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姓人口有多少
⑴ 和用作姓怎么读
见窦学田主编《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234、268页扫描(部分)
⑵ 和姓人口数量排第几庄姓人口数量排第几
和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九十三位,人口约十九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左右。庄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93%。
⑶ 中国姓和的人有多少
源出主要有三处:
1、以官职为姓。源自祝融氏重黎的后代。唐尧时,重黎原后人羲和为掌管天地四时的官。其后人以祖上职官为荣,即以首任此官的祖先羲和的名字命姓,遂成和氏。《通志·氏族略》载:“羲和,尧时掌时天地之字,和仲、和叔因以为氏。”
2、起源于卞氏,源自春秋时期的楚国。当时有人名卞和,是一个有名的玉工,他曾以在荆山得璞玉闻名,后来,卞的支庶子孙有的以祖先的名字命姓,成为和姓的一支。
3、由他姓改为和姓。起源于后魏。《通志·氏族略》载:“后魏有素和氏,改为和氏。”素和氏,本为代北复姓,鲜卑族檀石槐的支裔,以其本为白部,故号素和氏。据《魏书·官氏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的贵族素和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阳。也改姓“和”,和姓后来在代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代郡望。
和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和姓起源古老。传说远古时期,帝尧时有掌管天文立法的官吏和仲,和叔。在农业社会里,四季气候是很重要的,因此“和”是一种很重要的官职,地位很高,家族也很昌盛,他们的后代遂以其官职中的“和”为姓。因此“和姓”是以官名为姓。又有一支和姓的来源是这样的,春秋楚国人卞和发现了和氏璧,于是卞和的后人都以此为荣,于是都以“和”
为姓。另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的贵族素和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阳,也改姓汉姓“和”。和姓后来在代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代郡望。通志氏族略:羲和,尧时掌天地之官;和仲和叔,因以为氏;晋有和徂父,汉有和武;又后魏有和素氏,改为和氏,五代有和凝。
⑷ 和姓的起源和分布是什么
一、和姓起源
1、传说为尧时掌管天文律法的羲和之后.据<<元和姓纂>>所载:“羲和,尧时掌管天地之官,和仲,和叔因以为氏。”此为后人依神话附会之辞。
2、春秋时期,楚国有卞和,曾找到一块玉璞(没有经过雕琢的玉石),两次献给楚王都被认为是假的,以欺君之罪,先后被砍去两脚.楚文王即位后,卞和抱着玉璞在荆山之下痛哭.楚文王派人取来玉璞,经雕琢果然得到宝玉,称为“和氏璧”。卞和之后有和氏。
3、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素和氏”,为鲜卑族檀石槐的支裔,以其本为白部,故号”素和”,进入中原以后改为汉姓和氏。
二、和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河南省汝南郡,浙江省萧山县。
迁徙分布
和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三十一位,人口约十九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左右。
魏书官氏志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的贵族素和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阳,也改姓汉姓“和”。和姓后来在代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代郡望。通志氏族略:羲和,尧时掌天地之官;和仲和叔,因以为氏;晋有和徂父,汉有和武;又后魏有和素氏,改为和氏,五代有和凝。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和姓
⑸ 和平的和和姓在洛阳有多少人口
洛阳也是人口,比较多的城市,姓和这个姓,还是很少见的,据我估计,整个洛阳市叫这个名字的不超过十人
⑹ 和做姓氏怎么读
么做姓读作:yāo。
么(yāo古同“幺”,原本与“麽”的简体字“么”无关)姓起源:么氏是起源较早的一个姓氏,南北朝的《姓苑》已有记载。在全国500个大姓排第420位。
么姓现分布在山东冠县、北京通州、 唐山汉沽管理区、丰南区 、河北大名县、馆陶县、东三省、 保定唐县、南京浦口、新疆、河南、安徽灵璧县等地。
(6)和姓人口有多少扩展阅读:
么姓名人
1、么喜龙,一级美术师。男,1950年出生。现任沈阳 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沈阳市文联副主席,么氏书画馆馆长。
2、么枕生,教授,是国内外着名的气候学家,我国统计气候学的莫基人。在他65年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中,涉足气候学各个领域,尤其辛勤致力于统计气候学的发展,将统计学理论与气候学结合起来,建立了统计气候学。他是我国大学设立气候学专业的首创者。
3、么 红,沈阳人,着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国歌剧院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经在各类国家级和国际比赛中多次获奖。
4、么志楼,男,南海舰队副司令员,曾任海军湛江基地司令员,2004年12月任南海舰队副参谋长,2008年12月任南海舰队副司令员。海军少将军衔。
⑺ 全国姓和的有多少人
第六次人口普查排第299名
⑻ 中国最新姓氏排名,和每个姓氏有多少人!
一、中国人口最多姓氏排名 ——中国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
1. 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94%=95,300,000人。
2. 王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41%=88,900,000人。
3. 张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07%=84,800,000人。
4. 刘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5.38%=64,600,000人。
5. 陈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4.53%=54,400,000人。
6. 杨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3.08%=37,000,000人。
7. 赵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9%=27,500,000人。
8. 黄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3%=26,800,000人。
9. 周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12%=25,400,000人。
10. 吴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05%=24,600,000人。
⑼ 我国现存姓氏有多少个
有3500左右。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显示,中国的姓氏大约有5662个,其中包括3484个单姓和2032个复姓。事实上,如若追溯中国历史,约出现过近一万二千多个姓氏。姓氏是一个家族的血缘,也是一个氏族的标志,中国一般是随父亲的姓氏。
中国的姓氏有单姓,也有复姓,如上官、南宫、欧阳、司马、西门等,也有为三字姓,如阿勒根、阿伏干等,多半为少数民族的姓氏。最新的姓氏调查显示,中国姓氏人口。
《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入的姓氏多达11969个,其中单字姓5313个,双字姓4311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71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由于姓氏本身还在不断发展变化,据专家估计,我国姓氏大约有18000个。
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少姓氏已经消失,当代中国人正在使用的汉姓约有3500个左右。
⑽ 2021年全国姓氏统计是多少
中国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列出了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和人口最多的前300名姓氏。
1、王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94%=105,300,000人。
2、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41%=101,900,000人。
3、张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07%=95,800,000人。
4、刘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5.38%=64,600,000人。
5、陈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4.53%=54,400,000人。
6、杨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3.08%=37,000,000人。
7、赵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9%=27,500,000人。
8、黄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3%=26,800,000人。
9、周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12%=25,400,000人。
10、吴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05%=24,600,000人。
各省前十姓氏排行:
广东省:陈、李、黄、张、梁、林、刘、吴、罗、杨。
海南省:陈、王、李、吴、符、林、黄、张、周、郑。
重庆市:李、张、陈、刘、王、杨、周、黄、罗、唐。
山东省:王、张、李、刘、孙、赵、杨、陈、徐、马。
福建省:陈、林、黄、张、吴、李、王、郑、刘、杨。
浙江省:陈、王、林、张、李、叶、郑、吴、徐、刘。
江西省:刘、李、陈、张、黄、王、吴、周、胡、徐。
内蒙古:王、张、李、刘、赵、杨、郭、孙、高、陈。
湖南省:李、刘、陈、张、王、周、黄、杨、唐、罗。
河南省:王、张、李、刘、杨、赵、陈、郭、孙、马。
北京市:王、张、李、刘、赵、杨、陈、孙、高、马。
江苏省:王、张、陈、李、徐、周、朱、刘、吴、杨。
山西省:王、张、李、刘、赵、郭、杨、陈、武、高。
湖北省:李、刘、张、陈、杨、胡、黄、王、徐、周。
天津市:王、张、李、刘、杨、赵、陈、孙、高、马。
宁夏:王、张、李、刘、杨、陈、赵、吴、马、孙。
辽宁省:王、李、张、刘、赵、孙、杨、陈、于、高。
上海市:张、王、陈、李、朱、徐、周、沈、吴、陆。
河北省:张、王、李、刘、赵、杨、高、陈、马、郭。
安徽省:王、张、李、陈、刘、杨、吴、周、徐、孙。
黑龙江省:王、张、李、刘、赵、孙、杨、陈、于、徐。
四川省:李、张、王、刘、陈、杨、周、黄、罗、吴。
广西省:黄、李、梁、韦、陈、陆、杨、刘、卢、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