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药调理药头煎的时间是多少
A. 中药熬多长时间最好
中药熬多长时间最好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到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到15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到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到30分钟。
B. 滋补中药熬多久
要看是什么的
鹿茸鹿角与人参放入的顺序与煎熬时间都不同的
煎前浸泡:首次煎煮(一煎)一般药物浸泡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的主的药物可浸泡一小时;再次煎煮(二煎)时,不用再浸泡。一煎加水量超过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没药物即可。煎煮次数:一般煎煮两次。一次久煎不能代替两次分煎。煎煮火候:一般未沸前用大火(武火),沸后用小火(文火)保持微沸状态。对于解表、芳香类药物等,宜用大火急煎,以免药性挥发,药效降低;对于滋补药,多宜小火久煎,使药物有效成分尽出。煎煮时间:一般药物,一煎应沸后再小火煎20-25分钟,二煎沸后再小火煎15-20分钟;解表、芳香类药一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药一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煎药并非越久越好
C.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时间
有些人看完 中医 ,手里拿着中医开的 中药 不知如何下手,其实熬中药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熬中药的正确方法时间,希望能帮到你。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时间一:
第一步、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30-60分钟,浸泡的水量以淹没药面3~5cm为宜)
第二步、将药放在火上,用武火(即大火)熬开,沸腾后改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状态,减慢水分蒸发,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改用文火后开始计时,解表药(多为治 感冒 的药)煎15-20分钟左右,其他药一般煎40~50分钟。
第三步、将第一次煎出的药液倒出,加入适量的热水(水不要太多,以刚淹没药材2-3cm为宜)进行第二次煎煮,煎煮的时间约20-30分钟左右即可。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时间二:
煎药的时间从水开后算起,分为三种情况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 疾病 的 清热 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 性病 ,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 血压 病、 心血管 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 肾虚 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30分钟。
D. 煎中药要煎多少时间
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
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
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
7.特殊药的煎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E. 煎药机煎药多长时间为宜
中药放在水里面浸泡15~20分钟。如果中药中含有种子、果实类的药可以浸泡大约1个小时。水要超过中药的2~5厘米。水还没有煮沸的时候用大火烧开,烧开之后把大火调至小火。慢慢的炖,保持微沸的状态。
小火熬了大概有20分钟之后,如果药汤还有很多,那就继续小火熬,但是千万不要把药汤给熬没了,那是熬干了,那就只能倒掉,重新熬过。
第二次加水到中药上的位置就可以了,煎沸后再熬25分钟。熬药并不是越久越好。在中药里面如果注有“先熬”的小包药,先熬30分钟,再加入群药。
(5)滋补药调理药头煎的时间是多少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中药需要大火急煎,以免药效挥发,药效降低。对于滋补药,适合小火慢慢熬,这样才能让药物有效成分都熬出来。
喝药的时候,一定要趁热喝,不要把药放在冰箱里面冷藏,如果药凉了,那就加入一点点水将它煮开再喝。
F. 中药熬多长时间比较合适
在熬中药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选择砂锅,砂锅熬中药是最好的,砂锅比较适合熬药又不粘锅。如果没有砂锅,那就用不锈钢的盆或者搪瓷也可以。首先准备好清水、中药、砂锅。在熬中药之前,我们要先把中药放在水里面浸泡15~20分钟。如果中药中含有种子、果实类的药可以浸泡大约1个小时。水要超过中药的2~5厘米。水还没有煮沸的时候用大火烧开,烧开之后把大火调至小火。慢慢的炖,保持微沸的状态。
小建议:重要比较难喝,味道也比较重,建议大家要一口气喝完,这样比较快喝掉,不要等到凉了之后再喝。一定要注意熬药的时间,如果记不住时间给开个小闹钟提醒自己,预防忘记和熬干。喝药的时候,一定要趁热喝,不要把药放在冰箱里面冷藏,如果药凉了,那就加入一点点水将它煮开再喝。最后剩下的药渣可以返给盆里面,加一些热水,晚上可以用来泡脚,可以加速我们的血液循环哦!泡脚时间大约20~30分钟。
G. 中药中的补药一般如何煎制,时间一般为多久,水量为多少
滋补性药物含有多种营养物质,能否充分发挥药性及其疗效,往往与煎药之法是否得当,有密切的关系。煎药要砂锅。砂锅受热均匀,不会使药的有效成分起化学变化。如果没有砂锅,用搪瓷茶缸也可以,但不能用铁锅或其他金属锅,以免破坏药中的某些有效成分
或生成有毒的物质而危害人体。加水多少要看药剂量。一般来说,第1煎(头渣)以水浸过药半过为宜,第2煎,以水浸过药3分即可。煎药的水是干净凉水或凉开水。先泡后煎药。药物加水后,最好先泡20-30分钟,便于药物浸透,使有效成分渗出。煎熬的时间,一般是沸后再煎40-60分钟为宜。火力不要过猛。煎时最好用煤炉,文火慢煎,或先大火,煮开后再用小火,这样能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溶于水中,更好的发挥药力。盖盖煎熬。煎药时为了使药物煎透。最好是盖盖煎,特别是滋补药中的贵重药,如人参鹿茸,枸杞子等更应盖盖用文火煎熬为好。先煎、烊化与另煎。补益药中的骨质类、贝壳类药物,应先煎30-40分钟后才放入其他药同煎。烊化则是将药物放入热药汁中溶化,如胶类药物。另煎是药单独煎,如人参之类。煎药的次数:滋补药一般煎2-3次,最好的头渣、二渣或三渣的药汁混合,然后分次服用。如果只煎1次,药里的有效成分尚未全部渗出就弃掉,则很可惜。(摘自医药全在线)
H. 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现在许多人都开始服用中药,既可以治病 又可以养生,可是大家是否用对了方法去煎中药呢? 正确的方法才能让药效更好的发挥,起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 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 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 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怎么熬中药,如何服中药?
(1)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2)服药方法也是给药护理中重要的护理内容。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3)中医用药护理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热证。②服药剂量:用药的剂量一般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③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药物效果,观察有不良反应。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④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⑤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⑥体虚、年老、胃寒易呕吐或儿童,药物可分两次服用(相距时间可酌情)。⑦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内容和区别。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葚、黑芝麻、峰蜜等。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总之,食物的正确选择,对提高药物的疗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与用药同等重要的位置,饮食因素还可能对中药的吸收有多种多样的影响,要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妨碍吸收的因素。
一、特殊处理的药物
1,先煎。目的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毒性,充分发挥疗效。先煎的药物有:(1)有毒药物:乌头,附子,雪上一支蒿,商陆等。(2)矿物类,动物骨类:生石膏,穿山甲,珍珠母等。应先煎15~30分钟。
2,后下。目的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使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后下药物:(1)薄荷,木香,青蒿,玫瑰花,大黄,钩藤,番泻叶等。一般在煎好前10~15分钟入药即可。
3,烊化(溶化)。应于其他药物煎得虑出液后,再入药液中溶化。有阿胶,龟胶,鹿胶,蜂蜜,硭硝等。
4,另煎。贵重药材应另煎。如:羚羊角,人参等。
5,包煎。花粉淀粉等应包煎。
二、火候
一般应“先武后文”
三、煎药时间
解表药:头煎时间:10~20分钟。二煎时间:10~15分钟
滋补药:头煎时间:30~35分钟。二煎时间:20~25分钟
一般药:头煎时间:20~25分钟。二煎时间:15~20分钟
四、服药
1、服药温度
一般药物宜温服,呕吐或中毒病人所服汤剂宜冷服,解表药宜热服。
2、服药时间
滋补药宜饭后服,安神药宜临睡前服,解表药宜趁热服并覆盖衣被,令其出汗
3、服药剂量
成人一次150ml,每日2次。儿童一次75ml,每日2次。
还有汤剂煎煮器具应用瓷器,陶瓷等,不锈钢也行。千万别用铜或铁具。
I. 补药怎么熬
滋补药一般是用来保护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的补药,滋补药一般能够为身体提供保养,虽然名字叫滋补药,但是它并不代表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吃它,所谓是药三分毒,药是不可以乱吃的,中药熬的久了就会变为有毒物质,严重者可能会致命。每一种滋补药它的煎煮时间都不同,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滋补药的煎煮时间一般为多长最好吧
1、鹿茸鹿角与人参放入的顺序与煎熬时间都不同的
煎前浸泡:首次煎煮(一煎)一般药物浸泡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的主的药物可浸泡一小时;再次煎煮(二煎)时,不用再浸泡。一煎加水量超过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没药物即可。煎煮次数:一般煎煮两次。一次久煎不能代替两次分煎。煎煮火候:一般未沸前用大火(武火),沸后用小火(文火)保持微沸状态。对于解表、芳香类药物等,宜用大火急煎,以免药性挥发,药效降低;对于滋补药,多宜小火久煎,使药物有效成分尽出。煎煮时间:一般药物,一煎应沸后再小火煎20-25分钟,二煎沸后再小火煎15-20分钟;解表、芳香类药一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药一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煎药并非越久越好
2、中药的煎煮基本方法
煎药用具要选用砂锅,搪瓷器皿或不锈钢器皿,避免与铁、铝和有害塑料制品接触,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影响疗效或产生副作用。
浸泡药物,加水应至水面高出饮片2~3厘米,浸泡20~30分钟或1小时,使水分充分浸入药材里,便于煎出有效成分。
煎药火候一般先武火,煎沸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每剂药煎煮两次,第一煎煮沸后改用文火煮20~30分,趁热滤取煎液150~250毫升;第二煎加水煮沸后,用文火煮15~20分,趁热滤取煎液150~250毫升,挤榨药渣,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后分两次服用。
那么,中药煎煮的具体时间是怎样的呢?
各种中药的煎煮时间
3、阿胶类:
阿胶、龟板胶等大多是高分子物质,若与其他药物共煎,既易粘锅,又易糊,所以这类药最好是先烊化,再溶入煎好的药汤中服用。
4、芳香类:
麝香、冰片、樟脑、苏合香、安息香等芳香类药物,其有效成分在常温下极易挥发,一旦被煎煮,药效会大打折扣,故不宜久煎。
5、消食类:
谷芽、麦芽、鸡内金等消食类药,其主要有效成分是淀粉酶、转化糖酶、蛋白质分解酶等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不耐高温,久煎会使其活性大大降低而影响疗效。所以,这些药物宜用生品,或微炒后研末冲服为佳。
6、驱虫类:
雷丸是驱虫药,其驱虫的主要成分是雷丸素,当加热至70℃时,雷丸素便会失去活性,因此,用雷丸驱虫时必须冲服。
7、滋补类:
三七、鹿茸、紫河车、蛤蚧、冬虫夏草等滋补类中药,均含皂苷、蛋白质、脂肪、激素等有效成分,由于皂苷化学结构比较复杂,蛋白质不稳定等因素,煎煮常因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而影响疗效。为保存其有效成分,所以应冲服。
J. 补血补气中药熬多长时间好
补气补血中药是滋补药,一般是头煎30~40min,二煎25~30min。但个人建议一煎时间和二煎时间可以反一下,因为头煎时间短,易把挥发性成分煎出来;二煎时间长些,使难溶成分煎出来;最后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服。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