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桥有多少人口
Ⅰ 关于苏州名桥的资料
苏州,别称姑苏,自古以桥梁之盛闻名内外,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
古诗云: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攸攸 千载的苏州,在那久长的历史岁月,到底建下了多少座桥?这确实难以探究。
然而,唐朝诗人白居易曾作过描状: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阑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
可见,远在唐代,这里就已 经是一派小桥众多,景色迷人之地了。
小桥,它繁荣了经济、孕育了文化。它牵萦着人们的心:苏州的桥,有着它美丽的命名:以人称者:陆侍郎桥、周太保桥、李师堂桥、三太尉桥:以事物称者:渡僧桥、饮马桥、剪金桥、过军桥;以方位称者:吴县东桥、子城后桥、朱舫宅前桥、雍熙寺西桥:以祝愿、祈祷称者:升乎桥、普济桥、积善桥、乐安桥。它还有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 :乘渔桥,古代有二贤者,一法海,一琴高。 一日,两人路过桥头,见绿水河中有鲤鱼丈许,头角、腹足、鼓翼蝙踵。琴高奇之,入河跃鲤背、谁知,大鲤竟腾然飞去……。 琴高由此羽化而仙。落瓜桥,宋初,吕蒙正落 难苏州求乞。一曰晨至醋坊桥处,见一农夫担西瓜两姜,急急东行。 忽一瓜坠地,蒙正捡瓜呼喊,农夫见乃一穷书生,将瓜遗之。 蒙正与旧感激。正捧瓜上桥,却又坠地,瓜成碎片可以这么说:苏州的每一座桥,都有着它独自的风姿与神韵:古风质朴的乌鹊桥 乌鹊桥,是苏州城中最古的石拱桥,与阖板城同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原位在“子城”正门前直街,因春秋时吴王在此建乌鹊馆而得名。 这是一座集政治、经济、文学和建筑艺术于一身的名桥。原来周武康石建造 :整体彤红,魏魏耸峙,与城中其它桥梁相较,大有鹤立鸡群之势。
据史书记载:
乌鹊桥拱之顶,与玄妙观内三清殿屋脊对峙。登高远眺,似两巨龙静卧。每当黄昏来临,乌鹊桥则又一番别样景色:月色之下,莹莹折折 、通体透明、如琼雕玉凿,颇为壮观。 对此,历代诗人墨客无不竞相吟咏 ,一抒情怀。曾任苏州刺史的唐代诗人白居易,徐有“乌鹊桥如夕带阳” 、“乌鹊桥高校秋凉”的诗句外,在“三月三日闲行”中,还有“黄鹤巷 口莺欲语,乌鹊河水水欲销”佳句。对它真可谓情真意笃。
宋代杨备在“上元诗”中则写道:
“月明星移水照天,南飞鸟鹊影翩翩。 ”
明人高启也留下了“乌鹊南飞月自明,恨通银河水盈盈;夜来桥上吴娃过,只道天边 织女行。 ”的吟咏。
乌鹊桥,它创造了多少诗情画意:历尽沧桑的乌鹊桥,随看历史的变迁也几度兴衰、几换容颜。
清初民 末,进行过一次大修整1934年,为方便交通,修整中改建为乎桥:
1987 年,从实情出发,再度拓宽翻新,为了不损古风,下半部仍保留原桥石拱 。
因此,今日的乌鹊桥,是仍保持其原来风貌而不失苏州一处景观的。是的,在晚霞铺天,整个乌鹊桥透明形红的时候,你站立在桥上,能不情思 绵绵嘛?
声名遐尔的枫桥 可否这样认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 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而使枫桥添翅远飞、声名遐尔呢?看来是可以这样认定的。它不但从此由“封桥 ”更名“枫桥”,并且还有明代诗人高启的“画桥二百映江城,诗里枫桥 最有名”诗句左证。
枫桥,在苏州阎门外七里之遥的枫桥镇。
它置身于运河枫桥湾,与寒山寺前的江村桥遥遥相对。双桥都呈月牙单拱状。 它始建年代已难考定:咸丰十年被毁后,千清同治六年重新修造。 据“寒山寺志”!这里为古代 水陆交通要道,因当年设有“粮卡”,当“皇粮”北运经过此处,便封锁 河道,禁止它船航行,以保障皇粮通畅;因此得名“封桥”。 南宋范成大 编纂的“呈郡地”记载:“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往来之客经由,未有不想 之桥面题咏者”。 在所有的题咏中,我想当首推“枫桥夜泊”,可以说, 自唐以来,代代传诵,脍炙人口。
当今,不仅在中国妇糯皆知,在日本、 东南亚一带也已经几乎深受千万人所吟咏喜爱了。
明代嘉靖年间,由阊门至枫桥一带,就已被称作“翠袖三千楼上下, 黄金百万水东西”的商业繁荣之地。
当时曾流传一首俗谚:
“探听枫桥价 ,买物不上当。 ”
然而清政府武备不修,海防废弛,因此,倭寇常来骚扰 ;为有效地防御外患,苏州人民在枫桥东首又筑起了一座耸立四周的高楼 ,称为“铁岭关”。
从此,桥关相结,扼守镇西,大有“一去当关万夫莫 开”之势。
春雨霏霏,古运河湾处,枫桥横卧,雄关魁伟,流水环环,舟揖鳞集 :
近处,六朝古刹寒山寺,幽净地栖息在曲曲折折的黄墙之内,壮严肃穆 :
再放眼远视,古老的苏州城在一片烟雨云蔼之中,蒙蒙拢拢、迷迷茫茫 ,好一幅水印彩画。
这景象,真难使人忘却。
哦,毋怪古人要作如此感谓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城岁月遥,惟有别时令不忘,暮烟疏雨过枫 桥”了。
高耸峙立的吴门桥,座落在苏州仅存的古城遗址,也是全国仅有的水陆城门 盘门(盘门始建于吴王阖板元年,初名蟠门,门上列有蟠龙,以示镇压越国。
后因水陆萦回曲折,而称盘门。
另外,它建于宋元丰七年(1084年 ),宋绍定中重建,明正统、弘治以及清顺治、雍正、同治时相继重修重 建。
桥门正中冠有“吴门桥”三字两侧间壁上刻“同治十一年壬夏四月, 苏省水利工程总局重建”字样。
吴门桥是苏州市内最高最大的单孔石拱桥,桥圈跨径十四米、高四米 ,桥身顶狭下宽。
顶部四点九五米,底部五点七米,建筑家以为,这样是 求得桥体的稳固。
它全用金山石砌成,两端石阶相接,每端达五十阶:中间拱峰高耸。
据说,旧时行船,在苏州的这么多桥中,惟有经过吴门桥可以不落篷。
因而,即便壮男少妇,一气奔上桥头,也得气喘叮叮,更况老妪赢翁? 吴门桥如今不仅是古运河上的通路要道,而且是苏州重要的旅游胜地 。
它与盘门水陆古城门、瑞光宝塔已构成苏州城西南风景旅游胜区。
近年,凡来苏州旅游的中外客人,很多都希望趋车前往,以一睹“盘门三景”之丰彩而为乐事。
小巧灵珑的引静桥,被人称作古桥中的“小家碧玉”。 它座落在十全街的网师园内。
网师园,由地不足十亩,着名园林专家陈从周称它为“苏州园林之小园极则。 ” 自古造园,须得天下自然风光,有山当有水。
有水,则理水:
理水, 则造桥。
园林造桥,常以梁武板桥为主。
因何?拱桥势大,多见于水面开 阔处,与庭园不易协调,一般不采用。
可引静桥不然,偏偏造成了一座微 型的石拱桥,可谓独具一格。它宽o.94米,长2.5米,跨度1.3米,拱顶厚 0.2米,石拱栏高0.2米。虽仅一步之长,但石拱古桥所具特点一应俱全, 真是“麻雀虽小,五脏皆备”。不能不说是园林中拱桥成功之范例。
苏州的许多园林,都以水池为中心,环池缀以亭台楼阁,花木山有。网师园亦然。引静桥,建于“小山丛桂轩”之侧,它与“渥缨水阁” “ 射鸭廊”等皆涉水而筑。它们与低临的水池正好巧妙地组合成了一个特殊 的天地。
风姿绰约的引静桥,便成了这“天地”中的“小家碧玉”。
由于布局紧凑,引静桥小中见大;由于桥小,引静桥也就使那一池春水更加开 阔;由于水池的东南和西北隅各有一条曲折延伸的水湾,便又觉水池有波 光延延、源头绵绵不尽之意。
由此可见,造园者匠心之独到。
可以这样说 :
引静桥在整个网师园的景致中,是以其独特的风姿而起着画龙点睛之作 用的。
夜深人静,月色中天,当你一人伫立这引静桥上,环视周围景色, 俯砚池中悬映的圆月、静桥、人影的时候,你能不感到这就是一种情景交融? 气势壮阔的宝带桥,又名长桥,与赵州桥、芦沟桥等合称为我国十大名桥。
横卧 在距苏城三公里的古运河和澹台湖(相传孔子弟子澹台灭明居此,后宅陷 为湖)之间的玳玳河上。
它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公元816年 819年),是驰名中外的多孔石拱桥。
现在被列为江苏省一级文物保护单 立。
宝带桥的建造,同我国历史上的漕运关系十分密切,江、浙一带,自 古为鱼米之乡,历代帝王”无不以此作为征敛财富重地。
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随杨帝开凿江南大运河,将江淅的粮食和珍宝大量运往京都。
到唐代,潜运已空前繁忙,但以苏州到嘉兴的一段运河,系南北方向,载 满“皇粮”的酒船,秋冬季节要顶着西北风行进,不背牵是很困难的。可是,牵道在澹台湖与运河交接处,却有个宽约三四百米的缺口,于是需填 土作堤,“以为换舟之路”:可是,一“填土作堤”也就切断了诸湖经吴 淞江入海的通路,且路堤又会被湍急的湖水冲决,以桥代堤,势在必 然。 苏州刺史王仲舒,为保证漕运的顺利畅通,决计下令广驳牵道,建桥 湖上,并且捐出自己玉质贾带以充桥资(宝带桥因此得名)。
桥建成后, 屡经兴废,唐、宋、元、明、清五代曾六次重建、重修(其中林则徐主持 维修过一次)1956年9月,在古桥西侧,又新建一座与它平行的公路桥 。
这样,不仅减轻宝带桥负荷,还为游客从侧面欣赏古桥提供了方便。
贾带桥桥面宽阔乎坦,下由五十三孔联缀,孔长249.8米。
全长317米 ,宽4.1米。
北端引道23.4米,南端引道43.06米。
桥挽成喇叭形,下端 宽二米。桥两端各有一对威武的青石狮,北端还有四出碑亭和五级八面 石塔各一。 石塔高4米,以整块青石雕凿而成,底座正方形、刻海浪云龙纹:塔担塔刹也均以石块列成。 每级八面,各设佛禽,盒内镛有佛像。在 26与27孔间水盘石上,也有同样及塔一座。
整座宝带桥狭长如带,多孔 联翩,倒映水中,虚实交映,有如苍龙浮水,又似鳌背连云:不仅为行人 牵夫提供了方便,还为江南水乡增添了旖旎景色。 在工程技术上,它使用 的是柔性墩。 这样,可防止多桥孔连锁倒塌。它的砌拱法,既不同于赵州 桥的单拱并合,也不同于芦沟桥的条石弧砌,而是采用了结合两者之优的 “多绞拱”。 这在古代建桥史上是极罕见的。
“借得它山有,还摒石作梁。
直从堤上去,横跨水中央。
白鹭下秋色 ,苍龙浮夕阳。
涛声当夜起,并入榜歌长”
这是元代僧人善住对它的描绘。从中可以看出:远在元代,它不仅已是一座颇具规模的石拱桥,而且 肩负着繁忙的运输任务。
“澹台湖水绿如油,宝带桥乎匹练浮,好种唇挑三万树,年年花里作春游。
“春光明媚的季节,在桥上纵目四望:
东西两边大运河和澹台湖, 水波荡漾:
远处上方山,古塔藐魏树木葱翠:四周原野,华花金黄、桃花 粉红,麦浪滚滚。
春风中,怎不昨游人要带几分醉意?
桥,架于水上,立在自然:它不仅使自己成了大自然中一员,而且点 缀美化了与它日夜相伴的大自然。
苏州的名古桥,实用、艺术:它和谐地 勺千姿百态地屹立在那水乡古城。
在造型上,它多变化:
有的弯曲如新月 初出、有的平直似鸟翼乎展:或给人以轻巧、或给人以刚健,或给人以温 和。
在环境上,它协调增并:这些名古桥,不仅融于自然,与自然浑然一 体,而且还给人联想,令人心醉。
像“枫桥夜泊”“吴门三员”等等就 曾醉倒过许多文人墨客,迷恋过多少画家的心:它,还附有自己的建筑、 石雕、石碑等等。
这些,不仅成了今日历史的佐证,还往往与民间风俗, 袖话传说等等密切地关联着。
苏州名古桥,在历史的长阿中,渊源流长!
胥门万年桥是桥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它与南郊宝带桥、山塘彩云桥,曾被苏州百姓叫作“三鼎甲”的状元桥。说它典型,是因为万年桥的来历、身世之争扑朔迷离,如同苏州的园林、苏州的水、苏州的评弹和昆曲那样,风情万端。
关于万年桥的身世之争,有两种颇具传奇色彩的说法,一种说法称苏州万年桥建于清朝干隆年间,与下江南的皇帝老儿有关;另一种说法却称万年桥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已建成,与奸相严嵩有缘。两种说法各有“依据”,似乎都能自圆其说。
万年桥与六下江南的干隆有关的说法,主要流传在民间。传说,干隆下江南时来到苏州,恰巧苏州的万年桥刚造好,还没有起名字。当地大小百官便希望干隆皇帝能为这座桥赐名。皇帝老儿满口答应�然后思前想后,却也没有想出称心如意的好名字。一天清晨,干隆微服来到桥头,正好看到一个身穿红缎子、脚穿绣红花鞋的新娘子正要上桥,便好奇地上前看个新鲜。那时的苏州有个规矩,新娘子过桥要念上几句吉利话,祈求将来发财得福。新娘子边走边念:“新娘子,过新桥,千年富贵万年桥”。干隆一听就拍掌叫好,当即取名为“万年桥。”皇帝金口玉言,谁敢说个不字?万年桥一名也就这样传了下来。
而研究古文化的牛示力老先生撰文说,苏州万年桥仅是赝品而已,真品早已被一代奸相严嵩移置到他的老家去了。牛示力在他的《可怜万年桥》(原载《苏州杂志》2001年第四期)中写道,万年桥在明朝嘉靖年间就已建在胥江上,当时,大权在握的严嵩视察政务来到苏州,站在万年桥上久久抚摩着栏杆和石狮,连连发出啧啧称赞:“好一座巍峨雄壮的万年桥!”这些,被陪同严嵩的苏州知府看在眼里。送走严嵩没多久,想借机拍马屁的知府就招来一批技艺高超的石工,对每一块石材进行编号后,按号拆卸,把这座万年桥拆得片石不剩,全部运往严嵩的家乡——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并按原样重建在分宜县城口的袁水之上。
Ⅱ 苏州有哪些桥
苏州自古以来,水多,桥多,在历史上最有名的为下列10座古桥
1、觅渡桥,原名灭渡桥,始建于元代大德二年(1298年),相传系昆山僧人敬修募捐建成。觅渡桥水段曾经水域宽阔,不靠船舶无法通行。但船夫欺凌旅客,甚至掠夺乘客的财物,昆山和尚敬修也差点遭殃,于是敬修上诉到官府,治了船夫的罪,同时募捐建桥。桥取名为“灭渡”。从字面看是消灭渡船的意思,而透过字面可以看出敬修扫除强横凶暴现象的志向。
2、乌鹊桥,始建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苏州最古老的桥,因桥旁有乌雀馆,故名。
3、枫桥,地处苏州西南端,离城仅五六里。南北舟车在此交会,自古就是水陆交通要道。因唐代时在此设卡,每当皇粮北运时,便封锁河道,故枫桥又作封桥。枫桥是江南随处可见的一座单孔石拱桥,只是唐朝诗人张继写了《枫桥夜泊》的诗作后,从北而名噪天下。
4、宝带桥,中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与赵州桥、卢沟桥等合称为中国十大名桥。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816-819年),为刺史王仲舒主持建造,为筹措建桥资金,王仲舒带头将自己身上的宝带捐出来,宝带桥之名由此而来。又有说因桥似宝带浮于水上而得名。
5、普安桥,该又叫“读书桥”,原来桥身西侧有一副对联:“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下联中的“榜”除指船橹外,另有其意,古时,科举取士及选官的次第曰“榜”。因此,普安桥对联在生动记录古镇同里读书风气历来浓厚的同时,也记录了同里以前科举发达的盛况,记录了从这里走出了无数名人志士。
6、弘济桥,该桥于明代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由钱汝贤及子枋植与里人秦时震、谭永瑞等捐银建造,民国十八年重修。桥名由柳如是老公、“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钱谦益题写,人名至今可见。
7、双桥,俗称钥匙桥,由永安桥与世德桥组成。旅美画家陈逸飞以双桥为题材的油画《故乡的回忆》,曾轰动哈默画廊,而当哈默访问中国时,又将这幅画赠给了邓小平。这两座水乡的姐妹桥,也因此成为周庄的形象代表,更是苏州在国际上最为着名的古桥。
8、东庙桥,该桥保存较好且有明确宋代年款。如果以25年一代人计算,该桥上至少已经走过了32代人。尚存的武康石和托木孔,使我们能更深入理解宋桥的建造用材和建造技术。
9、吴门桥,是苏州市的一座古桥,横跨在苏州城南的京杭大运河上,是出入盘门的主要通道,是江苏省最大的一座单孔石桥。吴门桥最早建于北宋年间,现在的石桥为1872年重建。高大的石桥与邻近的盘门城楼、瑞光塔组成苏州城南的一组风景。
10、万年桥,桥名取长久之意。明代严嵩来苏游览时,对此桥赞不绝口,苏州地方官员便奉承拍马,下令把桥拆了,作为礼品迁至严嵩老家江西分宜。清干隆五年(1740),由知府汪德馨等倡建,重建成一座三孔型石桥,桥堍有石牌坊,题额“三吴第一桥”。
Ⅲ 苏州有哪些有名的古桥
乌鹊桥
苏州城中最古的石拱桥,与阖板城同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原位在“子城”正门前直街,因春秋时吴王在此建乌鹊馆而得名。
枫桥
在苏州阎门外七里之遥的枫桥镇。唐代诗人张继有“枫桥夜泊”
吴门桥
是苏州市内最高最大的单孔石拱桥,座落在苏州仅存的古城遗址,也是全国仅有的水陆城门盘门(盘门)始建于吴王阖板元年,初名蟠门,门上列有蟠龙,以示镇压越国。
引静桥
被人称作古桥中的“小家碧玉”。它座落在十全街的网师园内。
宝带桥
又名长桥,与赵州桥、芦沟桥等合称为我国十大名桥。横卧在距苏城三公里的古运河和澹台湖(相传孔子弟子澹台灭明居此,后宅陷为湖)之间的玳玳河上。它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公元816年—819年),是驰名中外的多孔石拱桥。
Ⅳ 最长的桥是哪一条
最长的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郑家埭,跨越宽阔的杭州湾海域后止于宁波市慈溪水路湾,全长36Km。大桥36公里的长度,使之超过了美国切萨皮克海湾桥和巴林道堤桥等世界名桥,而成为目前世界上已建成或在建中的最长的跨海大桥。 最长公路桥 岳阳洞庭湖大桥横跨东洞庭湖区,全长10174.2米,主桥梁长5747.8米,是我国第一座三塔双索面斜拉大桥。洞庭湖大桥的通车使湘、鄂间公路干线大为畅通,并为洞庭湖区抗洪抢险物资运输提供了一条快速通道 最长的竹桥 四川都江堰的安澜桥,它是名播中外的古索桥,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长500米。索桥在四川西部地区起源较早。安澜索桥修建具体年代已无法考,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绳桥、竹藤桥等。 现存最长连拱古桥 我国传统的拱式桥,结构复杂,形式多样,有陡拱和坦拱,有单拱和多拱。拱形有半圆形、椭圆形和全圆形之别。这样的桥便于行人上下和船舶通航。中国现存最长连拱古桥,非苏州宝带桥莫属。 苏州是水域,河湖交错,桥梁众多,宋代便有314座桥梁,其中最为壮观的便是城东南大运河旁的宝带桥。此桥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816—819年)。当时苏州的漕运已经十分发达,运河在苏州城南通过澹台湖,行船拉纤很不方便,苏州刺史王仲舒下令在运河旁砌筑纤道,并捐出自己的宝带造桥,桥也由此得名。在唐朝,建筑业已经十分发达,宝带桥采用了联拱低平的方法,以减轻桥体自重,增加了净空,保持水流通畅,桥身稳固。桥面平坦宽阔,利于挽舟拉纤通行。 宝带桥宏伟壮丽,结构独特,用坚硬素雅的金山石建筑,桥身宽3.7米,长317米(内两端砌驳引道67米),桥洞53孔,桥堍呈喇叭形,宽6.1米,全桥从十三孔开始隆起,至十五孔为最高点,达7.5米,有“鳌背连云”之势。它比着名的北京卢沟桥长50.5米,比桂林的花桥长182.34米,居国内古代拱桥之首。桥堍还有石狮、石塔,北端还筑有石亭,寥寥数物,巧妙地点缀了周围环境。这在我国桥梁建筑史上是一大杰作。 远远望去,长桥卧波,犹如一条玲珑秀美的玉带。此桥屡经兴废,唐元和年间建成的桥维持了400多年,宋、元、明、清又曾5次重建或重修。宋时桥圮,至绍定五年(1232年)重建,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苏州知府况钟重修。据《民国吴县志》载:明陈循《重建宝带桥记》有“苏州府城之东南半舍,古运河之西,有桥曰宝带”,“洞其下,凡五十有三孔,而高其中之三,以通巨舰。”桥形一直保持至今。清康熙九年大水冲圮,道光十一年(1831年)江苏巡抚林则徐下令修复。同治二年(1863年),镇压太平军的洋枪队头目英人戈登为攻取苏州,悍然下令拆去中间最大孔———第九孔,导致桥北端26个孔连锁反应崩塌。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建复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八·一三”之后,日军飞机又炸毁南端6孔,千年古桥满目疮痍。新中国成立后,苏州市政府拨出专款予以修复,古桥于1956年修复,1981年、1986年数次拨款修葺。近年苏州市又对这座千年古桥进行了半个世纪来最大一次全面整修,除对桥洞、桥面、桥墩进行维修外,还加设了抵御来往船只撞击的水中防护工程,并对桥上两座南宋石塔和3只石狮进行保护与加固。现在,宝带桥仍以明代的形制风貌,如长龙卧波,依傍古运河、飞卧澹台湖,美不胜收,令人惊叹!它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最长的风雨桥 我国最长的风雨桥近日在锦屏县落成。这座风雨桥位于侗族同胞聚居的锦屏县三江镇,横跨清水江支流小江河河口,全长146米,由5座桥亭及4段长各25米桥廊组成,总投资240多万元。作为风雨桥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雨桥长廊悬挂了长3米、宽0.8米的木刻、油画等书画作品76幅,对联11副,它们集中表现了当地浓郁的北侗民族风情,以及历史悠久的清水江木商文化。 在建的最长的跨海大桥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奠基仪式在宁波举行。投资118亿元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连接了杭州湾南岸的宁波慈溪和北岸的嘉兴平湖,这将使宁波到上海的路程缩短120公里。 这座跨越整个杭州湾、全长36公里的六车道公路斜拉桥将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座跨海大桥。大桥将在5年后建成通车。 杭州湾是我国东海的一个海湾,以钱塘潮闻名于世,周围分布着一批经济发达的城市。它所处的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面积和不到6%的人口,贡献了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8.7%。大桥连接杭州湾南岸的宁波慈溪和北岸的嘉兴平湖,使宁波到上海的路程缩短120公里。专家认为这将加速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国际级都市圈成形。
记得采纳啊
Ⅳ 吴江市的人口是多少
江苏省苏州吴江市位于太湖之滨和江苏省最南端,南连浙江省嘉兴市和湖州市,北接苏州吴中区和昆山市,东临上海市青浦区,正当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市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境内水道纵横、湖荡密布。本市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素有古运河畔“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 同里景区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距苏州城18公里,全镇总面积62.54平方公里,人口3.35万。同里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古镇镶嵌于同里、九里、叶泽、南星、庞山五湖之中。镇区被川字形的15条小河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小岛串为一个整体。建筑依水而立,以“小桥流水人家”着称,是目前江苏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水乡古镇,也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列为太湖十三大景区之一。
古镇于1986年对外开放,1995年被省政府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清丽古朴的同里小镇,水田肥沃,物丰富庶,人杰地灵,素有“东方小威尼斯”之誉。古镇距苏州18公里,离上海80公里,去周庄10公里,到吴江仅6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静思园:静思园位于苏州市吴江近郊,同里古镇往西3公里处,占地100余亩。陈列着大量灵璧奇石,着名的“庆云峰”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肖甸湖森林公园:肖甸湖森林公园面积近4000亩(水面2000多亩),面积之大,绿化之好,生态之佳,江南少有。
平波台 师俭堂 孔庙 小九华寺 影视基地 圆通寺 陈去病故居 丽则女校 耕乐堂 三桥 明清街 小桥流水 南园茶社
明清建筑群 退思园 罗星洲 嘉荫堂 崇本堂 珍珠塔景点 王锡阐纪念馆 慈云寺塔 慈云禅寺 垂虹桥
Ⅵ 苏州河上的桥梁有多少
苏州古桥梁
苏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以桥梁之盛闻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此就有《正月三日闲行》的诗云:“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迄于清末,苏州城内面积约21平方公里,有桥300余座,平均每平方公里有桥15座之多;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面积为567平方公里,有桥378座,平均每平方公里有桥0.66座。两数对比,显见苏州古来桥梁的稠密程度极为惊人。
苏州的多桥是与多水分不开的,城外已是“水云之乡,稼渔之区”,城内又是“人家尽枕河”的一派水城风光。城内与城外各乡镇都有河道相连,舟楫相通。运河通过城门水关与城内诸河衔接。街巷与河流交叉点甚多,每处都有桥。据地方志所载,苏州古桥梁的建造上溯三国东吴,下及明清。今有原物可辨识的,最古为宋代的桥,遗留至今的古桥大多数是明清两代的。新中国的邮票多次再现苏州的古桥身影。
新中国最初发行的与苏州古桥有关的邮票是1962年发行的特50《中国古代建筑———桥》的第二枚“宝带桥”。苏州宝带桥始建于唐代,位于运河西侧澹台湖口上,与运河平行,宝带桥孔数之多,桥身之长,结构之精巧,在中外建桥史上是少见的。
我国园林有独特风格,园林里的桥也就很别致,为园林平添佳趣。1984年邮电部发行T96《苏州园林———拙政园》第3枚“小沧浪水院”一枚中有“小飞虹桥”。
1996年10月9日,中国、新加坡联合发行了《城市风光》邮票,其中一枚为苏州盘门,画面之一为“吴门桥”,是古城内外的交通要道,也是古苏州的南大门。
2001年4月7日,国家邮政局发行《水乡古镇》邮票全套6枚,其中3枚有苏州古镇小桥,第一枚“昆山周庄”,邮票画面是从富安桥向北眺望,水道尽头隐约可见的是双桥之一的石拱桥;第二枚“吴江同里”画面为不见经传的西新桥,又名蒋家桥;第五枚“吴县直”画面为位于镇中心的和丰桥,原名中美桥,为直镇历史最悠久的古桥,建于宋初。
今年3月29日,国家邮政局还将发行《中国古桥———拱桥》邮票一套4枚,其中一枚为苏州“枫桥”。
苏州的古桥,就是这样多、这样美。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朝诗人杜荀鹤的诗句赞美了苏州众多的
桥梁。根据记载,到目前为止,苏州桥梁总数已达到3.2万余座,其中清代
以上古桥557座。如闻名中外的宝带桥,周庄双桥,同里太平桥、吉利桥、
长庆桥等。
苏州古桥主要在古镇、市区古城和古典园林之中。古镇同里的普安桥,建
于明代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为单拱古桥。苏州古城内的吴门桥横跨运
河,始建于南宋绍定年间(约公元1230年前后)。这座单孔石拱桥,高达10
米,长66米,跨度为16米,全部用花岗石砌成。该桥与盘门水陆城门、瑞光
塔互相映衬,合称“盘门三景”。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古桥跨池越涧,串联景点,起到了绿叶扶红花的作用。
如网师园中的引静桥,长2米,宽1米,架于水池尽端的小涧上,涧水两侧叠
石陡峭,嵌有宋代石刻“盘涧”两字,而小桥两端则是花街铺地,衔接和谐,
成了这座秀美园林的点睛之笔。
现代的公路和村级桥梁则把苏州村落、乡镇和城市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沪
宁高速公路上的唯亭大桥是少见的同时跨公路、水路、铁路的桥梁,全长
2270.88米,宽24米。
苏州市最长的太湖大桥,全长4300余米,宽12米。它把胥口与长沙、叶
山以及西山诸岛连成了一体。如今,这些大桥已成为人们到苏州旅游的必到
景点。
宝带桥
宝带桥建成于唐代元和年间(1829)。由当时的苏州刺史王仲舒主持建造。为筹措建桥资金,王仲舒带头将自己身上的宝带捐出来,宝带桥之名由此而来。宝带桥用坚硬素朴的金山石筑成,桥长316.8米,桥孔53孔,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我们现在所见的宝带桥是明代正统年间重新修建的。清咸丰年间和抗日战争时期,由于英帝国主义和日本侵略者的破坏,毁损已相当严重。解放后,人民政府根据明代的规模和形制,修缮了这座古桥。宝带桥不仅改善了大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交通条件,而且因其制造精巧,加上周围有青山绿水相衬,恰拟飘动在水乡原野上的一条宝带,更显绮丽多姿。
行春桥苏州西南6公里处有石湖,为着名旅游景点。相传吴越争霸之时,越国名臣范蠡在灭吴后,带着西施由这里归隐太湖,故附近有镇名蠡墅。南宋着名田园诗人范成大退休后即在石湖养老,自号石湖老人。在湖东面田圃相间,水系杂错之处有一座行春桥,因为桥下洞函中不仅流过一条小河,而且几处溪流分别流经其不同的桥孔,故人称九环洞桥。桥上有重级石栏,游人可随处坐憩。
枫桥:枫桥地处苏州西南端,离城仅五六里。南北舟车在此交会,自古就是水陆交通要道。因唐代时在此设卡,每当皇粮北运时,便封锁河道,枫桥又作封桥。枫桥是江南随处可见的一座单孔石拱桥,只是唐朝诗人张继写了《枫桥夜泊》的诗作后,从北而名噪天下。枫桥地带由于舟车云集、商旅际会而异常繁华,是旧时苏州物资的集散交流中心,苏州旧有“探听枫桥价、买物不上当”的
Ⅶ 苏州的着名的古桥都有哪些
宝带桥、吴门桥、行春桥等等,都是苏州非常着名的古桥。苏州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岁月的古城,这里有很多着名的景点和古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曾经说过”绿浪东西南北水,红阑三百九十桥“。虽然这些景点比较小众,但却有它们自己的迷人之处。
最后是行春桥,这座桥位于苏州市吴中区石湖风景区,没有人知道这座桥究竟是什么时候建立的,有记录表明,南宋16年曾经进行过重新建造,而1949年被拆毁四孔,整体用武康石和花岗石组成。因为位于风景区,所以风景优美,走在这座桥上,我们就像穿越回了古代,到处都是具有苏州园林风格的建筑,被各种绿植包裹,有不少人来这边旅游,都会到这座桥上走一走,是一处值得一去的地方。
Ⅷ 嚓。苏州古桥的历史挖挖!!!紧急哈
苏州环城内外河网密布,凭藉众多的桥梁,贯通古城内外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随着历史的变迁,河道街巷时有兴废,桥梁也随之新建或弃废,变化十分繁复。城内的桥梁数量,据宋《平江图》着录,时有桥梁314座;明代城内水系变化不大,但河道总长及数量上比宋朝有增加,桥梁达329座。清代,城内部分河道填废,古桥随之废弃较多,但亦时有新建,据清末《苏城全图》标绘,城内有桥311座。民国时期,城内又有一批河道填废,继有一批古桥废弃,同时亦有少量新建,民国29年(1940年)江苏省建设厅绘《吴县城厢图》,城内有桥261座。解放后又填废一批河道,一批古桥拆除,至1985年,古城内有桥161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保护苏州古城的重要意义的认识逐步加深,保护古城的工作日益重视,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古城内桥梁也得到了很好的维护和修缮。
苏州水文化的载体或者说表现形式有古河道、古桥、水巷等直接表现形式,也有关于古桥的楹联、碑刻、诗词歌赋等间接表现形式。综合分析这些表现形式,可以感受到苏州古桥的深刻文化内涵。
1、历史悠久、饱经风霜。苏州水的历史,有史料记载的只能追朔到2500年前,实际上苏州水的历史毫无疑问应长于苏州城的历史,只不过建城以前对苏州的水系情况没有系统、详细的记载而已,伍子胥筑城也是依据自然条件因势利导,而不是在陆地上硬挖出一个水网来。但苏州水文化的历史可以说与苏州城同步。从伍子胥筑城开始,苏州水文化前后绵延了2500年。河道历史悠久,作为河网坐标的桥梁也不例外。古桥历史之久,可上溯到春秋,下及清末民初。学士河上的皋桥始建于汉代,三国时东吴建造的有乐桥,唐代建造的桥梁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有石岩桥为白居易所建,夏侯桥为夏侯司空所建,宝带桥为王仲舒捐玉带助建。唐诗中提到的苏州桥梁,有“乌鹊桥红带夕阳”的乌鹊桥,“黄鹂巷口莺欲语”的黄鹂坊桥,以及“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的花桥。此外,张继诗中的枫桥,南宋始建的有寿星桥,元初建的灭渡桥,明代建造的下津桥、普安桥,清代建的普济桥,民国时期重建的彩云桥,至今这些古桥仍屹立在苏州河道上。但是这些古桥如同苏州的古河道一样,见证了苏州的历史,同时也经历了战火、洪水以及大自然风化的洗礼,甚至是人为的破坏,大部分古桥解放后都重新修缮过了。连接苏州规划展示馆与胥门公园跨护城河的是着名的万年桥,它与南郊宝带桥、山塘彩云桥并称苏州桥梁的“三鼎甲”。但万年桥的命运可以说是坎坎坷坷:该桥始建于宋代;明朝嘉靖年间被整座桥拆下来送给大贪官严嵩;清干隆五年(1740年)重建;1936年将石级改成斜坡,并拆除了桥亭和牌坊;1952年拆除旧桥面,翻建成钢筋水泥梁桥;2004年又改成三孔仿古石拱桥,成为环古城风貌一景。
2、信息丰富、特色鲜明。宋《平江图》、明《苏州府水道总图》、清嘉庆二年《苏州郡城河三横四直图》等老图纸本身就是水文化的间接表达形式,可以从中解读出大量的历史信息,包括城市河道、桥梁的历史演变信息。例如:各个时期桥梁的材料可以从侧面反映当时的生产力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通过对古桥结构、造型、基础的分析,可以得出当时的造桥工艺水平;通过对石栏望柱装饰物的分析,可以得出当时的图腾信仰等等。苏州的水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一个个内涵深厚、十分雅致的桥名,一副副笔墨精到、章法严谨的桥联,一件件技艺精湛、刀法秀美的雕刻,无不闪耀着苏州人的智慧和创造。表2-2列出了古城区桥梁的命名规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苏州古桥丰富的文化内涵。
3、小桥流水、诗情画意。由于苏州河多桥多,而且古桥造型秀美,与河道及周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历代文人墨客便常要为其吟诗赋词,或揽桥思古,或凭栏怀远,或借桥抒情,其中不乏传世名作,如唐张继的《枫桥夜泊》,从古到今学者们一直在争论不休,宋欧阳修就认为:“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这种古往今来的描摹和争辩,对苏州有了很大的推广作用,水乡风貌渐渐地古今皆知、举世闻名。
Ⅸ 苏州十大古镇分别是哪里
苏州十大古镇分别是周庄古镇、同里古镇、甪直古镇、木渎古镇、千灯古镇、锦溪古镇、光福景区、震泽古镇、芦墟镇、铜罗镇。
推荐周庄古镇、同里古镇、甪直古镇。
1、周庄古镇
甪直古镇隶属苏州市吴中区,位于苏州市东部,西距苏州城区18公里,东距上海58公里。甪直古镇是具有2500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水多,桥多,巷多,古宅多,名人多。主要的景点有保圣寺、叶圣陶纪念馆、江南文化园等。
甪直古镇先后于2001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2003年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4年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镇、2008年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1年被命名为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012年被列入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Ⅹ 苏州有多少座古桥
唐代诗人、苏州刺史白居易有诗云:“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其时,苏州有桥近四百。诗人杜荀鹤对苏州桥梁众多的特点亦作过生动的描绘:“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宋代《平江图碑》上刻有359座桥梁,至民国时城内有桥308座,加上城外700余座,总共达1000多座。据有人统计,苏州的桥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5座,桥梁之多为世界之最,远远超过了世界着名水城意大利威尼斯每半平方公里一座桥的密度。
根据调查统计,现代苏州古城区现有的64座古桥,从时间分布上来看,乌鹊桥年代最早,为春秋时造,宋朝时期造的有帝赐莲桥、升龙桥、日晖桥、天后宫桥4座。其余皆为明清后所造,占古桥总数的92.2%。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平江河最多(11座),平门河等河道上没有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