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消毒法操作时间多少
A. 执行手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搓手至少要多长时间
洗手六步需要15秒,快速手消毒没规定多长时间。每步15秒,双手就是三分钟。
B. 幼儿园厨房消毒方法及时间
幼儿和教职员工在幼儿园的餐食都是由幼儿园厨房提供。在非常时期,为了保证幼儿和教职员工的健康,一定要做好厨房和餐具的消毒。
餐具的清洗与消毒
1. 清洗餐具、用具时,应做到专池专用,并在水池的明显位置注明标识。餐具在清洗消毒过程中须做到"一刷、二洗、三冲、四消毒"。
2. 严格执行餐具清洗消毒流程,消毒程序按分类-去渣-浸泡-刷洗-冲洗-消毒-分装-保洁8个程序进行。消毒完的餐具必须用放入碗柜内,并关好柜门,防止污染。
分类
去残渣 洗碗工用百洁布刮掉餐具表面上的大部分残渣、污垢, 放入浸泡池中。
浸泡 将餐具内的杂物刮掉后,放入水池浸泡5~10分钟。
刷洗 清洗时,在水池里放入5~10/1000的洗涤剂,注入热水,将洗洁剂搅拌均匀,水温控制在40℃,用钢丝球将餐具刷净。
冲洗 餐具清洗干净后,用流动水将餐具内外冲净残留的洗涤剂,放入控水池把水控干。如需要化学消毒的餐具放入消毒池内。对每餐未使用的餐具,必须收回洗碗间用清水冲洗,进行消毒后,方可再用。
消毒 餐具沥干水后,将洗涤好的餐具放入消毒柜内进行消毒,温度保持在120℃~125℃,消毒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消毒后的餐具不得用毛巾、餐巾擦干。
入柜 消毒后的餐具统一放在专用碗柜内,摆放时底应朝上,口应朝下,摆放要整齐,避免与其他杂物混放,防止用具重复污染,并对碗柜定期清洗和消毒。
保洁 餐具消毒、入柜结束后,锁好柜门和洗消间门,避免人员流动引起污染。
分餐间的清洁与消毒
1. 分餐间安装足量紫外线消毒灯,备餐前开灯30分钟进行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2. 分餐人员进入分餐间要更换干净的专用工作衣帽,清洗、消毒双手,必要时戴手套、戴口罩进入备餐间分餐,操作时避免食品受到污染,离开再次返回要重新清洗消毒双手,非操作人员不得进入,不得在备餐、分餐间从事与分餐无关的活动。
3. 分餐用的工具做到每餐清洗消毒。
4. 分餐人员负责检查食品质量,发现有感官性状态异常的应立即停止分餐,并及时上报保健医,分好的幼儿餐应尽快送到班级,不得在分餐间长时间存放。
5. 分餐结束后及时做好清洁卫生工作,保持备餐分餐间的干净整洁。
6. 分餐用的餐具、工具做到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7. 分餐间每日供餐后要及时进行清扫,保持清洁卫生。
配餐间紫外线消毒方法
紫外线灯应按功率不小于1.5W/m³设置,紫外线灯宜安装反光罩,强度大于70µW/cm²。紫外线灯应分布均匀,距离地面2m以内。在无人工作时灯开半小时以上进行空气消毒,并有消毒记录(记录消毒日期、开灯时间、闭灯时间及消毒人员签字)。
厨房排水沟的清洁与消毒
厨房排水沟每天下班前,清理干净水沟两侧及地面的食物残渣并进行消毒。
C. 餐厅餐具消毒流程是怎样的
餐具的消毒标准五步骤: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
1、洗:将餐具上的残留物洗去,放入洗涤池或洗涤装置中用清洁剂将其洗净。
2、刷:用刷子或各种清洁用具把餐具刷干净。
3、冲:将使用洗涤剂的餐具用清水清洗,冲洗至少三次。
4、消毒:用高温,药物或者红外线电子消毒柜消毒。
5、保洁:将消毒后的餐具放在保洁柜中,要进行密封,防止细菌的进入。
(3)六步消毒法操作时间多少扩展阅读:
餐具消毒的3个常用方法如下:
1、煮沸消毒:将洗涤洁净的餐具置入沸水中消毒5分钟。煮沸5分钟就能杀死一般细菌,家用餐具可每周定期煮一下。此法也可以升级为蒸汽消毒,将餐具放入笼屉上蒸5—10分钟,效果也很好,而且不会使餐具挂上水碱。
2、微波炉消毒:一定强度的微波能在3分钟内杀灭大肠杆菌;6分钟内杀灭导致腹泻、结肠炎的病菌。不过由于微波炉内温度过高,容易将餐具烤焦,降低杀菌效果。所以餐具消毒应先用湿毛巾包裹。另外,金属餐具一定不能放在微波炉中加热。
3、化学浸泡消毒:对于不耐高温的餐具,可使用漂白粉、高锰酸钾等消毒液浸泡。药液浓度要按规定要求,浸泡时注意药液必须没过餐具;浸泡时间要充足,一般需15—30分钟。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好用流动水冲洗。
D. 六步洗手法不得少于多长时间
“ 六步洗手法 ”的每个步骤不少于10秒。具体如下:
1、首先,用水将手冲洗一遍,然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打出泡沫。然后双手五指并拢,大拇指分开,互相搓揉掌心。
(4)六步消毒法操作时间多少扩展阅读:
六部洗手法的好处:
绝大多数传染病通过适宜的手卫生是可以预防的,预防呼吸道传染病除了要严防呼吸道传播,尤其更要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例,病毒通过病人喷出的飞沫散播到空气中,可以黏附在物体上,存活较长时间。
而这些病菌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就是我们的手,日常生活中,双手与物品接触的机会最大,有实验表明,人的一只手上大约黏附40多万个细菌,而人在一小时内会至少三次用手碰自己的鼻子、眼睛、嘴巴等部位,都可能为病原传播创造机会。
甲型流感病毒可以通过接触物体传染,最好每天几次,用肥皂和温水清洗双手,特别是在流感疫情受影响地区。尽量避免用手接触眼睛、鼻子或嘴巴。
在办公室经常保持使用物品的清洁卫生,如门把手、电话、灯的开关和咖啡机等。使用公共厕所时要注意,用水龙头冲洗后,要使用一次性的干净纸巾,在使用干手的热空气装置也一定要小心。
E. 清洁消毒的四个步骤是什么
清洁消毒的四个步骤以餐具为例:一洗,二刷 ,三冲, 四消毒。
1、洗:先用热水洗去食物残渣(水温以50~60℃为宜)然后将餐具放入清洗消毒专用水池,与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开。采用化学消毒的,至少设有3个专用水池。
2、刷:用刷子或各种清洁用具 把餐具刷干净。
3、冲:将使用洗涤剂的餐具用清水清洗,冲洗至少三次。
4、消毒:餐饮具应首选热力方法进行消毒,严格按照“除残渣、碱水(或洗涤剂)刷、清水冲、热力消、保洁”的顺序操作。
使用化学药物消毒的严格按照除残渣、碱水(或洗涤剂)刷、清水冲、药物泡、清水冲、保洁的顺序操作,并注意要彻底清洗干净,防止药物残留。
(5)六步消毒法操作时间多少扩展阅读:
餐具清洗消毒制度
1、餐具、菜具、熟食容器等餐后应立即清洗消毒,做到使用一次,清洗消毒一次。
2、负责餐具消毒工作的专职人员应身体健康、工作认真。
3、餐具清洗消毒必须严格按规定的程序操作。热力消毒程序: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药物消毒程序:一刮、二洗、三消毒、四冲、五保洁。
4、餐具消毒应做到下列要求:热力消毒:煮沸蒸汽100℃蒸30分钟。远红外120度℃,15~20分钟。药物消毒:有效氯浓度250PPM,消毒时间5分钟。
5、消毒完毕的餐具、茶具等应立即放于清洁的橱、柜内保洁,防止再污染。
6、厨房内使用的食品容器、用具,必须在指定的容器洗刷槽内洗刷,洗刷后置于指定的消毒器内进行消毒,未经清洗消毒的容器、用具不得使用。
F. 六步洗手法揉搓时间应不少于多少秒
六步洗手法的每个步骤不少于15秒。
观察到医护人员平均洗手时间少于15秒。除了洗手时间非常短外,医护人员常不能洗到手和手指的所有表面。揉搓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手卫生效果,使用手消毒剂揉搓时,如果未达到15秒即干燥,则是由于取液量未达到推荐值,从而影响手消毒效果。虽然揉搓时间长,效果会更好,但过长的时间会降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洗手注意事项
1、在洗手时用流动的水洗比较好。
2、注意清洁到位,洗手时对于指甲、指尖、指缝、指关节在内的每个部位都要认真清洁到位。
3、洗手时,不仅吃饭前后要洗手,在看望病人前后也要洗手。
4、手部清洁后,还要用一次性纸巾擦干,避免水分残留,否则更容易沾染上一些细菌。
G. 手术室洗手的时间是多少洗手步骤
洗手全程5分钟左右
六步洗手法具体步骤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第四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五步: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六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H. 六步洗手法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六步洗手法已经更改为七步洗手法。
(一)目的
清除手部污物和细菌,预防接触感染,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及室内通风换气、家庭和个人卫生越来越受到重视。手与外界接触最为广泛,传播急性传染性疾病的机会就多。专家提倡:百姓要像医务人员一样,用七步洗手法清洁自己的手,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二)注意事项
环境要求:宽敞明亮、有非接触式自来水龙头和齐腰高的水槽。
洗手前准备:手部无伤口,剪平指甲;穿好洗手衣(或收好袖口),戴好口罩、帽子;备好洗手液(或肥皂)、干燥的无菌擦手巾。
要彻底清洗戴戒指、手表和其他装饰品的部位,注意,应先摘下手上的饰物再彻底清洁,因为手上戴了戒指,会使局部形成一个藏污纳垢的“特区”,稍不注意就会使细菌“漏网”。
洗手每一步揉搓时间均应大于15秒。
I. 护士涂擦消毒手时,涂擦时间不少于多长时间
采用流动水洗手,取皂液或洗手液涂擦双手进行消毒,认真搓擦双手掌心、手背、指缝、指甲至少15秒,每一步不少于2秒,应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涂擦消毒时应当彻底,特别注意指甲、指尖、指缝及腕部,每一步搓擦不少于2秒钟。盛装皂液的容器应保持清洁与干燥,擦手小毛巾应一用一消毒。手无污染时也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七步洗手法洗手。
(9)六步消毒法操作时间多少扩展阅读:
七步洗手法是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前的洗手方法,用七步洗手法清洁自己的手,清除手部污物和细菌,预防接触感染,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洗手的指征,即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穿脱隔离衣前后,发放无菌物品之前,工工作人员应严格掌握洗手的指征。
即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穿脱隔离衣前后,发放无菌物品之前,工作人员被患者体液、血液污染后,均应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洗手或用速干喷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J. 消毒步骤及使用方法
一、操作流程
1.先清洁。室内地面及物体表面应先彻底清洁,移去不用的物品等。
2.关闭门窗,撤离人员。
3.测量室内面积或体积,配置消毒液。
4.操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消毒人员戴口罩(N95医用防护口罩)、橡胶手套、一次性防护服等。
5.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施药方法。
6.对所需消毒对象进行消毒。施药时按一定顺序进行,一般由里到外、自上而下、由左到右进行喷雾。
7.作用1—2小时后开窗通风。
8.做好消毒工作记录。
二、施药方法
(一)普通喷雾消毒法
用普通喷雾器(如各种农用喷雾器)喷洒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处理,喷洒液体雾粒直径多在100μm以上。
1.适用范围。物体(品)表面、室内墙面和地面、室外建筑物和帐篷表面、地面、车辆外表面、装备及植被等。
2.使用要求。到达疫区或疫点后,先从足下喷洒,开辟无害化通道至操作端点,而后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依次喷洒。喷洒量可依据表面的性质而定,以消毒剂溶液可均匀覆盖表面至全部湿润为度。
3.注意事项。
(1)喷洒有刺激性或腐蚀性消毒剂时,消毒人员应佩戴防护口罩、眼镜,穿防护服。
(2)室内喷雾时,喷前将食品、衣被及其他不需消毒的物品收叠放好,或用塑料膜覆盖防湿。
(3)室外喷雾时,消毒人员应站在上风向。
(二)气溶胶喷雾消毒法
用气溶胶喷雾器喷雾消毒液进行空气或物体表面消毒的处理方法,雾粒直径20μm以下者占90%以上。由于所喷雾粒小,浮于空气中易蒸发,可兼收喷雾和熏蒸之效。
1.适用范围。室内、坑道、车辆、帐篷内空气和物体表面。
2.使用要求。消毒前关好门窗,喷雾时,按自上而下、由左向右顺序喷雾。喷雾量以消毒剂溶液可均匀覆盖在物品表面或消毒液的雾团充满空间为度。消毒结束后,打开门窗通风,去除空气中残留的消毒液的雾粒及气味。
3.注意事项。同普通喷雾消毒法,应特别注意防止消毒剂气溶胶进入呼吸道,应使用可靠的喷雾器。
(三)擦拭消毒法
用布或其他擦拭物浸以消毒剂溶液,擦拭物体表面。
1.适用范围。适用于家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玩具、器械、车辆和装备等物体表面,以及医院和实验室环境表面。
2.使用要求。用干净的布或其他物品浸消毒剂溶液,依次往复擦拭拟消毒物品表面,作用至所用消毒剂要求的时间后,再用清水擦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3.注意事项。不耐湿物品表面不可使用该方法;擦拭时应防止遗漏;污物可导致消毒剂有效浓度下降,应适时更新消毒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