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荆门有多少人口
A. 湖北荆门和荆州是什么关系
就跟卡巴斯基和巴基斯坦一样,基巴关系。好吧,言归正传,荆门以前荆州代管,很早就分出去了,我是荆州人,但是最近荆门跑的多,兄弟在荆门,感觉荆门规划和市政建设方面已经比荆州强很多了。但是荆门略小于荆州,荆门有山荆州没得,荆门还有几家央企,知道的就是这么多,手打不易。
在湖北省十多个地市当中,有两个城市有很多相似之处,名气都比较大。唯独不同的是两个城市名称只差一个字,这一字之差,拉大了两个城市的距离;一个是三线城市,另一个却被划入五线城市。
荆州,人口690万,国土面积14000平方公里。荆州是一座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滨江城市。
荆州是“楚国故都、三国名城”。 历史 上,有几十个帝王定都于此,并出了130多位宰相,是名副其实的“帝王之都”“宰相之城”。
荆门,人口300万,国土面积12000平方公里。荆门处于楚文化、三国文化、三峡 旅游 线的交汇处,是湖北省 历史 文化名城。
荆门虽然没有什么帝王在这里建都,但中国 历史 第一县----权县建立于此。“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千古传颂的 历史 典故也源于此地。
荆门在 历史 文化上比较,要逊色于荆州;但从如今的GDP比较,要比荆州多很多。
2016年,荆州GDP总量为1726亿,荆门GDP总量为1521亿。从总量来看,荆门要比荆州少,但从人均GDP比较,300万人口的荆门GDP产值与近700万人口的荆州相当。
遗憾的是,人均GDP高的荆门被划入五线城市,荆州则进入三线城市名单。两个城市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城市等级却不在一个档次上。
荆门原来是荆州下面的一个县,荆州之北门,所以称荆门县。后来三线建设,在荆门县建设了铁路和炼油厂。而战争铁路走山区,反而没走荆州平原。然后荆门就脱离荆州地区了。
我是荆州人,也曾在荆门呆过一段时间!应该可以说说这两个城市的关系!
荆州与荆门现在来说是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相邻的两个平级的地级城市!为什么要说平级呢,这就要说到这两个城市几十年来的关系变化!从一开始荆门县属于荆州,包括周边的钟祥,京山都属荆州地区!于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期间,先后有仙桃,天门,潜江,荆门从荆州分出由省直管!后钟祥,京山又交由荆门托管,成立地级荆门市,从此荆门就成为了荆州北边相邻的平级城市!
荆门和荆州现同为湖北省地级市,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荆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
荆门在夏商时属荆州之域,西周分属权国、鄀国,春秋战国属楚,汉置当阳县,唐立荆门县,宋建荆门军,元设荆门府,明复荆门县,清为荆门直隶州,民国降州为县,新中国成立后续为荆门县。1979年,分设荆门县、荆门市。1983年,荆门县与荆门市合并升为地级荆门市。
荆州是一座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滨江城市。“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建城 历史 长达30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国建都纪南城,先后有6个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
从“天下第一循吏”孙叔敖到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从荆州走出去的宰相达138位。从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到李白、杜甫,大批文人墨客在荆州吟诗作赋。
荆州是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所在地,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24座国家 历史 文化名城之一、中国优秀 旅游 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和长江港口城市。
(1)2021年荆门有多少人口扩展阅读
荆门,湖北省地级市,鄂中区域性中心城市,素有“荆楚门户”之称,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中下游,北接襄阳市和随州市,西靠宜昌市,东临孝感市,南分别与荆州市、潜江市、天门市接壤。
荆州,古时又称“江陵”,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中南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
B. 31省份人口数据出炉,16地常住人口负增长
31省份人口数据出炉,16地常住人口负增长
31省份人口数据出炉,16地常住人口负增长,2021年共有16个省市自治区常住人口不同程度地减少,这些省份多数集中在北方,31省份人口数据出炉,16地常住人口负增长。
31省份人口数据出炉,16地常住人口负增长1
在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人口数据后,各地也陆续发布了当地数据。
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16个省市自治区常住人口出现下降,15个省市自治区常住人口增长,其中浙江、广东和湖北增量位居前三。
数据显示,31个省份中,共有15个省份2021年常住人口实现增长,这其中,位居前5的是浙江、广东、湖北、江苏和福建。
16个省市自治区常住人口减少
从目前各省市自治区公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共有16个省市自治区常住人口不同程度地减少,这些省份多数集中在北方,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甘肃、内蒙古、北京、天津、陕西、山西、江西等。
其中有10个省市自治区减少的数量超过10万人。河南、黑龙江和云南减少数量位居前三,分别为减少58万人、46万人、32万人。辽宁、吉林、湖南减少数量也都超过了20万人。总体来说,人口下降的省份主要来自东北、华北、西北和中部地区。
从2021年常住人口变化来看,浙江、广东、湖北、江苏和福建人口增量位列前五,而这几个省份2021年的人均GDP在全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中分别排在第5、第7、第9、第3、第4.
除湖北外,另外四个省份均位于东南沿海,净增人口之和达到186.1万人。其中浙江增加72万人,人口增量位居全国第一,具体来看,浙江2021年出生人口为44.9万人,死亡人口为38.4万人,自然增加人口仅为6.5万人。因此,浙江人口的增长主要还是受益于人口流入。
广东增量为60万人,江苏和福建增量分别为28.1万人和26万人。
据红星新闻,从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据统计中发现,多个省份出现了“强省会”或者是“强市”的人口“虹吸”现象。
以陕西为例,陕西10个地市已经全部发布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除西安常住人口增加外,铜川、宝鸡、延安、汉中等其余9个地市的常住人口数均为下降。
在湖北,相比于2020年的数据,2021年除省会武汉外的宜昌、黄冈、荆门、荆州、十堰、鄂州等市的常住人口数均有下降。在江西,省会南昌常住人口新增18万,上饶、宜春、九江、吉安、抚州等市的常住人口数量均下降。
不过在广东等一些经济较发达省份,各城市之间的常住人口增加较为平均。以广东省为例,2021年常住人口佛山、广州、东莞、深圳、中山、江门、惠州、珠海、肇庆等均有增加。
11省市自治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
另外,目前有27个省市自治区发布了2021年的出生人口相关数据,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有11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内蒙古、湖南、湖北、上海、江苏、河北和山西。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用千分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多个省市自治区自然增长率是多年来首次转负。其中,江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12‰。2021年江苏出生人口数约为47.98万人。据第一财经结合《江苏统计年鉴2021》数据梳理发现,这也是1978年以来(该年鉴公布有1978年以来的数据)首次跌破50万大关。在湖南,2021年出生人口为近60年来首次低于50万。
从出生人口来看,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广东占据第一的位置。
数据显示,广东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26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18.31 万人,出生率9.35‰;死亡人口61.12万人,死亡率 4.83‰;自然增长人口57.19万人,自然增长率4.52‰。
广东也是全年出生人口唯一在百万人以上的地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照此计算,广东的出生人口占全国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了11%。
广东之后,另外两个亿级人口大省河南和山东2021年出生人口分别为79.3万人和75.04万人,分列二、三位。这其中,河南2021年出生人口创下了1978年以来的新低,继2020年首度跌破100万大关后,2021年再度跌破了80万大关。
包括河南在内,多个省份2021年出生人口创下了数十年来的新低。江西省统计局的分析指出,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较快下降,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比2020年减少5.04万人,出生人口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首次低于40万人。出生人口下降主要受婚育年龄推迟、“二孩政策”效应减弱等因素影响。
此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末全国人口141260万人,比上年末仅增加48万人。2021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比2020年下降1.11个千分点。国家统计局分析,人口增长持续放缓是由于出生人口继续减少,这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二是生育水平继续下降。
31省份人口数据出炉,16地常住人口负增长2
随着吉林2021年人口数据的.披露,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的2021年人口数据都已经出炉了。虽然各个省份公布的人口数据详情不一,但也能从中窥见一些时代特点和变化。
中新财经 李金磊 制图
广东两个第一:人口最多、最能生
广东既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出生人口第一大省,是当之无愧的人口双料冠军。
数据显示,广东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268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18.31万人,均为全国第一。
纵览全国,出生人口在100万人以上的省份就只有广东这一个“独苗”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1062万人 ,照此计算,广东以一己之力就贡献了11%的出生人口。
作为第一经济大省的广东,人口表现一枝独秀,人口的流入功不可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10年来增加人口超过2170万人,为全国最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冯文猛对中新财经分析,广东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主要的人口流入地,大量的年轻流动人口流向广东,从年龄结构来看,广东是相对比较年轻的省份,流入广东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到了结婚生育的年龄,所以,生育小孩数量比较多。
出生人口下降成普遍趋势
从发布出生人口数据的省份来看,出生人口下降成为普遍趋势,多个省份2021年出生人口数量创下新低。
曾经被称为“最敢生省份”的山东,生的也少了。全面放开二孩之后,山东2016年出生人口飙升到177.06万人,2017年继续保持174.98万人的高位,但此后一路下降,2018年为132.95万人,2019年为118.39万人,2021年降低到了75.04万人。
随着出生人口的下降,山东的人口也面临一个重要转折点,其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只有0.02‰,距离人口自然负增长只有一步之遥。
作为第三人口大省,河南出生人口数量跌破了80万。数据显示,河南全年出生人口79.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00‰;死亡人口73.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6‰;自然增加人口6.3万人,自然增长率为0.64‰。
江西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37.70万人,比2020年的42.74万人减少5.04万人,出生人口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首次低于40万人。江西统计局分析认为,出生人口下降主要是受婚育年龄推迟、“二孩政策”效应减弱、“三孩政策”还未显现等因素影响。
资料图:家长带着孩子在海边嬉浪。 游建行 摄
至少11省份人口自然负增长
再来看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用千分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在公布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省份中,最高的是西藏,达到了8.70‰。其次是宁夏,达到了5.53‰,第三是贵州,达到了4.98‰。
其中,有11个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内蒙古、湖南、湖北、上海、江苏、河北、山西。
多个省份自然增长率是多年来首次转负。其中,江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2‰,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年度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这主要是出生人数的急剧减少,导致人口自然增长快速下降。江苏2016年至2019年常住人口出生人数开始呈持续小幅下降态势,但每年仍保持在70万人以上,2020年和2021年出生人数则连续跌破60万人和50万人。
江苏省统计局分析,常住人口出生人数下降,主要是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育龄妇女人数大幅减少。二是妇女初婚年龄不断推迟。三是女性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会导致少生或不生。此外,新冠肺炎疫情也对部分年轻人的婚育安排产生一定影响。
东北三省人口继续“负增长”
东北三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最低的三个省份,其中,黑龙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1‰,辽宁人口自然增长率-4.18‰,吉林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8‰。
其中,辽宁全年出生人口为20.0万人,吉林全年出生人口11.22万人。
总体来看,东北地区的人口流失是非常严重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人口10年减少1101万人,其中,黑龙江减少了646万多人,是流失人口最多的省份。
冯文猛分析,东北三省出生率比较低,是因为年轻人口较少,这主要是东北地区近些年人口外流情况比较严重,当地气候因素、近些年的经济增长及就业等问题导致大批年轻人外流,婚育期人口的下降自然导致生育减少。
死亡率较高,是因为年轻人口外流也导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相对更高,老年人数量相对多,也导致死亡人数相对增加。所以,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就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
31省份人口数据出炉,16地常住人口负增长3
近日,随着全国31个省份陆续公布2021年人口数据,人口第一大省广东再次引发全网关注。
2021年,广东常住人口总量达12684万人,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出生人口118.31万人,连续4年成为全国第一生育大省,是唯一一个出生人口在百万人以上的省份。
广东的人口数据依然光鲜,背后却暗藏格局变迁。珠三角的人口吸引力大不如前,2021年人口增量仅有37万,远低于2010-2020年的年均增量(218万)。昔日“顶流”广州和深圳的人口增量同样大幅下滑,佛山成为新晋“流量王”。
这样的变迁意味着什么?广州和深圳的人口红利期,就此结束了吗?
珠三角人口增长放缓
若从人口总量的数据来看,广东的城市格局没有太大变化,广州、深圳依然是绝对“王者”,珠三角9市人口总量占据全省的60%以上。
2021年,广州、深圳的人口总量分别为1881.06万和1768.16万,几乎是另外两座万亿GDP城市——东莞和佛山的人口总和,是全省人口最少的云浮(239.33万)的近8倍。广州、深圳、东莞、佛山、惠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等珠三角9市人口总量7861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62%。
但从人口增量的数据来看,2021年的广东有了极大的变化,珠三角9市的人口吸引力已大不如前。2021年,珠三角9市人口增长37万,约占全省增量的62%。
这组数据透露出两个问题,其一是37万的人口增量,远低于2010-2020年珠三角的年均增量(218万);其二就是珠三角增量仅占全省的62%,而2010-2020年的增量却高于全省。也就是说,在上一个十年,广东2171万的人口增长几乎都是由珠三角城市贡献的,而2021年珠三角却不再独占鳌头,其余城市也贡献了近40%的人口增长。
究其原因,珠三角产业转型、疫情频发导致流动人口减少,是主要因素。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珠三角产业转型,如“机器换人”、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等都对外来务工人员产生了“挤出效应”,而本来服务业可以承接劳动力转型,但是“生活水平高+疫情不断”让服务业发展也十分困难。
另外,珠三角城市人口密度普遍较大、环境承载力逐渐趋于饱和也是重要因素。2021年,广东共有8座城市人口密度超过1000人/平方公里,其中有6城都位于珠三角。面积最小的深圳人口密度高达8852人/平方公里,在全国也是高居首位。当承载力逐渐趋于饱和,城市的环境以及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都会面临非常大的压力,人口增长自然放缓。
这样的格局变动,在珠三角内部也有所体现。
佛山人口增长超广深
2021年,珠三角9市的人口增长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曾经的“顶流”深圳和广州人口增量大幅下滑,佛山以9.38万人的增量跃居榜首,成为新晋“流量王”。
2010-2020年,广东人口增量最高的城市是深圳和广州,分别达到713.61万人和597.58万人,相当于每年增加六七十万人。但在2021年,广东人口增量最高的城市是佛山,比2020年底增加了9.38万人。深圳和广州分别仅增长了4.78万人和7.03万人,其中深圳的增量在广东甚至只排第五,低于佛山、广州、东莞和非珠地区的湛江。
这也是广深疫情多发、产业升级等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疫情以来,广州、深圳的服务业和制造业受疫情冲击较大,对很多从业人员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一线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也让许多“打工人”望而却步。
相比之下,佛山、东莞这样的新一线城市,由于生活成本较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水平较高,仍有一个较大的人口增长期,尤其是佛山。
论经济发展,佛山是广东四大万亿GDP城市之一,去年经济增速8.3%,在广深莞佛中排名第一;论产业环境,机器人、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新产业异军突起;论基础设施,佛山与广州轨交相通;论收入水平,佛山人均可支配收入61700元,位居广深之后,与东莞不相上下;论医疗水平,佛山的医院数、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都仅次于广深……
当然,佛山成为新晋“流量王”,最重要还是受益于广佛同城脚步的加快。近年广佛同城头部区域——佛山市南海区的低房价吸纳了一批外地人员,“广州工作、南海生活”的广佛候鸟落户南海已成为常态。2021年,南海区常住人口增量达到4.14万人,占全市增量的44%。
这样的人口变动是否正常?又会对广州和深圳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广深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
这样的格局变迁实际上体现了城市人口变化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并不意味着广州、深圳的人口红利就此结束。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城市的人口变化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深圳、广州在前一个十年增速很快,但这种增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达到一定阶段,会进入到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当前一线城市的城市人口规模尤其是城区人口规模都很大,已经进入到平稳发展期。
以深圳为例,《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提出,到2035年,深圳的常住人口或将控制在1900万。这意味着在未来10几年,深圳的人口增长空间将不足150万。在此背景下,深圳去年提高了落户门槛,将核准类学历型人才的底线要求由全日制大专调整为全日制本科,还收紧了人才落户年龄。
广州虽然没有收紧落户政策,但是对引进人才的利好政策也在“打折”。去年8月,广州黄埔区发布《关于取消人才住房政策的通知》,成为广州首个正式发文取消人才购房政策的区域。半个月后,南沙区也发布通知,收紧人才购房政策并提出非本地户籍需提供1年个税或社保缴纳证明。
不过从户籍迁入人口数据来看,广州、深圳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依旧强劲。以广州为例,2021年广州户籍人口增长26.42万,比东莞(14.73万)和佛山(10.36万)加起来还多;其中户籍迁入人口高达24.16万人,保持了近年来的高速增长。这些人口,都是城市建设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口和高素质人才。
因此,广州、深圳常住人口增长减缓无需太过担忧,这是城市人口变化在不同阶段要面临的必然趋势。对广深来说,如何解决好2千万人的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基础服务,是更重要的事。
C. 荆门是几线城市,荆门属于几线城市
荆门是几线城市呢?很多网友对荆门并不是很了解。本文我将为你介绍荆门的城市等级划分。那么荆门到底属于几线城市呢?一起来阅读本文荆门城市划分的相关知识吧。
一、荆门城市常住人口划分标准
荆门常住人口数量为:340万,属于大城市
城市等级划分一般以城市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
小城市:城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市为小城市
中等城市:城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
大城市:城市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特大城市:城市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超大城市:城市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市为超大城市。
二、荆门是几线城市
荆门评为五线城市
三、荆门城市简介
荆门,湖北省地级市,鄂中区域性中心城市,素有“荆楚门户”之称 ,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中下游,北接襄阳市和随州市,西靠宜昌市,东临孝感市,南分别与荆州市、潜江市、天门市接壤,介于东经111°51′-113°29′,北纬30°32′-31°36′之间。
荆门在夏商时属荆州之域,西周分属权国、鄀国,春秋战国属楚,汉置当阳县,唐立荆门县,宋建荆门军,元设荆门府,明复荆门县,清为荆门直隶州,民国降州为县,新中国成立后续为荆门县。1979年,分设荆门县、荆门市。1983年,荆门县与荆门市合并升为地级荆门市。
荆门市版图总面积1.24万平方千米,截至2016年末,下辖2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全市总人口340万人。2017年,荆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64.17亿元,比2016年增长7.5%。
荆门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呈向南敞开形,兼有低山坳谷区、丘岗冲沟区和平原湖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过境河流主要有汉江、漳河和富水河。
荆门是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 ,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以及楚汉古墓群、屈家岭文化遗址等文化古迹,诞生了朱厚熜、老莱子、宋玉、莫愁女等一批历史名人,留下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历史典故。
;D. 2021年湖北省钟祥市有多少人口要最新数据
钟祥人口仅剩86.89万人!不再是百万人口大县市
钟祥常住人口已从2010年的1022514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到2020年的868897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十年间共减少153617人,平均每年净减少1.5万人,年轻人口呈加速流出态势,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
与此同时,荆门市(东宝+掇刀+漳河)常住人口已从2010年的632954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长到2020年的787470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十年间共增加154516人,平均每年净增长1.5万人,年轻人口所占比例大大高于钟祥。
E. 荆门在哪里
荆门位于邢台位于河北省南部,江汉平原以北,东眺武汉,西临三峡,南望潇湘,北通川陕,素有“荆楚门户”之称,荆门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
荆门地域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呈向南敞开形,形成低山坳谷、丘岗冲沟和平原湖区兼具地势。区域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湖泊密布,河网交织,堤垸纵横,是全市粮棉集中产区。
荆门位居鄂中,介孝感、宜昌、荆州、襄阳、随州5市间。全市国土面积12339.43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67%。
其中,京山市3537.76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8.67%;沙洋县2146.36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7.39%;钟祥市4403.37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5.69%;东宝区1679.54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3.61%;掇刀区572.4平方千米,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64%。
(5)2021年荆门有多少人口扩展阅读:
荆门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88万,辖19个县(市、区),其中:2个市辖区,15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另设有邢台经济开发区和大曹庄管理区。
荆门市区建成区面积89平方公里。境内地势高差悬殊,西高东低,自西而东山地、丘陵、平原阶梯排列,三者比例约为2:1:7。邢台又名卧牛城,是仰韶文化发源地之一,距今已有3500余年的文明史。据考古发现,邢台至少在五万至十万年以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
荆门地域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呈向南敞开形,形成低山坳谷、丘岗冲沟和平原湖区兼具地势。东北部的钟祥、京山大部分地域地处大洪山南麓,地质特征为褶皱断块山地,主要由古生界、中生界碳酸盐岩、碎屑岩以及元古界变质岩构成,形成低山或丘陵。
荆门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山川、湖泊风光秀丽,为华中自然风光旅游带。全市有等级文物保护单位600余处。
其中,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钟祥明显陵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纪山古墓群、屈家岭文化遗址3处;着名古建筑、古墓群、古战场、古寺庙、古文化等遗址60余处;着名现代革命纪念地20余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荆门市
F. 钟祥人口:湖北省钟祥市有多少人口
钟祥是荆门管辖下的县级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钟祥市常住人口为868897人,钟祥市老龄化加剧、年轻人口加速外流。 2021年中国人口总数是1443497378人。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
G. 荆门有没有10车道呀
荆门有10车道。
荆门北收费站就有10车道。2021年,襄荆高速荆门北收费站改扩建项目已经开扩建10车道,十几名工人在荆门北收费站右侧的道路上加紧作业。
荆门,别称荆楚门户。其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中下游,北接襄阳市和随州市。西靠宜昌市。东临孝感市。南与荆州市、潜江市、天门市接壤。荆门是湖北省地级市,全市区域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6月27日全市下辖1县2市4区。截至2020年11月,荆门市常住人口为2596927人。荆门是鄂中区域性中心城市,素有“荆楚门户”之称。荆门市在2022年入选科技部新一批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城市名单。
H. 湖北人口
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2020年11月1日零时,湖北省常住人口57752557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增加514830人,增长0.90%,年均增长率0.09%。
普查结果显示,全省共有家庭户1993.10万户、集体户108.83万户,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5人。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比例)为105.83。
人口进一步向中心城区和县城集聚,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有武汉,为1232.65万人;500万人至1000万人之间的有黄冈、襄阳、荆州,100万人至500万人之间的有11个。
湖北人口发展形势呈五大特点
从人口规模看,虽然近年来湖北省人口增速有所回落,但总体来看常住人口总量仍然保持平稳。
从受教育程度看,人口素质不断提升。10年来,湖北省全面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各级教育,积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成效显着。全省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由2010年的9534人上升至15502人,增幅62.54%;文盲人口大幅减少,文盲率降至2.32%,较10年前下降3个百分点。
人口城乡结构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2.89%,比2010年提高13.19个百分点。随着我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实落地,10年来我省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
此外,人口流动更加活跃、聚集效应更加明显,低龄人口慢增长、老龄人口快增长、劳动适龄人口缓慢减少的“两升一降”态势明显等,也在普查数据中得到鲜明反映。
I. 荆门是哪个省的城市
湖北省荆门市属于中国华中地区、湖北省。
荆门,湖北省地级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鄂中区域性中心城市,素有“荆楚门户”之称,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中下游,北接襄阳市和随州市,西靠宜昌市,东临孝感市,南与荆州市、潜江市、天门市接壤,介于东经111°51′~113°29′,北纬30°32′~31°36′之间。
人口:
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9.7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1%,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7.01‰,人口死亡率4.27‰,人口自然增长率2.74‰。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90.95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3.15%,同比提高3.07个百分点。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湖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荆门市常住人口2596927人。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荆门
J. 2022荆门城区人口
93万。
荆州市现有城区人口是5个中等城市中最高的,已经超过了90万。而且荆州的人口基数比较大,2021年GDP超过2700亿,继续稳居全省第4。2022年两会上,荆州已经宣布,城区人口超过100万,建成大城市。荆门刚进入中等城市门槛,在前五的地级市中,建成难度应该是最大的。荆门是一个工业城市,下属县市并不是太多,这几年工业发展很快,引进了长城汽车、亿纬锂能等知名企业。工业带动经济发展,还能聚集人口,因此荆门虽然难度最大,但建成的希望也很大。所谓的城区人口并不是市辖区所有的人口,而是建成区范围内的常住人口。城区人口往往跟就业、居住、医疗等公共资源紧密联系,因此城区人口一般决定着建成区面积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