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砂存量有多少
❶ 中国的稀土存量有多少
中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储量的80%
❷ 中国的稀土还够用多少年
中国稀土储量在1996至2009年间大跌37%,只剩2700万吨。按现有生产速度,中国的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至20年,在2040-2050年前后必须从国外进口才能满足国内需求。
中国并非世界上唯一拥有稀土的国家,却在过去几十年承担了世界稀土供应的角色,结果付出了破坏自身天然环境与消耗自身资源的代价。
稀土元素在石油、化工、冶金、纺织、陶瓷、玻璃、永磁材料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技术的不断突破,稀土氧化物的价值将越来越大。
稀土的用途:
稀土元素被誉为“工业的维生素”,具有无法取代的优异磁、光、电性能,对改善产品性能,增加产品品种,提高生产效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由于稀土作用大,用量少,已成为改进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元素,被广泛应用到了冶金、军事、石油化工、玻璃陶瓷、农业和新材料等领域。
❸ 中国十大进口商品
一、铁矿砂
一般铁矿砂在进口矿中用的比较多。中国进口铁矿砂的主要国家有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加拿大、南非等国。国际铁矿业通过大规模兼并和收购,形成了天下三分的格局。
二、原油
我国进口原油4.62亿吨,增加10.5%,居中国进口商品排名榜前三。其进口均价为每吨3273.5元,下跌5.1%。原油经炼制加工可以获得各种燃料油、溶剂油、润滑油、润滑脂、石蜡、沥青以及液化气、芳烃等产品,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燃料、原料和化工产品。
三、煤
我国煤炭进口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等沿海省市。东南沿海地区与主产地运距远、运输成本高,进口煤经济性、实用性较高,已成为东南沿海地区电厂的重要补充。近几年来,进口煤在我国煤炭供给中的占比持续提升。
四、天然气
天然气是优质、高效、绿色清洁的低碳能源,为中国十大进口商品之一,2019年累计进口量达8711万吨。当前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还不完备,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天然气供应量的增长不及消费量的增长速度,国内天然气供需不平衡,导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不断攀升。
五, 大豆
我国2019年大豆进口总量8551.1万吨,同比增加0.5%,为历史第二高峰。2017年曾是大豆进口的顶峰之年,当年共进口大豆9552.6万吨。如今农业农村部已从2019年起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尽管如此,大豆进口量仍然是国内产量的5倍多。
六,干果
2019年累计进口量4227万吨。干果又分为裂果和闭果,它们大多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脂质等。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干果有很多,例如板栗、锥栗、霹雳果、榛子、腰果、核桃、瓜子、松仁、杏仁、白果、开心果、花生、夏威夷果等。
七、塑料
2019年初级形状的塑料累计进口量3344万吨,其中1-6月的进口数量为1770万吨,同比增长10.9%,进口金额为2636661.6万美元,同比下降5.6%。
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树脂是指尚未和各种添加剂混合的高分子化合物。树脂这一名词最初是由动植物分泌出的脂质而得名,如松香、虫胶等。
八, 成品油
中国进口前十商品之一的成品油,在2019年累计进口量2725万吨。成品油是经过原油的生产加工而成,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等。 其中,石油燃料产量最大,约占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各国都制定了产品标准,以适应生产和使用的需要。
九,钢材
中国是钢材进口大国,2004年进口钢材达2930万吨。对于这样一个世界钢材的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2005年2月28日宝钢"被迫"接受国际矿业巨头铁矿石大幅涨价的要求后,国内业界对恢复钢材期货交易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2019年我国进口区域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占比分别为90.1%、9.1%;产品主要以板材、棒线材和管材为主,分别占比83.9%、9.6%和2.6%。与2018年相比,2019年进口总量保持稳定的同时,进口金额大幅上涨,对下游钢铁制造业利润影响很大。
十、铜材
我国虽是世界上铜产品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依赖国外进口。2019年未锻轧铜及铜材累计进口量达397.2万吨。2019年1-9月我国铜材进口金额为3966551千美元,同期相比下降14.3%。
❹ 铁矿砂的简介
铁矿砂即铁矿石,一般铁矿砂在进口矿中用的比较多。中国进口铁矿砂的主要国家有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加拿大、南非等国。国际铁矿业通过大规模兼并和收购,目前形成了天下三分的格局。排名前三位的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CVRD)、澳大利亚力拓(Rio Tinto )和必和必拓(BHP Billiton)掌控了世界铁矿石70%以上的海运量。
❺ 中国有多少核弹
中国核弹的库存是400多枚。核弹的库存没什么实际意义,因为有技术了造核弹很容易,需要的时候再造就是。核弹的存储维护保养费用很高,所以俄罗斯已经拆了自己一半的核弹了。。
❻ 日本从中国掠走了多少矿产资源
●无法计数。但有部分资料可查: ●一九四三年一年日本对我国铁砂、生铁、煤炭三种矿产的掠夺量,分别为一千零六十五万吨、一百八十一万吨、五千零七万吨。 ●一九三二年至一九四四年期间,日本从东北即掠走煤二亿二千三百万吨,生铁一千一百万吨,钢五百八十万吨。从一九四○年至一九四四年,关东军从东北农民手中强征“出荷粮”三千六百万吨,其中一千一百三十万吨运回日本。 ●一九三一至一九四五年十四年间日本掠夺的资源、财物、粮食、榨取的劳动和蓄意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总值即在当时的二千亿美元以上。如果这一笔巨额资金用于建设投资,假定8%的年增长率,五十年后的今天,即使不计通货膨胀,也将形成九万三千多亿美元的资产
❼ 选矿后铁矿砂比重是多少
铁矿砂即铁矿石,凡是含有铁元素或铁化合物的矿石都可以叫做铁矿石;,铁矿砂根据含铁量的高低以及松散程度来看,会有不同的比重.常规可以考虑做3.5。
中国铁合金在线
❽ 中国铸造史
概述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铸造是指将固态金属溶化为液态倒入特定形状的铸型,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被铸金属有:铜、铁、铝、锡、铅等,普通铸型的材料是原砂、黏土、水玻璃、树脂及其他辅助材料。特种铸造的铸型包括:熔模铸造、消失模铸造、金属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原砂包括:石英砂、镁砂、锆砂、铬铁矿砂、镁橄榄石砂、兰晶石砂、石墨砂、铁砂等)
早期
中国商朝的重875公斤的司母戊方鼎,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尊盘,西汉的透光镜,都是古代铸造的代表产品。 早期的铸件大多是农业生产、宗教、生活等方面的工具或用具,艺术色彩浓厚。那时的铸造工艺是与制陶工艺并行发展的,受陶器的影响很大。
发展
中国在公元前513年,铸出了世界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铸铁件-晋国铸型鼎,重约270公斤。欧洲在公元八世纪前后也开始生产铸铁件。铸铁件的出现,扩大了铸件的应用范围。例如在15~17世纪,德、法等国先后敷设了不少向居民供饮用水的铸铁管道。18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后,蒸汽机、纺织机和铁路等工业兴起,铸件进入为大工业服务的新时期,铸造技术开始有了大的发展。
近代
进入20世纪,铸造的发展速度很快,其重要因素之一是产品技术的进步 ,要求铸件各种机械物理性能更好,同时仍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另一个原因是机械工业本身和其他工业如化工、仪表等的发展,给铸造业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条件。如检测手段的发展,保证了铸件质量的提高和稳定,并给铸造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电子显微镜等的发明,帮助人们深入到金属的微观世界,探查金属结晶的奥秘,研究金属凝固的理论,指导铸造生产。
❾ 中国铁矿石采购背景
在钢铁股一片惨淡的情况下,铁矿石现货价格也一路下行,甚至已经跌破了长协价。这让三大矿山都有些按捺不住了,尤其是深陷“间谍门”的力拓,不惜放下身段,向中方示好。随着10月的临近,2010年铁矿石谈判按照传统惯例又将开始。尽管力拓的态度有所转变,或许让谈判出现新的转机,然而,三大矿山的强势地位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对于新的谈判结果,瑞银集团称中国钢铁产能增加将使铁矿石市场明年出现供应紧张的情况,预测2010年全球铁矿石长协价格可能出现20%的涨幅。铁矿石现货价跌破长协钢价连续下跌了4周之后,还没有停止的势头。兰格钢铁网监测数据显示,目前钢价已跌过千元,各大钢厂纷纷下调了出厂价格。继上周沙钢、河北钢铁下调出厂价后,日前,宝钢出台了10月碳钢产品出厂价格政策,热轧、热轧酸洗及彩涂10月订货价格下调200-500元/吨,这是宝钢自第二季度连续上调出厂价以来的首次下调。随后,武钢也跟风下调了10月的出厂价。而与调价相对应的是,钢材滞销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市场监测,截至9月4日,国内重点城市建筑钢材库存量为513万吨,较前一周增加15万吨,环比增加了19.66%。钢价的下跌与库存的升高,直接影响了铁矿石的价格。9月7日,品位为63.5%的印度现货铁矿石外盘到岸价格为81-83美元/吨,较8月10日的110美元/吨,下跌近30美元/吨。而以日韩与巴西淡水河谷达成的长协价计算,淡水河谷南部系统伊塔比拉粉63.5%品位铁矿石离岸价为54美元,按照9月9日巴西图巴朗至青岛海运费28.875美元/吨计算,到青岛港价格为83.11美元。现货价格已跌破长协价格。目前,中国钢企按照力拓与新日铁达成的首发价来结算,按照惯例,等到谈判结果出来之后再多退少补。而如果铁矿石谈判结果迟迟不出,钢厂一直按照降幅33%来结算,这实际上等于默认了首发价。力拓深陷债务危机然而,近期钢价和铁矿石价格的快速下跌,也使得谈判双方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9月4日,力拓铁矿石业务CEO Sam Walsh表示,希望能够尽快恢复与中方暂停的谈判。Sam Walsh的这番言论,被外界认为是力拓发出的积极信号。在力拓转身示好的背后,严重的债务危机正在凸显。力拓2009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净利润为24.54亿美元,同比去年69.51亿美元下跌了65%。销售业绩大幅下滑的同时,力拓还面临着巨债要偿还。据悉,今年6月30日力拓的净负债为391亿美元,这主要是力拓在2007年以38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铝业欠下的债务。去年年报力拓承诺今年将减少100亿元的负债,其中77亿美元负债将在今年10月到期。而7月3日,力拓放弃与中铝的合作,通过股权融资148亿美元暂解急需偿还的债务,但融资后,其负债仍高达243亿美元。而目前钢材和铁矿石价格已现跌势,国际铁矿石需求恢复也需要时间,如何来偿还这243亿美元成为力拓头疼的问题,明年又将有一部分债务到期。兰格钢铁网信息中心分析师王国清表示,力拓还债最有效的途径是用利润偿还,然而,今年上半年力拓的利润仅有24.54亿美元,如果下半年销售仍不景气,力拓又将陷入“四处找钱”的困境当中。在内忧外困中,近日中铝将向力拓购买氧化铝等原材料的传言四起,力拓或许不得不将解决问题的希望定在中国,这给10月底即将开始的2010年铁矿石谈判带来了转机。矿山优势10月难破随着10月的临近,2009年铁矿石谈判即将成为过去,而双方已经在加码备战又将开始的新一轮谈判。自中铝与力拓合作失败后,中方也开始转变思路,投资澳洲新兴矿山。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中国已计划和获批在澳洲投资矿产的项目已达10项,共计投资金额达160亿美元。而矿山也在为摆脱困境做着各种各样的努力。8月28日,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拟建设一座年产能为500万吨钢板的钢厂,以满足国内需求和消化自身的铁矿石。必和必拓也在拓宽稳定的铁矿石销售渠道。而债务缠身的力拓,仍未放弃与必和必拓合作的想法。必和必拓与力拓正在就启动10亿美元的加拿大的一个钻石矿开发项目合作进行洽谈,双方拟在铁矿石合作之外加深其他业务的合作。而这无疑将加强两拓未来的协同能力。在今年的谈判中破坏了很多惯例之后,明年的谈判将充满更多的变数。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教授许中波表示:“现在惯例已经都破坏了,谈判是否会如期进行不好说。”虽然中国越来越重视与新型矿山的合作,但在短期内形成的铁矿石供应量还很少,中国仍需与三大矿山坐在一起协商。而今年中钢协与FMG达成的协议,确立了中国未来谈判的新模式,即矿山在中国只能以一个价格销售,并按照中国的财年来进行结算。这一方案一出台,便遭到了三大矿山的否定。因此,2010年的铁矿石谈判在模式上也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王国清认为,目前铁矿石贸易80%的量由三大矿山提供,70%的海运也由三大矿山掌握,而中国加入国际贸易的时间太晚,一直缺乏定价权,扶持新兴矿产扩大产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短期来看,三大矿山的强势地位很难迅速改变。对于谈判结果,王国清则表示,今年铁矿石价格下跌是难得的机会。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需求的上升,铁矿石价格在今年“首发价”的基础上将上涨。瑞银集团9月1日发表报告称,中国钢铁产能增加将使铁矿石市场明年出现供应紧张的情况,预测2010年全球铁矿石长协价格可能出现20%的涨幅。
❿ 中国主要进口的资源有哪些
△受需求拉动,今年前三季度,煤炭、铁矿石、有色金属等矿产产能进一步释放△铁矿石进口价同比下降7.2%、钨出口价同比上涨42.85%,离不开国内矿业开采秩序的整顿规范△地质勘查业投资多元化格局初露端倪,西部地区地质勘查和矿产开发尤为活跃11月21日,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中国矿业联合会在京举办2006年中国矿产资源及矿产品供需形势分析研讨会。与会专家通过对去年以及今年前三季度矿业领域相关数据分析认为,我国矿业经济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快速发展的矿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不断增强。大宗矿产供应能力持续增强矿业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产业。参加研讨会的专家披露的有关数据显示,主导矿业的大宗矿产供应能力正在得到不断增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的报告说,前几年矿业领域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目前已基本转化为现实产能,这在去年已经体现出来。2005年,全国新增煤炭开采能力1.84亿吨/年、铁矿石产能9211万吨/年、铜采矿产能746万吨/年,还新增氧化铝产能184万吨/年。受需求拉动,今年这些新增产能进一步释放,使得主要矿产品生产态势保持递进式平稳增产,1-9月主要矿产品产销两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供的会议材料显示,今年1-9月全国原煤产量完成15.7亿吨,同比增加1.22亿吨,增长8.4%;销售15.5亿吨,同比增加1.23亿吨,增长8.6%,煤炭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的势头。该协会预计,今年全国原煤产量有可能达到24亿吨,预计比去年产量增加8%。在煤炭生产满足需求的同时,煤炭库存持续上升,截至9月底,全国煤炭社会库存1.5亿吨,比年初增加1128万吨,增长8%。煤炭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同时指出,煤炭行业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3.41亿元,同比增长36.4%。在煤炭市场供应量增长大于消费量增长的态势下,新投资产能的转化,将进一步压缩煤炭行业的利润空间。铁矿投资形成的产能,在今年集中释放。据统计,今年1-9月,全国铁矿石产量累计达4.06亿吨,基本相当于去年一年的产量,同比增加37.7%,有效减轻了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程度。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的研究报告说,今年前三季度铁矿石产量增幅比去年同期多了8.1个百分点,而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增幅,却分别回落了10.2、9.0和2.1个百分点,说明我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显现出初步效果。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处于重工业化阶段,对石油和化工产品的需求保持快速增长,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连年扩大,国内石油天然气行业承受着巨大压力。中国石油企业协会理事张汉平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生产原油1.37929亿吨,同比增长1.7%。在老油田增产困难、油气接替区尚未有大突破的情况下,我国原油产量保持增长,是一个不小的成绩。与原油相比,我国天然气产量增长迅速,1-9月全国生产天然气430.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1.3%。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车长波认为,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前景广阔,产量有望呈现跨越式增长,年均可望增加90亿-110亿立方米,2010年达到950亿-1100亿立方米,并预计能够基本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工业发展的原料,10种有色金属和氧化铝产量快速上升。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1-9月,我国铜精矿产量为51.53万吨,产能增幅虽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着7.4%的增长势头;铅精矿产量49.7万吨,同比增长10.88%;锌精矿产量157.7万吨,同比增长18.69%;锡、锑、钼精矿的产量也都呈现出良好增长势头。另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对冶炼行业的统计,今年前9个月10种有色金属产量合计为1379.76万吨,同比增长18%。其中,铜、锡、铝生产增速分别为21.4%、23.1%、18.5%,铅和锌分别增长了16.7%和14.3%。贵金属方面,黄金产量呈现加速增长势头。中国黄金协会统计,1-9月全国累计生产黄金169.281吨,同比增长8.05%;而2005年与2004年相比,全年黄金产量增幅是5.51%。预计今年全国黄金产量有望超过236吨。矿业生产和经营秩序明显好转目前铁矿石进口价格攀升趋缓的态势,不仅直接减少了国内企业的外汇支出,而且为国内企业参加新一轮的铁矿石谈判增加了砝码,这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为国内铁矿石产量的增加和钢铁行业生产秩序的好转。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以来,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呈回落趋势。1-9月,全国进口铁矿石2.47亿吨,同比增长24.2%,增幅同比回落了7个百分点。这是自2003年以来,铁矿石进口增幅首次在30%以下;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为62.7美元/吨,同比下降了7.2%。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此前在接受有关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钢铁生产总量平稳及国内铁矿石产量增加,是进口铁矿石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课题组的统计显示,1-9月,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同比增加了24.2%,但为之付出的外汇仅仅增加了14.6%,铁矿石进口成本下降由此可见一斑。与铁矿石进口价格下降形成反差的是,我国的优势矿产钨的出口价格大幅攀升,中国钨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孔昭庆在题为《2006年我国钨资源及钨产品供需形势简析》的发言中,不无自豪地说:“尽管受国家对钨品出口政策调整(取消部分钨品出口退税)和全球经济发展增速减缓影响,但在国内外钨需求增长、钨开采总量控制、钨开采秩序整顿规范和行业自律的共同作用下,今年钨市场价格一直处于高位运行,且周期长、价格高、波动小,并创下了历史新高。”据他介绍,今年1-9月,全国累计出口钨品金属量2.27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0.21%;实现的出口额为7.8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2.55%。记者粗算,相当于钨出口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钨出口创下的产值几乎增加了近50%。而孔昭庆的这番话可能更直观:“与往年相比,今年出口一吨钨品,相当于2005年的1.5吨,相当于2004年的3吨,相当于2003年的4吨!”孔昭庆说,国土资源部等国家有关部门在严格钨矿开采总量的同时,联手重拳打击非法开采,整顿和规范钨矿开采秩序,地方政府积极实施具体的整治方案和措施,钨矿开采秩序明显好转。中国钨协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委开展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执行情况检查,使得钨矿开采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据中国钨协统计,今年1-9月,国内钨精矿每标吨平均售价为10.92万元,比去年同期的每标吨8.55万元上涨了27.7%;钨制品出口综合平均价为3.46万美元/吨金属,比去年同期上涨了42.85%。占据国际市场半壁江山的中国钨,终于在外国买家面前挺直了腰板。矿业投资增长迅速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加大矿业和矿产勘查投入;矿业领域迅速增长的投资,显示出矿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正在进一步增强。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采矿业投资2568亿元,同比增加33.4%;地质勘查业有关产业投资313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地质勘查投资47亿元,同比增长27.1%。课题组评价,总体上看,在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下,金属冶炼加工业投资保持在较低的增长水平,黑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出现了负增长,去年火爆的采矿业投资增幅趋缓,但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位于上游的地质勘查业及相关产业,则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参加研讨的不少专家认为,近两年我国地质勘查业投资比较活跃,投资多元化的格局初露端倪。有资料显示,2005年国内地质勘查投资344亿元,比2004年增加9.9%。投资结构上,地方财政拨款已经超过中央财政投资,外商投资也在不断增长。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课题组的研究报告认为,西部地区的地质勘查和矿产开发最为活跃。报告在对全国有效的勘查许可证以及今年1-8月新设立的勘查许可证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结论,西部地区有效的以及新设立的勘查许可证,都明显多于东中部地区。然而,相对于资源储量的快速消耗,地质勘查业投资增长还难以满足需要。煤炭、冶金、黄金、有色金属,甚至非金属矿产,都面临着资源探明储量不足的压力。不少专家呼吁进一步加大地勘投入,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