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口概况 » 山西新绛县东尉村有多少人口

山西新绛县东尉村有多少人口

发布时间: 2022-12-14 03:18:13

Ⅰ 中国文学界的名人都有谁

1、陶渊明

字符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2、欧阳询

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着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3、王维

唐朝着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着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4、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5、李白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Ⅱ 太原市有那些风景名胜古迹

山西太原市名胜、古迹
太原市
狄村,唐初武则天时名相狄人杰的故乡。

清真古寺 在太原市解放路南段东侧。建于唐贞元年间 (785-805),现存为明代遗构。门前牌楼一座,黄匾“清真古寺”。殿内为阿拉伯式装饰,彩绘施沥粉贴金,富丽堂皇。周围木壁上刻有阿拉伯文《可兰经》第29、30本中经文数段,雕刻精细工整。左右碑亭对峙,亭内碑刻为宋黄庭坚草书,元赵孟頫和清初傅青主观后题铭。 还有明方孝孺等人榜题。

纯阳宫 在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隅。又称吕祖庙。创建年代无考。明万历二十五年 (1597年),晋藩王朱新扬对宫内重新规划,规模空前。清嘉庆年间 (1796-1820) 增筑后院巍阁3层,景观宜人。该院整个建筑布局,类似八卦形式,为国内少见。

崇善寺 在太原市东南隅。创建于唐。明洪武十四年 (1381年) 朱元璋三子晋恭王朱为荐其母高皇后,就该寺旧址大事扩建,南北长550余米,东西宽250余米,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寺内大雄宝殿居中,面宽9间,高达30余米。殿堂楼阁、亭台廊庑数近千间。清同治三年 (1864年) 大部建筑毁于火。现存崇善寺的局部,包括山门、钟楼、东西两厢和大悲殿,亦自成格局。殿内神台上供千手千眼十一面观音及千钵文殊和普贤三尊巨像,像高8.5米。殿宇和塑像,都为明初遗物。门前铁狮一对,明洪武时 (1368-1398) 铸造,为明代狮兽中的佳作。

双塔寺 在太原市东南郊郝庄村南。明万历三十六年 (1608年) 高僧福登奉敕建造。现存寺内主要建筑,全为砖构。八角十三级,高54.7米。塔内有阶梯踏道,可登顶层,凭窗远眺,太原风光历历在目。人们出入太原,双塔首先映入眼帘,成为太原的标志。寺内牡丹遍地,传为明代所植。

开化寺连理塔 在太原市西南17公里蒙山脚下。寺建于北齐天保二年 (551年),依山崖雕造佛像,高约60多米,规模宏伟,与龙山童子寺齐名。隋仁寿元年 (601年),建高大佛阁,改称净名寺。唐高祖和高宗都曾到此瞻仰,复改名开化。五代后晋开运二年 (945年) 北平五刘知远重建大阁5层,130间。北宋淳化元年 (990年) 又建释迦、如来二砖塔。既有唐代古朴遗风,又有宋代精细刻法,是唐到宋的一种过渡形式。

龙山石窟 在太原市西南20公里的龙山山巅。满山林密叶茂。石窟开凿于元初,道人宋德芳于太宗六年 (1234年) 主持营造龙山石窟及昊天观。现庙宇残坏,石窟尚存,共8龛。各龛雕像数额不等,共40余尊,大都保存完好,雕工朴实,衣着庄重,与佛教石窟艺术风格截然不同。

童子寺燃灯塔 在太原市西南20公里龙山上。寺为北齐天保七年 (556年) 僧宏礼禅师创建。北齐文宣帝高洋曾登寺俯瞰并州 (今太原) 城景。金天辅元年 (1117年) 寺毁于兵火,明嘉靖元年 (1522年) 重建。寺内建筑及其石雕佛像早已不存。寺前有燃灯石塔,高4.12米。虽历经1400多年风雨,依然如故,是我国已知最古的燃灯石塔。

太山寺 在太原市西南23公里风峪沟北。四周丛林遍野,古柏掩映,寺隐其间,非登临不易得见。始建于唐景云元年 (710年)。原为道教庙宇,名昊天祠,明初始改为佛寺。为附近佛寺之首。

晋祠* 在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下晋水发源处。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叔虞封唐,子燮因晋水更国号,后人因以命祠名。晋水主要源头由此流出,常年不息,水温17度,清澈见底。祠内贞观宝翰亭中有唐太宗撰写的御碑《晋祠之铭并序》。祠内还有着名的周柏、隋槐,周柏位于圣母殿左侧,隋槐在关帝庙内,老枝纵横,至今生机勃勃、郁郁苍苍,与长流不息的难老泉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对越牌楼

鱼沼飞梁 在晋祠圣母殿前。鱼沼为晋水三泉之一,沼上架桥曰飞梁,亦称板桥。四周有勾栏围护可凭依。因形持殊,在我国桥梁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桥东月台上有铁狮一对,神态勇猛,造型逼真,铸于北宋政和八年 (1118年)。

金人台 在晋祠中轴线会仙桥正西。古称莲花台。因台上四隅各铸铁人一尊,亦称铁太尉。台正方形,四周砌栏板,正中设琉璃焚帛炉,高约4米。祠为晋水源头,故镇以金神,为防水患。

宋铸铁人

晋水源流 在晋祠内。源流为难老泉,秒流量1.8立方米。源上建水母楼。现灌溉稻田4万亩,水势清澈晶莹,水温保持17度,常年不息。唐代诗人李白《咏晋祠》诗中有:“晋祠流水如碧玉,傲波龙鳞沙草绿”。

圣母殿 在晋祠中轴线末端。前临鱼沼,后拥危峰雄伟壮观。四周围,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殿内采用减柱造,扩大了空间。是国内规模较大的一座宋代建筑。殿内有宋代彩塑43尊。姿态自然神情各异,塑工高超,是我国宋塑中的精品。

晋祠之铭并序碑 在晋祠贞观宝翰亭内。唐太宗撰文并书。碑高195厘米、宽120厘米、厚27厘米。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建立唐朝后到此酬谢叔虞神恩,铭文歌颂宗周政治和唐叔虞建国策略,宣扬唐王朝的文治武功,以其巩固唐皇室政权。全文1203字,行书体,劲秀挺拔,颇有王右军书意。刻工洗炼,是仅次于《兰亭序》法帖的杰作,可谓行书楷模。

奉圣寺 在太原市西南郊晋祠南侧。全称十方奉圣禅寺。原为唐将尉迟敬德的别墅,唐武德五年 (622年) 建为寺,今已残坏。寺北浮屠院有舍利生生塔一座,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塔建于隋开皇年间 (581-600),宋代重修,清干隆十六年 (1751年) 重建。八角七级,高30余米,登塔远眺,晋汾景色尽收眼底。

豫让桥 在太原市西南24公里赤桥村。桥上勾栏围护,桥下晋水常流。春秋末期,晋卿智伯瑶为夺取赵家采地,决晋水以灌晋阳 (今太原),兵败被诛。家臣豫让为报仇谋刺未成,又漆身毁容,吞炭变哑,趁赵襄子游晋祠之际,怀利刃伏于祠北里许桥下,赵至马惊仍未刺成。赵执豫让欲杀,豫让曰:“忠臣不忧身之死,明主不掩人之善。愿请君之衣而击之,则虽死无怨矣!”赵伶其义,脱下锦袍,豫让击袍三剑而自刭。后人以豫让血流桥下,因名赤桥,亦称豫让桥。

天龙山石窟 在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天龙山腰。四周山峦起伏,山头龙王石洞泉水荡漾。石窟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东峰8窟,西峰13窟。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自东魏至唐,历魏、齐、隋、唐四个朝代。以唐代最多,达15窟。石雕体态生动,刀法洗炼,具有丰富的质感。宋代改名圣寿寺,寺宇已毁。寺前蟠龙古松苍翠蔽日。

大佛寺 在太原市西北20公里土堂村。又称净因寺。东临汾水,古柏参天。据考证,寺始建于北齐,金泰和五年 (1205年) 重建,明代又多次重修。现存除垂带下端两躯石狮为金代雕刻外,余皆明清遗物。各殿塑像清代曾予装绘,已失明塑风格。寺址两侧明嘉靖二十年 (1541年) 依山崖筑有重檐歇山式楼阁一座,供一佛二菩萨,佛高9米,结跏趺坐。“土堂怪柏”亦为太原一景。

窦大夫祠 在太原市西北20公里上兰村、汾河峡谷左侧。祠内古柏苍翠。晋国大夫窦犨封地太原,曾开渠兴利,后人在此立祠祀奉。历代都留有碑记。现存山门、献亭、大殿等都是元至正三年 (1343年) 重建,局部还保留宋金时期风格。其中献亭甚大,后檐柱,用大殿明间廊柱代替,结构简练而严谨,为金元建筑中所罕见。祠旁清泉自烈石山苍崖下涌出,水温较低,人称“寒泉”。“烈石寒泉”为太原名胜之一。

多福寺 在太原市西北24公里崛山之巅。山势陡峻,松柏遍野。为太原着名风景之一。寺在山顶小峪之中,极富古刹风趣。寺始建于唐贞元二年 (786年)。唐人李克用、李存勖 (后唐庄宗)父子曾到此佛焚香,寺况空前。宋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年间 (1368-1398) 重建,后又多次重修。唯寺前山巅砖塔,仍是宋代原构。寺旁小屋,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傅山读书处。

山西的旅游线路大致可分为四条:
北线--古代建筑艺术线,有五台山、云岗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等;
南线--古代文化艺术线,包括最南部的永乐宫、关帝庙,可与敦粕壁画相媲美的元代壁画;
东南线--古代彩塑艺术线;
西线--山川风光艺术线,北武当山、庞泉沟、蟒河自然保护区,风光秀丽,雄伟壮观。

山西旅游区:
一、大同旅游区。主要景点:大同市---云岗石窟、华严寺、善化寺、九龙壁,浑源县---恒山、悬空寺,应县--应县木塔,代县---雁门关、杨忠武祠、边靖楼、赵杲观。
二、五台山旅游区:五台山寺庙群、五台山自然风光。
三、壶口旅游区。壶口瀑布及沿线:广胜寺、尧庙、大槐树、苏三监狱。
四、晋中旅游区:太原市---晋祠,平遥县---平遥古城、双林寺,灵石县---王家大院、绵山,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太谷县---曹家大院等。
五、运城旅游区:解州关帝庙、常平关帝庙、盐池、普救寺、黄河铁牛、永乐宫、飞云楼、秋风楼、五老峰、王官谷、小浪底。
六、太行旅游区:即长治、晋城两市旅游区,主要景点:沁水县---历山、柳氏民居,阳城县---蟒河、皇城相府、磨滩,壶关县---太行大峡谷,黎城县---黄崖洞,陵川县---王莽岭、锡崖沟、武家弯。
七、其它重要景点:芦芽山、庞泉沟、娘子关、灵空山
山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忻州地区五台县
壶口风景名胜区 ---临汾地区吉县
五老峰风景名胜区 ---运城地区永济县
恒山风景名胜区 ---大同市浑源县
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 ---吕梁地区方山县
山西省级风景名胜区:
绵山风景名胜区 ---晋中地区介休市
灵空山风景名胜区 ---长治市沁源县
石膏山风景名胜区 ---晋中地区灵石县
姑射山风景名胜区 ---临汾地区
晋祠--天龙山风景名胜区 ---太原市晋源区

山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历山自然保护区 ---晋城市沁水县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 ---吕梁地区交城县

山西国家级国家森林公园:

五台山国家森林公园 ---忻州地区五台山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 ---忻州地区宁武县
禹王洞国家森林公园 ---忻州地区
恒 山国家森林公园 ---大 同 市浑源县
赵杲观国家森林公园 ---忻州地区代县
交城山国家森林公园 ---吕梁地区交城县
五老峰国家森林公园 ---运城地区永济市
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 ---晋中地区榆次市
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太 原 市晋源区
关帝山国家森林公园 ---吕梁地区交城县
云 岗国家森林公园 ---大 同 市
龙 泉国家森林公园 ---晋中地区左权县
方 山国家森林公园 ---吕梁地区方山县
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 ---长 治 市沁源县
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 ---长 治 市
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 ---运城地区垣曲县
人文旅游资源
寺庙宫观: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为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其中唐代:五台南禅寺大殿、佛光寺东大殿和芮城广仁王庙,五代:平顺大云院、平遥镇国寺万佛殿等,宋、辽、金代:有近百处,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宋代的晋词圣母殿,高平游仙寺、崇明寺、开化寺、大雄宝殿,辽金的大同华严寺建筑群,大同善化寺,朔州崇福寺、应县净土寺正殿,五台佛光寺文殊殿,晋城青莲寺大雄宝殿,长子崇庆寺万佛殿,汾阳太符观和文水武则天庙。元代以后的古建筑:元代的永乐宫、广胜寺;北魏始建而重建于明代的悬空寺;五台山建筑群,净土宗道场的玄中寺,平遥双林寺,全国武庙之首的解州关帝庙,属明清时期。其它:孟县藏山庙、介休后土庙、绵山回銮寺、万荣飞云楼、秋风楼,灵空山圣寿寺,临汾尧庙
古塔:历代古塔280多座:应县佛宫寺释达塔、五台山白塔、代县阿育王塔、太原永祚寺双塔、洪洞广胜寺飞虹塔和永济普救寺莺莺塔最为着名。
石窟造像:规模较大的石窟有北朝时期19处,隋唐时期21处,宋代2处,元代2处,明代5处,加上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共51处。
城垣关隘:长城延伸地:大同、朔州、忻州、晋中、吕梁、阳泉,3500公里。关隘:雁门关、平型关、宁武关、娘子关、偏关。古城垣较为完整的有平遥城和娘子关城。
古代壁画:寺观壁画,现存有两万七千平方米。其中唐代:三十二平方米,五代:二十多平方米,辽代:十五平方米,宋代:八十六平方米,金代:四百四十多平方米,元代:一千四百三十多平方米,明代:二千三百多平方米,清代:二千九百一十多平方米。
古代彩塑:现有古代彩塑近一万三千尊。其中唐代:八十二尊;五代:十一尊;宋、辽、金:三百九十四;元代:三百八十六尊;明代:五千八百七十八尊;清代:六千余尊。
古文化遗址:旧、新石器时代:芮城西侯度遗址及合河遗址、襄汾丁村遗址、沁水下川遗址,夏代以后的重要古遗址和墓葬:太原罗城春秋墓、侯马晋国古都遗址、朔州汉墓群、高平长平之战遗址、晋阳古城遗址
革命历史纪念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武乡县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武乡王家峪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平型关战役旧址、五台县松岩口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刘胡兰烈士纪念馆,其它:黄崖洞保卫战故址、左权将军牺牲纪念地、抗日华侨女英雄李林纪念馆、长治太行太岳烈士陵园、毛泽东故居
山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大同市:古称平城,北魏前期国都,辽、金时为陪都,称西京。素为晋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物有公元453——495年(北魏时期)开凿的云冈石窟,上下华严寺、普化寺、九龙壁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遥县:春秋时为晋国中都邑,汉为京陵县。北魏时平陶县治,因避讳太武帝名而改平遥县。平遥城内文物遗址:古城墙,是我国仅存的较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始建于西周,明洪武三年扩建,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城内街巷、居民宅院;城外双林寺、镇国寺。
代县:晋北地区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之重镇,名胜古迹:雁门关、边靖楼、阿育王塔、杨家祠堂、赵杲观。历史上陈子昂、李白、王昌龄、王维、李贺,范仲淹、元好问等都曾留下关于代县名胜古迹的传世之作。其它:剪纸,面塑,刺绣。
祁县:祁县县城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祁县名人:祁黄羊、王允、温峤、温庭筠、戴廷式等。文物:乔家大院、渠家大院(清末民初民居)。祁县古城:古老店铺和寺庙,砖雕石刻,油漆彩绘。古籍藏书,历史文物,民间艺术。祁县秧歌,元宵社火,腊塑、面塑、剪纸。
新绛县:晋南商城,自北魏始设州置郡,是山西南部有名的古城和商贾之地,有隋、唐、宋、元、明、清文物:绛守居园池、绛州大堂、龙兴寺内室塔。《绛帖》,系全国四大名帖之一。其它:绛州鼓楼、钟楼、乐楼、稷益庙壁画。新绛名人:荀子、王之涣、高克明、李毓秀。
民俗风情
民居建筑:襄汾丁村民俗博物馆、祁县民俗博物馆、定襄民俗博物馆
名特产品、风味小吃:杏花村汾酒、山西面食、平遥推光漆器、新绛云雕、漆刻器、大同铜器
地方土产:山西老陈醋
山西老陈醋是山西的名特产。老陈醋酸醇、味烈、味长,酸得发甜、可口。虽然酸度为5度,但不觉得尖酸、难耐。这种醋存放时间长了,不仅不发霉变质,反而是越久越香。老陈醋不仅是调味佳品,还有破血瘀、除坚积、消食、杀恶毒等功用。
山西特产:
山西名产中,以汾酒、竹叶青最为有名。清除老陈醋也并不逊色,知名度颇高,而且独树一帜,盛名中外。此外,五台山“台蘑”、大同黄花、恒山黄芪、稷山板枣、平陆百合、蒲州青柿、垣曲猕猴桃、清除葡萄、上当“党参”、晋城红果、代县辣椒、晋祠大米、“沁州黄”小米、太谷中药“龟灵集”、定坤丹、长治大风丸、候马男宝、洪洞甲鱼、运城黄河鲤鱼、高平丝绸、平阳木板年画、大同艺术瓷、铜器、平遥推光漆具均属名产之列。
饮食特色
太原清和元头脑
太原清和元头脑,是用羊肉、羊髓、酒糟、煨面、藕根、长山药、黄芪、良姜八宗物品混合煮成的不稠不稀的汤,故又称作为八珍汤。在吃头脑时,还要佐以腌韭,作为药引。
头脑实质上是一种用以滋补的医疗食品。太原的头脑是明末清初的“仙医”傅山发明的,傅山字青主,太原人,是一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的抗清志士。在明朝灭亡之后,清兵铁骑蹂躏中原广大的汉族人民,傅山坚决不向暴力低头,一生奔波于抗清的事业,他见中原人民体质较弱,就决心利用自己的医道之长,帮助人民强身健体,以抗击清朝的残酷统治。在这个想法指导下,他把脑筋动到了家乡人民爱吃的“头脑”上。经过他的改进,确定了太原头脑的八味配方。
羊肉味甘性热,补虚开胃;藕根清热化痰;山药补脾除湿;黄芪味甘性温,补脾健肺;良姜味辛性热,温中下气,暖胃消食。这些配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剂温补而不腻,清薄而可口的药饵。人们清晨起来喝上一碗头脑,既充饥活血,又取得了滋补之效。
傅山不仅精于医道,而且擅长书法。他在发明了太原头脑之后,还特地给这家经营头脑的饭馆题写了店招:清和元,在这三个大字的上边又写了一行小字:“头脑杂割”,合起来就是“头脑杂割清和元”。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店招,它具有深刻的含意。在明朝之前,有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在明朝之后,有满洲建立的清朝,这两个王朝都实行对汉人的民族歧视政策,统治也很残暴,傅山写的这块店招,就是时刻提醒人们,要宰割清和元统治者的头,坚持民族气节,这便是太原头脑的来历,也是“清和元”命名的由来。
改刀肉
塞北古城平泉,有一种传统风味小吃——改刀肉。改刀肉以猪肉和竹笋为主料,切成丝翻炒,边炒边加入鸡鸭汤、口蘑汤、酱油、绍兴酒、香油等。待肉、笋成为金黄色后,浇上汁水,盛入盘中,成品改刀肉,外形犹如一座金字塔,笋丝柔韧,肉丝筋硬,味道鲜美,爽口而不腻人。
改刀肉还有耐贮存的优点。冬季装篓可存放三个月,炎热的夏季也能存放一周左右,要吃时加热即可,其味不变。传说改刀肉的绝技还是清宫中传出来的哩。清朝干隆年间,皇宫御膳房里有位姓刘的师傅,有一手做改刀肉的绝技,伺候了皇帝几十年,皇帝对他的手艺非常满意。后来,刘师傅年纪大了,就退休回到了故乡平泉,开起了一家饭馆。刘师傅在平泉收了五个徒弟,并毫无保留地把改刀肉的绝技传给了他们。刘师傅在病危时还谆谆叮嘱五个徒弟,要他们齐心合力,把改刀肉的绝技传下去。
五徒弟遵照师傅的遗愿,把饭馆改名为“五奎园”,就是表明大家一起将改刀肉的绝技发扬光大。五个徒弟经营有方,改刀肉的美名到处传扬开来,当时张家口外蒙古族的48家王爷进京朝觐,路过平泉时,不但要停下来一尝为快,而且还把改刀肉当成高级礼物,带进京城,馈赠亲朋好友。从此,“五奎园”和改刀肉誉满全国。
子推蒸饼
子推蒸饼,俗称蒸饼,是山西地方的传统食品,据说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子推蒸饼以精粉、猪板油、大葱、香油、花椒粉、碱为原料,经过和面、发酵、上碱、揉面、擀面、加料、揪剂、压形、笼蒸等诸多工序制成。成品蒸饼具有松软、香绵、层多、味美等特点。子推蒸饼相传是寒食节流传下来的一种熟食。
寒食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时间是清明节前一日,又一说是清明节前二日。寒食节的主要特点是禁火,即禁止热食。为什么会形成这一习俗呢,传说是为了纪念晋国的大夫介子推。春秋初期的晋国,内乱不已,晋国公子重耳为避祸,出国逃亡19年,尝尽了人世间的艰辛。在这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介子推一直追随重耳,不离左右。
有一次,他们断炊绝粮,陷入困境,介子推割下了自己腿上的肉,供重耳食用充饥。后来重耳回国,做了晋国国君,史称晋文公。接着,晋文公对一直跟随自己逃亡的臣僚论功行赏,唯独把介子推给忘了。介子推也不向晋文公邀功请赏,而且更不耻与那些挟功求禄的势利之人同朝为臣,就带着母亲隐居到今山西介休县内的绵山。
晋文公知道后,追忆起介子推的忠诚,十分后悔,就亲自去请介子推下山。介子推却躲起来,坚决不肯与晋文公见面。为了逼介子推出山,晋文公就下令火焚绵山。不料介子推守志不移,宁愿被火烧死,也不肯出山,结果他与母亲双双抱树而死。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忠诚坚贞的介子推,就在他死的这一天,不举烟火,也不进热食,所以这一天便被称为寒食节了。那么这一天人们吃什么呢,都是事先做好一些食品,在寒食节冷食。这些食品主要的就是蒸饼,因为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的,所以又称为子推蒸饼。

Ⅲ 关于柳的离别诗句

1. 关于柳的离别诗句
关于柳的离别诗句 1.带柳字的送别诗

1.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2.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王之涣《送别》

3.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杨巨源《折杨柳》

4.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刘禹锡《杨柳枝词》

5. 含烟惹雾每依依, 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 半留相送半迎归。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读音:柳liǔ

释义:(名)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 (名)二十八宿之一。 (名)(Liǔ)姓。 ‘逆序’ 柽~|垂~|旱~|河~|红~|柜~|蒲~|雪~|杨~|花~病|垂杨~ 桺 liǔ 古同“柳”。

笔画数:9

部首:木

含有柳字的诗句: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 王维(唐) 《渭城曲》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刘禹锡(唐)《竹枝词》

杨柳丝丝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丝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含柳的离别诗句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临川见新柳 【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隋无名氏诗: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柳永在《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中雪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柳 【唐】韩琮 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 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

这里有很多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长安新柳 【唐】陈光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临川见新柳 【唐】崔橹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柳 【唐】崔橹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题柳 【唐】狄焕 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

新柳 【唐】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柳绝句 【唐】杜牧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

柳 【唐】方干 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

柳 【唐】韩偓 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

柳 【唐】韩琮 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 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

柳 【唐】韩溉 雪尽青门弄影微,暖风迟日早莺归。 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

彭泽有情还郁郁,隋堤无主自依依。 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

咏柳 【唐】韩偓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 【唐】李峤 杨柳郁氤氲,金堤总翠氛。庭前花类雪,楼际叶如云。

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短箫何以奏,攀折为思君。

垂柳 【唐】李商隐 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肠断灵和殿,先皇玉座空。

柳 【唐】李商隐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

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 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

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题柳 【唐】李中 折向离亭畔,春光满手生。群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

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隋堤三月暮,飞絮想纵横。

柳 【唐】罗隐 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阑畔半垂沟。 明年更有新条在,绕乱春风卒未休。

柳 【唐】慕幽 今古凭君一赠行,几回折尽复重生。 五株斜傍渊明宅,千树低垂太尉营。

临水带烟藏翡翠,倚风兼雨宿流莺。 隋皇堤畔依依在,曾惹当时歌吹声。

柳 【唐】裴说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 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咏柳 【唐】吴融 自与莺为地,不教花作媒。细应和雨断,轻只爱风裁。

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灞陵千万。
3.关于“柳”的离别诗
令狐楚 【琴曲歌辞·蔡氏五弄·游春辞三首】 阊阖春风起,蓬莱雪水消。相将折杨柳,争取最长条。

宋璟 【送苏尚书赴益州】 我望风烟接,君行霰雪飞。园亭若有送,杨柳最依依。

李白 【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王之涣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戴叔伦 【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白居易 【莫走柳条词送别】 南陌伤心别,东风满把春。莫欺杨柳弱,劝酒胜于人。

雍裕之 【折柳赠行人】 那言柳乱垂,尽日任风吹。欲识千条恨,和烟折一枝。
4.关于柳的送别诗古诗
张籍《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周邦彦《兰陵王》:“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就是柳絮。苏轼有《杨花词》)

吴文英《风入松》:“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聂胜琼《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柳》 罗 隐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折杨柳》

施肩吾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堤上柳》戴叔伦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忆杨柳》白居易

曾栽杨柳江南春,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江边柳》雍裕之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5.和柳有关的送别诗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003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的就是这首诗。)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就是柳絮。苏轼有《杨花词》)

吴文英《风入松》:“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6.关于“柳”的离别诗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7.有柳的送别诗句
1.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2.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王之涣《送别》

3.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杨巨源《折杨柳》

4.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刘禹锡《杨柳枝词》

5.含烟惹雾每依依, 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 半留相送半迎归。——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6.杨柳丝丝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丝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无名氏《送别》

7.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8.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相关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着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着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家喻户晓。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

Ⅳ 山西临汾有哪几个县

临汾市辖14个县:尧都区、侯马市、霍州市、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古县、安泽县、浮山县、吉县、乡宁县、大宁县、隰县、永和县、蒲县、汾西县。

1、曲沃县

界于东经111°24'—111°37'和北纬35°33'—35°51'之间,隶属山西省临汾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北依塔儿山(崇山)、桥山、垆顶山和襄汾县为界,南靠紫金山(绛山)同绛县为邻,东与翼城县接壤,西北隔汾河和襄汾县相望,西南与侯马市毗连。

今县境南北长29.5公里,东西宽15.4公里,县域总面积437.9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2016年),辖5镇2乡、158个行政村,拥有中国成语典故之乡、中国成语典故传承基地、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旅游名县、中国最美乡村休闲旅游名县。

2、翼城县

位于省境西南,属临汾市管辖。地处中条、太岳两山之间,县境东临沁水,西接曲沃,北和浮山、襄汾眦邻,南与绛县、垣曲相连。不仅地处临汾、运城、晋城三市交界处,而且属秦、晋、豫“大三角”之中心地带。

翼城总面积为1163平方公里,下辖:唐兴镇、南梁镇、里寨镇、隆化镇、桥上镇、西闫镇6个镇和中卫乡、南唐乡、王庄乡、浇底乡4个乡,县政府驻唐兴镇。

3、襄汾县

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东临浮山、曲沃、翼城,西傍乡宁,南毗曲沃、侯马、新绛,北连临汾。总面积1034平方公里。全县常住人口46.09万(2017年)。 襄汾县下辖7镇6乡,境内有龙澍峪等景点。

4、洪洞县

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地处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东隔霍山与古县交界,西靠吕梁与蒲县相连,北与霍州、汾西县为邻,南与尧都区接壤。洪洞县下辖9个镇、7个乡,463个行政村,国土总面积15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万亩,全县常住人口76.11万(2017年),是山西人口第一大县。

5、古县

是山西省临汾市的下辖县,位于临汾市东北部,太岳山南麓,汾河、涧河中上游,东与安泽毗邻,西与洪洞接壤,南与尧都、浮山相参,北与霍州、沁源交界。

古县境域南北长56.85公里,东西宽20.05公里。2013年,古县总面积1193平方公里,辖4镇3乡(北平镇,古阳镇,岳阳镇,旧县镇,石壁乡,永乐乡,南垣乡);2010年,古县总人口为91798人。

6、安泽县

位于山西省境西南部,临汾地区东北、太岳山东南麓。因其居霍山太岳山之阳,故又称之“岳阳”。截止2013年,安泽县辖4个镇、3个乡、1个社区中心,4个社区居委会。面积 1967平方公里,人口8.26万,县政府驻府城镇。

7、浮山县

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位于山西省境西南部,地处太岳山南麓,临汾盆地东缘,西傍临汾、襄汾,南临翼城,东连安泽,东南毗沁水,北接古县。

2006年,浮山县生产总值达到17.6亿元,比2002年增长73.1%,年均增长14.7%人均达到1.4万元。2013年,浮山县总人口13万人,主要有回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分布。2014年浮山县有2镇、 7乡,面积946平方公里。

8、吉县

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位于山西西南边隅,地处黄河中游东岸、吕梁山南端。东以石头山、金岗岭、姑射山为界,与蒲县、尧都区、乡宁县接壤。

西临黄河,与陕西宜川县相望;南以下张尖为界,与乡宁县昌宁镇相接;北以处壑沟为界,与大宁县相临。至2013年,吉县下辖3个镇、5个乡,79个行政村,总面积1777.26平方公里,总人口108381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7亿元元。

9、乡宁县

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端,临汾市西隅,吕梁山南端,西隔黄河与陕西为邻,面积2029平方千米,辖5镇5乡,全县常住人口24.22万(2017年),县政府驻昌宁镇。

10、大宁县

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位于山西省吕梁山南端,北与永和县接壤,南同吉县毗连,东与蒲县、隰县为邻,西与陕西延长县隔黄河相望。县域面积967平方千米,总人口6.8万(2013年)。

11、隰县

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位于临汾市西北边缘,晋西吕梁山南麓,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县政府驻龙泉镇。

东临汾西,西连永和,南与蒲县、大宁接壤,北与石楼、交口毗邻,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52公里,总面积1415.3平方公里(2008年),总人口10.30万(2009年),2009年,隰县生产总值60281万元。

12、永和县

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地处吕梁山脉南端,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东岸,临汾市西北边缘。县境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46公里,总面积1219平方公里。永和东邻隰县,南连大宁县,北与石楼县接壤,西与陕西延川县一河之隔。

永和县总面积为1212平方公里,全县辖2镇5乡,79个行政村,314个自然村,总人口53539人(2002年)。县政府驻城关镇。2009年,永和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87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

13、蒲县

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西南侧,东与洪洞接壤,西与大宁毗邻,南与吉县、临汾相连,北与隰县、汾西交界。辖4镇5乡。县域面积1510平方公里,2016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10810人。

14、汾西县

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位于临汾市北部,吕梁山东南麓,北连吕梁市交口县、晋中市灵石县,南接洪洞县,西依姑射山与隰县、蒲县接壤,东邻汾河与霍州相望。汾西县国土面积880平方公里,5个镇、3个乡,总人口14万(2007年)。2011年,汾西县生产总值完成15.8亿元,同比增长15.3%。

Ⅳ 运城市地域有多大有多少人有多少名人在这里长大

拼音:YUNCHENG
邮编 044000
区号 0359
车牌:晋M
别称:凤凰城
市树 国槐
市花 月季 菊花
市政府驻地:河东街
2006年CCTV十佳魅力城市

http://ke..com/view/4723.html?wtp=tt

运城市古称河东,因“盐运之城”而得名。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市毗邻,西、南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全市辖1区2市10县、146个乡镇(办事处)、3338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500万,其中乡村人口351万,占71%。全市国土面积1.4万平方公里,总耕地877.3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2.15亩。�
运城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最早发祥地之一。距今约18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生息。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中国奴隶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的都城均在这里。春秋时统属晋国,晋献公于公元前669年定都于绛(今绛县)。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运城属魏,当时,魏国的都城在安邑(今夏县禹王城一带)。秦始皇统一中国,设36郡,运城属河东郡,治所安邑。以后两千多年,建置频繁,但一直惯称这一地区为“河东”。新中国建立后,成立运城专署。1954年,运城、临汾两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1970年,晋南地区撤消,重设运城地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运城地区设运城市。�
运城市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是传统的农业大区。年平均降雨量525毫米,日照2350小时,气温13摄氏度,无霜期212天,农业生产条件较为优越。历史上“嫘祖养蚕”、“后稷稼穑”、“舜耕历山”等与农业有关的优美传说均发生在这里。在四、五千年以前,河东先民已掌握了种植高粱的技术,开中国高粱栽培之先河。在三千多年前,已有劳动人民在黄河、汾河谷地建立了农业据点。春秋末期,这里的汾河谷地就因农业发达、人口聚集而兴起了着名的城市绛州(今新绛)。新中国成立后,运城一直是山西省乃至全国的麦棉基地。13个县(市、区)中有11个曾被列为山西省商品粮基地县,其中六个被确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两个被列为国家商品棉基地县,一度被称为“山西的乌克兰”。近年来,坚持科技调产,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果、畜、菜、粮、棉五大主导产业,粮经比例由过去的8:2调整为5:5。仅苹果一项就达300多万亩,成为全国优质果品基地之一。龙头企业发展到232家,32家初具规模,带动全市22万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粟海、忠民、新绛蔬菜产业集团跨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编辑本段交通概况
公路方面,全市通车总里程达到14063.5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99.2公里;全市高速公路达到315公里,北上太原、南下西安、东去郑州都有高速公路直达,运城中心城市到各县市一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
铁路方面,南(大)同蒲(州)铁路北接太原,西南方向与陇海铁路大动脉连接;侯(马)西(安)铁路是晋煤外运的大通道,目前正在进行扩能和电气化改造;运城至河南三门峡铁路已经列入“十一五”规划。
航空方面,运城机场已经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太原 沈阳 昆明等9条航线,可以起降大型客机。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目前即将完成4D国家干线级机场改造,可以起降大型客机。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2005年,运城市辖1个市辖区(盐湖)、10个县(临猗、万荣、闻喜、稷山、新绛、绛县、垣曲、夏县、平陆、芮城),代管2个县级市(永济、河津)。
运城市 面积14106平方千米,人口500万。
盐湖区 面积1237平方千米,人口62万。邮政编码044000。区人民政府驻府东街。
永济市 面积1221平方千米,人口43万。邮政编码044500。市人民政府驻城东街道。
河津市 面积593平方千米,人口36万。邮政编码043300。市人民政府驻城区街道。
芮城县 面积1161平方千米,人口38万。邮政编码044600。县人民政府驻古魏镇。
临猗县 面积1350平方千米,人口53万。邮政编码044100。县人民政府驻猗氏镇。
万荣县 面积1037平方千米,人口42万。邮政编码044200。县人民政府驻解店镇。
新绛县 面积600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043100。县人民政府驻龙兴镇。
稷山县 面积680平方千米,人口33万。邮政编码043200。县人民政府驻稷峰镇。
闻喜县 面积1160平方千米,人口38万。邮政编码043800。县人民政府驻桐城镇。
夏 县 面积1328平方千米,人口35万。邮政编码044400。县人民政府驻瑶峰镇。
绛 县 面积968平方千米,人口27万。邮政编码043600。县人民政府驻古绛镇。
平陆县 面积1151平方千米,人口25万。邮政编码044300。县人民政府驻圣人涧镇。
垣曲县 面积1620平方千米,人口22万。邮政编码043700。县人民政府驻新城镇。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 盐湖区包括:姚孟办、东城办、西城办、南城办、北城办、中城办、安邑办、大渠办、解州镇、龙居镇、陶村镇、泓芝驿镇、北相镇、三路里镇、东郭镇、席张乡、金井乡、王范乡、冯村乡、上郭乡、上王乡。 河津市包括:城区街道办事处、小梁乡、下化乡、赵家庄乡、阳村乡、柴家乡、僧楼镇、樊村镇、清涧街道办事处、柴家乡。永济市包括:城东街道、城西街道、城北街道、虞乡镇、卿头镇、开张镇、栲栳镇、张营乡、蒲州镇、韩阳镇。 芮城县包括:古魏镇、风陵渡镇、阳城镇、永乐镇、大王镇、南卫镇(这个“卫”字是我简化以后的,真正的“wei”字我的输入法里没有,但字的意思是石磨盘)、西陌镇、陌南镇、东垆镇 临猗县包括:猗氏镇、牛杜镇,嵋阳镇、楚候乡、庙上乡、七级镇、临晋镇、东张镇、角杯乡、孙吉镇、北辛乡、耽子镇、北景乡、三管镇。 万荣县包括:解店镇、南张乡、裴庄乡、光华乡、荣河镇、万泉乡、高村乡、贾村乡、王显乡、通化镇、西村乡、皇甫乡、汉薛镇。 稷山县包括:稷峰镇、翟店镇、西社镇、清河镇、化峪镇、太阳乡、蔡村乡 垣曲县包括:新城镇、毛家镇、皋落乡、长直乡、王茅镇、解峪乡、华峰乡、古城镇、历山镇、英言乡、蒲掌乡。 绛县包括:古绛镇、横水镇、南樊镇、安峪镇、大交镇、磨里镇、陈村镇、卫庄镇、郝庄乡、冷口乡 夏县包括:瑶峰镇、水头镇、禹王乡、胡张乡、裴介镇、尉郭乡、庙前镇、埝掌镇、南大里乡、泗交镇、祁家河乡。 平陆县包括:圣人涧镇、部官乡、坡底乡、杜马乡、洪池乡、三门镇、张村镇、张店镇、曹川镇、常乐镇。 闻喜县包括:桐城镇、郭家庄镇、裴社乡、石门乡、河底镇、后宫乡、侯村乡、东镇、礼元镇、薛店镇、畖地镇、神柏乡、阳隅乡。 新绛县包括:龙兴镇、泽掌镇、北张镇、三泉镇、古交镇、万安镇、横桥乡、阳王镇。
编辑本段历史人文
运城市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物古迹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相传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嫘祖教民养蚕于夏县。舜建都蒲坂(今永济),禹建都安邑(今夏县)。重要文化遗址有芮城的西候度;垣曲的南海峪岩洞、同善镇的“帝舜故里”遗存;夏县的禹王城、东下冯、西阴;永济的独头、尧王台;河津的西王村、北里村;绛县的原窑河;平陆的七里坡等。重要文物古迹有芮城永乐宫,它不但建筑别致,而且有着精美的元代巨幅壁画,以其精湛的艺术魅力着称于世。此外还有解州关帝庙;永济普救寺莺莺塔、万国寺;万荣的飞云楼,秋风楼,稷山的青龙寺;新绛的稷益庙等,都是运城的重要文物古迹。
运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以来,公候将相、学者志土,代不乏人。上古时期就有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后稷稼穑,嫘祖养蚕,黄帝战蚩尤等历史传说,春秋时富贾大商猗顿,汉代绛候周勃,三国名将关羽,隋未哲学家、教育家文中子王通,唐初“四杰”之首王勃,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唐玄宗宠妃杨玉环,大将薛仁贵、张守硅、宋代着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等,皆为本市历史名人。戊戌变法的六君子之一杨深季以及辛亥革命时期的张士秀、李岐山、景梅九等着名人士,在河东大地上都负有崇高声誉。
编辑本段经济
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624.2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86.4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山西省第三位。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大潮中,运城彰显出五大优势: 社会发展
全市负有盛名的十大农产品是:小麦、棉花、苹果、稷山板枣、王过酥梨、绛县山楂、蒲州柿子、临晋酱玉瓜、万荣大黄牛、黄河鲤鱼,一批优质农产品已经打入首都和国际市场。�
运城市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西省新兴的工业基地。
这里有全国最大的无机盐化工基地南风集团、装备规模居世界第一的运城制版集团、亚洲最大的铝工业基地山西铝厂、全国第二大铜冶炼基地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铁道部的龙头企业永济电机厂等大型企业。近年来,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六大产业群体。即:铝电材联营、钢铁和镁业等冶金产业群,日用化工、煤化工和医药产业群,机械及精密铸造产业群,新型材料、玻璃器皿等亮点产业群,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群,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群。
培育了海鑫、阳光、通达、振兴、忠民、粟海、龙门、南风、关铝、制版、亚宝、丰喜等一批年产值达到10亿元、30亿元、5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大集团。海鑫、阳光、通达、振兴、粟海、龙门等6家民营企业进入全国500强,海鑫集团成为全国民营企业最大纳税户。钢铁总产量达到480万吨;金属镁产量达到16万吨,占世界的25%、全国的50%、全省的80%;化工产品元明粉、硫酸钾、洗衣粉的产量分别占到国内市场的60%、50%、25%以上;电解铝产量2005年将达到90万吨,氧化铝将突破2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基地,“神舟6号”火箭用的就是关铝的电解铝;以镁铝合金、磁性材料、精密铸造、汽车零部件、纳米材料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30余个。�
运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交通上,南同蒲铁路纵贯南北,侯西铁路横亘东西,南同蒲铁路侯马至东镇段复线建设已接近尾声。境内有运(城)风(陵渡)高速公路、运(城)三(门峡)高速公路和侯(马)运(城)高速公路,禹门口、风陵渡及三门峡三座黄河公路大桥联结西北、西南和中原地区,与洛阳、郑州和西安形成了纵横交错网络。全市公路里程8611公里,居全省第一,高速公路里程235公里,居全省第一;环中心城市高速网和通往各县(市)的一小时经济圈初步形成;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村村通油路,93.3%的村通客车。特别是运城关公机场成功通航,直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航线,架起了运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空中通道,填补了黄河金三角地区的空中交通空白。中心城市建设上,改造了七大出入口,南风广场正式对外开放,新区建设进展顺利。水利上,全市扩建新建了尊村引黄、海鑫引水工程和禹门口提水枢纽等大型工程。完成了农村贫困地区的人畜饮水解困工程。电力上,全市建有电厂五座,初步形成了以500千伏、220千伏双环网为主干,以110千伏、35千伏覆盖全市各主要乡镇的现代化大容量电网结构。通讯上,全市已实现市话交换程控化、无线通信移动化,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每百人拥有量全省领先。�
运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九五”时期以来,全市经济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撤地设市后,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实际,努力建设山西省的农业大市、工业大市、教育大市、旅游大市,建设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具有河东文化特色的工贸旅游中心城市,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位居全省前列。2004年,全市GDP完成359.3亿元,同比增长15.4%;财政总收入43.5亿元,同比增长2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2.2亿元,同比增长2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5亿元,同比增长2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0.6亿元,同比增长21.1%;外贸进出口总额5.35亿美元,同比增长4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08元,同比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2587.3元,同比增长11.5%。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运城市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十分丰富。现存古迹200余处,文物景点1600余个,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元代壁画宝库芮城永乐宫、《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永济普救寺、中华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唐开元蒲津渡大铁牛、华北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历山原始森林及中华宰相第一村等。历史上“黄帝战蚩尤”、“嫘祖养蚕”、“后稷稼穑”、“舜耕历山”、“禹凿龙门”、以及曾显赫扬名一时的文臣武将名人关羽、柳宗元、王通、王勃、王维、司马光、薛仁贵、吕洞宾、杨贵妃、关汉卿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典故与传说。
运城是中国古文化的摇篮,文化艺术光辉灿烂,源远流长。有多次出访国外引起轰动的绛州鼓乐:有上下飞舞,左旋右转的民间花鼓;有参加亚运会开幕式名扬海外的绛县飞龙;有爬高滚球的文武狮子舞;有奇罕惊险的高跷;有造型优美、巧夺天工的抬阁、背阁;有飞光流莹、壮观迷人的河津转灯;有多次赴京演出的山西“四大梆子”之一蒲州梆子和深受观众喜爱的眉户;有做工精巧、食色鲜艳的面塑“河东花馍”;有独具魅力、生动逼真的民间剪纸、刺绣;有在天寒地冻之时赤脚露背的永济长旺“背冰”等等,使游客大开眼界
编辑本段根祖文化
运城,古称河东。这里,文化遗址荟萃,碑碣墓葬密集,文物景点星罗棋布,名胜古迹不可胜数,堪称名副其实的华夏之祖,炎黄之根,中国之本。这里,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的根,最古的源,是联系全球华人的历史纽带,是华夏文化基因的重要谱系依据。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这块“中华民族的滥觞之地”有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一致的认识,那就是:二十年成就看深圳,一百年变迁看上海,一千年沧桑(元、明、清)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秦、汉、唐)看西安,五千年文明(尧、舜、禹)看运城。只有到了运城,才能最直观地感知人类的始祖和起源。
编辑本段华夏十大根祖文化·曙猿篇
人们都知道,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但是,人和猿共同的始祖又源自何处呢?关于这个问题,世界考古学界有人说欧洲,有人说非洲,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运城市垣曲县发现的“曙猿化石”却证明,运城,才是人类真正的故乡。
曙猿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类人猿。曙猿化石发现以前,由于人类化石不断出土,人类摇篮说曾摇摆于各大洲。1856年和1907年,分别在德国发现的尼安德物人和海德堡人,使人类摇篮欧洲说风行于世。上世纪六十年代,考古人员在非洲发现了以埃及法尤姆人为代表的大量的早期高等灵长类动物化石后,非洲说又占了上风。1994年至199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运城市垣曲县发现了众多具有高等灵长类动物特征的牙齿、颌骨等古生物化石。中国科学家与美国科学家联手对这些化石进行精心考证和研究后,把这些化石命名为“世纪曙猿”化石,并证实这些化石生成于4000万年前。当时这里气候温润,湖泊交错,山青水秀,树高林密,很适宜古生物生存和繁衍。随后,两国科学家又联合在2000年3月16日出版的英国权威科学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认为“世纪曙猿”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最早的、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灵长类动物的祖先,约生活在距今4500万年至4000万年之间的中始新世。这样,中国就很可能是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灵长类动物的发祥地,垣曲则成为最早的人类发源地。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着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先生曾高度评价说:高等灵长类动物祖先的发现,“是中国20世纪考古生物学上又一极为重要的发现”,其意义“可与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现相媲美”。它不仅表明曙猿是一个十分原始的灵长类家系的成员,而且有助于解决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即在灵长类动物家族中,类人猿动物的世系源自何处。2000年4月11日,《人民日报》以《人类远祖起源于中国》为题,对“世纪曙猿”及其研究成果作了报道,指出:“专家认为,山西垣曲‘世纪曙猿’的发现,推翻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同时也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
“世纪曙猿”使它的发现地——运城垣曲这块古老的文化地域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引起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目前,垣曲县投资1.2亿元精心打造世界级品牌的“人类远祖园”工程已经破土动工。它将依傍黄河小浪底库区、历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形成一个既有崇山峻岭、峭岩绝壁,又有湖光山色、溶洞、森林与瀑布,集对外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园区,让远道而来的人们充分领略久远深厚的黄河文化。园区竣工投入使用后,垣曲县还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使其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编辑本段华夏十大根祖文化·用火篇
火的使用,堪称一项划时代的创举,大大加快了人类进化的步伐。人类用火,始于运城市芮城县183万年前的西侯度人。
原始社会时期,黄河大拐弯处的古河东地区(今运城市及临汾市部分县市),气候温润,水草丰美,树高林密,动物成群。那时,我们的祖先还不知道用火,在这里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一天,一场偶然的雷火,引燃了大片森林,成群的动物四散奔逃,有的丧生火海,有的逃往远方。大火过后,幸存下来的先民们一时失去了食物来源,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在灰烬中寻找被火烧过的动物肉和植物果实借以裹腹。然而他们却惊喜地发现,被烧烤过的食物与以往所吃的食物截然不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容易咀嚼。于是,他们开始留意保存火种。后来,先民们又从长期的实践中观察到,火虽然可怕,但可以烧熟食物,还能照明、驱寒,就有意识地采集火种,并尝试使用火、吃熟食。这对人类体质和大脑的发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祖先正是从大自然的恩赐中才发现了火,认识了火,学到了用火和吃熟食的本领。他们从最初小心翼翼地保存自然火种,到若干万年后发明钻木取火、撞击燧石取火,开创了中华民族取火用火的先河。1961年至1962年,考古学者在我市芮城县西侯度文化遗址考察时,在约50余米厚的更新世早期砂砾层中,发掘出了中国长鼻三趾马、山西披毛犀、晋南麋鹿、纳马象等20余种已绝种的古生物化石,其中呈灰、黑、灰绿色的哺乳动物筋骨、鹿角和马牙,与北京人遗址中发掘的被烧过的动物骨头和牙齿没什么两样。经过化验证明,这些动物遗骨的确是被火烧过的,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烧骨”。后经古地磁法测定,西侯度文化遗址距今至少在183万年以上。因而学术界认为,西侯度人点燃了人类第一把文明圣火,开创了人类的用火史,当为“人类烹调之祖”。这一发现,把人类用火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堪称西侯度人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火,给人类带来了熟食、光明和温暖;用火,大大加快了原始人类进化的步伐;人工取火,则标志着人类第一次掌握了改变物质世界的强大力量,使人类文明产生了重大飞跃。正是由于发现和使用了火,我们的原始先民们才逐步具备了全天候的活动能力和顽强的生存能力。难怪《世界史》中评价说:“火是一切发现中最伟大的发现,它使人类能够生存于不同的气候中,造出众多的食物并迫使自然力为人们工作”。这一评价可谓恰如其分。
火是一柄双刃剑,既给人类带来了福祉,却也常常引发灾难。用火之利,防火之害,遂成为人类一种永恒的追求。远古时期的人们对火的敬畏逐渐衍生为对火神的崇拜。远在氏族社会时期,就出现了专门祭祀火神的场所。当人类进入家庭生活阶段后,炉灶之火便被演化成火神的象征。时至今日,在运城及其他一些地方,人们还保留着每年腊月二十三日晚上祭祀灶神的习俗。
炎黄子孙们将中华圣火从远古演绎到现在,从地面演绎到天空,演绎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人类文明的演进史就是一部照耀全球的火文化的发展史。
编辑本段华夏十大根祖文化·后土篇
在运城市万荣县境内黄(河)汾(河)交汇处,有一座祠庙,是专为祭祀后土圣母而建的,它就是被誉为“海内祠庙之祖”的后土祠。这里,蕴涵着中华民族最深的根,最古的源,是联系全球华人的历史纽带,是华夏文化基因的重要谱系依据。
在中国远古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氏族(部落)的首领称为“后”。“后”是部落内一切重大事情的决策者、指挥者、领导者。而土者,地也。“地即母”(《后汉书·傀嚣传》),二者都是繁衍人类的。“后土”,就是母系氏族社会最高的女性君王。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认为,后土其实就是“女娲”。女娲,是中国远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一位很有名望的氏族部落首领。她置婚姻、育儿女(《风俗通义》),做笙簧、创舞乐(《世本·作篇》),使中华民族早在1万年前左右,就初现文明曙光。可以说,她是大地的最高君主,是华夏民族的原始先祖。人们出于敬仰,就像对赖以生存的大地一样对她顶礼膜拜,尊其为“后土娘娘”、“女娲娘娘”。
我国的用盐史始于运城,运城盐湖是我们祖先开发最早的盐湖。

http://ke..com/view/4723.html?wtp=tt

Ⅵ 谁给我详细介绍一下运城

给你一个地址吧:http://ke..com/view/4723.htm

运城市辖1个市辖区(盐湖)、10个县(临猗、万荣、闻喜、稷山、新绛、绛县、垣曲、夏县、平陆、芮城),代管2个县级市(永济、河津)。

运城市面积14106平方千米,人口500万。

盐湖区面积1237平方千米,人口62万。邮政编码044000。区人民政府驻府东街。

永济市面积1221平方千米,人口43万。邮政编码044500。市人民政府驻城东街道。

河津市面积593平方千米,人口36万。邮政编码043300。市人民政府驻城区街道。

芮城县面积1161平方千米,人口38万。邮政编码044600。县人民政府驻古魏镇。

临猗县面积1350平方千米,人口53万。邮政编码044100。县人民政府驻猗氏镇。

万荣县面积1037平方千米,人口42万。邮政编码044200。县人民政府驻解店镇。

新绛县面积600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043100。县人民政府驻龙兴镇。

稷山县面积680平方千米,人口33万。邮政编码043200。县人民政府驻稷峰镇。

闻喜县面积1160平方千米,人口38万。邮政编码043800。县人民政府驻桐城镇。

夏县面积1328平方千米,人口35万。邮政编码044400。县人民政府驻瑶峰镇。

绛县面积968平方千米,人口27万。邮政编码043600。县人民政府驻古绛镇。

平陆县面积1151平方千米,人口25万。邮政编码044300。县人民政府驻圣人涧镇。

垣曲县面积1620平方千米,人口22万。邮政编码043700。县人民政府驻新城镇。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盐湖区包括:姚孟办、东城办、西城办、南城办、北城办、中城办、安邑办、大渠办、解州镇、龙居镇、陶村镇、泓芝驿镇、北相镇、三路里镇、东郭镇、席张乡、金井乡、王范乡、冯村乡、上郭乡、上王乡。河津市包括:城区街道办事处、小梁乡、下化乡、赵家庄乡、阳村乡、柴家乡、僧楼镇、樊村镇、清涧街道办事处、柴家乡。永济市包括:城东街道、城西街道、城北街道、虞乡镇、卿头镇、开张镇、栲栳镇、张营乡、蒲州镇、韩阳镇。芮城县包括:古魏镇、风陵渡镇、阳城镇、永乐镇、大王镇、南卫镇(这个“卫”字是我简化以后的,真正的“wei”字我的输入法里没有,但字的意思是石磨盘)、西陌镇、陌南镇、东垆镇临猗县包括:猗氏镇、牛杜镇,嵋阳镇、楚候乡、庙上乡、七级镇、临晋镇、东张镇、角杯乡、孙吉镇、北辛乡、耽子镇、北景乡、三管镇。万荣县包括:解店镇、南张乡、裴庄乡、光华乡、荣河镇、万泉乡、高村乡、贾村乡、王显乡、通化镇、西村乡、皇甫乡、汉薛镇。稷山县包括:稷峰镇、翟店镇、西社镇、清河镇、化峪镇、太阳乡、蔡村乡垣曲县包括:新城镇、毛家镇、皋落乡、长直乡、王茅镇、解峪乡、华峰乡、古城镇、历山镇、英言乡、蒲掌乡。绛县包括:古绛镇、横水镇、南樊镇、安峪镇、大交镇、磨里镇、陈村镇、卫庄镇、郝庄乡、冷口乡夏县包括:瑶峰镇、水头镇、禹王乡、胡张乡、裴介镇、尉郭乡、庙前镇、埝掌镇、南大里乡、泗交镇、祁家河乡。平陆县包括:圣人涧镇、部官乡、坡底乡、杜马乡、洪池乡、三门镇、张村镇、张店镇、曹川镇、常乐镇。闻喜县包括:桐城镇、郭家庄镇、裴社乡、石门乡、河底镇、后宫乡、侯村乡、东镇、礼元镇、薛店镇、畖地镇、神柏乡、阳隅乡。新绛县包括:龙兴镇、泽掌镇、北张镇、三泉镇、古交镇、万安镇、横桥乡、阳王镇。

Ⅶ 唐朝的28大将

唐朝的二十八员大将应该是长孙无忌(齐国公),李孝恭(河间王),杜如晦(莱国公),魏征(郑国公),房玄龄(梁国公),高士廉(申国公),尉迟敬德(鄂国公),李靖(卫国公),萧瑀(宋国公),段志玄(褒国公),刘弘基(夔国公),屈突通(蒋国公),殷开山(勋国公),柴绍(谯国公),长孙顺德(薛国公),张亮(勋国公),侯君集(陈国公),张公瑾(郯国公),程咬金(鲁国公),虞世南(永兴公),刘政会(邢国公),唐俭(莒国公),李绩(英国公),秦叔宝(胡国公),罗成(越国公),薛仁贵(平阳郡公),薛丁山(两辽王),樊梨花(威宁侯)。

1.长孙无忌: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文德皇后同母兄。

2.李孝恭:李孝恭(591年-640年),唐朝宗室、名将。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曾孙,北周朔州总管李蔚之孙,隋朝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

3.杜如晦:杜如晦(公元585年-公元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长安)人。唐朝初年名相。

4.魏征:魏征(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 。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5.房玄龄: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齐州临淄人(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唐初政治家、宰相,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

6.高士廉:高俭(575年-647年),字士廉,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隋朝洮州刺史高劢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

7.尉迟敬德:尉迟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名融(后世误载名“恭”),字敬德,以字行,朔州善阳(今山西省神池县)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8.李靖: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

9.萧瑀:萧瑀(575年—648年),字时文,南朝梁明帝萧岿第七子,梁靖帝萧琮异母弟,萧皇后之弟。唐朝宰相,从小以讲孝道闻名天下,而且能够善于学习和书写,个性正直,为人刚正不阿,光明磊落。

10.段志玄:段志玄(598年-642年),名雄,字志玄,以字行,齐州邹平(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名将。

11.刘弘基:刘弘基(582年-650年),雍州池阳(今陕西泾阳)人,唐初名将,隋朝河州刺史刘升之子。

12.屈突通:屈突通(公元557~628年待考),复姓屈突,隋末唐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屈突通的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徙居昌黎(今辽宁朝阳),后家长安。父亲屈突长卿,北周时任邛州(治临邛,今四川邛崃)刺史。

13.殷开山:殷峤(?—622年),字开山,雍州鄠县(今西安市鄠邑区)人,唐朝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14.柴绍:谯国襄公柴绍(588-638年),字嗣昌,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人。唐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15.长孙顺德:邳国襄公长孙顺德(生卒年不详),唐朝初年外戚、将领,北魏太师、上党文宣王长孙稚曾孙,北周秦州刺史长孙澄之孙,文德皇后长孙氏的族叔。高祖起兵晋阳,拜统军,平霍邑、破临汾,又在桃林生擒隋主将屈突通,平定陕县,屡建战功。李渊称帝,拜为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

16.张亮:张亮(?-646年),郑州荥阳人(今河南郑州),唐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17.侯君集:侯君集(?-643年),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土桥镇侯家村)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朝名将。官至兵部尚书。封陈国公。

18.张公瑾:张公谨(594年-632年),字弘慎,汉族,魏州繁水(今河南省南乐县)人,唐朝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19.程咬金: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今山东东平西南)人。唐朝开国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20.虞世南: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21.刘政会:刘政会(?-635年),滑州胙城(今河南滑县牛屯镇)人。隋末唐初大臣。

22.唐俭:唐俭(公元579-656年),字茂约,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北齐尚书左仆射唐邕之孙,隋朝戎州刺史唐鉴之子。

23.李绩:李勣(j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

24.秦叔宝: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唐统一后,秦琼久病缠身,于贞观十二年(638)病逝。生前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死后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曰“壮”。贞观十七年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25.罗成:罗成,是隋唐系列小说中人物,排第七条好汉,罗艺之子,与秦琼是表兄弟,精通枪法,因皮肤白皙面容俊俏但却不苟言笑,有绰号“冷面寒枪俏罗成”。与秦琼、程咬金等于贾家楼结义,居末位。先后助瓦岗军攻破长蛇阵、铜旗阵,反王大会时夺得状元魁。

26.薛仁贵: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

27.薛丁山:薛丁山(公元649年—公元720年),小说演义人物,其历史原型为唐朝名将薛仁贵的儿子薛讷。母亲柳金花。娶樊梨花、窦仙童、陈金定为妻,曾率军平定西凉(西突厥),后因其子薛刚元宵夜酒醉打死皇子惊死高宗被武则天下令处死。

28.樊梨花:樊梨花,大唐贞观年间人,中国古代四大巾帼女英雄之一,她因与薛丁山平定西北边乱、沙场挥戈与共的故事而家喻户晓,在后世影响深远。樊梨花,在我国地方史记、掌故稗史中都有记载,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7)山西新绛县东尉村有多少人口扩展阅读: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又称《二十四功臣图》 ,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参考资料: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网络

Ⅷ 王之涣和苏轼有哪些诗

之涣
编辑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着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着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王之涣早年由并州(山西太原)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 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但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他的诗以《登鹳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着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1、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2、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3、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4、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5、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
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瞧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
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7、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8、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9、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0、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11、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醉书(其二)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人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13、哨遍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
归去来,谁不遣君归? 觉从前皆非今是。
露未晞,征夫指予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
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
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
云出无心,鸟倦知返,本非有意。

噫! 归去来兮, 我今忘我兼忘世。
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
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
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
念寓形宇内复几时? 不自觉皇皇欲何之?
委吾心、去留谁计? 神仙知在何处?
富贵非吾志。 但知临水登山啸咏,
自引壶觞自醉。 此生天命更何疑?
且乘流、遇坎还止。

Ⅸ 中国文化起源的代表性遗址有哪些

代表有
河姆渡遗址(浙江余姚)是1973年发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个重要的村落遗址,距今已有7000余年历史。经两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共出土各类生产工具、生活工具、建筑构件等文物7000余件。人们在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最早的木结构水井、最早的编织技术、最早的船浆……河姆渡遗址所展示的灿烂的原始文化,有力地证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祥地。1979年,这一结论被写进了中学历史教科书中。

红山文化: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古文化,位于赤峰市区东北隅的红山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分布于余杭境内的“良渚遗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

其他的有

西侯度遗址

位于芮城县中瑶乡西侯度村,为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大约180万年。经发掘出土的动物化石有巨河狸、鲤、山西轴鹿、粗面轴鹿、粗壮丽牛、山西披毛犀、三门马、古中国野牛、晋南麋鹿、步氏羚羊、李氏野猪、纳玛象等。石器出土数量不多,主要以石英岩为原料,类型有石核、石片、砍斫器、刮削器和三棱大尖状器。另外在文化层中还出土有若干烧骨,这是目前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石器和有切割痕迹的鹿角以及烧骨的发现,证明远在18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遗址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匼河遗址
位于芮城县风陵渡匼河村一带,北至永济市独头村北涧,南至芮城县涧口南沟,长达13.5公里范围内的17个地点组成的匼河遗址旧石器地点群,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匼河文化的代表遗址,地质时代为距今约60万年的更新世早期。1957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现。1960一1980年,先后5次发掘,出土的动物化石主要有肿骨鹿、披毛犀、扁角鹿、对丽蚌、德氏水牛、二门马、野猪、师氏剑齿象、东方剑齿象、纳玛象、三趾马等。文化遗物以石制品为代表,有石核、石片和石器等,主要原料为石英岩。石器数量较少,类型有砍斫器、刮削器、三棱大尖状器、小尖状器和石球。遗址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海峪洞穴遗址
位于垣曲县毛家湾镇店头村南海峪沟口东侧山腰,是目前山西省唯一旧石器时代早期洞穴遗址。1957年发现,1958年发掘。遗址由相邻的三个地点组成,洞穴产自震旦纪砂质石灰岩区,遗物和化石出自黄褐色的角砾岩中。第一地点含有动物化石,第二地点发现石制品和用火遗迹,第三地点动物化石和石制品皆有。该遗址与北京猿人晚期文化很相象,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下冯遗址
位于夏县城北15公里东下冯村东北的青龙河南、北两岸台地上,系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的典型遗址,其绝对年代经放射性碳素断代,为公元前1900至前1500年左右,距今3500—3900年。遗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1959年春考古调查时发现,1974年进行发掘。遗址西部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庙底沟二期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遗存,东、南部有商代早期的二里冈文化的城墙和圆形建筑基址,北部有东周时期遗存。遗址可分六期,其中一至四期属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遗迹有灰坑、房屋、墓葬、水井、沟槽、陶窑等。遗物有石、骨、铜、陶等不同质地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兵器、乐器等。青铜箭头、凿和石范的出土,表明当时已进入青铜器时代。

东下冯遗址的发掘,对于探索夏文化问题,促进夏代历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阴遗址
位于夏县尉郭乡西阴村东北土岭上,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民国15年(1926)发现并发掘,共出土60箱陶、石、骨器等遗物,其中有半个蚕茧化石。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大肆盗掘西阴文物达数卡车之多。1959—1963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再次调查,其面积为500x600米,遗物包含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庙底沟二期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三里桥类型的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1995年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再次发掘并出土了大批文物。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荆村遗址
位于万荣县万泉乡荆村西北500米,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遗址范围东西300米,南北300米,文化层厚2米。民国20年(1931),山西省立图书馆、北平女子师范学院研究所和美国弗里尔艺术馆合作发掘过该遗址。在出土的谷类炭化物中有黍和高梁两种,暴露有窑址、灰坑。采集有红陶、灰陶、彩陶、夹砂陶片。遗址保存较完整,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还有:位于夏县埝掌镇崔家河村北的崔家河遗址、位于绛县横水镇周家庄村东的周家庄遗址、位于新绛县泽掌镇光村西北的光村遗址、位于新绛县横桥镇西尉村南的西尉遗址、位于新绛县万安乡马庄村南的马庄遗址、位于闻喜县阳隅乡回坑村西的回坑遗址、位于永济市蒲州镇石庄村北的石庄遗址、位于荷城县大王乡金盛庄村西的金盛庄遗址、位于荷城县岭底乡坡头村的坡头遗址、位于平陆县西侯乡赵家滑村的赵家滑遗址等。

古动物化石遗址

土桥沟化石遗址
位于垣曲县古城镇寨里村土桥沟。民国15年(1926)瑞典古生物学家安特生发现。东西10--14公里,南北14—16公里,发掘出土有甲壳类、淡水软体动物、黄河猴等8种动物化石,距今约5000万年,是国际人类进化及始新统地层的最早资料。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担山石化石遗址位于垣曲县毛家湾镇担山石村南龙骨山的山腰,1957年发现。面积50平方米,属更新世晚期。出土有石英石片、三门马牙齿、鹿牙等化石。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独头化石遗址
位于永济市首阳乡独头村后涧河南北沟一带。1953、197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察,认定为共事匼河文化遗址范围。出土化石有象牙、野牛、猕猴、羚羊角等化石及大量石核、石斧、石刀、刮削器等。

七里坡化石遗址
位于平陆县杜马乡七里坡村东南800米崖嘴头下。1958年11月发现,采集有麂化石。

五龙庙沟化石遗址
位于平陆县杜马乡大涧北村西侧200米处。南北长3000米,东西宽150米,沟西岸断层的河湖相沉积的沙层和砾石层中,堆积层厚2—6米,出土有黄河象、三门马等哺乳动物化石。属中更新世时期。

小东延化石遗址
位于平陆县东延村小东延沟。南北长2000米,东西宽150米。沟两岸崖腰的河湖相沉积的沙层和砾石层中出土有黄河象、二门马、鹿、羚羊等哺乳动物化石,沉积层厚2—6米。属中更新世时期。

古城遗址

商城遗址
位于垣曲县古城镇南关外的毫清河与黄河间的高台上。1984年发现,1985年发掘。城内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中北方的城墙保存在地上,长330米,宽5—12米,残存高3—5米,夯层夯窝极为清晰,其它三面城墙均保留在地下。城东南为居民区,文化层较厚,有灰坑、窖穴等遗址;中部偏东有一组夯土建筑基址,可能是宫殿区。文化遗物主要为陶器,有高、大口尊、盆、罐、豆等,铜器有鼎、斝、爵等,此外还有卜骨。据地层和出土物判断,最晚不会晚于商代二里冈文化的上层,为一座较为完整的商代方国小城,是研究商前期历史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毫城商城遗址
位于垣曲县城东南25公里上、下毫城村之间的第二台地,1989年发掘。城址边长300米,正方形。夯土层中有早期陶片,西南角有龙山灰坑与较多汉墓。出土有双环素面扁壶、高和仰韶彩陶片及许多汉代瓦片。中国历史博物馆调查认为,该遗址对研究商、周及其之前文化具有重要价值。遗址现存元致和元年(1328)所立“殷商烈祖成汤圣王居毫故事片都”石碑。

禹王城遗址
位于夏县禹王乡的禹王村、庙后辛庄、郭里村一带,因传说夏禹曾在此居住过,故俗称“禹王城”。据考证,禹王城即春秋战国时的魏国国都安邑城,也是秦、汉及晋时的河东郡治所。遗址共分大城、中城、小城和禹王庙四部分。小城在大城的中央,禹王庙在小城的东南角,中城在大城的西南部。大城如梯形,总面积13平方公里。四面城墙皆版筑夯打而成,北墙和西墙保存较好,除北墙外,其余城墙都不直。东墙残长1530米,西墙长约4980米,南墙长3565米,北墙长2100米,外侧有护城壕。城北部有战国时代的灰坑和灰层,城中部偏东的庙后辛庄以北,发现一处战国中晚期的手工业作坊。中城方形,总面积6平方公里,其西、南两城墙分别是大城的西墙和南墙的一部分,北墙长1522米,东墙现存长960米,城内遗物丰富,堆积层厚2米左右,有战国时代遗存,但主要是汉代遗存。从出土遗物分析,中城稍晚于大城。小城总面积754000平方米,形状是缺去东南角的长方形。西墙和北墙分别长930米、850米,城墙现存宽1。4米。19卯年秋试发掘,出土遗物有大罐、盆、甑、小釜、碗等容器陶范,印有阴文“东三”的铲范、铧范、车辔范、六角承范、圆形承范、花纹范等。瓦分板瓦和筒瓦,瓦当多为云纹圆瓦当,此外还有五铢钱、半两钱、铁渣等。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魏城遗址
位于芮城县城北2.5公里,南北城墙在地面可见。古城东起柴涧村、铁家庄,西至后龙泉村、城南沟村,北至永乐宫北0.5公里,南至永乐宫门前,呈方形,周长4500米。残留于地面之上的城墙高出地面l—7米,城址宽度一般在13—15米之间。城墙版筑而成,古城东南、西北、东北三个城角保存较好,城外侧都有月牙状的夯土台。城内出土有东周时期的南、豆、罐、瓦等遗物,在城西柴涧村有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的墓葬群,出土过数批青铜器。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玉壁城遗址
位于稷山县城西南5公里处白家庄村西。其东、西、北三面皆为深沟巨壑,地势险要。玉壁城建于西魏大统四年(538),系西魏抵御东魏侵袭的前沿重镇。玉壁城早已废圯,夷为平畴,唯西、南两面尚有夯土残垣断壁。城的北面和西面,各有一个平顶土丘,与城相连,昔日均为城堡,现在北堡暗道尚存。城东沟里半坡地方,有一地道直通玉壁城下,道内宽约0.8—1米,高约1.2—1.8米,为东魏高欢攻城时所凿。对研究北朝史和古代战争史具有重要意义。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1885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358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645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1724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486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1809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1948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592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573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