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巫镇占全县多少公里人口
1.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有多少个乡镇,每个乡镇各有多少人啊
汀州镇 55780、 大同镇 47178 、古城镇 14215、 新桥镇 23444 、馆前镇 14009 、童坊镇 22719 、河田镇 50926 、南山镇 31903 、濯田镇 39803 、四都镇 13865 、涂坊镇 20694 、策武乡 21608 、铁长乡 4708 、庵杰乡 7203 、三洲乡 10646、 宣成乡 9070 、红山乡 7841人、羊牯乡 7509人。这是2000年的数据
2. 巫山县的人口是多少
2006年人口统计数据为60万 现在估计约为65万左右 巫山县基本县情可概括为“一户五县”。一户:地处库区腹心重庆东部,是“渝东门户”。五县: 一是经济小县。有贫困人口6.6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21555人,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土地瘠薄,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1亩,主要经济指标低于全市14个贫困区县的平均水平。2009年,实现GDP41.9亿元,居全市第36位。二是矿产资源富县。已探明矿藏15种,其中煤炭储量4.7亿吨,占重庆总量的1/6;铁矿储量3亿吨、石煤5亿吨、大理石1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27万千瓦,已开发利用3万千瓦,开发潜力巨大;天麻、党参等土特产倍受欢迎。 三是旅游强县。长江三峡横贯县境,小三峡、小小三峡被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小三峡位列重庆市首届十佳景点榜首,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首批“AAAA”、“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日接待游客能力达到2万人,最高年接待中外游客133万人次,是“中国优秀旅游名县”和“中国旅游强县”十七强。 四是文化名县。200万年前的龙骨坡“巫山人”是亚洲人类的发源地,5000年前的大溪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文化的代表,有《神女赋》、《高唐赋》、竹枝词等名诗名赋,有神女峰、高唐观、楚阳台等名胜景观,有历史悠久的巫文化、巴楚文化和神女文化,有秦末汉初古栈道、千年悬棺、汉墓群等古迹40多处,珍稀文物1000多件,居三峡库区之首。 五是移民大县。是三峡工程重庆库区首淹首迁县,按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方案,全县将淹没陆地面积49.3平方公里,涉及14个乡镇、60个村,淹没县城1座、建制镇1座、乡级镇6座、场镇2个、工矿企业48家,需动迁人口9.1万人,占全县总人数的15%,农村移民生产安置4.9万人。已顺利完成一、二、三期移民任务,目前正全力开展四期移民攻坚
3. 赫章县城人口概况
全县总面积3250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25个乡镇481个行政村(居),总人口85.91万人,居住着汉、彝、苗、白等21个民族。
赫章县,隶属贵州毕节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江北源六冲河和南源三岔河上游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度的乌蒙山区倾斜地带。。赫章古属夜郎腹地,因“夜郎与汉孰大”而赫赫有名,章章成典,享有“神秘夜郎故里、大美贵州之巅”的美誉。
(3)地巫镇占全县多少公里人口扩展阅读:
赫章环境优美、底蕴厚重。境内绿树成荫,植被绵延,生态环境良好,自然风管秀美奇绝。“贵州屋脊”韭菜坪被评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世界唯一“野生韭菜花—多星韭”深隐云端,被誉为“云上花海”。
阿西里西·韭菜坪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韭菜坪景区和天上石林景区预授牌为省级地质公园,赫章被纳入全国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县,荣获“贵州省森林城市”称号。
4. 四川有个叫什么射的县吗
射洪县地 名:射洪
英文名:SHEHONG
位 置:四川中部
人 口:104万
县政府:太和镇(即将迁往洪城新区)
城区人口:28万(07政府工作报告数据)
建 成 区:25平方公里(07政府工作报告数据)
邮政编: 629200
电话区号:0825(+86)
汽车号牌:川J
射洪地处盆地中部,涪江中游,是唐代伟大诗人陈子昂的故乡,唐代圣僧目连故里和目连孝道文化的发源地。
面积
幅员面积1497平方公里,县城区建成面积25平方公里。
人口
全县总人口为103.57万人,农业人口77.6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5%;工业人口25.88万人,占全县城总人口的25%。县城常驻人口28万人。
地区生产总值
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9亿元。
荣誉
全省27个扩权试点县(市)之一。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列为四川省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示范县, 射洪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首批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畜肉产量百强县、水稻、玉米制种基地县、劳务开发基地县、四川省综合治理模范县、四川省县级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县、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四川省卫生县城、全国诗画特色艺术之乡、中国名酒沱牌曲酒的出产地。
5. 关于巫溪的资料
1.巫溪县是经国家批准的长江三峡经济开发区,位于重庆市东部大巴山南麓,界邻陕噪声两省,属三峡库区淹没县之一,县境地跨东经108°44ˊ-109°58ˊ,北纬31°14ˊ-31°44ˊ,幅员面积4022平方公里,全县辖8区1工委,57个乡镇,总人口50万人。
巫溪历史悠久,是一座亟待开发的资源宝库。地处长江三峡、大宁河风景名胜区和奉节巫溪-巫溪-巫山“金三角”旅游区腹心地带,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辖区内既有瑰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又有神秘古朴的人文景观:依山傍水的吊脚楼,清幽峻奇的峡谷风光,引人入胜的地下定型殿灵巫洞,扑朔迷离的白果原始森林,我国南方最大的高山摹红池坝,天下奇观“夏冰洞”,“白龙过江”,千古之谜“岩棺、栈道、野人”,以及有惊无险的大宁河漂流、源远流长的巫文化等自然、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资源丰富,拥有药材、杂粮、瘦肉猪、肉牛、山羊等优质农林特产品,是全国药材、林业、生漆、山羊板皮基地县和原四川省茶叶,新区绵羊基地县,全县蕴藏有距今43800万年的古生物化石、黑卤等稀有矿产,以及大储量的石灰石、大理石、原煤等磁盘产资源,境内发育了大宁河等15条主要河流,尚有28万千瓦水能资源可供开发。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巫溪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县水陆交通方便,主干道均已硬化,大宁河东下110公里直通长江巫山港,沿奉溪东路80公里直通奉节港,沿渝巫路直通梁平机场和建设中的万州火车站、五桥机场、沿巫恩路可至陕西安康、西安、湖北竹溪、襄樊。全县通信便捷,实现了全市联网、自动交换和国内外电话直拔,并开通了无线寻呼和移动通讯。县城及集镇供水、供电完全可以满足生活及生产发展的需要。
2.巫溪县地处大巴山东段南麓的渝、陕、鄂三省(市)结合部,东接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竹溪县,南临重庆市奉节、巫山两县,西与重庆开县、云阳接壤,北连重庆城口县和陕西省镇坪县,地跨东经108°44—109°58ˊ、北纬31°14ˊ—31°44。全县幅员4030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348个行政村,总人口51.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2万人。巫溪既是国务院公布的沿江开放县,也是三峡库区移民开发县。
巫溪地形以山地为主,属于典型的中深切割中山地形,境内山大坡陡,立体地貌明显,最低海拔139.4米,最高海拔2796.8米;地处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共同作用,使巫溪拥有突出的资源比较优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素有“峡郡桃源”美誉;水能资源蕴藏丰富,开发前景广阔;矿产资源相对富集;生物资源优势明显,中药材量大质优,农副特产品绿色无污染。党参、药花蜜、淀粉、老腊肉、干果、高山返季节蔬菜、鹿茸等产品是理想的绿色食品。
3.全县有正副县级机构5个,党群机构18个,人大政协机构2个,检察审判机构2个,政府机构27个,正科级事业单位15个。
县人民政府驻城厢镇。现辖城厢镇、凤凰镇、宁厂镇、上磺镇、古路镇、文峰镇、徐家镇、白鹿镇、尖山镇、下堡镇,菱角乡、胜利乡、大河乡、 天星乡、长桂乡、峰灵乡、蒲莲乡、塘坊乡、朝阳洞乡、鱼鳞乡、乌龙乡、田坝乡、 中岗乡、通城乡、兰英乡、花台乡、双阳乡、天元乡、中梁乡、土城乡。
4.(1)土地资源:
巫溪县幅员面积4030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568845亩,园地19110亩,林地3510000亩,草地477000亩,工矿用地20310亩,交通用地24210亩,水域用地71070亩,未利用土地1024636.7亩。在568845亩耕地中,田44355亩,土524490亩;未利用土地亩中,荒草地813808.5亩;林业用地5016447亩中,有林地2841451.5亩,灌木林606183亩,疏林地316680亩,未成林造林地212787亩,宜林荒地1026924亩,难利用地12421.5亩。
(2)矿产资源:
巫溪县共发现矿产18种,104处,探明储量的8种,开发利用的32处。主要矿种有:
①煤:全县有煤产地48处,已开采利用的有20个煤矿,地质储量达7000万吨,其中含硫高的煤近6000万吨。
②石灰石:总储量1.5亿吨以上,可生产高标号水泥和优质电石的储量有6100万吨。
③盐卤:总储量为8.38亿立方米,经化验分析,矿化度高,质量好,富含40多种稀有元素。
④工艺大理石:地质储量1亿立方米,主要产品有墨玉,地质储量305.23万立方米;菊化石,地质储量7500立方米;云霞石,地质储量25万立方米;紫红石,地质储量25万立方米。
⑤古生物化石:经化验鉴定,沉积于43800万年以前,地质储量为311.1万立方米。
⑥磷矿:探明储量406.45万吨。
⑦黄铁矿:总储量2830万吨,可采1996万吨。
(3)水利资源:
巫溪县有大宁河等15条主要河流,均属长江水系。年均降水总量56.6亿立方米、地表径流量34.6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86.02万立方米,人均6900立方米。地下水总量为14.5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31.34万千瓦, 至2001年底仅开发利用1/10。全县各类蓄引提水工程162处,引水量2853万立方米,有效灌面6.07万亩。其中,水库有效库容94万立方米;中型引水堰一条,年引水总量1287万立方米,小型1003条,年引水总量1102万立方米。
5.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发展速度保持较高水平。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7644万元,比上年净增1.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4%。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706万元,比上年增6.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545万元,增长12.2.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41393万元,增长14.7%。国民经济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42.3:25.8:31.9调整为42.1:25.5:32.4,社会劳动生产率达到4498元,增长14.0%,人均GDP为2457元,增长14.5%。
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基础薄弱,总量太小;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结构落后;重点产业支撑作用乏力,兴县支柱产业尚未形成;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严重不足;城镇就业再就业困难,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增大。
6.教育事业长足发展。"两基"攻坚稳步推进,2004年,有8个乡镇通过县上"两基"验收,全县实现"两基"达标的乡镇增加到45个,人口覆盖率达85.3%。教学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共完成学校建筑面积61347平方米,排除中小学危房15652平方米,完成广厦工程8499平方米。教学教育管理得到加强,巫溪中学创重通过市专家组评估验收,普通高中高考上线率达85.3%。
全县有各类学校396所,其中普通中学19所,职业中学3所,小学374所。全县在校中学生26659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931人,在校小学生54288人。全县共有教职工人数4042,其中专任教师总数3697人,全年招收中小学生17695人,中小学毕业生人数16077人。有幼儿园13所,幼儿在园人数10456人。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政府不断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面完成16个乡镇卫生院排危,启动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建设,疾控中心如期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县有25个乡镇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了部分医药减免。医疗水平有所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持续下降,住院病人治愈率、好转率提高,病死率下降。
2004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65个,卫生技术人员949人,病床数522张。医疗设备万元以上总台数92台,其中50万元以上10台,新增3台。全年总诊疗70.09万人次,比上年增加4.15万人次。其中,门急诊人次70.02万人次,入院治疗13225人,出院人数13217人,住院病人治愈率38.35%、好转率55.16%、病死率0.95%。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农村广电网建设和改造步伐加快,全县2万多户农民能够收看到30多套电视节目,电视收视率达84.0%。完成县体育休闲中心规划,启动"两馆"建设前期工作,成功举办了全县首届职工运动会和第三届巫文化艺术节,文化市场及新闻出版市场整顿、"扫黄打非"、"网吧"整治、禁毒禁赌取得阶段性成果。
6. 惠州市龙门县有多少个镇,占地面积和人口分别是多少3Q
龙门县辖1个街道、8个镇、1个民族乡:龙城街道、麻榨镇、永汉镇、龙华镇、龙江镇、平陵镇、龙田镇、地派镇、龙潭镇、蓝田瑶族乡. 总面积2058平方千米.全县总户数89878户,总人口32059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6527人,占总人口的26.99%.
7. 剑河县管辖行政区有多少
剑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中部,东邻天柱、锦屏县,南连黎平、榕江县,西接雷山、台江县,北靠施秉、镇远、三穗县。距省城贵阳294公里,距州府凯里98公里。总面积2176平方公里,辖7乡5镇308个村(居委会),全县总人口23.87万人,其中以苗、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96%。县人民政府原驻柳川镇,2005年迁移至革东镇。邮编:556400。代码:522629。区号:0855。拼音:Jianhe Xian。
剑河县辖5个镇、7个乡、308个村(居委会):柳川镇、岑松镇、南加镇、南明镇、革东镇、久仰乡、太拥乡、南哨乡、南寨乡、磻溪乡、敏洞乡、观么乡。
剑河地质构造属江南古陆地的一部分,为山地性高原,处于雷公山中山地貌向湘西丘陵过渡地带,山势崎岖,高山耸翠。最高海拔1626米,最低海拔348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降雨量122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236.3小时,年无霜期300天左右。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马铃薯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烤烟、油桐等。
剑河地阜物博,资源丰富。境内森林覆盖率达63.2%,木材蓄积量为566万立方米,是贵州省10个林业重点县之一,享有“绿色王国”之美誉,1997年被国家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盛产松、杉、樟、楠等林木,有秃杉、鹅掌楸、红豆杉、水杉、剑柏、银杏等国家一、二、三级珍稀保护树种。境内野生动物繁多,有33目64类183种,其中猕猴、娃娃鱼、穿山甲等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矿产资源富有,主要有煤、金、锰、铁、锌等。
境内水资源丰富,有清水江、南哨河、八卦河、巫密河、高定溪等大小河流、溪沟334条,河流总长910公里,年平均流量26.4亿立方米。其中清水江是湖南沅江的上游干流,流经境内河段长98公里,流域面积1532平方公里。现有8座地方小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950千瓦。目前正在清水江流域修建的三板溪水电站是国家“十五”计划重点水利工程,总投资58.6亿元,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剑河县是该水电站建设的主库区,一座县城和南加、南寨、柳川、南哨、革东5个集镇需整体搬迁复建,被淹土地面积44.25平方公里,占整个库区被淹面积的52%,涉及9个乡镇80个村320个村民小组6561户31385人。
剑河被誉为“药材之乡”,有杜仲、厚朴、天麻、灵芝、黄柏等中草药材1024种,其中植物类897种,动物类127种,矿物类1种,总蕴藏量达10余万吨。
剑河杨梅独具特色,开发生产的活塞、松香、铅笔、蛇酒远销海外,南哨乡九当村的农民竹雕畅销日本、韩国等。晶头、竹笋、蕨菜等绿色食品更是受到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经过上千年自然和人工选育的种群资源——剑白香猪,经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目前开发的剑白香猪系列产品有腊香猪、香肠、火腿等,在2003年广州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民族食品最富盛名,主要有腌鱼、牛瘪、欧九菜、山野菜等。
剑河山川秀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百里天然原始阔叶林景区横跨久仰、南哨、太拥三个乡镇,蜿蜒50多公里,纵深2公里,景区内珍藏40多种国家一、二、三级珍稀保护树种和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是我国现存不多、保存完整的亚热带原始阔叶林区,拟建成全省科考与生态旅游观光度假胜地。老山界、久仰十里杜娟、盘溪瀑布群、平塘溶洞群等20余处风景区美不胜收;十里长滩、雷打塘、关门岩、夫妻岩、中流砥柱、八仙石柱等旅游景点流光溢彩。三板溪水电站关闸蓄水后,将形成面积为85平方公里、回水长度达130公里的库区湖,拱托出“湖中有山、山中有湖”的奇妙美景。剑河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服饰五彩缤纷,素有“十里不同天、五里不同服”之说,全县民族服饰有16种之多;民族节日丰富多彩,有六月六民歌节、牯藏节、祭祖节、洗寨节、过卯节、姊妹节、招龙节等民族节日,每逢节日,民族妇女穿着盛装,佩戴银饰,载歌载舞,不同地有不同的歌舞形式,主要有芦笙舞、木鼓舞等。存在着摩崖碑刻、柳霁古城、大广坳红军战斗遗址等人文景观。“苗乡圣水”——剑河温泉,有泉眼6个,流量1200吨/昼夜,水温常年保持在36℃-46.6℃之间,泉水含有硫化氢、铁、钾、钙、氡等多种元素,为国内三大名泉之一,其理化指标与法国着名的维稀温泉相似,为稀有氡硫温泉,具有消毒、去疾、健肤之功效,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现正开发成为集观光、沐浴、疗养、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温泉苗族农民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命名为“中国农民画乡”。革东镇八郎村古生物化石群已探明的古生物化石有11类168属300多种,其种类、数量、化石的质量属世界罕见,目前正申报为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文化遗产。
8. 四川巴塘海拔多少米
四川巴塘北部极高山区平均海拔3300米。中南部高山峡谷区一般海拔在2800米以下。中东部半高山、高山区海拔一般在2800米至3300米之间。
巴塘县地处横断山脉北端金沙江东岸河谷地带,横断山脉纵贯全境,其地形随金沙江走向由北向南倾斜,并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之状。地势走向在昌波河口以上为北东南西向,在昌波河口以下为北南向。
巴塘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的一个县,县治夏邛镇,西隔金沙江与西藏自治区芒康县和云南省德钦县相望,北与白玉县接壤,东接同州的乡城县,南临得荣县。巴塘是川藏大道咽喉,少数民族有占比例最大的藏族、羌族、纳西族、彝族和回族等。
(8)地巫镇占全县多少公里人口扩展阅读
巴塘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处,金沙江的东岸的巴曲河谷平原上,平原宽30多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年平均气温13摄氏度,大部分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农产富饶丰裕,人口较其他地方更稠密。
距离成都市超过800公里,在民国西藏政府统治时期,巴塘县也是去往成都道路的最远点。其县治夏邛镇所在海拔2580米,全县面积7852平方公里。全县最高峰为沙鲁里山的格聂山,6240米。
巴塘县辖1个镇:夏邛,18个乡:竹巴龙、拉哇、波密、中心绒、地巫、苏哇龙、昌波、中咱、亚日贡、莫多、甲英、松多、党巴、波戈溪、列衣、德达、措拉、茶洛。
巴塘县由于海拔高度、南北走向的山脉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属高山高原气候。巴塘县内春季气温回升快。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巴塘县内雨季主要集中在6至9月,秋季由于冷热气流交替,小气候频繁。冬季,天气变冷,最低气温可达-10℃以下,雨雪天气较少。巴塘县呈现冬暖、春干、夏凉、秋淋的气候特征。
9. 请问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下面的镇人口各是多少谢谢!
林口县辖9镇3乡1个城区街道办事处1个林业局,2005 -2007年,全县户籍人口分别为437514人、437997人、437304人,其中非农人口分别为131393人、130796人、127440人,分别占总人口的30.03%、29.86%、29.1%,平均占总人口29.68%。三年来,我县城镇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占全县人口不足三成,仅2007年,全县迁出人口为3373人,其中城镇人口2812人,而迁入城镇人口仅为361人。
2007年末统计,全县人口437304人,人口密度为61人/平方公里,分布在12个乡镇和区县直辖单位。除区县直辖单位人口外,县域中部的林口、古城、青山、奎山、龙爪5个乡镇人口为21432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9.01%;县域西部的五林、朱家、柳树3个镇人口为10274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3.5%;县域北部地区的建堂、刁翎、三道通、莲花4个乡镇人口9975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2.81%;县域铁路沿线的五林、朱家、龙爪、林口、奎山、青山、古城7个乡镇人口为288900人,占总人口的66.06%。
10. 巴塘县有多少乡镇
截至2013年,巴塘县辖18乡、1镇。
一个镇是夏邛镇。
18个乡是:拉哇乡、竹巴龙乡、党巴乡,措拉乡、茶洛乡、列衣乡、德达乡,莫多乡、甲英乡、波戈溪乡、松多乡,中心绒乡、地巫乡、苏哇龙乡、昌波乡,中咱乡、亚日贡乡、波密乡。
(10)地巫镇占全县多少公里人口扩展阅读:
巴塘县位于甘孜州西部,东接乡城、理塘县,南连得荣县,西隔金沙江与西藏芒康、盐井、贡觉县和云南省德钦县相望,北与白玉县交界,幅员面积81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73586亩,耕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0.6%。
全县辖5个片区,19个乡镇,123个行政村(除三个牧业村外均属半农半牧村),总人口52196人,其中农业人口45102人,占86.4%。
气候和区位优势明显,位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属亚热带气候,具有海拔高(2300—4600米),纬度低(北纬30度),气温高(最高达38.5℃),
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450.6小时),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高(10℃以上累计活动积温3100℃—4741℃,持续日数达190天—270天)、年降雨量为476毫米,无霜期平均为119天。
地处高原腹地,生态环境良好,基本没有污染源,被称为甘孜州“高原江南”、“水果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