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嘎旗人口多少
㈠ 元阳县沙拉托乡阿嘎村民委员会怎么样
阿嘎村委会,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0.00公里,距离镇18.20公里,
国土面积16.41平方公里,海拔1380.00米,年平均气温17.00℃,年降水量1600.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茶叶等农作物。有耕地3362.68亩,其中人均耕地1.06亩;有林地15733.14亩。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25户,有乡村人口3845人,其中农业人口3845人,劳动力242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990人。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08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35.00元。
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业为主。
㈡ 色达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截至2019年8月,色达县属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色达县隶属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东邻阿坝州的壤塘县,北与青海省的班玛、达日两县接壤,西部和南部分别与本州的甘孜、炉霍两县毗邻。
辖4个片区(泥曲片区、色曲片区、色塘片区、色尔坝片区),17个乡镇(泥朵乡、克戈乡、康勒乡、然充乡、大章乡、大则乡、亚龙乡、塔子乡、年龙乡、色柯镇、洛若镇、霍西乡、旭日乡、杨各乡、翁达镇、甲学乡、歌乐沱乡),134个行政村。
县人民政府驻地色塘区色柯镇(色塘系藏语译音,意即金坝,又名色果根塘),北纬32°16′,东经100°19′,海拔3893.9米,距州府驻地康定444千米,距省府成都635千米。
(2)阿嘎旗人口多少扩展阅读:
色达县的历史沿革:
色达县历史悠久。早在3000年前已有人类繁衍生息于此,古藏族六大氏族之一的董氏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当地人称“阿嘎洛麦”即猿人之意。
色达县古为羌地。
唐、宋属吐蕃。
元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明为乌斯藏据,属朵甘行都指挥使司辖区。明末,瓦修骨系一部迁于色达杜柯,游牧于色柯上游。
清代康区改土归流,赵尔丰多次札谕色达归诚未遂。
清为“政力未逮”之地,民国时期无变化。
1952年8月,色达和平解放,西康省政府建色达县,属四川甘孜州。195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治县。
㈢ 包头小学有那些
1、包头市小学,始建于1957年,占地面积13703.2平方米,建筑面积8126平方米。是全市唯一一所寄宿制小学,唯一一所具有招收留学生资格的学校。
2、包头市九原区沙河第一小学,校园占地面积32671平方米,创建于1975年,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全面育人、和谐发展”为办学思想。
3、光荣道小学,是一所青山区委、区政府和教育局支持建立的公立学校。该校的教育理念是“为光小人的健康发展负责”。学校现占地面积近一万一千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
4、少先路小学,坐落于包头市青山区,是一所一所流动人口子女较多的学校,注重德育,开辟国学操等项目。
5、包头市蒙古族小学,始建于1957年,占地面积13703.2平方米,建筑面积8126平方米。1999年进入“自治区义务教育实验学校”的行列。
㈣ 包头的邮政编码是多少
内蒙古自治区 包头市 014000。
包头是蒙语“包克图”的谐音,意为“有鹿的地方”,又称“鹿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北与蒙古国接壤,南临黄河,东西接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
属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市总面积辖27768平方公里,5个市辖区、1个县、2个旗及1个开发区;常住人口285.8万(2016年末)。
2017年12月,入选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包头是内蒙古的制造业、工业中心及最大城市,呼包银经济带、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被誉称“ 草原钢城”、“ 稀土之都”。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重要枢纽,是中国、内蒙古对外开放的重点发展地区,中国大陆铁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
㈤ 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文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精神性。
这是文化最基本的特征。所谓精神性是指文化必须是与人类的精神活动有关的,与人类精神活动无关的物质就不能称之为文化,如山河湖泊、天体运行就不属于文化范畴。
2、社会性。
文化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它是人与人之间按一定的规律结成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与人在联系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在共同认识、共同生产、互相评价、互相承认中产生的。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不会有文化。
3、集合性。
这是指文化必须是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许多人共同的精神活动、精神行为或它们的物化产品。它是由无数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任何个人都无法构成文化。
4、独特性。
文化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组织或一个群体的基本因素。这些民族、组织、群体的差异性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因此文化带有独特性,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文化存在于两个民族或组织和群体中。
5、一致性。
这是指在一个民族、一个组织或一个群体中,文化有着相对一致的内容,即共同的精神活动、精神性行为和共同的精神物化产品。这种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相对一致性是构成一种文化的基础。正是有了这种一致性,各种文化才有了他们各自的内涵。
拓展资料: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
文化(culture)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㈥ 西藏有哪些风俗习惯
西藏风俗习惯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拉”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坐,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敬酒时,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满时,必须一饮而尽。
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㈦ 今年2022打通几条路九原区
目前所有通往九原区路线都可通行,可下载卫星地图查看
九原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东邻东河区、石拐区,北靠青山区、昆都仑区,北靠大青山,南临黄河,地处土默特平原与河套平原的结合部。位于"呼包银榆"经济区和"呼包鄂榆"城市群的核心区域,是包头新都市中心区所在地。
九原区辖1个苏木、3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2个工业园区。总面积734平方公里,2018年总人口30万人,由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等19个民族构成,其中蒙古族主要聚居在西部阿嘎如泰苏木。
㈧ 蒙语好寓意的名字 独一无二的蒙古名字大全
在我国除了汉族之外有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人员日益壮大,尤其是还设定了独立的行政区可见人口数量增多,那么对于蒙古族的人来说取名的话会不会更加困难呢?如果说想要给蒙语取出好寓意的名字应该从何下手呢?为大家介绍独一无二的蒙古名字大全供有需要的人参考研究。
蒙语好寓意的名字怎么取?
1.根据动物的名字
由于蒙古族是草原上生长的人群,所以他们对于草原上动物的热爱也是你无法想象的,他们会以动物的名字来给自己取名,而不同的动物则象征着差异明显的性格特征和寓意,例如阿狮兰(狮)、巴尔思(虎)、那海(狗)、阿尔布古(有花纹的鹿)、脱里(鹰)、玛喇勒(牝鹿)等,他们都喜欢敏捷且强壮的动物。
2.根据祖先的名字
因为少数民族的人员相对来说稀少,所以蒙古族也更加注重传承的习俗,他们会以部落氏族的姓氏为名,成吉思汗所在的部落为“奇源”部,郭尔罗斯前旗王爷驻京代办“富格日特”的后裔取首字“富”为姓,父名为布仁,则取“布仁”首字“布”为姓,父名为“呼德”,则取“呼德”首字的谐音“胡”为姓。
3.根据结实的事物取名
在草原上长大的人无论男女对于结实的事物都毫无抵抗的能力,他们也希望自己的身体能够健壮如牛,因此在蒙古人的名字中你可以看到许多与结实事物有关的,在蒙语中巴图就是结实的意思,他们会在后面附加后缀,例如巴图噶尔(结实的手)、巴图和坦(结实的城)、巴图布琳(全结实)等。
4.根据吉祥的词语取名
无论是汉族还是蒙古族对于吉祥的词语都是由衷喜爱的,毕竟名字的寓意深远是其次,好兆头才是名字的关键存在意义,所以在蒙语中那苏图象征着长寿,宝音或伯颜图、好必图、吉日嘎朗)、贺喜格等都代表着有福气,这些都是蒙语取名中备受欢迎的词。
独一无二的蒙古名字大全
"阿丽亚" 意为淘气
"阿露思" 意为遥远
"希吉尔" 意为珍贵
"艾吉玛" 意为旋律
"阿娜日" 意为石榴
"安达" 意为朋友
"昂格罗玛" 意为芳香
"昂沁" 意为猎人
"阿碧雅" 意为音
"阿碧雅思" 意为才华
"阿嘎如" 意为沉香
"阿嘎日" 意为空气
"阿古拉" 意为山
"阿古达木" 意为广阔
"阿木古楞" 意为安详
"伊娜嘎" 意为爱恋
"耶拉" 意为胜利
"伊特格乐" 意为信任
"伊日贵" 意为花的名字
"傲木嘎" 意为勇
"傲其" 意为火焰
"傲云" 意为智慧
"傲瑞" 意为领头
"傲日格乐" 意为峰
"傲日其郎" 意为宇宙
"奥云塔娜" 意为珍珠般美丽、聪智
"沃斯" 意为水
"乌雅汗" 意为柔
"乌日汗" 意为和煦
"乌日娜" 意为巧
"乌日露格" 意为强
"乌日乐" 意为晨
"乌恩" 意为真
"乌尼" 意为永远
"乌尼日尔爾" 意为繁盛
"乌斯阿拉" 形容女孩水灵灵的
"卫乐斯" 意为业
"文都苏" 意为根
"奈日" 意为喜
"南定" 意为珍贵
"娜布其" 意为叶子
"娜荷雅" 意为芽
"娜米雅" 意为枝
"娜丽娜" 意为莲湖的一种
"娜仁托娅" 意为霞光
"宁金" 意为善良
"白嘎力" 意为自然
㈨ 请教一个藏文字,符号请各位大侠帮帮忙!!!
藏语在语言学上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下的藏语支。藏语支包括藏语、门巴语、珞巴语、普米语和嘉戎语等。藏语支各语言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复辅音声母、有较多的单辅音和复辅音韵尾、声调发展不平衡。如藏语中有30个辅音字母,4个元音字母。
有关藏语言文字起源的问题,学术界仍在争论中,但主要形成几种观点。佛教界认为系吞弥·桑布扎所创;西藏本土宗教苯教认为系苯教始祖辛饶米沃奇所创;还有学者认为系脱胎于伽湿弥罗文(今克什米尔文)或者多文或者象雄玛文或者黎宇文(于田文)。
佛教史籍记载,公元7世纪上半叶,吞弥·桑布扎与其他15名藏族青年受吐蕃第32代赞普(王)松赞干布委派,前往天竺(今印度)学习梵文和天竺文。由于水土不服,惟有吞弥·桑布扎没有病故他乡,他先后从黎敬和拉热白森格学习梵文和天竺文,其认真刻苦的敬业精神获得天竺人的敬称“桑布扎”(意为贤良的藏人)。
回归故里后,按照松赞干布的旨意,吞弥·桑布扎根据梵文字母以及藏语语音的特点,整理出藏语的30个辅音字母以及4个元音字母,被称为藏语的30个子音字和4个元音字。吞弥·桑布扎还编撰了《文法根本三十颂》,完成了藏民族文字的整理规范工作。
在迄今的1300年里,藏文经历了四次改革。此四次改革分别发生在公元7世纪、公元8世纪、公元8世纪和公元1070年。四次改革先后整理规范了藏文字和语法、统一了用词用语、确立藏文字的书写法。
西藏和平解放后,为促进藏语的学习、使用和发展,国家和政府历时近20年的研究,于1987年制订了《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1988年西藏正式成立了西藏自治区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人兼任领导。各地市均成立了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与此同时,藏文编码国际标准于1997年获国际标准组织的通过,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中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文字,也便利了藏文的计算机信息化。
藏语言
藏语是我国藏族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省的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30万。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现代藏语有以下特点:(1)浊辅音声母趋于清化,局部地区所保留的浊声母都是来源于古复辅音声母中的浊基本辅音;(2)复辅声母赵于简化和消失,只在局部地区保留带前置辅音的二合复辅音;(3)单元音韵母增多,特别是鼻化元音;(4)元音有长短区别,并与声调有互补关系;(5)有鼻化和非鼻化两类真性复元音韵母;(6)辅音韵尾趋于简化,从而引起带辅音韵尾韵母的简化;(7)有较完整而稳定的声调系统,而助数量有增多的趋势;(8)谓语是后置表达系统(即谓语的语法意义由谓语之后的万分表示);(9)构语和构形的语素之间有丰富的减缩变化;(10)动词只保留简化的屈析变化,而且它已失去独立表达语法意义的功能;(11)动词有丰富的体的范畴;(12)判断动词和存在动词有两种表示不同人称的词汇形式;(13)动词无人称和方位范畴;(14)单一万分表示否定(即在所否定的词的前或后加否定成分表示);(15)有丰富的助词,而且常常有减缩和独立两种形式;(16)形容词和部分派生名词有构词后缀;(17)有敬语和非敬语的区别。
藏语言系属
藏族主要使用藏语。按语言发生学分类法,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语言学家们用这个语系中历史文献最丰富、影响最大、使用人口也较多的两种语言名称来概括这一语系,足见藏语在确立汉藏语系中的价值和历史地位。
藏语与汉语差别很大,但两者在语言发生学的分类上有亲缘关系,则是毋庸置疑的。在词汇上,汉藏两种语言之间有较多的同源词;在语音上,汉藏两种语言都有以声韵母为单位的独特的语音结构,所不同的是汉语没有藏语那么多的复辅音声母;在语法上,汉藏语两者都具有以虚词和词序作为表达语法意义的共同框架,但是在词序上有宾述和述宾的差别。
藏语支包括藏语和门巴语,另外,分布在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国家的一些所谓喜马拉雅语言,如布南、卡瑙里、固戎、巴兴、伐尤、塔克巴、藏拉、木尔米、阿博尔、米里、达夫拉、阿嘎等语言,也属藏语支。
藏语主要分布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省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和锡金。地处中国西南部的域外语言,如巴尔蒂、普里克、拉达克、斯比蒂、洛盖等,与中国藏语相差不大。藏语不仅为藏族使用,国内的错那门巴族80%以上都使用藏语,西藏的部分回族、珞巴族和青海省河南蒙旗的蒙古族也使用藏语。此外,纳西、上等民族以及甘青一带与藏族杂居地区的回族、汉族和撒拉族等,也有一部分人兼通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