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川多少种方言
1. 四川方言大全
四川方言有:
1:称谓:
大爷----是对男性老人的尊称;
婆婆----是对女性老人的尊称;
老板凳----是对男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
老太婆----是对女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
嬢嬢----是对父辈女性的称呼;
幺儿(女)----是对子女的爱称。
2:生活用语:
摆龙门阵----是指漫无边际的闲谈;
冲壳子----是指吹牛皮,说大话;
涮坛子----是指开玩笑;
打滥仗----是指不务正业或无法按常规办事;
打锤----是指打架;
扯筋(皮)----是指吵架或闹纠纷;
刹割----是指结束或没有了,用完了;
弄归一 ----是指把事做彻底;
整巴实----是指做好;
莫来头----是指没关系;
光董董----是指不穿上衣。
3:形容词:
悬吊吊的----不稳当(妥);
红扯扯的----红得难看;
粑希希的----烂得很;
宝挫挫----不聪明,有点傻;
瓜兮兮的----傻里傻气;
温都都的----温热合适
香喷喷的----形容很香;
甜咪咪的----形容很甜。
4:歇后语:
一坛子萝卜----抓不到姜(缰);
丁丁猫(蜻蜓)想吃樱桃----眼都望绿了(办不到);
下雨天出太阳----假晴(请);
猫抓糍粑----脱不了爪爪(跑不脱)。
5:动物名称:
偷油婆----蟑螂;
丁丁猫----蜻蜓;
赖格宝----蟾蜍;
缺块儿----青蛙。
6:常用语:
安逸——四川方言中指“舒服、 舒坦、顺心”的意思,常用语。
打牙祭——四川方言中指“吃肉”和“吃好东西”的意思,常用语。
撇 脱——四川方言中指“轻松”,“简单”的意思,常用语。
雄起——四川方言中指“坚持”,“不服输”的意思,常用语。
惹毛——四川方言中指“发脾气”,“发火”的意思,常用语。
扯把子——四川方言中指“骗人”,“讲谎话”的意思,常用语。
匀兑——四川方言中指“走后门”,“偷偷摸摸不为人知”的意思,常用语。
扎起——四川方言中指“撑腰”,“有后台”的意思,常用语。
耿直——四川方言中指“讲信用”,“有性格”的意思,常用语。
(1)中国四川多少种方言扩展阅读:
(1)四川方言,指代四川人说的方言,宋以前的四川方言和元代至今的四川方言有明显不同,依据宋代文献显示,当时的学者把四川方言与西北方言合称为“西语”,属同一方音语系。
(2)四川方言,发源于上古时期非华夏族语言的古蜀语和古巴语,迄今四川方言的原四川方言始层中仍然保留了“坝”(平地)、“姐”(母亲)、“养”(您)等来自上古时期古蜀语和古巴语的词汇。
(3)四川方言,一般被看作西南官话的代表,和云南话、贵州话共同构成一致性较高的西南方言,四川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和普通话总体上相当接近,在语调上则差异显着。
2. 四川的经典方言有哪些
四川方言大全
一称谓。
大爷----是对男性老人的尊称;婆婆----是对女性老人的尊称;
老巴子----是对男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老姆姆----是对女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
娘娘----是对父辈女性的称呼;幺儿----是对子女的爱称。
二骂人话。
老子----在别人面前称老子是占对方便宜;虾子----奚落对方是胆小鬼;
讨口----乞丐,叫花子;
说某人傻----瓜娃子;瓜兮兮的;瓜眉瓜眼的;瘟猪;哈儿;憨包等。
三生活用语。
摆龙门阵----是指漫无边际的闲谈;冲壳子----是指吹牛皮,说大话;
算坛子----是指开玩笑;打滥仗----是指不务正业或无法按常规办事;
打锤----是指打架;扯筋----是指吵架或闹纠纷;
杀割----是指结束或没有了,用完了;弄归一----是指把事做彻底;
弄巴实----是指做好;没来头----是指没有关系;
光胴胴----是指赤条条的。
四形容词。
悬吊吊的----不稳当;红扯扯的----红得难看;粑希希的----烂得很;
淡瓦瓦的----平淡无味,没盐味;瓜不兮兮的----傻里傻气;温都都的----温热合适
香喷喷的----形容很香;甜咪咪的----形容很甜。
五歇后语。
一坛子萝卜----抓不到姜;丁丁猫想吃樱桃----眼都望绿了;
下雨天出太阳----假晴;猫抓糍粑----脱不了爪爪。
安逸
此词有“安闲舒适”之义。如《庄子.至乐》:“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
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今四川方言中仍保留此义。“安逸”一词在四川方言中还有“令人满意、
精彩、糟糕”等意思,用得十分广泛。
坝坝
意为“平地、平原”。“坝,蜀人谓平川为坝。”今四川人仍称“平地、平原”为坝、坝坝、坝子。
洗澡泡菜
将新鲜蔬菜洗净后切成片或块泡制半天或一天后食用,这种菜就称为“洗澡泡菜”。因和一般泡菜相比,
浸渍时间较短,类似人在水中洗澡,故名。又称“跳水泡菜”。
藏猫儿
即捉迷藏,又称“逮猫儿”,是儿童玩的一种游戏,指将一小孩的眼睛蒙上,待其他小孩藏起来后,
再让该小孩将他们一一寻找出来。另有“救救猫儿、电棒猫儿、沾沾草猫儿”等多种玩法。
打牙祭
此词反映的是四川人的祭祀习俗,后泛指吃肉,在四川地区使用得非常广泛。其来源有多种说法,主要的有以下三种:
一说旧时厨师供的祖师爷是易牙,每逢初一、十五,要用肉向易牙祈祷,称为“祷牙祭”,后来讹传为“打牙祭”;
二说旧时祭神、祭祖的第二天,衙门供职人员可以分吃祭肉,故称祭肉为“牙祭肉”;
三说“牙祭”本是古时军营中的一种制度。古时主将、主帅所居住的营帐前进,往往竖有以象牙作为装饰的大旗,
称为“牙旗”。每逢农历的初二、十六日,便要杀牲畜来祭牙旗,称为“牙祭”。而祭牙旗的牲畜肉,
不可白白扔掉,往往是将士们分而食之,称为“吃牙祭肉”
3. 四川话方言 所有
四川方言是四川省境内所有汉语方言的总称,共有三大汉语方言。一是四川官话,一般称之为四川话;二是属于客家方言的“广东话”,一般称之为“土广东话”;三是属于湘方言的“永州话”,一般称之为“老湖广话”。简而言之,四川省境内的四川汉语方言有三大类,即四川话、客家方言和湘方言。这三大类方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
一、元末明初的移民
古代的巴蜀地区,由于邻近的地缘关系,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与楚国与秦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语言方面,与楚国、秦国相近,如陕西治中地区与蜀地“梁益之间”的语言相近,川东与楚接壤,“巴蜀多楚人”。在以后的历代战乱中,如五胡乱华、黄巢起义、金兵南侵等,都有一些外地人迁入四川境内,语言上与当地人融合。对现今四川方言的形成起着深远的影响的是元末明初和清前期的两次大移民。
元末明初的战乱中,移民入川的有四部分人:
一是“避乱入蜀”或“避兵入蜀”。湖北罗田人徐寿辉率领的红巾军在长江中上游起事,当时称之为湖广(即今湖北、湖南和广西的一部分)地区的居民逃亡入蜀。
二是义军入川留居的。红巾军由巫峡入川占领川蜀留下的义军,特别是明玉珍、明升父子建立“大夏”农民政权15年,其入川部下,多数是湖北人。
三是避祸入川的。明朝官军占领湖广之后,一些与红巾军有牵连的人,为躲明朝官军捕杀之祸,从湖广逃亡入川,投到明升部下留居之处。
四是明军入川留居的。明太祖朱元璋派傅友德、汤和、廖永忠率明军分别从北面和东面进川攻打明升农民政权,因傅友德、汤和均是安徽人,其部下也多为安徽人,有的留居四川。
四川大学教授胡昭曦多年前就重庆、合川、南溪、广安四地的58份族谱作了研究,清朝以前入川的118户,其中湖广占85户(85户中有65户来自麻城)。
总之,元末明初的数十年战乱,大批湖广籍乡民和部分安徽籍、陕西籍军民留寓四川,带来了他们家乡的方言,随着世代人口的衍生,他们的乡间与四川住地的语言相融合。由于湖北籍人为多,故楚语影响大,为清前期移民入川后,以湖北话为基础的四川官话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二、清前期的移民与四川方言的形成
清朝前期的移民,有朝廷号召与民间自发移民两种类型,移民时间相继一百余年。朝廷号召“移民实川”具有强制性和时间的紧迫性,其强制就如民间传说的是捆绑入川,时间在移民填川初期,子民被成群结队的强制入蜀。民间自发性的移民,多是由于原籍天灾人祸,难以生存,闻西蜀沃野千里,是求生存的好地方,故举家、举族入蜀,这种自发移民的时间持续到干隆末年。无论是官方号召移民还是民间自发性的移民,都具有地域集中、群体性强的特征,在入川落业以后,同籍而居、聚族而居十分突出,因而在相当一段时期仍保留在原籍的语言乡音。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4. 四川土话有那些
四川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语音、词汇、语法等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20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 声母 四川话有20个声母,总数比普通话少。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n]与[l]不分等特点。四川话有36个韵母,总数比普通话少。 声调,四川话通常有阴平、阳来、上声、去声4个声调,古入声字绝大多数归入阳平调。4个声调的调值分别为55、21、53、213,在条目中,本馆以1、2、3、4分别表示。 名词 名词约占四川话方言条目总数的三分之一,特点是其与普通话的词干相同,词缀不同。四川话常在名词后加"子"、"巴"等词尾构成方言。 动词,四川话的普通话差异较大,有的与普通话的动词貌似相同,但词义和使用范围不同;有的由于语音和词义不同。四川话中动词一般不用重叠式。短暂动作常用动词后面加"一下[i21 xa213]"来表示,例如"转一下"、"看一下",不用"转转"、"看看"。形容词,四川话里的形容词,有的用特有的方言字来表示,如莽[man55](意:傻、憨、身材粗壮等)。有的借用普通话中的同音字,如汤水[tan55 suei53]。四川话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相当丰富,在形容词词根的前后都可加单音节或多音节词缀构成生动形式,表达各种不同的状态、感情色彩。如"瓜(傻)",除了"瓜稀稀",还常说"瓜不稀稀"、"瓜眉瓜眼"、"瓜眉日眼"等形式。 代词 四川话的代词主要有哪个[na53 ko21](谁)、啥子[sa213 ts53](什么)、哪阵[na53 tsen213](什么时候)、咋个[tsa21 ko213]、啷个[nan53 ko213](怎么)等。 量词 四川话的物量词,如: 匹:一匹瓦、几匹肋巴骨。 坨:一坨钱(一万元)、一坨线。 动量词,如: 道[tau213](遍、次):他试了一道又一道。 副词 四川话表示程度的副词较多,如: 多[to55]:她对你多巴适的。 飞[fei55]:飞辣。 焦[tciau55]:焦苦。看了些理论,才发现原来语言是那么的鬼扯火哦!不要踏血我!川人的地盘就是要听川人讲!说实话,我也摆不称头,谈不撑展!好了,谨此小论文一篇以做介绍! 下面附《大话西游》的精彩片段的四川话版: 曾经有一段霸道的感情摆在老子面前,老子不甩她,等到洗(xi3)白(bei3)了以后才感到不安逸,如果老天再给老子一次机会,老子会嘿拽的对那女娃子说:"娃儿,耍下朋友嘛!" 注释: (1)假老练:指没有经验的人还冒充经验十足,在众人面前狂侃。内涵有打肿脸充胖子的戏谑踏血说法。 (2)安逸,巴实:指从主观感受到对一项事物的好感,满足。此词有"安闲舒适"之义。如《庄子.至乐》:"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今四川方言中仍保留此义。"安逸"一词在四川方言中还有"令人满意、精彩、糟糕"等意思,用得十分广泛。 (3)冲壳壳:指不知天高地厚,随口大话。主观上是让人感到很拽。 (4)雄起:四川全兴队的招牌口号!其实质指男人的生殖器官的勃起。现已演化为从精神上甚至武力上不输给对方。原来巴山地城旷野,气候温和,造宜于各类昆虫生长。巴山人便利用这个有利条件来发展养鸡业。你看,那家那户不养上十来只乃里几十只鸡呢。公鸡性倔强,从不示弱服输,两只公鸡斗架时,毛翎倒竖,鸡冠直立,那怕斗得羽毛散落,,鸡冠血淌,遍体鳞伤,仍不肯罢休,总想雄起斗倒对方。巴山人很聪明,从公鸡斗架受到启示,于是便把公鸡斗架现象浓缩为"雄起"这个言子,以激励人们去充服困难争取胜利。由于特珠的地理、气候和生物等原因而形成"雄起"这个言子,它可真称得上是巴山的土特产了。 (5)浪个:意思就是怎么,怎么回事。 (6)摆龙门阵:指大家聚在一起谈论某个话题,或一对一。 (7)撇脱:即洒脱,干净利落。已见于宋代。"撇脱"一词在四川方言中还有"简单、容易、轻松"等义。 (8)黑黢(qu1)黢:指很黑的地方。 (9)坝子: 意为"平地、平原"。"坝,蜀人谓平川为坝。"今四 川人仍称"平地、平原"为坝、坝坝、坝子。 (10)嘿霸道:嘿是一个程度副词,在四川话里常见。嘿霸道,指对某事物程度的肯定,比安逸,巴实程度还深。 (11)瓜娃子:指人的傻,而且比普通话的傻更具有幽默感,与后面的"宝气" (12)拱:读gong4,指到处乱窜。原意指猪用鼻子拱土,现在有扑克游戏叫"拱猪"。 (13)幺儿:对自己小孩的昵称,还有非常爱护之意。 (14)斗:读dou3,指打。 (15)诶:读ei,语气词,无实意。 (16)惹毛:指发脾气。 (17)鲊起:读za3 qi3,即撑腰、作后台、给人帮忙的意思。过去属于袍哥话。袍哥是发源于四川的一种帮会组织,它既是反清的秘密结社,又是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政治、经济互助团体。由于它是非法的民间组织,因此一出现就受到清政府的严禁追查,故袍哥一直处于地下状态,有一套专用的隐语-袍哥话,作为秘密联络的暗号。 (18)袍哥人家决不拉稀摆带:指帮助别人时绝不犹豫,讲义气,用于朋友兄弟间。 (19)娘(liang1)娘(liang1):对跟自己母亲同辈的妇女的称呼,较老土。 (20)杀虢:读guo2,指有起点的事情,事物的结束。 (21)称(cen1)头(tou3):指帅气的男孩,或指穿着干净整齐的人。 (22)黑(hei1)搓(cuo2):指太差。 (23)扯把子:指谈话不涉及要害,或是撒谎。 (24)匀兑:"匀兑",本是行业用语,属于酿酒工艺。经过匀兑师一番匀兑之后,原本普普通通的酒就成了酒中上品,身价便随之大增。现在,勾兑一词却成了巴山人的头禅。说的是社会上的一些有用"匀兑"之今行开后门、谋私利、弄虚作假和贪污贿赂之实。笔者由于阅历浅,不太了解杜会全貌,恐怕"勾兑''之词,"勾兑"之风,不会是象通江银耳那样仅属于巴山的土特产罢。 虽然"匀兑"不算是巴山的特产,但巴山人上至七八十岁的老太爷,下至十四五岁的青少年都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在街头巷尾只要你细心倾听,便会听到某工程、某项目...是经过勾兑才弄到手的等等。这些议论当然也有想象加估计的成份,不可宣传轻信,但匀兑的事实在杜会上确实存在,匀兑的负面形响而造成的负面效应确实不小,勾兑的毒害确实贻患无穷,、勾兑的风气到了理当制止的地步了。这里指男女之间的感情谋和,而且是静悄悄的,不为人所知。 (25)整饭:读zen3 fan4,不是做饭的意思,而是吃饭的含义。 (26)扭骚:指忸怩,但是比忸怩的含义更广泛,可以指一个人的性格拖泥带水,也可指一个人的行为没魄力。 (27)整,整,整,免得蚊子巴的很:蚊子,指苍蝇;巴就指依附的含义,故整句话就是指赶快吃,不要给苍蝇机会。较幽默。 (28)打牙祭: 此词反映的是四川人的祭祀习俗,后泛指吃肉,在四川地区使用得非常广泛。其来源有多种说法,主要的有以下三种:一说旧时厨师供的祖师爷是易牙,每逢初一、十五,要用肉向易牙祈祷,称为"祷牙祭",后来讹传为"打牙祭";二说旧时祭神、祭祖的第二天,衙门供职人员可以分吃祭肉,故称祭肉为"牙(衙)祭肉";三说"牙祭"本是古时军营中的一种制度。古时主将、主帅所居住的营帐前进,往往竖有以象牙作为装饰的大旗,称为"牙旗"。每逢农历的初二、十六日,便要杀牲畜来祭牙旗,称为"牙祭"。而祭牙旗的牲畜肉(又称为牙祭肉),不可白白扔掉,往往是将士们分而食之,称为"吃牙祭肉" (29)鬼扯火:指不可理解,毫无意义的话或事。 (30)踏血:读ta2 xue1,指戏谑。尤指用语言。 (31)洗(xi3)白(bei3):从有到无,最后是无,一点也没有,再打麻将时常用,相当于英语中的few和little
5. 四川方言,1-10个的读法
给你提供部分通用的 本人是四川人
"移"或者"耶" 1
"二"或者"勒儿" 2 后者连读
"三"或者"三安" 3 同上
"四"或者"斯" 4
"五" 5
"牛"或者"落"或者"炉" 6
"骑"或者"欺" 7
"扒"或者"八" 8
九 9
"时"或者"肆" 10
6. 四川有多少种方言
方言有四川话(西南官话),客家话,闽方言,湘方言4种。
其中四川话又分为成渝地区方言和川南方言
7. 四川的方言有哪些(如:浪个)
四川方言 四川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语音、词汇、语法等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20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 声母
四川话有20个声母,总数比普通话少。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n]与[l]不分等特点。
韵母
四川话有36个韵母,总数比普通话少。
声调
四川话通常有阴平、阳来、上声、去声4个声调,古入声字绝大多数归入阳平调。4个声调的调值分别为55、21、53、213,在条目中,本馆以1、2、3、4分别表示。 名词 名词约占四川话方言条目总数的三分之一,特点是其与普通话的词干相同,词缀不同。四川话常在名词后加“子”、“巴”等词尾构成方言。 动词
四川话的普通话差异较大,有的与普通话的动词貌似相同,但词义和使用范围不同;有的由于语音和词义不同。四川话中动词一般不用重叠式。短暂动作常用动词后面加“一下[i21 xa213]”来表示,例如“转一下”、“看一下”,不用“转转”、“看看”。
形容词
四川话里的形容词,有的用特有的方言字来表示,如莽[man55](意:傻、憨、身材粗壮等)。有的借用普通话中的同音字,如汤水[tan55 suei53]。四川话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相当丰富,在形容词词根的前后都可加单音节或多音节词缀构成生动形式,表达各种不同的状态、感情色彩。如“瓜(傻)”,除了“瓜稀稀”,还常说“瓜不稀稀”、“瓜眉瓜眼”、“瓜眉日眼”等形式。 代词 四川话的代词主要有哪个[na53 ko21](谁)、啥子[sa213 ts53](什么)、哪阵[na53 tsen213](什么时候)、咋个[tsa21 ko213]、啷个[nan53 ko213](怎么)等。 量词 四川话的物量词,如: 匹:一匹瓦、几匹肋巴骨。 坨:一坨钱(一万元)、一坨线。 动量词,如: 道[tau213](遍、次):他试了一道又一道。 副词 四川话表示程度的副词较多,如: 多[to55]:她对你多巴适的。 飞[fei55]:飞辣。 焦[tciau55]:焦苦。
回答者:Crazy_quanta - 助理 二级 1-13 15:39
--------------------------------------------------------------------------------
四川方言的地盘 ——一篇假老练的论文
"终于该到四川方言上台罗——安逸,巴实!" 说句不是冲壳壳的话,现在的四川话太受普通话的打击,但是,他能雄起到现在,还是不容易撒,我不想扭倒语言的规律臊,因为都是大同小异的,没的撒子好扯的,不管浪个说,我的文章标题还是以"爱"作为主打的!所以,我就只有摆摆龙门阵,希望在愉悦之余,给大家一个思考的时间。(我将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进行模拟,较为真实的反映四川话,当然,我会在方言部注重,然后注释,我不会耍撇脱的)
从小,我们就会和几个耍的好的娃儿一起,在黑黢(qu1)黢的晚上,找个坝子 藏猫儿,就是躲猫猫,普通话叫"捉迷藏",我想,大家都还是耍过的撒,是不是嘿霸道的游戏?当然,这个躲是要级别的,没看过哪个瓜娃子,傻(读ha3)挫挫的摆在那里,等到被逮的撒,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他龟儿子就是有点扯把子撒,所以,要躲的越深越好,这样才不会被黑撇脱的抓出来。作为还是娃儿的小崽子,到处拱哦,哪里巴实就往哪里拱,这样,才找到了玩意儿的快乐! 可是,每在耍的投入时,便会出现"幺儿,回来睡觉了!你老汉给你开门,快点哦!不回来,老子斗你哦!快......" "哎哟,浪个搞的嘛"就在那个时候,我们就会这么想。被喊到的娃儿就会自言自语一句"马上,等起,我马上回来,再耍一会撒......"这时,他老妈子又发话了:"你浪个不听话诶?不要把老子惹毛了哦,快点哈,不要等老子下来收拾你!"这样下去肯定不得行撒,于是,我们就劝被喊回去的娃娃"你还是回切撒,明天晚上再下来耍,你娃还是要听话撒!" 当然,我们也有时候会为他鲊起,有句俗话叫"袍哥人家决不拉稀摆带!"所以,我们会一起对着他家喊"娘(liang1)娘(liang1),还是在让他耍一会撒"可是,财大气粗的家伙拔下的毛都比我们的腰干还粗!失败就是再所难免的...... 这样,一天的游戏就这样杀虢了!等到我们升到初中,慢慢的学会了情窦初开,于是,耍朋友是不可回避的!(注:耍朋友就是谈恋爱,但是,我认为四川话是将恋爱的实质最传神的表达出来,耍,在四川话里的韵味有点不认真,玩世不恭,所以,耍朋友就是带有不要在意,玩玩就算了,当然,这只是字面的含义!其实,四川男人是很勤快的哦,对感情还是很专一,但是为什么叫耍朋友,我也不太清楚。)在耍的时候,长相问题还是摆谈的焦点:这女娃子张的还是多可(读kuo3)以的,或是说,小伙子还是多称(cen1)头(tou3)的!当然,这算是比较好的评价了。至于相貌的负面,我就不好再谈了。论到人品,不太好的,我们会扯到:他娃的人品嘿(hei1)搓(cuo2)的,瓜娃子一个,宝气,憨的!当时,两个人耍的还是比较火热的,我们只有祝福了撒!可是一问到男的,那个女的浪个样时,他还不好意思,扯把子说"哎呀!还可以......"若是问到"你们是浪个匀兑在一起的?"他更是不好意思,或许,这就是真感情吧?!再怎么谈感情还是要整饭的撒,难免不了请客!随便搓一顿就打发了我们,肯定是摆不平的,唯一的选择就是火锅!请客的麻烦就在于两点:一个是锣齐鼓不齐,东一个西一个的,很难准时开饭;还有就是摔倒空手就来了,钱也不带,你说扭不扭骚?!所以,还是只有时间才解决到一切。人到齐了,就开始整,有句话叫"整,整,整,免得蚊子巴的很!"说实话,吃火锅是嘿火爆的一件事,气氛就不摆了,相当活跃!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时不时开些比较接受的玩笑。火锅的味道自然就太巴实了,(PS:云南话叫"太板扎了")我们吃火锅,一般会选择自助的,毕竟点菜的不够我们打牙祭。
在实际的运用四川话到普通话中,就会出现一些尴尬的现象,就象俗话里说的一样"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讲普通话!"你娃还不信?下面就是事例,会胜于雄辩的。
70年代出差北京,住一小招待所.开灯不亮,细看乃钨丝烧短.呼来服务员说道:"同志电灯泡粗(cu3)啦".服务员不解用手一比作粗状:"怎么会粗"."斜(xie3)(熄)啦"."没斜啊"服务员头一偏.立知川普不能表达即用四川话说道:"不亮啰".服务员即明白了.
一四川人出差北京,在一家服装城看中一件衣服,就对营业员说:"小姐麻烦你把这件衣服给我告(式)一哈",小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四川人在北京街边小店里问店主:"老板你这个火窑裤(内裤)好多钱一条"。老板看他半天说:"我们这里不卖火药"
一川人到北京尿憋的慌便向一个小娃儿问到:娃儿,毛屎在哪个塌塌~~~~~~~~别人不知所云
以上四个事例都是我在网上弄下来的,这样的错误,我也在犯一次上街,买了太多东西,提不动了,于是叫跟我随行的同学帮忙,但是话一出口,就出现了问题,我礼貌的对他说:"麻烦你帮我嗲(dia1,就是提的意思)一下(ha4)"他没回过神来,还好我做了动作。时不时的,我会在问对方是怎么回事时,会用上"你是浪个了吗?"在和别人侃时,会用上"你好瓜哦,宝气一个,浪个这么扭骚!" 由此看来,在四川话和普通话之间建立一个桥梁是非常必要的!
四川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语音、词汇、语法等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20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 声母 四川话有20个声母,总数比普通话少。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n]与[l]不分等特点。四川话有36个韵母,总数比普通话少。 声调,四川话通常有阴平、阳来、上声、去声4个声调,古入声字绝大多数归入阳平调。4个声调的调值分别为55、21、53、213,在条目中,本馆以1、2、3、4分别表示。
名词
名词约占四川话方言条目总数的三分之一,特点是其与普通话的词干相同,词缀不同。四川话常在名词后加"子"、"巴"等词尾构成方言。 动词,四川话的普通话差异较大,有的与普通话的动词貌似相同,但词义和使用范围不同;有的由于语音和词义不同。四川话中动词一般不用重叠式。短暂动作常用动词后面加"一下[i21 xa213]"来表示,例如"转一下"、"看一下",不用"转转"、"看看"。形容词,四川话里的形容词,有的用特有的方言字来表示,如莽[man55](意:傻、憨、身材粗壮等)。有的借用普通话中的同音字,如汤水[tan55 suei53]。四川话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相当丰富,在形容词词根的前后都可加单音节或多音节词缀构成生动形式,表达各种不同的状态、感情色彩。如"瓜(傻)",除了"瓜稀稀",还常说"瓜不稀稀"、"瓜眉瓜眼"、"瓜眉日眼"等形式。
代词
四川话的代词主要有哪个[na53 ko21](谁)、啥子[sa213 ts53](什么)、哪阵[na53 tsen213](什么时候)、咋个[tsa21 ko213]、啷个[nan53 ko213](怎么)等。 量词 四川话的物量词,如: 匹:一匹瓦、几匹肋巴骨。 坨:一坨钱(一万元)、一坨线。 动量词,如: 道[tau213](遍、次):他试了一道又一道。 副词 四川话表示程度的副词较多,如: 多[to55]:她对你多巴适的。 飞[fei55]:飞辣。 焦[tciau55]:焦苦。看了些理论,才发现原来语言是那么的鬼扯火哦!不要踏血我!川人的地盘就是要听川人讲!说实话,我也摆不称头,谈不撑展!好了,谨此小论文一篇以做介绍! 下面附《大话西游》的精彩片段的四川话版: 曾经有一段霸道的感情摆在老子面前,老子不甩她,等到洗(xi3)白(bei3)了以后才感到不安逸,如果老天再给老子一次机会,老子会嘿拽的对那女娃子说:"娃儿,耍下朋友嘛!"
注释:
(1)假老练:指没有经验的人还冒充经验十足,在众人面前狂侃。内涵有打肿脸充胖子的戏谑踏血说法。
(2)安逸,巴实:指从主观感受到对一项事物的好感,满足。此词有"安闲舒适"之义。如《庄子.至乐》:"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今四川方言中仍保留此义。"安逸"一词在四川方言中还有"令人满意、精彩、糟糕"等意思,用得十分广泛。
(3)冲壳壳:指不知天高地厚,随口大话。主观上是让人感到很拽。
(4)雄起:四川全兴队的招牌口号!其实质指男人的生殖器官的勃起。现已演化为从精神上甚至武力上不输给对方。原来巴山地城旷野,气候温和,造宜于各类昆虫生长。巴山人便利用这个有利条件来发展养鸡业。你看,那家那户不养上十来只乃里几十只鸡呢。公鸡性倔强,从不示弱服输,两只公鸡斗架时,毛翎倒竖,鸡冠直立,那怕斗得羽毛散落,,鸡冠血淌,遍体鳞伤,仍不肯罢休,总想雄起斗倒对方。巴山人很聪明,从公鸡斗架受到启示,于是便把公鸡斗架现象浓缩为"雄起"这个言子,以激励人们去充服困难争取胜利。由于特珠的地理、气候和生物等原因而形成"雄起"这个言子,它可真称得上是巴山的土特产了。
(5)浪个:意思就是怎么,怎么回事。
(6)摆龙门阵:指大家聚在一起谈论某个话题,或一对一。
(7)撇脱:即洒脱,干净利落。已见于宋代。"撇脱"一词在四川方言中还有"简单、容易、轻松"等义。
(8)黑黢(qu1)黢:指很黑的地方。
(9)坝子: 意为"平地、平原"。"坝,蜀人谓平川为坝。"今四 川人仍称"平地、平原"为坝、坝坝、坝子。
(10)嘿霸道:嘿是一个程度副词,在四川话里常见。嘿霸道,指对某事物程度的肯定,比安逸,巴实程度还深。
(11)瓜娃子:指人的傻,而且比普通话的傻更具有幽默感,与后面的"宝气"
(12)拱:读gong4,指到处乱窜。原意指猪用鼻子拱土,现在有扑克游戏叫"拱猪"。
(13)幺儿:对自己小孩的昵称,还有非常爱护之意。
(14)斗:读dou3,指打。
(15)诶:读ei,语气词,无实意。
(16)惹毛:指发脾气。
(17)鲊起:读za3 qi3,即撑腰、作后台、给人帮忙的意思。过去属于袍哥话。袍哥是发源于四川的一种帮会组织,它既是反清的秘密结社,又是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政治、经济互助团体。由于它是非法的民间组织,因此一出现就受到清政府的严禁追查,故袍哥一直处于地下状态,有一套专用的隐语-袍哥话,作为秘密联络的暗号。
(18)袍哥人家决不拉稀摆带:指帮助别人时绝不犹豫,讲义气,用于朋友兄弟间。
(19)娘(liang1)娘(liang1):对跟自己母亲同辈的妇女的称呼,较老土。
(20)杀虢:读guo2,指有起点的事情,事物的结束。
(21)称(cen1)头(tou3):指帅气的男孩,或指穿着干净整齐的人。
(22)黑(hei1)搓(cuo2):指太差。
(23)扯把子:指谈话不涉及要害,或是撒谎。
(24)匀兑:"匀兑",本是行业用语,属于酿酒工艺。经过匀兑师一番匀兑之后,原本普普通通的酒就成了酒中上品,身价便随之大增。现在,勾兑一词却成了巴山人的头禅。说的是社会上的一些有用"匀兑"之今行开后门、谋私利、弄虚作假和贪污贿赂之实。笔者由于阅历浅,不太了解杜会全貌,恐怕"勾兑''之词,"勾兑"之风,不会是象通江银耳那样仅属于巴山的土特产罢。 虽然"匀兑"不算是巴山的特产,但巴山人上至七八十岁的老太爷,下至十四五岁的青少年都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在街头巷尾只要你细心倾听,便会听到某工程、某项目......是经过勾兑才弄到手的等等。这些议论当然也有想象加估计的成份,不可宣传轻信,但匀兑的事实在杜会上确实存在,匀兑的负面形响而造成的负面效应确实不小,勾兑的毒害确实贻患无穷,、勾兑的风气到了理当制止的地步了。这里指男女之间的感情谋和,而且是静悄悄的,不为人所知。
(25)整饭:读zen3 fan4,不是做饭的意思,而是吃饭的含义。
(26)扭骚:指忸怩,但是比忸怩的含义更广泛,可以指一个人的性格拖泥带水,也可指一个人的行为没魄力。
(27)整,整,整,免得蚊子巴的很:蚊子,指苍蝇;巴就指依附的含义,故整句话就是指赶快吃,不要给苍蝇机会。较幽默。
(28)打牙祭: 此词反映的是四川人的祭祀习俗,后泛指吃肉,在四川地区使用得非常广泛。其来源有多种说法,主要的有以下三种:一说旧时厨师供的祖师爷是易牙,每逢初一、十五,要用肉向易牙祈祷,称为"祷牙祭",后来讹传为"打牙祭";二说旧时祭神、祭祖的第二天,衙门供职人员可以分吃祭肉,故称祭肉为"牙(衙)祭肉";三说"牙祭"本是古时军营中的一种制度。古时主将、主帅所居住的营帐前进,往往竖有以象牙作为装饰的大旗,称为"牙旗"。每逢农历的初二、十六日,便要杀牲畜来祭牙旗,称为"牙祭"。而祭牙旗的牲畜肉(又称为牙祭肉),不可白白扔掉,往往是将士们分而食之,称为"吃牙祭肉"
(29)鬼扯火:指不可理解,毫无意义的话或事。
(30)踏血:读ta2 xue1,指戏谑。尤指用语言。
(31)洗(xi3)白(bei3):从有到无,最后是无,一点也没有,再打麻将时常用,相当于英语中的few和little
参考资料:网络
回答者: 乒乓跳豆 - 大魔法师 八级 1-13 19:44
--------------------------------------------------------------------------------
啥子哟
回答者:Vickishen - 助理 二级 1-17 08:50
--------------------------------------------------------------------------------
龟儿子
回答者:飞天横渡 - 秀才 三级 1-17 08:52
--------------------------------------------------------------------------------
四川话我基本上听得懂啊
我们过里的话跟二川话差不到那里克的
8. 四川话有哪些方言
四川的经典方言有:假老练、安逸,巴实、冲壳壳、摆龙门阵、瓜娃子、鬼扯火、耙耳朵。
1,假老练
指没有经验的人还冒充经验十足,在众人面前狂侃。
内涵有打肿脸充胖子的戏谑踏血说法。
例句:《猫和老鼠四川方言版》中那只倒霉的猫儿的名字叫假老练哦(既《猫和老鼠》中的汤姆)。
2,安逸,巴实
指从主观感受到对一项事物的好感,满足。此词有"安闲舒适"之义。"安逸"一词在四川方言中还有"令人满意、精彩、糟糕"等意思,用得十分广泛。
在四川话里,安逸可以代表很多意思。看你用在什么地方。比如说,吃火锅的时候,一口下去,你说”安逸”,就是表示好吃,味道好的意思。如果是有人上班工作轻松,薪水又高,会说”好安逸哦”,这里就表示羡慕的意思。
3,冲壳壳、摆龙门阵
指不知天高地厚,随口大话。主观上是让人感到很拽。
冲壳子和摆龙门阵都是聊天吹牛的意思
冲壳子有点形象,你想,连壳子都冲破了,牛也吹破了
摆龙门阵就是一群人坐在一起聊天,也就是“摆”,门阵的本意是指古代战争中摆的一个阵法,为唐朝薛仁贵所创,现在所说的摆龙门阵一般是指聊天、闲谈的意思。
5,瓜娃子
指人的傻,而且比普通话的傻更具有幽默感。
可以引申为三种含义,一是此人是傻子,神经有问题;二是此人不聪明,反应比较迟钝;三是此人是其最喜爱的人,瓜娃子是对他的爱称。
在四川话里,瓜也可以做形容词,相当于“傻”,“笨”。单字“瓜”也可以表示傻,读音为降调,陕西方言中和“瓜娃子”意思基本一致。
6,鬼扯火
指不可理解,毫无意义的话或事。
例句:A对B说:那个娃还有点扯火,居然给他的上司毛起了。
A对B说:那个人还厉害嘛,居然给他的上司发火。
“二扯火”的意思是:啥子都不懂的人
7,耙耳朵
“耙耳朵”的原型来源于成都一种加了“耳朵”的自行车,这是最早成都男人为了让自己老婆坐得更舒适而发明的,成都大街到如今也还有少星此类车型。
演变到今天, “耙耳朵”已成了三轮车,但人们依旧亲切称此为“耙耳朵”。“耙”字应为火字旁的“火巴”,可惜打不出来!
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也就是常说的惧内、“妻管严”。但如今的“耙耳朵” ,其实是饱含赞许,因为怕老婆是爱老婆疼老婆害怕老婆生气的表现。
(8)中国四川多少种方言扩展阅读:
四川话的起源:
四川话发源于上古时期非汉族语言的蜀语语和古巴语。
迄今四川话的原始层中仍然保留了“坝”(平地)、“姐”(母亲)、“养”(您)等来自上古时期古蜀语和古巴语的词汇 。
之后四川话便随蜀地区的历史进程和移民更替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先是秦灭蜀后,蜀地区逐步形成属于汉语族但独具特色的蜀语。其后在明清时期,由于大量来自湖广等地的移民进入四川,蜀语同各地移民方言演变融合而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四川话。
9. 四川方言属于七大方言中哪一类
四川方言归属于七大方言中的官方方言。
官话方言内部按其语言特点一般可以分为八个次方言: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齐赵官话)、登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
西南官话,是流行于中国西南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地区等地以及邻近的湖南西部、湖北大部、陕西南部,在境外是缅甸果敢的主要语言,在老挝、越南等地也有部分汉族使用。西南官话在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具有官方地位,是仅有的3个具有官方地位的汉语分支之一。此外东南地区的军话有时也被视为西南官话的一支。
西南官话分为川黔片、西蜀片、川西片、云南片、湖广片、桂柳片。
(9)中国四川多少种方言扩展阅读:
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它们分布的区域很广。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一些国内学者认为多数方言和共同语之间在语音上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词汇、语法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语言。国外学者认为,各方言区的人互相不能通话,因此它们是很独立的语言,尤其是闽语中的各方言。根据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方言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现代汉语的方言进行划分。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
我国人口较多,比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方言分区处理分析。按照现代通俗的分法,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官话方言(官方方言列如;犯贫、贫气、搓楞等)、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
10. 四川的经典方言有哪些
四川的经典方言有:假老练、安逸,巴实、冲壳壳、摆龙门阵、瓜娃子、鬼扯火、耙耳朵。
1,假老练
指没有经验的人还冒充经验十足,在众人面前狂侃。
内涵有打肿脸充胖子的戏谑踏血说法。
例句:《猫和老鼠四川方言版》中那只倒霉的猫儿的名字叫假老练哦(既《猫和老鼠》中的汤姆)。
2,安逸,巴实
指从主观感受到对一项事物的好感,满足。此词有"安闲舒适"之义。"安逸"一词在四川方言中还有"令人满意、精彩、糟糕"等意思,用得十分广泛。
在四川话里,安逸可以代表很多意思。看你用在什么地方。比如说,吃火锅的时候,一口下去,你说”安逸”,就是表示好吃,味道好的意思。如果是有人上班工作轻松,薪水又高,会说”好安逸哦”,这里就表示羡慕的意思。
(10)中国四川多少种方言扩展阅读:
四川话的起源:
四川话发源于上古时期非汉族语言的蜀语语和古巴语。
迄今四川话的原始层中仍然保留了“坝”(平地)、“姐”(母亲)、“养”(您)等来自上古时期古蜀语和古巴语的词汇 。
之后四川话便随蜀地区的历史进程和移民更替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先是秦灭蜀后,蜀地区逐步形成属于汉语族但独具特色的蜀语。其后在明清时期,由于大量来自湖广等地的移民进入四川,蜀语同各地移民方言演变融合而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四川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