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达到多少设县
⑴ 一个县大概有多少人
几千人到一百多万人不等,有的县人口多,有的县人口少,一般经济正常的县城人口大约在20万-50万左右。人口大县参照中国百强县如广东博罗县100多万人,人口少的县城比如札达县(西藏的)才几千人。
中国含有县级市,该类市的市治所在地,也是县城的一种形式。在中国,自秦始皇建立郡县制开始,即有县城。如今,中国的县城有一千余个。按人口及经济规模有大小区分。
着名县城
中国有2000多个县城,天南海北各有各的模样,但真要成为让人期望,愿意不远千里前往的着名之地,却也是不容易的。对着名县城的排名有如下版本:
据《福布斯》发布,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2012年度榜单,昆山、常熟、江阴位列前三,其次为张家港、乌江、义乌、太仓、慈溪、余姚和宜兴。如图《2012年福布斯中国大陆县级城市榜单》所示为各县城具体数据及排名。
⑵ 全国有多少'县(含县级市、区)
截止2020年2月,全国有1323个县,965个市辖区,387个县级市。
县级行政区:
县级行政区,即行政地位与县相同的行政区的总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三级行政区,包括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林区、特区,通常由地级行政区管辖,少部分由省级行政区直接管辖。
截止2020年2月,中国内地共计2846个县级行政区,包括965个市辖区、387个县级市、1323个县、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1个林区、1个特区。
(2)人口达到多少设县扩展阅读
行政区分:
县级行政区是行政地位与“县”相同的行政区划总称,其管辖乡级行政区,为乡、镇等乡级行政区的上一级行政区划单位。
按照三级行政区划体系区分,县级行政区属于第二级行政区,为直辖市(国家一级行政区)的行政分区。
按照四级行政区划体系,县级行政区属于第三级行政区,为地级行政区的行政分区。
⑶ 人口达到多少万才能由县成为市
这个不好说,关键还是根据这个县的经济文化的影响力来的。
你像我们县有120多万人,甚至还有的县150多万人
但是要是经济不行,影响力不够,关键财政不行,还是不能划市的
而且现在国家对这个撤县划市规定得比较严格,所以不好说
⑷ 县级市一般有多少人口
摘要 一般在40万人以上。县级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名称,属于县级行政区,由地级行政区管辖,地位与县、区相同。县级市至少人口在40万以上,成为地级市人口至少在300万以上。
⑸ 撤县设市(县级)需要达到什么要求
设立县级市的标准
(一)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00人以上的县,达到下列指标,可设市撤县:
1、县人民政府驻地所在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含县属企事业单位聘用的农民合同工、长年临时工,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登记的有固定经营场所的镇、街、村和农民集资或独资兴办的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城镇中等以上学校招收的农村学生,以及驻镇部队等单位的人员,下同)不低于12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8万。县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30%,并不少于15万。
2、全县乡镇以上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不低于80%,并不低于15亿元(经济指标均以1990年不变价格为准,按年度计算,下同);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10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到2以上;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不低于人均100元,总收入不少于6000万元,并承担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务。
3、城区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其中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65%,道路铺装率不低于60%,有较好的排水系统。
(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00人至400人的县,达到下列指标,可设市撤县:
1、县人民政府驻地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10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7万。县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25%,并不少12万。
2、全县乡镇以上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不低于70%,并不低于1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8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到20%以上;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不低于人均80元,总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并承担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务。
3、城区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其中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60%,道路铺装率不低于55%,有较好的排水系统。
(三)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00人以下的县,达到下列指标,可设市撤县:
1、县人民政府驻地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8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6万。县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20%,并不少于10万。
2、全县乡镇以上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不低于60%,并不低于8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6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到20%以上;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不低于人均60元,总收入不少于4000万元,并承担一定的上解支出任务。
3、城区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其中来自水普及率不低于55%,道路铺装率不低于50%,有较好的排水系统。
(四)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设市时条件可以适当放宽:
1、自治州人民政府或地区(盟)行政公署驻地。
2、乡、镇以上工业产值超过4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25亿元,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超过1亿元,上解支出超过50%,经济发达,布局合理的县。
3、沿海、沿江、沿边境重要的港口和贸易口岸,以及国家重点骨干工程所在地。
4、具有政治、军事、外交等特殊需要的地方。具备上述条件之一的地方设市时,州(盟、县)驻地镇非农业人口不低于6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4万。
(五)少数经济发达,已成为该地区经济中心的镇,如确有必要,可撤镇设市。设市时,非农业人口不低于10?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8万。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不低于人均500元,上解支出不低于财政收入60%,工农业总值中工业产值高于90%。
(六)国家和部委以及省、自治区确定予以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和财政补贴县原则上不设市。
(七)设置市的建制,要符合城市体系和布局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地质、地理环境条件。
(八)县级市不设区和区公所,设市撤县后,原由县管辖的乡、镇,由市管辖。[2]
设立地级市的标准
市区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25万人以上,其中市政府驻地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20万人以上;工农业总产值3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产值占80%以上;
国内生产总值在25亿元以上;第三产业发达,产值超过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35%以上;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2亿元以上,已成为若干市县范围内中心城市的县级市,方可升格为地级市。
设立县级市及地级市标准中的财政收入指标,将根据全国零售物价指数上涨情况,由民政部报经国务院批准适时调整。
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试行。
1993年2月8日
(5)人口达到多少设县扩展阅读
首先,要将人口作为城市设立的唯一标准,大幅降低设市的人口门槛。既不能坚持之前的10万人标准,也不宜一步到位到欧美国家普遍的几千人的标准。考虑到中国的实际,可借鉴日本的5万人设市的标准。
如果按照日本的5万人设市的标准,到2009年中国有809个建制镇符合条件,加上如今的658个,总计就有1467个城市。对比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13.4亿的人口规模,1500个左右的城市数量不算多。
其次,城市数量增加应辅之以行政、财税体制改革。关键是,让城市回归其发展规模经济、合理配置市场资源的本质功能,而不能继续走以行政级别来定义城市的老路。
可以大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推行县管市的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可以让不管是市管、省管还是县管的市拥有更多的财税收入以及其他权力,扩展自身的资源分配权力。这必定有利于这些县或者镇改出来的新城市的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不改,则很容易出现换汤不换药的局面。
还有,必须遵循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来推动城市数量增加。这轮新型城镇化要求以人为本,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实现集约、低碳、绿色的发展,要求有产业支撑,这都意味着不论是县改市或镇改市,都必须遵循这些新要求。
比如,以前县改市后就想着多要土地指标,多建新城,而这轮新型城镇化不太可能让县改市或者镇改市继续走之前的土地城镇化远快过人口城镇化的老路,而是要让城镇化从粗放型走向集约型。
最后,要掌握扩张城市数量的节奏。在这轮县改市或镇改市过程中,一方面在审批过程中可以用一段5到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来推进,这样一年增加的城市数目不会太多。
另外一方面要根据城市群将是未来中国城镇化主体形态的考量,在几个主要城市群区域中有意识地培育更多的城市,可以在这些城市群中采取更为积极的县改市或镇改市政策。而一些主体功能区的规划中,则应明确,在禁止和限制发展区域内,一定要严格控制县改市。
总之,不论是县改市还是镇改市,都必须遵循经济规律,让市场这只手推动产业、资本、人口自由聚集到不同城市,从而通过市场的力量筛选出真正有话语权的城市,而不是单纯通过政府审批的手来刻意人为造城,这种城市即使造出来也很难持久。
⑹ 全国有多少个县
截止2021年2月,中国共计1305个县。
县的行政地位与市辖区、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林区相同,属县级行政区,由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直辖市管辖或由省直接管辖。县作为行政区划,该名称始于春秋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推行郡县制,是县制正式设置的开端。
县政府职能重点在乡村,县改市后城市化进程加快,县级市政府职能须同时考虑城区、乡村管理,注意协调城乡关系,其中重点之一就是城市建设,这是与县政府职能重点区别之处。
(6)人口达到多少设县扩展阅读:
县市对比
1、县级市城市化进程比县快,非农业人口占比更高。
设立县级市要求县政府驻地所在镇的城镇人口不低于15万人,其中具有非农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10万人,全县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30%,并不少于15万人。
2、县级市的经济往往比周边县发达。
设立县级市要求全县乡镇以上的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不低于80%,并不低于20亿元(经济指标均以1990年不变价格为准,按年度计算,下同);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100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30%以上。
3、县级市城区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设立县级市要求县城区有较好的城市能源设施、供水排水设施、交通设施、邮电通信设施、生态环境设施、防火设施等,其中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80%,道路铺装率不低于90%。城市要拥有大江大河用来提供城市发展的充足水源,这也是必须的重要条件。
⑺ 一般县城有多少人口
一般县城常住人口20-40万,比较大一点的也不会超过50万人口。
相关说明
中国含有县级市,该类市的市治所在地,也是县城的一种形式。在中国,自秦始皇建立郡县制开始,即有县城。如今,中国的县城有一千余个。按人口及经济规模有大小区分。
县治所在的城市(镇),一般在县政府的办公所在地,在县级行政区划范围内。一般相对交通发达,通讯及时,经济发达的城市(镇),相应的为政府机构建立配套的行政、教育、生活服务机构。
⑻ 笼统的说,人口多少万以上才能叫做城市
截止2000年底,不包括上海、北京、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我国设市城市663个(1998年以后基本没有新增加设市城市),其中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城市有37个(包括4个直辖市),人口50万以上至100万的大城市51个,人口20万以上至50万的中等城市216个,人口在20以下的小城市363个。这663个城市上述人口是指城市市区人口,不包括直辖市、省辖市(地级市)管辖的县市的倒城人口和乡镇人口及流动人口。1998年底市区居住非农业人口突破200万至3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只有武汉(358.68万人)、沈阳(350.31万人)、广州(330.63万人,而它的总人口为685万人)、哈尔滨(260.5万人)、南京(238.89万人)、西安(237.6万人)、成都(214.61万人)、长介(207.23万人)、大连(200.1万人)9个城市。号称突破千万人口或接近千万人口的上海、北京、天津、重庆4个超大城市的市区居住非农业人口也分别仅为893.71万(上海)、617.84万(北京)、474.06万(天津)和354.68万(重庆)。有关专家在2001年8月预计,未来2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4%以上,城市和县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专家指出,我国目前拥有中小城市近600个(实为579个),城市化水平仅为36%(实际为36.09%)与发达国家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西部省区城市化率更低。专家认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大小城市协调发展,加强东西部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推动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与人口增加是密切相关的,没有日益多的城市人口,要想推动城市化进程显然不太可能。而城市人口的增加,又与城市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
改革开放22年来,我国设市城市和县镇共新增加了2.28亿人口,除了有1.1亿是城镇自然增长的人口外,共余的1.18亿则是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他们既然进得了城镇,就有钱在城镇购买房子,绝大多数是先富起来的农民,即个体工商户。2000年底,我国设市城市和县镇人口就已达到45594万人。随着中国“入世”和预计的发展水平,未来20年我国有3亿(其中未来20年城镇人口自然增加约1.2亿、农村将要进入城镇的人口为1.8亿)人口将成为城镇人口;加上现有城镇人口,城镇总人口将达到7.56亿人。还有,按照国家的规划,未来20年内,我国设市城市总数将突破1000座,这就不能单靠过去的“县改市”和“乡改镇”的人为办法来解决,而是要侧重于城市经济发展和各类城市人口的合理布局。
城市人口多少为宜目前,我国663个城市里有579个中小城市;1.9万个乡级建制镇的平均规模连1万人口还不到;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才37个,太少了。东部沿海地区和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经济发展很快、较快,包括农村乡镇企业发展也很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多、乡级建制密集、农村离城镇近,城市有很大的带动作用。中西部地区则不然,原因就是城市较少、较小,县镇更小。
一个时期以来有一种普遍的说法,就是城市人口规模不宜过大,大了会带来不少麻烦和弊端:一是导致农村流动人口集中在城市,对城市治安会造成消级影响;二是小城镇发展多了会占去很多土地,各种建筑物及房屋、马路占地更多--比较起来大城市要密集得多,一座高楼大厦能容纳很多人;三是受经济条件制约,人口一旦多了,城市很难承受。因此,我国过去的政策主要是“鼓励发展小城市,适当发展中等城市,限制发展大城市”。从现在看,这种城市发展思路,当时条件下是可行的,而且恐怕是必要的。只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完善,才有可能把资本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一个城市--发展为大城市。中国城市规模以多少人口为宜呢?现在已经进入了21世纪,2001年11月11日中国又加入了世贸组织,就不能用老眼光来看待新事物了。城市人口少(小城市)聚信效应差,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去吸引那么多的投资和人口,即使具备了好的基础设施也很不合算,因为它要花巨额的投入,但它那里的人非常少,不能容纳非常多的企业。
首先是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应建立在发展大城市为主的基础之上,鼓励大城市人口的扩张,以利于城市功能的提升,还要使中小城市在数量上得到扩张,而不应在地广人稀的地带“发展”众多且又分散的(乡级建制镇)小城镇。西部城市发育缓慢,表现有三: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不多,令有西安、兰州、乌鲁木齐、昆明、贵阳、成都以及重庆7个,仅占全国37个特大城市的一个零头,而且功能不健全;数十万人口的中等城市过少,仅有银川(47万)、西宁(60万)万县(70万)、涪陵(50万)、宜宾、宝鸡、天水、遵义等八九个城市且分布不均;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和数万人口的中小城镇数量过少。这三个问题不仅在成为影响西部地区而且也影响东、中部地区一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结构调整乃至影响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障碍。
正因为如此,今后我国除了上海、北京两个直辖市的665个城市除天津等5个城市外,相当部分应以100万至400万人口为宜;现在接近百万人口、百万人口以上和2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特大城市应发展成为二三百万乃至400万人口规模;时下人口50万以上至近100万的大城市应发展成为150万至二三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时下20万以上人口至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应发展成为100万至15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人口20万以上的363个小城市其中的3/4应发展成为市区人口达到50万至近100万的大城市;剩余的“无可奈何”的小城市也应“真材实料”地提升为中等城市;今后除特殊情况外,你这个地方没有这个实力就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和“挂羊头卖狗肉”,热衷于将20万人口以下的县城去搞什么“撤县改市”。
城市规模不可僵化天津、武汉、重庆、沈阳、广州等5个现在人口均已超过330万的特大城市可相应发展成为市区非农业人口突破500万至600万的超大城市。上海、北京这两个包括辖县(区)人口在内总人口分别为1200万(一说1300万)、1220万,是不是就不要发展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就一座城市而言,1200万或1300万,这个数虚得很,它包含了直辖市所辖县区众多的农业人口以及县(区)所在地--乡镇所在地的城镇人口等。上海市区居住非农业人口不到900万,北京只有618万,要把城市正直提升为上千万人口还有不少工作要做,特别是北京户籍改革停滞不前,工作更显繁重--时下的610多万市区人口要提升到上千万市区人口决非一件易事。当然,当一个城市到了1000万人口(市区人口)就看不到什么净效益,再扩大城市规模就不合算了。再后,就是小城镇的发展问题,小城镇也要有一个大发展:非建制镇的集镇人口应在1.5万人以上;乡级建制镇人口应在2.5万至10万人之间;县城城关镇人口应在10万以上至20万之间。不具备20万以上人口的县城最好不要急于“撤县改市”。
⑼ 多少人口算县,多少人口叫市.有没有标准
2万以下属于城镇 当然县城也就是这个标准
2-10万小城市
10-50万城市
50-100万中型城市
100万以上大城市
⑽ 山东有多少个市县人口多少
全省共设城市48个,其中地级市17个,县级市 31个,县城60个,全省设市城市和县城城市总人口4004.6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02.8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3.5 %。
2004年全省城建资金总支出421.8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支出341.61亿元;维护支出48.21亿元;用于偿还国内贷款缴纳税费11.49亿元。全省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342.91万立方米/日,全社会供水总量26.41亿立方米,城市用水普及率为73.89%,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为143.1升。全省实有营运车辆18715辆(包括电车),全社会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5.67标台,全社会出租汽车达到49408辆。全省共有31个城市有管道煤气,年供气总量为8.47亿立方米,用气总人口共计2392.63万人,燃气普及率达到73.03%。全省有46个城市有集中供热设施,供热能力,蒸汽20054吨/小时,热水13901兆瓦,供热面积22713.9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热面积16546.2万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为34.5%。系统内城市实有道路长度23617.01公里,城市建成区内非农业人口人均拥有道路面积21.76平方米。全省城市园林绿地面积92731.7公顷,城市人口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7.60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60%。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到47.10%,无害化处理率为86.16%。
全省森林覆盖率23.0%。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67处,面积1033.2千公顷。各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56个,面积8766.4千公顷。建成生态功能保护区14个,面积679.3千公顷。
17个市政府驻地中,9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7个城市符合国家三级标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67.7分贝,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53.0分贝。省控地表水中,28.5%的断面符合国家Ⅳ类水质标准,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23.3%。
全省在48个城市累计建成烟尘控制区237个,面积2725.4平方公里,累计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303个,面积1998.3平方公里。
全省累计建成21个重点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站和91个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深入开展了环境空气、城市降水、河流湖库、近岸海域、城市环境噪声和污染源监测,定期发布了全省环境状况公报和全省环境质量通报、重点流域排污总量控制监测公报,获取省控以上有效监测数据150万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