠安县部分地方融和而成。莆田县设县于南朝,100多年后划莆田县西部地设清源县,后改名为仙游县,莆田县立300多年后设立惠安县。泉港一带由于泉州话与莆仙话的融和和莆仙话被泉州话的不同的同化程度而形成一些与泉州南部话有些不同的方言。
明朝末以前,后面改名为界山镇的地方---和相接莆田的枫亭的多个地方的语言则是莆仙话,这些村一直隶属于兴化府仙游县下区连江里(即今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界山镇等,讲的是莆仙方言,流行的是莆仙习俗——至今,这些村落的婚丧节庆的诸多繁文节,还保留着浓厚的莆仙色彩。但由于地理位置邻惠北,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曾任湖广按察副使的惠安籍贯的李恺,以上述村连同本来同在枫亭境内的几个村(今属涂岭镇)与惠北地缘邻,提议把这些村从仙游县划出,划给惠安。尔后,李恺出面筹得一笔资金,把这些村买下,从此这七个村落计有1万多亩土地、一万多人,便划给惠安县管辖,并把位于白水坑的惠仙两县界碑北移几公里到 一个自热村的山名字叫界山的地方 ,并把界碑新址重新改名为界山村交界塘。 后来界山从小地名,自然村建制扩大为界山镇。据古代《莆田县志》、《枫亭志》载,当时这些村落虽划归惠安管辖,但这些村税粮仍由枫亭负责。后龙、峰尾、南埔三镇的方言介于闽南语支泉州话与莆仙话之间,由于两种方言片区的交叉同化融汇,而形成独特的“头北话”或称“下路话”;而界山镇等镇,特别是相接枫亭的某些村的语言则仍然保留是莆仙腔还没有被泉州话同化——人称“顶路话”。
自明末至今,由于地域管辖的变化,“顶路话”也多少融进了“下路话”的某些成分,是被泉州话部分同化的莆仙话。由于泉港一带和莆仙相接,交流频繁,不像泉州或漳州的其他地方不与莆仙相接或离莆仙很远,部分莆仙话得以保留还没有被泉州话同化或部分被泉州话同化而有泉州话的词汇。
还分布在广东潮州、汕头、揭阳、普宁、汕尾部分、 大埔县、丰顺县、海南 ,湛江、雷州、茂名电白区、茂港区,茂名旁边阳江部分、四邑部分,化州部分。千年以来本来是隶属莆田县的新厝镇在1949年后割给福清等地的大部分地方。 部分分布的有:泉港北部、东部,永泰南边、福清西南边和原来的莆田县新厝镇东边、北边的镇的某些村、西边,广东的韶关、广西东部、南部,浙江温州南部、东部,舟山群岛、江苏宜兴,兴化,安徽的歙县等市、县的部分地方。“厝”,莆田话,意思是房子。或飘洋过海,随着他们的足迹,兴化方言也被带到各地。远的如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都有兴化方言的分布。在台湾,有不少寮、廊、莆、“莆”字的同音字埔、蒲、浦、厝、坑、店地名前冠以“兴化”,这表明在今日的台湾,也有大量莆仙方言的踪迹,只是有的很快就被就被当地话同化了。
虽然随着移民外地的莆田人的莆田话受到当地周围的方言影响,广东和海南的莆田话分布区多由莆田人直接移民过去的,这部分的莆田人是在移民泉州漳州几百年后再次移民到其他地方,他们的莆田话已经同化成泉州话或漳州话,但上述这些广东、海南、浙江、广西等地地方方言来源于莆田话, 广东和海南的莆田话分布区多由莆田人直接移民过去的。
大致在唐朝后期,南宋末年,元朝后期亦思法杭兵乱,明朝,清朝的沿海迁界时陆续有莆田人移民现在的潮州汕头、湛江、雷州和海南岛,移民原因是莆田人口过多和逃避战乱明朝,清朝的沿海迁界时陆续有莆田人移民现在的潮州、汕头、湛江、雷州和海南岛,移民原因是莆田人口过多和逃避战乱 ,南宋末年那一次规模最大。
妈祖崇拜,经过千余年的发展、早已从发祥地莆田走向了全国各地、乃至世界上绝多数的华人聚集国度。祭祀妈祖的庙宇宫殿多达四千座,单妈祖的故乡莆田就有上规模的妈祖宫庙超过300座,原莆田县是世界上妈祖宫庙最集中的地方。除此之外,潮汕、海南、闽南等地的妈祖宫庙也都超过百座,而台湾全岛更是多达1000多座。妈祖信仰,这一独具特色的民间自发崇拜、以及由崇拜信仰而衍生的一系列文化现象,也正式被命名定义为“妈祖文化”。而妈祖能够成为伟大的神祗,妈祖文化能够有今天如此的广泛性,莆田历史上人口的对外迁移,是一种重要的发展因素和一支强大的推动力量。
翻开中国的移民史,莆田更是对外移民的原乡。广东的潮汕、湛江以及海南等地区,民间都有“先祖迁自莆田”的说法。广州籍吏部尚书方献夫,漳州籍宰相黄道周,潮阳籍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状元林大钦、潮州八贤的卢侗、张夔、刘允、抗清名士郭之奇、清翰林佘志贞等,其原籍或先世皆是莆田或由莆田迁入。在潮汕民居门楼额匾仍可见到“莆田旧家”、“莆阳世系”等莆田印记。海南可考的入琼始祖有九十多个,数量为来自莆田为最,包括陈、吴、李、张、周、郑、何、杨等传统大姓。考其族谱可见这些移民多为土生土长的莆田人,祖上均在莆田居住过几代乃至数十代,出仕和避难是这些莆籍乡民移民该地的两大重要因素。又由于地理上的封闭性、人多地少,莆田一直以来都是全国范围内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这个因素也使一部分人选择了迁移。而莆田崇尚美德、坚守家乡传统的文化氛围,熏陶影响了这些迁移者,加上浓重的恋乡情结,来自家乡的妈祖崇拜自然而然就随着这些迁移者来到了全国、海外各地。莆田史上文化发达、科甲鼎盛,涌现了“九牧林”“莆阳黄”“玉湖陈”“白塘李”等影响全国的名门望族,以及大批的进士仕者,仅两宋时期就有近二十任泉州知府为莆仙人,出现了莆仙士人出仕全国的局面,在向目的地出发前,他们祈求妈祖保佑,来到为官处之后他们也直接把妈祖崇拜带到了那里,有的随即建庙奉祀、有的把妈祖神像供奉在居所之处。暨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元林博士在对海南妈祖信仰现象进行系统梳理时发现,在明清两代新建和重修妈祖庙宇的活动中,有确切姓名记载的近70人,其中政府官员有58人,他们大多数是当地的县令,可见官员及政府机构是推动妈祖信仰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这一论点是有根据的。广东、海南、闽南、台湾等地至今还保留着很多当时莆人仕者及仕人后裔所倡建的妈祖宫庙,比如贵州的镇远天后宫、湛江市文章湾天后宫等等。宋末,莆田是全国抗元最惨烈的一个地方,明朝,倭寇数次洗劫莆田,莆田在宋末和明朝两次被诛城,很多人为了避难移民外地特别是潮汕湛江海南等地。他们被迫背井离乡、离开故土,怀着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他们怀揣香土、妈祖令旗、神符,以求平安的寻找到新的家园。在外地落脚后,为了答谢妈祖,也为了寄托对故土的思念,他们倡建妈祖庙。“四海恩波颂莆海,五洲香火祖湄洲”、 “湄祖分灵遥湛土,文母香火继莆田”,这两副对联在广东海南一带的妈祖宫庙经常可见。潮州的古地名,曾带许多“莆”字,如东莆都、上莆都、外莆都、韩莆都,明代状元林大钦,人称“东莆先生”,这些决不是机缘巧合,而是一种必然,是流落他乡的莆田人及其后人对故园眷恋和对昔日乡亲念念不忘的一种情感体现。向善、助人、抑恶是妈祖信仰的核心精神,正是由于妈祖信仰包含了中国传统美德的因子,所以容易被人接受和认可,很快在这些移民的努力和当地居民的认可下,妈祖信仰很快在当地得到了传播发展,彻底融入了当地社会。妈祖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代表之一,但同时也包含移民文化的成份,妈祖文化中的移民文化成份是世界性的。莆田史上的人口对外迁徙,促进了妈祖信仰在广东、海南等地的传播发展,又随着广东、海南的对外移民再次迁徙到了南洋各地,这一支传播力量是妈祖信仰向海外传播的主体力量。唐朝后期、宋开始,大量莆仙人因谋生或迁徙他乡,例如移民泉州漳州并且不久就被当地话同化了,莆仙话,泉州话,漳州话都是闽方言,在泉州、漳州的莆仙话比较容易地转化成泉州话或漳州话,所以在泉州漳州不容易形成兴化方言岛。还有的莆田人是在移民泉州漳州几百年后再次移民到潮州、汕头、海南岛等地, 因此这部分移民到潮汕的莆田人带有某些泉州话或漳州话的特点。
主要移民路线:莆田直接到——潮汕;少量移民路线:莆田-泉州-潮汕、莆田-漳州-潮汕、莆田、泉州-漳州-潮汕 。
潮州话主要来自于闽方言莆田话,而莆田话本身就和泉州话、漳州话等有区别,所以潮汕话开始就和泉州话等有很大区别,潮汕话已经严重偏离泉州话等。由于潮州和漳州相邻,所以有受到漳州话的影响。虽然有大量的莆田人移民广东海南,但仍然有大量的莆田人留在了莆田,而留在莆田的莆田人的莆田话则继续发展,和潮州话有了差距。 潮汕长期远离祖籍地莆田,不和福州相邻,和漳州相邻,容易受漳州话等其它方言的影响,但是潮州话是以闽语莆田话为基础的受漳州话等影响的闽语。
由于而莆田不与漳州相邻,所以莆田话难以受漳州话影响。
莆田是人地矛盾突出的地方,唐朝后期开始大量莆仙人因谋生或迁徙他乡 ,例如移民泉州漳州并且不久就被当地话同化了,由于莆田人移民泉州漳州很大部分的每年是几百人到几千人,很少有万人以上的,相对于已经在泉州、漳州的人来说是少数,所以容易被泉州、漳州人同化,何况有的莆田人已经移民几百年到几千年,早就被泉州、漳州人同化了。因此如果一个莆田人很长时间在泉州漳州,他能比较容易地学会泉州话漳州话,在泉州、漳州的莆田话比较容易地转化成泉州话或漳州话, 因此移民泉州漳州的莆田人的莆田话不久就被当地话同化了,所以在泉州漳州不容易形成兴化方言岛。 莆田县界东北,千年以来一直以莆田县新厝镇北边蒜岭与福清交界,新厝一带在自从莆田县成立时就隶属莆田县,自古就居住着几万莆田人,该地自古就使用莆田话,是莆田话区的一部分。
莆田与台湾的关系:莆田古代海运业、远洋贸易发达,在唐朝末期,莆田已经地少人多,迫使多数莆田人背井离乡移民外地,在宋朝时就有莆田人迁徙到台湾,南宋末期,元朝后期,明朝中后期的倭寇侵略,清朝的沿海迁界时陆续有莆田人迁徙到台湾,移民原因是人口过多和逃避战乱。还有的莆田人是在移民泉州漳州几百年后再次移民到台湾,他们的莆田话已经同化成泉州话或漳州话,在台湾,有不少寮、廊、坑、厝、店地名前冠以“兴化”,这表明在今日的台湾,也有大量兴化方言的踪迹,只是有的很快就被当地话同化了。祖籍莆田的的台湾同胞最少占台湾人总数的30%以上,还有部分莆田人是迁徙到泉州漳州几百年后再次迁徙到台湾,这部分的莆田人被登记认为是泉州人或漳州人,他们的莆田话已经同化成泉州话或漳州话,他们在明朝和清朝的籍贯是泉州或漳州,但他们的更早祖籍是莆田。
清代,清廷为防郑氏遗民,颁布渡台禁令,设下条件人民渡台,清朝官府有登记的莆田人、泉州人只能从晋江县蚶江港口官方登记渡船,还有大量莆田人直接从莆田到台湾,有登记的人数只占莆田人渡台总人数的很小比例,这和漳州、泉州的自渡台湾的情况是相同的,大量的人不是通过官渡而是自己渡台。早在明末清初,福建就开始大批向台湾移民了。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人窃居台湾后,曾招募福建沿海移民去台湾垦殖;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了台湾,他还到漳、莆田(兴化)、泉等地招募青壮年到台湾垦荒。这个时期漳、莆田(兴化)泉赴台者达15万人之多;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郑成功之孙郑克王、爽归顺清朝后,漳、泉、莆田(兴化)沿海赴台又有几十万人之多;清朝康熙中叶,清政府放宽海禁,莆田和广东东部移民也大批迁往台湾。 1862年,钦差大臣沈葆祯来台办理防务,以“开山抚番”为名,招徕垦野,因而再次解除了长达近200年的官渡渡台禁令。
㈡ 新厝镇的行政区划
350181115201 东楼村
350181115202 棉亭村
350181115203 蒜岭村
350181115204 新厝村
350181115205 双屿村
350181115206 界下村
350181115207 亥灶村
350181115208 霞埔村
350181115209 江兜村
350181115210 东沃村
350181115211 大澳村
350181115212 峰头村
350181115213 加头村
350181115214 漆林村
350181115215 桥尾村
350181115216 凤迹村
㈢ 福建莆田属于哪种地理环境和气候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各种疑问,以下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莆田地理 莆田辖境西接德化、永春,东至南日东月屿,南至湄洲镇乌丘屿下屿,北至大洋乡科坪村北部。东北,千年以来一直以莆田县新厝镇北边蒜岭与福清交界,新厝一带在自从莆田县成立时就隶属莆田县,自古就居住着几万莆田人,该地自古就使用莆田话,是莆田话区的一部分。新厝镇在1956年因为福清要发展工业而被划给福清。从东到南有兴化、平海、湄洲三个海湾,大陆海岸线271.6公里,海岛岸线262.9公里隔海同台湾省淡水港相对;西南隔湄洲湾与惠安县相望,陆地南接惠安,南安,泉州。现在辖境是莆田历史上最小的。湄洲湾位置适中,航道顺直,水深港阔,不冻不淤,避风良好,被誉为“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良港。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150多个,大型深水泊位80多个,是目前全国少数几个能够建设30 万吨以上深水泊位的海港之一,预计总吞吐能力可达4亿吨以上,建设国际性深水大港条件十分优越。 莆田气候 莆田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鲜花争艳,四季佳果飘香。山海俱得,风光旖旎,有壮观奇特的高山,有一马平川的平原,有波光粼粼的海湾,春九鲤,夏湄洲,秋白塘,冬石牛;荔乡情韵,壶山雨景,兰溪流水,九鲤飞瀑,菜溪 、麦斜、永兴三大名岩的风光,广化寺的千年钟声,南少林的武术渊源……风光无限,美不胜收。文坛泰斗郭沫若先生当年游览莆田, 由衷地赞颂:漫道江南风景好,水乡鱼米亦如之。 以上内容来源网络特此申明。
㈣ 福清市都有哪几所中学
以下是福清的初中教育企业公司列表(公司名/地址/电话):当前目录有45个企业福清市康辉中学工会 / 音西镇溪前村 / 5286445
福清市上苍初级中学 / 龙田镇上苍村462号 / 5750583
福清洪宽中学 / 阳下镇溪头村 / 290514
福清市西亭初级中学 / 龙田镇西亭村 / 5767035
福清市新楼初级中学 / 福建省福清市城头镇新楼村 / 5576264
福清市林厝初级中学 / 江镜镇林厝村西厝235号 / 5726277
福清市六一初级中学 / 沙埔镇江厦村 /
福清市音西初级中学 / 音西镇下梧村 / 5225344
福建福清江兜华侨中学教育基金 / 新厝镇江兜桥尾 / 5695510
福清江兜华侨中学 / 新厝镇江兜村 / 5695510
福清市民乐初级中学 / 渔溪镇苏田村71号 / 5687704
福清市里美初级中学 / 海口镇北店村198号 / 5533445
福清市祖钦中学 / 东瀚镇莲峰村 / 5818104
福清高山中学 / 高山镇育才路31号 / 5881114
福清市林厝初级中学建校领导小组 / 福建省福清市江镜镇林厝村 /
福清市高山育才中学工会委员会 / 高山镇六一路 / 5881274
福清市凤迹初级中学 / 新厝镇凤迹村 / 5699301
福清私立文光中学 / 融城清荣大道南侧 / 5210092
福清私立明毓初级中学 / 福建省福清市融城后埔路202号(二中内) / 5222080
福清市侨兴中学教育接管组 / 融城东皋山 / 5233317
福清市嘉儒初级中学 / 三山镇嘉儒村 /
福清良镇中学 / 镜洋镇波兰村西霄50号 / 5311006
福清市侨心初级中学 / 福建省福清市三山镇后洋村 /
福清市临江初级中学 / 江镜镇吴塘村 / 5728024
福清龙西中学 / 龙田镇 / 5784376
福清市蒜岭侨兴中学 / 新厝镇蒜岭村蒜岭99号 / 5699845
福清市南宵初级中学 / 江镜镇南宵村8号 / 5728294
福清市玉南初级中学 / 福建省福清市江阴镇沙塘村 / 5616524
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 / 融城较场路55号 / 5222581
福清三山中学 / 三山镇三山村 / 5933054
福清融城中学 / 融城融北小区 / 5265901
福建省福清市私立玉融初级中学 / 融城高巷24号 / 5212525
福清市高山育才中学 / 高山镇六一路95号 / 5881274
福清市私立融美中学 / 龙田镇龙东路1号 / 5777021
中国教育工会福清市瑟江中学委员会 / 三山镇瑟江中学 / 5902071
福清虞阳中学 / 渔溪镇育才路1号 / 681311
福清市占阳华侨初级中学 / 港头镇占阳村村南88号 /
福清姚世雄中学 / 宏路镇金印村上梧店自然村 /
福清私立文光中学教育工会委员会 / 融城镇较场埔墘55号 / 5262527
福清荣昌中学 / 沙埔镇西叶村 / 5822002
福清私立宏博初级中学 / 融城福飞路渡槽下 / 5266091
福清市港头初级中学 / 港头镇白玉街南路84号 / 5734443
福清市瑟江初级中学 / 三山镇瑟江村 / 5902071
福清市城兴初级中学 / 城头镇炎头顶 / 5578001
福清市江镜初级中学 / 江镜新江街155号 / 5728140
㈤ 莆田地区的地名
本地 莆仙民系莆田人主体存在区,在本土和周边的莆田话大致分布区。莆田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中部,莆田辖地西接德化、永春,东至东月屿,南至湄洲镇乌丘屿下屿,北至大洋乡科坪村北部和永泰县。东北,千年以来一直以莆田县新厝镇北边蒜岭与福州市 福清县交界,新厝一带在自从莆田县成立时就隶属莆田县,自古就居住着几万莆田人,该地自古就使用莆田话,是莆田话区的一部分。新厝镇在1950年代因为福清县要发展工农业而被划给福清县。厝,莆田话,意思是房子。原来的莆田县的苏田,安香,明朝时割给福清县,现在是福清市渔溪镇南部、东张镇西部。新厝镇附近:福莆仙东岳观。明朝末以前,后面改名为界山镇的地方---和相接莆田的枫亭的多个地方的语言则是莆仙话, 这些村一直隶属于兴化府仙游县下区连江里(即今莆田市枫亭镇),讲的是莆仙方言,流行的是莆仙习俗——至今,这些村落的婚丧节庆的诸多繁文褥 节,还保留着浓厚的莆仙色彩。但由于地理位置邻惠北,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曾任湖广按察副使的惠安籍的李恺,以上述村连同同在枫亭境内的二村岑兜、秀溪(今属涂岭镇)等与惠安北边邻,便于管辖为由,提议把这些地方从仙游县划出,划给惠安。尔后,李恺出面筹得资金,把这些村买下,从此这七个村落计有10000多亩土地、 那时的几千人,便划给惠安县管辖,并把原先位于白水坑的惠仙两县界碑北移几公里到本来属于兴化府(莆田市)的 界山自热村的交界塘。据旧版《莆田县志》、《枫亭志》载,当时上述七个村落虽划归惠安管辖,但这些村税粮仍由枫亭负责。不仅新厝镇该地使用莆田话,就是该镇北边和东边的乡镇的西边和东边的一些村也使用莆田话,这些人其实是莆田人而不是福清人:情况相同的还有一都镇,自古就隶属永泰县,在1958年也因为福清发展工农业而划给福清,一都镇人实际是永泰人,新厝镇人 和一都镇人最多只能是名义上的表面上的福清人。比如 该镇周围的部分莆田话区:渔溪镇部分村、水头村部分、建新村部分、苏田村部分、钟前村马头崎自然村、柳厝村石塘顶自然村、南升村部分、双墩村新厝一部分;东张镇崔后村、岭下村、金芝村、双溪村部分、芦岭村、漈山村部分、玉林村部分;罗汉自然村以及鸟囝山;镜洋镇墩头、东风、梨洋、玉埔、下施、浮山、长征村部分、镜阳村部分、北张村部分、前张村部分;音西街道云中村岭口自然村;江阴镇小麦村、下石村--江阴镇小麦屿。原来的莆田县的苏田里,安香里,明朝时割给福清县,现在是福清市渔溪镇南部、东张镇西部。新厝镇附近有福莆仙东岳观 ,由福清户籍的莆田人、莆田县人、仙游县人联合主建。 附近的莆田新县镇有新厝村。 莆田县在568年已经成立,而福清县在莆田县成立130多年后才成立,莆田县不是从福清县划出来才成立,相反地福清县西边和南边的一些地方是从莆田县划去的。由于新厝镇从莆田县划给福清,所以新厝镇名义上位于福清市西南部,与莆田市江口镇仅一桥之隔,山水相连,东临兴化湾畔。
从东到南有兴化、平海、湄洲三个海湾,大陆海岸线271.6公里,海岛岸线262.9公里隔海同台 湾省淡水港相对;西南隔湄洲湾与惠安县相望,陆地南接泉港、惠安,南安,泉州,洛江。现在辖地是莆田历史上最小的。乌丘原隶莆田县管辖,现为台 湾金门县代管。湄洲湾位置适中,航道顺直,水深港阔,不冻不淤,避风良好,被誉为“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良港。
㈥ 请大家帮忙了解一下,福建省福清县(现在福清市)是否有个渡口公社,南房(或南屋)大队
我查了福清市志没有。附上市志有关资料。
1958年3月15日,撤销东张区,改设1镇:东张(由东张、玉井、尚理合成);3乡:上店(上店、下施合成)、道桥(道桥、双溪合成)、玉林,直属县辖。同年4月,永泰县的东山、善山、一都3乡合并称一都乡,划归福清管辖。9月6日,茶亭区与城关镇合并称城关乡,海口、龙田、高山、渔溪等4区改为乡,东张镇及上店、玉林、道桥、一都4乡合并称东张乡。全县设6乡,同时成立6个人民公社,建立123个生产大队。
乡(社)
乡(社)址
大 队
城 关
小桥街
下曹、宏路、溪南、洋埔、音西、瑶峰、云中、县笼、新局、东田、西亭、玉峰、下楼、苍下、松潭、埔尾、卫星。
海 口
海口镇
东阁、石溪、岑兜、东轿、晨光、海口、牛宅、城里、柏渡、里尾、仙游、五龙、首溪、七社、星桥、峰前、城头、梁厝、横圳。
龙 田
龙田镇
龙田、上薛、前坑、玉瑶、林厝、吴塘、东宵、江镜、东林、东壁、南宵、陈厝、前洋、东元、芦华、东营、上苍、港头、山前、西亭、新塘、岭头、芦张、后卓。
高 山
高山镇
高山、薛港、瑟江、海瑶、安峰、大扁、沁前、三山、泽岐、后郑、院西、龙潭、江厦、东陈、沙埔、东瀚、陈庄、莲峰、大丘、北盛、后山、岭下。
渔 溪
渔溪镇
油塘、后海、洋中、上迳、县圃、牌边、上张、朱里、双墩、下里、渔溪、上郑、后朋、东漈、凤迹、东刘、新厝、界下、福山、漆林、大厝、山下、田头、赤厝、潘厝、洋厝、高局、下石、江兜。
东 张
东张镇
琯口、洋下、镜洋、东张、墩头、三星、玉林、道桥、双溪、一都、东山、善山。
1959年4月,6个人民公社,划为61个工作片,辖288个生产大队。
乡(社)
管辖的工作片,( )内为大队数
城 关
宏路(9)、音西(5)、西郑(4)、县笼(4)、卫星(江智远4)、东田(4)、霞楼(6)。
海 口
七社(6)、五龙(7)、星桥(3)、山新(7)、城头(3)、柏渡(5)、海口(6)、东佑(4)、东阁(6)。
龙 田
龙田(8)、上薛(3)、上苍(5)、西亭(7)、南宵(4)、吴塘(6)、江镜(9)、芦华(6)、占阳(6)、港头(7)、东营(8)。
高 山
大丘(2)、陈庄(2)、东瀚(4)、山后(5)、高山(6)、院西(4)、沙埔(6)、江厦(6)、虎邱(7)、薛港(4)、三山(8)、安峰(4)、海瑶(5)。
渔 溪
洋中(2)、前宅(3)、上迳(4)、上张(3)、上郑(6)、东漈(3)、新厝(4)、福山(3)、大厝(3)、山下(3)、沾泽(3)、潘厝(2)、下里(2)、下石(2)、凤迹(1)。
东 张
洋下(3)、墩头(4)、东张(6)、道桥(7)、玉林(3)、一都(5)。
1961年7月,全县调整为城关、音西、阳下、海口、城头、龙田、江镜、港头、高山、三山、东瀚、渔溪、上迳、新厝、江阴、东张、镜洋、一都等18个人民公社。
1964年4月29日,设城关、渔溪、龙田、高山、海口、东张等6镇。城关镇为县辖,其他5镇由所在地公社管辖。仍为18个公社,辖414个大队。
城关公社 辖幸福、融北、西云、锦云、北大、一拂、西大等7个大队。
音西公社 辖瑞亭、音西、洋埔、瑶峰、马山、龙溪、云中、霞楼、苍霞、岐阳、东南、安民、松峰、松潭、玉塘、倪埔、龙东、玉蜂、东刘、石井、圳边、周店、南峰、南山、大埔、东坪、溪南、宏路、棋山、真丰、跃进、石门、龙塘、前亭等34个大队。
阳下公社 辖北林、埔尾、芦院、油楼、奎岭、阳下、溪头、新局、玉岭、屿边、东田、作坊、高厝、下坝、上亭、中亭、下亭、北亭、后坂、西洽、上街、漈头、梨庄、北山等24个大队。
海口公社 辖里美、岑兜、塘头、云光、柏渡、先强、海口、牛宅、后路、晨光、前村、城里、斗垣、东轿、东岐、梧光、李厝、东阁、南厝、岭兜、洋坂、石溪、工农、苏菜、居民等25个大队。
城头公社 辖后俸、东皋、新楼、南田、南冲、彭洋、山下、梁厝、吉兆、城头、大厝、善友、溪边、峰前、星桥、东星、西星、五龙、湖美、凤屿、岩兜、首溪、黄墩、文柞、吉岚、上岭、南厝、马斜、西溪、梨洞、大山等31个大队。
龙田公社 辖珍塘、下一村、上一村、二村、三村、上薛、闻读、前坑、南山、后面、上苍、下溪、友谊、上塘、坂头、西焦、赤坑、西坑、西亭、玉瑶、锦美、岭前、树下、下丰、山前、东庭、后林、积库、东营、东施、东欧、西华、岭头、东山、厝场、山利、茶腰、北山、居民等39个大队。
江镜公社 辖前宅、酒店、谢塘、后地、南芦、城坂、占桂、张厝、塘沁、玉仑、南宵、南华、北翁、鹤潭、前张、塘边、岸兜、文房、苍溪、林厝、吴塘、前华、陈厝、南城、柯屿等25个大队。
港头公社 辖东光、西辉、五星、岭头、东翁、高岭、玉田、白墓、梓园、前林、义庄、沁塘、马湖、北山、草柄、芦华、汕头、南门、南郑、后旺、北湾、洋边、东元、占阳、后叶、坂头、杭下、后卓、陈库、南芦、西芦等31个大队。
高山公社 辖高山、海头、竹秀、前王、长安、西江、山后、门头、笼上、玉楼、岭下、西郑、洋门、东山、北宅、院西、前岭、北岭、薛港、后安、杭下、西叶、江南、西山、赤礁、官厅、和联、和岐、沙埔、太武、青屿、东盛、甘厝下、文场、龙洋、官下、牛头、平林、江北、东陈、锦城、居民等42个大队。
三山公社 辖三山、东埔、刘下、横坑、官路、沁前、良棋、加儒、北陈、安前、泽朗、后洋、牛头、上坤、北楼、海瑶、埕边、白鹤、瑟江、江厝、东郭、坑边、塘北、后郑、虎邱、钟厝、任厝、魏庄、泽岐、前庄、前薛、楼前、韩瑶、盐场等34个大队。
东瀚公社 辖莲峰、万安、西安、南盛、大壤、文山、大丘、海亮、东瀚、文关、陈庄、北盛、加乐等13个大队。
渔溪公社 辖上张、步上、联峰、侨丰、渔溪、前亭、上郑、双墩、苏田、南山、建新、东漈、钟前、下里、柳厝、水头、后朋、后岐、南屿等19个大队。
上迳公社 辖洋中、油塘、东林、上迳、梧岗、树兰、县圃、岭胶、排边、下井、海头、前宅、关元、蟹屿、山斗等15个大队。
新厝公社 辖东刘、棉亭、蒜岭、新厝、双屿、界下、孩灶、下埔、江兜、东漈、漆林、凤迹等12个大队。
江阴公社 辖大厝、梨港、屿礁、北郭、高岭、莆头、岭口、山下、潘厝、洋门、南曹、沾泽、田头、门口、赤厝、下石、高厝、下堡、小麦等19个大队。
东张公社 辖先进、先峰、香山、半岭、濑底、三星、道桥、华石、溪北、芦岭、岭下、漈头、雀后、双溪、金芝、玉林、泗洲、南湖、居民等19个大队。
镜洋公社 辖东山、红星、琯口、西边、下埔、上店、波兰、光荣、洋下、磨石、镜洋、下施、玉埔、东林、西山、墩头、梨洋、前马、下坪等19个大队。
一都公社 辖一都、普礼、王坑、东山、善山、后溪等6个大队。
1970年5月11日,音西人民公社改名为宏路人民公社,社址由城关迁往宏路,其中原音西公社管辖的14个生产大队:瑞亭、霞楼、苍霞、朝阳、东南、安民、松峰、松潭、玉塘、倪埔、龙东、玉峰、东刘、石井,划归城关公社管辖。
1978年10月8日,城关公社改称城关镇;宏路公社划分为音西、宏路两个公社。城关镇,辖瑞亭、幸福、融北、西云4个大队;音西公社,辖音西、洋埔、珠山、西楼、瑶峰、马山、龙溪、云中、岭口、文楼、霞楼、下梧、苍霞、朝阳、东南、安民、松峰、松潭、玉塘、倪埔、龙东、玉峰、东刘、石井等24个大队;宏路公社,辖圳边、周店、南峰、金印、大埔、新华、东坪、溪下、观音埔、小南洋、宏路、棋山、真丰、跃进、石门、龙塘、北前亭、高仑、洋梓等19个大队。
1981年4月1日,城头公社划出8个大队:文祚、吉岚、上岭、南厝、马斜、西溪、梨洞、大山,成立南岭人民公社;高山公社划出21个大队:西山、江南、西叶、赤礁、官厅、和联、和岐、沙埔、太武、青屿、东盛、西岭、文场、龙洋、江下、牛峰、八一、平林、坑北、东陈、锦城,成立沙埔人民公社。是年,全县设1镇,20个公社,辖422个大队。
1984年9月5日,高山、龙田、海口、渔溪、宏路等5个公社改为镇;9月26日,阳下、音西、南岭、城头、镜洋、一都、东张、江阴、上迳、新厝、港头、江镜、三山、沙埔、东瀚等15个公社改为乡;12月25日,东张乡改为东张镇,同时建立高山、龙田、海口、渔溪、东张、宏路6个镇居民委员会。1985年3月18日,城关镇改称融城镇。是年,全县设7镇、14乡,辖440个村(居)民委员会,1817个自然村。
1991年11月8日,音西、江阴、城头、江镜、三山等5个乡改为镇。1992年5月5日撤销融城镇,设立融城街道办事处;7月22日,港头、东瀚、沙埔、阳下、上迳、新厝等6个乡亦改为镇。是年全市设1街道办事处、17镇、3乡,辖447个行政村。
㈦ 新厝镇的历史沿革
新厝镇,新厝一带在自从莆田县成立时就隶属莆田县,隶属福清县已有千年的时间,自古就居住着几万莆田人。在宋朝从莆田县划给福清。莆田县界一直以新厝镇北边蒜岭与福清县交界,该地自古就使用莆田话,新厝现在大部分仍然使用莆田话,是莆田话区的一部分,地处莆田东北端,本为莆田的东北大门。不仅该地使用莆田话,就是该镇北边和东边的乡镇的西边和东边的一些村也使用莆田话, 这些人其实是莆田人而不是福清人:情况相同的还有一都镇,自古就隶属永泰县,在1958年也因为福清发展工农业而划给福清,一都镇人实际是永泰人,新厝镇人 和一都镇人最多只能是名义上的表面上的福清人。比如 该镇周围的部分莆田话区:渔溪镇部分村、水头村部分、建新村部分、苏田村部分、钟前村马头崎自然村、柳厝村石塘顶自然村、南升村部分、双墩村新厝一部分;东张镇崔后村、岭下村、金芝村、双溪村部分、芦岭村、漈山村部分、玉林村部分;罗汉自然村以及鸟囝山;镜洋镇墩头、东风、梨洋、玉埔、下施、浮山、长征村部分、镜阳村部分、北张村部分、前张村部分;音西街道云中村岭口自然村;江阴镇小麦村、下石村部分。原来的莆田县的苏田里,安香里,明朝时割给福清县。 莆田县在568年已经成立,而福清县在莆田县成立130多年后才成立,莆田县不是从福清县划出来才成立,相反地福清县西边和南边的一些地方是从莆田县划去的。所以名义上位于福清市西南部,与莆田市江口镇仅一桥之隔,山水相连,东临兴化湾畔;1910年建置光贤乡,1961年设立新厝公社,1992年建镇。西北与渔溪镇毗邻;东隔西港与江阴镇相望。面积73.65平方千米,人口2.62万人(2004年末)。辖16个行政村。
㈧ 请问这是哪
着名的三亚南山海上观音。
1993年中国国务院宗教局和海南人民政府批准兴建三亚南山寺,并在寺前的海中塑108米高之海上观音圣像,属于南山文化旅游区。此像由海南三亚南山功德基金会发心敬建,一体化三尊,巍峨壮观,实乃世界造像之最。
敬造工程因其规模宏伟、意义殊胜、佛理底蕴丰富,被誉为“世界级、世纪级”的佛事工程。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欣然为圣像题名——“南山海上观音”。1999年,农历九月十九日,南山隆重举行了“南山海上观音”敬造工程开工典礼。工程历时6载,于2005年4月15日建成,2005年4月24日(农历三月十六日,准提菩萨诞辰日)举行盛大开光仪式。
简介:一百零八米的海上观音比自由女神还要高15米,乃世界最大的白衣观音造像并且是世界上最高的观音像,为钛合金材料敬造。在南山海上观音建成之前,高八十八米、被誉为“神州第一大佛”的无锡灵山大佛是最高的,而南山海上观音像建成之后,灵山大佛的高度纪录就被刷新。观音圣像一面是手持莲花,另一面是手持经书,还有一面是手持佛珠。为正观音的一体化三尊造型,宝相庄严,脚踏一百零八瓣莲花宝座,莲花宝座高十米,共四层,每层有形状相同的二十七瓣莲花,[1]共一百零八瓣,比灵山大佛底座莲花宝座多出二十瓣。莲花座下为金刚宝座,金刚宝座内是面积达15000平方米的圆通宝殿。金刚宝座由长280米的普济桥与陆岸相连,并与面积达60000平方米的观音广场及广场两侧主题公园,共同组成占地面积近30万平方米的“观音净苑”景区。
三亚南山海上观音圣像,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自选址。据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圣辉法师介绍,三亚南山海上观音像项目从一九九五年开始筹备,一九九九年获审定通过并于同年破土动工,总投资达八亿元。圣辉法师表示,在全球来讲,南山海上观音圣像是首屈一指的,是中国佛教界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