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口概况 » 中国人吃面条多少年

中国人吃面条多少年

发布时间: 2022-11-28 19:36:20

1. 面条的历史

面条是我国最常见的传统面食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驰名世界。据史料记载,最早的面条可追溯到距今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东汉。在东汉<四民月令>一书中载有“........立秋勿食煮饼及水溲饼”之语,据考证“水溲饼”、“煮饼”是中国面条的先河。魏晋时称“汤饼”。南北朝时称“水引饼”或“水引面”。汉<释名.释饮食>载有:“蒸饼、汤饼、金饼、索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九谷考>中也有“释名之索饼,即今之索面,西北称扯(抻)面”;<素食说略>中有“面条,古名索饼,一名汤饼,索饼言其形,汤饼言其食法也。”做法是用手将面团搓成筷子粗细,再水浸,食用前用手捻成如韭菜叶样子,入沸水煮熟,类似宽面条;或称“馎饦”,在<齐民要术>中记载做法:用手搓成手指长,用水浸,下锅时用手捻薄,再用沸水煮熟,这种方式很像山西的“搓面”与“揪片”。

中国人吃面的习惯由来已,久古人甚至将面条叫“饭”,而大米、小米做的饭则叫做“米饭”以区之。吃面不仅用于困腹,也有民俗礼仪的意义,例如常用来祝福新生婴儿长命百岁,中国人过生日往往也少不了吃面条,因此面条又称长寿面,因为面条又长又薄(薄的意思是瘦,而瘦则与寿同音),故生日吃长寿面成为习俗,而长寿面就是我们俗称的面条或寿面。
悠久的吃面历史当然也吃出了各种的制作花样,发展出杆、抻、切、削、揪、压、搓、拨、捻、剔、溜等等的制法,以及蒸、煮、炒、煎、炸、烩、卤、拌、烙、烤等的调制法,而演变成各地的风味面条,如北京的打卤面、上海的阳春面、山东的伊府面、山西的刀削面、陜西的臊子面、四川的担担面、湖北的热乾面、福建的八宝面、广东的虾蓉面、贵州的太师面、甘肃的清汤牛肉面、岐山的臊子面、三原的疙瘩面、韩城的大刀面、西安的箸头面、菠菜面等等,有细如丝线的面条,也有宽如腰带的面条,形式不可胜数。

面条名称除上述之水溲面、煮饼、汤饼、水引、馎饦外,尚有唐代流行的冷淘、温淘等,这些称谓就是现代的凉面或水煮面条。在<唐会要.光录寺>中载有“宫廷中到冬天要造‘汤饼’,夏天要做‘冷淘’”,就是将面条煮熟后过冷水再吃的一种面,与北方人的“过水面”相同;宋朝时,面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已有“面条”的名词,形状为长条,花样多,如素面、煎面、鸡丝面、三鲜面、银丝冷淘、菜面等;元代时“乾(挂)面条”问世了,在<饮膳正要>中载有“春盘面”、“山药面”、“羊皮面”、“秀秃麻面”等二十多种。明清时又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如北京的“炸酱面”、扬州的“裙带面”、福建的“八珍面”等等。

2. 秦始皇为啥吃不上西红柿炒鸡蛋中国人先吃米还是先吃面呢

一,西红柿是舶来品,在那个年代西红柿种植还没引进国内,因此,秦始皇就吃不上西红柿炒鸡蛋。


直到东汉时期才有了中国麦粉面条的雏形,当时统称为饼,因面条要在“汤”中煮熟,所以又叫汤饼。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有“水引饼”,是一种薄如“韭叶”的水煮食品。

到了宋元之际,饮食市场上的面条品种已经达10种之多了,甚至还出现了最早的“挂面”。

至明清,面条的品种更为繁多、五花八门,出现了抻面、拉面、刀削面、担担面、伊府面、炸酱面、热干面……

除了面条之外,东汉人民也能吃上馒头,因为这个时候发酵技术已经普遍运用于面食制作当中。最初的馒头虽然外形也是光滑呈半球形隆起且由发酵面团制作,但与今天的馒头不同的是,它可能是有馅的。大概在明清时期,才出现了实心馒头,成为今天北方主食馒头的直接来源.

3. 中国人过生日吃面条始于多少年前

据说,西汉时汉武帝跟文武百官闲聊天,他说:“《相书》上讲,人中(人的上唇正中凹痕)长一寸,能活一百岁。”这时,侍中东方朔笑出了声,大臣们都嗔怪他嘲笑皇上,太无礼了。东方朔辩解说:“我哪里敢嘲笑陛下,我是笑彭祖的脸呀。‘人中长一寸,能活一百岁’,彭祖活了八百岁,人中得长八寸长,大伙想想,那他的脸该有多长呀!”汉武帝和文武百官都被逗乐了。古人称脸为面,脸长就叫“面长”。

人们想长寿,于是就流传下来过生日吃面条的习俗。

4. 世界上最早有关面条的起源是在哪里,有多久的历史

最早关于面条的起源在中国,至今有近四千年的历史。它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在中国东汉年间已存记载,至今超过一千九百年。

最早的实物面条是由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发现的,他们在2002年10月14日在黄河上游、青海省民和县喇家村进行地质考察时,在一处河漫滩沉积物地下3米处,发现了一个倒扣的碗。

碗中装有黄色的面条,最长的有50厘米。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该物质的成分,发现这碗面条已经有约4000年历史,使面条的历史大大提前。

在不同朝代均有对面条之记载。由初期的东汉、魏晋南北朝、到后期唐宋元明清都有史料纪录。但起初对面条之名称却不统一,除普遍水溲面、煮饼、汤饼外,亦有称水引饼、不托、馎饦等。“面条”一词直到宋朝才正式通用。

“面条”为长条形,花样却多不胜数,什么冷淘、温淘、素面、煎面……皆属“面条”;制面方法之多亦令人叹为观止,可擀、可削、可拨、可擦、可压、可搓、可拉……

中华面条既属经济饱肚的主食,还可作登大雅之堂的上佳美食。据史录,很多达官贵人均喜吃面,并会以面食招待贵宾。

中国唐朝,便有提到当时宫廷要求冬天要做“汤饼”;夏天则做“冷淘”。元代出现了可以长期保存的“挂面”;明代又出现了技艺高超的“抻面”。这些制面技艺的出现都为面条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清代最有意义的是“五香面”和“八珍面”的出现,而且在干隆年间又出现了方便面的前身:耐保存的油炸的“伊府面”。其实中华面食在清朝发展巳相当成熟且穏定,甚至各个地区均有其独特风味,如中国五大名面:四川担担面、两广伊府面、北方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及武汉热干面。

(4)中国人吃面条多少年扩展阅读

南北两地之面条实有着天壤之别。南方的“面”指以面粉制成的面条,以蛋面为主,用的并非鸡蛋而是鸭蛋黄,面身幼、面质爽口弹牙。其中生面、干面皆有之。广受欢迎的有细条干面及虾子面。

北方的“面”则指以小麦磨成的粉,面条多不用蛋,用碱水,加入碱水能令面条变得容易消化,故面条成为北方人主要食粮之故。跟南方的相比,北方面条面较粗,面质软滑柔韧。如果在北方如果说“要面”,老板只会给予面粉;而在南方,卖的则会是巳加工好的面条。

5. 中国最平常的主食面条,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发明的

一提起桂林大家的脑海中肯定会涌现出一句俗语“桂林山水甲天下”,众所周知,桂林的自然美景是天下闻名的。其实,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桂林的米粉也是它能够吸引到众多游客的一大原因。桂林米粉不仅口感嫩滑爽口,各种口味类型应有尽有,而且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学会观察、留心学习,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进步。相信下次你再去桂林,一定会品尝一下当地的米粉,了解到它的历史。

6. 文明密码系列之: 一碗面条的前世今生

文明密码系列之: 一碗面条的前世今生

文明密码系列之

一碗面条的前世今生

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被日本人认为他们最伟大的发明(没有之一)是什么?方便面!在日本,面条还被称为“伊面”或者拉面,这些名称的来源是什么?

每当有人对日本的表达溢美之词,就会让一些“抗日人士”感到不舒服,不过这次他们可以感到扬眉吐气了,因为在1912年以前日本根本没有面条,与此相反,中国人吃面条的历史却有将近4000年历史了。通过考古发现,世界最早的面条是在青海发现的用粟米面制作的面条,因为当时小麦还没有传入中国,中国普遍食用“粟”也就是现在俗称的小米。

小麦大约在战国和秦左右由伊朗传入中国,不过那时中国还没有掌握磨面粉的技术,因此烹调方法也是和粟米一样,蒸成“麦饭”食用,口感并不好。面粉的制作技术也是由西亚传入中国,用小麦面粉制作面条是在东汉时期由西域的一个少数民族发明的,只不过这个民族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了,不过他们留下的面条却生生不息了几千年直至今日。

面条,是面食的一个种类,它的演变也代表着整个面食在中国以至东亚的变迁,要想了解这一过程,根本不用费力的去考古或者翻阅史书,仅仅从现在中国不同地域面食的特点就可以梳理出基本的轨迹。

面食在中国最早的起源地之一是新疆,代表性的面食是馕,一种用未完全发酵的面粉烤制的面饼,可以说是最原始的面食之一。也许是因为缺水的缘故,新疆人喜欢烤制面食,也便于保存。

向东到了甘陕地区,就出现了与馕很接近的“锅盔”不过它要比馕精细一些。可能这里水源丰富一些,面条就登场了,如:兰州的牛肉拉面、陕西BiangBiang面和臊子面,这些面条基本上都是手工制作,很少用到工具,面条外形也都比较宽大,因为最早的面条就是靠先人的一双手捏制出来的,这一制作工艺一直保留到现在。

再向东到了河南和山西,就出现了山西刀削面和河南板面,这些面条外形一样宽大,但是要精细了许多,和西部面条最重要的不同是人们使用了“刀和擀面杖”,工具制作的面条粉墨登场了。

再向东向南,就是河北的切面和南方的阳春面等等一些列的面条了,外形变得更加精细,工具化制作更加深入,品种也更加丰富

这就是一部面条的发展演变史:面条和面食从中国西北逐渐传播到东南内地,也就不断的进化发展,因此留下一道清晰的轨迹。

溯本求源,面条被称作面条是在宋朝以后,在这以前都被统称为

“饼”。按照汉字释义,饼就是面粉用水“并”在一起形成的食物,因此从基本定义上,现在的饼和面条本质上没有区别,都应该统称为“饼”。中国在汉唐就有将手工捏制的面片煮熟并伴以鸡汤制作出的被称作“汤饼”的食物,这也是汤面比较近的祖先。我们现在吃的各种形状的“饼”应该被称作“胡饼”也就是北方少数民族传入的面食,也就是“馕”和“锅盔”的近亲。

面条大发展的时期是明清,特别是清朝中叶,基本上形成了了现代面条的格局,最大的特点是面条开始在传统上食用稻米中国南方地区大行其道。干隆年间,曾任惠州知府及扬州太守等官的书法名家伊秉绶在位于宁化的家中宴客,厨师误将煮熟的鸡蛋面放入沸油锅,只好捞起后佐以高汤上桌。由于宾客吃过后赞不绝口,这道菜就流传了下来后来,称伊府面,伊面制作讲究色型好,体质松而不散,浮而不实,吃起来爽滑甘美,是日本人制作的方便面的蓝本、公仔面的始祖,也与现代的方便面有相似之处,所以又被喻为方便面的鼻祖。

到了1912年以后,中国的伊面、拉面开始传入日本,逐渐发展出了日本面条。1958年,清食品公司的创始人安藤百福结合了传统的面条和拉面,再加入一些食用油,经过脱水处理,变成了方便面。其后,日清公司又逐步推出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面,并于1971年增加了杯装方便面……

没想到吧,一碗小小的面条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纵横驰骋千万里,穿越几千年,这巨大的推动力就是我们祖先的聪明智慧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是人类文明积淀的巨大成果。每当我们端起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的时候,心中难道不应该充满对我们祖先的的敬畏和感激吗?联想到我们身边其他的一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一张纸、一支笔、一粒米、一根蜡烛,都是经过了人类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探索才发明出来的,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物支撑起了我们现代文明的基础

人类文明在最近200年,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获得了以往所没有的快速发展,这一时期出现的蒸汽机、发电机、电影、电话、计算机、网络等发明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并受到了普遍的尊敬,而支撑这一切的平凡的东西却被人们觉得想当然而被渐渐遗忘了,这是数典忘祖。比较哪个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更大,我觉得蒸汽机的影响远不如面条,前者从产生到被摈弃不过100年,而后者是几千年后还生机勃勃。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觉得凭一些高科技的玩意就可以永垂不朽,想一想,你可以再将一碗面条做出什么革命性的新意吗?

我可以不上网,但是我不能不吃面!

7.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吃面条的

中国人常说:这世界上最好吃的就是饭,这饭里最好吃的就是这面。歌唱大师卡鲁索出国多年,最想念的则是一碗意大利面条。面条是中国人还是意大利人发明的?学术界一直有争论也没有答案,然而,考古学家在中国青海的偶然发现,为这个历史悬案找到了答案。

科学家发现的这些古老面条保存完好,长而细,呈黄色,盛在一个倒扣的密封的碗中。这个碗是在中国西北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发掘出来的,那碗面条被埋在3米深的沉积物中。这一无可辨驳的证据表明,中国无可争议地早于其他国家发明了这种面食。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吕厚远说:“这是发现的最早的面条实物证据。”科学家确定这种面条是用小米和高粱两种谷物制成的,小米是中国的本土谷物,在7000年前便被广泛种植。而现代的北美和欧洲的面条则通常是用小麦面粉制作。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的考古学家帕特里克·麦克戈温说,如果这碗面条被确定的制作时间无误的话,那么这一发现是“非常令人惊喜的”。他说,即使是今天,要做出像在喇家发现的这种又长又细的面条也要求有灵巧娴熟的技术。他说:“这显示了相当高的食品加工和烹调技术水平。”

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都想争夺面条的发明权。

中国考古学家的这一发现肯定会让意大利人感觉不爽,因为他们一直声称,面条的发明权应该属于意大利。其实,面条是世界的一种大众食品,到底是哪一种文化发明了这种食品,已经争论了好几十年,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都想要获得这种食品的发明权。他们说,他们食用面条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

意大利人争夺面条的发明权并非无理取闹。意大利的象征是什么,游客的答案实在令人惊讶,既不是意大利时装,也不是米开朗琪罗,更不是法拉利跑车,而是——意大利面条:长的,圆的,扁的,螺旋的,用鸡蛋染成黄色的,用菠菜染成绿色的,还有用墨鱼染成深红色的,里头填上奶酪的……据意大利面条工业联合会统计,目前全球意大利面条的年产量已达到1000万吨。

关于意大利面条的起源,历史学家们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有人认为,意大利面条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入意大利的。也有人认为,早在公元前7世纪,当时居住在意大利北方的埃特鲁斯坎人就已经开始制作面条。在托斯卡纳地区发现的公元前4世纪的埃特鲁斯坎遗址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出土的文物中,人们发现了用来和面的大张木头桌子以及肯定是用来煮面条的厨房用具。从这些用具可以看出,当时的埃特鲁斯坎人已经开始制作各种形状的面条了。

还有证据表明,在屋大维成为古罗马的凯撒之后,罗马的人口已经达到了150万。保证众多公民的粮食供应就成为古罗马政府一个严重的问题。于是,当时的人们想出了一种保存面粉的新方法。将面粉先和成面团,然后用刀子将面团切成面条,这种面条在太阳下晒干后可以保存至少一年。于是,晒干的面条就这样在意大利人当中流行开来。不过当时吃干面条的都是平民,贵族和富人家里还是吃现做的面条。直到19世纪,晒干的意大利面条才成为欧洲各国不分贵贱的餐桌美食。

面条由高粱和小米的两种混合物制成。

意大利面条拥有悠久的历史,这确是事实。然而,中国新发现的面条可以将中国人吃面条的历史往上推4000多年,单凭这一点,意大利人就不得不俯首称臣,除非他们找到比这更古老的证据。

据吕厚远介绍,在喇家考古遗址发现这碗面条之前,最早的有关面条的记录出现在中国东汉时期的书中。其他的理论认为,面条首先在中东地区发明,然后经过阿拉伯人介绍到意大利,而意大利人又使面条在欧洲广泛普及,最后传到世界各地。

喇家发现的面条到底是不是阿拉伯面条或者意大利面条的祖先,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加以证明,不过吕厚远说:“无论如何,以前最早的记录只是出现在 2000年以前。”加拿大米西索加的多伦多大学的考古学家加里·克劳福德说,在中国发现4000多年前的面条毫不令人吃惊,他说:“这符合我们一般都知道的事实,那就是面条在中国有着长久而重要的历史。”

为了测定新发现的面条是用什么做成的,吕厚远和同事们把在面条碗里的淀粉谷物和外壳的形状、样式与现代作物进行比较。该研究小组得出结论说,这种面条是用两种谷物制成的,一种是高粱,一种是小米,当时的人先把这两种谷物磨成面粉,做成面团,然后拉压成面条形状。研究人员说,小米缺乏黏性,如果单用小米粉做成面团的话就无法压拉成又细又长的面条。

中国现在仍然有用小米制作的面条。

考古证据证明中国400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小麦了,但直到唐朝(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才开始普遍种植。据克劳福德说,用小米制作面条并不令人惊奇,他自己在中国北方地区的一个时间差不多的遗址进行的研究证明,那时的中国有丰富的谷子和水稻,但很少有小麦。

不过他补充说,发现保存完好的谷物面条有助于解释在一些考古地点缺乏谷物种子的发现。他说:“有一个猜测说,谷物的种子通过加热制成了食品,以及制成了面粉食品,所以不必留下太多的谷种,如果他们用谷物制成了面条,那就可以解释这种猜测了。”

吕厚远说,即使现在,在贫穷偏僻的中国西北地区,人们仍用小米做面条。他说:“现代的小米面条比小麦面条有更硬的质地,所以经常被称为铁丝面。”但严格说来,现在中国人吃的面条和意大利面条有明显不同。

8. 大多数的中国人为什么都爱吃面

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喜欢吃面条?这是我的看法:

1.在中国,吃长寿面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主要是因为“面”跟“命”谐音,面长则同于命长,寓意长命百岁。因此,人们会用面条来期望他们家人的寿命更长。长寿面通常由很长的面条制成。吃饭时,从头开始,不能在中间咬断。

4.面条是运动员可以选择的典型食物,因为运动员需要的食物是可以尽可能长时间地为身体储存卡路里。面条是可以完成这项任务的最重要的食物之一,因为面条为运动员的肌肉提供了必要的葡萄糖。此外,面条中所含的葡萄糖可以到达肝脏和肌肉,并可以存储起来以备将来使用,尤其是在长期的高强度训练中。由于煮熟后面条含有大量水分,因此它们也可以使运动员不感到口渴。面条不会给运动员带来肿胀感,这对于运动员清晰地进入训练和比赛非常重要。

9. 中国人吃面食的历史有多久

中国人吃面食的历史相当久远,这得 感谢我们祖先很早就耕耘出了滚滚麦田。面食的最早加工技术是笨干,就是手 工脱壳,在石板上将小麦捣成细末,做糊 糊粥喝。直到学会使用凹槽磨盘,有了进 步的旋转石磨,才出现谷物脱粒精加工, 将籽粒磨成粉面。那时的大米在泡过之后,也被捣成粉 面。在周王室的餐桌上,就有将米麦炒熟 捣粉制成的食品,称为“糗饵粉赉”。《说 文》中说“饵,粉饼也”。“粉糍”是在糯米 粉内加入豆沙馅(古时叫豆屑末)蒸成的 饼糕。这种古老饮食方法在今天仍然具 有旺盛的生命力,如今的云南人把大米面薄饼称为“饵块”。面食是用面制作的食品的总称

10. 中国人吃面条已经有多少年 的悠久历史

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叶茂林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约4000年前被地震掩埋)中发现了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的面条,长约50厘米,宽0.3厘米,由粟制成,有最早的文字和实物佐证,很明显面条是起源于中国。
由此说明:1、面条至少在中国有4千年历史了;2、过去的面条不是面粉做的,而是粟米做的;3、中国是无可争议的面条起源国。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1888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360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646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1725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487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1810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1949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593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574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