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务有多少户口多少人口
A. 太子务怎么了
城南第一镇 —— 太子务
太子务,武清古镇。始建于辽代。为萧太后运粮河榷税之所,明初迁县治于今城关,为城南第一镇。逢五、十为集。村内东西大街,长三里许。据清光绪七年蔡寿桢撰《武清城乡总册》载:时村有250户,庙8座,为县内大村镇之一。庙数仅少于县和杨村,居全县第三位。正街有龙泉寺和关帝庙、岳王庙。村东有龙王庙,旗庙。村北有周仓庙,村西南有药王庙、娘娘庙,土地庙,村南有菩萨庙,村中南有马神庙,可谓庙宇繁多。正月初八为龙泉寺庙会,四月十八日为药王庙会,届时善男信女,身着盛装赶往庙会,甚是热闹。龙泉寺山门两侧分别建有钟、鼓二楼,大钟重数千斤,相传当年大钟久铸不成,一日一游僧来此曰:“欲铸此钟必熔入童男童女各一,如若不忍,可以涌代之。”言毕老僧飘然而去。后来村中智者,领悟禅语,以涌抛入炉内,钟成。悬于钟楼内,声震十数里,百姓依此安排起居作息,倒也有条有理。镇内有三宝曰:“三盘井,凤凰台,大寺有棵龙爪槐”。这些民间掌故足可以证明昔日城南太子务古镇的繁华景象。
史载,萧太后乘舟游运浪河,曾在村东码头登岸,阅古镇风光,此码头曰:萧驾台,后讹传萧家口。萧太后运粮河故渎尚存,名曰:西河沟。辽会同六年(943)太宗耶律德光奠定了南北封疆以后,确定边境各州郡屯兵马戍守。那时太子务周围的齐东营、前所屯、后所屯、南马房、西马房等都驻扎着“宫卫骑军”并有东、西仓为当时储粮仓。
元明宗和世王束太子妥贴木耳,曾在此设坞造船,故名太子坞,又称太子府,俗称太子务。村西南隅旧有凤凰台高数丈,青苔叠翠。旧有宫殿,为贞裕徽圣皇后迈来迪来此看望太子的居所,后来宫殿毁于战火。殿毁台存五色土层,层次分明,每层有一尺多厚,台下四周,有数个丈许的孔洞,环台有崎岖小路直通台顶,台上草木葱笼。台下南面有池塘一区,水深数丈,面积十余亩,冬夏不枯。此处,曾为武清六景之———凤台春晓。旧时,常有“游僧裹粮往访”。帝后及州县官吏也常来此春游赏景赋诗。明天顺二年(1458)英宗武清视水,曾登临凤凰台,弘治十一年(1498)翰林院编修,邑人孙清来此游春,触景生情,在一首诗中吟道:
邑南半舍古遗台,闻道当年有凤来。
仰止若山临梵宇,高登为阜近僧斋。
城边芳草随时长,路侧幽花触景开。
劳筑不知谁创造,一游一豫一抒怀。
清顺治十六年(1660)进士、官至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邑人赵之符题诗曰:
帝城春色近郊开,鸑鷟曾闻日下来,
遥草远分三岛异,名花簇作九苞猜。
已传堑管吹缑岭,似访纶竿蹑钓台。
游冶即今多暇日,岂知瑞应自蓬莱。
1950年大水围村,凤凰台土被取为堤埝,遗址不存。由于历代帝后幸此,至今仍流传着许多美好传说。
B. 大兴有多少个镇分别叫什么
行政区划
大兴区辖3个街道、4个地区、10个镇:兴丰街道、林校路街道、清源街道、亦庄地区(亦庄镇)、黄村地区(黄村镇)、旧宫地区(旧宫镇)、西红门地区(西红门镇)、青云店镇、采育镇、安定镇、礼贤镇、榆垡镇、庞各庄镇、北臧村镇、魏善庄镇、长子营镇、瀛海镇。
兴丰街道 辖23个社区(富强西里社区、富强东里社区、黄村西里社区、黄村中里社区、兴政西里社区、兴政东里社区、林校北里社区、车站北里社区、兴华中里社区、双河北里社区、兴华东里社区、富强南里社区、建兴社区、新安里社区、团河社区、南湖园社区、观音寺南里社区、观音寺社区、双河南里社区、康居社区、永华北里社区、三合南里社区、清城社区)。
林校路街道 辖12个社区(车站南里社区、车站中里社区、海子角社区、义和庄东里社区、天堂河社区、海子角东里社区、海子角南里社区、海子角西里社区、义和庄南里社区、饮马井社区、铁路社区、军委电台61565部队社区)。
清源街道 辖23个社区(滨河西里南区社区、滨河西里北区社区、清源西里社区、盛春坊社区、康盛园社区、丽园社区、兴华园社区、枣园社区、枣园东里社区、兴涛社区、金惠园三区社区、金惠园二区社区、郁花园社区、康顺园社区、滨河东里社区、金华里社区、开发区社区、新建香海园(顺驰领海)社区、香留园(翡翠城)社区、滨河北里(那尔水晶城)社区、兴盛园(包括骏城和福提岛)社区、泰中花园社区、郁花园二里社区)。
亦庄地区 辖4个居委会、2个社区、23个村委会(贵园北里居委会贵园东里居委会贵园南里居委会富源里居委会泰河园社区、晓康社区、鹿圈一村、鹿圈二村、 鹿圈三村、鹿圈四村、宝善庄村、九号村、头号村、西五号村、小羊坊村、大羊坊北村、大羊坊南村、双桥北村、双桥南村);东工业区、南工业区。
黄村地区 辖1个社区、55个村委会(长丰园社区、李营村、前高米店村、后高米店村、小营村、李庄子村、南成庄村、西黄村、海户新村、三合庄村、饮马井村、海子角村、义和庄村、大庄村、念坛村、韩园子村、前大营村、狼各庄西村、狼各庄东村、西庄村、高家堡村、狼垡一村、狼垡二村、狼垡三村、狼垡四村、立垡村、北程庄村、西芦城村、东芦城村、康庄子村、鹅房村、佟家场村、大洼村、宋庄村、后辛庄村、前辛庄村、太福庄村、周家村、刘村一村、刘村二村、三间房村、辛店村、霍村、邢各庄村、西磁各庄村、东磁各庄村、王立庄村、桂村、李村、孙村、薄村、侯村、郭上坡村、四街村、五街村、小陈庄村);黄村镇芦城开发区。
旧宫地区 辖15个社区、1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清逸园社区、清欣园社区、清和园社区、清乐园社区、红星楼居委会、德茂社区、红星北里社区、宣颐家园社区、上林苑社区、德茂楼社区、绿洲家园社区、美然社区、灵秀山庄社区、清逸西园社区、佳和园社区、育龙家园社区、庑殿一村、庑殿二村、庑殿三村、南场一村、南场二村、有余庄村、吉庆庄村、万聚庄村、隆盛庄村、旧宫一村、旧宫二村、旧宫三村、旧宫四村、大有庄村、南小街一村、南小街二村、南小街三村、南小街四村、西广德庄村);旧宫镇工业园区。
西红门地区 辖6个社区、26个村委会(星光社区、九龙社区、福盛社区、福星花园社区、同兴园社区、金华园社区、西红门一村、西红门二村、西红门三村、西红门四村、西红门六村、西红门七村、西红门八村、西红门十村、西红门十一村、西红门十二村、新三余庄村、老三余庄村、寿宝庄村、 大白楼村、大生庄村、金星庄村、志远庄村、建新庄村、团河北村、团河南村、振亚庄村、新建庄一村、新建庄二村、新建庄三村、新建庄四村、小白楼村);新建工业区。
青云店镇 辖49个村委会(老观里村、顾庄村、东辛屯村、大回城村、东回城村、石州营村、孝义营村、沙堆营村、霍州营村、垡上营村、解州营村、尚庄村、沙子营村、青云店一村、青云店二村一村、青云店二村三村、青云店三村一村、青云店三村二村、青云店三村三村、青云店四村、青云店五村、青云店六村、东店村、西杭子村、小谷店村、东孙村、太平庄村、大谷店村、西鲍辛庄村、东鲍辛庄村、马凤岗村、东赵村、北野厂村、南大红门村、北辛屯村、北店村、小铺头村、曹村、寺上村、枣林村、大张本庄村、小张本庄村、泥营村、垡上村、西大屯村、中大屯村、东大屯村、杨各庄村、高庄村);青云店镇开发区。
采育镇 辖55个村委会(大黑垡村、宁家湾村、北辛店村、南辛店一村、南辛店二村、北山东营村、北营村、西营一村、西营二村、西营三村、西营四村、东营一村、东营二村、南营二村、南营三村一村、南营三村二村、南营三村三村、南山东营一村、南山东营二村、施家务村、西辛庄村、东庄村、后甫村、前甫村、屯留营村、岳街村、邵各庄村、下黎城村、沙窝营村、潘铁营村、辛庄营村、韩营村、铜佛寺村、广佛寺村、包头营村、大皮营一村、大皮营二村、大皮营三村、小皮营村、杨堤村、利市营村、东潞州村、大同营村、山西营村、大里庄村、东半壁店村、倪家村、龙门庄村、张各庄村、嗦啰庄村、康营村、延寿营村、庙洼营村、凤河营村、沙窝店村);采育科技园。
安定镇 辖33个村委会(堡林庄村、后安定村、前安定村、沙河村、站上村、高店村、后野厂村、前野厂村、杜庄屯村、洪士庄村、潘家马房村、郑福庄村、驴房村、兴安营村、善台子村、西芦各庄村、东芦各庄村、安定车站村、汤营村、伙达营村、通州马房村、于家务村、后辛房村、前辛房村、西白塔村、东白塔村、周园子村、徐柏村、皋营村、马各庄村、佟家务村、大渠村、佟营村)。
礼贤镇 辖45个村委会(龙头村、王庄村、西段家务村、东段家务村、平地村、河北头村、小刘各庄村、伍各庄村、内官庄村、佃子村、孙家营村、赵家园村、紫各庄村、小马坊村、礼贤一村、礼贤二村、礼贤三村、田家营村、西里河村、祁各庄村、李各庄村、荆家务村、柏树庄村、王化庄村、辛家安村、大马坊村、东黄垡村、贺北村、西白疃村、东白疃村、苑南村、后杨各庄村、前杨各庄村、黎明村、宏升村、中心村、昕升村、东安村、西郏河村、东郏河村、石柱子村、董各庄村、西梁各庄村、东梁各庄村、贺南村)。
榆垡镇 辖58个村委会(石垡村、西黄垡村、留士庄村、小黄垡村、履磕村、刘家铺村、闫家场村、西麻各庄村、东麻各庄村、邓家屯村、魏各庄村、西瓮各庄村、东瓮各庄村、新桥村、孙各庄村、景家场村、辛庄村、大练庄村、黄各庄村、榆垡村、求贤村、太子务村、东庄营村、闫家铺村、西胡林村、东胡林村、张家务村、十里铺村、南各庄村、西宋各庄村、东宋各庄村、朱家务村、南庄村、公各庄村、西张华村、东张华村、南张华村、康张华村、崔庄屯村、南黑垡村、小店村、郭家务村、刘各庄村、小押堤村、北化各庄村、南化各庄村、辛安庄村、王家屯村、曹辛庄村、香营村、曹各庄村、辛村、马家屯村、西押堤村、东押堤村、石佛寺村、贾家屯村、崔指挥营村);榆垡镇开发区。
庞各庄镇 辖53个村委会(李家窑村、西中堡村、东中堡村、四各庄村、小庄村、幸福村、团结村、繁荣村、民生村、北李渠村、河南村、宋各庄村、南李渠村、孙家场村、薛营村、西义堂村、东义堂村、南义堂村、南园子村、北顿垡村、张新庄村、南小营村、西梨园村、东梨园村、李家巷村、王家场村、加禄垡村、南顿垡村、钥匙头村、鲍家铺村、北章客村、留民庄村、西高各庄村、东高各庄村、保安庄村、梁家务村、田家窑村、丁村、定福庄村、西南次村、东南次村、张公垡村、赵村、梨花村、福上村、东黑垡村、西黑垡村、常各庄村、北曹各庄村、前曹各庄村、韩家铺村、南章客村、南地村);庞各镇开发区。
北臧村镇 辖23个村委会(六合庄村、马村、新立村、罗奇营村、砖楼村、桑马房村、八家村、北臧村、天宫院村、西大营村、周庄子村、中臧村、大臧村、赵家场村、巴园子村、诸葛营村、西王庄村、皮各庄一村、皮各庄二村、皮各庄三村、梨园村、前管营村、北高各庄村);北臧村镇开发区。
魏善庄镇 辖39个村委会(后大营村、吴庄村、西芦垡村、东芦垡村、韩村、羊坊村、查家马坊村、伊庄村、兴隆庄村、北研垡村、魏善庄车站村、魏善庄村、王各庄村、穆园子村、赵庄子村、崔家庄一村、崔家庄二村、河北辛庄村、河南辛庄村、大刘各庄村、东枣林庄村、西枣林庄村、三顺庄村、陈各庄村、北田各庄村、南田各庄村、后苑上村、前苑上村、岳家务村、魏庄村、半壁店村、西南研垡村、东南研垡村、大狼垡村、西沙窝村、东沙窝村、李家场村、刘家场村、张家场村);魏善庄镇开发区。
长子营镇 辖42个村委会(牛坊村、朱脑村、李家务村、北辛庄村、留民营村、赵县营村、窦营村、靳七营村、北泗上村、郑二营村、沁水营村、上长子营村、下长子营村、河津营村、安场村、小黑垡村、白庙村、上黎城村、孙庄村、北蒲州营村、潞城营一村、潞城营二村、潞城营三村、潞城营四村、佟庄村、永和庄村、南蒲州营村、车固营一村、车固营二村、周营村、公和庄村、罗庄一村、罗庄二村、罗庄三村、朱庄村、和顺场村、西北台村、东北台村、再城营一村、再城营二村、赤鲁村、李堡村);长子营镇开发区。
瀛海镇 辖28个村委会(忠兴庄村、姜场村、瀛海东一村、瀛海东二村、瀛海西一村、瀛海西二村、大三槐堂村、怡乐庄村、笃庆堂村、南宫村、四合庄一村、四合庄二村、四海庄一村、四海庄二村、四海庄三村、四海庄四村、烧饼庄村、下十号村、千顷堂村、同义庄村、宏农庄村、瑞合庄一村、瑞合庄二村、太和庄北村、太和庄西村、太和庄东村、石太庄村、东合盛村);瀛海镇开发区。
C. 古代封爵为什么称封多少户这里的户意味着什么
户代表每一个家庭。
封户,就是把一片土地连同上面的农户分封给一个人。
把土地封予或再转封予有功之士或宗亲,其土地即称作食邑。早期西周及春秋时代封建制度下的食邑,受封者对于所受封土地,除了经济上的权益之外,尚有统治该土地及人民的权力。但在战国至秦汉行郡县制以后,食邑逐渐转向以该地人民所交赋税为主的经济利益为主,而失去其他政治、军事上的作用,大多以“户”作为食邑分发的单位。
《孟子.万章篇》:“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废除了卿大夫的采邑制度而实行郡县制,出现了有别于之前卿大夫的封爵,如通侯、君等。这些新设的封爵有大小不等的食邑,但不能世袭。
秦朝
秦朝,继续使用自商鞅变法后定下的自公士至彻侯二十等爵,专门用以赏功。彻侯食县,其他诸爵得食俸禄如官吏。
公士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一级,即最低一级。有此爵之民,仍须服役,仅身份略优于无爵之人
上造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二级,只高于公士。《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造,成也,言有成命于上也。”此爵仅高于无爵,仍须服役。
簪袅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三级,高于上造,仍须服役。公元前186年汉代的《田律》和《户律》规定受田数额为簪袅3顷(300亩),簪袅3宅(宅地的标准是以30步见方的土地为一“宅”)。出土秦代竹简表明:在军中,每顿吃的饭菜因爵位不同而不同。簪袅可以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干草半石。
不更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四级,不更者,即可免充更卒(轮流服役的兵卒)之意,其他之役,仍须照服。
大夫
1、大(da)夫:古代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因此为一般官员的通称。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至明清废。又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清朝高级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则称将军。宋徽宗政和年间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别置“大夫”以下官阶,故今仍沿称医生为大夫。
官大夫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六级。《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加官、公者(接第七级为公大夫),示稍尊也。”汉时,第八级公乘以下仍须服役。汉代《田律》和《户律》规定官大夫受田数额为7顷(700亩),宅地的标准是7宅(30步见方的土地为一“宅”)
公大夫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七级,又名七大夫。高于大夫、官大夫。秦时,民爵公大夫以上者,见县令、丞揖而不拜。汉高祖令七大夫以上均有食邑,文帝后,第九级五大夫始为高爵,仅得免役,公大夫仍须服役。
公乘
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八级。以得乘公家之车,故称公乘。秦与汉初,从第七级的公大夫(七大夫)起,即为高爵,汉高祖规定:七大夫以上均有食邑,文帝后,第九级五大夫以上始为高爵,五大夫的侍遇不过免役,公乘以下仍须服役,东汉明帝规定:赐民爵不得超过公乘。
五大夫秦、汉二十等爵的第九等。汉初以第七级公大夫以上为高爵,都有食邑。汉文帝以后,改五大夫以上为高爵,仅得免役。
左庶长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级 商鞅变法之前,秦国有四种庶长:大庶长、右庶长、左庶长、驷车庶长。四种庶长都是职爵一体,既是爵位,又是官职。大庶长赞襄国君,大体相当于早期丞相;,左庶长为非王族大臣领政,左庶长可由非王族大臣担任,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官制仿效中原变革,行开府丞相总摄政务,各庶长便虚化为军功爵位,不再有实职权力。商鞅曾任此职.
右庶长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一级 右庶长为王族大臣领政,是王族专职。
左更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二级。“更”指更卒,即轮流服役的士卒,更卒之将为爵位名。
中更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三级。“更”指更卒,即轮流服役的士卒,更卒之将为爵位名。其爵处左右庶长和大少上造之间,在商鞅改革前是职爵同体,是九卿中第二,地位显耀。
右更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四级。“更”指更卒,即轮流服役的士卒,更卒之将为爵位名。
少上造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五级。《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言皆主上造之士也。”
大上造大上造即大良造官名。战国初期为秦的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同时又为爵名。商鞅制定二十等爵,列为十六级。亦称大上造。与第十五级少上造均取“主上造之士”之意得名。见《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自从秦惠王设立相国掌握军政大权后,主要用作爵名。汉代沿用。
驷车庶长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七级。取乘驷马之长而为众长之意,是专门执掌王族事务,是王族专职。
大庶长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八级,仅次于列侯、关内侯。据《史记·秦本纪》,宁公(前716-704年在位)时已有此官。 商鞅变法之前是职爵一体,既是爵位,又是官职。大庶长赞襄国君,大体相当于早期丞相。
关内侯秦、汉二十等级之第十九级,位于彻(列)侯之次。有其号,无国邑。一般系对立有军功之将的奖励,封有食邑多少户,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可世袭。南北朝时沿用,仅成为爵位的一种品级。
彻侯秦、汉二十等爵的最高级。汉武帝时,以避帝名讳(武帝名彻),改名通侯,亦称列侯。汉初列侯封邑,大者万户,小者五六百户。封邑一般为县,东汉初有封四县者,小者为乡或亭。汉初户口稀少,历年既久,人口增加,萧何、曹参、周勃、灌婴等的封地,户数最多者达四万户。列侯得征收封地租税,地方行政由中央政府所派官吏治理,列侯不得预闻。后又有仅赐名号不给封邑者,加霍去病封冠军侯,另行指定地方为封邑。列侯多居京师,与所封之地关系淡薄,奉命“就国”(回到封邑居住)者,反似贬逐。
汉朝
西汉,沿用秦二十等爵,另增设王爵。初,王爵有功臣得之者,高祖时诛伐殆尽。此后,王爵仅皇族可得。早期的诸侯王国大者列郡数十,小的也有数郡,皆由诸侯王自治其国,汉廷仅为之置太傅而已,其余丞相、内史、中尉、御史大夫之类皆王自置。经过七国之乱和汉武帝下推恩令、汉成帝绥和元年改制,诸王仅得食本国租税,不得预国政。尽废内史、御史大夫、郎中令、廷尉、宗正、太仆等与汉朝设置相同的官称,改丞相为相,治事如郡太守,令中尉治事如郡都尉。自此,王国与列郡无异。东汉王国制度与西汉后期一致,国与郡等,唯改太守为相、都尉为中尉,另置傅领王府事。
西汉初大封功臣,受封列侯(避汉武帝刘彻讳,改彻侯为列侯)者一百四十三。列侯封地称国。侯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百户。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自置家丞、庶子、门大夫、洗马、行人等官治府事。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东汉侯制与西汉无别,唯侯国较小,大者不过四县、小者有仅食一亭者,东汉末年,曹操在列侯、关内侯下置名号侯十八级,关中侯十七级,关外侯十六级,五大夫侯十五级,以当时蜀、吴两国所辖邑名封之,受爵者无从收取租税,开后世虚封先河。
汉武帝时,为筹措战费,令卖二十等爵(关内侯以下),致使二十等爵为人所轻。于是为将士立功者另设武功爵十一等(一级造士,二级闲舆卫,三级良士,四级元戎士,五级官首,六级秉铎,七级千夫,八级乐卿,九级执戎,十级政戾庶长,十一级军卫),后亦卖之。
曹魏
曹操废二十等爵、武功爵等所谓赐爵。魏文帝黄初年间,定爵制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关内侯。王爵至男爵皆有国号、封地,县侯以下无封地而有租税。九等爵之外,曹操创立的名号侯、关中侯、关外侯、五大夫侯作为赐爵保留,仍无封、无食。 魏制:皇子封王,王之庶子封乡公,嗣王(非始封王者)之庶子封乡侯,公之庶子封亭伯;王国大者郡、小者县。
两晋
西晋爵位非常繁复,设置了王、公、侯、伯、子、男、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郡侯、开国县侯、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共十八级。
王爵非皇子不封;公(郡公、县公)、侯(郡侯、县侯)、伯、子、男五等爵专封宗室;功臣封爵为“开国”诸爵及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自先秦以来沿用的赐爵制度正式废止。
西晋诸侯王与西汉初年诸侯王相类,得专制其国。案《晋书》记载,大国二万户,兵五千(置三军,中军二千,上下军各千五百);次国一万户,兵三千(置上下两军,各千五百);下国五千户,兵一千五百(置一军)。五等爵之公国之制同下等王国,侯国不满五千户,亦置一军,兵千人。其余诸爵与开国爵封地称国而但封君不治国事,乡侯至关外侯无封邑。诸王子除嗣王外,依次按公、侯、伯、子、男递降世袭。
南朝
南朝封爵沿袭东晋,唯封君对封国再失治权。陈朝增郡王爵、藩王爵。
北朝
北魏道武帝皇始元年始封五等爵,天赐元年废伯爵、男爵,后复之。除皇子外,功臣也得封王。景明元年定制:置王、开国郡公、散公、侯、散侯、伯、散伯、子、散子、男、散男,凡十一等。封国租税取率:王食半,公三分食一,侯伯四分食一,子男五分食一。封爵品级:王超品,开国郡公正一品,开国县公、散公从一品,开国县侯正二品,散侯从二品,开国县伯正三品,散伯从三品,开国县子正四品上阶,散子从四品下阶,开国县男正五品上阶,散男从五品下阶。官属:王至侯国等置官属。
北齐:置王爵与五等爵,王爵超品,其余诸爵视魏制各将一阶,诸爵皆开国置官属。
北周:初置开国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五等爵后据《周礼》改制,置亲王、郡王、县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乡男十一等爵。
隋朝
隋文帝置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九等;隋炀帝留王、公、侯三等爵,其余均废止。
唐朝
唐朝,分亲王、嗣王(承袭亲王的为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国公以下,均加开国字样,如××郡开国侯、××县开国子。唐朝的封爵有食邑,但往往为虚封,唯加实封者可以享有所封地的租税收入(后改为领取俸禄)。
宋朝
宋朝封爵制度基本上同唐制。魏晋至宋,爵位分为世袭和不世袭两种。宋代及以前的世袭爵位具有以下特点:可以世代相传;子孙承袭爵位时一般不降等;当承袭爵位的子孙死后无嗣或是获罪时,爵位通常会被削除,但有时候皇帝会找(受封者的)旁支子孙继续承袭爵位,称为“绍绝继封”。不世袭的爵位及受封者本身而止,身死则爵除。宋朝世袭的爵位很少,大多数爵位都只是不世袭的终身爵。
宋朝依唐制保留封君食邑,自—万户到二百户,共十四等。食邑数字只是虚衔,唯食实封才可以领取相应的补贴。实封最多千户,少者百户,每户每月折钱二十五文,随官俸发给,可知宋朝的封爵收入颇低。
元朝
元朝,王爵唯皇族、蒙古贵族可封,宗室封亲王、远支宗亲与贵族封国王。其于国公等爵封赐甚滥。
明朝编辑
明代封爵虽仍分为宗室和异姓两类,但具体爵称有较大变动。
男性爵位
亲王:皇嫡长子立为太子,皇帝诸子年十岁立为亲王,有封地,故又称藩王,亲王的正式名称为王,其封地称国,王玺称“某国之宝”,二十岁就藩.
郡王: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 亲王诸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
镇国将军:郡王嫡长子为郡王长子;嫡长孙则授长孙;郡王诸子则授镇国将军;
辅国将军:镇国将军长子袭位镇国将军,诸子为辅国将军;
奉国将军;辅国将军长子袭位辅国将军,诸子为奉国将军;
镇国中尉;奉国将军长子袭位奉国将军,诸子为镇国中尉;
辅国中尉;镇国中尉长子袭位镇国中尉,诸子为辅国中尉;
奉国中尉,辅国中尉长子袭位辅国中尉,诸子为奉国中尉
所有爵位世袭,永远有别于齐民。
自亲王以下,不再食租税而领取岁支禄米。
亲王封号一个字,如周王,燕王等。一般在亲王死后由皇帝赐予谥号,称呼时采用封号加谥号加王的方法:如朱樉,封秦王,谥号愍,习惯上称为秦愍王。
郡王封号为两个字,如靖江王等。
洪武二十八年,重定岁支禄米数额,
亲王 一万石,
郡王二千石,
镇国将军一千石,
辅国将军八百石,
奉国将军六百石,
镇国中尉四百石,
辅国中尉三百石,
奉国中尉二百石。
此外,国家还为宗室修建宫邸、坟墓,提供随从官员、仆役以及其他待遇。
明初,宗室封爵中亲王名高位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洪武年间,朱元璋授予亲王以兵权。特别是分封在北方沿边的藩王,不仅拥有直属的护卫军,还经常统率大军出征,称为塞王。其中的燕王朱棣,在朱元璋死后不久,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朱棣即位后,逐步解除藩王兵权,加强对宗室的限制和监视,从而形成了“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局面。
明中期,宗室受封人数不断增加,禄米成为明政府的沉重负担。藩王也竞相非法占田,少者几千顷,多者数万顷,减少了明政府的赋税收入,激化了社会矛盾。万历以后,为解决这些矛盾,朝廷被迫开放宗室出仕的禁令,允许镇国将军以下参加科举考试,以期宗室自养,而不再寄生食禄,但收效甚微。
D. 大兴区有多少个镇
行政区划大兴区辖3个街道、4个地区、10个镇:兴丰街道、林校路街道、清源街道、亦庄地区(亦庄镇)、黄村地区(黄村镇)、旧宫地区(旧宫镇)、西红门地区(西红门镇)、青云店镇、采育镇、安定镇、礼贤镇、榆垡镇、庞各庄镇、北臧村镇、魏善庄镇、长子营镇、瀛海镇。
兴丰街道辖23个社区(富强西里社区、富强东里社区、黄村西里社区、黄村中里社区、兴政西里社区、兴政东里社区、林校北里社区、车站北里社区、兴华中里社区、双河北里社区、兴华东里社区、富强南里社区、建兴社区、新安里社区、团河社区、南湖园社区、观音寺南里社区、观音寺社区、双河南里社区、康居社区、永华北里社区、三合南里社区、清城社区)。
林校路街道辖12个社区(车站南里社区、车站中里社区、海子角社区、义和庄东里社区、天堂河社区、海子角东里社区、海子角南里社区、海子角西里社区、义和庄南里社区、饮马井社区、铁路社区、军委电台61565部队社区)。
清源街道辖23个社区(滨河西里南区社区、滨河西里北区社区、清源西里社区、盛春坊社区、康盛园社区、丽园社区、兴华园社区、枣园社区、枣园东里社区、兴涛社区、金惠园三区社区、金惠园二区社区、郁花园社区、康顺园社区、滨河东里社区、金华里社区、开发区社区、新建香海园(顺驰领海)社区、香留园(翡翠城)社区、滨河北里(那尔水晶城)社区、兴盛园(包括骏城和福提岛)社区、泰中花园社区、郁花园二里社区)。
亦庄地区辖4个居委会、2个社区、23个村委会(贵园北里居委会贵园东里居委会贵园南里居委会富源里居委会泰河园社区、晓康社区、鹿圈一村、鹿圈二村、鹿圈三村、鹿圈四村、宝善庄村、九号村、头号村、西五号村、小羊坊村、大羊坊北村、大羊坊南村、双桥北村、双桥南村);东工业区、南工业区。
黄村地区辖1个社区、55个村委会(长丰园社区、李营村、前高米店村、后高米店村、小营村、李庄子村、南成庄村、西黄村、海户新村、三合庄村、饮马井村、海子角村、义和庄村、大庄村、念坛村、韩园子村、前大营村、狼各庄西村、狼各庄东村、西庄村、高家堡村、狼垡一村、狼垡二村、狼垡三村、狼垡四村、立垡村、北程庄村、西芦城村、东芦城村、康庄子村、鹅房村、佟家场村、大洼村、宋庄村、后辛庄村、前辛庄村、太福庄村、周家村、刘村一村、刘村二村、三间房村、辛店村、霍村、邢各庄村、西磁各庄村、东磁各庄村、王立庄村、桂村、李村、孙村、薄村、侯村、郭上坡村、四街村、五街村、小陈庄村);黄村镇芦城开发区。
旧宫地区辖15个社区、1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清逸园社区、清欣园社区、清和园社区、清乐园社区、红星楼居委会、德茂社区、红星北里社区、宣颐家园社区、上林苑社区、德茂楼社区、绿洲家园社区、美然社区、灵秀山庄社区、清逸西园社区、佳和园社区、育龙家园社区、庑殿一村、庑殿二村、庑殿三村、南场一村、南场二村、有余庄村、吉庆庄村、万聚庄村、隆盛庄村、旧宫一村、旧宫二村、旧宫三村、旧宫四村、大有庄村、南小街一村、南小街二村、南小街三村、南小街四村、西广德庄村);旧宫镇工业园区。
西红门地区辖6个社区、26个村委会(星光社区、九龙社区、福盛社区、福星花园社区、同兴园社区、金华园社区、西红门一村、西红门二村、西红门三村、西红门四村、西红门六村、西红门七村、西红门八村、西红门十村、西红门十一村、西红门十二村、新三余庄村、老三余庄村、寿宝庄村、大白楼村、大生庄村、金星庄村、志远庄村、建新庄村、团河北村、团河南村、振亚庄村、新建庄一村、新建庄二村、新建庄三村、新建庄四村、小白楼村);新建工业区。
青云店镇辖49个村委会(老观里村、顾庄村、东辛屯村、大回城村、东回城村、石州营村、孝义营村、沙堆营村、霍州营村、垡上营村、解州营村、尚庄村、沙子营村、青云店一村、青云店二村一村、青云店二村三村、青云店三村一村、青云店三村二村、青云店三村三村、青云店四村、青云店五村、青云店六村、东店村、西杭子村、小谷店村、东孙村、太平庄村、大谷店村、西鲍辛庄村、东鲍辛庄村、马凤岗村、东赵村、北野厂村、南大红门村、北辛屯村、北店村、小铺头村、曹村、寺上村、枣林村、大张本庄村、小张本庄村、泥营村、垡上村、西大屯村、中大屯村、东大屯村、杨各庄村、高庄村);青云店镇开发区。采育镇辖55个村委会(大黑垡村、宁家湾村、北辛店村、南辛店一村、南辛店二村、
E. 文安有多少个村
文安镇镇政府驻二村。面积139.75平方千米,人口4.22万。辖4个社区居委会、50个村委会:俱乐部街、戏楼街、新开路、西环路;一村、二村、三村、四村、西关、东关、南关、赵村、元里、许郭、袁郭、韩磨、赵磨、姚磨、刘磨、文庄、马庄、张庄、阜安、吉村、房庄、留郡、大赵、小赵、曲店、黄胜庄、西光洲、东光洲、北光洲、麻各庄、董各庄、丰各庄、泗各庄、大庄子、吕公务、大京头、小京头、大叩皂、小叩皂、前孙章、后孙章、贺曲堤、王曲堤、马武营、前孟市、后孟市、相公庄、陈家务。 左各庄镇镇政府驻福新村。面积40.25平方千米,人口1.18万。辖1个社区居委会、22个村委会:左各庄;福新、河西、崇新、中心、东新、南陶管营、北陶管营、张管营堤、十间房、北艾头、中艾头、南艾头、王淀庄、高淀庄、苏淀庄、吴淀庄、黄淀庄、姚淀庄、西曹庄、老席店、张管营、左各庄。 孙氏镇镇政府驻孙氏一村。面积139.75平方千米,人口5.68万。辖1个社区居委会、60个村委会:孙氏镇;孙氏一、孙氏二、孙氏三、孙氏四、孙氏五、南叩里、北叩里、东艾子、西艾子、前艾子、北三里、大三里、东南庄、朱家务、天德店、吴王董、太子务、八里庄、南史务、王家务、温辛杨、北大有、西大有、南大有、岳辛庄、贾各庄、何家务、小王庄、彭各庄、王各庄、东牛家务、西牛家务、西代辛庄、东代辛庄、任董、杜边、刘边、崔边、徐边、庆边、大村、西高、北史、纪屯、龙街、大董、岳村、孙庄、陈村、韩村、米庄、程子、唐村、曹庄、刘村、万村、邹庄、黄庄。 苏桥镇镇政府驻民生村。面积85.7平方千米,人口3.19万。辖1个社区居委会、29个村委会:苏桥;民生、团结、农工、界围、西庄、官庄、苑口、王庄、民主、东升、下武各庄、大张各庄、南阜庙、急流口、崔家访、善来营、巩寇侯、北留寨、中留寨、南留寨、宋庄伙、魏李张、东三官、中三官、西三官、大寺庄、广陵城、西李庄、里东庄。 新镇镇镇政府驻新镇二村。面积43.85平方千米,人口2.79万。辖1个社区居委会、24个村委会:新镇;新镇二、新镇三、新镇四、南舍兴、北舍兴、周庄子、王庄子、太保庄、西羊疃、芦阜庄、王园子、田各庄、鲁庄子、孔家务、东代庄、西代庄、西庄头、北村、辛村、西街、北街、东街、口头、鹿疃。 大留镇镇镇政府驻大留镇村。面积67.75平方千米,人口3.95万。辖1个社区居委会、25个村委会:大留镇;大留镇、小留镇、韩留镇、北富华、南富华、刘富华、王富华、巨富华、彩家务、小王东、花木厂、大齐观、小齐观、孟庄子、小李、大李、北李、黄李、石桥、西店、东店、小务、霍村、胡屯、靳村。 兴隆宫镇镇政府驻兴隆宫村。面积47.5平方千米,人口2.53万。辖18个村委会:兴隆宫、小郭庄、大郭庄、付王店、回回营、河北庄、小龙华、大龙华、宋家牌、朱何、四合、北斗、张村、温庄、贾村、店子。 滩里镇镇政府驻中滩里村。面积60.5平方千米,人口2.60万。辖15个村委会:中滩里、东滩里、西滩里、张家营、刘家营、赵家营、富管营、杨管营、西新桥、中新桥、东新桥、安里屯一、安里屯二、安里屯三、安里屯四。 史各庄镇镇政府驻史各庄二村。面积38.75平方千米,人口2.08万。辖1个社区居委会、17个村委会:史各庄;史各庄一、史各庄二、史各庄三、上武各庄、秦各庄、张各庄、韩各庄、二合庄、潘庄子、杨庄子、崔马庄、北辛庄、南新、西疃、南疃、口上、王村。 德归镇镇政府驻东德归村。面积116.75平方千米,人口1.92万。辖25个村委会:东德归、西德归、北德归、西柴沟、东柴沟、康黄甫、王黄甫、何黄甫、赵黄甫、李黄甫、蔡黄甫、徐黄甫、陈黄甫、东李庄、大长田、小长田、西长田、东叩岗、西叩岗、司吉城、夸大口、翟村、齐庄、北三岔口、南三岔口。 大柳河镇镇政府驻大柳河村。面积110平方千米,人口3.13万。辖35个村委会:大柳河、西柳河、马石槽、吴石槽、西码头、小堡里、刘小泗、王小泗、郑小泗、辛各庄、南各庄、富各庄、靳各庄、牛各庄、文二庄、西缴、东缴、唐头、琉庄、北官、南官、南庄、常久、北张、西张、相村、线庄、桃园、东王、高村、苗村、孟村、李庄、潘平、褚村。 赵各庄镇镇政府驻赵各庄村。面积81.5平方千米,人口4.02万。辖39个村委会:赵各庄、朱安祖、董安祖、李安祖、田安祖、安祖店、张金韩、后于屯、前于屯、前程屯、后程屯、柏家务、荀家务、张家务、彭耳湾、范张务、刘张务、王张务、大王东、卢各庄、李各庄、郭辛庄、东营、西营、常村、尹村、大堡、小堡、杨村、前杜、后杜、赵郭、徐屯、林近、冯郭。 大围河回族满族乡 乡政府驻大围河村。面积57.25平方千米,人口2.79万。辖24个村委会:大围河、小围河、南辛庄、东羊疃、郝郭纪、毕家坊、薛疙瘩、河西淀、东邹、中邹、西邹、李头、贾头、韩头、高头、蔡头、赖头、胡头、前许、后许、东桥、西桥、樊庄、安里。 就这么多了。
F. 天津市武清区有几个村
武清区辖6个街道、19个镇、5个乡。
G. 大兴区榆垡镇历史多少个村多少口人
榆垡辖域面积136平方公里,辖58个行政村,4.7万人口,是京郊平原地区人均占有土地较多的地区之一。全域为永定河冲击平原。
榆垡镇作为京南首镇已有数百年历史,位于北京南郊大兴区南部,与区府所在地黄村和北京城区一线贯通,距市区35公里,全程仅需25分钟车程。榆垡镇隔永定河与河北省交界,历史上就是外端口进京的要塞通衢。
据考证“榆垡”一名来源于元代,因当地有榆树且可进行农作物耕作而得名。而榆垡的真正发展是在进入改革开放以后
1952年置榆垡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90年建镇。1996年,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3万,辖东庄营、张家务、太子务、东胡林、西胡林、十里铺、榆垡、黄各庄、大练庄、求贤村、闫家铺、景家
西麻各庄、东麻各庄、邓家屯、魏各庄、东瓮各庄、西瓮各庄、新桥村、孙各庄、小黄垡、西黄垡、留士庄、履磕村、石垡、刘家铺、阎家场、辛庄28个行政村。
附:南各庄乡位于大兴区南部,距黄村30千米。京九铁路、固(安)廊(坊)公路过境。1958年属榆垡公社,1962年析设南各庄公社,1983年置南各庄乡。1996年,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1.7万,辖南各庄、西宋各庄、东宋各庄、南庄、公各庄、朱家务、小押堤、南化各庄、北化各庄、曹各庄、刘各庄、辛村、贾家屯、石佛寺、崔指挥营、郭家务、小店、南黑垡、崔庄屯、西押堤、东押堤、香营、东张华、西张华、南张华、康张华、王家屯、马家屯、辛安庄、曹辛庄30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