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量是多少
① 中雨、大雨、暴雨、特大暴雨的雨量分别是多少
中雨:24小时内降雨量小于10.0~24.9毫米之间,或小时内降雨量小于2.6~8.0毫米之间。
大雨:24小时内降雨量小于25.0~49.9毫米之间,或小时内降雨量小于8.1~15.9毫米之间。
暴雨:24小时内降雨量小于50.0~99.9毫米之间,或小时内降雨量超过16.0毫米。
特大暴雨:24小时内降雨量小于100.0~199.9毫米之间,达到或超过200.0毫米。
暴雨的形成
暴雨形成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一般从宏观物理条件来说,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的暴雨。引起中国大范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切变线、低涡、槽、台风、东风波和热带辐合带等。
此外,在干旱与半干旱的局部地区热力性雷阵雨也可造成短历时、小面积的特大暴雨。暴雨常常是从积雨云中落下的。形成积雨云的条件是大气中要含有充足的水汽,并有强烈的上升运动,把水汽迅速向上输送,云内的水滴受上升运动的影响不断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急剧地降落到地面。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雨
② 暴雨是指24小时雨量为多少毫米
暴雨是指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
中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50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世界上最大的暴雨出现在南印度洋上的留尼汪岛,24小时降水量为1870毫米。中国最大暴雨出现在台湾省新寮,24小时降水量为1672毫米,均是热带气旋活动引起的。中国是多暴雨国家之一,几乎各省(市、区)均有出现。主要集中在夏半年。暴雨日数的地域分布呈明显的南方多,北方少,沿海多,内陆少,迎风坡侧面多,背风坡侧少的特征。台湾省山地的暴雨日达16天以上,华南沿海东兴、阳江、汕尾及江淮流域一些地区在10天以上,而西北地区平均每年不到1天。
③ 中雨、大雨、暴雨、特大暴雨的雨量分别是多少
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的雨量科学标准是多少?
雨量的等级根据二十四小时内降雨量的大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几个等级。
小雨:降雨量在十毫米以内,雨滴清晰可辩,落到屋瓦和硬地上不四溅,雨声缓和淅沥;通常需两分钟后,始能完全润湿石板和屋瓦,水洼形成很慢。
中雨:降雨量在十到二十五毫米之间,可听见沙沙的雨声,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到屋孔和硬地上略有四溅,水洼形成较快。
大雨:降雨量在二十五至五十毫米之间,大雨时,雨落如倾盆模糊成片,雨滴落到屋瓦和硬地上四溅可达数寸,雨声如擂鼓,水潭形成极快。
暴雨:降雨量在五十至一百毫米之间,马路积水。
大暴雨:降雨量在一百毫米至二百毫米之间的叫大暴雨;
特大暴雨:降雨量在二百毫米以上的叫特大暴雨,地势低处受淹。
④ 大暴雨的降水量是多少
大暴雨是指24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100mm,小于250mm的降雨(100 ~ 250 mm),这是中国气象业务工作中的规定。因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降水强度差异很大,故雨量标准有些不同。
我国大暴雨的天气形势可分为四类:稳定经向型、稳定纬向型、中低纬相互作用型暴雨和过渡型。
中国暴雨天气的形成原因:
1、ITCZ(热带辐合带)北上;
2、海上台风与北面副高之间形成强东风急流;
3、登陆台风与中纬度西风槽结合;
4、高空槽与东风波(或台风倒槽)迭加;
5、南支槽与孟加拉湾风暴或南海台风相互作用;
6、孟加拉湾风暴东北部的偏南气流向北输送大量水汽。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大暴雨
⑤ 中国平均年降水量是多少
我国年平均降水量约6+e12立方米,折合平均降水深为628mm,小于全球陆面平均的834mm,也小于亚洲陆面平均的740mm。这些降水量中有56%为土壤和地表水体蒸发和植物蒸腾所消耗,剩余的44%形成径流。
年平均降雨量是指某地多年降雨量总和除以年数得到的均值,或某地多个观测点测得的年降雨量均值。年平均降雨量是一地气候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⑥ 中雨、大雨、暴雨、特大暴雨的雨量分别是多少
小雨:降雨量在十毫米以内,大雨:降雨量在二十五至五十毫米之间,暴雨:降雨量在五十至一百毫米之间,降雨量在二百毫米以上的叫特大暴雨。
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的降雨量称之日降雨量,凡是日雨量在10毫米以下称为小雨,10.0~24.9毫米为中雨,25.0~49.9毫米为大雨,暴雨为50.0~99.9毫米,大暴雨为100.0~250.0毫米,超过25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地区的降水差别很大。有少数地区根据本省具体情况另有规定,制定了暴雨的地方标准在当地使用。例如,多雨的广东省,日雨量80毫米以上称暴雨;少雨的陕西延安地区,日雨量达到30毫米以上就称为暴雨;内地新疆的气候干燥,降水更少,新疆气象局特地将日雨量大于或等于10毫米的雨日起名为“大降水”。
⑦ 我国历史上最大的降水量是多少毫米
我国日降水量最大的地方也在台湾的火烧寮,为1672毫米。
最大降水量是描述一个局部地方的降雨大小,通过对一年降雨量的统计来对比降雨的大小。降雨量一般用雨量筒测定,所以降水量中可能包含少量的露、霜和松等。
气象学中常有年、月、日、12小时、6小时甚至1小时的降水量,6小时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6小时降水量;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24小时降水量;一个旬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旬降水量。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
(7)中国雨量是多少扩展阅读
我国南方降雨普遍多与北方。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奇,年平均降雨量达12700毫米,年最大降雨量多达22990.1毫米。1952年3月16日,印度洋留尼汪岛上的锡拉奥,一天内降雨1870毫米,成为世界上日降水量最高的记录。
我国大陆上年降雨量最多的地方是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中的巴昔卡,年平均降雨量高达4495.0毫米。我国年下雨日数最多的地方——四川的峨眉山顶,年平均下雨天数为264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最大降水量
⑧ 中国平均年降水量是多少
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为东南多、西北少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大巴山和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北方仅长白山局部地区可达到1000毫米左右)其中华南沿海、云南南部、西藏东南部以及东南丘陵许多地区还可超过1500-2000毫米。我国最多雨的地方是台湾基隆南侧的火烧寮其年平均降水量高达6558毫米。东超大兴安岭西止中尼边境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把我国分为东南和西北两部分西北部年降水量均小于400毫米其中内蒙古、宁夏及其以西的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均在200毫以下柴达木、吐鲁番和塔果木等盆地年降水量均在25-50毫米以下吐鲁番分地中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
⑨ 我国多年平均降水量是多少
我国年平均降水量约6+e12立方米,折合平均降水深为628mm,小于全球陆面平均的834mm,也小于亚洲陆面平均的740mm。这些降水量中有56%为土壤和地表水体蒸发和植物蒸腾所消耗,剩余的44%形成径流。
全国气候特点说明:
1、我国年平均降水量6+e12立方米,折合平均降水深为628mm,小于全球陆面平均的834mm,也小于亚洲陆面平均的740mm。这些降水量中有56%为土壤和地表水体蒸发和植物蒸腾所消耗,剩余的44%形成径流。
2、我国河川年平均径流量为2.6+e12立方米,其中包括冰川融雪水量约5×10m。我国地下水总量约有8×10m,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存在着既密切联系又相互转化的关系,两种资源在数量上有一部分是重复的。
⑩ 中国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降雨是多少
在被成为中国的雨极的火烧寮,1912年的最大降雨量记录多达8409mm。
据1906-1944年38年资料统计,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557.8mm。降水日数也多,年均降水日数达214天。火烧寮降水量如此之多是由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地形和东北季风雨、东南季风雨、雷雨、台风雨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10)中国雨量是多少扩展阅读:
气候雨量:
火烧寮之所以成为我国降水最多的地区,主要是受位置、地形、冬夏季风和台风等诸多因素影响造成的。火烧寮位于台湾山脉东北端海拔420米的山坡上,坡向面海。
夏秋季节,自东南海上吹来的湿热夏季风、台风登陆时被地形抬升作用造成丰沛的降水;冬季时,又受到东北季风的影响,由于东北季风经过了广阔的海洋,特别是掠过了“黑潮”的暖流水面后水汽剧增,气流到达火烧寮时,又受到地形的抬升便形成了大量的降水。
据统计,从11月到次年3月,火烧寮的冬季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一半。由于火烧寮冬夏降水量都很大,从而成为我国的“雨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