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口概况 » 中国百货一年产量是多少

中国百货一年产量是多少

发布时间: 2022-11-02 01:01:48

⑴ 目前,中国粮食的一年产量够不够全国人民吃一年

够吃一年。中国现有耕地面积20.23亿亩,其中常规水稻2.45亿亩,杂交水稻2亿亩,我们吃的大部分都不是杂交水稻。

根据上述内容推断出:

中国年产大米3560亿公斤(按亩产800公斤计算)。约合7832亿斤饭(按每公斤大米煮2.2倍米饭计算)。中国15亿人,人均每天0.9斤饭,折合中国15亿人每天消耗13.5亿斤饭,合计能吃580天。

拓展资料:

粮食产量,是指农业生产经营者日历年度内生产的全部粮食数量。按收获季节包括夏收粮食、早稻和秋收粮食,按作物品种包括谷物、薯类和豆类。

其产量计算方法:谷物按脱粒后的原粮计算,豆类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薯类(包括甘薯和马铃薯,不包括芋头和木薯)1963年以前按每4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从1964年开始改为按5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城市郊区作为蔬菜的薯类(如马铃薯等)按鲜品计算,并且不作粮食统计。1989年以前全国粮食产量数据主要靠全面报表取得,1989年开始使用抽样调查数据。

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949万吨,比2019年增长0.9%,增产565万吨。2021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582万吨,比2020年增长2.1%。

⑵ 中华金中支一年产量

中华金中支一年产量有几千箱。由于中华烟原料数量较少,至八十年代每年产量一般在几千箱,不超过一万箱根据原料数量而定,中华香烟是上海市的代表香烟品牌之一,更是称之为国烟,中华香烟简称中华,是1951年创立的香烟品牌。

1952年中华烟草公司并入上海烟草公司,中华烟以其独特的品味和魅力征服了消费者,赢得了中国第一品牌国烟的美誉,中华卷烟诞生于1951年,随后的二十多年,中华香烟仅作为国家领导人的特供用烟和款待国外友人的国宾礼品。

中华金中支的特点

拆包取出一支,引火点燃,金中支传承中华香型的经典风格,中和平衡常规卷烟香气量和满足度、细支卷烟顺畅性与舒适感,是中华品牌卷烟细化的黄金比例,整体口感上,吸味饱满顺畅,入喉舒适。

总体来说金中支传承了中华品牌的设计风格、元素,经典的天安门、经典的中国红,并且积极创新大面积使用金色,红金双面配色、正面的皮纹、精制烫金、侧开式设计,这些创新设计无形中提升了包装的手感和质感。

在原料方面,金中支坚持中华系列一贯的原料精挑原则,秉承多地区、小比例的原料配方理念,精心配伍。

⑶ 中国一年玉米产量多少斤

预计2019年玉米播种面积为4153万公顷,预计2019年玉米产量为2.554亿吨。

⑷ 这几年中国零售业的销售总额是多少

中国零售业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流通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推动下,中国零售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到2003年,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达到37693亿元,比1991年增长5.5倍,年平均增长15%;到2003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842亿元,比1991年增长了近5倍。在行业规模迅速提升的同时,中国零售业的业态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单一的百货商店为主导的业态结构,发展为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仓储商店、专业商店并存的多元化业态结构。自2004年12月11日开始,我国零售业市场全面开放,这也使得外资零售企业大量进入我国,这直接影响着中国零售企业积极引进、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使中国零售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具体看来,中国零售业的特点表现为:
零售业规模迅速提升

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5842亿元,比1991年增长了近5倍。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9777亿元,年均增长1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6065亿元,增长1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7693亿元,增长15%;餐饮业零售额6066亿元,增长123%;其他行业零售额2083亿元,增长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部分商品的零售额增长十分迅猛,成为零售市场上的一些亮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8.5%,通信器材类增长70.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3%,家具类增长28.2%。

从零售百强企业来看,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的平均规模快速增长。与2001年的相比,2002年百强零售企业的商品销售总额增长23.6%,商品零售额增长26.8%,零售增长速度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6.3%。2002年零售企业百强平均每家企业商品销售总额为28.95元人民币,零售额为24.13亿元,比2001年分别高5.53亿元和5.1亿元。

新旧业态并存发展

对外开放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达到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2003年零售企业百强中,以超级市场、专业商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为主的零售企业已占47%,其商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42.2%,比以百货店业态为主的零售企业的增速高24.4%。

尽管受到新型零售业态的巨大冲击,百货商店并没有消失,而是进入了一个调整和转型期,并继续保持着中国零售市场的主要业态地位。百货店将原有的中低档商品和五金家电等商品会分流出去,专注做精品化、品牌化、高毛利、低周转的百货,体现百货公司的层次感、时尚感,引领时尚变化的潮流。百货零售企业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仍在稳步增加,其发展的绝对速度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在2003年中国零售百强企业中,百货类企业仍占53%,百货商店仍然是中国零售业的重要力量。

市场集中度提高

对外开放以来,中国零售百强企业迅速成长,市场份额逐步向优势企业集中。2001年,零售百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5.06%,2002年提高了0.87个百分点,达到5.93%。2003年中国零售百强企业实现销售额达4129.8亿元,比2002年提高56.2%,占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比2002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2002年排名前十位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总额占零售企业百强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为38.8%,比2001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零售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不仅发挥了稳定市场的作用,还将带来工业、商业、消费者三者关系的调整。

零售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近年来,中国零售业现代化水平显着提高。除了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零售业态发展较快外,更重要的是先进流通经营与管理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推广先进流通经营与管理技术,发展现代流通,大中型商场90%以上都建立了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50%以上大中型商场应用了条形码技术,一大批零售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MIS),积极应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互联网(INTERNET)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水平,降低了流通费用。一批现代化水平较高的零售企业应运而生。

外资大举进入

据统计,从1992年开始,截至2003年9月,全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约30亿美元,批准设立外资商业企业264家,分店2200多个,分布在国内20多个省市,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世界前50名大型零售商大多数已在中国占领了一席之地,知名的零售业巨头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日本的伊藤洋华堂等,已经逐步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规模。1998年,外资零售企业的零售额占全国零售总额的比重大约为1.5%,2000年增长至3%左右。

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

在零售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显现,表现为:

企业规模偏小

从零售结构整体来看,中国的零售结构以小规模的商店居多,特别是个体商店的比重高达92%,每个个体商店的平均从业人员只有1.75人。即使是大型零售企业,其组织规模仍然偏小。2001年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平均规模为94人,而同期国内外资企业的平均规模超过了220人。将中国的零售企业上海华联与沃尔玛相比,其经营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都与之有相当的差距。从连锁经营看,以连锁经营发展最快的美国来说,其连锁经营已占全国零售额的80%以上,而我国这一比重仅为25%左右。这种零售企业的小规模经营,严重阻碍了零售业规模经营优势的发挥。

出现快速膨胀式扩张

中国零售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快速膨胀式扩张,主要表现为在扩张布点的同时,轻视了单个店铺和单位面积经营的效益增长。比较家乐福和联华近几年的扩张业绩,可以看出:家乐福销售额1998年至2000年年均增速高达77%,新店开张速度仅为年均24%,每店销售收入年均增速高达28%左右;联华在1995年至2000年期间,销售收入增长尽管也高达年均69%,但其开店的平均速度却高达89%,这也意味着每家新店平均销售额年均减少10%以上。这表明在一个总的高速增长市场环境中,单店收入潜在的同步增长效应似乎已经完全被新开店潜在的平均收入下降抵消了。在对外开放条件下,这样的盲目扩张将制约零售企业的成长。

经济效益欠佳

在中国零售业市场规模快速膨胀的同时,零售企业的经济效益并没有保持同步增长。从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盈利情况来看,1998年实现利润总额达到谷底,全行业净亏损0.3亿元,2002年利润总额有所回升,达到54.3亿元,但企业的盈利仍没有恢复到90年代中期以前的水平。纵观企业的盈利水平,差距更为明显。2002年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仅为0.84%,尚低于1996年0.9%的水平,而企业效益较好的1994年则为2.25%。效益欠佳的问题成为制约零售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区域差距扩大

受政策、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区域差距仍在扩大。2002年,东部地区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为17481.6亿元,比1995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率为11.3%,占全国的比重为61.8%,比重比1995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7487.6亿元,比1995年增长1倍,年均增长率为10.6%,占全国的比重为26.5%,比重比1995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为3329.1亿元,比1995年增长79.3%,年均增长率为8.7%,占全国的比重为11.8%,比重比1995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

从不同经济地带零售企业的效益情况看,2002年东部地区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0亿元,占全国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92.1%,比重比1994年上升了13.6个百分点;而中部地区则为净亏损;西部地区实现利润总额4.7亿元,占全国的6.7%,比重比1994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可见东部地区零售企业的盈利能力仍强于其他两个地区。

中国零售业发展趋势

走规模化经营道路

目前,中国零售企业的规模与发达国家零售企业存在一定差距,而零售行业实现“低成本、高利润”运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施规模化经营。世界零售百强企业都是规模化发展的典范,位居前10位的企业店铺数都超过1000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连锁企业沃尔玛公司,目前在全球共拥有4150间门店,2001年以销售收入2178亿美元的成绩荣登《财富》500强冠军宝座。

纵观世界零售百强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走联合经营、连锁经营的道路,是实现企业规模化的一条捷径。由于中国政府正在酝酿出台《城市商业网点条例》,加上中国很多大型城市零售店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新增店铺必然激化区域竞争,因此,兼并收购将成为中国零售市场重要的扩张方式。同时,全球着名的大型零售企业几乎全部采取连锁经营方式。由于大多数零售业态都可以以连锁经营的形式存在,因此连锁经营将成为零售业新的发展趋势。

新型零售业态将进一步发展

大型综合超市、以食品为主的超市、专业店等新型零售业态将进一步发展,折扣店、无店铺销售等将悄然兴起。虽然大型综合超市业态在中国一二类城市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但今后几年大型综合超市在中西部经济较发达、地方产品较丰富的城市,将呈快速增长趋势。以销售生鲜商品、加工食品为主的超市,今后1000平方米以上的店铺有增加发展的趋势。在专业店中,除家电专业店、建材专业店、医药专业店、眼镜专业店外,办公用品专业店、家居饰品专业店、体育用品专业店等都将有大发展。折扣店业态,对一些有实力的连锁企业或有品牌的食品加工企业、食品批发企业等,是一种极有吸引的新型业态,尤其在新型零售业态不太发达的地方或中小城市更具发展潜力。无店铺销售业态将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和中国营销技术的提高出现发展态势。

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成为核心

世界零售百强大多采用先进的技术,实现商业管理自动化。零售企业广泛使用电子商务系统,如商业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形成以信息处理为手段的商业自动化管理模式。商业管理自动化渗透到企业的购销、存储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而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世界零售百强企业的经验表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技术代表了现代零售业发展的方向。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在未来几年内,科学管理将成为中国零售企业发展的主要手段。

外资份额继续扩大

自1992年中国实施零售业的对外开放以来,外资零售企业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在中国的战略部署,并夺取了一定的市场份额。2004年12月11日中国将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进一步扩大商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届时外资大举进入,凭借其战略管理优势、流程管理优势、零售业态优势,将继续扩大在中国的零售市场份额。
2004年消费品零售市场总量稳定增长,全年的零售总额达到53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2%。城乡间和区域间的结构差距继续扩大。2004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5573亿元,增长14.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8377亿元,增长10.7%。
2005年上半年,中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势头,完成商品销售总额879.8亿元,同比增长17.5%,完成零售额736亿元,同比增长18.3%。在所统计的二十八大类商品中,共有二十四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加,且二十一类商品零售额增长幅度都在百分之十以上。

⑸ 我国粮食产量是多少

2021年,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其产量计算方法:谷物按脱粒后的原粮计算,豆类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薯类(包括甘薯和马铃薯,不包括芋头和木薯)1963年以前按每4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从1964年开始改为按5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

城市郊区作为蔬菜的薯类(如马铃薯等)按鲜品计算,并且不作粮食统计。1989年以前全国粮食产量数据主要靠全面报表取得,1989年开始使用抽样调查数据。

粮食产量,是指农业生产经营者日历年度内生产的全部粮食数量。按收获季节包括夏收粮食、早稻和秋收粮食,按作物品种包括谷物、薯类和豆类。

⑹ 中国粮食产量是多少

看看这张全国各省区粮食产量地图,各省区的粮食产量大小一目了然

⑺ 我国的环境状况

我国的环境状况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常用环境质量的好坏来表示环境遭受污染的程度,自然灾害、资源利用、废物排放以及人群的规模和文化状态都会改变或影响一个区域的环境质量。环境问题多种多样,从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源考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主要有:地震、海啸、洪涝、干旱、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两大类。通常,很难将原生和次生两类环境问题截然分开,它们常常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环境安全已成为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国际上一些政治家认为威胁国家安全的不只是外敌入侵,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外来物种的侵入,争夺资源造成的环境侵入也直接影响着国家安全。“十五”期间,我国从保证国家环境安全出发,把水和大气污染作为控制重点,以使大中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为确保南水北调和三峡库区水质安全,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头建立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在物种丰富的地方建设一批高质量的自然保护区。然而,我国的环境安全仍存在着诸多隐患,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短缺而且污染严重,城镇饮用水源50%来自湖泊(水库),这些湖泊绝大部分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地下水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直接影响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区域性的酸雨污染和严重的城市空气污染以及有害有机物污染直接危害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仍在恶化的生态环境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生物多样性锐减,外来物种入侵,危及到未来的发展。

一、我国的环境污染状况

环境污染是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与原来的情况相比,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当污染严重时会发生“公害”事件。污染是现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种司空见惯,但又麻木不仁的现象。从工业生产到农业生产,从日杂百货的日用品消费到吃喝玩乐的各种产品,从电讯信息技术到战争武器,无一不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污染。比如,化工产品、汽车尾气、工业废水、有毒金属、原油泄漏、固体垃圾、杀虫剂、除草剂、各类药物、去污剂、洗衣粉、制冷剂、防腐剂、水体污染、酸雨、温室效应、贫铀弹甚至海洋中军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

2002年国家环境公报表明,我国面临面污染源的污染还非常严重。比如,七大水系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珠江、长江。主要湖泊氮、磷污染较重,导致滇池草海为重度富营养状态,太湖和巢湖为轻度富营养状态。

2002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比上年增加1.5%。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926.6万吨,烟尘排放总量1012.7万吨,工业粉尘排放总量941万吨。有近三分之二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到二级标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4.9%的城市污染严重,17.2%的城市属中度污染,64.3%的城市属轻度污染。区域环境噪声情况是,严重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和声环境质量较好的城市分别占3.4%、44.2%、48.6%和3.8%。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9.5亿吨,比上年增加6.5%。

1.空气污染

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源)有可吸入颗粒物、臭氧(O3)、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等。除了这些污染源造成空气污染外,还有二次污染形成的光化学烟雾,也会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光化学烟雾是由于二次污染产生的。由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和工厂排出的碳氢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在波长4000×10-5m以下的紫外线区进行的—系列化学反应,生成臭氧O3和过氧化酰基硝酸盐等光化过氧化产物以及各种游离基、醛、酮等成分,形成一种毒性较大的蓝色烟雾漂浮在空气中,称为“光化学烟雾”。

按人类社会活动功能划分,大气污染源可以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等。

工业污染源是指由火力发电、钢铁、化工和硅酸盐等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煤烟、粉尘及有害化合物等形成的污染源。此类污染源由于不同工矿企业的生产性质和流程工艺的不同,其所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大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排放源集中、浓度高、局地污染强度高。是城市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农业污染源主要是不当施用农药、化肥、有机粪肥等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挥发扩散,以及施用后期NOX、CH4、挥发性农药成分从土壤中逸散进入大气等形成的污染源。

交通运输污染源是指由汽车、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运行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尾气。这类污染源属流动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是烟尘、碳氢化合物、NOX、金属尘埃等,是城市大气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生活污染源是指居民日常烧饭、取暖、沐浴等活动,燃烧化石燃料而向大气排放烟尘、SO2、NOX等污染物。这类污染源属固定源,具有分布广、排量大、污染高度低等特点,是一些城市大气污染不可忽视的污染源。
我国的环境状况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常用环境质量的好坏来表示环境遭受污染的程度,自然灾害、资源利用、废物排放以及人群的规模和文化状态都会改变或影响一个区域的环境质量。环境问题多种多样,从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源考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主要有:地震、海啸、洪涝、干旱、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两大类。通常,很难将原生和次生两类环境问题截然分开,它们常常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环境安全已成为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国际上一些政治家认为威胁国家安全的不只是外敌入侵,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外来物种的侵入,争夺资源造成的环境侵入也直接影响着国家安全。“十五”期间,我国从保证国家环境安全出发,把水和大气污染作为控制重点,以使大中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为确保南水北调和三峡库区水质安全,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头建立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在物种丰富的地方建设一批高质量的自然保护区。然而,我国的环境安全仍存在着诸多隐患,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短缺而且污染严重,城镇饮用水源50%来自湖泊(水库),这些湖泊绝大部分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地下水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直接影响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区域性的酸雨污染和严重的城市空气污染以及有害有机物污染直接危害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仍在恶化的生态环境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生物多样性锐减,外来物种入侵,危及到未来的发展。

一、我国的环境污染状况

环境污染是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与原来的情况相比,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当污染严重时会发生“公害”事件。污染是现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种司空见惯,但又麻木不仁的现象。从工业生产到农业生产,从日杂百货的日用品消费到吃喝玩乐的各种产品,从电讯信息技术到战争武器,无一不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污染。比如,化工产品、汽车尾气、工业废水、有毒金属、原油泄漏、固体垃圾、杀虫剂、除草剂、各类药物、去污剂、洗衣粉、制冷剂、防腐剂、水体污染、酸雨、温室效应、贫铀弹甚至海洋中军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

2002年国家环境公报表明,我国面临面污染源的污染还非常严重。比如,七大水系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珠江、长江。主要湖泊氮、磷污染较重,导致滇池草海为重度富营养状态,太湖和巢湖为轻度富营养状态。

2002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比上年增加1.5%。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926.6万吨,烟尘排放总量1012.7万吨,工业粉尘排放总量941万吨。有近三分之二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到二级标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4.9%的城市污染严重,17.2%的城市属中度污染,64.3%的城市属轻度污染。区域环境噪声情况是,严重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和声环境质量较好的城市分别占3.4%、44.2%、48.6%和3.8%。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9.5亿吨,比上年增加6.5%。

1.空气污染

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源)有可吸入颗粒物、臭氧(O3)、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等。除了这些污染源造成空气污染外,还有二次污染形成的光化学烟雾,也会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光化学烟雾是由于二次污染产生的。由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和工厂排出的碳氢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在波长4000×10-5m以下的紫外线区进行的—系列化学反应,生成臭氧O3和过氧化酰基硝酸盐等光化过氧化产物以及各种游离基、醛、酮等成分,形成一种毒性较大的蓝色烟雾漂浮在空气中,称为“光化学烟雾”。

按人类社会活动功能划分,大气污染源可以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等。

工业污染源是指由火力发电、钢铁、化工和硅酸盐等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煤烟、粉尘及有害化合物等形成的污染源。此类污染源由于不同工矿企业的生产性质和流程工艺的不同,其所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大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排放源集中、浓度高、局地污染强度高。是城市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农业污染源主要是不当施用农药、化肥、有机粪肥等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挥发扩散,以及施用后期NOX、CH4、挥发性农药成分从土壤中逸散进入大气等形成的污染源。

交通运输污染源是指由汽车、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运行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尾气。这类污染源属流动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是烟尘、碳氢化合物、NOX、金属尘埃等,是城市大气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生活污染源是指居民日常烧饭、取暖、沐浴等活动,燃烧化石燃料而向大气排放烟尘、SO2、NOX等污染物。这类污染源属固定源,具有分布广、排量大、污染高度低等特点,是一些城市大气污染不可忽视的污染源。
风蚀是指由于地表缺乏植被覆盖,土纸疏松干燥,以风为动力使土粒飞散造成的土壤侵蚀现象。近年来我国沙尘暴频繁发生与森林破坏、滥垦草原、过度放牧等引发的土壤风蚀有密切关联。地表水蒸发率高可导致干旱地区土壤表面盐渍化。石漠化地区地表土流失、岩石裸露,无植被或仅在稍有泥土的石缝中有少量植被生长。

中国目前荒漠化潜在发生区域范围约为331.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 34.6%,其中荒漠化土地面积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是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倍多,并以每年2460多平方公里速度不断扩大,生活在荒漠地区和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近4亿,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平均每天损失近1.5亿元,粮食损失每年高达30多亿公斤。内蒙古近10年来,因挖发菜使2.2亿亩草场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6000万亩草场沦为沙漠,其余的也处于沙漠化的过程中,由此每年对牧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生态破坏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我国平均每年石漠化的面积约为2500平方公里。

人类对大自然进行的野蛮开发导致沙漠化蔓延,而沙漠化的扩展又引起沙尘暴的肆虐。沙尘暴已成为沙漠化加剧的象征。据史料记载,近百年来沙尘暴在中国共发生过70次。60至70年代每两年一次,90年代每年都有,仅2000年就发生了12次。2001年1月1日的沙尘暴影响到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北京也出现扬沙。2001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共出现18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强沙尘暴过程达41天。

沙尘暴带给人类的是人员伤亡、健康损害。北京和山西都曾有过因沙尘暴袭击而导致室外工作人员死亡的事件。每当沙尘暴来临时,医院收治的呼吸道和眼科患者就会成倍增加。沙尘暴严重威胁交通运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中国3000多公里铁路、30000公里公路和50000多公里去大常年受到风沙的危害。沙尘暴使中国本来就有限的土地资源减少,质量下降。全国有五万多个村庄经常受到风沙侵害,成千上万的农牧民成为“生态难民”。

土壤污染是工业化的副产品。可以说所有的污染源都来源于工业生产。土壤污染包括污水灌溉污染、酸雨污染、重金属污染、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以及各种污染交叉造成的复合污染等。据报道,目前我国受镉、砷、铬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3亿亩,其中“三废”污染耕地1.5亿亩,因固体废弃物堆放占用和毁损农田面积达200万亩以上;受到大气污染的耕地达8000万亩以上;污水灌溉农田面积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7.3%;遭受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达1.4亿亩,平均每公顷施用农药约14公斤,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而有效率却只有30%,大量农药流失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土壤中的农药残留量逐年增加。

除此之外,化肥的超量投入使土壤中硝酸盐大量积累,威胁着地下水及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连年使用的地膜残留在土壤中难以降解;就连以往认为有益的有机肥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于禽畜饲料中大量添加了铜、铁、锌、锰、钴、硒、碘等微量元素、抗生素、生长激素,当这些东西随禽畜粪便排出,作为有机肥进入土壤时,就会污染环境。

土壤污染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每年仅因土壤重金属污染造成的粮食减产就达1000多万吨,每年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1200万吨,共约合人民币200亿元。土壤污染使农副产品质量不断下降,许多地方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或接近临界值。一些被污染的耕地生产出了“镉米”,一些污灌区的蔬菜出现难闻异味。土壤污染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和动物身体中,危害健康,引发疾病。据调查,广西某矿区因污水灌溉使稻米含镉浓度严重超标,当地居民长期食用这种“镉米”已经达到“痛通病”的第三阶段。有的地区因长期饮用污水,很多人患有各种疾病。

污染的土壤表土会在风力或水力的作用下进入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带来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题。如城市人口密度大,表土的污染物质可以随扬尘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影响健康。另外,土壤中的污染物会通过降水等逐渐转移到地下水中,造成地下水污染。上海川沙污灌区的地下水中就检测出了氟、汞、镉、砷等重金属。成都市郊有的农村水井也因土壤污染导致井水中的汞、铬、酚、氰等污染物超标。

土壤污染不同于大气、水或废弃物污染那样直观,可以通过感官感觉或发现。土壤污染就像一个隐形杀手,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它需要通过土壤样品分析化验、农作物残留检测才能确定,这种隐蔽性又使其对人或牲畜健康的影响往往在污染发生后很长时间才能发现。土壤污染有累积性。它不象大气或水中的污染物那样容易迁移、扩散或稀释。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就会不断积累,直至超标。因此,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治理起来也非常困难,即便切断污染源也很难靠稀释或自净化来达到恢复。

4.固体废弃物污染

人类社会生产的各种固体废物,如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清扫垃圾与危险垃圾(废旧电池、灯管等各种化学、生物危险品,含放射性废物)等已成为现实生活中非同小可的社会问题。如被称为“白色污染”的一次性快餐盒、塑料袋等废弃物,其降解周期要上百年,焚烧则会产生有毒气体。我国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
一是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污泥、粉尘等,其中以废渣为主。其数量大,种类多,成分复杂,处理困难。1996年,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不包括乡镇企业)6.6亿吨。工业固体废物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突出环境问题之一,要有效防止其造成的环境污染,最根本的方法是通过回收、加工、循环使用等方式,对这些废物进行综合利用。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尖锐,资源日益短缺,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是废旧物资。我国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率只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1/4~l/3,大量可再生资源尚未得到回收利用,流失严重,造成污染。据统计,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吨废钢铁、600多万吨废纸、200万吨玻璃未予回收利用,每年因再生资源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50-300亿元。

三是城市生活垃圾。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快,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而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低,仅为55.4%,近一半的垃圾未经处理随意堆置,致使三分之二的城市出现垃圾围城现象。

我国传统的垃圾消毁倾倒方式是一种“污染物转移”方式。而现有的垃圾处理场的数量和规模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垃圾增长的要求,大部分垃圾仍呈露天集中堆放状态,对环境的即时和潜在危害很大,污染事故频出,问题日趋严重。

侵占大量土地,对农田破坏严重。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未经处理或未经严格处理的生活垃圾直接用于农田,或仅经农民简易处理后用于农田,后果严重。由于这种垃圾肥颗粒大,而且含有大量玻璃、金属、碎砖瓦等杂质,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质,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

污染空气。在大量垃圾露天堆放的场区,臭气冲天,老鼠成灾,蚊蝇孽生,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向大气释放。仅有机挥发性气体就多达100多种,其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

污染水体。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污染物,并会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这些成份经雨淋渗入土壤,会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随着城市垃圾中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变为集中堆存,只采用简单覆盖产生甲烷气体。垃圾产生沼气的危害日益突出,事故不断,造成重大损失。例如,北京市昌平区垃圾堆放场在1995年连续发生了三次垃圾爆炸事故。

干电池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广泛的商品之一,从照相机、录音机、计算器、电子辞典到掌上电脑,都离不开干电池。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酸、碱等物质。在通常的使用过程中,这些物质被封装在壳体内,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但当电池被废弃后,由于长期机械或腐蚀等作用,使内部重金属、酸碱等泄漏出来,就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长期以来,我国在生产干电池时,要加入一种有毒的物质——汞或汞的化合物。我国是干电池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一年的产量达150亿只,居世界第一位,消费量为70亿只,因无回收而丢失铜1700吨,锌3.7万吨,锰粉22.6万吨。我国的碱性干电池中汞含量达1~5%,中性干电池为0.025%,全国每年用于生产干电池的汞就达几十吨之多。汞是电池中对环境危害最大的一种元素,汞和汞的化合物都是有毒的,科学家发现,汞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此外对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也有不良影响。

5.有毒废弃物污染与转移

有毒废弃物污染与转移主要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与医疗垃圾。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一般分成三类:农业用化学品(杀虫剂)、工业用化学药品和工业过程及固体废弃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这些有机化学物质充斥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可以在生产、运输、使用、废弃等各个环节,以各种形式污染大气、土壤、水体等环境。

我国依然生产和使用着DDT、六氯苯、氯丹和灭蚁灵。此外还有大量废弃或仍在使用的设备含有PCBs。燃烧和生产、生活过程产生二恶英、呋喃、六氯苯和多氯联苯的现象也广为存在。虽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各地就开始将含多氯联苯的废旧变压器等设备集中存放,但电力电容器的浸渍剂以及油漆的添加剂中仍在使用着多氯联苯。在发电、炼钢、水泥生产、氯碱生产、造纸、有机化工生产及垃圾焚烧等工艺过程中,也都存在着《POPs公约》列出的17类有可能产生二恶英类物质。此外,用于血吸虫防治的主要药品五氯酚钠中也含有一定浓度的杂质二恶英。目前我国生产的DDT使用总量虽然比20世纪70年代大大下降,但由于DDT曾在我国作为主要杀虫剂长期大量使用,目前在环境、农作物、水果、茶叶、肉类、动物体和人体组织中都能检测出来。

医院废弃物是指在医院内产生的所有废弃物品,包括医疗废弃物和未被污染的对人及环境没有直接危害的各种废物。其中医疗废弃物约占医院废弃物的20%。我国各类医疗机构日产医疗废弃物约1700吨,年产量达165万吨。由于设备不完善,管理和处置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我国的医疗废物的处理以自行焚烧为主,一些地区无力建造焚烧设施,就将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中填埋。有的地区虽然实行了医疗垃圾集中处理措施,但医院仍是先把可卖的东西挑选出来卖掉,剩下的再焚烧,造成医疗垃圾被不法商贩利用,流入社会,导致疾病流行,污染扩散。

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是指危险废物从一个国家管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管辖地区,或者是通过第三国向另一个国家管辖地区转移。这种越境转移始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发达国家以每年5000万吨的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危险废物,仅北美每年的越境转移事件就达9000起。由于废物的输入对进口国来说往往伴随有一定的经济收益,所以双方既得利益者常常一拍即合。伴随危险废物转移而来的往往是当地生态环境的整体恶化。近年来,危险废物转移到我国的事件时有发生。

⑻ 中国一年的粮食产量能达到多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13277亿斤),比2018年增加594万吨(119亿斤),增长0.9%,创历史最高水平。

2019年,全国粮食作物单产381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6.6公斤,增长1.8%。其中,谷物单产418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10.1公斤,增长2.5%;豆类单产128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2.7公斤,增长2.1%;薯类单产269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3.1公斤,增长1.2%。

稻谷单产471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2.2公斤,增长0.5%;小麦单产375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14.3公斤,增长3.9%;玉米单产421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14.1公斤,增长3.5%;大豆单产129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2.7公斤,增长2.2%。

(8)中国百货一年产量是多少扩展阅读

中国库存口粮可供全国人民吃一年

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5月22日在“部长通道”上接受媒体有关粮食危机问题的采访时,用四句话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粮食连年丰收,库存比较充裕,口粮绝对安全,饭碗端在手里。”

韩长赋进一步表示,中国已经连续十几年粮食丰收,去年产量为13277亿斤,且连续五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说明中国已经有了这样的生产能力。现在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远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粮食安全标准线。稻谷、小麦这两大口粮的自给率达到百分之百,库存超过一年的产量,可以供全国人民吃一年。

⑼ 中国每年粮食总产量:65000万吨,按14亿人口计算,每人平均一年多少公斤粮食

这个题估算的话,粮食总产量应该是6.5亿吨,按14亿人口算的话,每一任大概0.5吨。一年就是500公斤粮食。如果要精确计算的话,这是一个小算不清的小数。

⑽ 中国一年粮食产量多少消耗多少

我国平均每人每天消耗约1.3斤粮食, 一.全国每天大约消耗16.9亿斤,一年是6168.5亿斤粮食,我国每年需要6-7亿吨粮食,这里有1-2亿吨的粮食缺口.注意,这个数据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让数亿贫困、半贫困和半温饱人口维持现状!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1891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365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649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1730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493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1814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1954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599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578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