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口概况 » 阿拉伯人朝拜一次需要多少时间

阿拉伯人朝拜一次需要多少时间

发布时间: 2022-11-13 21:31:34

Ⅰ 迪拜啥时间是朝拜和休息日

迪拜的休息日是周五,政府机关则是周五和周六,他们也双休。以前迪拜都是休息周四和周五,后来为了尽量和国际接轨,但又不能改变穆斯林周五大礼拜的习俗,所以就改成了政府机关休息周五周六,普通单位休息周五。
休息日一般商店都不开门,要在下午四五点钟以后才允许开门营业。
穆斯林人每天朝拜五次,而且由政府全城开广播通知,穆斯林教的阿拉伯人只要听到广播拉响,就得向着一个方面朝拜,第一声为通知准备,信徒们会整装,洗手第二声开始真正的朝拜,在迪拜,不管在酒 店、在购物中心、在任何一个公共场所都设有朝拜方向的箭头,所有人 都朝同一个方向朝拜,在公共场所比如各大购物中心都设有一个朝拜区 ,只有周五必指定要到清真寺里去朝拜,其余时间可以就地朝拜。

Ⅱ 为什么穆斯林朝拜要面向东方

不一定是东方的 朝向是圣地,沙特的麦加
一天进行5次礼拜,晨礼(破晓黎明前),晌礼(日偏西至四十五度),晡礼(日偏西45度之落山),昏礼(落山至晚霞消失),宵礼(月亮升起之次日黎明),朝向是圣地,沙特的麦加城中的卡尔白天房(注:不是朝拜天房,只是一个方向)。

斋月指的是伊斯兰教历中的九月,在这一月中,穆斯林从黎明至落山(从晨礼前至昏礼后),禁止饮、食、行房事,禁污言秽语,全面清洁身心,这个月的斋是主命斋,是每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必须完成的功课。

Ⅲ 沙特的朝拜需要多久期间是不是不能工作

去不起的可以上班也可以休息或者休假。一般不会回国。印巴菲律宾等国家的劳工,一般是两年回去一次,休2个月,朝拜期间不回国。如果你在中国的驻外公司工作,还是该上班上班的,不过如果你是穆斯林会给你十天半个月的假期去朝拜,不去朝拜就老实上班。不是穆斯林的话,你也不允许进入麦加,警察会把你拦在外面,警察拦不住你,进去了被发现,会被监禁,或者被扔石头。追问: 一般提到的穆斯林都是泛指伊斯兰教徒。此外,穆斯林也可以指穆斯林世界,可以指现今的伊斯兰国家或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2009年穆斯林总人数是15.7亿,占全世界的23%。

Ⅳ 阿拉伯男人一次做多长时间

你应该问我一次能做多长时间 我状态不好能做几小时 状态好能做24小时

Ⅳ 阿拉伯人是怎么行礼的

我所听说或从<伊斯兰教常识答问>书上得知的是:右手抚于胸前微低头表示"仪礼"!

至于:右手抚于左胸右胸前?就不太清楚了!

Ⅵ 阿拉伯人的礼仪礼节

阿拉伯民族人际交往的礼仪与禁忌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交往愈加频繁。

为避免今后在接待或者拜访阿拉伯友人时,因不了解对方交往习俗而产生误解,我们作为阿语专业的学生,有必要了解阿拉伯民族交往习俗与相关禁忌。

人际交往礼仪


阿拉伯民族是一个重视交往,强调人情的民族,提倡高尚的道德。

先知说∶“我的使命是为了完美人类的道德。”先知认为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才能获得来世的幸福。

阿拉伯民族的宗教经典倡导人际交往原则是诚实守信、克以忍耐、宽恕待人、互相合作、谦让利他、语言优美、结交好人、重视礼节等。

见面礼仪

  • 与阿拉伯人第一次见面时不要赠送礼物,否则会有贿赂之嫌。

  • 不要问候对方妻子,也不要向对方的妻子赠送礼物,但送给孩子的礼物是受到热烈欢迎的。

  • 送给阿拉伯人的礼物最好具有知识性,富有人情。不要过分赞扬阿拉伯人的某件物品,否则他会当场将此物品作为礼品赠送。

  • 餐桌礼仪

  • 阿拉伯人禁酒,不喝任何含酒精的饮料,不能将酒作为礼品送给他们。

  • 阿拉伯人不吃猪肉,不用猪皮制品及带猪形图案的饰品,同时不要谈及狗,不要送带有动物形象的礼物。因为在他们看来,动物形象会带来厄运。

  • 就餐时谦让别人绝不贪吃,特别要谦让老人与孩子,并照顾同伴。

  • 喝饮料也不要碰杯。

  • 餐桌饭菜要物尽其用,吃多少买多少,决不挥霍和浪费,糟蹋食物是犯罪行为。

  • 交往礼仪

  • 阿拉伯人相见,先要互相问安,后再交谈。

  • 见到尊长,应站立敬礼。

    同辈相见,行握手礼。

    十分亲密的友人,行拥抱吻礼。

    见面互相敬礼的同时,还互相用祝词祝贺对方。

  • 上门拜访,一定要征得主人家同意,方可入门。

  • 阿拉伯民族提倡孝敬父母,善待亲属,怜恤孤儿,救济贫民,亲爱近邻、远邻和同伴,款待旅客,宽待奴仆,甚至是把孝敬父母提到敬拜安拉之后的高度。

  • 阿拉伯人握手、端饭、敬茶均用右手,用左手被视为不礼貌。







  • 以上就是阿拉伯民族关于人际交往的一些小知识。

Ⅶ 关于沙特阿拉伯人的礼拜

沙特阿拉伯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还有少数人信奉基督教。他们讨厌别人用眼睛盯着他们,也反对别人送他们雕塑或女人照片之类物品。他们忌讳左手递送东西或食物,认为这种举动有污辱人的含义,所以一般人都讨厌使用左手。

沙特阿拉伯人严禁崇拜偶象,在他们的心目中真主只有一个,所以不允许商店橱窗中有模特及出售小孩玩的洋娃娃,而且任何人还不得携带人物雕塑等偶象进入公共场所。在他们的国内,如果有人违抗,不仅偶象要披立即砸碎、携带者还要受到制裁。他们对男女间的接触很忌讳。在他们的国家里,女性用房和男性用房是严格区分开来的。男性不准随便进入女人房间,女人一般也不准在生人面前露面。男人间即使至亲好友聊天,也绝不可提及对方老婆,否则会被认为存心不良。还有严禁饮酒之规定。如饮酒是要受以严刑制裁的。轻者一般要受六个月徒刑或鞭苔之刑的。如胆敢醉酒驾车或秘密制酒,抓着要受象首之刑的。他们还忌讳照像。尤其是未经许可拍照他们的镜头,是要受到他们反对的。沙特阿拉伯还禁止百姓下象棋。池们认为按照国际象棋的规则,车、马、象,甚至兵卒。都可以进攻和消灭国王和王后,这其中含有扇动作用,故严禁下此类棋。


沙特阿拉伯的甸蛮人.把笑看作是一种不友好的行动,是对神明的亵渎。他们反倒视不笑为对客人的友好或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顾。在沙特阿拉伯,还有禁止吸烟之俗,这主要是其教规的限制。沙待阿拉伯人禁食猪肉及一切外形丑陋和不洁之物,如甲鱼、螃蟹等。

Ⅷ 阿拉伯人拥抱时间有什么讲究

没什么讲究,就跟我们平时一样拥抱就可以了,不要拥抱太久,显得不礼貌。

Ⅸ 阿拉伯人与人之间见面礼仪(2)

阿拉伯人的婚俗
过去,阿拉伯人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自由恋爱者越来越多。不过,在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曼、也门等一些比较保守的阿拉伯国家里,由父母包办婚姻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而在埃及和阿尔及利亚等一些相对开放的阿拉伯国家里,自主婚姻的男女青年较多。

阿拉伯各国挑选对象的习俗有所不同。例如在埃及,城市男女青年多由自己挑选意中人,他(她)们关心的主要是对方的身材相貌、学历、收入等。在叙利亚,传统的方式则多由小伙子的母亲代成年的儿子物色对象。当她看中某位妙龄少女时,便选择吉日邀请这位少女及其母亲共赴浴室,在共浴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少女的身体、举止等。若满意,便请少女母女到饭店进餐,然后再到女方家正式提亲。在利比亚,也是由小伙子的母亲或姑嫂出面,为儿子或兄弟挑选媳妇。若遇到合适的姑娘,小伙子的母亲就会带媒婆去女方家“探家”,一是提亲,二是品尝这位姑娘做的饭菜,考察姑娘的品行。双方若无异议,便可结亲。不论以哪种方式选择对象,双方谈妥后一般均要举行订婚仪式。在订婚仪式上,男女双方及其亲属、代表和宗教人士聚在一起,商定婚事的条件及彩礼的数额等。男方要向女方赠送礼品、衣物和首饰等。各国阿拉伯人赠送的礼品有所不同,例如,索马里阿拉伯人赠送的是母骆驼,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拉伯人赠送的是钻石……但多数阿拉伯国家的阿拉伯人以赠送衣物和金戒指为主。

男女双方定亲后即筹备婚礼。一切准备好后,首先在清真寺举行传统的宗教婚礼,由双方家庭的男性代表参加。仪式包括由教长诵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和宣读婚约等。在双方签订的婚约中,写明彩礼的具体数字以及丈夫不得自行娶二房等内容。宗教仪式结束后,便分别在女方和男方家大摆宴席,招待宾客。阿拉伯各国举办婚礼的时间长短不一,最短的时间是两天(如沙特阿拉伯),最长的时间为两周(如卡塔尔)。但多数阿拉伯国家为三天(如阿联酋、科威特等国)或七天(如苏丹、约旦、利比亚、突尼斯等国)。

阿拉伯人多选择节假日举行婚礼,如开斋节等节日或星期四(阿拉伯人的周末)。举行婚礼前,新娘要沐浴,染红手、脚趾甲和化妆打扮;新郎也要沐浴更衣,换上崭新的礼服(民族服装或西服)。在新婚之夜的前二天或一周,新郎和新娘家均开始张灯结彩,宴请宾客, 唱歌 跳舞,新娘还要向女宾展示金银首饰、衣服、香料等嫁妆。在最热闹的新婚之夜,新郎家要派迎亲队伍去新娘家迎娶新娘。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现在时兴用十几辆甚至几十辆小轿车组成的车队迎接新娘。最引人注目的是前后相接的新郎车和新娘车。这两辆喜车车前披挂五色彩带,车顶四周装饰彩灯,新娘车前还摆放着一个大洋娃娃。新娘身穿白色婚礼服,左右两侧坐着两位伴娘。一路上,迎亲车队欢歌笑语,喇叭声声。突尼斯人习惯用骆驼轿迎接新娘。

阿拉伯人有的在新郎家举行世俗婚礼,有的在俱乐部举行婚礼,而埃及、伊拉克等国的阿拉伯富人一般在豪华的大饭店里举行婚礼。在婚礼上,新郎、新娘互为对方戴上戒指,并接受大家的祝福。新人还要手把手切开一块大 蛋糕 ,并请大家尽情吃喝。而新郎、新娘共舞以及贺喜的宾客唱歌跳舞,将婚礼的气氛推向高潮。摄像师将欢喜的场面摄入镜头,以作留念。

在阿拉伯国家,一些阿拉伯青年选择在婚后进行蜜月旅行。不过,由于阿拉伯人结婚所需要的费用,如彩礼、婚礼费,建房费等较高,使不少经济条件差的小青年望而却步,甚至打一辈子光棍。
阿拉伯人的风俗禁忌
1) 饮食忌

伊斯兰教禁酒和禁吃猪肉。虔诚的阿拉伯穆斯林滴酒不沾,不食猪肉。

2) 问候忌

许多阿拉伯人在交往中忌问候对方的女眷。所以,在阿拉伯国家,很少有人唐突、热情地问对方:“您夫人近来好吗?”

3) 偶像忌

恪守伊斯兰教的沙特阿拉伯人禁止崇拜一切偶像,尤其为膜拜而制的人物塑像是绝对禁止的。

4) 左手忌

大多数阿拉伯人习惯在卫生间用左手清洁身体,故认为左手是不干净的。所以,人们吃饭、握手或传递物品等均用右手,而忌用左手递给别人东西和用左手行握手礼等。
阿拉伯人的礼仪
1) 见面礼

阿拉伯人见面时通常行握手礼。人们首次见面或关系一般者见面时行握手礼;同性亲朋好友见面时行亲吻礼;关系特别要好的男子见面时要互相贴面,先贴左脸颊,再贴右脸颊,之后再贴一下左脸颊,以示友好;彼此熟悉或合得来的女子之间平时行握手礼,久别重逢时则互相亲吻对方的脸颊,先亲一下对方的右脸颊,再亲一下左脸颊,之后再亲一下右脸颊。此外,部分阿拉伯国家的一些地区还有特殊的见面礼节。例如,一些科威特人见面时,除了握手外,还喜欢吻对方的额头和鼻子。因为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做礼拜时,额头和鼻子是头部最先着地的部位,吻这两个部位,一是表示尊重对方;二是期望双方吉祥如意。而也门马里卜地区的阿拉伯人则常行碰鼻尖礼。

2) 家庭礼仪

大多数阿拉伯人家庭讲究家庭礼仪,敬重双亲,尊老爱幼,亲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过,在一些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较严重的阿拉伯人家庭里,男主女从的现象普遍存在。

3) 公共场所礼仪

阿拉伯人比较讲究公共道德,出门时衣冠整洁,购物自觉排队,在公共场合特别尊重妇女,在公共汽车上为老人让座等。当人们相遇时,步行者先问候骑乘者,年轻者先问候年长者,行者先问候坐者,后到者先问候先到者,个人先问候大家等。讲话时注意看着对方,声音不大不小,语言婉转;听讲者神情专注,不轻易打断对方的讲话。当有人需要帮忙时,大家都会自觉地伸出援助之手。阿拉伯人具有好客的优良传统,他们不仅逢年过节邀请亲朋好友到家里做客,盛情款待,而且对于素不相识的不速之客和萍水相逢的过路人,也同样以礼相待。倘若有谁待客冷淡或将远方客人拒之门外,则被认为有伤风化,会受到众人的批评。

Ⅹ 阿拉伯人的见面礼仪

见面礼仪是日常社交礼仪中最常用与最基础的礼仪,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要用到见面礼仪,特别是从事服务行业的人,掌握一些见面礼仪,能给客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基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阿拉伯人的见面礼仪,欢迎大家阅读。

阿拉伯人的见面礼仪一

在世界众多民族中,阿拉伯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有三亿多人口,分布在西亚和北非广袤的大地上。尽管他们居住的地域不同,但是,以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为主要特征的阿拉伯文化纽带把阿拉伯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此基础之上,阿拉伯民族礼尚往来、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也逐渐统一起来。

见面问候说不完

阿拉伯民族热情好客,世人皆知,从阿拉伯人见面时那一大套问候语就足以看出这一点。阿拉伯人即使与生人初次见面,也会主动跟对方打招呼:"السلام عليكم " (“色俩目尔来伊库姆”,直译是“和平降临于你”,意译为“你好”)这是一句全世界穆斯林通用的问候语。回答时要说:"وعليكم السلام " (“窝阿来伊库姆色俩目”)。双方握手致意后,两人还会相互寒暄,问一些诸如:“您身体好吗?”、“您家里人好吗?”等客套话,对此,大多数阿拉伯人会用"الحمد لله "(意即“一切赞美归于真主”和“真主仁慈”)来作答。因为阿拉伯人多数是穆斯林,他们习惯将这些赞美真主的话时刻挂在嘴边。

感情深,脸贴脸

如果是两个老朋友相见,那么,光说几句“你好”和握握手显然是不够了,必须相互拥抱,再行贴面礼,才能显出热情来。行贴面礼时,一方用右手扶住对方的左肩,左手搂抱对方腰部,然后,按照先左后右的顺序,贴面三次,即左——右——左。在贴面的同时,双方会低语道:“艾赫兰 (أهلا)——艾赫兰——艾赫兰”(意为“你好”,阿拉伯一种常用的问候语)。如果俩人关系十分亲热,会在贴面的同时,嘴里发出亲吻的声音。(注意:不是真的亲吻,而是拟声而已)。此外,有少数阿拉伯人在见面时除握手以外,还会亲吻对方的鼻子和额头。因为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在做礼拜的时候,额头和鼻子是最先着地的地方,吻这两个部位,表示尊重对方,同时期望对方吉祥如意。

握手规矩多

异性之间见面,一般只行握手礼。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伊斯兰教的教义规定,男女之间授受不亲,因此,男士不可以主动向女士伸手致意,一般是女士先伸手,男士方可握手,而且在握手的时候只握女士的指尖,点到即可。男、女握手时,男士必须从座位上站起来,而女士则不必。

说到握手,还应特别注意:阿拉伯人上厕所和做脏活时用左手来完成,右手才是洁净之手。因此,握手时,只能用右手。如果用左手同阿拉伯人握手,通常他们不会理睬你,只是点头示意,此时的场面会非常尴尬。

称谓有讲究

阿拉伯人的名字一般由三或四部分组成,依次为本人名、父名、祖父名和家族名。平时,熟人之间一般可以直呼本人名,比较正式的场合应称呼其全名。对有身份的人,习惯上用他所担任的职务来称呼,如:部长阁下。对已婚并有子女的男女,可以用其孩子的名字,称他(她)为××他爹(××他娘)。此外,先生、女士、老师、师傅、大叔、大婶等都是阿拉伯人在公共场合常用的称谓。

走亲访友寻常事

阿拉伯人喜欢在节假日和周末走亲访友,也非常欢迎别人来家里做客,尤其是将迎接一位贵客来访作为家里的荣耀。阿拉伯人在互相拜访时很注重衣着和礼节,拜访者一般都事先预约并准时赴约,主人则会在家里准备好丰盛的饭菜来恭候客人到来。当然,守时观念弱也是阿拉伯人的一个特点。依照传统,异性之间一般不会互相登门拜访。

馈赠礼品有禁忌

阿拉伯人在对外交往中注重“礼尚往来”,互赠礼品被认为是一种友好的表示。但一般来说,初次登门拜访时不必送礼品,这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习惯不同。如果大家已是熟识的朋友,拜访时可以适当准备一些礼物。馈赠阿拉伯人礼品时要注意,一、不要送酒,因为阿拉伯人多数是穆斯林,对他们来说,酒为禁物;二、不要送宗教人物、神话人物和统治者的塑像和画像,因伊斯兰教严禁偶像崇拜。

阿拉伯人喜欢用金色外观的高级钢笔作为馈赠礼品。此外,阿拉伯人也非常喜欢中国的工艺品,如木雕、石雕、瓷器、檀香扇、国画、丝绸等。需要注意的是,绝对不可单独向阿拉伯人的妻子赠送礼品,这样可能会引起男主人的不快。但是,给孩子送礼品,一般都会受到欢迎。另外,无论送礼还是受礼,都要用双手或右手,千万不要单用左手。

浓郁飘香的阿拉伯红茶和咖啡

一番寒暄之后,阿拉伯人便会热情地把你迎进客厅,待你落座,主人便会问你:喜欢喝茶,还是咖啡?你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茶和咖啡在阿拉伯国家是非常受欢迎的饮品。阿拉伯人喜欢喝加糖的红茶,茶叶要用壶在炉子上现煮,而不是用开水沏茶,有人在煮茶时放糖,也有人等茶叶煮好后再放糖。多数外国客人喝阿拉伯红茶都会觉得太甜,而阿拉伯人却非常喜欢。阿拉伯人喝茶用的杯子与酒盅大小相似,所以,应该说“品茶”更恰当。

在许多阿拉伯国家,客人喝完茶后,主人还会邀请客人再喝上一杯咖啡,他们认为咖啡是招待客人最好的东西。阿拉伯咖啡与普通的速溶咖啡不同,是用烘焙并研磨好的咖啡末在铜质咖啡壶中煮沸而成,待咖啡煮沸后,再加入丁香、豆蔻和肉桂等香料,其味道独特,口感极苦。幸好咖啡杯非常小,最多只够你喝一口。喝完咖啡后,主人肯定会递给你一杯矿泉水,好去除口中的苦味。当然,究竟是先喝茶,还是先喝咖啡,并没有一个统一规定的顺序,客随主便是最好的办法。此外,在喝茶或喝咖啡的同时,主人会端上一些点心,当然,这些点心也是非常甜腻的。

聊天不说没用的话

“阿拉伯人的舌头,中国人的手”,此话是夸阿拉伯人嘴巧,说中国人手巧。阿拉伯人健谈,天南海北,无所不知,无所不聊。无论是新交还是老友,都应主动热情跟阿拉伯人交谈。当然,任何社会里都会有聊天的“禁区”,作为客人,不要主动和阿拉伯人谈论有关政治、宗教和性的话题,不要打听人家的私事。如果想拉近感情,可以选择聊一些阿拉伯人热衷谈论的话题,如诗歌、电影、体育、生意等。

先吃后聊,有益健康

到阿拉伯人家里做客,一般都会招待你吃饭。阿拉伯人的日常饮食貌似简单,却颇具特色。菜肴有凉、热之分,但没有炒菜一说,鸡鸭鱼肉全用炖、烤、煎、炸、蒸、煮的方法烹饪,蔬菜基本上都是生吃。阿拉伯人餐桌上最常见的菜肴有:烤羊肉、烤鸡、炸鱼、煮牛肉、酸黄瓜、腌橄榄、奶酪、沙拉和各色豆酱。阿拉伯人招待客人会非常慷慨大方,条件好的会请你吃烤全羊和 “手抓饭”。吃“手抓饭”有许多讲究,入席前要洗净双手,吃时要用右手的几个指头将饭搓成球状,再送入口中,不能大把大把地抓。吃烤羊肉时,也是先用手把肉撕成小条,一条一条地送进嘴里,不能抓一大块塞进嘴中。客人如能入乡随俗,尝试着用手抓食,会令主人特别高兴。当然,如果不习惯,也可以提出要刀叉和羹匙用餐。

一般来说,由于阿拉伯穆斯林不喝酒,所以,不像中国人吃饭时又吃又喝,边吃边聊,而是习惯上吃完饭后再继续喝茶聊天,这种就餐方式非常有益于健康。吃饱后,客人可用席上备好的餐巾擦净嘴和手,并向主人表示谢意。此时,主人会关心地问你是否吃饱

阿拉伯人的见面礼仪二

两阿拉伯人见面

你可以当表演来欣赏

急性子千万沉住气

A:“啊撒来穆啊类一库木”——(你好!)

B:“哇啊类一库穆撒来木,哇拉哈么安拉,哇呗拉卡土”——(你好!)

阿拉伯语中问与答说的是不一样的

接着两人就开始握手

A拉过B的手边亲边说:“克一法哈鲁克”——(你好吗?)

B亲A的手回答:“啊了哈穆堵里拉黑,哇克一法恩塔?”——(感谢真主,我很好!你呢?)

A:“阿了航木都里了,啊呢比黑一里”(我也很好)

A:“克一法虽哈土克?”——(身体好吗?)

B:“比黑一里”(很好!)

接下来A的右脸去贴B的左脸

嘴巴还要咂一下,发出亲的声音

A:“诶兮哈呗鲁克”——(字面意思是有什么消息吗,翻译出来还是“你好”之意)

B:“库鲁谢一恩啊来么由拉穆”——(一切如愿,也是“很好”的意思)

B重复同样的话,做同样的动作

以上话语要在短暂的亲手动作和贴脸动作执行期间全部讲完

接着拉着手还在问:

“你母亲还好吗?”

“你父亲还好吗?”

“你的兄弟姐妹都还好吗?”

当然,你也可以问亲戚啊,朋友啊,还好吗

凡是家里有的人都可以过问一遍

不过,两男人交流的话

是不能问对方老婆还好吗

这是忌讳

弄不好前面的问候都白搭

他一生气就走人

该问的人问完了

也会问问工作的事情

被问候的人边回答,边反问

这一来一回的要扯上半天

然后才进入主题

看完上面文字

你用快镜头的方式想象一下两人问候的情形

加上阿拉伯语说上很长一个句子才表达一点点意思

所以两人从见面开始嘴就没停过

一边回答的时候还要一边询问对方

有时候就根本不在意对方说什么

而只顾着自己一口气把那些话表达完

好忙!

好累!

其实也就只想表达一个意思——“你好!”

当然这种漫长的问候表达大部分存在于两男性朋友之间、

两女性朋友之间、

或是家族成员的兄弟姐妹之间

我是急性子

一句“撒来穆”后直接进话题

他们也习惯我这样了

也会直接来个“哇啊类一库木”

这样其实是很不完整的,也不礼貌的

等我有较多时间,又有心肠的时候

才会跟我的那些女性朋友亲呀贴呀拉扯半天

但大部分时间还是觉得很累,很啰嗦,很麻烦

阿拉伯人的见面礼仪三

风俗习惯

勿主动与女性握手或随意拍摄女性从社交礼仪上讲,一般情况下男性不主动跟女性握手,应先等女性伸手以免尴尬。在阿拉伯国家,女性一般不会主动跟男性握手。海湾国家的女性绝对不跟男性握手。

几乎在所有阿拉伯国家都不能不经允许拍摄女性,尤其是戴面纱的女性。这一点在海湾国家更要注意,随意拍摄往往会引起官司。另外,一些敏感处所也不允许拍摄,拍摄前最好先弄清有关规定或咨询当地人。

清真寺参观须知

进清真寺参观必须脱鞋,而且要先迈右脚进入。女性参观者应戴头巾或领取一件长袍套在身上,否则不能进寺。在礼拜时间参观清真寺切勿喧哗。清真寺内绝对禁止吸烟、吐痰。

在阿拉伯国家,还要更加注意勿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勿当众剔牙、打喷嚏、挖鼻孔或掏耳朵等。此外,儿童不得随地便溺,必须去卫生间。

右手比左手吉祥

穆斯林以右为尊,比如进门先迈右脚,吃饭须用右手,接送名片、收送礼品也都要用右手。在阿拉伯国家,用左手拿食物或礼品给阿拉伯人会被认为是不敬之举。

喝咖啡有讲究

阿拉伯人会客时一般先敬客人一碟椰枣,这时客人应吃一枚。然后主人会拿出小碗倒上咖啡,客人须一口喝掉。如果不想再喝,应当着侍者的面摇晃小碗。如果不这样做,把小碗直接还给侍者,就意味着还想要,那么侍者会不停地添咖啡,不会另加询问。

在一些场合,侍者会拎着冒着烟的香料让客人嗅。这时客人应把鼻子凑近并用手煽火,把香味往鼻子里赶一赶,以示尊重。

勿碰杯或祝酒

很多中国人喜欢主动碰杯敬酒,这在阿拉伯国家会被视为很不礼貌,因为伊斯兰教禁止任何形式的碰杯或祝酒。以水或茶代酒也不可以。

阿拉伯国家一般是禁酒的。有些北非的阿拉伯国家虽开放酒水,但在正式场合,餐馆里不允许卖酒和饮酒,正式宴会上更不能饮酒。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在阿拉伯国家的餐馆吃饭时,要先落座,打开餐巾后再去取食物。勿拿餐巾纸擦拭杯子和碗碟,这像是怀疑人家的器皿不洁,会令人不快。

饮食

阿拉伯人善于烹调,食物丰富多彩。其饭菜的特点是甜、香、油腻。咖啡和茶是每天不可缺少的饮料。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禁吃猪肉,不吃外形丑恶和不洁之物,如甲鱼、螃蟹等,也不吃已死的动物。如猎取野味,打中后,猎人即迅速趁其血还没有凝固时,割断其喉头,否则就不能吃。阿拉伯人从前的主食是玉米饼、麦饼和豆,贫穷家庭吃的主要是玉 米饼。

自从不少阿拉伯国家因出口石油而收入大量美元之后,各国政府对主要食品实行价格补贴。店铺里卖的大饼(发酵饼)和面饼比面粉还要便宜,所以平时家家都吃大饼或面饼。以

西红柿沙拉、洋葱拌辣椒、煮豆酱等为佐餐,肉类主要是牛羊肉。

阿拉伯人喜欢咖啡和茶。在各城市的街道上,咖啡摊比比皆是,一杯咖啡加上几种点心,就是一顿便宜的午餐。名贵的菜肴有油炸鸽子、烘鱼、烤全羊等。烤全羊是把一只肥嫩的羔羊除去头脚,掏空内脏,塞满大米饭、葡萄干、杏仁、橄榄、松子等干果和调料,然后放大火上烤,其特色是又嫩又香,味道鲜美。

阿拉伯人用手抓饭的技术十分熟练,一是不怕烫,二是能用手指迅速地撕下一小块肉条、菜肴送入口内,手指又不允许碰着嘴。

服饰

千篇不一律的阿拉伯长袍

在阿拉伯国家里,人们的装束可以说是相对简单的,男人大多是身着白袍,女人则是黑袍裹身,特别是在沙特阿拉伯等伊斯兰教规森严的国家里,满大街映入眼帘的皆是一色男白女黑的世界。

阿拉伯人喜欢肉食甜食,更是每日离不开浓浓的糖奶茶,加上他们普遍不太愿活动,睡觉的时间较多,故他们的体型大多是较为发福,而穿着上下一般粗直筒式的阿拉伯长袍,能很好地遮盖住他们的肥硕体形,且能极大地方便他们的行动。此外,鉴于大多数阿拉伯国家都地处高温沙漠地带,宽松飘逸的阿拉伯长袍不仅能迅速散热,还能有效地抵御住漫天袭来的沙尘暴。难怪不止一位朋友这样说过,在炎热的阿拉伯国家里,穿着阿拉伯长袍是最明智的选择。

人们或许认为阿拉伯男人穿着的白色长袍都是千篇一律的。实际上,他们的长袍却是各不相同的,每个国家大多都有自己特定的款式和尺码。以通常称为“冈都拉”的男袍来说,总共就有不下十几种款式,诸如沙特款、苏丹款、科威特款、卡塔尔款、阿联酋款等,更有从中衍生出来的摩洛哥款、阿富汗套装等等。这主要是根据各自国家的人的体型以及喜好而定的,如苏丹人普遍高大肥胖,故苏丹款阿拉伯长袍极为宽松肥大,更有一种苏丹款白色长裤简直就是像将两只大号棉布口袋缝合在一起,恐怕就是让日本横纲级别的相扑运动员穿上去也是绰绰有余的。

至于阿拉伯妇女穿着的黑色长袍,它们的款式可就更加多得难以计数了。同男式长袍一样,各国也都有其独特的款式和尺码,其中尤以沙特款最为保守,连同必不可少的头巾围巾面纱等附件,穿上后能将整个人遮盖得密不透风。天生爱美的阿拉伯妇女虽受伊斯兰教规所限,不能随意展露玉体,也不宜身穿鲜亮的外衣,但无人能阻止她们在其黑色长袍上绣上黑色的暗花或艳丽的明花(这要视国情而定),更无法拦住她们在黑色长袍里面穿上漂亮的衣裙。

起初,我们认为这种称为“阿巴娅”的黑色女长袍款式简单,制作容易,肯定也贵不到那里去。但后来与行家交往,才知道由于面料、修饰、做工、包装等的各异,价格差别甚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在阿联酋的商业都市迪拜,我曾数次光临过高档妇女服饰商店,亲眼见到那里的黑色女袍果然价格不菲,每件竟然高达数百乃至上千美元!不过在正规的阿拉伯商店中,白袍和黑袍是不能同店的。

阿拉伯人从小就开始穿阿式长袍,这似乎也可以说是阿拉伯传统启蒙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年幼的孩童也穿上白色或黑色的小长袍,却是别有一番风景,不由得你不朝着他(她)们多瞧上几眼。特别是当节假日里阿拉伯人举家出动时,总会有成群的孩童穿着黑白长袍满地跑,因其独特的衣着而给节日点缀出亮点。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阿拉伯年轻人热衷于西装革履以及休闲服饰,这是否也可以理解为对传统的一种挑战?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每一个阿拉伯人的衣柜里,总会有几件他们千古流传下来的阿拉伯长袍。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1889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363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648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1728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489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1813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1952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596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577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