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总人口多少万人2020年
❶ 达州市有多少人
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15万人。其中男:59%
女:41%
❷ 四川人口2020总人数口是多少
到2020年,全省户籍人口达9374万人,全面二孩政策效应充分释放,生育水平稳定在合理区间,人口素质稳步提升,人口结构更加优化,人口分布更趋均衡,重点人群有效保障,人口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加强,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态势基本形成。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在提高人口保障能力方面,将健全多层次困难家庭专项救助制度,加大对孤儿监护人家庭、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老年人家庭、残疾人家庭、受灾家庭等特殊困难家庭的政策支持力度。
(2)达州总人口多少万人2020年扩展阅读
四川省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三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高差悬殊,地势呈西高东低的特点,由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高原构成。
四川省分属三大气候,分别为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总体气候宜人,拥有众多长寿之乡,如都江堰市、眉山市彭山区、长宁县等90岁以上人口均超过千人。
❸ 四川达州人口有多少
您好,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地理坐标为北纬30°92′-32°20′,东经103°29′-108°23′。北接陕西省安康市和湖北省十堰市,南与广安市接壤,东、东南与重庆市万州区城口县、开县及重庆市梁平县、垫江县相邻,西抵巴中市和南充市。是中国西部四大名城——重庆、成都、武汉、西安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带。达州资源富集,交通便捷,发展势头良好,开发潜力巨大,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工业重镇和四省市结合部的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素有有着中国气都和中国苎麻之乡的“川东明珠”美誉。
总面积16591平方千米。总人口637万人。
市人民政府驻通川区西外市政中心,邮编:635000,代码:511700,区号:0818,拼音:DazhouShi,车牌编号:川S。
达州市辖1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❹ 达州市2021总人口是多少
达州市2021总人口是5385422人。
全市常住人口为5385422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减少82670人,下降1.51%,年平均下降0.15%。
全市共有家庭户2012786户,集体户66016户,家庭户人口为4947145人,集体户人口为438277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6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3人减少0.67人。
达州7个县(市、区)、达州高新区常住人口变化: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除通川区常住人口增加314469人,其余县(市、区)的常住人口均减少,减少最多的是渠县,减少238968人;减少最少的是万源市,减少908人。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❺ 达州2020总人数口是多少
达州市市政府发布的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并未公布人口总数,只有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
2019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658.94万人,常住人口574.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7.14%。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46059人,出生率6.67‰;死亡人口31977人,死亡率4.70‰;自然增长率1.97‰。
(5)达州总人口多少万人2020年扩展阅读:
2020年年末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9.12万人,城镇职
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7.56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
保人数524.90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1.95万人,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6.7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3.07万人,
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5.70万人。
新增城镇就业人口4.01万人。
2020年全市共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51个,各种社会福利收
养性单位床位18214张,社区服务设施621个。年末城镇居民和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4.9万人和35.63万人。城市
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❻ 简单的说明一下达州市各县人口分布是多少,总共是多少
根据达州市人民政府官网2018年2月13日发布的2017年全市分县(市、区)主要人口情况信如下:
1、达州市户籍人口671.67万人,常住人口568.9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3.92%。
2、通川区户籍人口59.79万人,常住人口70.4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9.73%。
3、达川区户籍人口118.52万人,常住人口103.8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4.15%。
4、宣汉县户籍人口129.96万人,常住人口103.8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9.4%。
5、开江县户籍人口59.03万人,常住人口45.3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9.02%。
6、大竹县户籍人口110.01万人,常住人口89.5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1.28%。
7、渠县户籍人口136.55万人,常住人口114.4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7.3%。
8、万源市户籍人口57.81万人,常住人口42.0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0.16%。
(6)达州总人口多少万人2020年扩展阅读:
达州市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侗族、瑶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201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671.67万人,常住人口568.95万人,城镇化率43.92%。全年出生人口60949人,出生率9.07%,死亡人口39515人,死亡率5.88‰;自然增长率3.19%。
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415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827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615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981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7%。
❼ 达州市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达州市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538.5万人。全市常住人口为5385422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减少82670人,下降1.51%,年平均下降0.15%。全市共有家庭户[4]2012786户,集体户66016户,家庭户人口为4947145人,集体户人口为438277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3人减少0.67人。
达州是简介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北接陕西安康和湖北十堰,东邻万州直达三峡库区,南连嘉陵江与重庆临近,是中国西部四大名城—重庆、成都、西安、武汉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区,幅员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38万。现辖通川区、达县、大竹县、宣汉县、渠县、开江县,代管万源市。是四川人口大市、资源大市和川东工业重镇、秦巴地区商贸中心,素有“川东明珠”之美誉。
❽ 达州人口2022总人数口是多少
总人口638万。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北接陕西安康和湖北十堰,东邻万州直达三峡库区。南连嘉陵江与重庆临近,是中国西部四大名城—重庆、成都、西安、武汉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区,幅员面积1.66万平方公里。
现辖通川区、达县、大竹县、宣汉县、渠县、开江县,代管万源市。是四川人口大市、资源大市和川东工业重镇、秦巴地区商贸中心,素有“川东明珠”之美誉。达州总面积16591平方千米。
达州是四川省地级市,四川省政府批复确定的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川渝鄂陕结合部交通枢纽、文化商贸中心和生态宜居区域中心城市。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2个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6591为平方千米。
❾ 达州市的面积多大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占地面积为一万六千六百平方千米。北接湖北省十堰市,南与广安市接壤,东南与重庆市万州区城口县、开县及重庆市梁平县、垫江县相邻。是中国西部四大名城,重庆、成都、武汉、西安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带。达州资源富集,交通便捷,发展势头良好,开发潜力巨大,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工业重镇和四省市结合部的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素有中国气都和中国苎麻之乡的“川东明珠”美誉。
达州市是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原达川地区更名建立。全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雄奇逶迤。达州人民早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即为中国革命作出过无私奉献,徐向前、李先念、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块赤色土地上留下的动人事迹,至今碑于众口。新中国成立后,老区人民发扬红军精神,艰苦创业,使具有光荣历史的达川地区形成了自己的经济优势和独特的文化风情。
❿ 四川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四川全省2021年常住人口共8367.5万人。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8041.8万人相比,常住人口增加325.7万人,增长4.05%。成都市的常住人口首次突破2000万大关,达到2093.8万人。
四川人口区域分布
21个市(州)中,成都市的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大关,达到2093.8万人。其余市(州)常住人口都在600万人以下。
其中,常住人口在500万人至600万人之间的市(州)有2个,分别是南充市和达州市;常住人口在300万人至500万人之间的市(州)有8个,分别是绵阳市、凉山州、宜宾市、泸州市、德阳市、广安市、乐山市和内江市。
常住人口在100万人至300万人之间的市(州)有9个,分别是眉山市、遂宁市、巴中市、自贡市、资阳市、广元市、雅安市、攀枝花市和甘孜州。
分五大经济区看,成都平原经济区常住人口为4193.5万人,占50.12%;川南经济区常住人口为1447.3万人,占17.3%;川东北经济区常住人口为1926.6万人,占23.02%;攀西经济区常住人口为607.1万人,占7.25%;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常住人口为193万人,占2.31%。
数据表明,十年间全省人口进一步向首位城市成都聚集。从市(州)数据来看,人口向中心城区聚集的趋势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