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立之初全国文盲率多少
Ⅰ 1977年全国文盲率
53%。1977年全国内文盲率为53%,其中妇女高达70%。但是次年1977年复出伊始的邓小平主动要求分管教育和科技。学校教育摆脱混乱局面,重新走上正轨,至此文盲率到现在几乎为0。
Ⅱ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四亿八千万同胞中,文盲率高达多少
在新中国成立时,在四亿八千万同胞中,文盲率高达80%
希望对你有帮助
Ⅲ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文盲高达多少人
新中国成立之时,全国5.5亿人口中有4亿多都是文盲,文盲率高达80%。
即4亿.3千万人是文盲
Ⅳ 请问在民国时期中国的文盲率是多少呢
民国从1911年—1949年整整三十多年。以当时的平均寿命,1911年的文盲大部分都没有活到1949年,所以不标出准确时间去泛泛说民国文盲率,是很难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从清末以来,兴办教育成为新政的一部分,民国也是如此。学校教育和扫盲一直在展开,成效和影响的人群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依次递减。所以,民国晚期的文盲率必定是要低于民国早期以及清末的。此外,还有不少社会团体和基督教会从事类似工作。以定县为例:“平教会曾于1927年春进行全县文盲调查,大致情况如下:全县人口约 40 万 ,7 岁以上人口约 33 万 ,男约 17 万 ,女约 16 万 ;其中文盲约 27 万 ,约占 83 % ,识字者约 6 万 ,约占 17 %。若男女分计,男子的文盲率约为 69 % 。女子文盲率约为 98 %。12 - 25 岁青年中,文盲率 约为 75 % ,其中男约 56 % 。女约 94 %。1929 年春举行第二次调查 ,文盲人数下降为占被调查人数的 67 %。1934年6月底 ,全县 14 - 25 岁的青年约有 8.2 万人 ,其中文盲占 39 % ,识字者占 61 % ;男青年中文盲占 10 % , 识字者占 90 % ;女青年中文盲占 73 % ,识字者占27 % 。”(转引《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1927年,是在平教会开展扫盲之前的数字。两年扫盲,识字率即由17%上升到61%。各个地方的水平也不一致:大约同在30年代,江 苏 (1892至1902年度的海关报告计江苏省男子每百人中有60人粗识文字这 、江西和陕北三地的识字率分别为40%、219% 和 31% ;吉林省高一些,达到55.8% ;河北冀 县是40%左右"。
Ⅳ 目前,我国的文盲率是多少
截止2020年,文盲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超过80%下降至4%以下,各民族各地区交流交往的语言障碍基本消除。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妇女的文盲率在90%以上,女童入学率仅有20%。上世纪50年代的扫盲运动,使全国1600万妇女脱盲;新中国成立后45年时间内,全国1.1亿妇女脱盲,女性文盲率到1993年降至30%。
文盲的标准,依一个国家经济条件和文化水平而定。多数国家规定只会读不会写者为文盲。在中国,为了有计划地开展扫盲工作,把识字500个以上但未达到扫盲标准的人定为半文盲。公式为:文盲率=12岁(或15岁)以上的文盲人数/12岁(或15岁)以上的总人口数*100%。
(5)中国成立之初全国文盲率多少扩展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语言文字事业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经济建设和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我国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率达到80.72%,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文盲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超过80%下降至4%以下,各民族各地区交流交往的语言障碍基本消除。
Ⅵ 1949年我国文盲人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口中80%以上是文盲,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只有20%,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人数仅11万。文化水平过低成为民族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一场让亿万中国人民“睁开眼睛”的扫盲运动在全国展开。
“太阳升起来,红光照满天,几十年的文盲睁呀睁开了眼……”20世纪50年代的《扫盲歌》曾在大江南北风靡一时。那时,无数人正是唱着这首歌,走进了扫盲班的课堂。
(6)中国成立之初全国文盲率多少扩展阅读
中华民族素来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无数先贤为延续中华文脉而不懈求索。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在党执政兴国中的战略地位逐步确立,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1949年12月,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新中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要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改造成现代化的工业国,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是关键,文盲问题成为了新中国发展前进的障碍。
为解决这一问题,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全国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在此期间先后有近一亿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如此大规模并卓有成效的扫盲运动,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Ⅶ 1949年我国文盲约占全国总人口的多少
根据扫盲运动的资料,当时文盲占80%多。鉴于那时候连人口数字都不是特别清楚,各项别的统计更没有进行过,我们只能得到这样一个估计数字了。
09年某报纸上有个报告说当时文盲只有3.2亿,后来就有人推算说文盲率是58%。但是这个数字之前从未出现过,之后也从未被证实或者承认。历史学研究一般认为当时的数据、正式的文件比60年以后出现的数据、一篇访谈的报道要可靠,所以这个58%的数字不可采信。
另外当时印度比中国发达,但是文盲率也有81.67%。因此80%是可信的。
另外当年的文盲门槛比今天要严很多。当年被认为识字的,在今天可能被认为是文盲。
Ⅷ 新中国刚成立时,文盲率是多少
949年中国的文盲率是80%,小学入学率是20%。
到2005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地区的人口覆盖率已提高到95%,小学入学率达到99%,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4%以下。中国同时实现了“文盲人口减半”全民教育目标和“贫困人口减半”的千年发展目标。
Ⅸ 建国之初教育现状分析
1949年12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就确定新中国的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其方法是理论与实际一致,其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战争与建设服务”。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办面向工农大众的教育,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发展的思想原则和工作任务。
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普遍推行以工农为主的人民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教育主要从五个方面采取了改革措施: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加强工农干部的知识教育;推行工人和农民的业余补习教育;所有设施都向工农劳动人民开放;
改革旧学制,颁布新学制,实行普及儿童初等教育;推行全国规模的识字教育,逐步扫除文盲。从1954年到1965年,我国扫除文盲9571.3万人,中国的文盲率从解放初期的80%下降到了52%。
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2012年,我国成立了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建立了全面教育督导制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近期最重要的督导工作之一,开创了以督导保障教育公平的新局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连年大幅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的巩固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正是这样的发展,整体提升了国民素质,阻滞了社会差距的代际传递,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决定性的人力支撑,为十几亿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和创造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础。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教育公平的中国之路
Ⅹ 解放初的文盲率
2009年10月1日的《光明日报》提到:“1949年,全国5.5亿人口,文盲3.2亿。”,由此可以算出,解放初的文盲率是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