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多少中国古籍
1. 有哪些中国历史文物在国外
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使古老的华夏大地积存了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然而,从鸦片战争开始以来的百余年间,由于列强侵略、战乱纷杂和内盗外掠等因素,直接造成了数额巨大的中国历史文物流落异域。
据文物专家估计,目前在世界上47个国家的2000多个大型博物馆中,中国流失出去的历史文物多达167万件;除此之外,还有至少有数百万件中国历史文物流落在世界各国民间之中。
这些流落在外的中国珍贵历史文物,有的是在战争时期被各国列强武力掠走的,有的是被一些外国探险家以科学考察的名义窃取的,有的是盗墓贼或文物贩子内外勾结走私出去的。
中国历史文物的大量流失,主要是从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魔爪伸向中国开始的。1860年10月18日,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是中国文物史上最大的一次劫难。据载,圆明园拥有自康熙以来清朝历代帝王收藏的纯金、镀银、玉雕、铜铸佛像等珍贵历史文物达10万尊以上。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说过:“即使把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然而, 圆明园这座艺术宝库却在那次空前浩劫中被彻底洗劫一空, 包括《永乐大典》和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最早募本等在内的大量稀世之宝均被散失殆尽。
目前在英国大英博物馆中收藏的中国历史文物总数多达2.3万余件,绝大多数为稀世珍品。其中,中国历代古画就有数百件之多。被八国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的《永乐大典》、《女史箴图》、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和所谓科学“考察队”窃取的敦煌画卷就收藏于此。
英国大英博物馆中之馆——中国馆,是香港商人何鸿卿爵士在1990年捐助200万英镑(约2700多万人民币)改建的,改建的目的是便于对中国历史文物进行保护和展览。大英博物馆自己也一向如此认同。英国大英博物馆馆藏的中国珍贵文物除少数为爱好者捐赠外,绝大部分为大英帝国全盛时期大肆掠夺而来的
与此同时,流失到日本的中国历史文物数量也非常巨大,而且文物品种十分齐全和丰富。据了解,日本现今有1000多座公私博物馆,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收藏有中国历史文物,数量总计大概在七八十万件左右。多为日军侵华期间被日本人抢掠和偷走的。
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收藏了中国历代名画、金玉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等3万多件;巴黎卢浮宫国立博物馆的分馆吉美博物馆之藏品的一半以上都是中国历史文物,总数达到3万多件。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是美国专门以收藏中国历史文物为主的一家博物馆。在该馆的陶瓷部就收藏中国历代名贵陶瓷和其他珍贵文物2000多件;该馆玉器部有中国古玉文物1200多件,为当今世界上收藏中国玉器最丰富的博物馆。除此,该馆青铜器部还收藏中国古代青铜器约有800件。
中国历代地方志和历史典籍等的流失也相当严重。据了解,美国国会图书馆目前就已经收藏中国各地编纂编修的历代地方志4000多种,古籍善本3000多种,私人家谱2000多种。
在中国流失在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 日本就收藏有1.3万片,成了世界上收藏中国甲骨文片最多的一个国家。敦煌遗书在中国仅存2万件,仅占3成左右,而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的有6000余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的多达1.2万件,等等。
2. 现在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有多少
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数量究竟有多少?这恐怕是一个谁也无法准确回答的问题。但可以确定的是,那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大得足以让国人心惊肉跳,大得足以让世人瞠目结舌。更值得国人关注的是,在这些巨大的数字中,属于历史上数次被侵略者掠夺的文物珍品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建国后,特别是近20年以来流失的文物越来越多。记者长时间跟踪国内外一些比较可靠的文物资料库,对境外中国文物藏量较大的博物馆及它们所藏文物的来历,作了较为系统的调查与统计,结果如下: --英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共收藏中国历代文物约130万件,大多数是在近代殖民主义时期被侵略者从中国非法劫掠流落海外。其中,大英博物馆收藏中国书画、古籍、玉器、陶器、瓷器、青铜器、雕刻品等珍稀国宝有3万余件,流失海外的中国古代绘画精品几乎都在馆中。这些文物珍品涵盖了近7000年中国历史,其中许多都是从未面世的孤品。如:为历代宫廷收藏珍品的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代摹本、初唐宗室李孝斌之子左武卫大将军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图》、宋初江南画派代表人物巨然的《茂林迭嶂图》、北宋三大家之一的陕西画家范宽的《携琴访友图》、号称龙眠居士的安徽人李公麟的《华岩变相图》、宋大文豪苏轼的《墨竹图》。此外,还有商代青铜双羊尊、西周康侯青铜簋、邢侯簋、敦煌壁画、汉代玉雕驭龙、唐代黄玉坐犬等,这些也都成为了该馆的镇馆之宝。 --法国各博物馆、图书馆收藏中国历代文物约260万件,这些文物均是在近代殖民主义时期从中国非法掠夺所得。卢浮宫博物馆羁留中国文物达3万件以上,其中原始社会的彩陶器、商周青铜器、瓷器的收藏量达6千多件。其分馆吉美博物馆还收藏中国文物数万件,占该馆馆藏文物总数一半以上。其中历代陶瓷器1.2万件,居海外博物馆中国陶瓷收藏之首。此外,巴黎等市立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收藏数量均与卢浮宫不相上下。法国国立图书馆收藏敦煌文物达1万多件,包括北魏的绢写本、隋朝的金写本、唐代的丝绣本、唐代金书、明万历刻本、大清万年地图、圆明园的40景诗绢本等。其中敦煌书画的三种唐拓本均为孤品、稀世珍宝。 --日本拥有1000余座大小博物馆,共收藏中国历代文物近200万件之多,绝大多数均为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和日本侵华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军劫掠出境。仅东京国立博物馆一家,就藏有中国历代文物珍品9万余件。其中珍品、孤品不计其数,远远超过中国国内的普通博物馆,如南宋着名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至今仍羁留其中;此外,分别存放于日本不同博物馆的王羲之《妹至帖》、《定武兰亭序》、《十七帖》、《集王圣教序》,还有前凉时代的《李柏尺牍稿》,也都是难得一见的稀世文物珍品。据中国政府统计,自1931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被日本掠夺的文化财产共1879箱,破坏的古迹达到741处,被抢中国文物多得无法估计,仅战后日本方面自己统计的数字就有360万件。 --德国各大博物馆都藏有大量的中国古代文物,据该国相关刊物披露:有据可查的总数大约在30万件左右。这些中国文物主要是通过两种渠道来到德国: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抢得、20世纪初借考古为名从中国盗得。仅以1902-1905年为例,三年间,德国考察队在吐鲁番、库车一带共运走古物400箱。其中有从未发现过的摩尼教创始人梅尼兹的肖像壁画以及许多珍奇的手写文书、纺织品、钱币等。但收藏这些文物的博物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毁灭性的轰炸,几百幅壁画损失了一半以上,柏孜克里克的20余幅壁画全部化为灰烬,近300尊塑像毁坏了一半。 --"八国联军"之一的沙皇俄国,当年并没少从中国掠夺文物珍宝,奇怪的是战后人们却很少能从前苏联的博物馆里看到那些文物。记者就此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发现了其间的秘密:当年俄军掠夺的中国文物,一部分被流亡的沙俄旧贵族变卖到他们新的居住国,另一部分则因为当年中苏同属一个社会主义阵营,苏联政府没有允许这些明显打着沙俄帝国侵略印记的"战利品"公开于市,而是把它们藏匿在一些研究机构里。记者在圣彼得堡的东方研究所藏品目录里,就发现了沙俄掠夺中国文物的蛛丝马迹,那里不仅有来自圆明园和故宫里的中国明清时期文物,而且还有更为珍贵的敦煌遗书1.2万件,该书藏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中国本土。而我国国内现存敦煌遗书也只有2万件,其余则被英、法、日、奥、瑞典等国瓜分。 --据不完全统计,加拿大各大文物机构共藏有中国古代文物近20万件,该国皇家安大略博物馆馆长、中国文物研究专家鲁克思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的采访时,曾用流利的汉语声称:"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中国藏品有3.5万件,这些文物的精美珍稀程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甚至很多中国博物馆也没有我们的藏品丰富……"他还承认:这些中国文物中,大部分都是由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于1909年至1934年之间,在中国河南洛阳雇人"考察挖掘"而获得。据史料记载:当年,这个怀履光以传教士的身份来到中国后,就一直替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集中国文物,前后历时六年,共发掘10余座大型木椁墓,出土文物多达1万多件,其中仅东周王室珍宝就有数千件。 --美国媒体透露:近30年来,流入美国的中国文物大约有230万件,其中20多万件精品被美国各大博物馆收藏。与英、法、日、俄等国家不同的是,美国各大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大多数都是在最近20年左右的时间里,通过境外走私非法所得。如: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设有10个中国文物陈列室,其间不乏雕刻、绘画、铜器、陶瓷等各种类别的稀世珍品。在该馆5000多幅中国古画中,有堪称国宝的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历代帝王图》、保存完好的唐张萱《捣练图》宋代摹本、宋徽宗的《五色鹦鹉》等;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藏有中国国宝石刻"昭陵六骏"中的"拳毛■"和"飒露紫"。而在中国本土碑林博物馆馆藏中,"六骏"中的这两骏却只能是复制品;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几乎一半收藏品是中国文物,包括书画、佛教艺术、铜器、玉器、陶器等;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竟然将中国文物确定为该馆的主打收藏对象,现有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陶瓷2000多件,玉器1200多件、青铜器800件,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收藏中国玉器最丰富的博物馆;此外,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共收藏中国古代善本书将近400种,约1.4万卷;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藏有中国家谱1.5万卷…… 以上数字,只是流失海外且有据可查的中国文物的一部分。一位在国家安全部门工作的朋友对记者说:"中国流失的文物,已经形成国际化一条龙经营。从盗掘到走私,直至出现在国外交易市场,常常几天之内就可以完成。"为了印证这位朋友的说法,记者走访了部分海关人员。他们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日趋繁荣,海关的物品检查量大得惊人。因此,不少地方只能采取抽检的方式查验过关物品,抽检比例一般在5%。就照着这种低比例的抽检,每年查扣下来的走私文物仍数量可观。记者翻阅了近几年中国海关总署的有关记录,其中不少案例让人触目惊心。 --2002年5月23日,罗湖海关从一名旅客行李中截获一堆装在蛇皮包里的青铜器,那位旅客自称是在广州旧货市场上花300元买来的"烂铜"。后来,经广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这170件"烂铜",都是汉代文物,其中还有14件为国家级珍贵文物; --2003年3月28日,深圳海关成功破获一起走私国家珍贵古生物化石的案件,共截获国家限制出口文物共计2165件,其中还出现多件国家一级文物。这批走私化石数量之多、级别之高、时间跨度的连续,均属国内罕见。从无脊椎动物化石到有脊椎动物化石的品种之齐全,足可以组成一个较大规模的古生物化石展览馆; --2003年12月22日,国家海关总署在天津把历年来查获的近9000件走私文物移交给国家文物局。 --2006年3月21日,大连海关的缉私人员在辽宁丹东大东港口岸检查一艘货船时,发现集装箱内没有货主申报出口的密度板材,而是藏着大量的古旧物品。后经辽宁省文物管理局专家鉴定,这12000件古旧物品绝大多数都是珍贵的中国文物,其中光是汉代瓦当就有1055件。 --2007年11月1日,杭州海关破获建关以来最大的一起文物走私案,共查获古生物化石15箱,计1177件。其中有古生物化石相框28盒、动植物化石717片、鳄鱼头化石2个、龟类化石19块、水晶状化石1箱、恐龙蛋化石21个、清晰整体脊椎动物化石5个、植物化石4大块、完整脊椎动物化石380块。 仅仅4个海关、仅仅一天时间、仅仅5%的抽检,竟然查扣了15512件文物(不包括天津海关)。假如按照所有海关、按照一年365天、按照100%的查验比例推算,中国文物每年会流失多少? 在我们拥有绝对主权的国家口岸,一批批弥足珍贵的中国文物,正在源源不断地被一些丧心病狂的不法之徒劫持到异国他乡,遭胁迫于丧权辱国之旅。为了让其中一些重要文物回国,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不但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与财力,而且也承受了交织着屈辱与愤怒的心理煎熬。中国政府除开依据有关国际法不断向那些非法占有中国文物的国家提出索回文物的严正交涉之外,每年还拨出数千万资金去海外回购流失的文物。近年来,一些实力雄厚的中国企业家和收藏家,也通过多种渠道斥巨资去海外回买本国文物,或捐献国家,或藏宝于民。但即便如此,面对数量巨大的流失文物,这一切努力都只能是杯水车薪。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中国文物保卫战的文化含义决不亚于一场抗日战争!
3. 大英帝国博物馆藏有中国多少文物
大英博物馆管据保守估计大约有2万3千件中国的稀世珍宝比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就在大英博物馆 答案补充 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其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远古时期的石器,6000多年前半坡村红陶碗及尖足罐,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斧,商周时期的青铜尊、鼎,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漆器、铁剑,六朝时代的金铜佛,隋代白色大理石佛像,唐代三彩瓷器,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和各种金玉制品,甲骨文、竹简、刻本古书和地图、铜币、丝绸、刺绣、书画、珐琅雕塑、景泰蓝、漆器、竹编等等,让人目不暇接。一言以蔽之,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
然而这仅仅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2万3千件中国历代稀世珍宝中的一部分,另外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个藏室中,除非得到特殊许可,一般游客是无缘谋面的。某些藏品,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只有特别的专家才可获得机会一饱眼福。《 答案补充
中国流失国外的文物,就绘画而言,美国收藏最多,仅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就有1200余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近500幅;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在瓷器方面,以收藏亚洲艺术品着称的法国集美博物馆收藏最佳,馆里的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应有尽有,且多为精品。就地方志和古籍而言,美国最多,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4000多种地方志;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
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国家,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就敦煌宝藏而言,而今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三成;藏于大英图书馆东方写本部有13700件;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12000件;藏于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近2000件,此外,日本、美国、瑞典、奥地利、韩国也均有敦煌文物收藏。
答案补充 日本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日本最大的博物馆。馆内的9万多件藏品中,包括有上万件中国文物,上自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画,可谓无所不包。马远的 《洞山渡水图》 、 《寒江独钓图》 ,梁楷的 《雪景山水图》 、 《李白行吟图》 、 《六祖截竹图》 、李迪的 《红白芙蓉图》 等等都是旷世名作。此外,日本各地上千座博物馆收藏有中国文物,珍品也是数不胜数,数量估计在数十万件。
据 《日本侵华对文物的破坏》 一书作者孟国翔介绍,战后日本归还了一部分战时掠夺的文物,有158000多车,其中有2000多件是比较珍贵的,但这只是很少的部分。此后由于多种因素我国没有再继续追讨。
答案补充 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一向被认作是在中国之外藏有最多最好的中国文物的博物馆。1860年,英军从圆明园中所劫走的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另一部分被拍卖。献给女王的圆明园文物存放在大英博物馆。其藏品目前已接近700万件。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画、玉器、雕刻品等,共计23000余件,有许多是珍品、孤品。比如,清代干隆帝的心爱藏品、东晋顾恺之 《女史箴图》 唐代摹本最为引人注目,而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和上世纪由斯坦因(被指“敦煌盗宝第一人”)带往英国的大批敦煌文物,也是极其重要的珍品。
书画:顾恺之 《女史箴图》 唐代摹本、李思训 《青绿山水图》 、巨然 《茂林叠嶂图》 、李公麟 《华岩变相图》 、范宽 《携琴访友图》 、燕文贵 《群峰雪霁图》 、苏轼 《墨竹图》 、马远 《山水再游图》 等。
青铜器:商双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等。
答案补充 大英图书馆
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其中有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 《永乐大典》 45卷及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包括刻版印刷的 《金刚经》 )和地图。
4. 中国究竟有多少国宝流传海外
悲剧 落后的悲剧
中国是世界上文物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表明,目前在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的 200多座博物馆中,记录在案的中国文物就有167万件,而流散在海外民间的约为这个数目的 10倍。在1949年以前流失海外的文物,以及1949年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盗墓走私出境的文物,几乎涵盖所有文物种类,包括书法、绘画、瓷器、陶器、雕塑、铜像等各类珍品。
中国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现存何处?确切的数字恐怕永远是个谜。
英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共收藏中国历代文物约130万件。其中,大英博物馆收藏中国书画、古籍、玉器、陶器、瓷器、青铜器、雕刻品等珍稀国宝有3万余件。法国各博物馆、图书馆收藏中国历代文物约260万件。美国各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流失的绘画文物最多。日本拥有1000余座大小博物馆,共收藏中国历代文物约200万件。德国各大博物馆有据可查的总数大约30万件。俄罗斯带走了难以计数的敦煌艺术品。加拿大各大文物机构共藏有中国古代文物近20万件还有很多二战时日本枪走的解放后欧洲美洲等各国打着开发研究中国地质的幌子偷偷运出去的中国以前盗墓的买到国外的 太多了 望采纳
5. 20万页古籍通过达摩院技术数字化“回归”,我国还有多少文物流落在外
20万页古籍通过达摩院技术数字化“回归”,我国还有多少文物流落在外?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国家的文物回归有了重大的突破,达摩院通过当下的数字化技术成功将20万页的古籍收拢回归,让我们在新技术的加持下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但在看到这让人惊叹的古籍之后,很多人都在想我国那些流落在外的文物,当下又过着怎样的光景?而又有多长的时间才能够回归到祖国的怀抱呢?
我们都知道在以前的中国物产丰腴,能工巧匠众多,因此有很多优秀的文物国宝流传,但随着侵略者的入侵在他们的硝烟与炮火的侵略下我们国家的很多国宝文物都被洗劫,流落海外,这其中最知名的就是十二生肖铜首,此外还有很多工艺精美的文物也辗转到了海外,这是中华大地炎黄子孙心中永远的一道伤疤。
在海外应当充分发挥当地华人团体,特别是华人律师团的作用。借助他们对当地法律的熟悉程度是诉讼实现其应有的效果,为我们成功维权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国际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对我国的历史文化进行宣传,激发国外的文物持有者尊重历史、尊重中国的意识,促成其自发捐回文物的善举。
文物对于我们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因此我们也希望文物能够更快的回归祖国的怀抱。
6. 外国博物馆珍藏着哪些我国的珍贵文物今晚用
世界各大博物馆里珍藏着许多举世无双的中国文物。她在外国博物馆以无比高贵的姿态,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言人,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偶象。下面简略介绍如下:
一、亚洲
日本: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最大的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内设有“东洋馆”,整个二楼五个展室都陈列中国古代美术品,其中不少是陶瓷,从原始彩陶到唐宋以后的陶瓷等,应有尽有。比如,该馆珍藏古建盏,产自闽建阳市水吉,是镇馆之宝。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国家,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馆内的9万多件藏品中,包括有上万件中国文物,上自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画,可谓无所不包。马远的.《洞山渡水图》.《寒江独钓图》.,梁楷的.《雪景山水图》.;《李白行吟图》.《六祖截竹图》.李迪的.《红白芙蓉图》.等等都是旷世名作。此外,日本各地上千座博物馆收藏有中国文物,珍品也是数不胜数,数量估计在数十万件。
据.《日本侵华对文物的破坏》.一书.介绍,战后日本归还了一部分战时掠夺的文物,有158000多车,其中有2000多件是比较珍贵的,但这只是很少的部分。此后由于多种因素我国没有再继续追讨。.
值得一提的是,东京国立博物馆曾举办了“日本出土的中国陶瓷”展览。是把全日本出土的中国陶瓷,不仅是完整的器物,也包括陶片,从全国搜集后,汇集展览,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趋。其中有越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建窑的瓷器等。
京都国立博物馆的本馆,主要用于举办各种专题展览。馆内所藏1万余件珍贵文物,定期轮换站出、展出。京都国立博物馆本身,也是日本的国家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陈列着大量的龙泉青瓷。铭记有“顾氏”二字的明代着名龙泉匠师顾仕成一件直径约4寸5分的瓷碗,就珍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内。
日本奈良市的法隆寺珍藏了唐代越州窑的四耳青瓷药壶,高8寸7分,直径4寸5分,曾为天皇所使用。当这一稀罕的宝物在1939年于奈良市博物馆公开陈列时,前往参观的人群如山如海。
伊朗:伊朗阿特别尔寺在伊朗古都大不里士以东的阿德比尔镇。1611年曾将珍贵的1600多件中国陶瓷献给神庙,现归德黑兰考古博物馆收藏的,仍有8O5件。藏品中除有元青花重器达20余家件外,尚有北宋、南宋、元龙泉瓷、景德镇印花白釉小足器、蓝、黄、酱釉及各时期青花瓷、斗彩瓷、粉彩瓷等。是世界上知名的博物馆。
土耳其:托普卡比宫收藏的陶瓷约1万件。其中大部分是中国产的,仅浙江元龙泉青瓷就有1500余件。其中大盘、碟子、碗等器皿质量异常精妙绝伦,也有大罐。清代的瓷器约4000件。完整的至正型的元青花重器在世界上为数不多,据说总共不过300件左右,但仅在这里就集中了8O余件。这些藏品中元青花琢器就40件,其器型硕大、通体满绘、色泽艳丽浓翠,堪称世界之最,为国内出土器罕见。如80厘米的葫芦瓶就有二个。这里藏的元青花器有一种震撼力,当你第一次看到它时会都被迫得往后退。这些元青花从缠枝牡丹、龙凤麒麟,到“萧何月下追韩信”、“昭君出塞”……元青花可谓无所不绘。该博物馆已成为世界上收藏中国元代完整的青花瓷最多的一个博物馆。
菲律宾:
桑托斯、洛克辛和罗伯特·维拉诺克等三个博物馆藏有中国瓷器约7万余件。菲律宾人历来珍视中国瓷器,据说只在节日时,才将埋于地下的瓷器取出来用,用后又再深埋地下,所以出土的瓷器大多是完整的;品种有越窑系刻花青瓷;龙泉窑刻花盘、晚、花瓶、酒壶等;福建泉州、德化的刻花青白瓷、青白褐斑瓷以及福建的建盏。元代瓷器出土数量最多,主要是景德镇产品,有青白瓷、青花、釉里红瓷等品种。
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博物馆收藏500O多件陶瓷藏品中,绝大部分都是中国汉代到明代的产品,这些藏品都是从印尼各地收集来的。在东南亚各国博物馆所藏的明代陶瓷中,雅加达博物馆是首屈一指的。其中有明代的斗彩、三彩、五彩、白地青花瓷器,器型有书“金玉满堂”四字的盈尺大碗,也有图绘仕女栩栩如生的万历五彩大尊。有书阿拉伯文字的白地青花大盘,盘中绘双龙朝日,次为五火云奔马,边缘画阿拉伯故事。有书阿拉伯文字的三彩大盘,这是元末明初德化窑产品。还有书阿拉伯文字的白地青花中碗,碗底有“成化年制”的款识,也是德化窑烧造的产品。
马来西亚:
吉隆坡国家博物馆珍藏一批中国明代瓷器,大部分是景德镇的产品。比如,一件12寸大盘,内画葵花、如意,边画八宝、长春花,外画梅鹊,底款书篆字“富贵佳器”。一件8寸康熙中盘,内画山水,边画水草花鸟,外画梅鹊;环以金钱带,外画缠枝花。一件5寸中碗,内画山水,边画水鸟,底款书“大明嘉靖年制”。一件4寸康熙小碗,内画鸳鸯水草,边画荷花,水草,水鸟,外甜白,底款篆书“福”字。是目前所知出土中国瓷器最多的地区。
沙捞越博物馆收集出土的陶瓷标本100多万片。 其中福建德化、安溪磁灶等窑的青瓷、青白瓷、白瓷等。
韩国:
汉城博物馆把在南朝鲜出土的中国瓷器收集到一起,为研究中国对南朝鲜瓷器文化带来的影响提供了条件。藏有从汉代到清代的青瓷、白瓷、唐三彩等中国瓷器5000余件,其中的最早的中国白瓷灯盏、晋代青瓷羊为馆藏之宝。此外,汉城博物馆还藏有一定数量的敦煌遗书。
巴基斯坦:
拉合尔博物馆该馆辟有中国文物陈列室,展出约7O00余件中国文物,其中不少是陶瓷。卡拉奇国家博物馆也收藏了不少中国陶瓷。其中有晚唐时代越州窑青瓷水注和长沙烧制的施黄褐釉的陶器。拉合尔博物馆该馆是巴基斯坦目前最大的艺术性博物馆。
新加坡:
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收藏各地出土的瓷器碎3000余千件。青瓷以越窑青瓷为主,并有宋、元、明三代的龙泉窑青瓷。青花是景德镇产品,有明代永乐、宣德年号的高足瓷片约30件。
南洋大学李光前文物馆搜集和保存有丰富的中国陶瓷,其中有高80毫米的宋德化桶形白瓷罐,直径141毫米的明德化粉绘白瓷盒,直径46毫米的明德化印花白瓷盒,高119毫米的明德化狮头双耳白磁瓶。均为馆藏珍品。
泰国:
曼谷博物馆收藏中国明代瓷器200余件,比如,大明年制款青花大碗,红色描花小罐带金装饰盖、贴金小罐等。特别是出土的绿釉帆船形明器,更是研究中国造船史的宝贵资料。
越南:
河内博物馆收藏的中国陶瓷,以龙泉青瓷和景德镇青花瓷为多。尤其是在青瓷方面,有北宋的多嘴罐形青瓷瓶。元代的花瓶、大盘等物,该馆还收藏有中国汉代陶器。
阿曼苏丹:
马斯喀特博物馆藏有中国古瓷3千余件。其中一件元青花飞凤牡丹纹瓷是马斯喀特老城博物馆的镇江馆之物。。
伊拉克:
巴格达阿尼亚西多博物馆,收藏有中国陶瓷2500余件,其中有珍贵的元青花、宋代龙泉窑青瓷和元代、明代龙泉窑青瓷。
二、欧洲
法国
卢浮宫 ,位于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脏。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占地面积为24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在瓷器方面,以收藏亚洲艺术品着称的法国集美博物馆收藏最佳,馆里的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应有尽有,且多为精品。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三成,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件;卢浮宫是世界上最着名、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其门口的金字塔形建筑就是华人设计师所设计。从那时起,这里的收藏不断增加,包括拿破仑掠来的艺术品。总之,如今博物馆收藏目录上记载的艺术品数量已达四十万件之多。,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应有尽有。馆藏中国历代陶瓷器约4万件。几乎涵盖了中国各时期的陶瓷。有些甚至为国内罕见,尚还有一些为孤品。卢浮宫已成为世界着名的陶瓷馆。
巴黎国立图书馆馆内目前收藏的圆明园艺术珍品主要有:由清代宫廷画师沈源和唐岱共同绘制的绢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宫廷画师沈源和孙佑刻版的木刻本;《圆明园四十景图》.宫廷画师伊兰泰制作的海晏堂等西洋楼铜版画四十幅;郎世宁绘制的宣扬干隆皇帝武功的.《格登鄂拉斫营》.以及.《圆明园菊花迷宫图》.;等。.《圆明园四十景图》局部.巴黎东方博物院.清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中记述: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他在巴黎东方博物院中国展室中发现“有圆明园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稍大;一曰‘圆明园印’,白玉方印,稍小”。.巴黎集美博物馆.馆里的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应有尽有,且多为精品。.馆内还收藏有圆明园艺术品珍品:郎世宁绘制的.《干隆肖像》.,是干隆皇帝41岁时的坐像,干隆身旁站立两位大臣,人物极具神韵,为中国与欧洲绘画技艺相结合的佳作;干隆百花瓷瓶,陀螺状,造型精美,画法上乘,瓶上的花卉图案种类各异,绚丽多彩、万紫千红,非常美观,是干隆时代的艺术珍品。
枫丹白露,原意为“蓝色之泉”,在巴黎东南90公里处,周围有2500公顷的森林,自古这里就是狩猎、避暑的胜地。法王路易六世时期(约公元1137年前后),这里最早开始兴建宫殿。经过几代帝王的不断扩建,枫丹白露宫日益完善并富丽豪华起来。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欧也妮王后建立的。兴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存放抢自圆明园的文物—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把从圆明园抢劫来的所谓战利品敬献给拿破仑三世和欧也妮王后。目前,这里收藏的中国历代名画、金银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也有3万多件。
另外巴黎的吉美博物馆,收藏有中国历代陶瓷器1万余件。陶器有自甘肃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壶、两汉的陶桶、北魏的骑马俑至唐三彩器等。瓷器有晋朝的盘口瓶、南北朝的渣斗、唐朝的白釉碟、宋哥窑洗。钧窑玫瑰紫洗、花盆等,元代的青花扁壶是其精品。明代的瓷器、清三代的青花瓷器就数不胜数。
英国:
不列颠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在伦敦的鲁塞尔大街上,面积较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小,但展出面积也较故宫博物院为大。原来是私人捐赠的图书馆,1754年购买现址的蒙塔古大厦为馆址,1759年首次向公众开放。1823年英王乔治四世在蒙塔古大厦基址上修建了现在的古罗马式大厦,并捐赠了许多皇家藏品,成为今天的大英博物馆。
不列颠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可谓广博,不列颠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堪称一座世界历史博物馆。人类文明发源地巴比伦、印度、中国和希腊的珍贵文物比比皆是。中国的瓷器琳琅满目。由香港巨富徐展堂先生捐赠125万英镑辟设中国艺术馆,这里收藏了很多中国瓷器。就敦煌宝藏而言,而今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三成;藏于不列颠图书馆东方写本部有13700件。藏于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近2000件几乎中国有什么它就有什么。太厉害了。有的展品甚至在我国故宫都没有。这些东西大部份是八国联军掠去的。圆明圆的珍宝有一半都藏在该馆。该馆大概是中国以外最大的中国陶瓷馆了。1860年,英军从圆明园中所劫走的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另一部分被拍卖。献给女王的圆明园文物存放在大英博物馆。其藏品目前已接近700万件。
不列颠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画、玉器、雕刻品等,共计23000余件,有许多是珍品、孤品。比如,清代干隆帝的心爱藏品、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代摹本最为引人注目,而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和上世纪由斯坦因(被指“敦煌盗宝第一人”)带往英国的大批敦煌文物,也是极其重要的珍品。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书画:顾恺之《女史箴图》唐代摹本、李思训《青绿山水图》、巨然《茂林叠嶂图》、李公麟《华岩变相图》、范宽《携琴访友图》、燕文贵《群峰雪霁图》、苏轼《墨竹图》、马远《山水再游图》等。青铜器:商双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等。
不列颠图书馆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其中有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永乐大典》;45卷及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包括刻版印刷的《金刚经》和地图。法国枫丹白露宫在西方博物馆中,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珍宝最多最好的要数法国的枫丹白露宫,宫中的中国馆可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英国的维多利亚博物馆和剑桥、牛津、普雷斯顿、爱丁堡等博物馆仅收藏福建德化瓷器就有近300件,其中维多利亚博物馆就有60件。
伦敦维多利亚——艾伯特博物馆 在英国博物馆珍藏着皮尔先生于1731年12月10日在广州签署的订购中国瓷器的发货单。发货单上有100种不同样式的青花瓷碟约25O件;按订货方要求装饰玫瑰釉家族纹章的瓷器约450件。另外,还有花瓶、咖啡壶、大碗等。
德国:
卡赛尔朗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中国青瓷碗,上有卡泽伦博格伯爵(1435--1455年)的纹章图案,是现存欧洲最早的有年代的中国明代瓷器,几百年来一直是该家族的传家宝。
德累斯顿博物馆收藏的12个中国青花大花瓶还有一段奇闻:1757年4月,萨克森的选侯奥古斯特二世,十分喜爱收藏中国瓷器,对他的邻国普鲁士威廉国王的妃子收藏的中国瓷器羡慕不已。威廉国王又喜欢身体强壮的大个子士兵。于是,奥古斯特派人游说,用自己的四队近卫军换取了威廉妃子的12个青花大花瓶。因而这些花瓶也被称为近卫花瓶。
俄罗斯:
冬宫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该宫由着名的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正如人类历史上其它着名的宫殿一样,该宫殿自从建成以来一直备受劫难。冬宫初建于1754至1762年间,1837年被大火焚毁,1838至1839年间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再次遭到破坏,战后被精心修复。宫殿共有三层,长约230米,宽140米,高22米,成封闭式长方形,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4.6万平方米。冬宫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内部设计和装饰风格则严格统一。四角形的建筑宫殿里面有内院,三个方向分别朝向皇宫广场、海军指挥部、涅瓦河,第四面连接小埃尔米塔日宫殿。共有中国各个时期的陶瓷珍品近5000件,基本上反映了中国陶瓷工艺发展的概貌。其中不少珍品是沙俄从我国掠走的因而该馆藏品异常丰富。如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三成,而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就有12000件,多为珍本孤本。次外,国宝明天启针灸铜人也是被沙俄从我国故宫掠走的。
瑞典:
东方博物馆收藏有在西方算最全最好的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这是因为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特曾任中国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顾问,当时的中国政府请他将新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和周口店古人牙齿等古物标本带到瑞典鉴定、研究、确定牙齿属5万年前的中国猿人。带去鉴定的出土陶器则由中国政府作为赠品留给了瑞典。加上后来陆续收集的,藏品包括了庙底沟、马家窑、齐家坪、马丁、辛店、半山等地出土的代表着新石器时代几个重要文化时期典型面貌的各类彩陶、灰陶、黑陶作品今年是故宫博物院80周年华诞,也是中国和瑞典建交55周年,瑞典派出以王储维多利亚公主为首的访华团,并精心策划,挑选了165件从沉船“哥德堡“号上打捞上来的中国瓷器访华,并在故宫展出。
这批瓷器05年9月9日到京,在伦敦一家国际保险公司投保,保额约达2500万人民币,这在艺术品保险当中首屈一指。于2005年9月26日起举办“瑞典藏中国陶瓷展”。展出的181件(套)文物中,有165件是打捞上来的。其余的瓷器是瑞典各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外销的瓷器。12月26日展览结束后,“粉彩孔雀牡丹纹汤盆”、“黑彩描金花卉大碗”、“粉彩描金帆船纹大盘”等18件精美的瓷器,将由此次展览的赞助商之一—沃尔沃公司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总价值达50万元人民币,体现了中瑞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东方博物馆还收藏有从战国到明代的数百件俑,最大的高1米多。该馆收藏唐三彩作品也很多,有官吏、商人、马夫、宫女、舞伎以及胡人形象,以女俑为最多,还有动态异常生动的马与骆驼形象。其收藏的陶瓷精品,展厅也是按年代系列陈列的,从汉代铅釉陶壶、鼎、俑、唐三彩等各式冥器,到中国古代四大名窑的精品,瑞典清代在中国烧制成套瓷器20万件以上。其中3万套有瑞典贵族家微。这些瓷器,很多都收藏在该馆里。
瑞典哥德堡历史博物馆收藏中国明末、清初的景德镇外销瓷。分纹章瓷、人物画瓷、船舶图花卉图几类。外销瓷中的花卉多是摹仿欧洲花卉画家的作品。2006年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宝号访问了广州、上海等城市。
葡萄牙:
里斯本博物馆收藏印有曼纽埃尔一世纹章的中国生产的青花不多,但精品不少。
比利时:
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历史博物馆里,收藏着一些精美的瓷盘。
丹麦:
哥本哈根博物馆里仅收藏中国福建德化瓷器就有26件,其中有的是康熙青花瓷。
挪威:
奥斯陆博物馆收藏中国福建德化瓷器约十件。
波兰:
华沙国家博物馆远东部收藏中国陶瓷共约5OO件。
三、非洲
肯尼亚:
杰萨斯堡博物馆收藏了很多肯尼亚各地出土的中国古瓷,达200件。其中,明代瓷器较多。比如,缠枝莲花卉纹碗、秋雁花草纹碗、塔楼亭石纹碗、鸳央莲池碗等都是中国明代的产品,还有清代康熙时期瓷器近百件。
埃及:
开罗博物馆藏有中国陶瓷残片1.2万片。这些残片有唐到宋初越窑系青瓷,唐到明白瓷,宋元龙泉青瓷,元青花,以及明清两代青花彩瓷,还有唐三彩。
摩洛哥:
非斯博物馆藏有6件方形彩绘中国明代五彩瓷,这些瓷器是在摩洛哥出土的。
四、北美
美国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博物馆,建于1880年,整个博物馆是一幢大厦,占地8公顷,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积很大,不下24公顷,反而是故宫博物院的两倍。仅画廊就有200多个,藏有36.5万件各类文物和艺术品。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背依纽约中央公园,闹中取静,环境幽雅。然而,在建筑上没有体现出美国人的创造性,高台阶、大廊柱,与任何一座标准博物馆一样刻板、单调。但展出内容却丰富多彩,体现了资金足、气派大的美国风格。整座的2460年前的埃及古墓移置在馆内专建的大厅中巨型玻璃罩里,令人叹为观止,可谓镇馆之宝。被认为科学技术最发达的美国,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浓厚兴趣,实在发人深思。可能由于美国历史很短,博物馆的主办者不满足于单件展品的陈列,而是充分利用雄厚的财力,制造一些风格迥异的环境来让人怀古。
大都会博物馆展出面积极大,在艺术上却难称登峰造极。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德化古代陶瓷就有8O多件,其中还有德化着名陶塑家何朝宗的早期瓷雕达摩象作品。
馆内收藏的康熙玉如意,为圆明园散失的艺术珍品之一。它由一块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长近半米,白中透绿,被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有“御制”两个大字,下部刻铭文:“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当年它被英法联军抢走后,又在巴黎拍卖会上被拍卖,最后入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波士顿美术馆.该馆以东方艺术品着称于世,现藏有中国和日本绘画5000余幅。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宋、元时期名画,如保存完好的唐张萱。《捣练图》,宋代摹本、宋徽宗;《五色鹦鹉》;张萱;《捣练图》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圆明园艺术品主要有:郎世宁绘制的.《干隆帝后和十一位妃子肖像》,画中的青年时代的干隆皇帝英姿飒爽,栩栩如生。这幅画干隆只见过3次,即绘制完成之时,70岁时和他退位之际。
芝加哥美术馆该馆的东方部以收藏中国青铜器而为世人瞩目。最让人震惊的是一件战国提梁孟。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这是一座以收藏亚洲文物尤其是中国文物为主的博物馆。其中陶瓷部有2000多件,始于新石器时代,迄于清。玉器部有1200多件,为世界上收藏中国玉器最丰富的博物馆。青铜器部约有800件。明尼阿波利斯澳克艺术中心收藏有一座原藏圆明园的干隆大玉山子。这是一块含有绿色和白色的玉石,能放射清冷的灰绿色光泽,在干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被雕刻成一座高峰深谷的玉山。山崖下露出亭台殿阁,小路和下面的山脊上有几组浮雕人物,房前有一个百合花环绕的池塘,极为壮观而精致。在峭壁之上,还刻有干隆皇帝御笔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挪威伯尔根实用艺术博物馆其中一处展厅摆放着几千件中国文物,这些文物仅出自挪威人蒙茨的捐献。1887年蒙茨来到中国,在中国海关任职,后又担任了袁世凯的骑兵团长、参谋长等多个职务。蒙茨在中国生活了五十多年,收集了两千五百多件中国文物。该馆藏品中最不寻常的是圆明园的石雕,在一层的整个陈列室中,几乎全部是雕刻精美的圆明园建筑石构件,有残断的柱础、栏杆、望柱、石像,在大厅的墙壁上还挂着一幅印在白布上的圆明园海晏堂铜版画。从上面还能认出部分石雕原来所在的位置。这座展厅被命名为“圆明园展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近500幅。
华盛顿的弗利尔美术馆是致力于古代东方艺术的一个博物馆。该馆收藏了很多中国古代陶瓷器。其中一件举世闻名的商代白陶,陶质细腻,纹饰精致。商代的白陶器在国内仅存残片。这件是流散在海外的唯一完整的器皿。
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代绘画就有1200余幅。美国共收藏有中国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
在塞勒姆的航海博物馆收藏有一件中国瓷盘。关于这件珍贵的中国瓷盘的由来是这样的:19世纪初,塞勒姆的“塞勒姆的友谊”号在所有美国的船舶中占居首位。这艘建造于1815年的船,尽管吨位不大,但以快速航行而闻名世界。它曾航行到过广州。美国的画家为这艘船画了一幅水彩画。大约在1820年,广州的瓷器画家根据这幅水彩画在一个直径十英吋的瓷盘上也描绘了这艘船,上写船的英文名字,远处还隐约地出现三艘小船,显然是运用了西洋绘画的透视技法。现在,这块瓷盘已成为研究美国18、19世纪航海、远东贸易、造船、绘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7. 中国有哪些文物在外国
近日,一批神秘流失海外的国宝级文物亮相北京,引起各方关注。中国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艺术珍品却几经劫难。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统计,分散于世界各地的200多家博物馆收藏了中国160多万件流失的绝世珍品,民间收藏预计是馆藏的10倍。神秘国宝暗藏怎样的身世?大量珍稀国宝今在何方?
包括干隆牌位、“百鸟朝凤”寿帐、镂金嵌宝石金螺、宋代画家米芾的绢本字“离骚经”在内的一批海外回流国宝级文物近日即将在京拍卖,引起关注。
记者近日采访了负责这次拍卖的黄静,她说,拍品来历和身世各异,此次是第一次在京亮相。最初出于多方考虑,黄静对国宝来历三缄其口,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国宝身份渐渐浮出水面。通过她提供的线索,记者找到了干隆牌位和寿帐的发现人李寿昆。
干隆牌位
李寿昆告诉记者,干隆牌位在德国一个地窖被发现,但这并非偶然。
李先生是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兼职教授,曾于6年前前往德国讲学,主讲“中国佛教与基督教的比较”。德国知识分子对中国古代文化情有独钟,马先生得以在当地结识很多朋友,还认识了在德国做生意的经济学博士薛小丹。一见如故的两人最终成就了干隆牌位和寿帐的归国之路。
薛小丹在德国生活19年,父亲是中国近代着名诗人曾卓。李先生和薛小丹对文物有共同爱好,德国有条和巴黎香榭丽舍大街齐名的“国王大街”,坐落着数十家古玩店。那里经常举行的小型拍卖会成为了他们搜寻各种汉文化收藏品的去处,搜寻也为他们日后鉴宝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年前,他们与一些热爱中国文化的德国各界人士共同成立了“德国中国传统文化及养生协会”,并在电视和电台开始发布广告,愿意帮助收藏者鉴定文物,同时希望收购各种中国文物。
2004年12月,与薛小丹相交多年的德国人迪亚克看到广告后,对自家地窖保存多年的艺术品产生了好奇,并把薛小丹请到了家中。年届六十的迪亚克是位咖啡代理商,他的家位于德国南威州杜伊斯堡市,该市是一个地处莱茵河畔的传统古老之城。
德国人家的地窖并不是我们想象中存放杂物的地下室,而是具有良好通风和湿度的“保险箱”。薛小丹来到迪亚克家的地窖,发现整齐摆放的大量艺术品中,不乏来自中国的佛像、器皿、书画等。薛小丹多年鉴宝的直觉告诉他,混迹其中的一个牌位和半幅寿帐出自清宫皇室。
薛小丹将发现的细节通过互联网告诉了已经回国的李先生。李先生赴德再次来到迪亚克家中。经过一番了解,迪亚克的父亲曾是一位工厂主,地窖里的一些艺术品是其二战时期收藏的。其祖父曾于清朝末年在中国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传教,十多年间,其祖父四处搜寻中意的“宝物”。或许当时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同是德国人的缘故,私交促使牌位和寿帐成为司令给传教士的“礼物”。祖父回国后,就将这些文物暗藏家中地窖里直到现在。
通过鉴别,李先生了解到牌位上的满文意为“高宗纯皇帝”,而高宗纯正是清朝干隆皇帝的庙号。当记者问到牌位的原处时,李先生说:“在历史上有很多文物被仿造,但仿造皇家牌位被认为有跃制之闲,属大罪。所以,皇室牌位只可能在4处曾经的皇家地点供奉:故宫太庙、热河、圆明园和盛京(现沈阳故宫),这个牌位很可能是火烧圆明园时流落出去的。”
而同时被发现的高6米、宽3余米的寿帐属于京绣,在红底上绣有百鸟朝凤、瑞兽、牡丹、莲花、长寿灵芝等图案,凤立于奇石之上,一派王者气派。李先生确定,面积之大、工艺之精,非民间人家能用,一定出自宫庭藏品。寿帐是种可开合的挂饰,在古代代表吉祥和睦和富贵,遗憾的是,这次发现的寿帐只有半幅,它的另一半至今下落不明。
经过一番商讨,迪亚克愿意将这两件中国珍贵文物转卖给李先生。李先生告诉记者:“迪亚克曾经到过中国,他认为中国文物理当回到中国,如果条件合适,他将陆续拿出其他收藏,但这并非为了钱。”
右旋金螺
黄静透露,镂金嵌宝石金螺出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台湾着名收藏家之手。她说:“全世界很多地方的人都想收藏这些东西,而我们正在帮助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到中国。这位收藏者非常爱国,我们的诚意打动了他。”
虽然来历并不明晰,但金螺不失为一件珍品。金螺属于法螺的一种,是清代初期西藏供奉给清朝政府的藏传法器。各种海螺中,仅有全白海螺得以制作法螺。正常海螺为顺时针方向生长,即左旋螺,突变的海螺则为逆时针方向生长,称为右旋螺,而且极为罕见。法螺镶饰所用的金属以铜最为普遍,银次之,纯金也极为罕见。此次拍卖的金螺正是稀有的包金右旋白法螺。
米芾的字
高达5000万元的起拍价使宋代着名书画家米芾的《离骚经》成为此次拍品焦点。黄小姐介绍,这幅字出自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现居香港的神秘人士之手。该品是继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米芾纸本之后,首次公开的绢本作品。
8个月前,黄静的一位朋友给她看了一份局部《离骚经》的影印件。“绢面因长久秘藏和受潮,已从原装上脱落,有些磨损。从现新背的纸张来看,应是近年来经日本重新托裱过。”权威专家近日对那幅字进行了鉴定,认为是米芾现存篇幅最大的书法真迹。
这些珍贵的文物,仅仅是中国大量流失国宝的一个缩影。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流落的中国国宝文物数目惊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统计,分散于世界各地的200多家博物馆收藏了中国160多万件流失的绝世珍品,民间收藏预计是馆藏的10倍。虽然有许多像黄静和李寿昆一样希望国宝回归的人士在努力,但不可否认,还有更多的国宝文物让我们“遥不可及”。
专家历时10年查明2.3万件中国流失名画
我国有大批文物精品特别是历代名画流失海外。记者日前采访了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史教授林树中,他告诉记者,目前已查录流失海外的中国历代名画多达2.3万件!
已经八十高龄的林树中历尽艰辛,耗时10年,把自家的大部分积蓄,累计资金超过10万美元投入到搜寻和分类整理工作中。他在1996年编写出版了规模浩大的8开8卷巨着《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汇集了羁留在世界各地的中国古代艺术珍品,这些作品上自原始时代,下迄明清。
记者:您从何时开始寻宝,有多少国宝流散海外?
林树中:1985年秋,我应邀去美国密执安大学做客座教授,讲授中国绘画史,同时考察欧洲美术史。在那里一年,我经常在讲课之余参观美国的各大博物馆,被美国人收藏的中国历代书画精品震撼。在纳尔逊美术馆,我亲眼目睹了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盗去的北魏《孝文帝礼佛图》和《文昭皇太后礼佛图》的浮雕。残缺破损的浮雕使我内心受到强烈冲击。
1985年,我下决心寻找和记录流失海外的国宝实况。我想即使不能收回,也要把它们记录在案,给后世一个警示和备忘。在美期间,我用担任客座教授的报酬3万多美金,到各大博物馆考察,拍射了3000多张幻灯片和3大箱图书资料。
目前中国流落海外的历代名画初步统计,有记录可查的就已达2.3万件,美洲(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洲各占三分之一。欧洲主要分布在德、英、法、比利时、瑞典等国,大部分是当年从敦煌藏经洞揭取掠走的,一小部分是30年代抗战前后和解放战争前后国家文物管理不严由外国人买走和华人带出的。
流失到海外的唐代卷轴画有20余张,敦煌16窟收藏的经卷、诗画、书画,时代历经盛唐-晚唐-五代到北宋,都是敦煌石窟的挂幅佛教画,以英国和法国收藏最多,英国大不列颠和巴黎吉美博物馆就收藏有300卷。流失的宋代卷轴画也有二三百张,元代近200张,其余明代名画流失约有8000余件,清代约有1.2万余件。
记者:中国国宝是谁拿到海外的?
林树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抢走的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这是精品中的精品,是世界美术界公认的中国超级国宝,现在被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收藏。顾恺之的另一幅名作《洛神赋图》的最早摹本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
敦煌藏经洞有大约5万件各种文物现分散在世界11个国家。1905年前后,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德国人莱考克等人沿丝绸之路,从新疆库车的克孜尔石窟到吐鲁番的伯孜克利克,一路上疯狂掠夺石窟壁画。
美国古董商普爱伦到中国发现洛阳《帝后礼佛图》浮雕,用照相机拍下来,找到北京琉璃厂彬记古董商岳彬,双方签订协议书,岳彬勾结洛阳古董商马龙图,联络当地保甲长和土匪把浮雕凿下来,凿成碎块,用麻袋运往北京,又在北京拼接后运往美国。1952年,在北京炭儿胡同彬记古玩铺内发现了彬记与普爱伦签订的掠夺《帝后礼佛图》浮雕的合同,此事震怒了中国文物界,300余名知名人士联合要求惩罚奸商岳彬,岳彬被判死刑,缓期两年,后病死狱中。
记者:这些珍品具有怎样的价值?
林树中:《女史箴图》具有时间最早、国际影响力最大等几大特点,是流传至今的最具有价值的流失绢画。是国宝中的国宝。
《洛神赋图》全世界流传五种版本,除北京故宫博物院、东北辽宁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段摹本外,唯一流落海外的是美国华盛顿弗利尔艺术馆收藏的一个长卷,那是最早一本。它是被清末美国活动家福开申担任政府顾问时买走的。
《洛神赋图》取材于三国曹植的《洛神赋》。原作描述了曹植与甄氏有过恋情,甄氏后依曹操旨意嫁与植兄曹丕,成为皇后,但后来失宠。死后,曹丕把甄氏睡过的枕头给曹植,曹植很感叹,把甄氏化作洛水女神,做梦时与其相会。《洛神赋图》被历史上有名的大画家都作为题材。顾恺之留下的摹本现今有最高的价值。以前研究绢画、国画,都会提到以上这几个。
一般提到书画,关于年代和真假都有争论。而敦煌400张的每一件都是货真价实的国宝文物,年代完全可靠,艺术和历史价值无法估量。被盗走的佛画曾是寺庙的挂画,都是供养人出钱所画,包括了当时各阶层的人。佛教画包含了很多佛教故事,还有描述当时山水、人物、建筑、风俗人情的。对研究当时社会保留下来的有形资料具有极大价值。
《帝后礼佛图》是北魏两幅有历史性的巨型浮雕,如同西汉霍去病墓前的石雕《马踏匈奴》、唐太宗《昭陵六骏》,都是历史的见证。
中国文物流失原因复杂
国际友谊博物馆馆长张健从1985年起搜集了大量关于流失文物的数据,研究了中国近百年流失文物的现状。
张健馆长告诉记者,20世纪是中国文化遗产流失量最多的时期。两次流失高峰出现在鸦片战争时期和改革开放以后。
张健馆长认为,中国文物在外国人眼里的价值并非单纯只为收藏。“他们将寻找到的中国墓地尸骨用于人类学研究,分析中国人的演变过程和血缘关系,通过出土的墓志铭、地券,研究中国的经济、文化、风俗。1840年以后,一些国外传教士进入中国,收集中国的家谱、族谱,以研究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行为方式,利用收集的地图来作为反华的依据。”
“中国在康雍三代以前一直处于世界强盛地位,文物正反映了当年的国家科技水平。古代领先于世界的成果,其智慧都体现在了每一件器物上,包括反映技艺的青铜器、反映中国人哲学理念的书画、反映哲学和科技的玉器。掠夺者希望通过研究中国的哲学思想和信仰来了解中国人的处世,研究中国当时强大的原因。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
流失国宝备忘录
日本侵华期间,流失文物360多万件又1870箱,古迹741处。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永乐大典》被掠走海外。
大英博物馆中中国历代珍稀之品现有3万多件。
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收藏了中国文物3万多件。
中国被盗古墓20万座。
美国收藏绘画最多,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
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4000多种地方志;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
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
敦煌遗书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3成。
8. 国宝遗失海外多少呢
中国流失国外的文物,就绘画而言,美国收藏最多,仅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就有1200余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近500幅;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在瓷器方面,以收藏亚洲艺术品着称的法国集美博物馆收藏最佳。就地方志和古籍而言,美国最多,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4000多种地方志。
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国家,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就敦煌宝藏而言,而今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三成;藏于大英图书馆东方写本部有13700件;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12000件;藏于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近2000件,此外,日本、美国、瑞典、奥地利、韩国也均有敦煌文物收藏。
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中国文物23000余件,许多是珍品、孤品,其中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代摹本最为引人注目,敦煌文物也极其重要。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其中有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永乐大典》45卷及甲骨片、敦煌藏经等。 枫丹白露宫(法国)在西方博物馆中,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珍宝最多最好的要数法国的枫丹白露宫,有中国文物3万多件。收藏有圆明园玉印两方,“保合太和”与“圆明园印”。 这里收藏的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多为精品。这里收藏的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多为精品。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馆内收藏的康熙玉如意,为圆明园散失的艺术珍品之一。它由一块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长近半米,白中透绿,被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
波士顿美术馆
该馆以东方艺术品着称于世,现藏有中国和日本绘画5000余幅。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宋、元时期名画,如保存完好的唐张萱《捣练图》,宋代摹本、宋徽宗《五色鹦鹉》。
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
收藏的圆明园艺术品主要有:郎世宁绘制的《干隆帝后和十一位妃子肖像》。
美国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
收藏有晋代顾恺之的名作《洛神赋图》的最早摹本。
美国哈佛大学艺术馆
收藏中国玉器最多,如汉代玉马首、汉代玉琥等。
9. 中国古书有哪些
1、《论语》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着作之一。 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
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中庸》
《中庸》是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原是《小戴礼记》第三十一篇,作者现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子思及其弟子多人所作。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由儒家学者在战国写成。
宋朝学者对《中庸》非常推崇,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朱熹则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合编为《四书》。
《中庸》在字面上的解释即是“中道及常理”之意。而执中又当求“中和”,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时的平静情绪为“中”,表现出情绪之后经过调整而符合常理为“和”。
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关联及学习的方式(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做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父子、夫妇、昆弟(兄弟)、朋友之交)和“三达德”(智、仁、勇)等。
3、《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
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
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8],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着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着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
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
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在临沂。
5、《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
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