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县人口多少亿
⑴ 河南林州概况
林州历史悠久,夏属冀州,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战国时为韩国临虑邑,后属赵国。
西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置县,以山取名,称隆虑县,因避殇帝刘隆名讳,改名林虑县。金贞三年(1215年)改为林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降州改为林县。民国29年(1940年)3月划分为林北、林县两县,林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五专区辖,林县属国民党统治区。民国32年(1943年)5月成立林县抗日民主政府,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七专区辖。民国35年(1946年)6月林北、林县合并,称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五专区辖。1949年8月属平原省安阳专区。1952年11月划归河南省,属安阳专区辖。1958年4月属新乡专区辖,1962年复归安阳专区辖。1983年撤归属安阳市辖。1994年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林县设立县级林州市,还归属安阳市下辖。
⑵ 请教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的历史沿革
林州是红旗渠的故乡,是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位于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1994年元月撤县设市,全市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总人口100万。 历史沿革 林州历史悠久,夏属冀州,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战国时为韩国临虑邑,后属赵国。西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置县,以西有隆虑山取名,曰隆虑县。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避殇帝刘隆名讳,改称为林虑县。金贞祐三年(公元1215年)升为林州,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改为林县。民国29 年(1940年)3月划分为林北、林县两县,林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五专区辖,林县属国民党统治区。民国32年(公元1943年)5月成立林县抗日民主政府,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革命根据地第七专区。民国35年(1946年)6月林北、林县合并,称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五专区辖。 1949年8月属平原省安阳专区,1952年平原省撤销划归河南省,属安阳专区辖。1958年4月属新乡专区辖,1962年复归安阳专区辖。1983年安阳地区撤销,划归安阳市辖。 1994年1月24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25号)同意撤销林县,设立林州市。由安阳市代管。 2000年,林州市辖14个镇、3个乡。总人口982254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103303 合涧镇 62887 原康镇 38708 桂林镇 40264 临淇镇 87499 五龙镇 64368 东姚镇 55502 采桑镇 47610 横水镇 82679 河顺镇 62056 东岗镇 48317 任村镇 45394 姚村镇 79866 陵阳镇 27646 城郊乡 92488 茶店乡 34869 石板岩乡 8798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3年元月,撤销原城关镇,新置4个街道:开元街道、桂圆街道、龙山街道、振林街道。 2003年,林州市辖4个街道、13个镇、3个乡:开元街道、桂圆街道、龙山街道、振林街道、横水镇、原康镇、姚村镇、五龙镇、桂林镇、任村镇、陵阳镇、东岗镇、东姚镇、临淇镇、河顺镇、合涧镇、采桑镇、石板岩乡、城郊乡、茶店乡。
⑶ 林县人口2020总人数口
林州市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林州市人口2021总人数口达109.34万。 林州市的常住人口为81.57万人,常住城镇人口为46.16万人,户籍人口为109.34万人,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2020年是全国第7次人口普查,普查数据正在进行中,这个人口普查是10年进行
⑷ 山西吕梁林县多少面积
临县县域面积2979平方公里(2013年)
临县,位于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吕梁山西侧,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东屏吕梁山连接方山,西临黄河与陕西佳县、吴堡县隔河相望,北靠兴县,南接离石、柳林。县域面积2979平方公里(2013年),全县总人口65万(2015年),辖23乡镇,是吕梁地区人口最多的县。
⑸ 林州市(林县)简介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部的太行山东麓,地处东经113°37′~114°04′,北纬35°41′~36°22′之间。西与山西省平顺、壶关两县毗邻,北临漳河与河北省涉县隔河相望,东与安阳县、鹤壁市、淇县接壤,南同辉县市、汲县搭界。市境南北长74公里,东西宽29.4公里,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人口101.9万人。辖16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林州市,古名隆虑,以西邻隆虑山得名。夏属冀州,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战国为韩国临虑邑,后属魏国,又后属赵国。秦属邯郸郡。西汉置隆虑县,属河内郡。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因避殇帝刘隆讳,改名林虑县,建安十七年(212)属魏郡。三国属魏国朝歌郡。西晋泰始元年(265)属司州汲郡,永嘉元年(307)属前赵。东晋大兴二年(319)属后赵,永和七年(351)属前燕,太和五年(370)属前秦,太元九年(384)属后燕。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年),并入邺。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复置林虑县。永安元年(528)由林虑县分置临淇县,置林虑郡,属相州。北齐天宝七年(556),废林虑郡。北周复置林虑郡。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林虑郡废,南部分置淇阳县,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岩州,大业元年(605)废州,淇阳县、临淇县并入林虑县,属魏郡。唐武德二年(619)复置岩州,武德五年(622)废州为县,属相州。金贞佑三年(1215),升为林州,属河西北路彰德府,兴定三年(1219)增置辅岩县,属林州。元至元二年(1265年)废州为县,辅岩县并入,至元六年(1269)复升为州,划辅岩入安阳县,属中书省彰德路。明洪武三年(1370年)降州为县,改名林县,属河南布政司彰德府。清属河南省彰德府。中华民国2年(1913)属河南省河北道, 中华民国29年(1940)3月分为林县和林南县,林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五专区,中华民国32年(1943)5月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七专区,中华民国35年(1946)6月林县、林北二县合并,复称林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第五专区。1949年8月属平原省安阳专区。1952年11月属河南省安阳专区。1958年4月属新乡专区。1962年属安阳专区。1983年10月属安阳市。1994年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林县设立林州市,由安阳市代管。 景点 ·太平寺 ·洪谷山风景区 ·黄华神苑牌坊 ·天平山风景名胜区 ·桃花谷九连瀑 ·青年洞 ·洛丝潭风光 ·人工天河──红旗渠 ·王相岩 ·桃花谷 ·太行平湖 ·太极山
记得采纳啊
⑹ 林县是否叫林州
林州是红旗渠的故乡,是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位于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1994年元月撤县设市,全市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总人口100万。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林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二十世纪60年代修建红旗渠、80年代发展建筑业、9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工商业为标志,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并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激励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促进了林州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长足发展。林州已逐步发展成为建筑之乡、旅游胜地和投资创业的热土。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58.4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04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00亿元,连续22年位居河南省各县(市)之首。林州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市、全国村镇建设先进市、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市等荣誉称号,并被确定为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林州,对红旗渠精神予以充分肯定,对林州的发展寄予了厚望。
林州投资环境优越。工业基础雄厚,初步形成了以冶金、机械铸造、建材、轻工纺织、医药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六大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32种。交通便利,新河、安林、合嘴三条省级干线公路贯穿全境,东距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50公里,安(阳)林(州)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京广铁路支线安林铁路直达林州腹地。供电、供气、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林州风景名胜众多,现已形成以红旗渠和太行大峡谷为龙头、以黄华神苑、天平山、洪谷山、龙凤山、万泉湖、五龙洞为侧冀的景区格局。红旗渠的红色旅游与太行大峡谷绿色生态旅游“红”“绿”交辉,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旗渠、林虑山景区,以其“雄、奇、险、绝”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红旗渠景区被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区。林虑山乃“北雄风光最胜处”,群峰秀拔,峭壁险峻,林木葱郁,飞瀑流泉、景观奇物,为世所称,内有天然公园“王相岩”,有高达346米的亚洲第一高瀑,以及三九严寒桃花怒绽、三伏酷暑寒水结冰、千古之谜猪叫石等神奇的自然景观。被国际航联誉为“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林虑山国际滑翔革基地,吸引着中外滑翔健儿竞相来此大展雄姿。
⑺ 广西上I林县有多少人口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2018年的户籍人口为50.21万人,常住人口36.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