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没有多少百年建筑
1. 中国建筑百年的变化
早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是对新功能建筑民族形态的无意识探索时期。主要创作模式有新功能,旧形式,西式立面,中式装饰和中式教堂建筑。圣约翰学院是上海浦东教会的代表。
1920~1930年,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一批留学生,致力于在新建筑中体现民族形式,创作出了一批高水平的作品。这一时期出现了复古式,古典式,折衷式等特征的近现代建筑。南京中央博物院、广州中山纪念堂,武汉大学是为典型代表。
20世纪50年代初,民族建筑有了新的发展。当时所谓复古古典主义研究苏联的创作政策,特别强调带有政治色彩的民族风格。古典建筑大多比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规模更大,在群体建设中更为突出。我们可以称之为古典主义后期。
20世纪60年代,广州一批带岭南园林特色的建筑对民族形式的某些方面有了更大的推进,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前出现的新乡土建筑成功地应用于山区酒店。河西敦煌土端口式住宅楼也很好。后期,房地产业大行其道,欧式豪宅在全国都比较强势。还有许多优秀的住宅小区和古典四合院,依附于它们的风格民宅。
从当今往前推20年,还有一种民族风格的本土现代主义建筑值得人们重视。这些建筑多出现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新疆迎宾馆,拉萨饭店,西双版纳体育馆,新疆人民大会堂等都是。
(1)中国已经没有多少百年建筑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人赞赏。但是这样的外形不是任意造成的,而是适应内部结构的性能和实际用途的需要而产生的。
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国古建筑包括皇家宫殿,寺庙殿堂,宅居厅室,陵寝墓葬及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寺庙,陵墓等都采用相近的建筑形式与总体布局方式即对称齐整,主次分明。
与西方古建筑相比,中国古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偏爱木材,几千年来一直如此,并以木构架结构为主。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及顺檩等主要构件组成。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结合,构成了富有弹性的框架。
2. 中国有悠久的建筑历史,但为何中国古建筑为什么遗留这么少
中国建筑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然而,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古建筑是唐朝的佛寺大殿,距今只有一千年。
日本和朝鲜都在学习我们过去的技能,这两个国家保存了许多已经灭绝的建筑形式。他们有更多的火山和地震,我们没有必要减少战争。然而,他们国家的古建筑在完整性和真实性方面都比我们的好得多。
除了传统建筑在材料上的客观缺陷外,人为因素也极为重要。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现代,我们应该唤起民族文化保护意识,多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不要留下太多遗憾。
3. 中国还有多少古建筑
1、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传说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0米,长3400米的宫墙,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
张氏帅府
4、山西王家大院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 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
被称为中国民间的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规格直逼皇室。
4. 故宫迎来600岁生日,我国还有哪些建筑同样也存活了百年之久
中国境内存活百年之久的古建筑有很多,除了故宫之外还有天坛、黄鹤楼、岳阳楼以及布达拉宫等。与故宫一样都是地处北京的天坛,其建立时间也与故宫一样,都是明永乐十八年。天坛建成之后主要用于帝王祭祀,最初为统一的天地坛,后来在嘉靖九年另建圜丘与方泽分开进行祭天与祭地仪式。四年之后圜丘更名为天坛,方泽则为地坛。
西藏的布达拉宫别负盛名,该建筑是在距今大约一千三百年前的松赞干布时期建立的。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特地下令修建的,所包含宫殿数量多达一千间,共分为三座九层。待吐蕃王朝结束统治之后,布达拉宫因为战火以及雷击等原因而遭遇损坏,其规模也因此逐渐缩小。不过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布达拉宫得到多次重建,从而逐渐形成现如今的规模。
5. 中国古代建筑保存时间不超过几百年的原因
中国古建筑的材料基本全是木材,木材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建筑的寿命,火、风、雨雪,甚至近现代的环境污染,都是古建筑折寿的重要因素。还有中国历代王朝统治者上位之后就会差不多销毁前朝的皇城和很多建筑,以去旧立新来更加巩固自己的政权,所以中华千年文明留下的建筑古迹少之又少。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思想主要就是皇权至上,天圆地方,同时结合五行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