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概多少人口
Ⅰ 中国每个朝代各有多少人
秦朝:约2000万国时期,秦、齐、楚三国大约1500万人口,赵、魏两国大约有700—800万人上下,燕、韩两国也有400—500万人口,再加上其余小国,秦初统一六国之际最起码也应该有2000万人口,但应该不会超过3000万。西汉末:约6000万《史记》中记载,经历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战争后,西汉建国之初,其户口相比于秦仅余“十之二三”,算下来顶多也就是600万人上下。随着国力不断增强,到公元2年,西汉人口达到6000万,创下历史之最。王莽篡汉时,人口一度降至3500万左右,东汉建国后经济发展,人口再度恢复到5500万。三国:800万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由于大规模战乱的影响,人口急剧下降,保守估计不到800万,甚至不如春秋战国时期。曹操曾在《蒿里行》中描写了当时民间的惨状:“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西晋初:4000万公元280年西晋统一,全国人口恢复到1600万上下。至4世纪初,西晋进入全盛,人口恢复至4000万人左右。但随后八王之乱的爆发又使得人口锐减,最低时不过1200万左右。南北朝:1500万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迅速锐减,至北魏时期亦不过1000万人口而已。大规模的北人南迁使得东晋南朝的人口有所增长,但受困于经济发展程度,南朝的人口数在刘宋年间也不过是500万上下,梁朝侯景之乱后又锐减至200万。总结一下,南北朝时期中国人口恐怕很难超过1500万。隋朝:5000万隋朝一统天下后,于大业五年(公元609年)进行了一次十分细致的人口调查及统计。结果显示,当时中国人口约为4600万上 下。至隋末大乱前,隋朝人口超过5000万应该问题不大经100余年发展,大唐进入盛世,至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人口上升至5200万,这才刚刚超过隋大业年间的数据。但安史之乱后全国人口又锐减至1700万。北宋末:4000万。盛唐:5000万隋末战乱导致人口再度锐减,降幅甚至超过50%。至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全国人口为1200万上下。北宋时期揠武修文,天下无事,商业推动经济发展,人口也迅速增长。至大观四年(1110年)宋徽宗在位时期,北宋人口为4600万上下。同期,辽国 为900万,西夏为300万。南宋:8000万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得南宋经济突飞猛进,人口也迅速增长至8000万上下。同期的金国人口为5000万,西夏人口为300万,再加上周边一些少数民族政权,中国的人口突破了1.4亿。元朝:8500万蒙古灭金和西夏造成人口锐减,北方人口一度损失高达80%。元朝统一时,中国实际人口大约为7000万,至14世纪的元中后期增长至8500万。明中后期:2亿由于战乱,明初人口同样锐减,但至明中后期的万历年间,官方数据给出的人口数约为6000万,但由于普遍存在的瞒报人口的情况,粗略估计明中后期人口已经接近2亿。清中后期:4亿 清初官方人口数据仅为1000万,但随着国家承平,薯仔、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普遍种植和食用,以及大规模的边疆垦荒,至干隆年间全国人口已经达到2亿,而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中国人口首次突破4亿。
但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至同治二年(1863年)人口又锐减至2亿,直到民国初年人口仍未恢复到1850年的水平。
Ⅱ 隋初中国人口有多少
北周“留给”隋朝690万户以及大量隐瞒的人口户口(根据根据学者岑仲勉、杨志久等人的考证),而且没有大的战乱,隋朝通过接手北周、陈的大量人口以及清查他们留下的隐瞒户口,在开皇年间就达到了860万户,(而隋朝后期大乱,“留给”唐朝200余万户(《通典》载杜正伦奏“末年离乱,至武德有二百馀万户),以及内外众多强敌、破坏空前严重的烂摊子),到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有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三十六,有口四千六百零一万九千九百五十六。
隋朝户口流动表
年代
户数
口数
备注
北齐隆化元年(577年)
①3,302,528
②3,032,528
①20,006,886
②20,006,880
①号数据出自《周书·卷六》
②号数据出自《通典·食货七》
南陈太建九年(577年)
①500,000
②600,000
①2,000,000
②2,400,000[89]
①号数据出自《北史·卷十一》
②号数据出自《隋书·卷二十九》
根据学者考证实际人口达1500万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
①3,599,604
②1,599,604[93]
9,009,604
①号数据出自《通典·食货七》
注:统计范围仅包括北周旧地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灭齐后
4,622,528
29,016,484
数据出自《十六国北朝人口考察》,实际户口达600万户约3500万人。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灭陈前
6,500,000
33,579,000
户数出自《隋书·卷四十二》
口数出自王育民版《中国人口史》
隋文帝开皇九年(597年)灭陈后
7,100,000
36,678,600
数据出自王育民版《中国人口史》
隋文帝开皇十年(598年)
8,700,000 44,944,200 数据出自《唐会要·卷八十四》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
①8,907,546
②9,070,404
①46,019,956
②46,854,540[102]
此为官方统计的户口峰值,葛剑雄认为隋朝人口峰值有5800万人,王育民则认为隋代极盛时有6200万人。
以上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Ⅲ 隋朝人口为什么比唐朝人口多出3000万
隋朝不同时期人口不同,唐朝也是如此,人口繁衍很快的;
人口若没有计划生育和战争以及瘟疫,主要增长的制约就是粮食了,但古代可用开荒种地解决,所以古代主要的影响人口的就是战争和瘟疫,如非洲黑死病,一战,二战;
举最简单例子,越南,中越战争刚结束时男女比例失衡特严重达男女1:20,可是现在2018年男女比例基本1:1;
男女比例失衡问题,其实也是会自然调节的,很神奇的一种冥冥中的力量在平衡着;
侏罗纪公园一句话说的好,生命自然会寻找出路,
Ⅳ 国祚仅有38年的隋朝,是如何在这么短时间内变富的
在中国历史中,有许多大一统的王朝,我们通常会根据这些朝代的特点给他们一些称谓,例如强汉、弱宋、富隋、盛唐。作为国祚仅有38年的短暂大一统王朝隋朝,史学家一般都用富字。元人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称“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南朝百姓耕作蜡像
所以说南北朝的发展给隋朝的富裕打下了很不错的基础,表面看隋朝用短短几十年变得那么富有,其实也是积蓄了南北朝170年发展的爆发。
Ⅳ 隋唐有多少人
史书记载的隋朝和唐朝人口数据,在数据后面的书名是数据来源。
隋朝:
隋炀帝大业五年 609年 8,907,546户,46,019,956人。 《隋书·地理志》
隋炀帝治国无方,导致隋末大乱,群雄并起,人口锐减,609年有890万户,到了618-626年,人口只有200余万户了。
初唐
唐高祖武德年间 618-626年 200余万户 《通典·食货七》
唐太宗贞观年间 627-649年 接近300万户 《通典·食货七》和《新唐书·食货志》
同样记载
唐高宗永徽三年 652年 3,800,000户 《旧唐书·高宗本纪》
唐中宗神龙元年 705年 6,156,141户,37,140,000人 《资治通鉴》卷208和《旧唐书》同样记载
盛唐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 726年 7,069,565户,41,419,712人。 《旧唐书·玄宗本纪》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 732年 7,861,236户,45,431,265人。 《旧唐书·玄宗本纪》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 734年 8,018,710户,46,285,161人。 《旧唐书·职官志》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 740年 8,412,871户,48,143,609人. 《旧唐书·地理志》和《新唐 书·地理志》 记载相同
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年 8,525,763户,48,909,800人。 《旧唐书·玄宗本纪》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年 9,069,154户,52,880,488人。 《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年 9,619,254户,52,880,488人。 《旧唐书·玄宗本纪》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 755年 8,914,709户,52,919,309人。 《通典·食货七》
Ⅵ 中国大陆古代哪个朝代最强
汉朝、唐朝最强盛。
隋朝远不是最强盛的。隋朝远不如汉朝、唐朝强
盛。强盛程度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一,比较在
各自时代世界上的水平,汉隋唐都是的当时世界上
最先进的之一,满足这个标准,才能进行接下来的
比较。否则,如果落后于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太
多,那么根本就没资格进行接下来的比较。
二、比较疆域,隋朝控制的疆域范围、时间远不如
汉朝、唐朝。
三、比较人口,隋朝人口顶峰的人口远少于汉朝人
口顶峰、唐朝人口顶峰的人口。(根据人口史权威
冻国栋的着作《中国人口史》,汉朝顶峰人口6000
万人,隋朝人口顶峰4600万人,唐朝人口顶峰8000
万人。)
四、各自强盛时期的强盛程度,隋朝弱于汉朝、唐
朝。强盛时间的长短,隋朝强盛的时间远不如汉
朝、唐朝强盛的时间长。
五、比较各自弱的时期,汉朝、唐朝后期虽然有对
外失败,但是汉朝、唐朝又取得更多对外大胜,足
以报仇雪耻。
而隋朝后期,吐谷浑、突厥打败了隋朝,隋朝却没
能再打败吐谷浑、突厥。隋朝后期,吐谷浑返回故
地,并且攻打隋朝郡县,隋朝却防御不了。隋朝后
期,杨广造成突厥崛起、达到“戎狄炽强,古未有
也”的强盛程度,突厥占河套,还把河西、陇右、
陕西北部到河北等地纳入势力范围,突厥可汗要入
主中原。突厥一度围的杨广痛哭,杨广脱险后,隋
朝再也没能削弱突厥。杨广躲到南方的江都去醉生
梦死,任凭突厥入侵。
Ⅶ 我国各个朝代初期人口数量有记载吗
秦朝:约2000万
战国时期,秦、齐、楚三国大约1500万人口,赵、魏两国大约有700—800万人上下,燕、韩两国也有400—500万人口,再加上其余小国,秦初统一六国之际最起码也应该有2000万人口,但应该不会超过3000万。
西汉末:约6000万
《史记》中记载,经历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战争后,西汉建国之初,其户口相比于秦仅余“十之二三”,算下来顶多也就是600万人上下。随着国力不断增强,到公元2年,西汉人口达到6000万,创下历史之最。王莽篡汉时,人口一度降至3500万左右,东汉建国后经济发展,人口再度恢复到5500万。
三国:800万
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由于大规模战乱的影响,人口急剧下降,保守估计不到800万,甚至不如春秋战国时期。曹操曾在《蒿里行》中描写了当时民间的惨状:“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西晋初:4000万
公元280年西晋统一,全国人口恢复到1600万上下。至4世纪初,西晋进入全盛,人口恢复至4000万人左右。但随后八王之乱的爆发又使得人口锐减,最低时不过1200万左右。
南北朝:1500万
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迅速锐减,至北魏时期亦不过1000万人口而已。大规模的北人南迁使得东晋南朝的人口有所增长,但受困于经济发展程度,南朝的人口数在刘宋年间也不过是500万上下,梁朝侯景之乱后又锐减至200万。总结一下,南北朝时期中国人口恐怕很难超过1500万。
隋朝:5000万
隋朝一统天下后,于大业五年(公元609年)进行了一次十分细致的人口调查及统计。结果显示,当时中国人口约为4600万上下。至隋末大乱前,隋朝人口超过5000万应该问题不大。
盛唐:5000万
隋末战乱导致人口再度锐减,降幅甚至超过50%。至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全国人口为1200万上下。经100余年发展,大唐进入盛世,至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人口上升至5200万,这才刚刚超过隋大业年间的数据。但安史之乱后全国人口又锐减至1700万。
北宋末:4000万
北宋时期揠武修文,天下无事,商业推动经济发展,人口也迅速增长。至大观四年(1110年)宋徽宗在位时期,北宋人口为4600万上下。同期,辽国为900万,西夏为300万。
南宋:8000万
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得南宋经济突飞猛进,人口也迅速增长至8000万上下。同期的金国人口为5000万,西夏人口为300万,再加上周边一些少数民族政权,中国的人口突破了1.4亿。
元朝:8500万
蒙古灭金和西夏造成人口锐减,北方人口一度损失高达80%。元朝统一时,中国实际人口大约为7000万,至14世纪的元中后期增长至8500万。
明中后期:2亿
由于战乱,明初人口同样锐减,但至明中后期的万历年间,官方数据给出的人口数约为6000万,但由于普遍存在的瞒报人口的情况,粗略估计明中后期人口已经接近2亿。
清中后期:4亿
Ⅷ 中国各个朝代有多少人口
春秋战国期间,到前230年时中原各国总人口达到约3000万。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最终完成统一六国大业,之后持续不断的领土扩张,到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全国总人口约3000万。三国时期民户人口加上带甲将士和吏估计总人口有820-830万人。
唐朝鼎盛时期约7475万到8050万口。960年的五代十国人口总为三千万人。到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时,宋、金、西夏三国人口总数据估计达到一亿三千六百万人。1600年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人口有大约160,000,000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上升到一亿五千万。
(8)隋朝大概多少人口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人口增减:
东汉末年分三国,纷争不停,自然战争不断,而打仗总是要死人的,此时人口跌至2300万就一点也不奇怪,而后历经东西晋、南北朝,不停的南北分裂,人口当然大幅下降。
之后的人口数量一直也保持这样一个趋势,和平时期人口增加,战争时期人口减少,隋朝人口大约恢复至6000万,而唐初为2400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开创让中国人口达到了第一个历史高峰,安史之乱前,中国人口达到9000万。
而后的五代十国的人口减少,到宋朝繁荣昌盛时人口增加,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富足的朝代,人口数量首次超过1个亿。而后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北方的人口急剧减少,而元朝灭宋后实行残酷的统治,人口增长很慢,直至明朝,人口最多时也不过6000万。
可自清朝后,中国人口开始了井喷式增长,从顺治年间破1亿到民国时的4亿,中国的人口开始了万万(亿)时代。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清朝盛世太平、粮食产量大幅增长,特别是红薯、薯仔这些高产的粮食作物从南美引进,老百姓再也不会因为没有粮食吃而饿死造成人口减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人口史
Ⅸ 古代人口数量
古代人口数量:
夏商周三大,中国并没有编户齐民,因此没有人口统计数据。西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系》估计夏朝人口为1355万,西周初期为1371万,东周初期为1184万,这完全是不可信的。根据《中国人口通史》的推测,西周初期人口最多不过550万,西周后期到达1000万左右。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人口开始迅速增长,主要原因是铁犁牛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增加了社会的人口容量。国家为了增加兵源和粮食,也大力鼓励农耕,加速了农业发展,促进人口增长。
根据估计,战国时代的人口峰值为2600万。具体而言,楚国大约500万,秦国400万,齐国400万,赵国350万,魏国350万,燕国200万,韩国150万,宋国100万,越国100万。如果把周边少数民族算上,估计有3000万。而秦朝统一战争期间,导致人口下滑。秦朝统一后,又大兴徭役,使得人口难以增长。根据秦朝的徭役人数预测,秦朝人口大约是2000万。
西汉初期,人口大约是1500万到1800万。汉朝初期,国家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人口迅速增长,增长率为10%—12%。在文帝末期,“民近战国”,也就是大约恢复到2600万;汉景帝末期,到达了3000万;到武帝上台初期达到了3600万。汉武帝时期,由于赋税徭役加重,下降到了3200万,史书夸张地记载为“户口减半”。“昭宣之治”时期,再次采取了休养生息,人口开始恢复增长,到宣帝时期到达了5000万。元帝时期,社会矛盾开始尖锐,人口缓慢增长,最终达到了峰值5900万。如果算上少数民族,就不少于6500万。在地理分布上,西汉北方最高为4200万,是南方的5倍。
两汉之交,由于王莽专权、赤眉起义、绿林起义等,人口开始下降。东汉初期,全国人口大约为2200多万。之后,东汉休养生息,人口开始恢复。到了明帝时期“天下安平,百姓殷富”。此后,社会矛盾开始尖锐,人口缓慢增长,到汉和帝时期到达5300万,到汉桓帝时期到达5600多万。而葛剑雄推测东汉初期人口为3000万,峰值应该突破了6000万。《中国人口通史》认为算上少数民族,可能有7200万。在分布上,北方人口4000万,南方人口2000万。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使得北方人口大量减少。《三国志》对三国人口记载偏少,不可信。葛剑雄根据三国时期军屯、户口等信息推测,三国初期人口为2200万,峰值为3700万。西晋统一后,最初经济得到了恢复,人口又发展到了3500万。
永嘉之乱后,衣冠南渡。东晋初期,南方人口大约是1000万,后期增加到了1700多万。南朝早期,人口在1800万—2000万之间。后来,陈国的面积缩小,其人口只有1600多万。而西晋灭亡后,北方陷入了十六国人口大约是1800万。北魏统一后,人口恢复到了3500万。因此,南北朝时期,全国总人口应该在5000万以上。隋朝统一了南北朝,人口峰值达到了5600万到5800万,加上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突破了6000万。
隋末,使得人口再一次大规模减少。葛剑雄推测隋末人口谷值只有2500多万。唐朝统一后,出现了“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和“开元盛世”,经济不断恢复,人口迅速增长。到开元年间到达顶峰,大约是8000万到9000万,终于突破了汉朝创造的6000万的记录。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损失一半,全国总人口只有4600万。唐朝后期,人口总体上缓慢增长,到845年到达了6000万左右。唐朝的南方人口,应该在2000万到3000万,北方在3000万到4000万。
唐朝末期,遭到黄巢等起义,人口大减。五代末,全国人口大约是3000万。北宋统一后,工商业繁荣,人口开始快速增长。葛剑雄推测北宋的人口突破了1亿。而南宋偏安南方,大约有6000万人口。另外,辽国的人口大约为400万,金国的人口峰值为5300万。其他的西夏人口400万以上,大理国100多万。
蒙古兴起,人口大规模下降。蒙古,北方人口只有1000多万。相比于北方人口大规模减少,南方人口损失较少,达到1000万,剩下的人口大约是5000万。也就是元朝统一后,全国人口差不多是6000万。元朝统一后全国人口开始恢复增长,顶峰达到8500多万。
元明之交的人口下滑不算严重,大约是6000万。此后,明朝人口一直按照5%的年增长率增长,到1600年到达了峰值,《中国人口通史》推测为1.6亿,葛剑雄推测为1.97亿。而明朝后期,由于天灾不断,使得人口大规模下降。到1644年清军入关之前,明朝人口大约是1.2亿。
清朝建立初期,到1651年,全国人口到达谷底,大约为5000万到6000万。此后,清朝的统一全国,开始休养生息,于是人口又迅速恢复。康熙出台了“摊丁入亩”政策,又加速了人口的增长。到康熙后期,全国人口达到了1.5亿。康熙到干隆年间,人口依然在增长,到干隆时期突破了3亿,到1850年达到了4.3亿,成为了清朝人口的峰值。
Ⅹ 隋朝人口达到了五千多万,为何唐朝花了一百年才赶上
唐朝最强盛的“开元之治”时期,全国人口有820万户,是唐朝的最高值;而隋朝的“开皇之治”时期,全国人口就有890万户。
那么,隋朝为什么要采取这么严苛的手段来清查户口?老百姓又为什么不想上报户口?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两个字——利益。
在古代,人头税是最重要的税收,你家有几口人,就得交几个人的税,只要少报一个人,就能省下一个人的钱,自然就没人对人口普查积极了。而在政府看来,你少报一个人,政府就少一个人的税收,那怎么能行,绝不能让这样的“刁民”得逞,再严苛的手段也得上!
再来看看唐朝。隋朝末年,天下又陷入大乱,人口普查也陷入了低谷,登记的人口又重新回到了920万。同样的问题又摆在了唐朝政府面前。
然而,从920万到4100万,唐朝却足足用了108年,耗去了7代皇帝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