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口概况 » 于村乡王各庄村有多少人口

于村乡王各庄村有多少人口

发布时间: 2022-11-29 15:42:31

㈠ 民权县有多少个乡镇

下辖地区:个街道、10个镇、7个乡,分别是:

截至2016年,民权县辖2个街道办事处、10个镇、7个乡:绿洲街道办事处、南华街道办事处、人和镇、龙塘镇、北关镇、程庄镇、王庄寨镇、孙六镇、白云寺镇、王桥镇、庄子镇、双塔镇、伯党乡、花园乡、野岗乡、林七乡、胡集乡、褚庙乡、老颜集乡。

民权县是商丘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商丘市西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4°31′-34°52′、东经114°49′-115°28′之间,地处豫东平原西北部。

(1)于村乡王各庄村有多少人口扩展阅读

民权县情

民权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商丘、开封和山东菏泽两省三市结合部,1928年经时任河南省国民政府主席冯玉祥批准,取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之“民权”而置县。县域面积1222平方公里,下辖17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529个行政村,总人口91万人。

民权交通区位优越。310国道、陇海铁路、连霍高速、郑徐高铁及直通郑州航空港区的郑民高速横穿全境。

每天在民权停靠的普通客运列车58对、高铁18对,货运列车122对,从民权登上列车可直达22个省会、75个地级市,年发送与到达旅客300余万人,货运吞吐能力150多万吨,是周边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

㈡ 任丘有多少个乡镇和村呀

截止2019年8月30日,有9个镇、6个乡,413个行政村。

任丘市是河北省沧州市管辖的县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白洋淀以西,是神医扁鹊的故乡,华北油田的总部。全市总面积1012平方公里。有七条街道、九个镇、六个乡、两个开发区(工业园区)和413个行政村。

7个镇:出岸镇、石门桥镇、吕公堡镇、长丰镇、梁召镇、辛中驿镇、麻家坞镇

5个乡:议论堡乡、青塔乡、北辛庄乡、北汉乡、于村乡

413个行政村因为数量比较多,所以无法逐一列举。任丘市地处东经115°56′—116°26′,北纬38°33′—38°57′,位于河北省中部,白洋淀东岸。东与文安县、大城县相连,南与河间市毗邻,西与安新县、高阳县交界,北与雄县接壤。



(2)于村乡王各庄村有多少人口扩展阅读:

任丘位于华北平原的中北部,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地下油气资源丰富,是华北地区重要的产油区和石油化工基地。

任丘是国务院确定的围绕京津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圈内的主要市、县之一。“九五”以来,任丘综合实力一直位居河北省“十强”县市前列,并连续多年入围全国“百强”县市。

㈢ 丰南钱营王各庄搬迁吗

丰南钱营王各庄搬迁。
“三改一通”让群众生活更舒心出行更方便|丰南区|北新|庄子村_网易新闻丰南区正式启动了对北新庄子村的入户动迁,仅用2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全村201户的征收补偿及房屋拆迁工作。
罗各庄村位于唐山市丰南区钱营镇东北部,全村332户,全村现有户籍人口1312人,耕地3020亩。村庄占地700亩。

㈣ 于村乡的村名由来

西黄鹂:该村建于晋朝初,村东北有一兵部尚书(邢赞)建造的小堡垒,因小城堡呈黄色,故名西黄垒。
后改名:西黄里。现在称西黄鹂。
东黄鹂:该村建于晋朝初,村西北有一兵部尚书(邢赞)建造的小堡垒,因小城堡呈黄色,故名东黄垒。
后改名:东黄里。现在称东黄鹂。
西于村:该村建于宋朝。因建村初,村的形状似“鱼”故起名为鱼村,后来把“鱼”字写为“于”字。1937年分成两个村,因该村在西边,故名西于村。
西八方:该村建于东汉.因村东有东八方,故取名西八方。
东王各庄:建村于东汉,因先居者为王姓,故名东王各庄。
东八方:该村建于东汉,因先居者有八户,房八间,故名为八间房村,后叫成八方村。后距该村西1华里处又建一村,且取同名,为区别开,故名东八方。
诗坞基:据古钟上的文字记载,该村建于宋朝,原名失窝鸡(含意不详),后叫成诗坞基。
新 庄:建于东汉以后,从西八方村迁出一部分人在村西建庄居住,故名新庄。该村地处大洼地带,低洼易涝,唐堤从村东穿过。
前王约:该村建于元代,元代名臣王约曾在此树旗放赈,得名南旗村,后谐音为南齐村,明初改为前王约村,因元代王约曾救活很多当地人,百姓建有王约庙故。
典故:
至元二十四年【1286年】王约出朝救济河间饥民,分发救济物品均匀公平合理,调查灾情得法,使很多人保全了性命。(《元史-王约传》出赈河间饥民,均核有方,全活甚众。)大德三年,辛丑【1299年】王约奉诏到京畿东道救济饥民,分发了五十万石米粮,所救活的饥民达五十余万人。借此他上疏分条论述了京东地区的十件利弊之事,请求再调运粮米继续救济他们,中书省采纳了他的建议,使百姓们获得了再生。(《元史-王约传》:奉诏赈京畿东道饥民,发米五十万石,所活五十余万人。因条疏京东利病十事,请发米续赈之,中书用其言,民获以苏。)又刘敏中撰《敕赐赠荣禄大夫司徒柱国梁国文惠公王公神道碑铭》载:(王约)奉赈饥畿县,公(王约的父亲王松年)疾复作,众议将召约。公闻之曰:“饥民待哺使者,儿来如彼何竟”。弗召。
后王约:该村建于元代,原名叫北旗村(北齐村)。后随前王约更名而改为后王约。
考:刘崇猷保存的干隆三十九年即公元1774年重修刘氏家谱,该谱序上说:“我刘氏,厥初居北地边陲小兴州,永乐靖难(1399年),二世祖兄弟奉始祖母而南也,择居王约村,厥后椒蕃瓞茂……”可见1399年王约村已存在。
东于村:该村建于宋朝,因建村初,村的形状似鱼,故名鱼村,后把“鱼”写成“于”。1937年分为两个村,因此村在东边,故名东于村。
陵 城:据史书载:建于西汉,为阿陵市,属幽州。东汉建武元年(25年)有任光将军封为阿陵侯。北魏废市为陵城属鄚市,后被水淹无人。明朝中期,有朱、刘两户在旧城北面建村,仍称陵城。该村北靠七陵公路,古洋可流经此村中心。共分4个大队。
苏 庄:建村于明代。束氏自任丘搬至此地建庄,故名束家庄,后以谐音改为苏庄。该村西靠古洋河。
侯圪垯:清朝初建村。因村北边有大土圪垯,故起名后圪垯,后来写成了侯圪垯。
军 庄:明朝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移民至此,先到这里的有高、李、马三家,因此地养过兵,故起名军庄。
张家庄:建村于明永乐年间,有河南开封张宜(官居守备)在此建庄,故称张庄。1981年12月地名普查时更名为张家庄。该村东靠古洋河,地处大洼地带。
便家铺:明朝建村。有任丘姓边的一户在这里种地某生,因搭铺居住,故起名边家铺,以后把“边”字写成“便”,故名为便家铺。
北芦庄:明永乐初年,由山西洪洞市迁来姓王的到此落户,当时此处芦苇丛生,因而得名芦庄,因当时有两个芦庄,该庄居北,故名北芦庄。
史家庄:建村于明朝。原是土圪垯,四面环水,有姓史的在此安家,捕鱼为生,起名史家庄。

㈤ 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于村乡下辖村委会有哪些

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于村乡下辖村委会包括西黄里村委会、东黄里村委会、后王约村委会、西于村村委会、东于村村委会、诗吾基村委会、西八方村委会、新庄村委会、东八方村委会、东陵城村委会、西陵城村委会、北陵城村委会、史庄村委会、张家庄村委会、边家铺村委会、北芦庄村委会、侯疙瘩村委会、军庄村委会、苏庄村委会、王各庄村委会。

㈥ 于村乡的介绍

于村乡位于任丘北15公里,106国道东侧,西黄鹂村是于村乡唯一一个紧贴106国道的行政村。面积81.4平方公里,拥有22个行政村,总人口35963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乡。1961年成立于村公社,1982年改乡。1997年,面积82.4平方千米,人口3.6万,辖西黄鹂、东黄鹂、西于村、西八方、东八方、东王各庄、诗坞基、新庄、前王约、后王约、东于村、北陵城、西陵城、南陵城、东陵城、苏庄、侯圪*0、军庄、张家庄、便家铺、北芦庄、史家庄22个行政村。

㈦ 顺平县有几个乡几个镇

顺平县位于河北省西部,保定市西郊,太行山的东麓,东经114°50′-115°17

′、北纬38°45′-39°07′。总面积714平方千米。总人口30万人(2006年),汉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另有壮、满、回、侗族等16个少数民族,县政府

驻蒲阳镇平安街3号。顺平地处太行山东麓,洪积冲积扇平原中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多山与丘陵,平原约占2/5。唐河、逆河为长年河。属暖温带

季风大陆性气候,年均温12.2℃,年降水量578毫米。顺神公路、京广西线公路过境。
顺平县辖5个镇、5个乡:
蒲阳镇:蒲阳

镇,县政府驻地。面积61平方千米,人口6.02万。辖5个社区、3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北街村。有通往保定、望都、唐县、满城、神南的公路,京广西线公

路过境。距顺平火车站12千米。境内有尧帝庙遗址(在县城正南偏西处尧城村分有东、西、南、北4个行政自然村)每年农历2月15日有尧帝庙会、木兰将

军庙遗址。1958年为纪念韩永禄烈士,建永禄公社,1961年更名城中公社,1981年改称城关公社,1984年建蒲阳镇,1996年底下叔乡并入。1997年,面积

61平方千米,人口5.8万,辖南街、南关、霍家关、吴家庄、魏家关、蔡家关、东街、东关、东庄、王家关、周家关、西显阳、北关、小城北、大城北、甘

城、永禄、东五里岗、西赵庄、北街、董家庄、东下叔、西下叔、北下叔、东尧城、西尧城、南尧城、北尧城、北常丰、南常丰、东委村、西委村、南委

村33个行政村。2002年辖3个社区(南城区、西城区、北城区)、33个行政村。
高于铺镇:高于铺镇位于县城东南12千米,距顺平火车

站0.5千米。面积69.3平方千米,人口4.68万。辖2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王各庄村。1961年建王各庄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撤乡建高于铺镇。1996年亭

乡、北城乡并入。1997年,面积69.3平方千米,人口4.5万,辖东显阳一村、东显阳二村、李千户、东赵庄、坝子口、东亭乡、西亭乡、亭西庄、亭北庄、

何家庄、西阎庄、东阎庄、王各庄、苏头、屯头、苏辛庄、阎家庄、高于铺、大辛庄、向阳、北城、大王、予城、西庄、北庄25个行政村。


山镇:腰山镇位于县城东北10千米。面积26.7平方千米,人口2.09万。辖3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南腰山村。 沿革 1958年建腰山公社,1984年改乡。1993

年伍侯乡、1996年北堡乡并入。1997年,面积51.2平方千米,人口3.4万,辖西腰山、北腰山、南腰山、玉山店、北巷北、南巷北、东后兴、西后兴、才良

、田家台、正童、唐行店、南伍侯、北伍侯、新增庄、邵家庄、海家庄、两分庄、东北堡、西北堡、南营、辛阳、苏家营、永旺、东韩童、韩童新庄、韩

童西庄27个行政村。后撤乡设镇。
蒲上镇:蒲上镇政府驻东南蒲村。面积54.8平方千米,人口2.84万。辖29个行政村:东南蒲、西南蒲、赵家

蒲、南安全、北安全、宋家庄、马家庄、魏家庄、石家庄、滕家庄、郝家庄、靠山庄、蒲王庄、何家营、高胜蒲、马家台、山东头、苏家疃、东于家庄、

西于家庄、辛宅、桑园、白庙、伍郎、辛庄、大恩、小恩、南吴、北吴。
神南镇:神南镇位于县城西北35千米。面积94.5平方千米,人口

1.14万。辖1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北神南村。神南镇辖神北、南神南、北神南、胜利、顺利、刘家营、新华、大黄峪、杨家台、娘娘宫、向明、百福台、

龙潭、张家庄、复兴、永兴、青榆沟、官银堂18个行政村,总人口12600人,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7600亩,荒山面积90000亩。现有中小学13所;乡卫生

院2所,个体医疗单位12个。
白云乡:白云乡位于县城西北4千米。面积76.2平方千米,人口2.79万。辖24个行政村,乡政府驻白云西庄村

。1958年属朝阳公社,1961年析建常庄公社,1982年更名白云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阳各庄乡并入。1997年,面积76.2千米,人口2.9万,京广西线公

路、顺神公路过境。辖东阳各庄、西阳各庄、阳辛庄、淋涧、峨山、下庄、常南店、常北庄、常庄大村、白云西庄、白云大村、白云北庄、南吕、真理、

寨坡庄、东荆尖、西荆尖、北陈侯、南陈侯、狼山、塔山坡、东朝阳、西朝阳、北朝阳24个行政村。
河口乡:河口乡位于县城西北12.5

千米。面积56.9平方千米,人口1.59万。辖16个行政村,乡政府驻西河口村。是通往西北深山区的交通要塞,顺神公路过境。有伊歧山(太子庵),相传

是尧的出生地。沿革 1958年属朝阳公社,1961年析建河口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初齐各庄乡并入。1997年,面积56.9平方千米,人口1.7万,辖坛山

、李各庄、张各庄、齐各庄、侯各庄、源头、柏山、西河口、东河口、北下邑、中下邑、南下邑、康各庄、李各庄、马各庄、石门庄16个行政村。
安阳乡:安阳乡位于顺平县城西北15公里处,面积88平方千米,人口2万,辖李思庄、东安阳、西安阳、刘各庄、麦旺、三角、东白司城、西白司城、贾各庄、贾西庄、南峪、新建、罗各庄、司仓、史家沟

、雅子、峰泉、北湖、永胜19个行政村。
台鱼乡:台鱼乡位于县城东北17千米。面积54.5平方千米,人口1.70万。辖17个行政村,乡政

府驻康北庄村。京广西线公路过境。位于北部山区,距顺平县城15.5公里,北临保涞路,京广西线横穿辖区,全乡总面积61平方公里,总人口17010人,4783户,

耕地22628亩,人均1.3亩,辖17个行政村,果树种植面积17000亩,其中80%为桃树,年产果品8000多万斤。全乡经济以林果业为主,以盛产大久保桃、磨盘柿而

闻名。为老革命根据地。1958年属安阳公社,1961年析建台鱼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初导务乡并入。1997年,面积54.5平方千米,人口1.7万,辖南康

关、北康关、康北庄、燕子水、导务、柴各庄、先锋、宅仓小水、葛庄子、南台鱼、寨子、东峪、小掌、龙堂、西柏山、东柏山17个行政村。
大悲乡:大悲乡位于县城西北30千米。面积101.1平方千米,人口1.92万。辖23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北大悲村。顺神公路过境。沿革1958年属团结公社

,1961年析建大悲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团结乡并入。1997年,面积101.1平方千米,人口2.1万,辖北大悲、西大悲、南大悲、富有、南盘、野场、

龙王水、解放、天井沟、王家庄、刘家庄、南清醒、宁家庄、隘门口、峦头、安子、大岭后、团结、寨南、黄岩、井尔峪、郭家庄23个行政村。

㈧ 顺平县有几个乡镇

截至2018年,顺平县辖5个镇、5个乡,县政府驻蒲阳镇平安街3号。顺平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太行山东麓,保定市西郊,东临满城区,西接唐县,南毗望都县,北连易县,东南与清苑区接壤,西北与涞源县搭界。总面积714平方公里。

顺平县辖5镇5乡 :蒲阳镇、高于铺镇、腰山镇、蒲上镇、神南镇、白云乡、河口乡、安阳乡、台鱼乡、大悲乡。包括237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

(8)于村乡王各庄村有多少人口扩展阅读:

顺平县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位于河北省西部,保定市西郊,太行山的东麓顺平县地处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交接带上,西北部为太行山区,东南部为华北平原。呈西北至东南斜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分中低山、丘陵、平原三种地貌。西北部为太行山区,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东南部为平原。

顺平县境内河道均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共有7条河道,即唐河、界河、蒲阳河、曲逆河、七节河、金线河和十五计河。其中唐河为大清河支流,为常流河,属二级支流河道。顺平县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腰山王氏庄园、伍侯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子城遗址、野场惨案遗址),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烈士陵园、韩永禄旧居、阳辛庄养生文化遗址、杜康观遗址、常庄惨案遗址)。

㈨ 好加分!请描述一下滕州市西岗镇大王庄村

村情概况
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山西洪洞县籍王氏五兄弟在峄县古邵白山占山为王,在山之阳建储粮基地,因西邻小王庄,故名大王庄。后又有孙氏、周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定居。 大王庄村位于峄城南10公里, 东接台儿庄,西邻206国道,南靠大运河,隶属峄城区古邵镇管辖。 全村总面积117.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86.7公顷,企业占地13.3公顷。 该村地处黄淮海平原,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境内盛产小麦、玉米及各类蔬菜。植被面积72公顷,覆盖率60%。 2000年, 全村共有178户,总人口76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2‰。现有孙、王、吴、周、李、钟、刘、姜、徐、丁、郑、巴、潘、岳、马、张、田、高等18个姓氏,均为汉族。 194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3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1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60万元,人均纯收入2910元,第一、二、三产业比为4∶2∶4。 该村是全市明星强村之一,曾被枣庄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集体”,被枣庄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林果园艺专业村”,被峄城区委、区政府授予“安全文明村居”荣誉称号。
大事记
1938年,村民孙业红带领12人建立了全县第一支农民抗日队伍。 1939年,日军侵占大王庄。 1939年,村民丁留加入八路军。1945年在洛阳战役中牺牲。 1947年9月 大王庄村的地主被打败,逃往卫辉市。 1947年11月(农历十月初七)大王庄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团团部驻扎大王庄村。 1948年,村民李振成在本村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周永志等人又陆续加入,并成立党支部,李振成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1948年冬,大王庄乡建立,驻地大王庄村,辖郝湖、曹胡袁等11个村,徐衍海任乡长。 1949年,李振成组织村民成立全县(时为兰陵县管辖)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走互助合作道路。 1953年初,大王庄成立了兰陵县第一个初级社。 1954年,大王庄划归峄县。 1964年,建陶盆、瓷缸厂一处,雇佣7人,为该村第一个副业项目。 1966年修建大王庄大桥,此桥是当时全市最长的、质量最高的村建桥梁。 1972年,村成立专业青年突击队,挖井10眼、水塘3个,栽树成林。 1973年,成立木工组。 1975年,大王庄建起炕鸡房3个,年孵小鸡5万余只。 1978年,建起苹果园1处,占地3.3公顷。 1980年,购买50马力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建立农机大院。 1983年,建变压室1处,安装50千伏变压器1台,使全村农户通电照明。 1986年,投资40万元修建高标准、占地1.3公顷的大王庄学校。 1988年,投资50万元兴建印刷厂。 1994年,因地制宜建起草苫子厂和编织厂。 1997年,硬化村内道路,安装路灯,绿化道路两侧,把大王庄村建成花园式村庄。 1999年,建成占地18公顷的大棚葡萄科技示范园一处。中央电视台《农业天地》节目对该村的大棚葡萄科技示范园做了专题报道。 1999年,投资10万余元建提水站两处,每处安装20千瓦电动机一台,提水设备一套,实现了电、站、机、渠的配套,扩大灌溉面积50多公顷。 2000年,投资17万元重新对该村供电线路进行整改,达到农村用电一类村标准。 2000年5月,山东省副省长林书香在市委书记张传林等陪同下视察大王庄村。
第一产业
解放前, 该村粮食亩产不足50公斤。1949年3月,李振成响应中共中央号召, 带领全村农民成立了2个互助组。1953年初,大王庄成立了兰陵县第一个初级社。1958年,粮食亩产达200公斤,受到峄县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1964年, 大王庄村投资2.8万余元,投工8万个,搬运土方20万立方米,用4个月时间挖通了村西的四支沟,流向京杭运河,修水渠1500米,基本保障了86.7公顷耕地的浇灌用水。 1977年,村购买了一台50马力拖拉机,2台“红牛”(12马力拖拉机) ,对耕作方式进行了改革,缩短了种收时间,增加了作物品种,使亩产突破了千斤大关,总产突破60万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1983年粮食单产750公斤,比1978年增长了250公斤。 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全村不断更新粮食品种,提高科技管理水平。于1999年投资10万元修建提水站两处, 保证耕地用水。每年向国家提供优质商品粮5万公斤。2000年粮食总产达500吨。 1990年以来,全村不断调整粮经比例,增加蔬菜瓜果种植面积,1997年大王庄村委会引进大棚葡萄栽培技术,至1999年,发展大棚葡萄18公顷,总收入达200万元。 改革开放以来,大王庄农副业发展迅速。1990年加宽加深了原1972年专业队挖掘的3处鱼塘, 并利用四支沟蓄水池,年养鱼15万尾,总产值达30万元。2000年春,江苏省邳州市的吕先生在大王庄投资50万元, 兴建占地1.3公顷的养猪厂,年产仔猪400头,出栏宰猪200头,年经济收入20万元,同时带动了农户的家庭养殖。2000年大王庄家庭养猪共600余头,仅此一项农民年增收40余万元。
第二产业
由于历史和地理方面的原因,大王庄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第二产业发展缓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支部抓住发展机遇,于1980年筹建了大王庄建筑队;1988年投资50万元,建起印刷厂;1994年投资20万元,建起草苫厂和编织厂;近年来村两委领导班子积极寻找创业之路,在原建筑队基础上成立了大王庄建筑公司,2 000年安置50多名剩余劳动力,实现总产值20万元。1998年,村主任周广同筹资4万元,建起大王庄预制厂,生产水泥块50万块,利润达10万元。
第三产业
1956年,办起了第一个商店“门市部”。之后,又陆续办起磨坊、豆腐坊、炕鸡房,为村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党支部贯彻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积极宣传,帮助村民解放思想,鼓励从商,先后发展个体工商户38家,其中多是从事食品加工、服装加工、个体运输等,年利润五万元以上的有10家。他们不断开拓市场走向外域。2000年底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00余人,实现收入100万元。
特色产业
业 1997年秋,按照上级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整体部署,针对本村地下水相对缺乏,而发展林果业相对用水较少的实际,在对省内外葡萄果品市场反复考察论证的基础上,采取市场引导、典型示范、优质服务等措施,从寿光、泰安等地引进京秀、 86~1 1等优质高产葡萄品种,狠抓了大棚葡萄的开发,当年发展大棚葡萄面积50亩, 聘请市、区林果专家现场授课或田间技术指导,于次年5月份坐果见效,效益比较可观。1999年,村两委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把大棚葡萄开发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来抓,统一调整了土地,统一配套了供水、用电、道路等建设,多方筹资170余万元, 建起了占地18公顷、鲁南最大的大棚葡萄科技示范园区,亩棚效益1.2万元左右,最高收入达1.6万元。大棚葡萄成为该村的高投入、高产出、见效快、效益好的特色产业,被枣庄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果林园艺专业村。 该村与市、区主管部门和寿光、潍坊等果品开发公司联合,拟投资兴建融果品批发、果品深加工、苗木供应、信息咨询、科技观光于一体的大型批发市场一处。届时,将成为鲁南乃至全省最大的大棚葡萄科技示范基地。
文教科技
解放前,学龄儿童入学率只占27%。解放后,逐步改善办学条件,于1 956年建起了大王庄小学; 1986年又投资40万元,对小学进行了扩建改造,从而告别了土台子、黑屋子的历史,达到了“六配套”标准。 1995年,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先后有30多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研究生2人,本科生8人,大中专生21人。因地制宜,在大王庄村大桥设立了文化广场,配备了多项文体娱乐设施,每周五播放“周末电影”,深受村民喜爱。2000年大王庄被峄城区政府授予“安全文明村居”称号。
人民生活
建国前,村民年人均粮食不足50公斤,人均纯收入48元。1978年人均纯收入280多元。 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特别是引进大棚葡萄喜获丰收后,人民生活更上一个台阶,2000年人均纯收入2910元,村民已全部住上了新瓦房,彩电、冰柜等高档家用电器进入寻常百姓家。2000年全村拥有各种机动车辆78辆,摩托车28辆,程控电话60余部,彩色电视机90余台。
村庄建设
建国前, 村民住房多以土木结构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3平方米。建国后,人均住房面积达12平方米。1990年后村里实行建房统一规划,新建起一排排瓦房和平房,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村民拆旧房建新房,人均住房达20余平方米。同时, 先后开通了村内17条小道3000多米,一条主干道400多米,并逐步实现了硬化、美化和绿化,安装了路灯,并有专职环卫人员负责管理。自1966年始建王庄大桥后,村里多次投资修缮,1997年利用硬化道路之便把王庄大桥建成大王庄村标志性建筑,并树立“大王庄”村牌坊。
集体福利
建国以来,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村队收入的增加,村民福利逐步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村民福利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证。1996年以来,对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免除“两工”,对70岁以上的老人免除“三提五统”。孤寡老人被安置在“老年公寓”,所有费用由集体负担。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48年李振成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大王庄村第一名中共党员,当年成立了第一届村党支部,李振成任书记。之后,周永志、周永海、孙守松、周连仲、李明亮、李中銮、陈增福、姜崇才、孙华臣等人相继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2 000年全村有党员20名。 多年来,党支部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多次被上级党组织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先进集体”。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1947年大王庄村解放后,村行政组织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带领群众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支援前线,并组织20多名青壮年成立支前分队,支援淮海战役。1948年建立大王庄乡,管辖11个村,徐衍海任乡长。1953年初,划归兰陵县,成立了兰陵县第一个初级社。1955年,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李振成任社长。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设立大王庄生产大队,李奎贤任大队长,下设5个生产小队。1968年9月,成立大王庄村民委员会,设委员3人,周道忠任主任,下设5个村民小组。从1985年到2001年共选举出五届村民委员会。 1999年4月,群众投票选举周广同任第五届村民委员会主任,委员姜夫华、周长雷,并配备民兵连长、治保调解主任、妇女主任、计生专职主任各一名。
人物简介
李振成(1925~1983) 1947年在本村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党支部成立后,任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他组织群众积极参加土地改革,参战支前。1949年组织成立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之后成立初级社、高级社,任社长。后病故。 周永志 (1924~1991)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大王庄村第一届村党支部成员,协同李振成建立互助组,任二组组长。1958年任西沿河管理区区长,参与组建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工作。1962年任大王庄村支部书记,领导村民兴建家园。1980年任农场场长,后调任枣庄市磷肥厂党委书记。1991年病故。 孙守龙 大王庄村民, 1965年6月出生。1999年冬在淘井时发掘出汉代文物一大宗, 价值200多万元人民币, 无偿捐献给市文物馆, 受到省、市文物部门的表彰。《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 孙华臣 1971年8月出生, 199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大王庄村党支部书记。他发动全村干部群众捐资7万余元,于1998年修建了长700余米的村第一条水泥道路,并完成配套建设。 1999年带领群众筹资170余万元,建起了全市第一个大棚葡萄科技示范园区,成为全镇乃至全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排头兵。2000年被枣庄市委、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1887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360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646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1725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487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1810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1949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593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574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