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血栓吃药多少时间复查
A. 下肢静脉血栓多久复查一次
下肢静脉血栓痊愈后多久复查一次,复查项目有哪些。很多人都有类似疑问,据悉,静脉血栓的复查时间大概为3-6个月一次,具体复查时间谨遵医嘱;复查的项目有下肢血管彩超、血管ct,通过这两个检查可以清楚的观察血管的健康情况。
得了下肢静脉血栓不可怕,只要我们及时去医院积极治疗,病情很快就会被控制。不过出院后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要坚持复查,确保治疗效果。那么,下肢静脉血栓多久复查,复查项目都有哪些,很多人还不是不清楚,下面就来详细讲解下。
一、下肢静脉血栓多久复查
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出院后,最好3-5天复查一次。等血栓稳定后,可以3-6个月复查一次。这是针对一般情况而言,具体复查的时间间隔,要根据自己的患病情况,听从医生安排。
二、下肢静脉血栓复查项目
1、下肢血管彩超
血管彩超主要是检验血管是否正常的一个检查。通过彩超可以清晰的了解下肢静脉血管的结构、内径、是否存在血栓以及血栓大小情况等等。如果彩超显示存在血栓,基本可以判断下肢静脉血栓恢复不佳,需继续治疗,反之则不用。
2、下肢血管ct
血管ct检查其实就是cta,该检查主要是通过高压注射器在血管注射入造影剂,然后对其ct扫描,可以清楚的观察到血管腔的一些情况,是否狭窄,有无钙化,有无血栓等情况。cta是一种无创血管检查,可以检查出血管是否病变。下肢静脉血管健康情况有非凡的意义。临床上该检查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是观察血管是否健康的必做检查。
通过上面两个检查,基本可以确诊其否患有静脉血栓,如果不是,当然最好。如果确诊患有下肢静脉血栓,就要积极参加治疗。具体治疗方案跟患者严重程度有关,轻者采取常规治疗即可,对于患病时间长,血栓大的重症患者,可能还要手术取栓,术后还要休养一段时间。即使治愈出院后也不能掉以轻心,还要坚持定期复查,以防病情反复。
B.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期如何保护和护理,应该注意什么
1、如果当时的血栓是高位的(髂-股静脉血栓),应该正规抗凝(吃华法林)6个月以上,复查血凝。如果是地位的(小腿血栓)就不是一定要抗凝这么长时间了。
2、复查彩超,如果已经完全再通,需要穿弹力袜治疗。
3、避免连续长时间站立和行走,避免长时间以一个姿势坐着(比如玩电脑)。
C. 小腿静脉血栓能治好吗 怎么 治疗
坚持科学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 什么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 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导致静脉瓣膜功能破坏而导致静脉血淤滞,带来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病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主要表现为患肢酸胀、水肿、浅表静脉扩张或曲张、小腿下部皮肤颜色变深、严重者形成溃疡。 哪些情况下会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 (1) 急性静脉血栓发生时,没有及时采用规范治疗措施者。 (2) 髂静脉存在广泛血栓者。 (3) 血栓转入慢性期时没有采用必要的预防措施者。 怎样知道自己是否属于深静脉血栓后遗症? 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的基础上出现上述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临床表现。B超可以了解下肢深静脉的再通情况,以及瓣膜的返流情况。髂静脉位置深,加上肠道气体干扰,B超往往无法显示清楚。因此需要CT或DSA来了解髂静脉通畅情况。 为什么一定要了解髂静脉通畅情况? 下肢股静脉以下的血栓在数年内可以逐渐吸收再通,而髂静脉血栓的再通率在没有采用适当的治疗情况下却是很低。因此,了解髂静脉的闭塞情况可以了解疾病的预后。 得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怎么办? 首先一定要选择正规医院的血管外科专家就诊。做下肢深静脉B超或者深静脉造影,髂静脉CT。必要时做肺动脉CT了解有无肺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可以治愈吗? 目前医学上还没有彻底治愈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手段。药物溶栓和介入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没有意义。介入支架治疗的效果差,通畅率低。手术架桥或转流的效果同样很差,且存在手术风险。中医中药治疗仍缺乏循证医学的支持。 因此,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控制或缓解下肢静脉血栓后遗症的症状、促进深静脉管腔再通。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再通后是否可以手术治疗? 如果B超复查发现下肢深静脉已经完全再通,这时还必须做CT了解髂静脉通畅情况。如果髂静脉也排除闭塞狭窄,病人又有小腿溃疡的情况下,则可以做下肢浅静脉和交通支离断手术。仅仅存在下肢水肿或小腿色素沉着的情况,一般采用保守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后如果没有再通,该如何治疗? 如果下肢深静脉B超或髂静脉CT提示深静脉仍然存在阻塞的情况,首先考虑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方法包括: (1)压力治疗; (2)药物治疗。压力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 压力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治疗意义何在? 下肢深静脉压力梯度变化是从上至下逐步增加的,而压力治疗就是通过消除这种压力而达到治疗目的。常用的压力治疗方法分为: (1)间歇性充气泵压迫治疗; (2)带压力梯度的弹力袜。间歇性充气泵压迫治疗的效果优于弹力袜。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药物有那些? 严格意义来讲,医学上还没有治疗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有效药物。但是,在采用压力治疗的同时,辅助用些药,可以增加治疗的效果。一般临床采用的药物有:爱脉朗、消脱止、迈之灵、中医中药等。其中以爱脉朗效果最好,服用最方便,价格最为便宜,为国际临床指南推荐用药。但是,单纯用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不好,一定要配合压力治疗。 中医中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治疗如何辨别真假? 目前中国市场的中医中药治疗鱼龙混杂,欺骗百姓的很多。辨别真假的基本要点是: (1)是否在报纸和网络大做广告或推广;正规药物一般不在公众媒体做广告或推广。 (2)药物或治疗的名称很诱人,如什么“脉**通”“血栓**通”等等。正规药物是不能用直接有疾病字样的名称的。 (3)正规大医院没有的药物或疗法。最新的药物或疗法一般都率先被正规大医院采用。 推荐最好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根据上海东方医院大量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病例,结合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报道来看,以下推荐的治疗方案具有快速减轻水肿,预防下肢溃疡,加快深静脉血栓再通的优点。具体方案如下: (1)每天间歇性充气泵压迫治疗两次,每次15分钟以上; (2)气泵压迫治疗后穿戴压力中级以上的弹力袜; (3)口服爱脉朗一天一次,每次两片。 (4)有急性血栓形成的病人需要使用肝素和华发令,行抗凝治疗。每6个月复查深静脉B超了解再通情况,一年后复查髂静脉CT。 摘自上海着名血管外科专家张强访谈录 张强教授是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东方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是国内治疗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方面顶尖的专家之一,在国际和国内血管外科业内名声显赫。建议你在网络中搜索“张强大夫的个人网站”,在患者咨询区进行在线专家咨询,或许能的得到张医生的更规范更有针对性的回答。
D. 左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吃拜瑞妥几个月
血栓的形成是很严重的,目前患者最少是需要服用这个药物三个月以上,根据检查结果而定。
E. 腿部血栓用药多久可以好
血栓治疗无非是抗凝和溶栓或者介入手术。常用的药就那么几类,效果么,应该说都可以,主要看实际情况选择,静脉主要的是肝素,口服的主要是华法林。打字很累,给你找点资料: 1,肝素是一种有效抗凝剂,药效迅速,静脉注射10分钟后,就能有效地控制血液凝结力。其作用时间短,在体内迅速被破坏,大部被酶破坏,小部经肾排泄。静脉注射3~6小时后,血液凝固时间即能恢复正常。肝素水溶剂有12500μ和5000μ两种针剂,每100μ相当于1mg。一般剂量近垦素1~1.5mg/dkg/4~6h计算。给药途径可经皮下脂肪层、肌肉、或静脉注射:①深脂肪层注射:一般注射在腹壁深脂肪层,用浓的肝素溶液(100mg/dml),剂量每次按公斤体重1~1.5mg计算。每隔8~12小时注射1次;②肌肉注射:肝素剂量每次50mg,每隔6小时注射1次;③静脉注射:连续静脉滴注法和间歇静脉注射法,可每次注射50mg,每4~6小时1次。 肝素应用时,需测定凝血时间调节肝素剂量。一般用试管法测定,在间隔注射前1小时测定,以调节下次的注射剂量,凝血时间(试管法)正常值为4~12分钟。在进行肝素疗法期间,要求凝血时间维持在15~20分钟。如凝血时间为20~25分钟,肝素剂量减半;凝血时间超过25分钟,暂停注射1次。4~6小时后再次测定,以决定肝素用量。肝素疗程一般为4~5天,然后应用口服抗凝药物,如香豆素类药物。 肝素一般很少有过敏反应。用量过多,可引起出血,如血尿、创口出血或内脏出血等。一旦发生,可用硫酸鱼精蛋白拮抗,剂量按1~1.5mg对抗肝素1mg。它具有完全的拮抗作用,可每隔4小时注射1次直到出血停止。必要时可输新鲜血。 香豆素类衍化物是一种凝血酶原抑制剂。其作用诱导期长,一般需在用药后24~48小时才开始起作用。作用消失时间也长,并有药物累积作用,要停药后往往要经过4~10天作用才完全消失。香豆素类衍化物均用口服法。凝血酶原值应维持在20~30%(浓度%)。 现国内常用香豆素类衍化物有:双香豆素(dicoumarin),新抗凝(stntrom)和华法灵钠(warfarinsodium)。一般以华法灵钠最常用,第一日每次5mg,每日3次;第二日每次5mg,每日2次;第三日开始每次2.5mg或5mg,每日1次,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节。 香豆素类衍化物引起出血时,处理为静脉注射维生素K110~20mg。严重出血者,需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K1,每次50mg,每日1~2次,并输新鲜血。 凡肝肾功能不全及有出血倾向者,禁用抗凝血疗法。抗凝血疗法,一般选用肝素4~5天,停肝素前一天起口服香豆素类衍化物,疗程应根据病变部位及有无肺栓塞而定。1975年Hirsh指出,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需4~6周;髂股静脉血栓形成需3~6月;轻度肺栓塞需4~6周;重度肺栓塞需6个月。 溶血栓疗法 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或并发肺栓塞,在发病1周内的病人可应用纤维蛋白溶解剂包括链激酶及尿激酶治疗。1984年Zimmermann主张在血栓形成2周内,仍可应用溶栓药物。 链激酶是从溶血性链球菌培养液提制,尿激酶则由人尿提制,两者均是有效的活化剂,能激活血液中纤维量白酶原使之转变为纤维蛋白酶。此酶可水解纤维蛋白成为小分子多肽,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 尿激酶的使用法:①初剂量:一般为5万μ/次,溶于5%葡萄糖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②维持剂量:纤维蛋白原正常值为200~400ml/dl,如测定低于200mg/dl,暂停注射1次。同时测定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正常值大于120分钟,如小于70分钟,也需暂停次。使用时间可长达7~10天;③副作用:尿激酶无致热反应,副作用远较链激酶为轻,可有出血如创口出血,但很少发生,发热、恶心、呕吐、头痛、倦怠、胸闷及皮疹等。并发严重出血时,可用10%6-氨基已酸10~20ml,静脉注射,必要时可输注纤维蛋白原。 近年来,已研制成功作用仅限于血栓部位的新溶栓药物,使溶栓药物史上又增添新的一页。①人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自子宫组织或人体黑色素瘤细胞瘤培养液中提取,能特异地激活血栓表面凝胶状态的纤溶酶原,但对血液循环中溶解状态的纤溶酶原无作用,故无全身影响,该药产量甚微,价贵。1989年Krupski报道临床应用TPA治疗血管阻塞,8例中有7例血栓完全溶解,1例部分溶解,无并发症。国内实验研究已完成,尚未摊投入临床应用。②尿激酶前体(Pro-UK),是尿激酶的活作用,国内外均处于实验阶段。 其他药物 中分子量(平均分子量7~8万)或低分子量(平均分子量2~4万)右旋糖酐静脉滴注,是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辅助药物,现已被广泛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能消除红细胞凝聚,防止血栓继续滋长及改善微循环。疗程为10~14天。可与肝素或尿激酶同时应用。副作用:偶有过敏反应、胸闷、呼吸困难、腰痛、出血和寒战等。
F. 左小腿肌间静脉血栓该怎样治疗最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又称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常见病,是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凝结。此病可遗留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淤滞性溃疡等。
1.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
腿部抬高和初期卧床休息可缓解伴有急性腿部肿胀的深静脉血栓病人的疼痛,建议严格卧床休息1~2周以防止肺栓塞的传统方法遭到了质疑,肺部扫描显示卧床并没有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此外,与卧床相比,早期下床活动可使患者的疼痛和肿胀改善得更快。
深静脉血栓患者穿用弹力袜可改善疼痛和肿胀长期穿用,可能会抑制血栓增长并减少血栓后综合征。
2.抗凝疗法
这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现代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正确地使用抗凝剂可降低肺栓塞并发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后遗症。其作用在于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继续滋长和其他部位新血栓的形成,并促使血栓静脉较迅速地再管化。一般急性期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过渡到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由于华法林与药物或食物相关作用复杂,个体剂量差异大,有出血风险,需要监测,近年来,研制出许多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等。利伐沙班极少受药物或食物影响,一般无需检测,使用方便。
3.溶栓治疗
包括系统溶栓和导管接触性溶栓,使用的药物多是尿激酶等。系统溶栓经静脉全身溶栓:通过浅静脉进行全身给药,使药物随血液循环在体内均匀分布,达到溶栓目的。介入溶栓多指保留导管接触性溶栓:又称为CDT。经近端深静脉置管逆行插入肢体远端深静脉,先利用导丝和导管对血管腔内的物理性开通部分解除流出道梗阻,再通过置入溶栓导管使药物与血栓直接接触,将急性期疏松新鲜的血栓溶解,主干静脉及时恢复通畅。有学者认为,导管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比单纯抗凝可改善生活质量。
4.深静脉血栓的长期治疗
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持续时间仍有争议,长期抗凝有助于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复发以及血栓后综合征。对于简单因素如手术或静止导致的深静脉血栓,抗凝时间需持续3个月,对于特发性深静脉血栓,建议抗凝时间需持续6~12个月.对于恶性肿瘤患者,低分子肝素由于华法林,用药时间为3~6个月。对于首次发作的深静脉血栓,但具有抗凝脂抗体或两项以上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建议抗凝时间需持续至少12个月,而对于有两次深静脉血栓病史的患者,应终身抗凝治疗。
G. 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用那种方法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敏感性、准确性均较高,是DVT诊断的首选方法,
适用于对患者的筛选和监测。在超声检查前,按照DVT临床诊断的特征评分,可将患有DVT的临床可能性分为高、中、低度。如连续两次超声检查均为阴性,对于低度可能的患者可以排除诊断,对于高、中、度可能的患者,建议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
H. 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续复查与护理
溶栓疗法护理本组病人全部采用尿激酶作为溶栓药物。为了提高病患区药物的浓度,我们采用患肢远端浅表静脉给药,静脉穿刺成功后,抬高患肢15°~30°,以利于药物向心回流;为了防止药物由浅表静脉回流,增加药物在深静脉的浓度,可在胫骨中段或股骨中段加止血带,压力以阻断浅表静脉回流而不影响深静脉回流为度。尿激酶用药虽然安全,但文献报道有过敏现象。所以用药时要严密观察。出现过敏现象时除常规给予抗过敏药物外,还应通知医生做应急处理。
意见建议取栓术患者护理对取栓术患者,临床护理分为围手术期护理及术后护理。围手术期时间较短,除做常规心理护理外,还应做到局部备皮,术前控制饮食及认真执行术前用药。术后护理注意观察伤口局部是否有出血,同时还要认真观察局部皮色、皮温、知觉,若有异常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I.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后期康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规范治疗
摘自《医界名家访谈》上海着名血管外科专家张强访谈录
张强教授(Smile医生)对于静脉曲张、动脉硬化闭塞症及深静脉血栓方面的治疗的确造诣很深。Smile医生的很多文章简明易懂但又科学实用,让看过文章的病人得益匪浅。由于找他看病的人实在太多,许多病人只能通过他的网站进行咨询。出乎意料的是,对于病人的咨询Smile医生都亲自作答,对于一个如此忙碌的主任医师来说,这点真的很难能可贵。就如很多病友评价的:找到一个好医生不易,找到一个真正忧病人所忧的好医生更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记者:张教授您好!从您的学生们和很多医学同行的口中得知,您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血管外科专家。
张强:不敢当,不敢当。我只是愿意做一名病人喜欢的医生而已。为病人解除病痛的同时,自己身心也会得到愉悦。
记者:我知道您平时很忙。今天想占用您的一点时间,给大家谈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话题好吗?
张强:没问题。我最愿意和大家聊医学上的东西。
记者:前段时间,媒体上关于北京的某位教授在腰椎手术后出现意外死亡的话题引发了医务人员对静脉血栓的重视。据说,这位教授是因为下肢深静脉的血栓脱落后流到肺动脉,造成肺梗死而离开人世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怎么一回事呢?
张强:我也在一直在关注这个事件。这个悲剧给广大医务人员敲了警钟:一定要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所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英文名为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是指静脉管腔内由于各种原因形成血凝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临床表现往往是单侧下肢(左下肢多见)出现肿胀、疼痛。但是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这是静脉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
记者:我的一位朋友母亲患了下肢静脉血栓,辗转多家医院。他抱怨每家医院的治疗方案和说法都不一样,令人无所适从。请问张教授,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欧美国家称为DVT,在60年代就开始引起重视。很多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一些关于DVT的知识。我国真正重视DVT还是在近几年的事情。过去由于信息的闭塞和医疗界的一些错误认识,下肢深静脉血栓被漏诊、误诊的比例很高。每个医疗机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水平不同、理念上的差异,造成治疗方案的不同。
记者:根据您的临床经验来看,有哪些认识方面的差异呢?
张强:首先是在发病时间的判断上。由于静脉系统存在大量的侧枝循环,早期的血栓形成并不会妨碍静脉血的顺利回流。只有血栓蔓延到一定长度,堵塞侧枝循环近远端开口的时候,才在临床上表现出下肢肿胀。所以说,一般临床上出现下肢肿胀才得到诊断的病例,往往发病时间已经超过数天。
记者:发病时间的判断对治疗方案有什么指导意义吗?
张强:非常重要。静脉血栓就像水泥,及早可以冲洗掉,但是一旦结成凝块就无法溶解。这个比喻虽然不甚恰当,但是静脉血栓在形成数十小时之后就开始部分机化却是事实。机化的静脉血栓就很难用溶栓的方法去解决。手术取栓也很不适合,由于机化的血栓紧粘在静脉管壁上,强行取栓会导致静脉壁损伤造成更大范围的血栓形成。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记者:那怎么样可以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呢?
张强:虽然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对于有经验的医生来说,还是可以通过仔细的体检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比如,挤压小腿肚子时深部出现疼痛往往提示小腿静脉血栓形成(医学上称为Homan征)。这是因为静脉血栓形成时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的缘故,同样道理,大腿根部压痛往往提示股静脉血栓形成。当然,一旦有怀疑深静脉血栓,就尽早检测血液D2聚体,B超探测深静脉以明确诊断。这样,大部分的深静脉血栓病例就可以得到早期诊断。
记者:早期发现的血栓是否就可以用药物溶解掉呢?
张强:关于溶栓的问题,一直在医学界存有争议。在我国,许多人听到“溶栓”这个很有诱惑的字眼,就抱有很大的期望。其实,“溶栓”两字更多的是指药物的机理而非必然的治疗结果。最新的国际ACCP血栓治疗指南里并没有推荐溶栓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治疗,其原因有三:一是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滞后,溶栓药物对机化的血栓无效;二是溶栓药物的出血风险很大,尤其是高龄病人可能发生致命性脑溢血;三是大量对比研究表明溶栓的治疗效果并不优于抗凝治疗。当然,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置管溶栓的开展是否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还在进一步的经验积累中。目前的临床结果来看,还是比较乐观。但要严格掌握指证。
记者:刚才提到的抗凝治疗,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治疗方案吗?
张强:是的。只要病人没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方面的问题,一般首选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的作用在于防止血栓继续蔓延或形成新的血栓,给侧枝循环的开放缓解症状争取条件。
记者:规范治疗是否指的是抗凝治疗?
张强:抗凝治疗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案,其应用的技巧不同也会造成
结果不同。规范的抗凝治疗有以下几个要点:(1)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先于华法令口服。华法林起效比较慢,用药早期可以诱导血栓形成。因此,一定要使用低分子肝素作为启动抗凝方案。(2)等华法林起效并相对稳定时再停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3)调整华法林的剂量要以参考INR指标,以TNR维持在2.0~3.0为最佳。(4)抗凝治疗的时间在3~6个月。(5)每次调整华法林剂量后第三天再复查INR。剂量调整以每次1/4片为妥,避免大减大增。(6)影响华法林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大,尽量至少每两周检查INR。(7)使用华法林的品牌不要轻易更变。因为每家产品的药效不同。(8)使用肝素后要检查血小板,预防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又称HIT)。
记者:如果不规范治疗,有可能会造成哪些后果?
张强:不规范治疗往往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辅助的药物治疗替代抗凝药物。这种情况容易导致新鲜血栓形成,肺栓塞的概率大大增加。二是抗凝药物剂量和时间不足,导致效果不佳或是遗留下肢静脉血栓后遗症。三是抗凝药物剂量过大,或是过度采用溶栓药物,造成出血。
记者:刚才提到只要病人没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方面的问题,一般首选抗凝治疗。那么对于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可以选择怎么样的治疗呢?
张强:病人近期有手术史、脑血管意外以及有凝血功能不良的病人,不应该使用或慎重使用抗凝治疗。这类病人如果有肺栓塞风险,应该植入腔静脉滤器。
记者:这次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采访,让大家对这个疾病有了更深的认识。谢谢您!
张强:不客气。
J. 下肢静脉血栓溶栓多久
下肢静脉血栓如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般抗凝周期三个月会有明显的缓解。像小腿的血栓,三个月基本就能治好了。大腿的血栓或者长到髂静脉的血栓,往往是需要半年以上的治疗,特别是髂静脉有血栓的,往往治疗周期是需要一年以上的。见好的标准是血栓再通,还是症状缓解,每个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像渡过了血栓急性期,21天之后,穿着弹力袜、吃着药,患者是可以正常工作、生活的,剧烈运动一般是一个月以上。如果说完全恢复到正常,血栓也通开了,也没有后遗症,这个是因人而异的。因为好多陈旧血栓没有及时通开的,可能走多了、站久了,腿都会有点肿,有点不舒服。所以早发现,早治疗,是静脉血栓的首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