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氏在广西有多少人口
A. 中国的姓氏分布
陈姓排行
陈姓是人口列全国第五位的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南方地区多陈姓。在台湾、广东二省,陈姓约占本省人口10%以上,为省内第一大姓。
鲍姓排行
鲍姓是当今较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6%,居第一百七十三位。尤以青海、江苏、山东、湖北、浙江等省多此姓,五省鲍姓约占全国鲍姓人口的70%。
毕姓排行
毕姓是当今较为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如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黄骅、阜平,山东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崇仁,广西之田林,广东之吴川,云南之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毕姓在全国汉族人口中约占0.11%,居第一百二十五位。尤以山东、河南、黑龙江等省多此姓,三省毕姓占全国毕姓人口的70%。
蔡姓排行
蔡姓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五十个姓之一,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6%,居第四十四位。尤以广东、浙江、江苏、四川等省多此姓,四省蔡姓约占全国汉族蔡姓人口的44%。
曹姓排行
曹姓是当今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7%,居第三十二位,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五十个大姓之一。尤以四川、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多此姓。
查姓排行
查姓是当代较为罕见的姓氏,但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6%,居第一百七十一位。尤以安徽、江苏两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查姓人口的85%。
楚姓排行
楚姓是中国人口较常见的姓氏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2%,居第二百七十六位。楚姓分布较广,以河南省为最多。
崔姓排行
崔姓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大姓,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8%,居第七十四位,为中国的一百个大姓之一。
戴姓排行
戴姓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9%,居第五十四位。尤以江苏、浙江两省为最多,约占全国戴姓人口的53%。
刁姓排行
刁姓是当今较常见的姓氏,分布广泛,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4%,居第二百零四位。尤以贵州、湖南两省多此姓,两省刁姓约占全国汉族刁姓人口的64%。
丁姓排行
丁姓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五十个姓之一,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2%,居第四十六位。 东方排行东方是当今罕见的复姓,人数不多,分布较广,今北京,山西之太原、长治,山东之惠民,台湾之台北等地有此姓。
董姓排行
董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61%,居第二十九位,为全国人口最多的五十姓之一。尤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
杜姓排行
杜姓是中华民族常见姓氏,分布很广,尤以黄河沿岸的陕西、河南、山西、河北、甘肃、山东等地集中。其人口约占汉族总数的0.4%,居第五十三位,为中国最大的一百个姓之一。
段姓排行
段姓为我国常见姓氏,是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大姓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3%,居第八十七位。分布很广,尤以四川、山西、河北、云南等省多此姓,四川段姓约占全国汉族段姓人口的58%。
樊姓排行
樊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7%,居按中国姓氏人口多少排序的第一百零二位。尤以陕西、河南、江西等省多此姓,三省樊姓约占全国汉族樊姓人口的50%。
范姓排行
范姓是中国人口较多的一百个大姓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6%,居第六十一位。其分布很广,特别是河南、四川、辽宁、山东、江苏、黑龙江、湖南等省此姓最为集中,上述七省范姓约占全国汉族范姓人口的62%。
方姓排行
方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汉族人口的0.36%,居第六十二位,为当今中国一百个大姓之一。历史上的方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大姓,江苏、浙江、福建、云南等省多此姓。
丰姓排行
丰姓是当今较为少见的姓氏,人数不多,分布很广,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平度、龙口、昌乐、鱼台,内蒙古之乌海,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河口,四川之合川等地均有此姓。
冯姓排行
冯姓是我国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汉族人口的0.64%,居第二十七位。尤以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山东、云南等省多此姓。
高姓排行
高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21%,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五位。尤以江苏、福建、广东、江西、云南等地为多。
公孙排行
公孙是当今罕见的复姓,人口不多,分布较广。 顾姓排行顾姓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25%,居第八十一位,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尤以江苏、浙江等省多此姓。
管姓排行
管姓是当今较常见姓氏之一,约占汉族人口总数0.09%,居第一百四十位。分布较广,但以山东、江苏多见此姓,两省管姓约占全国管姓人口63%。
郭姓排行
郭姓是当今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5%,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氏之一,居第十八位。万以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多此姓。
贺姓排行
贺姓是当今常见姓氏,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大姓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8%,居第九十七位。贺姓分布很广,湖南、山西较为集中,二省贺姓约占全国汉族贺姓人口的31%。
洪姓排行
洪姓是当今较为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6%,排中国姓氏人口的第一零七位,尤以浙江、江苏多此姓,两省洪姓约占全国汉族洪姓人口的28%。
侯姓排行
侯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也是一个多源的姓氏。侯姓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5%,居第八十二位,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大姓之一。尤以湖南、安徽、河南、辽宁等省多此姓,四省侯姓约占全国汉族侯姓人口48%。
黄姓排行
黄姓分布极为广泛,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23%,在中国最多的十个姓中排第八位。黄姓在要集中于工江以南地区,广东省的黄姓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等省黄姓人口也比较多,以上五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56%。
姬姓排行
姬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也是当今较常见的姓氏,约占汉族人口总数0.03%,居第二百三十七位。分布地域较广,尤以河南、山东多此姓,二省姬姓约占全国姬姓人口59%。
季姓排行
季姓是当今常见的姓氏,分布广泛,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3%,居第一百一十六位。尤以江苏、浙江等省多此姓,两省季姓占全国汉族季姓人口的59%。
江姓排行
江姓分布极为广泛,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6%,在全国一百个大姓中排第七十九位。其主要分布在广西、江苏、安徽、四川、广州、湖北、福建等省区,这七个省区的江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江姓人口的65%。
焦姓排行
焦姓是当代较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0%,居第一百二十八位。尤以江西多此姓,约占全国焦姓人口的26%。
康姓排行
康姓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28%,居第七十五位。尤以安徽、四川、陕西、甘肃、山东等多此姓,此五省康姓约占全国汉族康姓人口的63%。
赖姓排行
赖姓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大姓之一,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8%,居第九十八位。其分布很,广东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赖姓人口的54%。
李姓排行
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中,比例仅在4%左右。
刘姓排行
刘姓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5.38%,为中国人口第四大姓。北方地区的河北、内蒙古、辽宁、京津地区中刘姓比率较高,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以上。
柳姓排行
柳姓是当今常见姓氏之一,人口总数约占汉族人口0.10%,位列第一百三十位。柳姓多分布于山东、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龙姓排行
龙为我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大姓之一,其人数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4%,居第八十五位。其分布很广,湖南、四川、广东、江西等省较为集中,四省龙姓约占全国汉族龙姓人口的67%。 鲁姓排行鲁姓是我国较常见的姓氏之一,人口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2%,居第一百一十九位。尤以山东、安徽多此姓,二省鲁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0%。
梅姓排行
梅姓是当今较常见的姓氏,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0%居第一百三十六位。尤以云南、浙江、江西、安徽、江苏、河南等省多此姓,六省梅姓约占全国汉族梅姓人口的74%。
孟姓排行
孟姓是当今常见姓氏,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人数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4%,居第八十四位。其分布很广,山东、河南、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南等省多此姓,其中山东省孟姓约占全国汉族孟姓人口的26%。
倪姓排行
倪姓是当今较常见的姓氏,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4%,居第一百一十一位。尤以江苏、湖北、上海等省市多此姓,三省市倪姓约占全国汉族倪姓人口的60%。
钮姓排行
钮姓是当今较少见的姓氏,人数不多,分布分散,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度,山西之太原,辽宁之清原,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崇江,安徽之蚌端口等地均有此姓。
钱姓排行
钱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叶全国汉族人口的0.22%,在按人口多少排序的中国姓氏中,居第八十九位。尤以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安徽等省市为多,五省市钱姓约占全国钱姓人口的65%。
乔姓排行
乔姓是当今常见姓氏,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氏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8%,居第九十六位。其分布较广,河南、山东、江苏、河北四省较为集中,上述四省乔姓约占全国汉族乔姓人口的67%。
钦姓排行
钦姓是当今罕见的姓氏,人数不多,居处分散,今辽宁之清原,山东之平度、沾化,山西之太原、运城,陕西之韩城,湖北之武昌,贵州之从江等地有此姓。
庆姓排行
庆姓是当今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上海之松江、嘉定,福建之浦城,广东之吴川,安徽之淮南,云南之马关,山东之平邑、新泰、东明,河南之驻马店,山西之太原、汾阳,江西之丰城,湖南之湘潭,浙江之义乌,台湾之台北,四川之武胜、泸定,陕西之韩城、西安,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邱姓排行
邱姓为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其人数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7%,居第七十七位,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湖北等省多此姓,此四省邱姓约占全国汉族邱姓的50%。
裘姓排行
裘姓是当今较常见的姓氏,分布广泛,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1%,尤以浙江、江苏多此姓,两省裘姓约占全国汉族裘姓人口的61%。 荣姓排行荣姓是当今较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1%,尤以吉林省多此姓,约占全国荣姓人口的33%。
邵姓排行
邵姓是当今较为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4%,居第八十三位,为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大姓之一。尤以江苏、山东、甘肃、安微、湖北、四川等省多此姓,六省邵姓约占全国邵姓人口的65%。
盛姓排行
盛姓是当今较为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7%,居第一百五十九位。尤以湖南、浙江两省多此姓,两省盛姓约占全国盛姓人口的37%。
施姓排行
施氏是当今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6%,居第一百零五位。万以江苏、福建、浙江等省多此姓,三省施姓约占全国汉族施姓人口的58%。
舒姓排行
舒姓是当今较为常见的姓氏,分布较广泛,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76%,居第一百四十七位。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等省多此姓,四省舒姓约占全国汉族舒姓人口的83%。
司马排行
司马是当今罕见的复姓,人数不多,但分布广泛,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固安,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江西之崇仁,福建之浦城,贵州之普安等地均有此姓。
汤姓排行
汤姓是当今较常见的姓氏,分布广泛,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9% , 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氏之一,居第九十位。尤以福建、湖南、江苏、湖北等省多此姓,四省汤姓约叶全国汉族汤 姓人口的56%。
万姓排行
万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4%,居第八十六位,分布很广。 王姓排行王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大姓,分布非常广,约占汉族人口的7.41%,人口众多。
文姓排行
文姓在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氏中居第一百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7%。其分布很广,尤以广东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文姓人口的26%;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区亦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文姓人口的53%。
吴姓排行
吴姓是当今较常见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05%,位居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第十位。江南各省吴姓均占省人口总数的2%以上,尤以福建为高,约占该省人口5%,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江南大姓。
伍姓排行
伍姓是当今较常见的姓氏,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1%,居第一百二十一位。尤以湖北、湖南、广东多此姓,三省伍姓约占全国汉族伍姓人口的64%。
武姓排行
在我国历史上,武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8%,居第九十五位,为中国一百个大姓之。尤以河南、黑龙江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武姓人口的0.37%。
夏侯排行
夏候是当今罕见的复姓,今北京,上海,江西之吉安、萍乡、兴国,山西之太原、晋中地区,台湾台中等地均有此姓。
项姓排行
项氏是当今较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6%,居第一百六十三位。尤以湖南、浙江、湖北、贵州等省多此姓,四省项姓约占全国项姓人口的74%。
严姓排行
严姓为较常见的姓氏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4%,居第一百一十二位。严姓分布很广,尤以湖北、江苏、浙江乖省多此姓氏,三省严姓约占全国汉族严姓人口48%。
晏姓排行
晏姓是当今较罕见姓氏,但分布颇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27%,居第二百四十一位。尤以湖北、四川、江西等省多此姓,三省晏姓占全国汉族晏姓人口的82%。
杨姓排行
杨姓为中国第六大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08%,在全国分布极广,尤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多杨姓。
伊姓排行
伊姓是当今较少见的姓氏,分布很广,但人数不多,今北京、上海之松江、天津之武清、山东之平度及东平、山西之太原、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尤以河北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伊姓人口的39%。
殷姓排行
殷姓是我国较常见的姓氏之一,人口总数约占汉族人口总数的0.16%,位居全国姓氏排列第一百零四位。殷姓分布较广,以山东、云南、四川、河北、陕西等省为多。
游姓排行
游姓是当今较常见姓氏,分布分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6%,居第一百六十六位。尤以贵州、四川、湖北多此姓,三省游姓约占全国汉族游姓的53%。
詹姓排行
詹姓是当今较常见的姓氏,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73%,居第一百五十二位。尤以湖南、台湾、四川等省多此姓,三省詹姓约占全国汉族詹姓人口的50%。
张姓排行
张姓是我国分布很广、人口众多的姓氏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7.07%,中国人口第三大姓。尤以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四省为最多。
赵姓排行
赵姓是分布很广、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29%,为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七大姓。
周姓排行
周姓是当今常见姓氏之一,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2.12%,在中国姓氏人口中占第九位。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占比例相对其他地区要高。
庄姓排行
庄姓是当今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93%,居第一百三十八位。尤以广东、江苏、浙江、台湾等省多此姓,四省庄姓约占全国汉族庄姓人口的60%。
白姓排行
白姓是当今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9%,为我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大姓之一,居第七十三位。尤以四川、山西、陕西、河南等省多此姓,四省白姓约占全国汉族白姓 人口的65%。
傅姓排行
傅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全国傅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1%,居第三十六位,为全国人口最多的五十个姓之一。主要分布在山东、湖南等省。
郝姓排行
郝姓是当今较炙常见的姓氏,分布范围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0%,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氏之一,居第七十一位。尤以河、山西、河北三省多此姓,三省郝姓约占全国郝姓人口的59%。
何姓排行
何姓是中华民族姓氏中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七位。以四川、广东、湖南三省多此姓。
胡姓排行
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
贾姓排行
贾姓为中华民族中重要的一个姓氏,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0.42%,居第四十五位,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五十个姓之一。尤以山西、河北、河南、四川等省多此姓。
蒋姓排行
蒋姓是中华民族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居第四十三位,为按人口多少排序的中国姓氏最多的五十个姓之一。在我国历史上蒋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尤以四川、江苏、湖南、浙江等省多此姓。
金姓排行
金姓是当今较为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2%,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氏之一,居第六十九位。尤以河南、浙江、江苏、湖北、四川、上海等省市多此姓,六省市金姓约占全国汉族金姓人口的62%。
梁姓排行
梁姓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五十个姓之一,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84%,居第二十一位。尤以广东多此姓,约占省人口4.7%,全国汉族梁姓人口35%在广东。
林姓排行
林姓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8%,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六位。尤以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多此姓,三省林姓约占全国汉族林姓人口60%。
卢姓排行
卢姓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大姓,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居第四十二位,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五十个姓之一。
陆姓排行
陆姓分布极为广泛,是中国一百个大姓之一,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1%,在一百个大姓中排第七十位。主要分布在江苏、广西、广东、浙江、上海等地,这五个省、市、区的陆姓人口占全国汉族陆姓人口的65%。
吕姓排行
吕姓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五十个姓之一,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居第四十位,尤以山东、河南二省多此姓。
罗姓排行
罗姓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二十个大姓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86%,居第二十位。其主要分布在四川、广东、湖南、江西、贵州、湖北等省,六省罗姓约占全国汉族罗姓的70%。
马姓排行
马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尤以我国西北地区最为集中,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1.05%,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九位,同时也是我国回族大姓。
潘姓排行
潘姓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分布很广,约占汉族人口的0.41%,居第五十二位。尤以广东、江苏、安徽、内蒙古、河南、四川、湖北、浙江等省区多此姓。八省区潘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69%。
彭姓排行
彭氏是当今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9%,居第三十九位,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五十个大姓之一。尤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多此姓。
秦姓排行
秦姓为当今常见姓氏,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大姓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6%,居第七十八位。秦姓分布很广,四川、河南、广西、江苏等省较为集中,四省秦姓约占全国汉族秦姓人口的54%。
任姓排行
任姓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38%,居第五十九位。尤以河南、山东多此姓,两省任姓约占全国汉族任姓人数的25%.
沈姓排行
沈姓是中华民族重要姓氏之一,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0.50%,居第三十七位,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五十个大姓之一,历代多以江南为其主要的分布地区。
石姓排行
石姓是我国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姓氏,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5%,居第六十三位,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
史姓排行
史姓为当今常见姓氏,为我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人数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5%,居第八十位。分布很广,山西、湖北较为集中。
B. 谁知道“管”姓氏的起源
一、姓氏源流
管(Guǎn)姓源出有三:
1 、系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中国姓氏起源》及《广韵》所载,周武王灭商以后建立了周朝,封其三弟叔鲜,史称管叔在管(今河南省郑州市),建立了管国,让他与蔡叔度一起管理商朝遗民。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因为成王年纪太小,就由周公旦主持朝政。管叔和蔡叔认为周公旦的统治不利于周王朝,于是联合武庚起兵发动了叛乱,很快就被周公旦平息。管叔于是被杀,管叔死后,他的后代就用以前他的封地名“管”作为姓氏,称管姓。
2、系自姬姓,为周穆王之后,以邑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风俗通》所载,周穆王时,将其庶子分封于管邑,至管仲始显于齐,其后世子孙以邑为氏。周穆王之后管仲是春秋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后来在齐国作了宰相,帮助齐桓公治理国家。管仲的后代也姓管,称为管氏。
3、出自他族改姓。锡伯族瓜尔佳氏,汉姓为管。
得姓始祖:管仲。名夷吾,卒谥敬,亦名敬仲。颖上(今属安徽省)人,春秋时齐国着名政治家,乃周穆王之后。管仲原辅佐公子纠,并用箭射杀公子小白,公子小白通过装死才逃过一劫,后公子小白回国即位,即齐桓公。他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为相,管仲感恩戴德,辅佐齐桓公实施改革,他通过通货积财,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叔因叛乱被杀,身败名裂,而管仲声名显赫,德才兼备,又使穆王支庶之管姓扬名天下,故管姓子孙尊管仲为管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由上可知,管姓主源两支,抑或文王之后 ,抑或穆王之后,两支均自姬姓,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在西周众多诸侯国中,管国立国早,消亡亦早,管叔鲜被诛,其子孙风流云散,到异地去栖生,时齐鲁富庶,多数子孙播迁山东,亦有南徙安徽、江苏北部和河南东部一带者。春秋时,管姓名人除管仲外,亦有同时代的管至父,亦为齐国人。可见此际管姓仍主要繁衍于山东。西汉时见于史册之管姓有高祖妃管夫人,李陵军侯管敢,燕令管少卿,管姓郡望平原应在秦汉之际形成。东汉时农民军首领管亥,亦为齐人,中常侍管霸,顿丘(今河南省清丰)人管伯,可见此际已有管姓在河南落籍。另东汉初年,有曾任山东副都军务的管思藏自豫章之带源徙居闽地宁阳招贤里羊岗坝(今宁化水茜张坊村)。三国时,北海郡朱虚(今山东省临朐)人管宁,避居辽东三十多年,有子孙留居当地。魏晋南北朝时期,因社会动荡,管姓避乱有西去秦陇,南及潇湘者。据《管氏宗谱》载:“齐鲁有管仲后裔,秦陇有管纯后裔,湖湘有管修后裔,辽东有管宁后裔。”南北朝时亦有管姓避居江南,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管崇即为晋陵郡(今江苏省常州)人。唐宋之际,管姓在江南繁衍日盛。五代后唐年间,管思藏有后裔真郎,返徙江西带源居住,后其子孙播衍闽、粤、赣各地。宋代词人管鉴,随父仕宦,由龙泉徙居临川(今属江西省)。元时,翰林学士管礻韦开基河南光山。明初,有光山一支迁往新蔡。同时,管姓作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天津、江苏、安徽等地。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所载,明清之际管姓进士及第者有五十五人,有三十五名为江苏、江西、浙江人,排除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外,说明管姓在此三地分布甚广,另南方还有湖北两名,云南一名。北方则以山东之莒州(五名)、高密(二名),陕西之咸宁(二名)为众。管姓此期的分布由此可见一斑。此际之管姓有渡海赴台,侨居海外者。另有山东之管姓闯关东谋生。如今,管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山东等省多此姓,二省管姓约占全国汉族管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管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九。
三、历史名人
管 仲:名夷吾。春秋时期齐国人,和鲍叔牙是好朋友,他把鲍叔牙认为是自己的知音。后来经过鲍叔牙的推荐到了齐国任宰相,帮助齐桓公建立霸业,他执政四十余年,实行了改革,使齐国不断富强,使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着有《管子》86篇。
管 宁:三国时学者,北海郡朱虚人,游学天下,学问很高。东汉末,黄巾军起义,他逃避到辽东,聚众讲《诗》、《书》三十年之久。后归故里,魏文帝想让他为太中大夫,他没有答应。明征帝让他出来做光禄勋,他又没有同意。着作有《姓氏论》。
管 及:宋代官吏,全州人。崇宁间,黄庭坚被贬到宜州,当时管及在宜州任职。他不避权势,与黄庭坚交往甚密。黄庭坚于是写了“折桂亭”的牌匾送给他,并且对他说:“你的儿子肯定有登进士科的。”后来果然灵验。
管 湛:宋代官吏,字定夫,龙泉人。侨居临川。三迁至大理少卿,政绩显赫。着作有《定斋类稿》甲、乙集。
管 络:三国时魏国平原(今属山东省)人,精通周易,善于占卜,相传所占无不灵验。
管 崇:晋陵郡(今江苏省常州)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大业九年(613年)率众起义,并推刘元进为主,任尚书仆射,后战死军中。
管 鉴:管鉴:龙泉(今属浙江省)人,宋代官吏、词人。官至广东提刑,权知广州经略安抚使。有《养拙堂词》。
管 珍:江苏省武进人,清代画家,字阳复,号松崖。干隆年间翰林,官至漕运总督。工花鸟,得恽寿平真髓,尤善设色牡丹。有《松崖集》。
管 声:浙江省瑞安人,清代书法家。工书,以风韵胜,学欧、赵,有名于当时。管廷祚:上海嘉定人,清代学者。同治元年举人,工诗,豪饮,善书法,曾任泰州学正。
管公明:三国时期魏国学者。
管师复:宋朝诗人,龙泉(今属浙江省)人。为人讲义气、勇敢,擅长于写诗。宋神宗想要授给他官 职他没有接受。称为卧云先生。着作有《白云集》。
管道升:元代着名女画家。吴兴人。被封为魏国夫人,也叫做管夫人。善于画梅兰竹,山水也画得很好。她在书法上也很有成就,擅长于书写行楷。
管师仁:宋代官吏,龙泉(今属浙江)人,熙宁进士。知建昌军,有善政,擢右正言。后累迁工部侍郎、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
管时敏: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明代官吏。出使楚府长史四十余年,忠诚谨然,处理大小事务,一丝不苟,勤政廉洁,受到百姓爱戴。
管松涛:山东省巨野人,生于1902年,卒于1966年,19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
管谟业:山东省高密人,当代着名作家,笔名莫言。一九八二年开始小说创作,作品有《透明的红萝卜》、《红高梁》、《秋千架》、《球状闪电》、《高梁酒》、《狗道》等。开创了一个高密东北乡的艺术世界。莫言小说创作往往借助于象征与写意,表现对世界人生的理知、感觉、理想和愿望。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平原郡:西汉初期设置平原郡。相当于今天的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一带。
晋阳郡:本来是春秋时期晋国的都城,后来改为赵国的晋阳邑。汉代的时候在此置县,作为太平郡的治所。在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
2、堂号
匡世堂:春秋时期,管仲为齐桓公的宰相,他帮助齐桓公平定、治理天下。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宰相之一。孔子称赞他“一匡天下”,意思是救了整个天下。
此外,管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平原堂”、“白云堂”、“过一堂”等。
====================================================================
【管姓宗祠通用对联】
〖管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竹苞松茂;
官廉民安。
——此联为鹤顶格嵌管姓“管”字的析字联
幼安高节;
仲父霸功。
——佚名撰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北海朱虚人管宁,字幼安,年轻时曾与平原人华歆同坐一张席上读书。有高官乘华丽的马车从门前经过,华歆放下书本去观看,他便把席子割开,与华歆分坐,并说:“你不是我的朋友!”后避战乱去辽东,魏文帝征他任太中大夫,明帝又征他任光禄勋,他都辞去不做。着有《氏姓论》。下联殿指春秋初期政治家管仲,名夷吾,字仲,颍上人,由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卿,并尊称为“仲父”。在齐国进行改革,确立选拔人才的制度,按土地好坏分等级征税,用官府力量发展盐铁业,又铸造并管理货币,调剂物价,从此国力强盛。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口号,使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幼安高节;
仲姬清才。
上联典指三国·管宁,字幼安,专意攻读,后以高节终。下联典指元·管道升,字仲姬,工书画,笔意清绝。
公明神卜;
仲父霸功。
——佚名撰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管络,字公明,善卜易。下联典指春秋·管钟,佐桓公成霸业,尊为“仲父”。
平原世泽;
相国家声。
——佚名撰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管氏的望族平原郡。下联典指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
-----------------------------------------------------------------
〖管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割席传美谈;
减租建奇勋。
——佚名撰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学者管宁,字幼安,朱虚人。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相交,游学异国,交敬善陈实,尝与歆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歆废书观之,宁与他割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下联典指宋代吏部尚书管师仁义,字符善,龙泉人。熙宁进士,知建昌军,有善政,擢右正言,请蠲减河北租赋,以缓流民,一方赖其赐。累迁工部侍郎。官至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
仁义存白云;
瑞应折桂亭。
——佚名撰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诗人管师复,龙泉人。为人仁勇好义,工诗,神宗欲官之,不受。学者称卧云先生,有《白云集》。下联典指宋代官吏管及,全州人。崇宁间,黄庭坚谪居宜州,时及为宜州理曹,不避权势,与黄庭坚交游甚密。庭坚书“折桂亭”三大字贻之,且谓之曰:“君家积庆,后必有登进士科者。”其后言果验。
-----------------------------------------------------------------
〖管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九合诸侯匡天下;
三迁少卿宁国邦。
——佚名撰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初年政治家管仲,一名管夷吾,字敬仲。颖上(今安徽省境)人。先助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争位,失败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为上卿。他执政四十余年,因势制宜,实行改革,使齐国不断富强。对外致力于“尊王攘夷”、“九合诸侯”的活动,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人霸主。有《管子》七十六篇。下联典指宋代官吏管湛,字定夫,龙泉人,侨居临川。累官广西提刑,三迁至大理少卿,政绩显着。有《定斋类稿》甲、乙集。
魏国管宁真名士;
元代道升女画家。
——佚名撰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管宁。东汉末,黄巾军起义,他避居辽东,召众讲习《诗》、《书》历三十余年方归故里。魏文普召为太中大夫,辞不受。明帝征为光禄勋,亦固辞不就。有《姓氏论》,今佚。下联典指元代女画家管道升,字佧姬,吴兴人。一字瑶姬,赵孟頫之妻。封魏国夫人,也称管夫人。画墨竹兰梅,笔意清绝,亦工山水佛像,善翰墨词章。书牍行楷,殆与其夫不辨。卫夫人之后,无与俦者。
尊王攘夷成霸业;
通易精术积天文。
——佚名撰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期齐国人管仲事典。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学者管公明事典。
====================================================================
附录:【管姓典故、趣事】
〖视死如归〗
“视死如归”源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又见《吕氏春秋·勿躬》。
鲍叔牙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齐桓公向管仲询问改革政治、复兴国家的方略大计,管仲回答说:“开辟土地,扩大城镇,发展生产,尽地之利,我不如宁敕,请派他做主管经济的大官;升降适度,矢令恰当,进退得体,礼仪娴熟,我不如隰朋,请派他做主管外交的大官;早入晚出,不惜个人生命,不计较个人宝贵,冒犯进谏,我不如东郭牙,请派他做主管监察的大官;行军整肃,战斗英勇,战鼓一响,使全军顽强挺进,视死如归,我不如王子城父,请派他做大司马;断案英明,不杀不该杀的人,不冤枉无罪之人,我不如弦章,请派他做主管司法的大官。您假若只想治国强兵有这五个人就足够了;如果您想成为诸侯的霸主,那么,有我管仲在这里就行了。”齐听后非常高兴。对管仲言听计从,最终完成了霸业。
后来,人们用“视死如归”来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的精神。
-----------------------------------------------------------------
〖社鼠〗
“社鼠”这一典故出自于《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春秋初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位霸主。一天,齐桓公询问管钟,治理国家最大的忧患是什么。管仲回答说是社庙里的老鼠,桓公对此大为不解。管仲解释说,社庙里的墙壁是用木材涂上泥土做成的,老鼠喜欢在里面打洞,人们要消灭老鼠是非常困难的。如果用火熏,害怕烧坏木料;用水灌,又担心毁坏泥墙,老鼠之所以没有消灭,究其原因就在于社庙的墙壁,国家如此,国君亲信的那些小人,他们在外作威作福,搜刮民财,欺压百姓;在内又互相勾结,蒙蔽君王。如果不及早动手,发觉并处死这类人,就会酿成祸害。这种人就是贻误国家的社鼠啊!
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比喻依仗权势作恶。清代洪升的《长生殿》里就有这个典故:“不提防抻虎樊熊,任纵横社鼠城狐。”
【中国人民解放军管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管松涛少将
管松涛(1902-1966),原名管之山,山东巨野人。1921年19岁参加东北军,历任士兵、班长、排长,1927年任连长。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入南京炮兵学校学习,毕业后任东北军49军炮兵营连长,参加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任东北军57军少校副团长,参加徐州、扬州对日作战。1938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参与万毅组织的捕捉东北军57军军长的行动,行动失败后被监视,强行送于学忠部受训。于途中逃脱,参加八路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滨海军区独立旅参谋长。1943年任滨海支队参谋长,参与开辟海陵县抗日根据地,参加甲子山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进入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7纵20旅旅长。1946年任辽宁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四平保卫战和叁下江南战役。当敌军大举进攻临江时,率领两个团在敌后坚持游击战争,牵制了敌3个师和两个交警总队。1947年参加围困长春、解放沈阳。1948年任第四野战军40军153师师长。参加平津战役。1949年因病休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参谋长,参加了第一至五次战役。回国后,任炮兵学校副校长、高级炮兵学校副校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任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66年5月1日因病逝世,终年64岁。
C. 管氏家族辈分排列
字辈排行
管氏辽宁庄河一支字辈:
守正克日 世文 福殿重修德,齐家有义方 。存心习圣道,立志守纲常
管氏一支字辈:“千言正昌崇,旬祖华忠仁,堂复澄世辂,谷尚阳绍铉,溆廷大疑声,贻懋毓祯中”。
管氏一支字辈:“上大道献中光士正登龙太(泰)”。
管氏一支字辈:“福殿兆秀德”。
管氏一支字辈:“凤成庆长春”。
管氏一支字辈:“泽启明廷恩延清佩永德成先肇文荣瑞升平英胜枝乐朝江”。
管氏一支字辈:泽启明廷,恩延清佩,永锡承先,肇文英瑞。
山东诸城管氏字辈:泽启明廷,恩延清培,永锡承贤,升平英瑞。
山东肥城管氏字辈:正尚克后荣,宪文绪中秉,振邦士平吉,和合传法兴。
山东郯城管氏字辈:銮仪章明昌,登俊凤彩祥,朝中儒相焕,君锡运锦方。
山东高密管氏字辈:“庆金遵义穆祥世”。
山东泰安管氏字辈:“庆士孝伟常”。
山东莒县管氏字辈:“荣恩仁锡……”
山东即墨管氏字辈:“学文培敬书益崇吉”。
山东五莲管氏字辈:“象荣恩仁锡”。
山东临沂管氏字辈:“如木勋堂钦清桂照境均”。
山东郯城管氏字辈:“銮仪章明昌登俊(基)凤彩(海)祥(阳)朝中儒相焕君锡运锦方”。
山东诸城、胶南管氏字辈:“泽启明廷恩延清培永锡承贤升平英瑞”。
湖南永州管氏字辈:登仕正文学,朝廷有良相,先祖积余庆,后世永荣昌。
湖南永州管氏字辈:“登仕正文学朝廷有良相先祖积余庆后世永荣昌”。
湖南祁东管氏字辈:“学有声志仕品红”。
湖南桂东管氏字辈:“家崇生富贵”。
湖南管氏一支字辈:“祖德昌于楚鸿恩锡自明”。
甘肃兰州管氏字辈:生悦韵功万,大正相齐位。
安徽利辛管氏字辈:天长久文,恩广奥宗,应世成明,民国进修。
安徽凤台县管氏字辈:山(文、玉) 士(勋) 占 树 (邦)敬(佩),以 贺 振 宝 兴,家 永 昌 久 成,忠 孝 德 泽 明。
(备注:山字辈同文字辈、玉字辈;士字辈同勋字辈;树字辈同邦字辈;敬字辈同佩字辈。)
安徽无为管式字辈;嘉茂学宏名,自成必远大,毓秀绍元宗,世永光时发,芳兴国祚昌,胤嗣皆士萃,礼义道为先。
安徽巢湖管氏字辈:“自成必远大月秀少(绍)荫宗时运光世发”。
安徽滁洲管氏字辈:“文廷正新……”
安徽管氏一支字辈:“万三布氏文章华国孝友传家”。
安徽颍上县管氏字辈:福(德)如玉石庭,仁厚传久远,纯谱庆康生;志同继先哲,延年续古今。
安徽淝南管氏(家谱可考最早始祖为明代洪武初年管溯由)字辈:承先事业 世守贤良 传家有道 德泽光昌。
江西上饶管氏字辈:封侯伯爵禄,康宁孝亲悌。
重庆酉阳管氏字辈:开桃路仲记,代庭华朝应,林风如宣,启世文昌。
江苏盐城管氏字辈:鸿余家道盛,敦本耕书长,教子遵贤善,光荣万载良。
湖南祁东县管氏字辈:万(祖始辈)如子仁林 福朝贤良应 元宁在世永 定文学有声 志士品高宏 勤修业愈精
勋名臻鼎盛 德泽庆长荣
广东大埔管氏字辈:“奕业在其中秩绪连宗策”。
广东汕尾管氏字辈:“永昌世泽颖上家声”。
广东梅州管氏字辈:“亦业在其中”。
广东廉江管氏字辈:“忠其章显洪修道”。
浙江温州管氏字辈:“一德中天颖光方显作荣嗣嘉鸿福寿秀培启贤良”。
浙江瓯海管氏字辈:“寿仕佳洪福”。
浙江缙云管氏字辈:“孝友睦度前□静”。
广西博白管氏字辈:启承恒衍。庆见新天开奕业,希盛际会展宏才。
广西博白管氏字辈:“启承恒衍庆见新天开奕业希盛际会展宏才”。
广西天峨管氏字辈:“朝应麟凤香,”宣启世代昌,祖德恩通远,宗功赐福长,呈祥添彩秀,瑞庆银荣光,兴隆祯可享,富贵正安康,月明辉美时,日荫耀华堂,生源流久序,菊桂永腾芳”。
广西阳朔管氏字辈:“日月光明舒腾永志祖宗培植”。
云南德宏管氏字辈:“绍森鸿连有国能真子汉”。注:该支管氏为傣族。
云南管氏一支字辈:“庆鸿庭忠春云尚肇”。
湖北孝感管氏字辈:“能连用典业维”。
湖北监利管氏字辈:“思克德明奕世彰”。
江苏扬州管氏字辈:“仕学龄有太心生景在年文凤筁朝庆”。
江苏如皋(东)管氏字辈:“堂正八成胜兴玉,木希应养,士正学天,慎乃俭德,惟怀永图,其旋元吉,视履考详”
河南濮阳管氏字辈:“建修承先泽永世庆方春资深传流远善继乐同音英杰志刚强贤孝献吉祥俊秀宗华代卫国尽忠良”。
河南嵩县管氏字辈:“起(启)音商改木”。
辽宁丹东管氏字辈:“登圣考庆……”
甘肃兰州管氏字辈:“生悦韵功万大正相齐位”。
江西上饶管氏字辈:“封侯伯爵禄康宁孝亲悌”。
贵州威宁管氏字辈(适用贵州威宁、赫章、水城、钟山、盘县、毕节;云南的昭通、镇雄、宣威等地):
成绅建立夔,寿国宗良匡;
思文才继音,鸣世应绍仕;
彦毓庆鸿廷,钟春荣尚兆;
德厚献福贵,朝邦永发祥;
智礼仁泽茂,源兴达泰昌;
贤晋玉训和,敏学泉定常;
运顺吉耀宇,远景必富康。
(3)管氏在广西有多少人口扩展阅读
管姓简介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子叔鲜,属于以国名为氏。管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六十六位门阀,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四十三位,人口约一百十六万九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73%左右。
管氏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山东等省多此姓,这二省管氏约占全国管氏人口的60%以上。在云南省德宏傣族自治州,傣族同胞中管氏族人有很多,是一个很庞大的大家族。
D. 管氏 姓名大全
管姓来源 管氏姓名大全 寻根溯源 管姓来源有三:
管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9%
1、系自姬姓,为周穆王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及《风俗通》所载,周穆王时,将其庶子分封于管,至管仲始显于齐,后世子孙以邑为氏。
2、系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通志·氏族略》、《中国姓氏起源》及《广韵》所载,周武王时,把管(今河南郑州市)封给其三弟叔鲜,史称管叔。成王即位后,管叔与蔡叔联合武庚起兵叛乱,被周公所杀,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管姓。
3、出自他族改姓。锡伯族瓜尔佳氏,汉姓为管。
得姓始祖 管仲。名夷吾,卒谥敬,亦名敬仲。颖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齐国着名政治家,乃周穆王之后。管仲原辅佐公子纠,并用箭射杀公子小白,公子小白通过装死才逃过一劫,后公子小白回国即位,即齐桓公。他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为相,管仲感恩戴德,辅佐齐桓公实施改革,他通过通货积财,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叔因叛乱被杀,身败名裂,而管仲声名显赫,德才兼备,又使穆王支庶之管姓扬名天下,故管姓子孙尊管仲为管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由上可知,管姓主源两支,抑或文王之后,抑或穆王之后,两支均自姬姓,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在西周众多诸侯国中,管国立国早,消亡亦早,管叔鲜被诛,其子孙风流云散,到异地去栖生,时齐鲁富庶,多数子孙播迁山东,亦有南徙安徽、江苏北部和河南东部一带者。春秋时,管姓名人除管仲外,亦有同时代的管至父,亦为齐国人。可见此际管姓仍主要繁衍于山东。西汉时见于史册之管姓有高祖妃管夫人,李陵军侯管敢,燕令管少卿,管姓郡望平原应在秦汉之际形成。东汉时农民军首领管亥,亦为齐人,中常侍管霸,顿丘(今河南清丰)人管伯,可见此际已有管姓在河南落籍。另东汉初年,有曾任山东副都军务的管思藏自豫章之带源徙居闽地宁阳招贤里羊岗坝(今宁化水茜张坊村)。三国时,北海郡朱虚(今山东临朐)人管宁,避居辽东三十多年,有子孙留居当地。魏晋南北朝时期,因社会动荡,管姓避乱有西去秦陇,南及潇湘者。据《管氏宗谱》载:“齐鲁有管仲后裔,秦陇有管纯后裔,湖湘有管修后裔,辽东有管宁后裔。”南北朝时亦有管姓避居江南,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管崇即为晋陵郡(今江苏常州)人。唐宋之际,管姓在江南繁衍日盛。五代后唐年间,管思藏有后裔真郎,返徙江西带源居住,后其子孙播衍闽、粤、赣各地。宋代词人管鉴,随父仕宦,由龙泉徙居临川(今属江西)。元时,翰林学士管礻韦开基河南光山。明初,有光山一支迁往新蔡。同时,管姓作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天津、江苏、安徽等地。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所载,明清之际管姓进士及第者有五十五人,有三十五名为江苏、江西、浙江人,排除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外,说明管姓在此三地分布甚广,另南方还有湖北两名,云南一名。北方则以山东之莒州(五名)、高密(二名),陕西之咸宁(二名)为众。管姓此期的分布由此可见一斑。此际之管姓有渡海赴台,侨居海外者。另有山东之管姓闯关东谋生。如今,管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山东等省多此姓,二省管姓约占全国汉族管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
郡望堂号 管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平原郡,治所在平原(今属山东);2、晋阳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
堂号:“平原”、“白云”、“过一”等。 三、郡望堂号
郡望:
1、平原:西汉初期设置平原郡。相当于今天的山东省西北部平原
县一带。
2、晋阳:本来是春秋时期晋国的都城,后来改为赵国的晋阳邑。
汉代的时候在此置县,作为太平郡的治所。在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
堂号:
匡世堂:春秋时期,管仲为齐桓公的宰相,他帮助齐桓公平定、
治理天下。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宰相之一。孔子称赞他“一匡天下”,
意思是救了整个天下。
二、出自他族改姓。
锡伯族瓜尔佳氏,汉姓为管。
傣族管氏,祖先原为汉族,明朝初期跟随林渶元帅攻打廲川王国(三征廲川),最后留守西南边疆,和当地的傣族通婚,逐渐变成傣族。
三、各支始祖:
管重和:管仲的第六十一世孙,元至正十七年由江苏常州郡毗陵(驿)(今常州市武进区)迁南通如东县掘港场。是为如东县掘港镇宾山管氏始祖。
管 进、管文正:是族旧籍山阳,宋靖康之乱徙苏州城东之东河,为苏州管氏始祖。始迁祖为进五世孙文正,明成化间迁邑之平江里龙潭上,又治宅于管家园。为吴县管氏始祖。
管新涵:元末自括苍龙泉州前东浦迁至黄岩新桥。为黄岩新桥管氏始祖。
管 御:北宋仁宗时自青州渡淮,先寓维扬,后徙洪州,元丰二年其子管炬卜居丹阳东永济乡之管山,后裔遂奉其为始迁祖。为丹阳管氏始祖。
管天龙、管思舜、管文绰:北宋时居浙江,五世祖管思舜迁溧阳,为溧阳管氏始祖。管思舜子管文绰,号西溪,南宋绍定间再迁邑之奉安黄雀花墩下,是为本支始迁之祖。西溪管氏始祖。
管 葵:宋末元初自浙之龙泉石马迁广丰齐川。齐川管氏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四、迁徙分布
管姓的望族居住在平原和晋昌。
管氏主源两支,抑或文王之后,抑或穆王之后,两支均自姬姓,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在西周众多诸侯国中,管国立国早,消亡亦早,管叔鲜被诛,其子孙风流云散,到异地去栖生,时齐鲁富庶,多数子孙播迁山东,亦有南徙安徽、江苏北部和河南东部一带者。春秋时,管氏名人除管仲外,亦有同时代的管至父,亦为齐国人。可见此际管氏仍主要繁衍于山东。
西汉时见于史册之管氏有高祖妃管夫人,李陵军侯管敢,燕令管少卿,管氏郡望平原应在秦汉之际形成。东汉时农民军首领管亥,亦为齐人,中常侍管霸,顿丘人(今河南清丰)管伯,可见此际已有管氏在河南落籍。另东汉初年,有曾任山东副都军务的管思藏自豫章之带源徙居闽地宁阳招贤里羊岗坝(今福建宁化水茜张坊村)。三国时,北海郡朱虚人(今山东临朐)管宁,避居辽东三十多年,有子孙留居当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社会动荡,管氏避乱有西去秦陇,南及潇湘者。据《管氏宗谱》载:“齐鲁有管仲后裔,秦陇有管纯后裔,湖湘有管修后裔,辽东有管宁后裔。”南北朝时亦有管氏避居江南,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管崇即为晋陵郡人(今江苏常州)。
唐宋之际,管氏在江南繁衍日盛。五代后唐年间,管思藏有后裔真郎,返徙江西带源居住,后其子孙播衍闽、粤、赣各地。宋朝词人管鉴,随父仕宦,由龙泉徙居临川(今江西)。元时,翰林学士管礻韦开基河南光山。
明朝初期,有光山一支迁往新蔡。同时,管氏作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天津、江苏、安徽等地。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所载,明清之际管氏进士及第者有五十五人,有三十五名为江苏、江西、浙江人,排除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外,说明管氏在此三地分布甚广,另南方还有湖北两名,云南一名。北方则以山东之莒州(五名)、高密(两名),陕西之咸宁(两名)为众。管氏此期的分布由此可见一斑。此际之管氏有渡海赴台,侨居海外者。另有山东之管氏闯关东谋生。
如今,管氏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山东等省多此姓,二省管氏约占全国汉族管氏人口的63%。在云南省德宏傣族自治州,姓管的很多,是一个很庞大的大家族。
管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位的姓氏,人口约一百四十四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09%。
宗族特征 1、管姓名人多学者,如有讲习《诗》、《书》的管宁、词人管鉴、女画家管道升、散文学家管同,作家管谟业等,而武勇之人鲜见。2、管姓乃交友典范。如管宁与华歆割席分坐,表示道不同不相与谋。又管仲与鲍叔牙之交称为“管鲍之交”,管仲阐述二人交厚的原因时说:“吾与叔牙分财多取,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谋事困穷,不以我为愚,知时不利也;三仕三退,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三战三走,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可谓脍炙人口。
名人精粹
1、来源于周文王的第三子。武王灭商以后建立了周朝,把叔鲜封在管地,建立了管国,让他与蔡叔度一起管理商朝遗民。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成王年幼,周公旦主持朝政。管叔和蔡叔认为周公旦的统治不利于周王朝,于是联合发动了叛乱。周公旦平息了叛乱,管叔被杀,管叔死后,他的后代就用他的封地名“管”作为姓氏。
2、来源于管仲。管仲是春秋时期着名的政治家,是周穆王的后代,后来在齐国作了宰相,帮助齐桓公治理国家。管仲的后代也姓管,称为管氏。
管辂:三国时魏国平原(今属山东)人,精通周易,善于占卜,相传所占无不灵验。
管宁:北海郡朱虚人,三国时魏国学者。为避黄巾军之乱,赴辽东讲习《诗》、《书》三十年,后归故里,魏文帝征他为太中大夫,明帝又召他为光禄勋,皆固辞不就。
管崇:晋陵郡(今江苏常州)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大业九年(六一三年)率众起义,并推刘元进为主,任尚书仆射,后战死军中。
管师复:龙泉(今属浙江)人,北宋诗人。为人仁勇好义,工诗,神宗欲官之,不受。学者称卧云先生,有《白云集》。
管师仁:龙泉人,宋代官吏。熙宁进士,知建昌军,有善政,擢右正言。后累迁工部侍郎、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
管湛:龙泉人,宋代官吏。累官广西提刑,三迁至大理少卿,政绩显着。有《定斋类稿》。管鉴:龙泉人,宋代官吏、词人。官至广东提刑,权知广州经略安抚使。有《养拙堂词》。
管道升:吴兴(今属浙江)人,元代女画家,赵孟兆页妻。翰墨、词章不学而能,善画墨竹梅兰。晴竹新篁是其始创,亦工山水、佛像。
管时敏: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明代官吏。出使楚府长史四十余年,忠诚谨然,处理大小事务,一丝不苟,勤政廉洁,受到百姓爱戴。
管 珍:江苏武进人,清代画家,字阳复,号松崖。干隆年间翰林,官至漕运总督。工花鸟,得恽寿平真髓,尤善设色牡丹。有《松崖集》。
管声:浙江瑞安人,清代书法家。工书,以风韵胜,学欧、赵,有名于当时。
管廷祚:上海嘉定人,清代学者。同治元年举人,工诗,豪饮,善书法,曾任泰州学正。
管松涛:山东巨野人,生于一九零二年,死于一九六六年,一九五五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
管谟业:山东高密人,当代着名作家,笔名莫言。一九八二年开始小说创作,作品有《透明的红萝卜》、《红高梁》、《秋千架》、《球状闪电》、《高梁酒》、《狗道》等。开创了一个高密东北乡的艺术世界。莫言小说创作往往借助于象征与写意,表现对世界人生的理知、感觉、理想和愿望。
管氏姓名大全管合贵 管炜 管斌 管清俊 管佩山 管仲华 管燕华 管英健 管旭 管英键 管殷键 管胤键 管鹰键 管赢键 管盈键 管雨琪 管彩霞 管雨奇 管心宇 管久 管雨琦 管羽琪 管吕奇 管吕琪 管椤颀 管吕崎 管波 管麟骄 管麟 管菱鹰 管显骄 管蓦颀 管红艳 管天砾 管红艳 管驿祺 管红艳 管晋平 管蓟 管彤 管士进 管树静 管展昱 管临风 管艳清 管凌峰 管琪 管李 管韬 管伟 管天昊 管艳玲 管士进 管文佳 管员 管仁军 管淼 管仁君 管仁华 管旭 管仁君 管仁军 管仁军 管仁钧 管骏 管彩玉 管骏 管彩钰 管彩如 管咪咪 管泽睿 管雄 管运涛 管云龙 管凌云 管昊 管翔宇 管博 管文博 管文浩 管子今 管中源 管强鸿 管仲源 管致今 管致源 管致远 管飞虎 管心诺 管昀皙 管国栋 管权 管祥宇 管国栋 管一静 管悦宁 管志渊 管致源 管海建 管京敏 管艺云 管艺淘 管文洁 管文洁 管悦 管飞灵 管悦 管文洁 管乐 管越 管飞灵 管乐 管悦 管月 管雄 管雄 管雄 管淑梅 管悦 管眙虎 管老板 管小毅 管小毅 管菊梅 管雄 管正良 管国政 管国路 管翠琪 管七海 管七海 管小琼 管小秋 管小又 管晴 管小秋 管慧敏 管小琼 管小琼 管悦含 管域廷 管俊彤 管若辰 管映 管育葶 管书娴 管恬枢 管庭仪 管育莹 管书影 管书仪 管剑英 管悦含 管步军 管炜云 管炜云 管乐为 管利民 管德超 管吉东 管冬霞 管德顺 管德顺 管图兵 管玲钰 管文睿 管晨皓 管予晗 管文 管恩可 管卫东 管美珠 管沙丽 管庆红 管卫东 管健莲 管锋 管朝峰 管东霞 管岽遐 管素华 管延龙 管雪洋 管国光 管长存 管常存 管骏 管祺瑞 管夏昀 管伟 管丽 管恩可 管丽 管恩玲 管方 管月 管月 管谦 管彩云 管占军 管雷 管雷旭 管兴云 管增辉 管京敏 管增辉 管梓钦 管英 管德芳 管金菁 管金菁 管金菁 管金菁 管金蕾 管金琳 管志峰 管金萌 管金萌 管金雯 管金慧 管林峰 管林峰 管志峰 管金蕙 管勇 管金月 管金菁 管金盈 管金婧 管金菁 管金 管志 管志峰 管金菁 管金菁 管友珍 管金菁 管芷露 管丽桐 管留文 管金宸 管金芸 管金宸 管金羽 管金宸 管金芸 管金宸 管梓岍 管志峰 管金菁 管金蕙 管金蕙 管金盈 管金婧 管雯 管菁 管蕾 管蕾 管芸 管晓金 管梓轩 管慧剑 管慧剑 管慧剑 管芸 管志峰 管德林 管汝轩 管梓岍 管梓轩 管悠好 管妍云 管悠好 管清江 管清江 管彦敏 管子杰 管德朴 管德朴 管清江 管芳 管慧敏 管延梅 管梓翔 管慧玲 管梓翔 管艳华 管艳华 管彦华 管彦秋 管艳秋 管英杰 管英雄 管殷键 管英杰 管英健 管英杰 管雨薇 管清文 管清文 管清文 管少洁 管欣 管欣 管思诚 管潼添 管思添 管毅诚 管雨亭 管思恒 管思诚 管乐 管乃慷 管乃康 管红艳 管新鹏 管淑英 管栩正 管桉艺 管琳 管栩朵 管赢 管栩正 管蓓蓓 管奕辛 管珂 管彤 管慧 管翎羽 管慧 管旭东 管旭东 管旭东 管慧 管旭东 管瑞香 管廷伟 管忠田 管政清 管吉敏 管吉敏 管仁良 管炳香 管浚如 管相宇 管奕奕 管奕 管彩奕 管汝奕 管如奕 管奕泽 管泽奕 管昕奕 管奕欣 管恬奕 管思淼 管世淼 管思淼 管欣奕 管素红 管遵华 管宇光 管奕铭 管奕铭 管相宇 管菊鸣 管品群 管炜强 管玉娟 管彩如 管琪鹏 管彩如 管震 管彩煜 管重懿 管适 管延杰 管珏 管凤鸣 管青纯 管立秀 管芳宜 管鹤佳 管鹤嘉 管鹤嘉 管文浩 管平潮 管世晴 管思晴 管仁军 管仁华 管青林 管力 管青 管洪 管秀芝 管秀芝 管赫彤 管童彤 管丁彤 管久彤 管吉彤 管靓彤 管晟彤 管圣彤 管成彤 管晟彤 管丁 管润彤 管淑彤 管姝彤 管玉明 管敏彤 管茗彤 管阳 管若然 管早彤 管宝彤 管妙彤 管彤 管思彤 管恩彤 管晰彤 管翊彤 管熙彤 管雅彤 管翊彤 管小彤 管彤芯 管彤晟 管总彤 管荣杰 管震 管政清 管瑞湘 管瑞祥 管玉香 管芮香 管郁香 管雨香 管林香 管道通 管欣香 管欣 管蕊 管伊香 管豫香 管湘香 管凌斌 管秀兰 管乐为 管悦利 管士钦 管悦利 管乐为 管炜云 管炜云 管悦利 管悦利 管悦利 管鹤鸣 管芷若 管萱 管玮 管毓 管思汇 管瑜 管沛 管哲 管曼茹 管筱曼 管晓曼 管曼 管昕 管馨 管薪 管虹 管鸿 管嘉 管佳 管睿 管笑茹 管筱茹 管婷峰 管树 管家星 管银星 管迎圆 管迎秋 管筱婉 管婉蓉 管家蓉 管思蓉 管欣蓉 管新蓉 管桐 管思桐 管桐之 管笑桐 管晓桐 管一桐 管轶桐 管逸桐 管颐桐 管怡桐 管艾桐 管小桐 管夏桐 管叶桐 管夜桐 管乐桐 管为桐 管彩桐 管乡桐 管湘桐 管乐 管乐之 管亦桐 管杰 管亚桐 管比桐 管立 管理 管莉 管莉莉 管丽 管丽丽 管理理 管屏 管兰桐 管桐 管仪 管轶 管怡然 管怡 管淑 管姝 管书 管妍 管娅 管萱 管银建 管银剑 管银?管银箭 管银谏 管宁建 管宁健 管宁桐 管程 管诚 管继斗 管新 管雨晴 管雨晴 管雨晴 管雨晴 管叙东 管康 管岳 管卿清 管汇琳 管汇杉 管德宣 管廷伟 管德萱 管德暄 管政 管正 管德开 管德凯 管德朴 管德邦 管德朴 管德朴 管静 管德晨 管德臣 管营 管德开 管德朴 管一诺 管德羽 管德宇 管德陈 管涛 管德成 管佳琛 管佳琛 管佳琛 管卫东 管佳琛 管佳春 管家琛 管嘉琛 管佳琛 管佳佳 管琛 管婷 管佳娴 管佳琳 管吉琛 管祥琛 管艳琛 管琛佳 管佳晨 管佳宸 管加琛 管静鹏 管静鹏 管佳琛 管世豪 管力 管思瑜 管士鑫 管鑫鑫 管政 管政鑫 管鑫和 管政鑫 管政欣 管政鑫 管志强 管仁红 管仁红 管志强 管丽丽 管丫二 管德朴 管石磊 管席平 管延媛 管志莲 管滨羽 管雯 管冬梅 管旭 管艳华 管志渊 管致中 管致沅 管致和 管致中 管乐晓 管致柔 管致安 管致然 管致中 管致仲 管致然 管劲然 管夕训 管阳 管阳 管国利 管全 管亦天 管尹正 管玉泽 管卿 管腾 管腾 管玉鸿 管玉春 管玉恒 管玉腾 管玉帆 管一静 管玉凯 管玉财 管浩 管玉浩 管玉清 管一动 管玉禄 管玉航 管航 管杰 管飞 管星淳 管星朴 管星航 管星朴 管星浩 管磊 管星空 管星运 管星禄 管狗 管星淳 管星朴 管星航 管航 管品杰 管昌民 管品婕 管品捷 管品捷 管品睫 管品桀 管志民 管真世 管真乐 管真乐 管真世 管倩 管倩 管志渊 管中愿 管中源 管仲源 管钟源 管宗源 管中源 管娇 管彤 管琨 管琨 管晗澍 管思雪 管少洁 管海玉 管家乐 管家言 管家乐 管乐言 管佳纯 管佳晨 管佳辰 管佳佳 管琛 管琛佳 管琛琛 管吉琛 管佳琛 管云刚 管桂珍 管旭芳 管子乐 管赢 管江北 管政 管宗运 管乐 管云刚 管云刚 管旭芳 管海玉 管瑞成 管秉麟 管宇 管起 管志渊 管美源 管今源 管爱源 管安源 管平源 管好源 管勇博 管亮 管勇博 管学浩 管婕 管瑞祥 管娇 管绍伟 管娇 管绍伟 管娇 管家旭 管毅凌 管亿凌 管悠成 管海翔 管思宜 管苹 管权 管全 管国利 管炜 管伟 管羽琦 管红梅 管忠利 管红梅 管桂吉 管桂吉 管桂舟 管桂梧 管四木 管昌平 管芳吉 管芳吉 管芳同 管芳舟 管红艳 管红艳 管雄 管雄 管仁伟 管红艳
E. 管姓的姓氏文化
郡望 管姓的望郡在平原郡(今山东省平原县)、晋阳郡(今山西太原)。 堂号 平原堂:以望立堂。
晋阳堂:以望立堂。
匡世堂:春秋时期,管仲为齐桓公的宰相,他帮助齐桓公平定、治理天下,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宰相之一。孔子称赞他“一匡天下”,意思是救了整个天下。 管氏宗谱十卷,末一卷,(清)管贤书、管国培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萧山管氏宗谱四卷,(清)管廷元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丹阳云阳管氏宗谱六卷,(清)管贞茂主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管氏氏族谱附管氏分谱,着者待考,清咸丰年间修,清光绪年间补辑,手抄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管氏宗谱九卷,(民国)管应禄、管兴久等纂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今缺第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常山平昌管氏宗谱三卷,着者待考,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辉端口镇高峰村。
江苏武进华波里管氏族谱,(民国)管凤和等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吴县管氏家谱,(民国)管礼秉续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铅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
管氏重修宗谱三十一卷,末一卷,(民国)管启韶等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2年)昭格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如皋管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管惟一主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铅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
湖北黄冈管氏宗谱,(民国)管年准、管承喜等纂,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绍仲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今仅存卷首、第一~七卷。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黄岩新桥管氏宗谱,着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十三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 管氏一支字辈:“千言正昌崇,旬祖华忠仁,堂复澄世辂,谷尚阳绍铉,溆廷大疑声,贻懋毓祯中”。
管氏一支字辈:“上大道献中光士正登龙太(泰)”。
管氏一支字辈:“福殿兆秀德”。
管氏一支字辈:“凤成庆长春”。
管氏一支字辈:“泽启明廷恩延清佩永德成先肇文荣瑞升平英胜枝乐朝江”。
山东诸城管氏字辈:泽启明廷,恩延清培,永锡承贤,升平英瑞。
山东肥城管氏字辈:正尚克后荣,宪文绪中秉,振邦士平吉,和合传法兴。
山东郯城管氏字辈:銮仪章明昌,登俊凤彩祥,朝中儒相焕,君锡运锦方。
山东高密管氏字辈:“庆金遵义穆祥世”。
山东泰安管氏字辈:“庆士孝伟常”。
山东莒县管氏字辈:“荣恩仁锡……”
山东即墨管氏字辈:“学文培敬书益崇吉”。
山东五莲管氏字辈:“象荣恩仁锡”。
山东临沂管氏字辈:“如木勋堂钦清桂照境均”。
山东郯城管氏字辈:“銮仪章明昌登俊(基)凤彩(海)祥(阳)朝中儒相焕君锡运锦方”。
山东诸城、胶南管氏字辈:“泽启明廷恩延清培永锡承贤升平英瑞”。
湖南永州管氏字辈:登仕正文学,朝廷有良相,先祖积余庆,后世永荣昌。
湖南永州管氏字辈:“登仕正文学朝廷有良相先祖积余庆后世永荣昌”。
湖南祁东管氏字辈:“学有声志仕品红”。
湖南桂东管氏字辈:“家崇生富贵”。
湖南管氏一支字辈:“祖德昌于楚鸿恩锡自明”。
甘肃兰州管氏字辈:生悦韵功万,大正相齐位。
安徽利辛管氏字辈:天长久文,恩广奥宗,应世成明,民国进修。
安徽凤台县管氏字辈:山(文、玉) 士(勋) 占 树 (邦)敬(佩),以 贺 振(家) 宝 兴,国 永 昌 久 成,忠 孝 德 泽 明。
(备注:山字辈同文字辈、玉字辈;士字辈同勋字辈;树字辈同邦字辈;敬字辈同佩字辈;振字辈同家字辈。)
安徽无为管式字辈;嘉茂学宏名,自成必远大,毓秀绍元宗,世永光时发,芳兴国祚昌,胤嗣皆士萃,礼义道为先。
安徽巢湖管氏字辈:“自成必远大月秀少(绍)荫宗时运光世发”。
安徽滁洲管氏字辈:“文廷正新……”
安徽管氏一支字辈:“万三布氏文章华国孝友传家”。
安徽颍上县管氏字辈:福(德)如玉石庭,仁厚传久远,纯谱庆康生;志同继先哲,延年续古今。
安徽淝南管氏(家谱可考最早始祖为明代洪武初年管溯由)字辈:承先事业 世守贤良 传家有道 德泽光昌。
江西上饶管氏字辈:封侯伯爵禄,康宁孝亲悌。
重庆酉阳管氏字辈:开桃路仲记,代庭华朝应,林风如宣,启世文昌。
江苏盐城管氏字辈:鸿余家道盛,敦本耕书长,教子遵贤善,光荣万载良。
湖南祁东县管氏字辈:万(祖始辈)如子仁林 福朝贤良应 元宁在世永 定文学有声 志士品高宏 勤修业愈精
勋名臻鼎盛 德泽庆长荣
广东大埔管氏字辈:“奕业在其中秩绪连宗策”。
广东汕尾管氏字辈:“永昌世泽颖上家声”。
广东梅州管氏字辈:“亦业在其中”。
广东廉江管氏字辈:“忠其章显洪修道”。
浙江温州管氏字辈:“一德中天颖光方显作荣嗣嘉鸿福寿秀培启贤良”。
浙江瓯海管氏字辈:“寿仕佳洪福”。
浙江缙云管氏字辈:“孝友睦度前□静”。
广西博白管氏字辈:启承恒衍。庆见新天开奕业,希盛际会展宏才。
广西博白管氏字辈:“启承恒衍庆见新天开奕业希盛际会展宏才”。
广西天峨管氏字辈:“宣起世代昌祖德恩通远”。
广西阳朔管氏字辈:“日月光明舒腾永志祖宗培植”。
云南德宏管氏字辈:“绍森鸿连有国能真子汉”。注:该支管氏为傣族。
云南管氏一支字辈:“庆鸿庭忠春云尚肇”。
湖北孝感管氏字辈:“能连用典业维”。
湖北监利管氏字辈:“思克德明奕世彰”。
江苏扬州管氏字辈:“仕学龄有太心生景在年文凤筁朝庆”。
江苏如东管氏字辈:“维怀永图……”
河南濮阳管氏字辈:“建修承先泽永世庆方春资深传流远善继乐同音英杰志刚强贤孝献吉祥俊秀宗华代卫国尽忠良”。
河南嵩县管氏字辈:“起(启)音商改木”。
辽宁丹东管氏字辈:“登圣考庆……”
甘肃兰州管氏字辈:“生悦韵功万大正相齐位”。
江西上饶管氏字辈:“封侯伯爵禄康宁孝亲悌”。
宗祠对联
四言 竹苞松茂;
官廉民安。
——此联为鹤顶格嵌管姓“管”字的析字联
幼安高节;
仲父霸功。
——佚名撰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北海朱虚人管宁,字幼安,年轻时曾与平原人华歆同坐一张席上读书。有高官乘华丽的马车从门前经过,华歆放下书本去观看,他便把席子割开,与华歆分坐,并说:“你不是我的朋友!”后避战乱去辽东,魏文帝征他任太中大夫,明帝又征他任光禄勋,他都辞去不做。着有《氏姓论》。下联殿指春秋初期政治家管仲,名夷吾,字仲,颍上人,由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卿,并尊称为“仲父”。在齐国进行改革,确立选拔人才的制度,按土地好坏分等级征税,用官府力量发展盐铁业,又铸造并管理货币,调剂物价,从此国力强盛。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口号,使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幼安高节;
仲姬清才。
上联典指三国·管宁,字幼安,专意攻读,后以高节终。下联典指元·管道升,字仲姬,工书画,笔意清绝。
公明神卜;
仲父霸功。
——佚名撰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管络,字公明,善卜易。下联典指春秋·管仲,佐桓公成霸业,尊为“仲父”。
平原世泽;
相国家声。
——佚名撰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管氏的望族平原郡。下联典指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
五言 割席传美谈;
减租建奇勋。
——佚名撰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学者管宁,字幼安,朱虚人。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相交,游学异国,交敬善陈实,尝与歆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歆废书观之,宁与他割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下联典指宋代吏部尚书管师仁义,字符善,龙泉人。熙宁进士,知建昌军,有善政,擢右正言,请蠲减河北租赋,以缓流民,一方赖其赐。累迁工部侍郎。官至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
仁义存白云;
瑞应折桂亭。
——佚名撰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诗人管师复,龙泉人。为人仁勇好义,工诗,神宗欲官之,不受。学者称卧云先生,有《白云集》。下联典指宋代官吏管及,全州人。崇宁间,黄庭坚谪居宜州,时及为宜州理曹,不避权势,与黄庭坚交游甚密。庭坚书“折桂亭”三大字贻之,且谓之曰:“君家积庆,后必有登进士科者。”其后言果验。
七言 九合诸侯匡天下;
三迁少卿宁国邦。
——佚名撰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初年政治家管仲,一名管夷吾,字敬仲。颖上(今安徽省境)人。先助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争位,失败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为上卿。他执政四十余年,因势制宜,实行改革,使齐国不断富强。对外致力于“尊王攘夷”、“九合诸侯”的活动,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人霸主。有《管子》七十六篇。下联典指宋代官吏管湛,字定夫,龙泉人,侨居临川。累官广西提刑,三迁至大理少卿,政绩显着。有《定斋类稿》甲、乙集。
魏国管宁真名士;
元代道升女画家。
——佚名撰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管宁。东汉末,黄巾军起义,他避居辽东,召众讲习《诗》、《书》历三十余年方归故里。魏文普召为太中大夫,辞不受。明帝征为光禄勋,亦固辞不就。有《姓氏论》,今佚。下联典指元代女画家管道升,字佧姬,吴兴人。一字瑶姬,赵孟頫之妻。封魏国夫人,也称管夫人。画墨竹兰梅,笔意清绝,亦工山水佛像,善翰墨词章。书牍行楷,殆与其夫不辨。卫夫人之后,无与俦者。
尊王攘夷成霸业;
通易精术积天文。
——佚名撰管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期齐国人管仲事典。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学者管公明事典。
翻开《福建永安姓氏志》我们看到,永安管氏裔孙,于明代外迁的有:管成宗、管成富兄弟迁往尤溪县城关水东村;管印迁往漳平市赤水镇香寮村;管佛法迁往汀州府的长汀县;管益彩迁往沙县登龙坊;管益照迁往沙县城头西门。于清代外迁的有:管以义迁往泉州府安溪县,其孙管斯钟迁往现广东省梅州市的原广东嘉应州厢城大旺口;管以明、管以昌迁往沙县石斗;管继腾迁往沙县菖蒲坑;管继旺迁往现福建省南平市的延平府;管振翮(hé)、管大芹兄弟于清末迁往沙县;管文源于清干隆年间迁建宁县。于解放前随国民党到台湾的有管文汉、管占腾、管占宏、管占木,分别定居在台北、高雄等地。管台生一家先后移居台湾。据管其家烈士的亲属介绍,管其家烈士的遗骸骨灰墓葬永安市洪田镇东坑村,其墓地就在东坑村与洪田镇遥遥相对的一座山腰上。站在管其家的墓地上,可遥望洪田全镇。为使管其家烈士后继有人,1999年9月20日,管其家的长辈曾赴江西省九江市社会福利院收养一名失散儿童作为管其家的后代。列入《永安姓氏志》的《英雄人物名表》的有永安市小陶镇美坂村流坑自然村的管彩金,1951年,管彩金曾在剿匪中荣立一等功。
F. 管姓的介绍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子叔鲜,属于以国名为氏。管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六十六位门阀,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四十三位,人口约一百十六万九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73%左右。管氏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山东等省多此姓,这二省管氏约占全国管氏人口的60%以上。在云南省德宏傣族自治州,傣族同胞中管氏族人有很多,是一个很庞大的大家族。
G. 中国管姓有多少人
管氏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山东等省多此姓,这二省管氏约占全国管氏人口的60%以上。在云南省德宏傣族自治州,傣族同胞中管氏族人有很多,是一个很庞大的大家族。
H. 谁知道中国姓管的人有多少
管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位的姓氏,人口约一百四十四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09%。
管姓迁徙分布:
管氏主源两支,抑或文王之后,抑或穆王之后,两支均自姬姓,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在西周众多诸侯国中,管国立国早,消亡亦早,管叔鲜被诛,其子孙风流云散,到异地去栖生,时齐鲁富庶,多数子孙播迁山东,亦有南徙安徽、江苏北部和河南东部一带者。春秋时,管氏名人除管仲外,亦有同时代的管至父,亦为齐国人。可见此际管氏仍主要繁衍于山东。
西汉时见于史册之管氏有高祖妃管夫人,李陵军侯管敢,燕令管少卿,管氏郡望平原应在秦汉之际形成。东汉时农民军首领管亥,亦为齐人,中常侍管霸,顿丘人(今河南清丰)管伯,可见此际已有管氏在河南落籍。另东汉初年,有曾任山东副都军务的管思藏自豫章之带源徙居闽地宁阳招贤里羊岗坝(今福建宁化水茜张坊村)。三国时,北海郡朱虚人(今山东临朐)管宁,避居辽东三十多年,有子孙留居当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社会动荡,管氏避乱有西去秦陇,南及潇湘者。据《管氏宗谱》载:“齐鲁有管仲后裔,秦陇有管纯后裔,湖湘有管修后裔,辽东有管宁后裔。”南北朝时亦有管氏避居江南,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管崇即为晋陵郡人(今江苏常州)。
唐宋之际,管氏在江南繁衍日盛。五代后唐年间,管思藏有后裔真郎,返徙江西带源居住,后其子孙播衍闽、粤、赣各地。宋朝词人管鉴,随父仕宦,由龙泉徙居临川(今江西)。元时,翰林学士管礻韦开基河南光山。
明朝初期,有光山一支迁往新蔡。同时,管氏作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天津、江苏、安徽等地。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所载,明清之际管氏进士及第者有五十五人,有三十五名为江苏、江西、浙江人,排除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外,说明管氏在此三地分布甚广,另南方还有湖北两名,云南一名。北方则以山东之莒州(五名)、高密(两名),陕西之咸宁(两名)为众。管氏此期的分布由此可见一斑。此际之管氏有渡海赴台,侨居海外者。另有山东之管氏闯关东谋生。
如今,管氏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山东等省多此姓,二省管氏约占全国汉族管氏人口的63%。在云南省德宏傣族自治州,姓管的很多,是一个很庞大的大家族。
管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位的姓氏,人口约一百四十四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