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舟镇黄龙村人口多少
1. 叶坪村哪里的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夏云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
位于夏云镇西北部,距离夏云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属半山区地带,全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村寨组成,总人口1783人。是个多民族村,村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特产是烤烟。
叶坪村位于夏云镇西北部,距离夏云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东接黄龙村,南接界首村,西接十字乡云盘村,北接十字乡九甲片区。
2. 黄龙村的介绍
黄龙村隶属永济市张营镇,西临黄河是一个半坡半滩的农村,全村有耕地面积六千余亩,全村有1536口人,分为五个居民小组,村落由一个主巷道和七个副巷道组成,农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开饭店、打工、经营客货运输。全村有五百余人从事以上几个行业,其余村民在村耕种三千余亩地,黄龙村先天资源丰富,水利条件较好,农业种植主要是玉米、小麦和少量棉花,土地丰产性能较好。
3. 京杭大运河有多长
导语:京杭大运河在隋朝开始修筑,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京杭大运河的介绍,欢饮大家阅读参考!
报载,中国科学院用卫星遥感技术测得:京杭大运河全长1710公里。这个长度,北端以温榆河和通惠河的交汇处为起点,南至杭州拱宸桥。如此说来,这个长度少算了72.5公里。因为,京杭大运河的北部起点应该沿温榆河上溯、继续沿南沙河向西北延伸,至昌平区巩华镇巩华古城的扶京门西的安济桥旧址。
笔者此说,一有史料为证。《明史·河渠志》载:“昌平河,运诸陵官军饷道也。起巩华城外安济桥,抵通州渡口,袤百四十五里。其中淤潜三十里难行。隆庆六年大浚,运给长陵等八卫官军月粮四万石。遂成流通。”——安济桥是明朝正统年间修建于南沙河上的七孔石桥。五百多年间,因屡遭洪水冲击,至民国年间已坍塌不能通行。它的旧址大致相当于今京藏公路跨越南沙河的位置。
运河者,即人工开挖可以通航的河。南沙河由安济桥至通州渡口,经过人工疏浚,达到了通航的目的。所以这段河道当然应该视为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当年,每个月有四万石的粮食经这段河道,由通州运抵巩华城下,使用率不可谓不高。而且这只是隆庆年间的运量,至明朝末年,月运量至少应该在六万石以上。因为隆庆年间,昌平天寿山刚刚埋葬了八个皇帝。
笔者此说,二有方志为证。《光绪昌平州志·大事年表》载:“隆庆六年,总督刘应节、巡抚杨兆,议于巩华城外安济桥至通州渡口止,疏通一河,长可一百四十五里,以运诸陵官军饷。发军卒三千人治之。”“万历元年,由通州水运粮石抵奠靖仓,转发至居庸等仓,以重军需。”——奠靖仓应该位于巩华城内,因为巩华城内有奠靖所。军粮不只要供应守陵部队,还有居庸关等地的驻军。
笔者此说,三有明人诗作为证。明朝人崔学履,着有《燕平八景》诗。燕平,是昌平旧名。此八景分别是:松盖长青,天峰拔萃,石洞仙踪,银山铁壁,虎峪辉金,龙泉喷玉,安济春流,居庸霁雪。其中咏安济春流的诗是这样写的:
沙河南去锦帆稠,春水偏宜估客舟。
共指灵源通潞水,喜看幽脉即沧州。
尽多沙渚眠鸥鸟,欲傍星槎犯斗牛。
畿辅名区多胜绝,楚云湘月共悠悠。
这首诗中说,春回大地冰化河开,南沙河上船帆相属。因为此河与潞河相通,所以买舟而下,可达河北沧州。人工疏浚之后,南沙河水面宽阔流量可观,岸边沙渚水鸟众多,有如江南水乡。这首诗还证明了一件事:当时的南沙河不仅有运军粮的货船,也有可供人搭乘的客船。
笔者是南沙河畔长大的,少年时代常在河中游泳。扶京门外偏东之河畔,尚有砖砌的驳岸没于水中,当地人称“钓鱼台”。
综上所述,京杭大运河明朝时已经向北延伸至南沙河,确凿无疑。
渭河中游河谷若干地名与方言渊源考证
渭河,作为中国最老的河流之一,孕育了中国最为古老的民族文化,而渭河流域,特别是渭河中上游地区的河谷地带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这里发现了震惊中外的距今八千年左右的大地湾文化遗址,这里还是古老的伏羲、女娲、轩辕文化的诞生地,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发源、崛起之地。
渭河河谷地区,从甘肃省渭源县开始,过天水,到陕西宝鸡西境,一直是群山峻岭,沟壑连绵的地形,特别是渭河中上游地区的天水一带,既是秦岭西麓的小陇山林区,又是黄土高原向南延伸的边缘区域,尤其在天水城区方圆地带,在这里形成了一道靓丽而又奇特的自然景观:渭河北岸,黄土高坡上零星点缀着一些草木,渭河南岸,向南行进,一片葱绿,漫山遍野林木耸立,悠然南山景象。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得渭河谷地天水段的一些地名充满了神奇的元素,在天水市麦积区的东片,也就是元龙镇和三岔乡一带,至今有着一些先秦时期的民风习俗及语言特征。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水人,特别是天水东片区的农村子弟,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使得我对这里一切都充满感情。
一、有关地名的考证
(一)黄龙
在天水市麦积区三岔乡有个名叫黄龙的村子,黄龙村位于渭河北岸,依山而成的一个村落,村子南边是渭河,背靠着长满绿柏的大山,这里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从风水角度来说是一个风水极好的地方。那这个村子为何叫黄龙呢?
《史记·孝文本纪》云:十五年,黄龙见成纪。天子乃复召鲁公孙臣,以为博士,申明土德事。
《史记·张丞相列传》云:其后黄龙见成纪,于是文帝召公孙臣以为博士,草土德之历,制度,更元年。
综合史料分析,古成纪范围当属今天水为中心的一带,在古代行政地域区划不是很明确的时代,而今的黄龙村很可能也是古成纪的范围,且黄龙村附近的一景点还有补天石等与伏羲、女娲有关的文化遗迹。
有关黄龙地名之名的'来源,除了笔者从史料中得到的解释外,由于各方面原因暂未收集到有关考古成果和民间传说的印证,自难以成说。
(二)伯阳
伯阳镇位于麦积区东部,以盛产桃子而闻名远近。关于伯阳之名的来源,天水本地学者多有研究,这和国学先祖老子有关。
史载: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传说,当年函谷关总兵尹喜见到紫气东来,老子骑青牛而至,便拜老子为师,后尹喜受老子感化,辞官随老子西行到了家乡天水。在西行的路上,老子曾路过伯阳镇,并在此设台讲学,开化民智,遂有伯阳之名为此地之地名。
据后世考证,函谷关总兵尹喜为先秦时邽县人,具体考证结果为今天水市麦积区伯阳镇人,如今的伯阳镇被称为“尹喜故里”;时至今日,伯阳还有早在元代就建有老子、尹喜的道观。奉祀老子的道观称柏林观,又有讲经台。山后十余里有尹道寺,称“尹喜故里”。其殿前有楹联一付,曰“华章九篇入百子,经文五千诵道德”。
(三)水关
水关村位于麦积区三岔乡,村落全址在渭河南岸的冲积平滩之上,此处的渭河两岸均是大山,北岸为黄土高坡,南岸是绿茵成片,近些年由于花椒的效益俱增,漫山遍野都是花椒园,环境有很大改善。
水关村的地形相对来说比较开阔,东西都是河谷,南北虽夹两山,但对于整个个村子来说南北的缓冲区域还是相对够用的。那这个地方为何叫做水关呢?
汉语中,关指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如函谷关、雁门关等。仔细观察水关村的地形和地理位置,不难发现这里确实是设关的理想地带。在古代,从秦州向东行进,或者从长安向西行进,沿着渭河的小道走,无疑是最近的选择。交通部《公路交通偏史研究》1984年5期说:从关中到天水落石出最古老的道路是“经废丘(今陕西兴平)、虢县(今宝鸡县)至陈仑(宝鸡市东),复循渭水河谷,沿(后来)南北朝时的南由县至安夷关道,西行至天水和陇西郡。那从长安到秦州,水关是必经之路了。或许不是官方设的关卡,也可能是山大王设的关卡,因为没有相关历史证据,就不得而知了。
此外,古时的渭河水不像今天的那么小,想必一定是汹涛骇浪的大河,水关地理位置是长安、秦州东西交流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原与西域交往的前沿,在此设关,有着军事、交通和经济上的意义。
(四)太碌
太碌村位于麦积区三岔乡,地处渭河南岸,是陕西、甘肃两省在渭河流域(狭义)最西南的交界处,渭河北岸是宝鸡市陈仓区所属的建河村。关于太碌的村名来源,目前虽无相关正式的考证,但根据一些民间说法和当地遗迹来看,这里有着很久的历史。
1978年,太碌村对面的建河村民在火车站北的坡地上耕地时发现了青铜器,其中有蒜头壶、二十六年戈等。二十六年戈上有铭文“廿六年,□□守□造,西工室阉,工□。武库。”从此戈形制看,当作于秦昭王二十六年,“守”前二字当为“陇栖”,“西工室”当是秦都西犬丘的工官所造,隶属中央。后经宝鸡市博物馆实地调查,判明是一座战国秦墓,墓葬形制和葬式已经无法辩别。
200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建河火车站以南的缓坡地上,发现了一处规模较大的秦墓地,共发掘秦墓60多座,这批秦墓大多为竖穴土圹洞室或偏洞室墓,呈东西向,少数为南北向,墓壁规整,土坑深、大,填土经夯打。随葬品多为罐、盆、釜等陶器,置放在洞室一侧或两侧。这说明建河村及附近区域,包括太碌在内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
此外,太碌村还有一座佛道两用的庙宇--柏林观,即供奉着道教人物,也供着像玄奘这样的佛家大师。太碌柏林观的历史现已无法考证,但值得肯定的是,这里一直是方圆几十里香火最为旺盛的道观庙宇之一。
二、有关渭河谷地部分村落方言的特点
渭河谷地是指宝鸡向西溯渭河至天水的这段山区险道,全长约140多公里,是关中通往西北的重要通道。这一区域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古往今来,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但就这方圆几十里的方言来讲,就有很大的不一样。
(一)方言种类。
这一区域,以天水市麦积区三岔乡和元龙镇来讲,不同的村子就有着或多或少的区别。如,元龙人,乃至三岔乡西部的一些村落,将“你”读作“niu”(三声),将“我”读作“ao(三声)”,大多数三岔人则将“你”读作“ni(三声)”,将“我”读作“wodi”,而有些人又将“我”读作“cai”。三岔乡太碌村人将“你的”读作“nidi”,而对面的北峪村人则读作“niudai”。像这样的特点,至少有四五种,而这仅仅是两个相邻的乡镇。
(二)发音声调。
在麦积区三岔乡,由于临近陕西,这里的人们说话有些陕西调,但认真仔细区别一下,还是略有不同的。三岔乡前进村语言发音多有四声,也就是去声,如:你吃了吗?在三岔乡,一般人都将“吃”读作一声,这里的人则读作四声;前进人将做“啥”去读作做“sha(四声)”,而北峪村人读作做“sha(一声)”。
这片方圆面积不算太大的地方,为何有着众多不太明显,却又很容易区分开来的口音呢?除了前文所述的历史原因外,近代以来的人口大迁徙,如三线建设、陇海铁路的修建、商贸的往来,以及六七十年代的大饥荒等,致使人口大规模的流动,在这里形成了以陕西、甘肃、四川、河南等地的方言融合形成的新方言---渭河谷地方言。很明显的就是天水市的方言,城里人和乡下人的说话习惯、语音语调等风格迥然,而天水市和临近的几个县城有着不一样。
(三)历史遗留的叫法
此外,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语言特征,即将村子的“村”字多转换成“里”字,如三岔乡的人几乎都将自己所在的村子叫做xx里,太碌里、北峪里、水关里、大沟里、小沟里、毛窝里等等。“里”在这里不仅是语言上的转换,我想更是一种历史制度的遗留。在先秦乃至汉代,就有里正制度,有里长、乡长、亭长等称谓。史载: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作为先秦故地的渭河河谷一带,对这样一种历史制度或许有着更多的承载。
4. 中国有多少个黄龙村
你可以下载网络地图或者是高德地图查询地点全中国有多少个黄龙村?
5. 农村污水处理实施方案
【关于农村污水处理实施方案1】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全市关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总体安排部署,全面改善农村环境,切实解决当前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倒、生活污水乱排乱放、治理滞后等突出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我县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根据《中共x市委办公室 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抓好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通知》(铜委办字〔xxxx〕xx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环境为目标,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完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体系,倡导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监管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有序达标排放和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村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
(二)基本原则。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和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性工作。坚持因地制宜,既要经济实用、操作简便,又要低成本运行、便于维护。严格按照“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实现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运转正常。在人口集中的村庄探索建立生活污水统一收集、沉淀厌氧、人工湿地、多级净化的污水处理模式。对移民搬迁新村建设,统一规划村庄排污管网,实行雨污分流,污水集中处理。
二、工作目标
(一)农村生活垃圾处理。xxxx年底,全县所有行政村实现全覆盖,乡镇(街道)集镇启动建设垃圾中转站,行政村启动建设生活垃圾收集站(房),村寨启动建设生活垃圾收集池。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聘请由民政兜底的贫困户参与环境卫生保洁,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在中心乡镇(街道)修建一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做到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街道)转运、县处理。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xxxx年x月前完成xx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标准化处理。具体为:官舟镇黄龙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思渠镇荷叶村,和平街道大溪村,新景镇白果村,后坪乡茶园村、下坝村,夹石镇闵子溪村,官舟镇木子岭村,板场镇洋溪村x个传统村落;沙子街道空心李示范园区;乌江画廊旅游景区(和平街道、团结街道、思渠镇、洪渡镇)。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工作领导小组。
四、工作步骤
(一)规划选址阶段(x月xx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由县城管局聘请有资质的编制单位进行规划,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选址,在布点和布局上要符合区域垃圾填埋场和集中收集转运站的基本要求。各乡镇(街道)要围绕村寨合理规划垃圾收集池,于x月底书面上报布点情况。官舟镇黄龙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沙子街道空心李示范园区由县环保局结合农村环境整治规划,聘请有资质单位编制标准化处理方案;思渠镇荷叶村,和平街道大溪村,新景镇白果村,后坪乡茶园村、下坝村,夹石镇闵子溪村,官舟镇木子岭村,板场镇洋溪村x个传统村落由县住建局聘请有资质单位编制标准化处理方案;乌江画廊旅游景区(和平街道、团结街道、思渠镇、洪渡镇)由县旅产办聘请有资质单位编制标准化处理方案。所有方案须在x月xx日前完成编制,x月xx日前完成审查。
(二)主体建设阶段(x月xx日~xx月xx日)。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项目乡镇(街道)各部门要严格实行一把手责任制,落实专人负责,确保项目快速推进,按时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三)验收投运阶段(xx月xx日前)。项目业主单位要对完工的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自行组织初步验收,将验收结果及时上报县政府,由县政府组织专业验收组对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功能、运行等进行县级验收,确保投入运行有保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及县直相关部门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工作机构,形成专人负责、上下联动、分工协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研究制定本辖区内的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推进步骤和时间节点及保障措施。
(二)广泛宣传动员。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推介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民破除陋习,积极支持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签订责任状等形式,落实好村民的环境卫生责任义务,建立保障制度。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宣传先进经验,调动村民创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加大建设运营投入。多渠道筹集村镇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推进、各记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旅游、发改、财政、住建、交通、农牧等相关部门项目资金,统筹支持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放开村镇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采取合资、合作、PPP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各类资本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村镇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指导各地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收费制度,适时适当收取村镇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费用。鼓励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补贴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经费,采用“一事一议”政策解决部分资金问题。
(四)建立长效机制。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探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完善相关制度,建立村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处置等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结合精准扶贫建立健全清扫保洁队伍,聘请保洁员必须是精准扶贫系统内的贫困人员。实施村规约束机制,引导广大群众自觉维护生产生活环境,确保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五)强化督办考核。细化量化工作目标,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倒排工期,有序推进。县督查办要把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纳入重点督查内容。并纳入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内容,对未如期完成建设任务的乡镇(街道)和部门将严格问责。
【关于农村污水处理实施方案2】
为改善我县农村卫生环境面貌,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根据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xxxx〕xx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xxxx〕xx号)、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省农村污水垃圾整治行动实施方案(xxxx-xxxx年)的通知》
(闽政办〔xxxx〕xxx号),结合我县实际,我县各乡镇(场、区、办事处)全面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围绕水污染有效处理,按照“村点覆盖全面、群众受益广泛、设施运行长效、治污效果良好”要求,全面推进我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整治我县农村普遍存在的生活污水污染问题,促进我县水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全面提升宜居环境质量,加快建设“厦漳泉生态型核心区”。
二、建设任务
(一)敷设完善雨污分流管网
对收集入厂处理的xx个村已建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计划新收集纳入相关污水厂进行处理的x个村,敷设完善雨污分流管网、支管及农户接户管。
(二)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
根据《长泰县“全民综合治水、共建美丽长泰”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要求,全县需要新建污水设施的总计xx个村,各行政村(居委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设集中式或分散式处理设施(人工湿地),其中龙津溪沿岸x公里范围内所有行政村及自然村应作为建设重点。
(三)提升改造已建污水处理设施
目前,已建的xx个污水处理设施大部分存在缺乏有效管理、污水收集率低、处理设施无进出水、设施渗漏及管道破坏严重等问题,应根据其各自存在问题加以改造提升。
三、实施计划
(一)计划实施目标
xxxx年底前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及龙津溪沿岸x公里范围内所有自然村(包括县域范围内旅游农家乐项目)农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覆盖。计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约xxx处(含提升改造已建设施xx处),同时建设收集及接户管网约xxx公里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计划分年度如下(详见附件):
(x)xxxx年计划:建设xx处。
(x)xxxx年计划:建设xxx处。
(x)xxxx年计划:建设xx处。
(二)污水设施处理工艺要求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根据区位条件,因地制宜,选取建设模式。
x.区位条件方面。区位条件允许的村庄,生活污水应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水不能进厂处理的村庄,应就地自建集中型、区域型、联户型或单户型生态化污水治理设施处理。鼓励人口集聚程度高或有条件的区域建设有动力或微动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
x.工艺选型方面。根据村庄聚集程度和污水产生规模,选择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分散型农户,规模不大于x.x吨/日的,宜选择三格化粪池和人工湿地(含水田地或农地)工艺;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连片村庄,规模不大于xx吨/日的.,宜选择厌氧池+兼氧滤池等组合处理工艺;拥有自然池塘或闲置沟渠且规模适中的村庄,规模不大于xxx吨/日的,宜选择厌氧池+氧化塘+人工湿地等组合处理工艺;对于土地资源紧张、人口集聚程度高、经济条件较好有乡村旅游产业基础的村庄,宜采取地埋式微动力污水处理工艺。人口聚集程度高且氮磷去除有较高要求的村庄,处理规模达到xxxx吨/日的,宜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
四、建设模式
按照三年建设计划,xxxx年-xxxx年拟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约xxx处,计划总投资约x亿元。针对目前我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存在的资金短缺、运营管理维护不善等问题,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财政部《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财金[xxxx]xx号)文件要求,探索性地采用PPP模式进行建设,具体内容如下:
x.操作模式参照PPP模式常规做法,结合我县基本情况,由县政府作为项目业主,将全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捆绑打包成x个PPP项目,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取资金实力强且有污水PPP投资经验的社会投资者进行全额投资建设。项目建成后由中标单位成立专门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整体运营与管护工作,县政府根据招标约定价格按月支付污水处理费用,以及按规定年限(十年期以上)分期向投资商支付建设费用及适当投资回报,并在达到合同签订年限后将污水设施及其所有权、运营权移交县政府。
x.资金来源资金来源由PPP投资商投入,还款资金来源由县财政纳入年度预算全额承担。
五、工作要求
x.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各级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既定目标任务,制订工作计划,细化量化分解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务求工作实效。县城建局作为项目牵头实施单位要依法依规,抓好项目组织实施。各乡镇(场、区、办事处)作为责任单位,要积极配合,落实好选址、征地等各项工作。
x.加强配合,保障到位。各级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密切配合,合理简化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加快项目各项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尽快开工。县城建局、发改局、财政局、环保局、农业局要按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标任务,多渠道积极向上争取相关补助资金,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x.加强管护,确保效益各乡镇(场、区、办事处)要加强辖区内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管理,对已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落实管理机制,指定专人负责,做好维护、管理工作,确保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处理,充分发挥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6. 黄龙村的历史文化
传说是远古时代,黄龙和青龙作战,黄龙打败了青龙,把青龙逼到了黄河以西如今的陕西境内,黄龙负伤落在了现在的黄龙村。
据说,黄龙村在明万历年间叫过“拾恰村”,归诸冯里管辖,村民朱福星手中还保存着许多有关黄龙村繁荣时期的地图,黄龙村在以前一直是个大的渡口,和蒲津渡口、风陵渡渡口并称为黄河三大渡口,从清雍正到解放前的几百年间,北山的煤从龙门沿河而下,运到黄龙,然后才转陆路运到蒲州府的各个地方,后来因河道变迁,以铁路运输的兴起,这个渡口才被废弃。
7. 黄龙县的人口民族
人口
黄龙县历史悠久,早在距今3—5万年前,着名的“黄龙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存的磨崖石刻、古庙遗址印证着黄龙县在唐宋时期的繁荣。据载,清初黄龙人口较多。同治年间,官方镇压农民起义,黄龙渐衰。光绪三年大旱,存者仅十分之二三。民国三年,土匪蜂起,居民外逃,土地荒芜,十室九空。
据民国三十六年(1947)1—3月份户口统计,黄龙县设治局总户数达9039户,总人口34587人,其中本籍3775户,14895人;寄籍5259户,19692人。
解放后,黄龙县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呈现高出生、低死亡,人中增长速度加快,出现了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的生育高峰。1976—1977年,黄龙县人口达55700余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各地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黄龙县农村人口大批外流,总人口逐年减少。到1990年底,黄龙县为12387户,45664人。
自1982年后,随着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黄龙县人口发展缓慢,流动性大、南北密度悬殊以及病区群众缺乏长期居住的实际情况才逐渐得以改观。据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表明,黄龙县人口为15096户、49990人。2003年黄龙县人口46996人。
根据1%人口抽样调查及户籍人口、计生部门的统计资料推算,2011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4.95万人。人口出生率7.42‰,比上年下降0.1‰;人口死亡率5.28‰, 上升0.43‰;人口自增率为2.13‰,下降0.54‰。
民族
黄龙县人口中,以汉族最多,同时还有满、回、蒙等11个少数民族。据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最多者为回族,76人,其次为蒙古族,67人。
8. 五陵区政府乡黄龙村黄果树古树介绍
摘要 黄龙村概况
9. 涟源市行政区划
截至2017年末,涟源市辖1个街道、16个镇、2个乡:蓝田街道、六亩塘镇、石马山镇、安平镇、湄江镇、伏口镇、桥头河镇、七星街镇、杨市镇、枫坪镇、斗笠山镇、白马镇、茅塘镇、荷塘镇、金石镇、龙塘镇、渡头塘镇、三甲乡、古塘乡。市政府驻蓝田街道。
2018年末,全市年末户籍总人数达到114.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万人,乡村人口92.6万人。年末常住人口98.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1.89%。人口出生率为9.3‰,死亡率为4.7‰,自然增长率为4.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26人。
(9)官舟镇黄龙村人口多少扩展阅读
近代历史沿革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后,全省设10个专区。今涟源境内原湘乡、安化县部分属益阳专区,邵阳、新化县部分属邵阳专区。
1951年8月,分安化、湘乡、邵阳3县部分地域新置蓝田县,属益阳专区。
1952年8月,因湖南蓝田县与陕西蓝田县重名,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湖南蓝田县为涟源县,因其地处涟水上源而得名。
1952年11月,益阳专区撤销,涟源县改属邵阳专区。
1958年8月,新化县部分区域划归涟源县。
1960年2月,分涟源县地设立娄底市。是年10月,娄底市撤销,并入涟源县。
1977年9月,设立涟源地区,涟源县划归涟源地区。
1980年9月,分涟源县地,恢复设立娄底市。
1982年12月,涟源地区改名娄底地区,涟源县属娄底地区管辖。
1987年6月10日,国务院比准撤销涟源县,设立涟源市,行政区划不变。
1999年1月20日,撤销娄底地区,设立娄底市,涟源市由湖南省直辖,娄底市代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涟源市
参考资料来源:涟源市人民政府-区划人口
参考资料来源:涟源市人民政府-涟源市历史沿革
10. 彭州有哪些乡镇
彭州市辖4个街道9个镇:
1、龙门山镇
白水河社区、小鱼洞社区、宝山村、团山村、九峰村、三沟村、大湾村、草坝村、龙源村、湔江源村、渔江楠村
2、丽春镇
花街子社区、谭家场社区、君平街社区、花棚社区、航动社区、景林村、利和村、黄鹤村、碧鸡村、塔子村、东风村、白果村、天鹅村、合江村、黄龙村、花草村、长廊村、元义村
3、九尺镇
玉源社区、升平社区、九尺铺社区、金沙社区、天宝村、宝马村、龙福村、昌衡村、广山村、石泉村、青雀村
4、通济镇
海窝子社区、青杠林社区、圆通坝社区、黄村坝社区、桥楼社区、阳平社区、花溪村、龙怀村、花坪村、君山村、天台山村、凤坪村
5、丹景山镇
关口社区、石洞埝社区、东前社区、石牛社区、杉柏村、双松村、丹景村、石河村、新春村、武备村
6、敖平镇
红岩子社区、敖家场社区、凤泉村、鹤泉村、友谊村、星河村、石龙山村、漓沅村、白塔店村、兴平村、紫音泉村
7、桂花镇
丰乐社区、磁峰社区、桂花社区、金城社区、鹿坪社区、利济村、衡州村、龙头村、三圣村、双红村、红石桥村、蟠龙村、石门村、林泉村
8、白鹿镇
白鹿场社区、思文场社区、塘坝村、白茶村、官田村、姚家村、天生桥村、白鹿顶村
9、葛仙山镇
万年社区、楠杨社区、楠林社区、官仓村、花园村、熙玉村、群柏村、张泉村、云居村、华顺村、井泉村、普红村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