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口每年流出多少
⑴ 东营的人口数量为什么逐年减少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2018年山东东营GDP为4209亿,总量排名山东省第8位,但是人均GDP高达 192721元 ,位居全国第一位。
而东营的人口仅为220万, 可以说,人口过少,是阻碍东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那么为何在山东这样的人口大省,东营人口只有220万的?
我总结一共有四个原因:
1、产业单一
提到东营,不得不提炼化,提到炼化,东营已经形成了特别完整的石油石化产业链,一部分是胜利油田的大国企,一部分是以地炼化工为核心的市场化私企民企。
正因为产业单一,过度依赖资源,导致东营其他产业发展缓慢,人口严重不足。
2、成功避开京沪大动脉
从京沪铁路到京沪高铁,东营成功错开了,众所周知,人口大市基本上都建立在国家的交通主干道上,从京沪铁路的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苏州、上海,再到京广铁路的石家庄、保定、郑州、武汉、长沙、衡阳、广州,这些城市都是人口大市,因为交通发达,所以也聚集了人口和产业。相反一些不再国家主干道上的城市,人口往往是净流出的。
3、虹吸效应
东营和滨州,人口都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省会城市、以及天津、北京、青岛等城市,对东营人有很强的吸引力,本地没有很好的工作就业机会,所以,都愿意去外地发展,包括在东营本地成长起来的企业,最终都会迁往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烟台、天津等城市。这里还要提到一点,当年东营有一座非常好的大学,叫做中国石油大学,是山东3所211大学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后来被迁到青岛去了。这也是东营被大城市虹吸的一个典型现象。
4、东营滨州内耗
其实山东分为17个地级市,行政成本过高,目前莱芜已经被济南合并,东营和滨州也应该合并成一个城市,因为东营滨州两地的产业、经济、人口、文化都是一样的,在这合并之后,两城市的资源优势互补,能够更快发展,而不是目前两个城市在争抢资源,导致两座城市的人口吸引力都不足,很多优势产业没法做大,如何吸引人口?
综上所述:
目前,东营了迎来了一些机遇,京沪东线的方案出台,东营在交通地位上会显着提升,也会吸引一些产业来东营,当时,当前东营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在培育一个优质的大学,因为未来的经济是靠高 科技 来驱动的, 没有高 科技 ,城市就没有未来。
1是在东营赚了大钱的,都到青岛,威海,海南等买房了。2是胜利油田十多年不招工了,职工子女都到外地或者老家就业,由于油田都是独生子女,因此油田退休职工也跟着孩子走了。3是油田持续搞提前内退,这样退休的也好,内退的也好,回老家的,到外地做生意等,也都离开油田。4是油田住房小,持续得不到改善,很多人都到外地买房了。5是西城环境还是很差的,在西城上班的对东营政府有看法。6是油田十多年没涨工资,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念。7是油田在效益不行的情况下,一直在宣传鼓励个人走出去。8是东营这里的空气治疗真心的不咋地。9是大城市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一些好的企业都到大城市发展了(除了靠油活的企业).10是东营这些年的政策矛盾,想靠油田搞装备和石油化工城,又没有牛逼的化工技术,就利华益能搞得像样,技术还是杜邦的,其余的只能说粗加工。11是没有一个是有灵魂的企业。人均GDP全是化工厂的有钱人托着,大多数是被平均的。12是东营市没有利用好胜利油田这棵树,中国石化的各种投资建厂全国开花,为什么东营没有?
东营是一个移民城市,60年代国家在一个叫东营村的地方发现了油田,于是大规模开发,那时东营这个地方人口一万人都不到,83年建立东营市,全市(包括广饶、利津、垦利三个县)也就八九十万人口,如今人口已达到217万人,GDP4000多亿,全山东第八,人均第一。东营发展到今天是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劳动者艰苦奋斗换来的,生产的大量石油运往四面八方,支持了全国各地的工业建设,如今东营因产业结构调整出了点问题,那都不是事,综合比较东营优势远远大于劣势,只要发展方向正确,未来潜力很大!
东营和滨州,之前本同属于惠民地区,分家之后,现在却成了一对苦命的兄弟。东营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虽然人不多,可人均GDP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但是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枯竭,东营需寻求新的发展动力。而滨州经济发展模式单一,产业联动性不足,18年更是成为山东省唯一个GDP负增长的城市。其中,人才匮乏成为了两市经济发展的一主要制约因素。
10年前以两市为主体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成立,可这么多年过去了,并没有发现给两市带来显着的经济效益。如今山东省更是提出了建立发展“东滨都市圈”,但不论是所涉及的人口数量还是面积规模,都无法与“省会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相比,而且对引进优秀人才和各方投资的政策也缺乏更大的吸引力。
所以,两市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注定要携手共进,一同面对各种困难。
本人的一个幻想(不喜勿喷):
邹平现在已经撤县设市,又属省会都市圈的范围,邹平现在铁了心地想向省会发展。如果将邹平市划归济南或淄博,滨州剩下部分和东营合并,利津划区成为新的城市中心。博兴和广饶全部撤县设市或区,新成立“东滨市”一定会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为什么不走,留在东营干嘛。物价消费让油田的前几年带动的全省前茅,谁消费的起,人均消费是很高,估计全国也能排上号,可是如果出去那5%的超高收入,15%的油田持平收入,你知道剩下的底层人员工资多少,也就够吃饭了,房子都买不起。东营现在还有几个好点的公司,几个号称500强的企业破产,其余的企业也不好过,基本都不招人了,能去哪?只能出去,能有人才怪
我是胜利油田的职工,我退休也打算回老家养老。东营没有啥可留恋的,有钱全建在东城了,西城跟郊区似的。去东城买房子吧太贵了,又不缺地房价呼呼的涨。油田把这些为石油发展出过力的油鬼子都当累赘撇出去不管。多少石油工人日子过得举步维艰,想想都心酸。
下面我来讲一个“皮之不存,毛将附焉”的故事1、油田的孩子初中不能考地方的高级中学,同样的卷子油田的孩子上高中分数高出地方一大截;
2、地方政府领导现在努力想找寻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相对于周围的城市无论环境和用工真的没有任何竞争力;
3、石大怎么搬到青岛去的难道仅仅是因为环境?东营人都知道怎么回事;
4、油田整体看来现阶段效益非常不好,油价是一方面,政策更关键;
5、油地关系……为什么大庆不存在或很少存在胜利面临的问题?这个问题太深入,太复杂;“油地共建”是美好的愿景,油在前,地在后,你掏钱给我发展就是油地共建;你不能不掏,你也不敢不掏,不掏你试试!名都给你了你还想要什么?哦,想要啊,掏钱,继续掏钱……可是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6、人口少,GDP高,人均GDP更是超高,但这一切都是“看上去很美”的数字 游戏 ,这个人均GDP对普通老百姓真的有意义吗?“啊?很惭愧啊,我又拖了大东营人均GDP的后腿了,我只能年年被平均;
希望油田资源枯竭之前,东营能真的像现在经济统计的数字那样好看,城市产业能蓬勃 健康 的发展,不要像某些人口中的那样:“油田发展我发展,我与油田共存亡”,这是病毒、是蛀虫,油田资源枯竭你哪里有活路?
一点浅见陋识,诸位见笑!
我就是青岛人,来东营13年,感觉东营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车是越来越多,原来的南一路根本不堵车,现在要等4个红绿灯。济南路门面房确实关门很多,但这种情况不只是东营遇到的,个体商户面临网购、外卖等线上冲击是很多城市都有的普遍现象!油田萧条了,东营市地方还是有钱的,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很多人都觉得青岛、济南很好,总觉得外边的月亮很圆,个人不赞同,也许这些城市有一定的政策优势,但东营有东营的优势,石油装备、化工、医药、有色金属等行业有基础,地处黄河入海口 旅游 、海运也有潜力,只要市政方针正确,东营还是会越来越好的。
提几点建议吧,建议市政府能把东营的公交系统发展起来,公交车多开几班;东营人口能集中一下就更好,人口太散了,东营是不缺地,但这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城市的特点就是人口集中;高铁早日开通,让东营人在家门口就能做高铁,去青州的高铁站看看吧,停车场都让鲁E牌照占领了;引进2~3所本科院校哪怕是三本四本也行,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动力,让东营有大学,有文化底蕴!!!
身在东营,不诋毁东营,不唱衰东营,热爱东营,建设东营!!!!!!
利群的关门就是现实中的例子,东营有钱人大部分去东城买房了,西城油田的职工大都走出西城了,剩下些普通打工的,有钱人一平均以为工资都很高,结果真正拿多少工资底层打工的才知道,利群的衣服鞋子是买不起,只能逛逛万福来,结果只能利群只撑不住!
也不能说东营人口越来越少!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东营人口180万,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人口118万,后来听说到了120万……不过这两年确实走了不少人,但是并没有说的那么多!很多人觉得东营越来越不景气,是因为西城的济南路逛街的越来越少,商铺关了很多!这个主要是因为以前的时候东城没有商业圈,东城人都去西城逛街,所以济南路很热闹,但是现在东城商业圈也越来越好,东城人去西城逛街的很少了,再加上网购也很方便,就给人一种东营人越来越少的感觉!另外因为东城环境好,越来越多的人在东城买房子,但是东城地广人稀,西城人口少了,东城也不容易看出人口多来,所以显得人口越来越少!还有一个原因是东营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学,缺少了高校这个带动点,另外东营铁路非常不发达,东营人外出和外地人来东营非常不方便,导致东营人口增长比较缓慢!不过东营人相对还是比较富裕的,贫富差距没有外地那么大!东营能否振作起来发展,要看领头羊是否真心实意为东营办实事!东营这些年更换领导太频繁,导致一直不能有什么好的项目落地,也是制约东营发展的一个原因!希望国家不要频繁给东营更换领导了,最起码一个领导能稳定个五年吧!
⑵ 山东省人口2021总人数是多少
山东省人口2021总人数是10169.99万人。
山东省2021年出生人口75.04万人,出生率7.38‰;死亡人口74.83万人,死亡率7.36‰;人口自然增长率0.02‰。
山东省人口情况介绍
山东2021年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8.42%,15-64岁人口占65.66%,山东65岁以上老年人的占比则是从2011年以来已经连续上涨了11年,2021年达到15.9%。
2021年山东常住人口只增加了5万人,是近20年来的最低值,也是建国73年来的最低值。尤其是2016年以来,山东每年增加的常住人口快速减少,从107万降低到5万只用了5年。
山东2021年自然增长人口为0.21万人,常住人口增长量为5万人,说明山东2021年从省外吸引了4.79万人。
⑶ 曲阜人口流入还是流出
曲阜人口是流出。
2020年曲阜市户籍人口是65.87万人,常住人口是62.2万人,净流出3.67%。
山东省78个县人口的流入流出情况,只有7个县级市是流入的,剩下的71个县全部都是流出。
7个人口流入县分别是:
青州市,流入人口是800人,常住人口是96.09万,户籍人口是96.01万。
博兴县,流入人口是2900人,常住人口是50.82万,户籍人口是50.54万。
邹平市,流入人口是2.96万,常住人口是77.46万,户籍人口是74.5万。
寿光市,流入人口5.32万,常住人口是116.35万,
荣成市,流入人口6.23万,常住人口是65.19万,户籍人口是71.42万。
龙口市,流入人口9.63万,常住人口是63.36万,户籍人口是72.99万。
胶州市,流入人口11.66万,常住人口是87.12万,户籍人口是98.78万。
人口流出最多的5个县
1、临沂市,兰陵县,流出人口35.49万。
2、菏泽市,曹县,流出人口32.13万。
3、菏泽市,单县,流出人口24.9万。
4、济宁市,嘉祥县,人口流出23.5万。
5、临沂市,平邑县,人口流出22.9万。
⑷ 山东省2021总人数是多少
山东省2021常住人口为10152.7万人。
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9579.3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73.4万人,增长5.99%,年平均增长率为0.58%,十年来人口增量位列全国第四。其中汉族人口为10062.2万人,占99.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90.5万人,占0.89%。
从年龄构成看: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906.3万人,占18.78%;15-59岁人口为6124.4万人,占60.32%;60岁及以上人口为2122.1万人,占20.9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536.4万人,占15.13%。
与2010年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上升3.04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83个百分点,表明生育政策调整在我省效果明显;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9.19个百分点,但总量仍超过6000万,位列全国第二,劳动力人口资源依然充沛;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6.15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以上资料参考济南市人民政府-山东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出炉
⑸ 哪些省份是打工者主要流出的省份
根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流出人数排名前五的是安徽四川河南湖南湖北,都是中西部人口大省。
流入人数前五的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都是沿海发达省市。
大规模的跨省打工,这是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了,近年来有所改善。
在上世纪90年代,四川是外出务工人口最多的省份,到21世纪初,也就是2000年前后,河南成为了人口流出第一大省。而2010年之后,也就是长三角高速崛起的近几年,安徽人口开始大规模涌入长三角核心区。
目前安徽常住人口净增值为负的920万、河南804万、四川778万、湖南651万、江西519万、湖北488万、广西344万、贵州329万、重庆256万、河北210万、黑龙江204、甘肃116万。以上都是人口流出百万以上的城市。
曾经的外出务工第一大省河南,近几年由于省会郑州的高速崛起,出现了较大规模的人口回流,因此彻底告别了人口流出第一的位置。
从人口流失比例地图来看,东部沿海地区是人口流入的主要目的地。辽宁、京津、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都是人口净流入,其中广东外来人口规模更是超过2000万。
河北山东是东部沿海仅有的两个人口净流出省份,不过相比于河北净流出200万的规模,山东只有几十万的人口流出,其中主要去向是京津和江苏。
中部和东北目前是人口流出密集区,几乎全都是常住人口负增长状态。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省份,人口吸引力就越强,是人口流入省份;而经济较为落后的省份,人口流失情况相对严重一些。因为经济发达的省份,就业机会多,薪资水平高,大家都要养家糊口,外出务工的打工者,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因为本地满足不了这个的要求,所以外出打工。那么从全国范围内看,哪些省份是人口流出大省?我们来看看数据。
从上表数据来看,人口流出省份大多都是中西部省份,其中安徽人口流失最多,其人口净流出高达920万;其次是河南省,人口净流出为804万;四川省人口净流出778万位居第三。湖南、江西、湖北、广西、贵州等省份紧随其后,人口净流出都在300万之上。而人口流入省份大都是沿海省份,其中广东人口流入最多,人口净流入高达2062万;其次是浙江,人口净流入接近1000万;一线城市的北京人口净流入也超过600万;虽然上海数据暂缺,但估计人口净流入不比北京少。
因此总的来说,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一般是人口流入省份;而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一般是人口流失省份。
河南是全国劳动力输出最大的省份。
人口流出大省往往具备两个特征:一个是本省人口规模大,二是经济不发达。哪些省份具备这个特征呢?河南、四川、河北、湖南、安徽都具备这些特征。
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河南、四川和安徽是我国人口流出最大的三个省份。另外江西和湖南人口流出规模也较大。
人口净流出,统计的方法是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根据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的数据,河南、四川、安徽、湖南、江西5个省份的人口净流出,均在500~1000万之间。其中河南和安徽两省人口净流出接近1000万。
其实统计外出打工数量的话,还不能使用人口净流出这个数据。因为以上这些省份除了人口流出,还有人口流入。比如安徽合肥这几年发展的比较好,也有外省人口到那里务工。如果刨除这个因素,以上5个省份的外出务工人口均超过1000万。
其中,劳动力输出最大的省份是河南省约为2600万。原河南全省的户籍人口约为1亿人,外出务工达到了2600万,意味着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流动到外省务工。这个比重还是非常高的。
安徽省的劳动力输出规模也较大,超过了2000万人,占全省人口比重约为30%。安徽的人口输出主要是淮北六市。那里的经济发现水平在安徽省来说也是不发达的。好多地市人均GDP还不足3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一半多。
笔者的老家江西也是全国重要的劳动力输出大省。江西是全国革命老区,人口多,经济不发达。去年江西省常住人口约为4700万,GDP只有2万亿出头,人均还不到5万元。在笔者的老家江西赣州,那里的农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基本都去了广东、浙江、福建等地工作。所以,平时在农村能够看到的中壮年劳动力非常少,基本都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就是俗称的993861部队。
人口多经济低的地方流出,经济发展好人口多,现在国家发展重点在经济低人口多地方发展,现在流行回巢发展经济,老板看重人口多经济低价格低工资低的地方发展,地方给的待遇好,打工的也不高兴出来工作了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也有几千好拿又可以照顾小孩老人……
近现代以来,我们国家出现了几次大的人口流动潮流。首先,趟古道,明朝时为了解决军队的军需问题,在陕西实行“食盐开中政策”,陕西商人充分利用大好政策,在康定一带与藏族同胞做生意,民间称为蹚古道,这个时期陕西是流出人口最多的省。第二次就是走西口,所谓西口指的就是内蒙古,“西口”指通过长城沿线关隘。走西口商人来自山西、陕西、河北,去蒙古草原和河套一带谋求生计。
第三次人口流动大潮就是闯关东。闯关东,作为一种 社会 习俗而被广泛接受。山海关城东门,界定着关外和中原大地,关东指越过山海关以东到东三省。旧中国,山东人口稠密,灾害频发;关东则地广人稀,沃野千里,从清朝到民国数百年间,清政府是禁关的,所以俗称闯,山东、河北、山西背井离乡的山东人等关内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尤以山东人居多。第四次是下南洋,包括东南亚各国。这时候就以广东、福建等地群众为主,漂洋过海到东南亚谋生。
随着 社会 经济发展的加快,科学技术的迭代更新,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发展有了很多变化,加上不同城市群贸易区的形成,吸引了大量人才,引起不同省份的人员流动。人口流出最多的是四川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湖北省。
今天问题就先回答到这里,感谢阅读。
我的家乡是黑龙江,黑龙江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就我们克东那一片,屯子里的人走的剩三两户,有的屯子里根本就没有人了,成了空心屯。我们管这样的屯子叫鬼村。更可怕的是,一七年我有事回家,顺便给我爹妈上坟,走到屯西头,突然从谁家的柴禾垛里飞出个野鸡,着实吓了一跳。顺着小路往回来的时候,在坝塄子上看到了狐狸,听说狼都下过山。北大荒又快成了荒凉的地方了,想想故乡真没啥留恋的假如有个小病小难的,岂不是等死。人是群居动物,怎么能三两户且都是老弱病残的留守老人呢。就是这样,屯霸还有,如不顺心照样整你,那就是个玩。世上有黑暗也有白亮点。才能绘成一幅图画。有看头,更有嚼头,老百姓五味参杂,可怜。
我国打工者的就出基本上有这么几个方向:一、从西部向东部流出
二、从内陆向沿海流出
三、从农村向城市就出
四、从经济发展缓慢地区向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展快的地区就出
毕竟农民工背井离乡,抛妻弃子,干最脏最累的活,拿最微薄的收入,为的不就是为了有个富足的家庭,美好的生活。于是,全国各地,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民工,背起行囊,千里迢迢奔赴遥远而又陌生的城市……
而在这浩浩荡荡的农民工队伍中其中,有10个省份,占据了民工总量的半壁江山,达到了1.6亿,占总量的57%。让人意外的是,位于东部沿海的江苏居然排第4,下面跟大家介绍一下排名前十位的省份:
第十、贵州。本地经济不发达,每年都有很多的农民工外出打工。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贵州全省农民工数量达到了864万。在这其中,有609.38万人跨省外出就业,省内就业的只有254.64万人。
第九、广西。现有925.57万农民工,其中去广东就业的人就达到了647.9万,占了总人数的一半还多。由于广西本地经济不发达,难以吸收太多的农民工。
第八、湖北。中部大省湖北同样是一个劳务输出重镇,截止到2016年一年有1112.81万农民工外出就业,比往年减少了差不多6万。在这其中,又以黄冈、孝感和荆州的外出农民工最多,占比都在10%以上。
第七、江西。也是一个农民工输出大省,据统计江西籍农民工总数有1181.6万,其中到外省就业的人数高达813.3万,只有368.3万在江西本地就业。
第六、重庆。人口3000多万,农民工数量达到了1200万,占重庆总人口的近40%,是所有省份农民工比例最高的一个。由于重庆最近几年来大力发展本地经济,跨省外出的重庆农民工在慢慢减少,越来越多的人返乡创业。
第五、湖南。据统计,2016年湖南农民工总量高达1745.1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7.9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人数高达1216.2万,在湖南本地就业的农民工只有528.9万人。
第四、江苏。2015年,江苏省农民工总数1807万人,占同期全国农民工数量的6.5%,苏南苏北发展不均衡,农民工主要集中在苏北欠发达地区。不过江苏农民工更多选择在省内就业,数量为969.4万人,外出务工为837.8万人
第三、安徽。2016年安徽籍农民工人数已经达到了1878.4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380.1万人,本地农民工498.4万人。外出农民工人数是本地就业农民工人数的三倍以上。
第二、四川。既是一个人口大省,又是一个传统的劳动力输出重镇,常年外出务工人员保持在2400万左右,很多工地上都有四川籍农民工的身影。最近几年来,四川也在加大力度促进农民工回流就业,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第一。河南。毋庸置疑,人口数量庞大,外出农民工也多,总人数高达2876万,是全国农民工输出人数最多的省份。在东南沿海的工地和工厂里,到处都能看到河南籍农民工人的身影。
希望 社会 对我们农民工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多一份关怀和照顾,让我们能够在所有陌生的城市里,活得有乐趣,活得有尊严!
我觉得要看要分析那一类的打工者,如果说 娱乐 圈和明星,歌手演员,那现在台湾和香港是主要省份,以前港台 娱乐 园发达,综艺节目和演唱会,见面会多,我们每年看一次港台明星都困难,所以春晚请港台歌手传播度和影响力都巨大,现在大陆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高,大批港台明星定居在大陆,工作在大陆,占据各大综艺节目,各个电视台,在演艺领域港台是主要输出地。
1.首先是湖南省,他们神似“游牧民族”,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遗传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全国各地。
2.四川也是各省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由于民族的多样性和地域的宽广使得流出比达到10.1,
3.安徽和江苏,上海,浙江形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经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城市之间的经济也差异大人口流出也大。
⑹ 山东人口多少亿人2022
222年山东总人口约1点96亿人。
山东省是中国的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稳步增长。常住人口4187万人,221年增长26万人,出生人口34点5万人,自然增长为1点98%,每年都在稳步增长,人口数量在222年超过了一亿,在全国人口排名第二,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之一。
⑺ 21年莒南县人口流出多少
4万左右。
根据(山东省)临沂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莒南县常住人口为841035人,男性人口占比51.19%,女性人口占比48.81%,年龄结构中0-14岁占比18.69%,15-59岁占比54.82%,60岁以上占比26.48%,65岁以上占比19.14%。
第六次人口普查莒南县为886443人
⑻ 山东人口2021总人数口多少
2021年,山东常住人口10169.99万人。其中,0-14岁人口占18.42%,15-64岁人口占65.66%,65岁及以上人口占15.9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3.94%,比上年末提高0.89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75.04万人,出生率7.38‰;死亡人口74.83万人,死亡率7.36‰;人口自然增长率0.02‰。
山东人口构成现状: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143.3万人,占50.66%;女性人口为5009.5万人,占49.34%。总人口性别比为102.6。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95。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906.3万人,占18.78%;15-59岁人口为6124.4万人,占60.32%;60岁及以上人口为2122.1万人,占20.9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536.4万人,占15.13%。
⑼ 曹县人口流入率和流出率
曹县是山东省菏泽市下的一个县区,但去年山东省人口流入的7个县级市中,并没有曹县。反而在人口流出率上,曹县排名全省第二。
据统计,曹县2021年流出人口32.13万。虽然曹县去年在网络平台上爆红,很多旅游博主也到当地打卡取材,但因为经济状况整体不好,即使曹县是户籍人口高达171万的全国大县,还是引发了大量人口流出到附近其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