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镇有多少人口
① 崇州怀远镇总人口多少..学校几所..学生喜欢穿帆布鞋吗
全镇总人口约1,2万。。镇上有7000人吧
学校有5所
一般高中生比较喜欢穿帆布鞋吧,
② 崇州县怀远镇有多少人口
怀远镇位于崇州市西北部,西靠邛崃大山脉与万家镇连接,南傍无根山麓紧邻大邑县青霞乡,北与街子镇、三郎镇接壤,东与元通镇相连。辖8个社区、17个行政村。崇(阳)方(店子)、大(邑灌口)三(仁邡三河)公路过境。境内有始建于同治五年(1866)的回澜塔,塔身9层,高39米,每层6面开窗,塔内有螺旋形阶梯,每层塔心有一小孔,可于顶层一望到底。
代码 510184107:~005洄澜街社区 ~006大顺街社区 ~007定江桥社区 ~008泉水社区 ~009文井江社区 ~010安乐社区 ~011青峰岭社区 ~012天泉社区 ~202富丽村 ~205福桥村 ~206黎店村 ~207龙潭村 ~208前锋村 ~211宝峰村 ~213三官村 ~217黄鹤村 ~218德通村 ~221共和村 ~224玉圭村 ~225二江村 ~227富强村 ~229和平村 ~231石子村 ~234清江村 ~237枫南村
沿革 相传东晋十六国时期,李雄曾设汉原郡于此,至清干隆置分州于境内。民国初沿袭旧置,1940年设怀远(Huaiyuan)镇,同时为区署所在地。1950年置怀远乡,1958年改公社,1963年镇社分设,1983年改社为乡,1985年撤乡并镇。1997年,面积78.9平方千米,人口5.2万,辖红星、富丽、定江、福寿、福桥、黎店、龙潭、前锋、泉水、枫香、宝峰、清和、三官、安南、文江、关渠、黄鹤、德通、泰安、天泉、共和、洪堰、安乐、富强、斑竹、和平、烂泥、石子、东山、正西、青江、华严、晴霞33个行政村和东区、南区、西区、北区4个居委会。
2000年,面积37.85平方千米,总人口29000人,辖红星、富丽、定江、福寿、福桥、黎店、龙潭、前峰、泉水、枫香、宝峰、清和、三官、安南、文江等15个村,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4个居民委员会。镇政府驻怀远集镇。2004年,将原西山乡、何家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怀远镇;怀远镇政府驻洄澜街,距市区18千米
怀远镇是四川省崇州历史悠久的古镇,离成都69公里,规划面积约 0.9平方公里。镇区街道保留清代风格,四街口均设有栅子门。目前全镇近 30条街道都属规划范围,形成非常完善的网状道路体系,而小北街、上新街、下新街、上西街、棕绳街等将保存统一、完整的古朴历史风貌。
洄澜塔,始建于清同治五年,距今已有137年。为成都市重点保护文物。塔型六方,高九层约35公尺,坐南向北。塔中空,约10㎝垂直孔自塔底可直视顶端,上八层六个面有窗户,可眺望怀远远山近水,每层均有正反呈螺旋型阶梯,可拾级而登至塔顶,下三层有壁绘,多为释道两家经典记述,现全塔保护完好,至今巍然屹立。
天后宫,即今怀远文化中心站所在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建于清咸丰年间,座南向北,前后两个四合院均为砖木结构,进正门的左侧是万年台,供集会祭祀演戏用,台顶梁柱的彩绘,承建师及修建年代依稀可辨,台两侧各有一耳房约14平方米,可供化妆、乐师或会客用,台前为院坝,约亩余,两厢为对称转角楼,飞来椅,供看戏用,底楼均为仓库。万年台对面,穿过院坝是一通五间五柱二堂厅,雕梁画栋,灰泥粉壁、气势雄伟,厅后是供奉神祖厨和居室类一列小厅(现已拆除)。站内现完整地保留着天后圣母林默的神厨,纯楠木制高宽约3公尺见方,厚4公分,林默的事迹和清代列位皇帝对其敕封均记录于上,字迹约2公分大小,俊秀而刚劲,雕刻精美。
商业街门牌楼,位于怀远镇清平街,古镇段北侧,面文井江、牌楼高约三文,宽约五文,过道一丈,青石四柱,门楼上有泥塑雕花图案,顶端正中竖牌匾,内有“怀远镇”字样,匾下横书尺余大小“商业街”三字,字迹雄浑苍劲,门楼后为商业街道,全长140m,街宽4 m,两厢为对称木结构古建筑、小青瓦,均有楼廊,街两端有走马转角楼,古时楼上经营珠宝玉器,楼下经营绫罗绸缎,门牌楼后的转角楼为茶馆,生意十分兴旺。
十家院,位于商业街中段下侧,为典型清代古建筑,单进门,四合院,小青瓦房地板楼,飞来椅、美人靠,白粉泥壁,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现保存完好。
岳家龙洞与石马沟,镇南约2公里处,枫香村6组境内,原名横原洞,为青城八大洞天之一。清道光分州州同周宗跃所写:“横原洞口植佳茗,白云岭阴采摘频”诗句中的横原洞即指今岳家龙洞,据《崇庆县志》记载:“在怀远镇南五里有横原洞,洞门高丈余,中有大堂,高宽数丈,入里许洞渐窄,匍匐可行,有胆壮者直穷到底,从白塔山出,洞首尾相去数十里”,又载:“怀远镇东五里有石马洞,中广数亩,石马精灵夜出败稼,断一足焉”。大邑县八景诗亦云:“洞口烟霞石马嘶”。龙洞从怀远入大邑青霞乡出,现龙洞和石马依然如故,尚未开发利用。
马岱墓、汉墓群,位镇东4公里太平山,离古怀远镇遗址里许,今前锋村六组。据《三国志》记述三国名将:“子龙葬(大邑)银屏,马岱葬太平”。其墓室在太平山麓上端,从山脚挖隧道建造在山腹之中,至今具体位置难测,解放前有樊姓县佐官员领衙卒挖掘,均告失败,五十年代有里人曾获烧制有“马岱墓”字样汉砖。汉墓群位于马岱墓以下约一公里处,已被当地农民采土烧砖挖出6座,墓室分主室、耳室、主室内残存铁器、陶器、有一墓室存一盒五株钱约千枚,除极少数依稀可辨为刘秀五株钱外,余多已锈烂。墓室均为带花纹边的汉砖砌成,随墓之圆形而砖有异,花纹分回纹连环扣和叠浪多种,每砖约2寸厚,尺许宽,1.5尺长,重10余公斤。墓室外覆汉瓦,比汉砖大半,瓦厚约1.5公分,瓦弧背面有约公分左右线沟。现文化站内收藏残缺汉瓦片和几种规格各异的汉砖样品。出土的大量汉砖散落在当地村民家中,而未被效地利用其价值,等待有识之士去开发。
鼎沸泉,镇东泉水村境内,其泉自地底沸腾而出,如沸水,似珍珠,因此又叫“珍珠泉”。清冽甘爽,流量可冲碾磨米。以前曾因此泉而形成泉水沟,修泉水碾,以利乡民。据《崇庆县志》记载:“在怀远镇东一里,中宽二丈余,有泉自地如鼎初沸,不一里即可冲碾,下可灌田数千亩”。现泉水流量虽已减小,但“鼎沸”依旧,送检相关部门,认定其为理想优质甘泉,惜至今也未被开发。
怀远镇文物古迹甚多,以前仅寺庙就有30处,会馆有黄州、广东、江西、山西、湖广五个之多。 怀远三绝:冻糕,叶儿巴,豆腐帘子。 百花会每年的农历2月15日。
③ 广西宜州有多少人口
2010年统计的是63万人。
中文名称:宜州
外文名称:Yizhou City
别名:宜山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区河池市
下辖地区:庆远镇、怀远镇等
政府驻地:庆远镇
电话区号:0778
邮政区码:546300
地理位置:中国华南、广西北部
面积:3869平方公里
人口:63万(2010年)
方言:壮语、桂柳话—宜州音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着名景点:四牌楼、会仙山等
④ 怀远镇的历史沿革
相传东晋十六国时期,李雄曾设汉原郡于此,至清干隆年间置分州于境内,遂又被称为分州。
民国初沿袭旧置,1940年设怀远(Huaiyuan)镇,同时为区署所在地。
1950年置怀远乡,1958年改公社,1963年镇社分设,1983年改社为乡,1985年撤乡并镇。
1997年,面积78.9平方千米,人口5.2万人,辖红星、富丽、定江、福寿、福桥、黎店、龙潭、前锋、泉水、枫香、宝峰、清和、三官、安南、文江、关渠、黄鹤、德通、泰安、天泉、共和、洪堰、安乐、富强、斑竹、和平、烂泥、石子、东山、正西、青江、华严、晴霞33个行政村和东区、南区、西区、北区4个居委会。
2000年,面积37.85平方千米,总人口29000人,辖红星、富丽、定江、福寿、福桥、黎店、龙潭、前峰、泉水、枫香、宝峰、清和、三官、安南、文江等15个村,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4个居民委员会。镇政府驻怀远集镇。2004年,将原西山乡、何家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怀远镇;怀远镇政府驻洄澜街,距市区18千米
⑤ 崇州市怀远镇乡村共多少人口
崇州市怀远镇乡村共多少人口?如果按照户籍人口来看,应该是十万人口左右,如果加上外来人口就不止这个数
⑥ <紧急求助>崇州怀远镇具体总人口多少...学校几所...消费高吗望有朋友可以回答我..谢谢
怀远镇总人口6万左右(含西山、何家),学校有成都树德怀远中学(高完中)、怀远百丽中学(初中)、怀远镇小学、怀远镇幼儿园、怀远镇西山小校、怀远镇何家小学,离大邑、都江堰都很近,属于三县交界,紧临九龙沟风景区、街子古镇风景区、鸡冠山森林公园,人口流动量比较大,但总体消费不算高,属于中等水平,现正在打造古镇,消费水平相信会很快提高。
⑦ 宜山县的行政区
2003年宜山县行政区划一览(7个镇、12乡、2个民族乡:庆远镇、三岔镇、洛西镇、怀远镇、德胜镇、石别镇、北山镇、祥贝乡、流河乡、三合乡、屏南乡、洛东乡、矮山乡、太平乡、福龙瑶族乡、北牙瑶族乡、拉利乡、同德乡、安马乡、拉浪乡、龙头乡)
100庆远镇辖:文昌、和平、解放、园村、江头、沙岭、龙塘、燕山、龙江、白龙10个社区。
101三岔镇辖:三岔社区;古卜、良因、红社、合林、羊角、福里、楞塘、庭亮8个村委会。
102洛西镇辖:洛西社区;福田、妙调、六寨、枫木、三柏、祥北、和平、洛富8个村委会。
103怀远镇辖:怀远社区;怀远、愣达、甘村、叶茂、龙村、谭村、李家寨、罗山、坪上、拉外、大任、北斗12个村委会。
104德胜镇辖:德胜社区;楞底、赛平、榄树、加隆、立新、磨甲、地罗、都街、上坪、新惠、乾合、加保、竹仓、拉林、弄相、都围、围道、大邦18个村委会。
105石别镇辖:石别社区;板围、清潭、拉弄、土桥、雁山、永定、三寨、四合、屯蒙9个村委会。
106北山镇辖:北山社区;怀道、梅洞、双塘、波串、板敢、塘利、龙安7个村委会。
200祥贝乡辖:祥贝社区;古文、古龙、白伟、车头、拉托、更生、福六、中路、中朝、长洞、下洞、里洞、六代、大莫14个村委会。
201流河乡辖:流河社区;小龙、冬田、洛漏、马安、天桥、龙降、良村、岩田、坝头、谷洞、飞高、乍洞、拉甫13个村委会。
202三合乡辖:三合社区;中和、湖长、龙元、龙潭4个村委会。
203屏南乡辖:屏南社区;合寨、北角、果立、板纳、新兴、肯山6个村委会。
204洛东乡辖:洛东社区;坡榄、板乐、寻田、大曹、王格5个村委会。
205矮山乡辖:矮山社区;畔塘、宜畔、东屏、苏村、六坡、六桥、岭坪、洛岩、城障9个村委会。
206太平乡辖:太平社区;下维、三兴、思榄、山湾、围村、建安、拉并7个村委会。
207福龙瑶族乡辖:福龙社区;永良、波奉、古桃、弄丁、凤朝、高山、弄桑、同意、宜州、龙拱、京口、定满、龙侯、翁同14个村委会。
208北牙瑶族乡辖:北牙社区;桥邓、空山岩、龙头、豆竹、二坟、白龙、红山、沙浪、平里、黄龙、洞口、拿网12个村委会。
209拉利乡辖:保民社区;保康、保安、潘洞、保良、保卫5个村委会。
210同德乡辖:同德社区;板高、众联、塘上、?村、大安、北刁6个村委会。
211安马乡辖:安马社区;木寨、小隘、拉炭、白屯、北关、索敢、佑岸、拉稿、古直、古育、肯坝11个村委会。
212拉浪乡辖:拉浪社区;董里、加丰、高峰、虾洞、高寿5个村委会。
213龙头乡辖:龙头社区;建立、七洞、龙盘、龙田、龙德、高明、德惠7个村委会。
2005年,三合乡并入流河乡,并更名刘三姐乡;矮山乡、太平乡并入庆远镇;拉利乡并入北牙瑶族乡;拉浪乡并入龙头乡。
庆远镇辖:文昌、和平、解放、园村、江头、沙岭、龙塘、燕山、龙江、白龙、矮山、太平12个社区;山湾、思榄、围村、三兴、下维、畔塘、城障、洛岩、岭坪、苏村、六坡、宜畔、东屏、叶茂、龙村、马安村16个村委会。
怀远镇辖:怀远社区;怀远、愣达、甘村、谭村、李家寨、罗山、坪上、北斗、拉外、大任村10个村委会。
德胜镇辖:德胜社区;榄树、加隆、立新、地罗、赛平、磨甲、都街、楞底、上坪、新惠、拉林、竹仓、加保、乾合、都围、弄相、围道、大邦18个村委会。
洛西镇辖:洛西社区;妙调、六寨、枫木、福田、祥北、三柏、和平、洛富8个村委会。
三岔镇辖:三岔社区;楞塘、庭亮、福里、羊角、合林、红社、良因、古卜8个村委会。
石别镇辖:石别社区;板围、清潭、拉弄、土桥、四合、永定、三寨、屯蒙、雁山、拉并10个村委会。
北山镇辖:北山社区;怀道、梅洞、双塘、波串、板敢、塘利、龙安、建安8个村委会。
祥贝乡辖:祥贝社区;古龙、古文、白伟、拉托、更生、福六、六代、大莫、中路、下洞、里洞、长洞、车头、中朝14个村委会。
刘三姐乡辖:流河、三合社区;洛漏、小龙、冬田、龙降、天桥、坝头、良村、岩田、谷洞、飞高、乍洞、拉甫、中和、湖长、龙潭、龙元16个村委会。
洛东乡辖:洛东社区;大曹、寻田、王格、坡榄、板乐5个村委会。
屏南乡辖:屏南社区;肯山、板纳、新兴、果立、合寨、北角6个村委会。
同德乡辖:同德社区;众联、板高、塘上、楞村、大安、北刁、六桥7个村委会。
安马乡辖:安马社区;木寨、白屯、小隘、北关、索敢、佑岸、拉稿、古育、肯坝、拉炭、古直11个村委会。
龙头乡辖:龙头、拉浪社区;龙德、龙田、龙盘、七洞、建立、高明、德惠、高峰、高寿、加丰、董里、虾洞12个村委会。
北牙瑶族乡辖:北牙、保民社区;空山岩、桥邓、龙头、豆竹、二坟、白龙、红山、沙浪、平里、黄龙、洞口、拿网、保康、保良、保安、保卫、潘洞17个村委会。
福龙瑶族乡辖:福龙社区;同意、永良、宜州、京口、古桃、波奉、翁同、凤朝、高山、龙侯、弄丁、弄桑、龙拱、定满14个村委会。
人口民族
截止2008年底,宜山县总人口64318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分别为(单位:人): 庆远镇 146039; 三岔镇 19808; 洛西镇 30180; 怀远镇 35247; 德胜镇 46883;石别镇 34216; 北山镇 33237; 祥贝乡 20298; 刘三姐乡 39570;屏南乡 27531; 洛东乡 24746;福龙瑶族乡 37016; 北牙瑶族乡 59466;同德乡 23000; 安马乡 24852;龙头乡 41095。主要居住有壮、汉、瑶、苗、水等少数民族,其中壮族占总人口74.01%,汉族占总人口16.86%。宜山县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仫佬、水、毛南、黎、回、布依、满、侗、彝、京、蒙古、哈尼、白、羌、土家、畲、傣、高山、朝鲜、藏、仡佬、维吾尔、佤、东乡、锡伯、达斡尔等3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中主要有壮、瑶、苗、仫佬、毛南、黎、水等,壮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
⑧ 宜州的人口民族
宜州市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仫佬、水、毛南、黎、回、布依、满、侗、彝、京、蒙古、哈尼、白、羌、土家、畲、傣、高山、朝鲜、藏、仡佬、维吾尔、佤、东乡、锡伯、达斡尔等3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中主要有壮、瑶、苗、仫佬、毛南、黎、水等,壮族是宜州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截止2008年底,宜州市总人口64318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分别为(单位:人): 庆远镇 146039; 三岔镇 19808; 洛西镇 30180; 怀远镇 35247; 德胜镇 46883;石别镇 34216; 北山镇 33237; 祥贝乡 20298; 刘三姐乡 39570;屏南乡 27531; 洛东乡 24746;福龙瑶族乡 37016; 北牙瑶族乡 59466;同德乡 23000; 安马乡 24852;龙头乡 41095。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截止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宜州全市人口62.8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55.86万人。
⑨ 崇州有几个镇
截至2013年崇州有18个镇。
截至2013年,崇州市18个镇分别为:三江镇、江源镇、羊马镇、廖家镇、元通镇、观胜镇、怀远镇、三郎镇、街子镇、万家镇、王场镇、白头镇、道明镇、隆兴镇、大划镇、崇平镇、梓潼镇、桤泉镇。
崇州古称蜀州,四川省辖县级市,由成都代管。 崇州,老子思想创立发扬地。崇州市历史悠久,汉代称蜀川,唐代称蜀州,其建制历史长达4300年,公元316年设立县制,1994年撤县设市。
崇州自古为繁荣富庶之地,有“蜀中之蜀”、“蜀门重镇”之称。 2013年,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崇阳镇,设立崇阳街道。调整后,全市辖1个街道、18个镇、6个乡。
(9)怀远镇有多少人口扩展阅读:
四川省崇州市元通镇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有着“千年小成都,清明上河图”的美誉,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家,成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家,崇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家。
古镇核心区建筑主要以清末民国初期的川西民居为主,呈南北走向的带状分布,建筑总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同时古镇地处文井江、味江、泊江三江汇合处,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是待字闺中的瑰宝。
⑩ 谁能给我提供一些银川的资料
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宁夏平原中部。东与吴忠市盐池县接壤;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为邻;南与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相连;北接石嘴山市平罗县,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相邻。总面积9491.0平方公里。2007年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07平方公里。下辖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2007年,各县(市)区共辖23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6个乡和204个居委会、272个村民委员会。全市总人口148.7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94.9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3.79%,回族人口为38.61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5.95%。
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00.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96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94.43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180.91亿元,增长11.8%。三次产业比例为6.2∶48.6∶45.2。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7280元,比上年增长10.6%。2007年,银川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 185元,比上年增长21%;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 302元,比上年增长13.2%。
历史积淀丰厚。3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的水洞沟遗址和镇北堡、暖泉等处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银川地区发现最早的居民点。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建北典农城,此为银川建城之始,后改称兴庆府为其首府。元置中兴路,后改为宁夏府路。明设宁夏府,清沿明制仍为宁夏府治。民国时期( 1929年)成立宁夏省,银川系省会,时称宁夏省城。1944年4月宁夏省城定名为银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仍为宁夏省会。1954年,宁夏省建制撤销,银川市为甘肃省银川专署所在地。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是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文化多元鲜明。银川是全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雄浑的贺兰山与黄河,一起造就了银川平原,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了生生不息的文明。历史的年轮、多元的文化在这里积淀,中原文化、边塞文化、河套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激荡交融,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秀丽的塞上水色,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构成了“雄浑贺兰、多彩银川”的城市形象,形成了“塞上湖城、西夏古都、回族之乡”的鲜明特色,锤炼成“包容、诚信、自强、创新”的城市品格。
区位优势明显。银川是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的重要商贸城市,位于“呼-包-银-兰-青经济带”的中心地段,也是宁蒙陕甘周边约500公里范围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人口约1000万,区位优势明显。银川交通便捷,现已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为主的立体交通网。4条国道、4条省道从境内穿越。银川至青岛、丹东至拉萨高速公路在银川汇聚贯通,机场高速、环城高速公路建成使用。包兰铁路纵贯银川南北,成为银川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正在建设的银太铁路,将使银川与东部沿海的联系更加便捷。银川河东机场目前已开通了40多条航线,银川空港口岸投入使用,拉近了银川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距离。
目前,紧紧围绕建设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以“水、绿、路”为重点, 大规模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布局及功能分区日趋合理。已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节水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连续六年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正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最高“人居奖”。深入实施兴工强市,加快建设宁东国家级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发酵及生物制药基地、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基地、机械电器制造基地、新材料生产基地、羊绒及其制品生产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等七大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打造区域性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区域性交通运输中心、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和西部旅游目的地城市,力争到2011把银川市基本建成西北地区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银川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和发展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距今3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的灵武市横城水洞沟遗址和银川西郊的镇北堡、贺兰县暖泉等处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银川地区发现最早的居民点。殷商、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北羌、熏育(荤粥)、匈奴等民族活动、游牧的地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银川地区为北地郡所属。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前后)建北典农城(又称吕城、饮汗城),此为银川建城之始。南北朝时期,大夏国改建“丽子园”,为驻军、屯粮重镇。北周置怀远郡、怀远县。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怀远县遭黄河水淹,城废。第二年(678年)“在故城西更筑新城”(今银川兴庆区)。宋为怀远镇,北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党项族首领李德明将其都城由灵州(今灵武)迁至怀远镇(今银川市),大起宫室,修建都城,更名为兴州。后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升兴州为兴庆府。宋宝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筑坛受册,即皇帝位,建大夏国(史称西夏),兴庆府(银川)为其首府。元置中兴路,后改为宁夏府路。明设宁夏府,系“九边重镇”之一。清沿明制仍为宁夏府治。民国时期( 1929年)成立宁夏省,银川系省会,时称宁夏省城。1944年4月宁夏省城定名为银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仍为宁夏省会。1954年,宁夏省建制撤销,银川市为甘肃省银川专署所在地。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是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编辑本段【区划人口】
一、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银川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银川市 面积9579平方千米,人口133万人(2003年)。市人民政府驻金凤区北京中路
兴庆区 面积 768平方千米,人口39万人。邮编750001。区人民政府驻北京东路。
金凤区 面积 290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邮编750011。区人民政府驻黄河东路。
西夏区 面积 987平方千米,人口20万人。邮编750027。区人民政府驻怀远东路。
灵武市 面积4639平方千米,人口23万人。邮编750400。市人民政府驻东塔镇。
永宁县 面积1295平方千米,人口20万人。邮编750100。县人民政府驻杨和街道。
贺兰县 面积1600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邮编750200。县人民政府驻习岗街道。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 *
另: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高新区),不列入正式区划,其核心区分布于西夏区南部及金凤区中部。
二、银川人口
2007年,银川市共有495822户、1487934人,户均人口3.00人。其中市辖区286931户、860821人(兴庆区162766户、470841人,西夏区67522户、226198人,金凤区56643户、163782人),占全市人口的57.85 %,户均人口3.00人;永宁县65289户、208470人,占全市人口的14.01%,户均人口3.19人;贺兰县62287户、187036人,占全市人口的12.57%,户均人口3.00人;灵武市81315户、231607人,占全市人口的15.57%,户均人口2.85人。
全市非农业人口为949098人,占人口总数的63.79%;与2006年末相比增加32954人,增长3.60%。全市农业人口为538836人,占人口总数的36.21%;与2006年相比增加8164人,增加1.54%。其中市辖区非农业人口为739575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85.92%;与2006年相比增加27722人,增长3.89%。市辖区农业人口为121246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14.08%;与2006年相比增加3403人,增加2.89 %。永宁、贺兰两县非农业人口分别为53363人和48614人,分别占人口总数的25.60%和25.99%;永宁、贺兰两县农业人口分别为155107人和138422人,分别占人口总数的74.40%和74.01%;灵武市非农业人口为107546人,占人口总数的46.43%;灵武市农业人口为124061人,占人口总数的53.57%。
全市人口中男性749906人,占人口总数的50.40%;女性738028人,占人口总数的49.60%。男女比例为102:100。
2007年全市共出生18729人,死亡4507人,自然增长14222人,自然增长率为9.69‰。其中:市辖区出生9881人,死亡2741人,自然增长7140人,自然增长率为8.45‰。全市共迁入58833人,迁出31937人,机械增长26896人,机械增长率为18.33‰。其中市辖区迁入48090人,迁出24105人,机械增长23985人,机械增长率为28.38‰。全市本年末总人口与2006年末相比增加41118人,增长率为2.84%。其中市辖区年末人口比2006年末增加31125人,增长率为3.75%。
2007年全市少数民族人口共412295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7.71 %。其中回族386131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 25.95%,占少数民族的总人口数的93.65%。市辖区少数民族人口205867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23.92%,其中回族182781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21.23%;永宁县少数民族人口40457人,占永宁县人口总数的19.41%;其中回族39114人,占永宁县人口总数的18.76%;贺兰县少数民族人口47395人,占贺兰县人口总数的25.34%;其中回族46588人,占贺兰县人口总数的24.91%;灵武市少数民族人口118576人,占灵武市人口总数的51.20%;其中回族117648人,占灵武市人口总数的50.80%。
2007年全市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15282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1.19%;18岁至35岁464539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31.22%;35岁至60岁547443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36.79%;60岁以上的有160670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0.80%,其中100岁以上(含100岁)的有104人,男42人,女62人。市辖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162225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18.85%;18岁至35岁265867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30.89%;35岁至60岁334787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38.89%;60岁以上的有97942人,占市辖区人口总数的11.38%,其中100岁以上(含100岁)的有59人,男21人,女38人。
编辑本段【交通旅游】
对外交通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相交织的立体运输网络。公路有6条国道通往全国各地,境内有高速公路125公里;铁路有包兰铁路、中宝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连;银川河东机场(4D级)可起降波音、空客等大中型客机,已开通北京、香港、上海、广州、南京、成都、西安、武汉、昆明、太原、乌鲁木齐、济南、杭州、郑州、青岛、敦煌等航线。银川市自然风景秀丽,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自然景观有苏峪口森林公园、滚钟口风景区、金水旅游区、大小西湖、鸣翠湖、鹤泉湖等;人文历史景观有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拜寺口双塔、三关口明长城、水洞沟遗址、鼓楼、玉皇阁、海宝塔、承天寺塔、南关清真大寺、纳家户清真寺、马鞍山甘露寺、镇北堡华夏西部影视城等。现有国际饭店、虹桥大酒店等一批高中档旅游设施迎接各地朋友的光临。2002年银川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亿元;接待境外游客0.4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36万美元。年末全市实有出租汽车9760辆,公交标准运营车辆总数6684标台。2006年末全市拥有公交车5246辆,6193标台,运营线路网长度2575公里,客运总量10827万人次。
银川河东机场
银川河东机场始建于1995年,2000年12月投入使用,现已成为银川市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机场现有一条长3200米的跑道,飞行区等级为4D级,停机坪为5万平方米,有9个停机位,4部旅客登机桥,可起降波音747等型号的飞机,现已开通了20多条航班,开往国内中大中城市,航班分为中停、直飞两种,多停靠西安。
机场位置
银川河东机场位于银川市下辖的灵武市临河镇境内,距银川市城区19公里。
机场设施
- 餐厅机场有两个餐厅,为回民餐厅和汉民餐厅,符合少数民族要求。
- 休息室分为候机室和贵宾候机室两种。
机场服务
- 机场问讯:机场问询处 电话:0951-6912218
- 机场售票处:银川河东机场售票中心
机场交通
银川河东机场有民航班车、出租车,供乘客选择乘坐。
编辑本段【主要景点】
西夏王陵
西夏历代帝王的陵寝,位于西夏区贺兰山东麓, 随地势布列着西夏国的9座帝王陵,200余座王侯勋臣—贵戚的陪葬墓,有佛寺遗址1处和西夏砖瓦窑10余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西夏王陵建筑风格独特,面积大而陵墓集中。风景区共50多平方公里,其中王陵高大雄伟,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镇北堡西部影城
位于西夏区镇北堡镇,原址为明清时代的边防城堡。着名作家张贤亮发现了它,并在80年代初期将它介绍给了电影界。迄今为止,这里已拍摄了获得国际国内大奖的《牧马人》、《红高粱》、《黄河谣》、《黄河绝恋》、《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等六十多部影视剧。镇北堡西部影城在中国众多的影视城中以古朴、原始、粗犷、荒凉为特色。在此摄制影片之多、升起明星之多、获得国际、国内影视大奖之多,皆为中国各地影视城之冠,被誉为“中国一绝”。因其对中国电影事业的特殊贡献,享有“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的美称。
贺兰山岩画
位于西夏区贺兰山东麓贺兰口内,距银川市区60公里。山口内有千余幅岩画分布在沟谷两岸绵延600多米的山崖石壁上。画面以人类画像为主的岩画占岩画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牛、马、羊、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此外,还凿刻有狩猎、祭祀场面的图案和日、月、星、辰、人手、人脚及西夏文字等。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堪称是一处珍贵的民族艺术画廊。
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西夏区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在近万公顷的范围内,高耸入云的油松、杜松、云杉等天然林木一望无际。吐红的樱桃、挂紫的丁香、披粉的蒙古扁桃等珍稀灌木遍布山谷沟壑。层层林海,色彩斑斓,变幻无穷,令人叫绝。
三关口明长城
位于西夏区贺兰山东麓,系宁夏通往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的交通要道。明政府为边防安全,在三关口筑长城(明称为边墙)、设关隘,成为当时宁夏镇城防的“四险”之一。后几经重修、增筑,墙体绵延山峰之巅,山陡壁峭,地形险要,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三关口绵延纵横的长城与墩台、烽火台左右联属,有西控大漠、扼咽喉要道之险。
海宝塔
俗称北塔,位于兴庆区北部海宝塔寺内。海宝塔始建年代不详,据明代《万历朔方新志》记载,我国南北朝时期大夏国王赫连勃勃重修,是一座方形9层11级楼阁式砖塔,通高53.9米。登临塔上,银川塞上江南风貌一览无余,明清时代列为宁夏八景之一,称为“古塔凌霄”。寺院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景色秀丽。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寺院举办“盂兰”庙会,相沿至今。
鼓楼
位于兴庆区解放东街和鼓楼南、北街的十字路口。钟鼓楼始建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通高36米,以台基、楼阁、角坊组成。整座鼓隹雕梁画栋,雄伟壮观。
南关清真大寺
位于兴庆区南部,银川穆斯林群众于1981年募资重建的一座具有阿拉伯风格和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体。上层大殿可容1300余人做礼拜;下层设沐浴室、小礼拜殿、女礼拜殿、阿拉伯语学校、阿訇卧室、会客厅等。楼顶正中耸立一大四小绿色穹隆顶,顶端新月高悬。殿前两侧各建30米高的“宣礼塔”,中部设一座直径15米的喷水池。整个建筑布局严谨,装饰华丽,精致典雅,宏伟壮观。每逢“主麻日”或每年回族传统节日时,成千上万穆斯林在此聚礼,从事民族宗教活动。
鸣翠湖
位于兴庆区东郊的鸣翠湖湿地生态旅游区,距市区8公里,邻黄河2公里,规划面积10000余亩,是集生态保护、旅游观光、会议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示范园区。鸣翠湖有鸟类97种,其中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大鸨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金水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