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多少次裁军
‘壹’ 中国人民解放军载军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从1950年开始,解放军一共进行了十次大规模裁兵,这为实现军队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2005年底,我军圆满完成20万人的精简任务,2006年起全军已全面按新的编制体制进行。
第一次裁军 全军精简17.1%
1950年5月,我军进行了第一次大裁军。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人民解放军总兵员550万,“小米加步枪”的步兵是我军的主体,空军、海军和陆军特种兵几乎是空白。为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中央军委决定压缩人民解放军的总规模,进行整编,缩减陆军(主要是步兵)数额,加强和建立空军、海军两大军种和炮兵、装甲兵等兵种部队
第二次裁军 计划裁军三百万余人
1952年1月,我军进行第二次大裁军,总部和各机关以及国防军步兵部队人数减少,军兵种部队和院校人数扩大,其中还有95万地方部队改编为公安部队,全军总定额保持在300万人左右。1953年8月,我军进行第三次大裁军,全军总兵力精简23.3%,其中陆军部队精简比例最大
第三次裁军 全军总兵力精简23.3%
1953年8月,我军进行第三次大裁军,全军总兵力精简23.3%,其中陆军部队精简比例最大。1957年1月,我军进行第四次大裁军,到1958年底,全军成建制地集体转业或移交地方的有1个军部、46个师、30余所院校。精简最多的还是步兵部队,全军总人数与新中国成立时相比,精简了61%
第四次裁军 减少步兵发展军兵种部队
这次精减工作从1957年开始到1958年底结束,共转业和复员了100余万人。全军成建制地集体转业或移交地方的有1个军部、16个师、30余所医院和 30余所院校。精简最多的是步兵部队和各级机关,步兵部队精简51.2%,各级机关精简27.2%,全军总人数降为237万。在步兵减少的同时,海、空军和特种兵得到了加强
第五次裁军 解决比例失调和臃肿问题
1975年底,我军进行了第五次大裁军。“文革”期间,部队组织编制混乱,比例失调,机构臃肿,干部严重超编。1975年6月24日至7月15日,中央军委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集中讨论和重点解决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等重大问题。9月,中央军委批转了有关调整方案
第六次裁军 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
1980年,我军进行了第六次大裁军。当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军队再次进行精简整编,大力精简机关,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将一部分部队移交地方。同年8月15日,中央中共批转了中央军委《关于军队精简整编的方案》。第六、七次大裁军,与1980年相比,战斗部队在全军总定额中的比例提高
第七次裁军 消失两个兵种 组建武装警察部队
1982年9月,我军进行了第七次大裁军。51万余人的铁道兵和1978年1月成立的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到铁道部和原配属的国家各部委或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部队转到武警部队。1982年6月19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担任内卫勤务的部队和武装、边防、消防警察统一组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第八次裁军 兵种合成实现摩托化
1985年,我军进行了第八次大裁军。这次大裁军有四个特点:一是陆军军改编成集团军,将独立的装甲兵、炮兵、工兵等兵种部队编入集团军,并充实扩编了通信兵、防化兵等兵种,增编了电子对抗部队、伪装部队等专业兵种,集团军编成内的各兵种的火力、突击力和机动作战能力都大大超过了原陆军军
第九次裁军 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1997年9月,我军开始了第九次大裁军。这次裁军的特点是“精兵、合成、高效”,实现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各国由对抗转向对话,开始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第十次裁军 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第十次大裁军的任务是:优化结构、理顺关系、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着重解决体制编制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优化编成结构,使部队作战效能进一步提高;理顺重大比例关系,使领导指挥管理和保障机制得到改进;适度减少数量,使部队规模更趋精干;注重提高质量,使部队建设的科技含量明显增大
第十一次
‘贰’ 中国最近几次阅兵裁剪军队人数(99年,09年)
报道称,中共在1949年建立新政权后,随即在6个月后裁军150万人。但不久,朝鲜战争爆发,解放军马上停止裁军改为进行扩编。到1951年底,中国军队总兵力达到611万人,最高时达到627万人;在朝鲜战场形势基本稳定后,中国再次进行裁军行动,裁减后的军队总人数降至420多万人;1954年—1955年,中国军人的数量共精简了21.2%,总员额减到350万人。其中陆军部队裁减比例最大,特种兵得到加强;1985年,中共中央军委要求军队改革体制、精简整编,此次裁军又被称为“百万大裁军”,到1990年,全军总员额减到319.9万人。此外,在此次裁军中,原来的11个大军区精简合并成7个,并组建了陆军集团军和陆军航空兵,加大了技术兵种的比例,标志着中国军队开始了战略性结构大调整;到1999年底,解放军再裁军50万;2003年9月1日,中央军委决定:2005年前使军队总规模降至230万。
‘叁’ 中国第七次大裁军是哪一年
我军第七次大裁军的时间是1982年9月。至1983年,我军的总人数从520万缩减至400万。
‘肆’ 中国五大战区各有多少兵力
新五大战区有多少兵力? - :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好几次的裁军.现在全国总兵力是控制在250万之内!
中国的兵力有多少 - : 大约200万左右
中国有几个军区,各有多少兵力 - : 中国目前共有七大军区.兵力分别为北京军区40万、沈阳军区35万、济南军区32万、南京军区32万、兰州军区28万、成都军区25万、广州军区19万(军区排名按先后顺序).中国七大军区兵力:军区管辖范围:1.北京军区: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部分、山西;2.沈阳军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部分;3.济南军区:山东、河南 4.南京军区: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江西、福建5.兰州军区: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新疆 6.成都军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 7.广州军区:广东、广西、海南、湖南、湖北
五大战区哪个兵力最多 - : 最强的还是中部战区38、27、54、20,四个最强集团军云集于此65暂时归属未定但即便如此,中部战区占据了总兵力的将近1/4,又都是精锐,战斗力绝对第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目前现役陆军、海军、空军各有多少兵力?: 解放军陆军主力,210万人,由24个集团军组成. 人员组成为:7个甲种军(其中包含1个空降军),50万人,全摩托化,装备现代化,全训; 17个乙种军,80万人,非全训; 50万地方部队; 30万后勤. 中国海军成立于1950年,海军现役兵力共30万人,其中包括海军航空兵2.5万人,海军岸防部队2.5万人,海军陆战队4万人. 中国空军成立于1949年11月11日,中国空军现役兵力为47万人,包括战略部队和22万的防空兵在内.空军分为7个空军战区,分属7个军区.7个空军战区分别编成空军师、地对空导弹部队、高炮旅和雷达团.
中国军队总数多少? : 中国对外公布的海陆空加上二炮,兵源的数量应该是230万,不过还得减20万,因为去年中央军委已经宣布要裁军20万,如无意外,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兵力是210万.210万这个数字在全世界其实是高居首位,第二名、第三名都是100万左右.我们最熟悉的北方强邻———曾经陈兵百万的苏联,现在已经变成俄罗斯和16个独立的国家.俄罗斯领土1700万平方公里,其军人数量只不过是83万———当年曹操在赤壁让一把火烧掉的士兵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数字.而俄罗斯还要继续裁军到70万.所以从兵源上来看,中国是当之无愧的“老大”.
我国军队有多少人,多少个军区,各军区多少人? - : 不准确数据250万以上还不算一些秘密的部队·北京、沈阳、兰州、济南、南京、成都、广州七大军区··军区人有的多点有的少点·不一定的
中国军队人数? - : 230万军队100万武装警察部队300万预备役(我国现在最主要的是培训后备役军官.所以人数不算多,这个是99年的数据,估计目前也是这个数)战时按照十丁抽一 可动员上千万(这个数据不好估计 得根据具体情况,而且各种权威机构也没有统一说法,但是动员上千万这个数据,还是比较值得采纳)纯手打 希望楼主能够满意并采纳 好评 您的采纳就是我的动力
中国军力的介绍 - : 解放军主要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现为火箭军)组成,主要担负防卫作战任务,必要时可以依照法律协助维护社会秩序.中央军委通过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对解放军实施作战指挥和建设领导.全国划分为五大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目前,解放军的员额约为230万人,其中陆军155万人、海军23.5万人、空军39.8万人、第二炮兵(现为火箭军)10万人.
成都军区兵力如何? - : 成都军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大军区之一,领导和指挥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五省(区)境内的所属武装力量.主管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三省一自治区一直辖市军事事务的大军区,总部位于成都.成都军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伍’ 2015年9月3日,新中国第几次裁减军队
2015年9月3日是新中国第11次进行裁减军队。2015年9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表示,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
通过历次裁军历史可以看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每一次裁军,都是着眼国际国内形势变化,适应科学技术和战争形态的发展,为提高军队战斗力而进行的,其实就是军队作战理论和编制体制的重大改革。
(5)新中国成立以来多少次裁军扩展阅读:
历史经验表明,强大的军队绝不是靠人头数量堆出来的。适度裁减军队员额,不仅不会降低战斗力,而且能够进一步优化结构,有效利用资源,提升作战效率。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我军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迈进任重道远,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任务艰巨。
经过建国后共11次较大规模的裁军,人民解放军总数大体保持在了230万人的规模上。与此同时,我军开始朝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机构精干、指挥灵便、战斗力强的目标迈进。
‘陆’ 2015年的裁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几次裁军
应该是第十一次
‘柒’ 中国从抗日胜利到现在一共裁兵多少万
供参考
第一次:1950年5月,解放军进行了第一次大裁军。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人民解放军总兵员550万,"小米加步枪"的步兵是解放军的主体,空军、海军和陆军特种兵几乎是空白。第一次精简整编: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总兵力达550万人。1950年6月,全军参谋会议精简整编方案中规定全军员额精简为400万,当年即复员23.9万余人。到1950年底,陆军部队数量有了较大压缩,全军精简17.1%,而军兵种机关及部队则有了较大发展。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精简整编工作终止。到1951年底,全军员额达627万人,是我军历史上兵力最多的时期。
为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中央军委决定压缩人民解放军的总规模,进行整编,缩减陆军(主要是步兵)数额,加强和建立空军、海军两大军种和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铁道兵等兵种部队。
第二次:1952年1月,解放军进行第二次大裁军,总部和各机关以及国防军步兵部队人数减少,军兵种部队和院校人数扩大,其中还有95万地方部队改编为公安部队,全军总定额保持在300万人左右。1951年11月中央军委召开整编会议,规定到1954年把全军总员额控制在300万人左右。1952年1月,毛泽东批准《军事整编计划》,全军总定额缩减至300万人左右。
第三次:1953年8月,解放军进行第三次大裁军,全军总兵力精简23.3%,其中陆军部队精简比例最大。截至1953年9月底,全军人数减到420万左右。当年12月,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决定,把全军简编为350万人。到1954年6月全军已精简47.2万余人,年底基本完成计划。
第四次:1957年1月,解放军进行第四次大裁军,到1958年底,全军成建制地集体转业或移交地方的有1个军部、46个师、30余所院校。精简最多的还是步兵部队,全军总人数与新中国建立时相比,精简了61%。1957年1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裁减军队数量加强质量的决定》,确定全军总人数再裁减1/3,要求3年裁减130万人,压缩至250万人左右。
在前四次大裁军期间,解放军先后成立了10个军兵种领导机关,分别是:空军司令部、海军司令部、通信兵部、炮兵司令部、装甲兵司令部、公安军司令部、防空军司令部、工程兵司令部、铁道兵司令部、防化兵部,使我军军兵种部队得到了飞速发展。1957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撤销防空军司令部,与空军合并,建立我军空防一体的防空体系。这次裁军使得机关与部队的比例、干部与战士的比例趋于合理,臃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第五次:第四次裁军后的1966年6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撤销公安部队番号,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1966年6月,解放军成立了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1975年底,解放军进行第五次裁军。"文革"期间,部队组织编制混乱,比例失调,机构臃肿,干部严重超编。1975年6月24日至7月15日,中央军委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集中讨论和重点解决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等重大问题。9月,中央军委批转了有关调整方案,方案中,精简最多的是工程兵、铁道兵,到1976年,全军总人数比1975年减少13.6%。1975年6月24日至7月5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决定3年内将军队减少60万人。到1976年,军队总人数比1975年减少13.6%。后来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精简整编任务没有完成就停了下来。这次裁军使得机关与部队的比例、干部与战士的比例趋于合理,臃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第六次:1980年,解放军进行了第六次大裁军。当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军队再次进行精简整编,大力精简机关,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将一部分部队移交地方。同年8月15日,中央中共批转了中央军委《关于军队精简整编的方案》。
第七次:1982年9月,解放军进行第七次大裁军。51万余人的铁道兵和1978年1月成立的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到铁道部和原配属的国家各部委或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部队转到武警部队,从此,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两个兵种在解放军序列中消失。1982年6月19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担任内卫勤务的部队和武装、边防、消防警察统一组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经过第六、七次裁军,与1980年相比,战斗部队在全军总定额中的比例提高,机关和勤务分队的比例下降,解放军开始实行了军士制度,把76种由干部担任的职务改为由士兵担任。百万大裁军后,解放军陆军的专业兵种数量第一次超过了步兵,炮兵成为陆军中的第一兵种,装甲兵成为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1982年9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又决定军队进一步进行精简整编。1985年5月底6月初,中央军委决定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精简整编工作到1987年初基本结束。
第八次:1985年,解放军进行了第八次大裁军。中央军委决定裁减军队员额100万。这次大裁军有四个特点:一是陆军军改编成集团军,将独立的装甲兵、炮兵、工兵等兵种部队编入集团军,并充实扩编了通信兵、防化兵等兵种,增编了电子对抗部队、伪装部队等专业兵种,集团军编成内的各兵种的火力、突击力和机动作战能力都大大超过了原陆军军。二是陆军淘汰了骡马,实现了摩托化和半机械化。三是改革体制,裁并机构。直属中央军委和大军区的炮兵司令部、装甲兵司令部、工程兵司令部、防化兵部,分别缩编合并为总参谋部和大军区司令部所属的业务部;11个大军区合并为7个。四是改变隶属关系。县市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政府建制领导。百万大裁军后,解放军陆军的专业兵种数量第一次超过了步兵,炮兵成为陆军中的第一兵种,装甲兵成为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陆军防空导弹部队等一大批新的兵种纷纷诞生,骑兵、司号兵等不适应现代战争的兵种和专业被取消。这次裁军使解放军实现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
第九次:1997年9月,***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宣布,在80年代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基础上,中国将在今后3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到1999年底,裁军50万的任务已经完成,20余万军队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地方工作。这是新中国历次裁减军队员额中干部精简比例较高的一次。这次大裁军,解散了大部分守备部队,部分集团军建制的乙种师归武警部队。其特点是"精兵、合成、高效",实现解放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各国由对抗转向对话,开始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在新的世界形势下,中央军委提出加强质量建军、科技强军、走精兵之路,并对军队建设提出了"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
第十次:第十次大裁军的任务是:优化结构、理顺关系、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着重解决体制编制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优化编成结构,使部队作战效能进一步提高;理顺重大比例关系,使领导指挥管理和保障机制得到改进;适度减少数量,使部队规模更趋精干;注重提高质量,使部队建设的科技含量明显增大,在精兵之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2005年底,我军圆满完成20万人的精简任务,2006年起全军已全面按新的编制体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