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梧坑村有多少人口
⑴ 晋江邮编号多少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362200
邮政编码 相关镇/乡
362200 青阳松竹路, 青阳希信路, 青阳洪山路, 青阳阳光路邮编
362211 陈埭镇湖中村, 西园街道赖厝村, 西园街道烧厝村, 陈埭镇江头村邮政编码
362212 池店镇茂厝村, 池店镇仕春村, 池店镇新店村, 池店镇钱头村邮编
362213 紫帽镇后厝街, 紫帽镇, 紫帽镇紫星村, 紫帽镇湖盘村邮政编码
362214 磁灶镇苏安村, 磁灶镇锦美村, 磁灶镇前尾村, 磁灶镇钱坡村邮编
362216 罗山街道缺塘村, 新塘街道上郭村, 罗山街道, 灵源街道林格村邮政编码
362218 陈埭镇横坂村, 陈埭镇洋埭村, 陈埭镇仙石村, 陈埭镇海尾村邮编
362221 西滨镇, 西滨镇海滨街, 西滨镇思进村, 陈埭镇南霞美村邮政编码
362235 永和镇梨星村, 永和镇玉溪村, 永和镇力争村, 永和镇锦岭村邮编
362241 龙湖镇梧坑村, 龙湖镇内坑村, 龙湖镇苏坑村, 龙湖镇龙玉村邮政编码
362246 深沪镇华峰村, 深沪镇东安村, 深沪镇坑边村, 深沪镇邮编
362251 金井镇湖厝村, 金井镇洋下村, 金井镇溜江村, 金井镇新市村邮政编码
362256 英林镇九三路, 英林镇马山村, 英林镇西埔村, 英林镇后头村邮编
362261 安海镇安平开发区, 安海镇工业路, 安海镇梧山村, 安海镇花宅邮政编码
362268 内坑镇砌坑村, 内坑镇东宅村, 内坑镇内湖村, 内坑镇后山村邮编
362269 内坑镇白安村, 内坑镇湖内村, 内坑镇深圳村,
362271 东石镇玉和巷, 东石镇四孔井, 东石镇龙兴居, 东石镇许西坑村邮编
362272 东石镇金泽村, 东石镇光渺村, 东石镇梅塘村, 东石镇塔头孙村邮政编码
⑵ 晋江邮政编码多少
福建晋江的邮政编码是362200
晋江市,雅称刺桐、瑞桐、泉安。为中国福建省下辖县级市,由泉州地级市代管。是闽南金三角的核心,与台湾一水之隔,素有“泉南佛国”、“海滨邹鲁“的美誉。晋江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泉州市东南部,晋江下游南岸,三面临海。东北连泉州湾,东与泉州石狮市接壤,东南濒临台湾海峡,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西与南安市交界,北和鲤城区相邻。
⑶ 晋江市哪里有农业银行
1.中国农业银行(晋江支行营业部)
地址: 晋江市青阳街道办事处曾井金融小区银星大厦
2.中国农业银行(青阳分理处)
地址: 晋江市青阳街道办事处青华小区金明花园A幢一层
3.中国农业银行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泉安南路
4.中国农业银行(晋江电力分理处)
晋江其他池店镇古福村路口
5.中国农业银行(英林支行)
晋江其他龙湖镇新大街65-71号
6.中国农业银行(尚村支行)
地址: 晋江其他是陕路
7.中国农业银行(晋江安海支行)
地址: 安海镇安海镇成功东路114号(镇政府旁)
8.中国农业银行(晋江罗山支行)
地址: 罗山街道罗山街道办事处罗裳开发区3号
⑷ 晋江邮政编码是多少
晋江邮政编码是,以参考下图
晋江邮政编码是,以参考下图:
⑸ 南安市邮政编码是多少
362216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罗山街道山仔村东区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镇仙河村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镇滨江工业区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镇霞美村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镇霞美西街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镇澳柄村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镇杏铺过塘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镇四黄工业区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镇杏铺新村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镇大霞美工业区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镇长福村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镇霞美东街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镇光伏工业区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镇金山村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镇张坑村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镇四甲村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镇梧坑村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镇邱钟村
362302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大霞美镇镇府路
⑹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龙湖镇下辖村委会有哪些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龙湖镇下辖村委会包括新丰村委会、后溪回族村委会、内坑村委会、梧坑村委会、秀山村委会、新街村委会、杆柄村委会、衙口村委会、南浔村委会、锡坑村委会、枫林村委会、后宅村委会、吴厝村委会、湖北村委会、前港村委会、龙园村委会、古湖村委会、溪后村委会、烧灰村委会、石厦村委会、南庄村委会、洪溪村委会、钞厝村委会、福林村委会、西吴村委会、陈店村委会、埔头村委会、鲁东村委会、曾厝村委会、溪前村委会、龙玉村委会、后坑村委会、瑶厝村委会、埔锦村委会、仑上村委会、石龟村委会、苏坑村委会、埭头村委会、古盈村委会、坑尾村委会、杭边村委会、龙埔村委会。
⑺ 龙湖是福建哪里的
3.福建龙湖镇
【自然地理】
龙湖镇以湖得名,位于晋江市东南沿海,毗邻石狮和深沪、金井、英林、永和四个镇,距深沪6公里、围头万吨级码头10公里,距泉州晋江机场20公里。省道308线、大深线贯穿境内,是晋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全镇面积63.9平方公里,属沿海丘陵地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海岸线长5公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1ºC,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990毫米。辖42个行政村,84个自然村,总人口8.7万人,总户数1.68万户,福林粘厝埔、衙口粘厝粘氏为满族、后溪郭氏为回族,其余均为汉族。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达12.5万人, 全镇共有侨属6.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五分之四,素有“侨乡中的侨乡”之美誉。
【历史沿革】
宋时属安仁乡弦歌里,元至清代属十七八都,1942年属衙口镇,1944年改属霞坡乡;1956年归入西梧区, 1958年合并设龙湖公社,1978年由公社改为乡建制,1991年经省民政厅批准,由龙湖乡改为龙湖镇建制。
【行政区划】
辖区有42个行政村,84个自然村。
行政村名称:新丰村:大埔、新埔;后溪村:后溪;内坑村:内坑、新内坑;杆柄村:杆柄;埔头村:埔头、洋林、林埔内;鲁东村:鲁东;埔锦村:火夫埔、倒石埔、东厝;梧坑村:梧坑;秀山村:秀山、山头、山脚、历山、祖钞茂;新街村:新街、下炉灶、顶炉灶;衙口村:衙口;南浔村:南浔、田头、小埭、桥头、灰窑、山前;石龟村:许厝;苏坑村:苏坑;埭头村:埭头;后宅村:后宅;枫林村:枫林;吴厝村:吴厝、洋安;湖北村:西浔、英厝、十三施、庄厝、翁厝、枪城;前港村:前港、新乡;福林村:檀林、粘厝埔;西吴村:旧西吴、新西吴、苏厝;古盈村:古盈、中山街;锡坑村:锡坑;古湖村:古湖;坑尾村:坑尾;南庄村:古婆庄;石厦村:东头、中份、厝后、杏坑、竹山里、刘厝;洪溪村:洪溪;钞厝村:钞厝、山尾;仑上村:仑上;杭边村:杭边、银埕下、湖仔内;龙园村:龙园、西湖;陈店村:陈店;曾厝村:曾厝;溪前村:溪前、山边;溪后村:新溪后、溪后、中堡;后坑村:后坑;龙玉村:龙湖亭、玉斗;龙埔村:龙埔;烧灰村:烧灰、新烧灰;瑶厝村:瑶厝。
【基础设施】
交通网络:境内主干道路包括省道308线、龙英公路、大深线、龙永路段、东环路和西环路,总里程33.6公里;泉州市沿海大通道龙湖段北至杆柄村,南至前港村,全长6.4公里;现有村级水泥道路188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路。
供水工程:镇级自来水厂日一期日供水1.5万吨,二期日供水3万吨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供电工程:境内有装机容量为11万千伏的晋南供电站、石龟变电站、百宏变电站等3座。
邮电通信:有1个邮电通信中心母局和2个模块局。
亮化工程:在省道308线和大深公路龙湖段共架设路灯156枝,全长6.3公里,现已全部通电照明。
⑻ 莆田秀屿姓蒋的是在哪个村
(一)闽台蒋姓源流亲情
福建蒋姓不是本土固有的姓氏,而是由中原、江苏、浙江、江西等省蒋氏先祖因仕宦奉旨入闽后,子孙因留念江南风光秀色和良好生活环境而留下定居或因各朝代战火天灾所至,蒋氏人避乱或避灾大规模南迁而遂渐移居到福建,千百年来在入闽大地繁衍生息,传宗接代至今,而宝岛台港与福建隔海相望,台湾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很早就有福建人渡海到台港开垦生活,而台湾的蒋氏绝大部分则是由福建迁徙而繁衍的。
据史料记载,唐代陈政、陈元光父子奉旨入闽平乱,先后有光州64姓和44姓子弟兵随从,其后在漳州,龙岩等地屯田开发而定居,这些子弟兵中就有蒋氏伯龄的后裔。而据福建各地族谱载,大规模进入福建的蒋姓族人基本上查明,入闽蒋氏中发展,繁衍成族、成宗支的归纳为11支。其中唐朝入闽2支:是33世祖子慎公衍派,是48世祖云阳侯默公之血脉,其子孙主要生活在闽东十几个村落。第二支是高公衍派,是48世祖九江侯稔公之宗支,其子孙主要人仙繁衍后代遍布德化、永春、大田、尤溪等地几十个村落并均有分支,后在闽西、闽北等地也有其后代繁衍。宋朝入闽6支;其中宋枢密直学士兼礼部侍郎堂公之五子渊公,任宋清源郡(今泉州)刺史,自江苏宜兴入闽,其六弟陆公待兄定居仙游东,至今莆仙境内蒋氏均为48世祖#亭侯澄公的宗支;第二支海澄衍派,始祖进公宋朝入闽,今漳州、龙海、南靖、华安、厦门翔安、漳平、几十村落居住地多是其后裔;第三支连城衍派,94世祖十八郎公即山亭侯的宗支,公于宋朝从江苏丹阳经江西入闽,今连城,长汀龙岩都都有其分支,第四支屿头衍派吉公,公于宋末从南京凤阳府八角井迁入长乐三溪莲池,后又迁徙屿头而人口大发,是全省蒋氏人口最多、最集中的乡村,约有蒋姓族人8000
多人 ,还不包括迁往福州、连江、闽东、闽北、上海、台湾等地的蒋姓族人:第五支是浦城宗支,92世祖绐公于宋朝从江西广光丰迁入浦城,其后裔广播浦城各村落,绐公是48世祖山亭侯宗支;第六支德义支,公于宋元年间入闽后在福建、浙江辗转后在霞浦、福鼎等地村落繁衍;第七支为凤阳支,始祖范公、旺公由安徽凤阳奉旨入闽仕宦官至福全正千户,范公随侄到泉州择奇树定居,今晋江福全、泉州、厦门、惠安各村落均有蒋氏后裔,人口多达万余人,第八支钟英衍派,翠岗公于元明由漳州迁龙岩许多村落,漳州蒋氏有的则是由福州螺州迁徙而来,至今龙岩蒋姓分布许多村落繁衍成三个宗支。第九支为绍公衍派,公于明太祖时今吾将军,封万户侯于永乐二年奉旨自江苏金陵入闽,其分支只在永泰、闽侯几个村落,繁衍缓慢。
台湾的蒋氏族人更不是本岛上固有的。虽然台湾也有从江苏、浙江、广东以及其他省市蒋氏人在不同年代迁徙台湾,但是迁往台湾最早,人数最多的公认为福建蒋氏族人。特别是闽南各地的蒋氏族人。
据《台湾人的祖籍与姓氏分布》认定台湾姓氏至少有1027个,而相对集中于87个大姓,其中闽南人、客家人最多。占台湾居民人口中的85%是来自福建,而且台湾盛行闽南语。在基隆、台中、台北、南投、云林、桃园几个县市的“大姓”几乎都在87个大姓中,而蒋姓也都有,人数也不少。据有在资料统计台湾蒋姓人口有3300多人,在全岛87个大姓中排行第66位,其他位显赫。蒋姓台湾的源头据台湾史书载为:“系承伯龄,望出蒋乡”。蒋姓族人迁台最早的是明永历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当时,有位跟随郑成功父子在台湾高举反清复明大旗的在郑氏军队中任副总的蒋毅庵(蒋毅庵死后葬于彰化市的八卦山麓)和一位郑成功军队中的蒋姓部属,定居台湾垦港东西势庄。追随郑成功的蒋姓族人已被认为蒋姓迁徒台湾的始祖。《福建史》记载,台湾的蒋氏主要来自福建泉州,而泉州的蒋氏始祖是南宋的大学士蒋邕(雍),他是莆田仙游人,在南宋绍兴年间由中原来泉州教书,后来定居下来,成为闽南蒋氏的开山祖。另据《福全蒋氏宗谱》载,泉州地区晋江市金井镇福全村有九世祖蒋学文迁居台湾(系君齐公、良材之次子),还有15世蒋彩应家庭迁徒台湾漳化县芝遴保管事厝庄(系五房天应之子),还有四房素斋厅蒋城移居台湾,泉州福全蒋明俊随先祖迁徒台湾桃园。据厦门翔安澳头《蒋氏族谱》载,厦门翔安(原同安)澳头村蒋孟育,福全派下蒋旺后裔,孟育公是明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补国子监祭酒,南京史部左侍郎,由澳头迁徒金门西山前社。后裔在1958年“8.23” 炮战后,有1千多蒋氏族人迁入台湾居嘉义、高雄等地。金门至今仍有后裔300多人,另据《同安县志》载,澳头迁台始祖有二人,即蒋士魏迁台北淡水,蒋本大居高雄,他们也成为台湾蒋氏的又一宗支。据莆田蒋姓史料载,在清末民国年间莆田很多人赴台湾经营或开发,其中有不少蒋姓族人,如莆田秀屿区厝村蒋文瑛因仕宦居台北,有蒋亚欣兄弟、蒋九樵、蒋亚绍、蒋金龙等迁台湾,有莆田忠门半岛南部,面积不足50平方公里,自南宋至清末曾有蒋氏村落和居点三十处之多,他们都是莆仙始祖渊公、陆公后裔,后来不少人迁徒台湾,所以与台湾蒋氏乃连理之枝。宗门半岛又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故乡。据漳州华安县《蒋氏宗谱》载,有蒋宗清《紫林》华安首任长官代县长,1931年调省城任职后带其子女等郡定居台湾。据尤溪族人。另据《闽连族谱》载,也有长汀蒋坊、蒋道训在台湾任官,长汀蒋承龙蒋承为家人均居台北,蒋美兰、蒋美礅等居淡水。据长乐屿头《蒋氏族谱》载民国初期海军总司令蒋拯上蒋后裔蒋铭、蒋秀莹、蒋秀光等居台北,蒋亨灏带部分子女和蒋氏宗亲由上海迁台北蒋开慧、蒋心德也居台北,连江蒋书告蒋启弼等一家也住台北,他们都是屿头吉公子孙,48世祖稔公子后裔。在台湾的蒋姓还有从浙江迁去的蒋中正家族和其他蒋氏族人和江苏沐阳跟随蒋介石赴台的蒋志勇家族。在不同时期,赴台士宦、经商、开发立基创业,千百年来传宗接代,塑成了今日宝岛之繁荣。以上足以证明闽台蒋氏不仅同根共祖,而且一脉亲情。
(二)寻根问祖一脉血缘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祖国大陆和平盛世,国富民强,到处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台湾人民纷纷回大陆寻根认祖,我们蒋氏家人也随之潮流,千方百计绕道香港回乡寻根认祖。福建台湾一水相隔,亲人最多,从台湾回乡寻根探亲最热。这里略举几例。如十八年代起就有在台北的蒋亨灏之妹蒋秀珠带侄儿、侄女回老家长乐屿头寻根认祖时,他们与宗亲们谈及先祖义姑为抚侄儿、侄女回老家长乐屿并没有寻根认祖时,他们与宗亲们谈及先祖义姑为抚侄终老不嫁的美德神话般故事谈及在台北的福州蒋氏族人每年按家乡风俗举办春酒,宴请福州在台北的蒋氏家人足有十桌之多,以此来寄托血脉亲情;有迁徙台湾的蒋拯之孙女蒋秀莹与其夫代表在台湾的弟妹蒋铭、蒋秀榕家人回榕寻根认祖并拜竭祖父蒋拯之墓,并于2006年冬在长乐屿头村领导和宗亲们的支持蒋拯之墓迁回屿头,实现了先祖落叶归根之梦想,并且蒋铭因此将于明年率蒋氏族人组团回乡祭拜;有连江县蒋启弼蒋书诰宗亲在回连江寻根认祖之际,蒋启弼宗亲还捐巨资建宗祠、修族谱、办企业;如泉州奇树在台湾蒋氏族人组团寻根放祖,成立明星集团董事会捐巨资修宗祠、办学校(明星华侨中学、明星小学),办明星华侨医院、办工厂为公益事业造福子孙后代,为家乡建设作出贡献;有晋江市福全蒋明俊等回乡寻根认祖时谈及在台湾桃园县有几千蒋氏宗亲,所以那里有条闻各台湾的“福全街”,后来他不回大陆投资办企业,此后他都要带宗亲们回乡探亲;再如惠安、华安两地每年蒋氏宗亲回家乡烧香拜佛之际都来寻根探亲,他们还谈及台湾的竹制蒸笼就是先祖从惠安带过去的手工艺为经营生活之道,至今台湾家家户户用的蒸笼都是莆田传去的,再以浙江为例,2000年蒋以国之子蒋孝严第一次回浙江奉化溪口寻问祖,办十桌酒会了同宗支的蒋姓族人,据宗亲们回忆他个头不高,人很随和,很有礼貌,临走时还到每桌敬酒与每个族人握手道别。终于寻根问祖的蒋孝严随着南来北往的探亲客流,再一次勾起中国人的寻根热,回台后他为闽台两岸三通作出了巨大贡献。台湾蒋氏族人的寻根问祖有力地证明了闽台两岸一脉血缘。
(三)共同信仰验证亲情
据华安《蒋氏宗谱》载,1998年2月台湾嘉义市武当山北极玄天上帝管理委员会罗、赖两先生带领几十名蒋氏乡亲到华安仙都大地寻根认祖,到大地上帝殿进香并与上帝殿碑文校对,说明台湾的玄天上帝信仰和三姓公信仰是由大地传承的。1900年2月28日,台湾蒋氏族亲再次随团又来大地玄天上帝殿进香,并迎接玄天上三尊金身到台湾。据莆田史料记载,莆田忠门半岛南部,在庙面积不足50平方公里,自南宋至清末曾有蒋氏村落和居住地三十多处,他们都是莆仙始祖蒋渊公、蒋陆公后裔与台湾有蒋氏乃连理宗支。忠门半岛又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之故乡,神话中妈祖林默渊源就在蒋氏居住地琼山,今台湾居民普遍信奉妈祖,并建有宫庙3000座,信徒达1700万之众。改革开放以来,来自台湾进香的旅游团骆绎不绝,批次和人数逐年增加,2006年旅游圣地眉洲岛接待海外内外游客超150万人次。福州闽剧、泉州高甲戏、莆仙戏剧的闽音韵律还不时在阿里山上空唱响。事实证明海峡两岸蒋氏共同文化、共同信仰不难看出闽蒋氏的血缘亲情。
两岸心声期盼统一
自蒋介石1949年12月10日,一行抵达台北,在大陆统治了22年的蒋介石,自此退缩到台湾偏了26年。他到台湾以后,尽量在台湾以后,尽量在台湾保持中国传统文化,不断灌输“台湾民众根在大陆”的理念。要求台湾学生对大陆省份地形倒背如流;在中国课本上,提供蒋母教诲自己的文章供学生背诵;成功地进行了两岸群众都能沟通的“国语”。另外,他在居所宫邸及住馆,要求有类似浙江奉化的景致。他的思想之情异常浓厚。他还坚决反对“台独”,临死前曾想两岸谈判,1975年春节,香港的报纸发表陈立夫的文章中欢迎毛泽东、周恩来访台,与蒋介石重开谈判,造福人民;呼请毛泽东“以大事小”,“不计前嫌”,开创“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局面。据说,陈立夫的这个“意思”是受命于蒋。只惜两个月后,89岁的蒋介石病逝,此事未有“后话”蒋介石病逝后,灵柩一直停放在“慈湖别野”。“慈湖”在台北南60公里处,蒋介石生前曾常来此小住,并曾指示自己百年后暂厝于此。所谓“暂厝”,意即日后还要送回大陆安葬。不久蒋经国亦病故。1996年7月8日,蒋纬国在国民党中央直属第六次会议上,提出蒋介石、蒋经国灵柩移大陆临时动议案,提议成立“移灵奉安委员会”,以“安民心,促进和平统一”,造成两岸间的震撼。现在,两蒋的灵柩由军队保护着。台湾本土人士称,平心而论,蒋介石对台湾并非没有贡献,和当今的“台独”不能相提并论,更何况他完完全全认同中国文化,认同自己的故乡,认同自己的根源。他要求返乡安葬,完全可以理解。据台湾-媒体1996年7月25日一篇文章吐露,1993年蒋纬国赴美为宋美龄祝寿时曾谈及蒋介石“入土为安”的彻底解决方案。宋美龄提出她的看法:“若蒋介石能归葬南京紫金山或是南京附近的方山、四明山等昔日蒋钟爱的名山大泽,则她在百年之后亦颇愿意归葬大陆,和她的母亲※桂珍葬在一起。假使蒋介石不能归葬南京紫金山、四明山、方山等地,而能归葬浙江奉化老家,那么她百年之后,愿意和蒋遗骨一起归葬奉化溪口祖祖坟。”这篇文章还说,宋美龄表示,在两任“总统”归葬大陆前提下,她亦愿意“落叶归根”。
“落叶归根”是炎黄子孙额传统。就算经过时间、空间的阻隔,政治因素的分歧,还是能够打破任何对立的意识的藩篱。加上大陆繁荣昌盛,呈现出巨大商机,已潜移默化地消弥着两岸的分歧和对立,二蒋,不,三蒋(包括蒋纬国),不还有宋美龄百年后,归葬大陆,回归故里,自在情理之中,有何不可呢!正因如此,“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是十六达台湾团代表、浙江省政副主席、浙江省台胞联谊会长陈昭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番感慨。
在大陆莆田有个小学生名叫蒋伟凡于2007年2月18日写信给胡锦涛主席,抒发了两岸亲情,讲述了台湾子女们与大陆孩子们的骨肉至亲,大家头顶一片天,共命运,共同珍重“追本溯源”的优良美德。倡议炎黄子孙大联合、大团结成立“海峡青少年联谊会”目前不少台湾青少年来闽过夏令营生活,两岸中学生还在闽举行演讲比赛。连闽台青少年都发出内心的呼声:为振兴中华、富民强国而共同奋斗,携手共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然而台湾陈水扁确不认祖宗,否认根祖在福建,还欣起一股“去蒋化”、“去中华化”的恶浪,宣扬什么“入联公投”等歪门邪论,这一切都遭到台湾人民的痛骂。骂阿扁搞“台独”残害百姓,那是痴心妄想,决不可能得逞的,陈水扁一再想搞台独是与和平统一背道而驰,自取灭亡,并将成为历史的罪人载入史册。
同根共祖,同一血脉,同一文化,同一信仰,同一心愿,把海峡两岸同胞兄弟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这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早日实现。
⑼ 晋江梧坑村和新街村一样吗
一样。根据两村简介可知,两村的文化程度以及经济发展都是一样的。位于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的梧坑村,是一个历史悠久,闽南文化气息浓厚的美丽乡村。梧坑村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一千余年的唐代。
⑽ 晋江龙湖镇经济怎么样啊
晋江市龙湖镇基本情况 【自然地理】
龙湖镇位于晋江市东南部,毗邻石狮市区和深沪、金井、英林、永和四个镇,距深沪、围头万吨级码头各6公里,距泉州晋江机场20公里。省道308线、大深线贯穿境内,是晋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全镇面积63.9平方公里,下辖42个行政村(84个自然村),人口8.7万人,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达12.5万人,素有“侨乡中的侨乡”之美誉。境内龙湖水域面积达2800亩,其状若巨龙,为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龙湖镇便是因此湖得名。湖内生长的“龙湖鳖”、“龙湖鲈鱼”、“龙湖鳗鱼”等湖中“三宝”及衙口村生产的农特产品“衙口花生”是龙湖镇久负盛名的特产。
【行政区划】
辖区有42个行政村,84个自然村。
行政村名称:新丰村:大埔、新埔;后溪村:后溪;内坑村:内坑、新内坑;梧坑村:梧坑;秀山村:秀山、山头、山脚、历山、祖秀茂;新街村:新街、下炉灶、顶炉灶;杆柄村:杆柄;衙口村:衙口;石龟村:石龟许;苏坑村:苏坑;埭头村:埭头;锡坑村:锡坑;枫林村:枫林;后宅村:后宅;吴厝村:吴厝、洋安;湖北村:西浔、英厝、十三施、庄厝、翁厝、枪城;前港村:前港、前港新村;龙园村:龙园、西湖;古湖村:古湖;坑尾村:坑尾;仑上村:仑上;溪前村:溪前、山边;南庄村:古婆庄;洪溪村:洪溪;钞厝村:钞厝、山尾;福林村:檀林、粘厝埔;西吴村:旧西吴、新西吴、苏厝;陈店村:陈店;埔锦村:火夫埔、倒石埔、东厝;古盈村:古盈、中山街;石厦村:石厦、新刘厝、三房新乡、杏坑、竹山里、刘厝;后坑村:后坑;龙玉村:龙湖亭、玉斗;烧灰村:烧灰、新烧灰;瑶厝村:瑶厝;龙埔村:龙埔;鲁东村:鲁东;曾厝村:曾厝;杭边村:杭边、银埕下、湖仔内;溪后村:溪后、中堡、新曾厝;南浔村:田头、小埭、南浔、桥头、灰瑶、山前;埔头村:埔头、洋林、林铺内。
【经济指标】
龙湖镇立足侨乡人文地源优势,打好“侨牌”,用足“侨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环境稳定。2002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5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6.89亿元(不变价),工业产值40.37亿元,农业产值1.2583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4.95亿元,其中三资企业总产值37.7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6199万美元,全社会出口总值17.00亿元,财税收入825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58元。
【基础设施】
交通网络:境内主干道路包括省道308线、龙英公路、大深线、龙永路段、东环路和西环路,总里程33.6公里;村级水泥道路148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路。
供水工程:镇级自来水厂日供水3万吨。
供电工程:境内有装机容量为11万千伏的晋南供电站。
邮电通信:有1个邮电通信中心母局和2个模块局。
【城镇建设】
已完成全镇63.9平方公里总体规划,镇区7.8平方公里及龙玉、埭头村等15个行政村的规划会审工作。镇区旧影剧院、旧侨联及其周围改造方案已委托沈阳工程设计院进行规划,龙狮公路已完成方案设计。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完成龙英公路扩建工程及镇区中干道水泥路面的铺设。完成镇区龙英公路和308公路枫林路段两个排水沟疏通工程。
【农业农村工作】
农业生产:全镇有8个“四五”高优基地和126个农业综合开发场(户),仑上蔬菜基地百亩节水灌溉示范项目是省计委挂钩单位,6000亩国家立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和节水灌溉蔬菜基地已初具规模。有农业产业化企业8家,其中泉州市、晋江市农业龙头企业各1家。
水利设施:境内有主要水域2条,阳溪9公里和新溪溪6.3公里。主要水利设施包括1个小一型水库、5个小二型水库、5个大型水闸、3 个大型抽水站和2条渠道。
农村工作:全镇累计有37个村通过宽裕型小康村验收,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镇创建目标。杭边村是泉州市“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典型村。
【企业生产】
全镇有晋南、烧灰和梧坑三个镇级工业区,初步形成服装纺织、五金拉链、塑料玩具三大支柱产业。全镇共有乡镇企业760家,其中三资企业187家,有4家企业集团和1家股份制公司,有10家企业获得ISO9000质量认证证书,并有1家企业获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有15家企业被晋江市定为重点扶持企业,百宏公司被列入福建省百强企业。几年来,龙湖镇招商引资、税收增长幅度等工作成效名列全市前茅,多次被市委市政府府评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全镇现有中等专业技术学校1所,中学4所,其中南侨中学为省二级达标中学,小学32所,其中公办小学28所,民办小学4所,独立幼儿园4所。
卫生医疗:境内的晋南医院为一级甲达标医院,有64个村级卫生所。
广播电视:有线电视进村入户扎实推进,实现有线电视光缆与市台联网并实现了有线电视和有线广播电缆同缆传输。
计划生育:2002计生年度全镇总人口86771人,全年出生682人,出生率7.86‰,计生率97.07%。
其他社会事业:境内有施琅将军纪念馆、真如殿等8处文物保护单位,镇级福寿堂已于2002年建成投入使用。
【旅游景点】
境内的深沪湾 (施琅将军纪念馆)是“泉州十八景”的40个候选景点之一。深沪湾位于晋江东南海滨,从石狮的永宁到龙湖衙口、深沪形成一个秀丽的海湾,其间沙滩绵延数公里,犹如一条银色的项链镶嵌在蓝天碧海之间。滩前碧波万顷,滩面金黄开阔,景色蔚为壮观。沙滩清一色的细纯沙粒,如银屑布地,质细坡缓,沙软潮平。滩床宽阔,舒展广拓,潮漫滩上,涛声柔和。海水洁净,水温适中,是沙滩休闲、踏浪嬉水和开展各种海上、沙滩活动的理想场所。沿岸而来,施琅将军纪念馆等人文、自然名胜掩映其中。明代倭乱,这里曾经是抗倭前沿,清初为了统一祖国,施琅曾经在这里牧马练兵,现为全国着名侨乡,风俗淳,人情美,是游客观光的胜地,是海外侨亲和台港澳胞寻根谒祖的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