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保的最低标准是多少
1. 低保户最低年收入标准
法律分析: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640元调整为71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500元调整到620元。县级民政部门收到上报申请材料后,立即组织入户核查、复审,进行依法审批,对符合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通知所在村民委员会再次公示第三榜3天,对无异议的对象发给《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及保障金领取存折,对不符合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法律依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第九条 国家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
第十条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按照当地居民生活必需的费用确定、公布,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
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的认定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
2. 农村低保标准
农村低保标准如下:
1、城乡低保标准,每月487元,每年3693元;
2、农村集中五保户低保标准,每年6248元;
3、农村分散五保户低保标准,每年4391元;
4、一次性临时救助补贴标准,每年10000元。
低保指因家庭成员存在重度残疾或疾病丧失劳动力,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家庭。其住房或收入明显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居(村)民。城市低保是在城市已经建立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三条保障线”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
法律规定对于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均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所需资金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
申请农村低保待遇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持有本县农业居民户口。
2、居住在农村村组,家庭承包土地的农村居民。
3、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年纯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具体询问当地民政部门)。
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以年为单位进行核算,包括所有家庭成员全年农副业生产的纯收入及其他合法劳动,经营所得收入的总和,主要包括:
1、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及其他生产性收入。
2、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收入。
3、社会服务业外出务工劳务收入。
4、村组集体经济分配收入。
5、因征地、拆迁或其他原因所获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中扣除房屋重建及简要装修费支出,家庭当年非生活性必需费用支出之后的收入。
6、遗产或财产继承所得收入。
7、自供自给的实物(以市场价格折算)收入。
8、在购买奖券、彩票等有奖销售中所获得的收入。
9、其他应该计算的收入。
法律依据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第八条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查,对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应当区分下列不同情况批准其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一)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
(二)对尚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审查,对不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管理审批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的30日内办结审批手续。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管理审批机关以货币形式按月发放;必要时,也可以给付实物。
3. 农村低保标准
法律分析:
由于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每个省市的农村低保补助也是存在差异的。截止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农村的平均低保标准为每年每人4301元人民币,其中广西平均低保标准提高至每年每人5000元以上,甚至有的地区达到了8000元以上;河南省最低低保标准为4260元以上,同比2019年增长了400元;山东淄博则平均低保标准提高到了5150元以上。
法律依据:
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九条规定:国家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第十条规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按照当地居民生活必需的费用确定、公布,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
4. 低保多少钱一个月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就是人们常说的“低保”的全称,低保对于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帮助。
低保户每个月有多少钱呢?
一、农村低保我省按各地生活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将城乡低保最低标准的设立划分为四类地区,
第一类地区每人每月农村低保最低标准分别为530元,
第二类地区每人每月农村低保最低标准为500元,
第三类地区每人每月农村低保最低标准为310元,
第三类地区每人每月城镇低保最低标准为400元,
第四类地区每人每月城镇低保最低标准为370元。
第四类地区每人每月农村低保最低标准为230元。
二、城市居民低保第一类地区每人每月城镇低保最低标准分别为600元,第二类地区每人每月城镇低保最低标准为500元,
5. 农村低保一个月多少钱
法律分析:目前农村低保一般每年2000元左右,平均每月在166块钱。低保发放多少与该户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均收入是相对应的,人均收入较高的,享受低保的金额会相对少一点;人均收入地,享受的低保金额会多一点。因为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所以各省份的低保补贴标准也有差异。例如,河南省从2020年1月1日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57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4260元,农村低保对象年人均保障标准较2019年上涨了400元。山东淄博市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不低于526元提高到不低于60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不低于4200元提高到不低于5150元。
法律依据:《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 第四条 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是认定低保对象的三个基本要件。持有当地常住户口的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低保。
6. 农村低保标准
法律分析:目前农村低保标准如下:1、城乡低保标准:每月487元,每年3693元;2、农村集中五保户低保标准:每年6248元;3、农村分散五保户低保标准:每年4391元;4、一次性临时救助补贴标准:每年10000元。
法律依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第十三条:从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审批工作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拒不签署同意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意见的,或者对不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故意签署同意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意见的;
(二)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贪污、挪用、扣压、拖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的。
7. 农村低保标准多少钱一个月
农村低保每月是多少钱
农村低保每月多少钱
目前农村低保一般每年2000元左右,平均每月在166块钱。低保发放多少与该户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均收入是相对应的,人均收入较高的,享受低保的金额会相对少一点;人均收入地,享受的低保金额会多一点。
因为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所以各省份的低保补贴标准也有差异。
3、汕头市、韶关市、河源市、梅州市、汕尾市、阳江市、湛江市、茂名市、清远市、潮州市、揭阳市、云浮市、江门市、肇庆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为485元。
农村低保对象
1、持《再就业优惠证》的“4050”人员;
2、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人员;
3、下岗失业两人以上的家庭;
4、“零就业”家庭中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人员。
8. 低保户标准是多少
法律分析:低保户是指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家庭。低保标准最低600元/年,最高2560元/年。因为地区发展不平衡,所以每个省市的低保标准也有很大差异。享受该待遇的家庭主要是以下四类:
1、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村)民;
2、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
3、在职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及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后,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
4、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低保标准的居(村)民(不包括五保对象)。
法律依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第九条 国家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
9. 2022年城乡低保标准是多少
2022年城乡低保标准是多少
2022年城乡低保标准是多少,截至5月底,全国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078万人,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金具体发放金额以及发放标准,可以咨询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2022年城乡低保标准是多少。
2022年城乡低保标准是多少1
2022全国城市低保标准是每人每月722元,同比增长5.5,乡村低保标准是每人每月542元,同比7.6%。但由于各地方案不同,因此标准不一,各地2022低保标准如下:
1.海南
海口城乡低保标准为610元/月,三亚城乡低保标准为700元/月,除海口、三亚外,各市县城市低保标准为61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为530元/月,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800元/月。
2.贵州安顺
2022年全市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标准为683元/人、月,平均增幅3.41%;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为5298元/人、年,平均增幅15.73%。其中:西秀区、平坝区、开发区、黄果树城市低保标准为705元/月,农村低保标准为5316元/年;普定县、镇宁县、关岭县、紫云县城市低保标准为66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为5280元/年。
3.江西
我省城市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为825元,农村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为600元。
4.河南洛阳
全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40元,全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20元,全市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210元。月人均补助一类400元、二类210元、三类185元。
5.广东江门
全市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950元(比2021年提高18元),各县(市、区)低保月人均补差城镇不低于713元,农村不低于570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低保标准的1.6倍确定,提高到每人每月1520元。
什么条件才可以申请低保呢?
1.一个家庭中具备劳动能力的成员因为某些原因丧失了劳动能力而失去了生活来源,这个可以申请;
2.在农村居住,但是没有土地,且没有劳动能力不具备劳动赚钱的能力,没有生活来源,这样的可以申请;
3.光荣复原的军人会回农村,因为伤病和其他原因没有生活来源的或者是生活水平低于正常标准的可以申请;
4.老人、儿童的赡养人和抚养人本身生活就比较困难,这样的也可以申请。
2022年城乡低保标准是多少2
2022年低保户多少钱一个月因地区不同而不同,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实际情况并不一样,所以补贴发放的标准也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农村低保最低标准为496元每人每月,有的城市低保最低标准为620元每人每月,并且有的还设置了一档、二档、三档等护理补贴,因此具体的补贴标准需要到当地相关部门或者当地政府官网进行咨询和了解清楚。
1、宁夏银川
银川市农村居民标准由每年每人4560元提高到4660元,月人均补差C类对象增加20元、B类对象增加28元、A类对象增加40元;城市居民低保标准由每月每人620元提高到660元,月人均补差增加40元。
2、四川
四川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限为415元/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限为615元/月;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低限为540元/月,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低限为800元/月。
3、安徽合肥
安徽省合肥市2022年低保补助标准城乡统一为806元/月/人。
4、河南洛阳
河南洛阳2022年低保补助标准为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每月每人546元,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每月每人832元。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暂不调整:C类(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员)每人每月80元;B类(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员)每人每月320元;A类(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员)每人每月800元。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40元,全市月人均财政补助水平不低于355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月每人420元,全市月人均财政补助水平不低于210元。月人均补助三类180元、二类210元、一类400元。
5、河南开封
河南开封2022年低保补助标准为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每月每人546元,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每月每人819元。照料护理标准依据服务需求和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分为全自理、半护理和全护理三档,分别按照当地重度残疾人照料护理补贴标准、上年度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6和1/3执行。
6、浙江杭州
浙江杭州2022年低保补助标准为每人每月1102元。
7、山东济南
山东济南2022年低保补助标准为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由每人1356元/月提高到1492元/月;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由每人每月1179元/月提高到1356元/月;济南高新区、历城区、天桥区、槐荫区、市中区五区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1560元/月。
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分为三档,全自理人员标准由231元/月提高到255元/月,半自理人员标准由385元/月提高到424元/月,完全不能自理人员标准由770元/月提高到847元/月。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676元/月提高到770元/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904元/月提高到995元/月;济南高新区、历城区、天桥区、槐荫区、市中区五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995元/月。
8、湖南株洲
湖南株洲2022年低保补助标准为特困供养基本生活标准按照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倍设定。
五县市区包括醴陵市、炎陵县、茶陵县、攸县、渌口区,这些地方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4320元/年提高到不低于4600元/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550元/月提高到600元/月。城市五区包括经开区、石峰区、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这些地方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600元/月提高到650元/月。
注:最低生活保障金具体发放金额以及发放标准,可以咨询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2022年城乡低保标准是多少3
截至5月底,全国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078万人,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分别达到每人每月722元、542元。
今天上午,民政部举行2022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第二季度民政重点业务工作进展和第三季度相关工作安排。民政部新闻发言人贾维周介绍,民政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稳经济、促就业、保民生相关工作,守牢守好民生底线,有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民生兜底保障方面,民政部落实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会同财政部部署各地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加大未参保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力度。
截至6月底,全国共实施临时救助480.2万人次,累计支出资金45.2亿元;对因疫遇困群众实施临时救助147.9万人次,累计支出资金4.8亿元;对未参保失业人员实施临时救助1.9万人次,累计支出资金1925万元。
贾维周介绍,截至5月底,全国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078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722元、542元,同比分别增长5.5%、7.6%。
贾维周介绍,民政部将会同财政部修订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强化资金直达和过程监管,加强与乡村振兴部门动态监测数据共享比对,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易返贫致贫人口纳入救助范围。截至目前,共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民政部还将以“人情保”、“关系保”整治为重点,启动为期4年的综合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