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口概况 » 贺姓有多少人口

贺姓有多少人口

发布时间: 2022-11-28 18:32:00

1. 贺姓起源及简介 姓贺的名人有哪些

导读: 贺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当中名列第九十三位,属于大姓当中的一个姓氏,人口约两百七十万余人,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十零点一七左右。那么,贺姓的起源是什么?贺姓氏怎么来的?历史上姓贺的名人有哪些呢?姓贺的明星又有哪些呢?快点随我了贺下贺姓起源及简介吧。

贺姓起源及简介

贺姓出自姜姓。原本庆姓,后因避讳改为贺姓。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之孙庆克,其子庆封以父名为氏。庆封在齐景公时独揽朝纲,引起齐国大族田、鲍、高、栾等氏族的攻杀,庆封南逃吴国,吴王赐予朱方,在今江苏丹徒东南,以此姜姓庆氏在吴地发展,比在齐国还要富裕。进入东汉帝(公元107年--125年在位)时,国人为避汉安帝父亲刘庆的名讳,庆封的后裔庆纯改姓贺,取庆贺吉祥之意,两字意义相近。姜姓贺氏的历史仅1900年。

东汉时避讳“庆”字,并非庆纯一家,其时庆姓均改为贺姓或其他之姓。单为庆氏的起源至少有五支,除了姜姓外,还有妫姓庆氏,出自春秋时陈桓公之裔陈大夫之后;姬姓庆氏,出自春秋时鲁桓公之子庆父之后;出自芈姓,楚公族之后。

历史上贺姓的分布和迁移

汉晋南北朝时期,贺氏一直活动在浙江、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地区。唐宋以后贺姓开始在江南其他地区出现。    ,

宋朝时期,贺姓约有近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位以后。山西为贺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贺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陕西、河南,这三省占贺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湖南、山东、广西、甘肃,这四省的贺姓又集中了33%。贺姓人口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全国形成了以北部晋、秦、豫和南部湖南为中心的两大块贺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贺姓大约近1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4%,排在第一百一十四位。宋、元、明600年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贺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快。湖南为贺姓第一大省,约占总贺姓入口的20.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陕西、山西、浙江,这四省大约占贺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湖北、江苏、河北,这三省的贺姓又集中了22%。宋、元、明600余年贺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南方和西北地区迁移。全国贺姓的分布呈现出北部秦晋、南部湖南、东部江浙的三大块贺姓聚集区。

当代贺姓的分布

当代贺姓的人口已达220多万,为全国第九十三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0.18%。从明朝至今600年中贺姓人口由1 3万激增到近220多万,达1 6倍之多,贺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贺姓人口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内蒙古、四川三省区,大约占贺姓总人口的41%,其次分布于陕西、河南、山西,这三省又集中了22%。湖南居住了贺姓总人口的23%,为贺姓第一大省。全国贺姓分布的高比率是在湖南、蒙晋陕两地区。在这600年间,贺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较大的区别,主要的流动方向是由西部向南方移动,同时东南地区向中原地区的回迁也十分强劲。

历史上姓贺的名人

《中国入名大辞典》收入了贺姓历代名人73名,占总名人数的0.16%,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一十六位;贺姓的着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13%,排在并列第一百二十一位;贺姓的着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1%,排在并列第一百二十四位;贺姓的着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4%,排在并列第一百一十三位。

贺姓历代重要人物有:三国吴大将军贺齐;西晋大臣贺循;隋朝大将军贺若弼;北宋诗人贺铸;唐朝彭州刺史贺默,诗人贺知章;清朝文学家贺贻孙;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贺龙,哲学家贺麟,山水画家贺天健。

姓贺的明星

贺小语、贺小书、贺军翔、贺卫方、贺炜、贺刚、贺宾、贺梦凡、贺云庆、贺米生、贺挺、贺树峰、贺用正、贺社峰、贺运乐、贺生伟等等。

2. 关于贺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贺氏出自姜姓,是一个出现较晚的姓氏。春秋时齐桓公有孙名公孙庆克,其子庆封(史称庆父)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庆封在齐灵公时任大夫,在庄公时为上卿,执掌国政,后因故逃往吴国。东汉时,有后裔庆仪为汝阴令,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为避汉安帝之父刘庆的名讳,将庆改为同义的贺字,庆纯改为贺纯。其后子孙以贺为姓,他们共尊贺纯为贺氏的得姓始祖。

贺氏得姓是在今浙江绍兴一带,他从一开始起就成为当地一大望族。故族人自改姓为贺以后,就以会稽为其堂号、郡望。贺纯有孙名贺齐,为三国时吴国大将军齐之孙贺邵任中书令,邵之子贺修在西晋任太子太傅,由于仕宦周迁等原因,贺氏开始在江浙一带缓慢迁徙。

会稽贺氏在汉、魏六朝时期,他们与同郡的虞、魏、孔三姓并称为“会稽四姓”。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北方兵连祸接,各民族不断大举南迁,使得南方的贺氏家族分布更广。出自鲜卑的贺氏,也很快繁衍壮大,后与从江南北上的贺氏不断地融合发展,逐渐在北方形成两大郡望,即河南郡、广平郡。

唐朝时期,贺修的十二世孙贺德仁为唐太子中书舍人,贺德仁的侄孙贺默为彭州刺史(今江苏徐州),贺德仁的侄曾孙贺知章任唐玄宗秘书监,可见此期世居会稽之贺氏已呈大批北上之势。

宋朝词人贺铸为贺知章之后,生于今河南汲县,晚年退居苏、常。唐宋之际,贺氏已分布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其中在北方,是以今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分布最为集中。此期又形成山阴(隋朝时期贺德基之族所在)、青州(宋朝时期贺恂之族所在)、忻州(宋朝时期易州刺史贺惟忠之族所在)、陈留(宋朝时期右千牛卫大将军贺率景之族所在)、蔡州(宋朝时期中散大夫贺应诚之族所在)、济南(宋时秉议郎贺适中之族所在)、齐州(宋朝时期光禄卿贺志诚之族所在)、密州(宋朝时期贺宽之族所在)等郡望。明初,贺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河南、山东、湖北、河北等地。

明、清以后,贺氏遍及全国各地,并有远播海外者。如今,贺氏分布甚广,尤以湖南、山西两省多此姓,两省贺氏约占全国汉族贺氏人口的31%。贺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七位的大姓,人口约二百八十八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18%

3. 贺兴在我国人口姓氏比例是多少

贺姓得姓是在今浙江绍兴一带,他从一开始起就成为当地一大望族。故族人自改姓为贺以后,就以会稽为其堂号、郡望。贺纯有孙名贺齐,为三国时吴国大将军齐之孙贺邵任中书令,邵之子贺修在西晋任太子太傅,由于仕宦周迁等原因,贺姓开始在江浙一带缓慢迁徙。会稽贺姓在汉魏六朝时期,他们与同郡的虞、魏、孔三姓并称为“会稽四姓”。魏晋南北朝时期,因北方兵连祸接,各民族不断大举南迁,使得南方的贺姓家族分布更广。出自鲜卑的贺姓,也很快繁衍壮大,后与从江南北上的贺姓不断地融合发展,逐渐在北方形成两大郡望,即河南郡、广平郡。唐朝时,贺修的十二世孙贺德仁为唐太子中书舍人,德仁的侄孙贺默为彭州(今江苏省徐州)刺史,德仁的侄曾孙贺知章任唐玄宗秘书监,可见此期世居会稽之贺姓已呈大批北上之势。宋代词人贺铸为贺知章之后,生于今河南汲县,晚年退居苏、常。唐宋之际,贺姓已分布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其中在北方,是以今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分布最为集中。此期又形成山阴(隋时贺德基之族所在)、青州(宋时贺恂之族所在)、忻州(宋时易州刺史贺惟忠之族所在)、陈留(宋时右千牛卫大将军贺率景之族所在)、蔡州(宋时中散大夫贺应诚之族所在)、济南(宋时秉议郎贺适中之族所在)、齐州(宋时光禄卿贺志诚之族所在)、密州(宋时贺宽之族所在)等郡望。明初,贺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河南、山东、湖北、河北等地。明清以后,贺姓遍及全国各地,并有远播海外者。如今,贺姓分布甚广,尤以湖南、山西两省多此姓,两省贺姓约占全国汉族贺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一。

贺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七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八。

4. 贺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多少

贺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九十三位姓氏,湖南是贺姓最有影响的地区。当今贺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18%,总人口大约有220多万。

5. 贺姓的来源介绍

贺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又是一个年轻的姓氏,得姓时间不足1900年,贺纯为得姓始祖。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贺姓的来源介绍,希望你喜欢。
贺姓简介
贺氏得姓是在今浙江绍兴一带,从一开始起就是当地一大望族。故族人自改姓为贺氏以后,就以会稽为其堂号、郡望。据2007年统计,贺氏为第85大姓,属于大姓系列,人口已经超过二百八十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7%以上。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是贺氏分布的主要省份。尤以湖南、山西两省多此姓,这两省贺氏就占全国汉族贺氏人口的30%以上。
贺姓源出
一、会稽贺氏出自东汉汝阴令庆仪曾孙庆纯之后,属于因避帝王之讳改姓为氏。而会稽庆氏的来源则主要有两种观点。

1.源于姬姓

2.源于姜姓

二、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慕容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将鲜卑拓拔部中的贺兰氏、贺赖氏、贺楼氏、贺敦氏等部落,均改成汉字单姓为贺,称贺氏。当时,鲜卑族慕容部中的贺若氏未予汉化,但在后来的 历史 长河中,也逐渐汉化为汉字单姓贺氏。
贺姓迁徙分布
中国贺氏播迁各地,主要是在汉代之后,分布地区广泛,郡族门望较多。据《元和姓篡》记载,庆质的孙子叫贺齐,为 三国 时吴国大,齐的孙子贺邵任中书令,邵的儿子贺修在西晋任太子太傅,修的12世孙贺德仁为唐太子中书舍人,德仁的侄孙贺默为彭州刺史,德仁的侄曾孙就是唐玄宗时秘书监贺知章。又据《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南北朝时,后燕有清河太守贺耕,南凉都乐都(今属青海)有贺连,宋朝时有忻州定襄(今属山西)贺氏、易州(今属河北)贺氏、开封陈留(今属河南)贺氏、蔡州(今河南汝南)贺氏、洛州(今河南洛阳)贺氏、济南(今属山东)贺氏、会稽(今浙江绍兴)贺氏、齐州临邑(今属山东)贺氏,密州(今山东诸城)贺氏等。
贺姓姓氏 文化
郡望

广平郡:因会稽庆氏始祖庆忌曾经寓居于春秋时卫国的艾城,而卫国的艾城在后来的广平郡范围,当两晋郡望兴起时,就以广平为郡望。汉景帝刘启中元元年(壬辰,公元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是由邯郸郡分置,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及平乡西北、肥乡东北一部分地区,后改为广平国。东汉时期废其郡并入巨鹿郡。三国时期曹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丁未,公元227年)复置广平郡,辖境有所扩大。广平郡在隋朝文帝杨坚开皇初年(壬寅,公元582年)被废黜。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时领二十六县,在今浙江省境内有十八县。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有浙闽之地。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江苏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份(仅天目山、淳安县西部小部分地区除外)、安徽省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带及福建全省。三国时期孙吴国分设临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后,其辖境缩小。西晋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会稽地封骠骑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为越州,后又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清朝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阴县(今浙江绍兴)。民国时期合会稽、山阴二县为绍兴县。今为浙江省绍兴市。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济南郡:汉朝时期高祖刘邦设有济南国。荆楚七国乱政后改为济南郡,治所在东平陵(今山东章丘),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临淄市一带。晋朝时期移治历城(今山东济南)。北魏时期改为齐州。宋朝政和中期升为济南府。元朝时期则为路。明、清两朝均为府。民国时期废府改为山东省省会市。

陈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武帝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改置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东部至民权县、宁陵县、西至开封市、尉氏县、北至延津县、南至杞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改治到浚仪。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隋、唐两朝皆为汴州陈留郡。1957年丁酉并入河南省开封县。

青州:青州得名甚早,在古代是《禹贡》中的“九州”之一,位于今山东半岛中部,大体指泰山以东至渤海的广大区域。《禹贡》中记载:“海岱惟青州”。上古时期为东夷之地。至夏、商王朝时期,先后为爽鸠氏、季则氏、逄伯陵氏所据。西周初期封吕尚为齐侯,地始归于齐国,之后历春秋战国之世,均为齐国所属。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东汉时期为州名,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治所在临淄县,故城址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北部,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西晋怀帝永嘉五年(辛未,公元311年),曹嶷弃广县,筑广固,为青州刺史治。东晋安帝隆安三年(己亥,公元399年),慕容德攻陷广固,定为南燕国都,这也是山东唯一一个作为朝代首都的地方。后南朝宋武帝刘裕灭南燕政权,夷广固,筑东阳城,置北青州刺史治于此。北魏献文帝皇兴三年(己酉,公元469年)拔东阳城,仍为青州刺史治。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丁酉,公元517年)增筑东阳城南郭,即南阳城。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丁丑,公元557年)迁益都县治于东阳城,移青州府治于南阳城。隋朝时期为青州总管府治,后改为北海郡治。唐朝初期复为青州总管府治,后又改为北海郡治。宋朝时期为京东东路路治。金国时期为山东东路益都总管府治。元朝时期为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治。明、清两朝时期,为青州府治。民国时期为益都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州归昌潍地区(今山东潍坊)管辖,1986年撤县改为青州市。2003年全市辖六个街道、十五个镇,即王府街道、益都街道、昭德街道、王母宫街道、东坝街道、云门山街道、弥河镇、王坟镇、五里镇、庙子镇、邵庄镇、普通镇、东高镇、高柳镇、朱良镇、何官镇、口端口镇、东夏镇、谭坊镇、郑母镇、黄楼镇;山东青州经济开发区。

忻州:隋朝时期以汉朝秀容县(今山西忻县)置忻州,治所在今山西省忻州市。民国时期废府为县。

蔡州:亦称蔡郡。秦朝时期把原来的蔡、沈二国之地改置为三川郡。汉朝时期又改为汝南郡(今河南上蔡)。东晋朝时期将治所移至悬瓠城(今河南汝南)。隋、唐两朝改为蔡州,一度曾名为豫州;隋朝时期改汉朝的溱州置蔡州,其治所在隋朝时期名为上蔡县,唐朝时期名为汝阴县,均在今河南省汝南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汝南县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也曾置蔡州,治所在蔡阳,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部一带地区。

密州:隋朝时期改胶州为密州,治所在今山东省诸城。明朝时期废黜。

堂号

会稽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广平堂:以望立堂。

济南堂:以望立堂。

陈留堂:以望立堂。

青州堂:以望立堂。

忻州堂:以望立堂。

蔡州堂:以望立堂。

密州堂:以望立堂。

四明堂:唐朝时期的光禄大夫贺知章,诗作得最好, 书法 也漂亮。醉后作诗填词写字,毫不费力就成了卷轴。他自号“四明狂客”,后人因以为堂。
贺姓家族名人
贺齐:三国时的吴国大

贺劭:贺齐的孙子,曾任中书令

贺修:贺劭的儿子,西晋任太子太傅

贺讷,代国人,太祖拓跋珪(371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皇帝的元舅,献明贺皇后(351年-396年)的兄长。他的先祖为贺兰世部的君长,四方附属贺兰世部的国家有数十个。

贺知章:字季真(659─744),越州永兴人(今浙江萧山县),唐代着名诗人。能诗,又工书法,尤善草隶,其诗今存20首,其《回乡偶书》传诵颇广。他高寿85岁,为贺氏名人中得寿星者。

贺岳:海盐人(今属浙江),明代着名 医学 家,着有《明医会要》 、 《医经大旨》 、 《药性准绳》等。

贺龙:(1896-1969),原名贺文常, 字云卿。 湖南桑植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 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 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

贺子珍:革命家,毛泽东的夫人

贺国光(1885-1969):字符璋,湖北蒲圻人,民国川军史上的着名人物,蒋介石控制四川的智囊,陆军,西康省主席。

6. 贺在百家姓中排第几位

贺在百家姓中排第70位。贺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70位。贺氏得姓是在今浙江绍兴一带,从一开始起就是当地一大望族。故族人自改姓为贺氏以后,就以会稽为其堂号、郡望。贺纯有孙名贺齐,

为时吴国大将军齐之孙贺邵任中书令,邵之子贺修在西晋任太子太傅,由于仕宦周迁等原因,贺氏开始在江浙一带缓慢迁徙。

历史

明初贺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河南、山东、湖北、河北等地。明、清以后,贺氏遍及全国各地,并有远播海外者。贺姓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8%,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湖南、山西等省多此姓,二省贺姓约占全国汉族贺姓人口31%。

7. 中国有多少人姓贺哪最多

贺姓是当今常见姓氏,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百个大姓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8%,居第九十七位,贺姓分布很广,湖南、山西较为集中,二省贺姓约占全国汉族贺姓...

8. 全国姓贺的大概有多少人,主要分布在哪个地区

贺姓,一般分布在山西,陕西,河南等地,据不完全统计人口约1530万

9. 全国有多少姓贺的

贺姓是当今常见姓氏,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百个大姓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8%,居第九十七位,贺姓分布很广,湖南、山西较为集中,二省贺姓约占全国汉族贺姓人口的31%。

按全国13亿人口计算,约234万人

10. 贺姓人数有多少 拜托

贺姓是第85大姓。属于大姓系列,人口已经超过二百八十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7%以上。河南、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是贺氏分布的主要省份。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1888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360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646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1725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487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1810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1949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593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574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