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名臣
1. 明朝时中国有哪些名臣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明代着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刘伯温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着称于世。
张居正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江陵人,时人又称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张居正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1567年(隆庆元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后,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朱翊钧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严嵩
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进士。他是明朝着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63岁拜相入阁。严嵩书法造诣深,擅长写青词(实为他人代笔)。《明史》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透过戏曲和文艺作品、历史典籍,严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间。
郑和
郑和(1371-1433),明朝太监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 。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 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 ,法名福吉祥 。永乐二年(1404年),郑和立下赫赫战功。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 。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国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2. 中国历史上的名臣有哪些
秦代名臣商鞅、李斯 汉代名臣张良、朱买臣、萧何,张廷尉 蜀国名臣诸葛亮 隋代名臣裴正、薛道衡、樊叔略、 唐宋两代名臣 魏征、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静、狄仁杰 李德裕——唐赵郡人,官历翰林学士、观察使、兵部左侍郎、左仆射,唐宣宗时因受李宗闵、牛僧儒集团中的白敏及其同党排斥被贬海南。 李纲——福建邵武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民族英雄,北宋末年一位有魄力、有才华的宰相,因受奸臣陷害被贬海南。 李光——南宋越州人,进士出身,官居县令、参知政事、资政学士等职,因极力反对秦桧而被贬海南。 赵鼎——山西运城人,南宋进士出身,曾任宰相,因反对秦桧的投降主义被贬海南。 胡铨——江西吉安人,南宋进士出身,先后任知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少监、起居郎、参知政事、资政学士等职,因反对与金议和而被贬海南。 王安石、包拯 元代名臣高智耀 、杨朵儿只 、吕思诚 明朝:邱浚,杨士奇、徐福 晚清八大名臣为曾国藩,胡林翼,骆秉章,左宗棠,彭玉麟,曾国荃,沈葆桢,李鸿章。
3. 中国古代名臣有哪些
商鞅、董仲舒、张居正、王安石、范冲淹、林则徐、康有为、长孙无忌、魏征
4. 中国历史上的名臣有哪些
秦代名臣商鞅、李斯
汉代名臣张良、朱买臣、萧何,张廷尉
蜀国名臣诸葛亮
隋代名臣裴正、薛道衡、樊叔略、
唐宋两代名臣
魏征、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静、狄仁杰
李德裕——唐赵郡人,官历翰林学士、观察使、兵部左侍郎、左仆射,唐宣宗时因受李宗闵、牛僧儒集团中的白敏及其同党排斥被贬海南。
李纲——福建邵武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民族英雄,北宋末年一位有魄力、有才华的宰相,因受奸臣陷害被贬海南。
李光——南宋越州人,进士出身,官居县令、参知政事、资政学士等职,因极力反对秦桧而被贬海南。赵鼎——山西运城人,南宋进士出身,曾任宰相,因反对秦桧的投降主义被贬海南。
胡铨——江西吉安人,南宋进士出身,先后任知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少监、起居郎、参知政事、资政学士等职,因反对与金议和而被贬海南。
王安石、包拯
元代名臣高智耀 、杨朵儿只 、吕思诚
明朝:邱浚,杨士奇、徐福
晚清八大名臣为曾国藩,胡林翼,骆秉章,左宗棠,彭玉麟,曾国荃,沈葆桢,李鸿章。
5. 中国历史文臣排名100位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名臣》是2009年11月武汉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李芷萱。本书以简练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片介绍了100位中国历代名臣的风云故事。
内容简介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名臣(彩色图文本)》精选了100位中国历代名臣,用精练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为读者还原出了这些峥嵘岁月里的风云人物,让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他们的思想、品格以及对他们当年的所作所为对我们今天生活所产牛的巨大影响。[1]
目录
姜子牙 在人生终点奋起直追
周公旦 道德与政治双冠王
管仲 品性贪婪却誉满天下
晏婴 才华横溢却无所作为
孔子 政治失败成就文化巨人
伍子胥 终生以报仇为最高目标
范蠡 自由浪漫的政治家和富翁
吴起 死后还可以杀掉仇人
商鞅 变法成功却自身殒命
张仪 以舌头为武器的人
蔺相如 内柔外刚的完美宰相
苏秦 前无古人的六国丞相
范雎 “远交近攻”战略的总设计师
吕不韦 历史上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商人
李斯 以老鼠为师的丞相
赵高 大秦帝国的“终结者”
萧何 荣立一等功的“后勤部长”
张良 拥有完美结局的开国功臣
陈平 汉代杰出的阴阳家
周勃 靠狱卒救命的大将军
周亚夫 自古将门无犬子
贾谊 失败的文士、政治大家
袁盎 品德高尚的权力斗争高手
晁错 书生意气的政治家
张汤 审老鼠出身的大法官
董仲舒 影响深远的文化无赖
霍光 自我奋斗的完美榜样
梁统 一个大世家的崛起与灭亡
王莽 依靠“作秀”登上皇帝宝座
董卓 最大的错误是抢了吕布的女朋友
曹操 历史上枭雄的代言人
张昭 有限忠诚的顽固派
荀彧 大汉朝的最后一位忠臣
周瑜 赤壁之战的领衔主演
司马懿 抢曹操家底的人
诸葛亮 鞠躬尽萃的代表人物
朱异 才华横溢的千古奸臣
贾充 司马家族篡位的智囊
陶侃 小人物奋斗的奇迹
王导 与皇帝共坐龙椅的大臣
谢安 比明星更擅作秀的政治家
王猛 捉虱作秀,择明而辅
杨素 隋炀帝的铁杆死党
高颎 被砍头的忠臣
房玄龄 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
魏征 最爱给皇帝挑毛病的人
杜如晦 唐朝十八学士之首
李绩 最会作秀的大将军
褚遂良 刚正不阿的反对派
狄仁杰 中国的福尔摩斯
姚崇 脚踏实地的贤臣
来俊臣 留下业务着作的第一酷吏
宋璟 一缕春风吹盛唐
张九龄 以诗留名的宰相
高力士 重情重义的太监
李林甫 口蜜腹剑的代表人物
李泌 不爱功名爱修行
李德裕 “牛李党争”的始作俑者
赵普 对宋朝有着深远的影响
寇准 倔强的山西人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
欧阳修 左手政治,右手文学
司马光 皇帝教科书的作者
王安石 推行变法的文豪
苏轼 合格才子,不称职的政治家
秦桧 从有志青年到千古罪人
岳飞 壮志未酬身先死
耶律楚材 以占卜闻名的政治家
刘秉忠 大元朝的总设计师
文天祥 宋朝的血性英雄
伯颜 灭掉南宋的蒙古人
刘基 独缺官场智慧的神童半仙
胡惟庸 乌尽弓藏的牺牲品
方孝儒 一身傲骨的忠君贤臣
杨士奇 可治国,却不能齐家
于谦 留得清白在人间
刘瑾 立地太岁
王守仁 用兵如神的哲学家
严嵩 最会写青词的宰相
海瑞 敢骂皇帝的清官
张居正 完美的改革家
戚继光 名垂千古的抗倭英雄
魏忠贤 靠女人出头的太监
温体仁 奸臣也是道德完人
袁崇焕 军事爱好者的梦
洪承畴 毁誉参半的打仗高手
范文程 满清政治架构的设计师
史可法 坚持到最后一刻的忠臣
多尔衮 从孤儿弱主到和硕睿亲王
鳌拜 被自大打败的满清第一勇士
年羹尧 成也雍正,败也雍正
刘墉 以斗和坤为乐趣的“罗锅”
纪晓岚 从神童到文学大师
和珅 贫贱中发家的美男子
林则徐 真性格的禁烟大臣
曾国藩 满清帝国的“道德完人”
左宗棠 以诸葛亮自居的举人
李鸿章 清政府的替罪羔羊
康有为 被政治耽搁的学者
袁世凯 遗臭万年的皇帝梦想家[2]
6. 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有哪些名臣
1,西周的周公。周公即是姬旦,武王的弟弟。不仅协助武王伐纣,而且国辅助成王,平定诸候国之乱,教化国民,以礼治国。
2,齐桓公之相,管仲。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着名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以其卓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管仲的言论见《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3,秦朝的李斯。李斯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但不管怎么说,他还是个名相。李斯在秦做官曾遭排挤,但他写下了反逐客令,为秦朝吸引外来人才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方略,使秦王得一寸土即为一寸土的一统六国。他用各种手断对六国进行分化瓦解。他提出要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当然他也是个罪人,后人有对他作了“死有余辜”的评论。
4,西汉的萧何。刘邦的评功大会,十分热闹,诸将“拔剑击柱”。但是刘邦还是作出了萧何功为第一的评价,把别的将领比作狗。事实就是如此,萧何相中了韩信人为将,使以后汉军很少败过。汉建后,萧何治赋后方支持前方作战。楚灭后,萧即为了丞相,与民休养,出谋平定诸将的叛乱。
5,东汉末年的曹操。当然了也有人把他作为一个皇帝即魏武。事实上他并未称帝,故作为一名大臣来看。有人说曹操是个奸臣,但从今天的眼光来看,“治国之能臣,乱世这奸雄”这句话的评论还是公允的。一个建安时代,没有曹操是很难想象的。
附: 有人会认为,这一个时代,没有诸葛亮是不行的。但我认为,诸葛亮的才能,更多是被《三国演义》吹棒而成。而其真正的能力,从蜀国的国力应可看一二。别说相比曹操,就算郭嘉,鲁肃恐怕也难以超过。《三国志》有云:“鲁肃者,不逊于诸葛亮也”。可见诸葛亮与鲁肃是同一水平左右。
6,唐朝的房玄龄。提到唐朝,很多人会想起魏征,其实魏征没有当过相,他是个谏官,当然是个名臣,但不是个名相了。我们也许听说过“房谋杜断”吧,这里的房和杜就是房玄龄、杜如晦。他们都是宰相。唐朝的很律令都是他们在位时制定的,中国的封建制度的完善,并走向鼎盛。他们是出了不少力的。
7,宋朝的王安石。宋朝是个既有内忧又有外患的朝代,在北宋的中期王安石力图变法,但阻力很大,他失败了。但不能否认他的确是一个有见识名相。
8,元朝的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公元119——244年)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因住在玉泉山一带,所以又称玉泉居士,契丹人。耶律楚材是我国着名的政治家,他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医卜及释道之学,并善诗文。燕京被蒙兵破后,他应召会见成吉思汗,并作为顾问留在朝中。元太宗窝阔台当政后,他任中书令(宰相),协助蒙古人管理元朝作出了的贡献。也为蒙元的汉化,文明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9,明朝的刘基。明朝卓越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生于元末,自幼聪敏,长大后博览群书,因而才干、学识大大长进。他胸怀救时济世之志,于23岁考中进士,投身仕途。后弃官归家。受朱元璋应邀而复出。刘基在统一中国创建明王朝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10,明朝的张居正。张居正也是个很有争议的人。对他贬也很多,甚至褒大于贬。可想而知在明朝那个走向末落的王朝,当官的确很难,当好官更是很难。张居正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当官的。他给明朝后期的政治的确带来了活力,他提出了一条鞕法,也是中国赋治一大大的进步。使得戚继光这样的人才,才有发挥之地。
7. 中国历史上的名臣有哪些
1,西周的周公。周公即是姬旦,武王的弟弟。不仅协助武王伐纣,而且国辅助成王,平定诸候国之乱,教化国民,以礼治国。
2,齐桓公之相,管仲。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着名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以其卓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管仲的言论见《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3,秦朝的李斯。李斯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但不管怎么说,他还是个名相。李斯在秦做官曾遭排挤,但他写下了反逐客令,为秦朝吸引外来人才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方略,使秦王得一寸土即为一寸土的一统六国。他用各种手断对六国进行分化瓦解。他提出要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当然他也是个罪人,后人有对他作了“死有余辜”的评论。
4,西汉的萧何。刘邦的评功大会,十分热闹,诸将“拔剑击柱”。但是刘邦还是作出了萧何功为第一的评价,把别的将领比作狗。事实就是如此,萧何相中了韩信人为将,使以后汉军很少败过。汉建后,萧何治赋后方支持前方作战。楚灭后,萧即为了丞相,与民休养,出谋平定诸将的叛乱。
5,东汉末年的曹操。当然了也有人把他作为一个皇帝即魏武。事实上他并未称帝,故作为一名大臣来看。有人说曹操是个奸臣,但从今天的眼光来看,“治国之能臣,乱世这奸雄”这句话的评论还是公允的。一个建安时代,没有曹操是很难想象的。
附: 有人会认为,这一个时代,没有诸葛亮是不行的。但我认为,诸葛亮的才能,更多是被《三国演义》吹棒而成。而其真正的能力,从蜀国的国力应可看一二。别说相比曹操,就算郭嘉,鲁肃恐怕也难以超过。《三国志》有云:“鲁肃者,不逊于诸葛亮也”。可见诸葛亮与鲁肃是同一水平左右。
6,唐朝的房玄龄。提到唐朝,很多人会想起魏征,其实魏征没有当过相,他是个谏官,当然是个名臣,但不是个名相了。我们也许听说过“房谋杜断”吧,这里的房和杜就是房玄龄、杜如晦。他们都是宰相。唐朝的很律令都是他们在位时制定的,中国的封建制度的完善,并走向鼎盛。他们是出了不少力的。
7,宋朝的王安石。宋朝是个既有内忧又有外患的朝代,在北宋的中期王安石力图变法,但阻力很大,他失败了。但不能否认他的确是一个有见识名相。
8,元朝的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公元119——244年)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因住在玉泉山一带,所以又称玉泉居士,契丹人。耶律楚材是我国着名的政治家,他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医卜及释道之学,并善诗文。燕京被蒙兵破后,他应召会见成吉思汗,并作为顾问留在朝中。元太宗窝阔台当政后,他任中书令(宰相),协助蒙古人管理元朝作出了的贡献。也为蒙元的汉化,文明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9,明朝的刘基。明朝卓越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生于元末,自幼聪敏,长大后博览群书,因而才干、学识大大长进。他胸怀救时济世之志,于23岁考中进士,投身仕途。后弃官归家。受朱元璋应邀而复出。刘基在统一中国创建明王朝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10,明朝的张居正。张居正也是个很有争议的人。对他贬也很多,甚至褒大于贬。可想而知在明朝那个走向末落的王朝,当官的确很难,当好官更是很难。张居正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当官的。他给明朝后期的政治的确带来了活力,他提出了一条鞕法,也是中国赋治一大大的进步。使得戚继光这样的人才,才有发挥之地。
8. 中国古代三国时中国有哪些名臣
魏:曹彰,曹仁,曹洪,曹真,夏侯渊,夏侯惇,夏侯霸(后归蜀汉),满宠,钟会,邓艾,庞德,张辽,张颌,乐进,于禁,徐晃,许褚,典韦;郭嘉,贾诩,荀攸,荀彧,许攸,司马懿,程昱,杨修,钟繇,崔琰。
蜀汉: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姜维,关平,关兴,关索,张苞,夏侯霸;诸葛亮,庞统,马良,马谡,孙乾,简雍,谯周,陈寿,黄权(后归魏),李严。
吴: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周泰,甘宁,孙策,孙坚,孙桓,徐盛,蒋钦,丁奉,凌统,凌操,潘璋,吕蒙,太史慈,周瑜,朱然,朱治;张昭,张纮, 顾雍,诸葛瑾,诸葛恪,步骘,鲁肃,陆逊,陆抗,陆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