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县关坪乡有多少人口
‘壹’ 云兰高速什么时候复工
已经复工。根据查询地图得知,截止到2022年11月1日,云兰高速已经复工,可以正常同行。云兰高速是云南省“十三五”规划高速公路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起点位于大理州云龙县关坪乡,终点位于怒江州兰坪县金顶镇,纵向连接G56杭瑞高速,线路全长71.6公里。
‘贰’ 关于彝族的诗句古诗词
1. 关于彝族跳舞诗句
关于彝族跳舞诗句 1.关于彝族的古诗
《箭杆场观罗武踏歌》诗,可能撰写于清干隆后期。箭杆场是今云龙县团结乡和关坪乡所辖区域。罗武属彝族聂苏支系,自称聂苏颇,他称罗武、罗婺、罗倵、佬倵等。清代以前,罗武男子的服饰,上身多为白色对襟衣,有的外罩白色羊皮褂,下身多为黑色筒裤,戴黑色包头;女子上身多为淡红色右衽上衣,再加绿色褂子,着绣花围腰,裤为淡黑色。富裕家庭妇女服装的领口、衽边、袖口、褂边、裤口,都有绣花图案。
《箭杆场观罗武踏歌》全诗如下:
踏歌灯火下,白衣杂绿衣。
连环腕相握,旋步作团圆。
阿奴吹短笛,雀跃狎寒威。
曲肩踵其武,往复屡依违。
鸳鸯何放浪,形影不自非。
雄鸣类鸠舌,雌声艳却微。
引吭迭唱和,踯躅忘所归。
细听无佳曲,摭拾应当机。
主人劳其酒,盘飨使充饥。
奄忽鸡鼓翅,棚场已音稀。
撒手如鸟散,困倒卧朝晖。
是真罗武俗,笑观不足讥。
由于传抄等原因,诗中的个别字有差异,如“旋步作团圆”的“作”字,有的记成“看”字;“阿奴吹短笛”的“笛”字,有的记成“律”字;“往复屡依违”的“往”字,有的记成“径”字;“盘飨使充饥”的“飨”字,有的记成“餮”或“飧”字。
罗武打歌,是一种集体舞蹈,男女老幼都可以参加。以罗武人较为集中的团结乡河东村的舞蹈为代表,妇女的舞蹈动作细腻大方,男性的动作粗犷热烈,舞蹈动作所表现的多是一些模拟禽兽形态和反映生产劳动的内容,如“鸡刨食”“猴子遮太阳”“洗麻纱”“织麻”“掏蜂蜜”“鹞子翻身”“夹红东坡”“打退歌”等。
2.关于彝族的诗词
描写彝族的诗句 (一) 我家住在,彝族山寨,那是生我养我的,美丽的故乡 那里山山相连,那里莽莽苍苍。
我的故乡还不富裕,山上只生长,荞麦和洋芋。一年四季有风,从坡脚滑过,山风寂寞苍凉。
连名字都有,彝族血统,叫“阿里的”。“阿里的”是,当地彝族语言,意为美丽的角落。
我不知道祖辈为何,给故乡起了这样一个,直观上实在是,名不符实的名字,这或许是祖辈对故乡,一种情感的,寄托和祝福吧。山寨紧挨山脚,走出一锅烟距离,回头一望,山寨被树群,遮隐了身影,鸟在其间飞来飞去。
房前屋后块块野石,凸凹突起,当仁不让的神态,但已被寨人闲坐,而磨去了棱角,乖巧地做了,寨人们吸烟锅、聊闲天的石凳。秋季的清晨,常常有雾,让外来者惊喜不已,随便往里一蹿,隐没了人迹。
人在屋中,任你关紧木门,雾总会从各种,有机可乘的缝隙处,一股股扭曲着,身子挤进来,飘满一屋。人在雾里,隐隐约约走动,常踩着贪睡的狗。
狗埋怨地哼叫两声,爬起来张嘴打着哈欠,后腿扯直伸个懒腰,屁颠屁颠跑着,满寨子溜达去了。人随后也出了家门,两眼装满了山。
(二) 黄土地上的春种秋收,袅袅飘落的炊烟,夕阳暮归的牧歌,那块生长过我,希望和幻想的地方,那块孕育过我,生命元素和成分的地母,总在我心中有着,不可释然的情怀。寨人耕种的地里,野石立在其中,无数棵包谷从小到大,长于块块凹石里,靠薄薄的土,和雨水生长。
若老天连绵不断地下雨,往往把山坡上的,包谷冲倒,裸露根脚,生命难保;凹处的又蓄水烂根,奄奄一息。寨人吸足了烟锅,不服气的站起来,将一棵棵被雨水,袭击的包谷扶正加土,以保证秋天的收获。
白天,寨里,声响稀少,人影单调,猪们不约而同,躺倒在屋檐下养膘,为主人过年,作好牺牲准备。地里劳作的男人们,脱光衣裤,只穿一条,肥大的裤衩,亮出一身,如酱油浸泡过的肌肉,爬山似的弯腰,整治山地。
干到太阳落山,才牛前人后悠闲回家。小寨处在,山与山的夹缝间。
这种地方虽然,十分贫困,却容易生长,幻想和童话。家门前有沟,常年不断的溪水,终日里倒映着,狭窄的蓝天、缭绕的白云、苍翠的绿树…… 溪水清悠悠、绿丝丝的,看得清蓝天、白云、绿树间悠悠游动着的,小鱼鱼亮晶晶的小眼睛。
沟两旁,齐崭崭铺地长着,一层绿茸茸的小草,一年四季轮番开着,高高矮矮,各色各样的野花。竹是寨里房前屋后,田边地角四季常青的,高大植物,一篷又一篷,刮风时竹枝扭动,老竹叶纷纷飘落,鲜竹叶更显强劲。
竹子多,用竹,做成的用具也多,簸箕、筛子、粪箕、背篮、背篓,还有一些,盛物的各种玩艺儿。寨子很小,一块平缓的地坡上,南边依地势从低到高,房子一排一排的,排与排之间,有一两家人连接,北边的紧紧,挤在一起。
寨子中间有块地势,更矮的低洼坡地,以前种稻子,现在一年四季,菜青花黄,不 时有哪位婶婶娘娘,躬腰劳作其间,细细的摆弄着,从一边看去,让人想到恬然,恬淡的田园风光。山寨中最亲切的声音,是那永远,飘不走的唢呐调,最忧伤的也是那些,山里汉子鼓起两腮,吹着唢呐把山妮儿,送到山那边,而山那边除了山,还是山那种使人,笑着流泪的唢呐调。
这种声音,既能让人热血沸腾,力量倍增,勇往直前,也会让人变得,走投无路,万念俱灰…… 多年来故乡的,风风雨雨浇铸了我,从小营养不良的,瘦弱身躯;故乡人苦荞粑粑一样,质朴纯善的情怀,养育了我鹅卵石一样,厚实而普通的灵魂。
3.关于彝族的古诗
《箭杆场观罗武踏歌》诗,可能撰写于清干隆后期。
箭杆场是今云龙县团结乡和关坪乡所辖区域。罗武属彝族聂苏支系,自称聂苏颇,他称罗武、罗婺、罗倵、佬倵等。
清代以前,罗武男子的服饰,上身多为白色对襟衣,有的外罩白色羊皮褂,下身多为黑色筒裤,戴黑色包头;女子上身多为淡红色右衽上衣,再加绿色褂子,着绣花围腰,裤为淡黑色。富裕家庭妇女服装的领口、衽边、袖口、褂边、裤口,都有绣花图案。
《箭杆场观罗武踏歌》全诗如下:踏歌灯火下,白衣杂绿衣。连环腕相握,旋步作团圆。
阿奴吹短笛,雀跃狎寒威。曲肩踵其武,往复屡依违。
鸳鸯何放浪,形影不自非。雄鸣类鸠舌,雌声艳却微。
引吭迭唱和,踯躅忘所归。细听无佳曲,摭拾应当机。
主人劳其酒,盘飨使充饥。奄忽鸡鼓翅,棚场已音稀。
撒手如鸟散,困倒卧朝晖。是真罗武俗,笑观不足讥。
由于传抄等原因,诗中的个别字有差异,如“旋步作团圆”的“作”字,有的记成“看”字;“阿奴吹短笛”的“笛”字,有的记成“律”字;“往复屡依违”的“往”字,有的记成“径”字;“盘飨使充饥”的“飨”字,有的记成“餮”或“飧”字。罗武打歌,是一种集体舞蹈,男女老幼都可以参加。
以罗武人较为集中的团结乡河东村的舞蹈为代表,妇女的舞蹈动作细腻大方,男性的动作粗犷热烈,舞蹈动作所表现的多是一些模拟禽兽形态和反映生产劳动的内容,如“鸡刨食”“猴子遮太阳”“洗麻纱”“织麻”“掏蜂蜜”“鹞子翻身”“夹红东坡”“打退歌”等。
4.关于彝族的诗词有哪些
1、《日史博克》——吉克布 2、《猎狗的故乡》——加潘布哈 3、《灵魂之门》——鲁子元布 4、《我们无耻地活着》——阿索拉毅 5、《大渡河,我的母亲河》——贝史根尔 6、《大悲咒》——比曲积布 7、《落日像一匹枣红马》——吉克伍来 8、《大凉山组歌》——普驰达岭 9、《雪》(组诗)——阿赫长江 10、《情寄坝美》(节选)——王娟 11、《四月的太阳》——马海阿晶嫫 12、《是谁打动了我,我又打动着谁》——吉布日洛 13、《期待雨》(外二首)——阿洛秀英 14、《在昭觉的山顶放牧》——(外一首)苏钰璇 15、《等待》——俄木妮空。
5.关于跳舞的诗句
《玉女舞霓裳》——唐·李太玄舞势随风散复收,歌声似磬韵还幽。千回赴节填词处,娇眼如波入鬓流。
《曹十九舞绿钿》——唐·元稹急管清弄频,舞衣才揽结。含情独摇手,双袖参差列。騕褭柳牵丝,炫转风回雪。凝眄娇不移,往往度繁节。
《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唐·李群玉其一: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其二: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
《陈·后庭舞》——唐·孙元晏嬿婉回风态若飞,丽华翘袖玉为姿。后庭一曲从教舞,舞破江山君未知。
《歌舞》——唐·李商隐遏云歌响清,回雪舞腰轻。只要君流眄,君倾国自倾。
《和咏舞诗》——南北朝·庾信洞房花烛明。燕余双舞轻。顿履随疎节。低鬟逐上声。步转行初进。衫飘曲未成。鸾回镜欲满。鹤顾市应倾。已曾天上学。讵是世中生。
《胡旋女—戒近习也》——唐·白居易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此曲本出北同城)》——唐·岑参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高堂满地红氍毹,试舞一曲天下无。此曲胡人传入汉,诸客见之惊且叹。慢脸娇娥纤复秾,轻罗金缕花葱茏。回裾转袖若飞雪,左鋋右鋋生旋风。琵琶横笛和未匝,花门山头黄云合。忽作出塞入塞声,白草胡沙寒飒飒。翻身入破如有神,前见后见回回新。始知诸曲不可比,采莲落梅徒聒耳。世人学舞只是舞,恣态岂能得如此。
《舞》——唐·李峤妙伎游金谷,佳人满石城。霞衣席上转,花岫雪前朝。仪凤谐清曲,回鸾应雅声。非君一愿重,谁赏素腰轻。
《舞》——唐·张祜荆台呈妙舞,云雨半罗衣。袅袅腰疑折,褰褰袖欲飞。雾轻红踯躅,风艳紫蔷薇。强许传新态,人间弟子稀。
《咏舞》——唐·萧德言低身锵玉佩,举袖拂罗衣。对檐疑燕起,映雪似花飞。
《咏舞》——唐·杨希道(一作杨师道)二八如同雪,三春类早花。分行向烛转,一种逐风斜。
《咏舞》——唐·虞世南繁弦奏渌水,长袖转回鸾。一双俱应节,还似镜中看。
《咏舞诗》——南北朝·萧衍腕弱复低举。身轻由回纵。可谓写自欢。方与心期共。
6.关于舞蹈的诗句
1、舞转回红袖,歌愁敛翠钿。满堂开照曜,分座俨婵娟。
2、水龙吟
吕同老
素肌不污天真,晓来玉立瑶池里。亭亭翠盖,盈盈素靥,时妆净洗。太液波翻,霓裳舞罢,断魂流水。甚依然、旧日浓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欲唤凌波仙子。泛扁舟、浩波千里。只愁回首,冰帘半掩,明珰乱坠。月影凄迷,露华零落,小阑谁倚。共芳盟,犹有双栖雪鹭,夜寒惊起。
3、采莲舞
蕊宫阆苑。听钧天帝乐,知他几遍。争似人间,一曲采莲新传。柳腰轻,莺舌啭。逍遥烟浪谁羁绊。无奈天阶,早已催班转。却驾彩鸾,芙蓉斜盼。愿年年,陪此宴。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作者: 杜甫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岐;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锉,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
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烁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鸿洞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7.描写跳舞的诗句10句
1、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
2、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欧阳修《玉楼春》
3、红绡学舞腰肢软,旋织舞衣宫样染。 ——晏几道《玉楼春·红绡学舞腰肢软》
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5、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白居易《长恨歌》
6、舞转回红袖,歌愁敛翠钿。满堂开照曜,分座俨婵娟。——温庭筠《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
7.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李白《高句骊》
8.情多舞态迟,意倾歌弄缓,举腕嫌裳重,回腰觉态妍,罗衣姿风引,轻带任情摇。管清罗荐合,弦惊雪袖迟。逐唱会纤手,听曲动蛾眉。凝情眄堕珥,微睇托含辞。日暮留嘉客,相看爱此时。——何逊《咏舞妓诗》
9.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 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 翩如兰苕翠,宛如游龙举。 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苕。 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 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荣风。 堕珥时流盼,修裾欲朔空。 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李群玉《绿腰》
10.素肌不污天真,晓来玉立瑶池里。亭亭翠盖,盈盈素靥,时妆净洗。太液波翻,霓裳舞罢,断魂流水。甚依然、旧日浓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欲唤凌波仙子。泛扁舟、浩波千里。只愁回首,冰帘半掩,明珰乱坠。月影凄迷,露华零落,小阑谁倚。共芳盟,犹有双栖雪鹭,夜寒惊起。——吕同老《水龙吟》
‘叁’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关坪乡下辖村委会有哪些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关坪乡下辖村委会包括关坪村委会、胜利村委会、高明村委会、新荣村委会、自新村委会。
‘肆’ 商洛市镇安县大坪镇有哪些村
镇安县
镇安县辖14个镇、11个乡:永乐镇、回龙镇、铁厂镇、大坪镇、米粮镇、茅坪回族镇、西口回族镇、高峰镇、青铜关镇、柴坪镇、达仁镇、木王镇、东川镇、云盖寺镇、灵龙乡、西沟乡、关坪河乡、张家乡、龙胜乡、氽师乡、杨泗乡、月河乡、黄家湾乡、庙沟乡、结子乡。永乐镇辖北城,青河、安山、山海、王家坪、金盆、新衣、中合、胡岭、花甲、孙家砭、八亩坪、杨家河、鸳鸯池、东河口,杏树坡村17个村和县河、镇城,青槐3个社区,人口49805人,其中农业人口21947人,非农户口27854人,是全县第一大镇。 回龙镇辖水源、和平、枣园、百合、宠平、回龙、双龙、万寿、青娥9个村,人口10300人。 铁厂镇辖红铜、铁铜、姬家河、铁厂、庄河、安泰、新联、新声、西沟口、新民10个村。人口14085人。 米粮镇辖树坪、月明、清泉、八一、红卫、光明、联盟、丰河、门里、水峡、欢迎11个村,人口20894人,是全县第二大镇。 茅坪镇辖五星、峰景、茅坪、元坪、红光5个村、人口8979人。 西口镇辖上河、石景、黑沟、长发、聂家沟、农平、岭沟、安岭、青树、孙家坪10个村,人口13661人。 高峰镇辖双寨、青山、鱼坪、升坪、新坪、银坪、农科、永丰、两河、丰富10个村,人口11369人。 青铜关镇辖青梅、乡中、前湾、柏胜、铜关、张家坪、冷水河、营丰、东坪、茨沟、丰收、柏树、月星、阳山、悦爱15个村,人口16869人。 柴坪镇辖柴坪、金厂、向阳、梅子、和睦、建国、松柏、金虎、安坪9个村,人口11490人。 达仁镇辖水利、狮子口、象园、丽光、双河、金砖、山庄、欢坪、西凤、玉泉、春光、黄龙、农光13个村,人口11739人。 镇安县
木王镇辖朝阳、坪胜、长坪、栗扎坪、近安、月坪6个村,人口8973人。 东川镇辖八盘、西川、川河、蔡土岭、高河、郑家庄6个村,人口5824人。 云盖寺镇辖云镇、三条沟、岩海、黑窑沟、西华、东洞、西洞、金钟、金坪9个村,人口13440人。 灵龙乡辖青泥、东铺、莲池、三义、蜂王、安乐、界河7个村,人口11965人。 张家乡辖营胜、东岭、正河、三台、西坡、东坡、连家沟、东平沟8个村,人口9697人。 西沟乡辖岩子、西河、江西3个村,人口3824人。 关坪乡辖腰在、东庄、石门、五福、室石5个村,人口6115人。 龙胜乡辖兴隆、早阳、旬河、龙胜4个村,人口3026人。 庙沟乡辖蒿坪、双庙、东沟、五四、三联、中坪、双喜、五一8个村,人口10252人。 结子乡辖典史、栗园、樊里、票海、大坪、木园、太平、蚂蝗8个村,人口9252人。 黄家湾乡辖益兴、罗家营、先锋、新华、太白庙5个村,人口6310人。 月河辖先进、菩萨殿、东阳3个村,人口2092人。 杨泗乡辖平安、胜利、桂林3个村,人口2241人。 余师乡辖枫坪、枇杷、余师、文家庙、枫元、祝坪、石湾、米粮寺8个村,人口8055人。
‘伍’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关坪乡邮编是什么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关坪乡邮编是672704
‘陆’ 云龙县关坪乡关坪村有多少亩林地
450亩。云龙县地处滇西澜沧江纵谷区,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同时该地区最大的林地拥有地方为关坪乡关坪村,并且有450亩林地,耕地16.10亩。同时该村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每年吸引很多游客到此处游玩。
‘柒’ 关于描写彝族的诗句
1.关于彝族的古诗
《箭杆场观罗武踏歌》诗,可能撰写于清干隆后期。
箭杆场是今云龙县团结乡和关坪乡所辖区域。罗武属彝族聂苏支系,自称聂苏颇,他称罗武、罗婺、罗倵、佬倵等。
清代以前,罗武男子的服饰,上身多为白色对襟衣,有的外罩白色羊皮褂,下身多为黑色筒裤,戴黑色包头;女子上身多为淡红色右衽上衣,再加绿色褂子,着绣花围腰,裤为淡黑色。富裕家庭妇女服装的领口、衽边、袖口、褂边、裤口,都有绣花图案。
《箭杆场观罗武踏歌》全诗如下:踏歌灯火下,白衣杂绿衣。连环腕相握,旋步作团圆。
阿奴吹短笛,雀跃狎寒威。曲肩踵其武,往复屡依违。
鸳鸯何放浪,形影不自非。雄鸣类鸠舌,雌声艳却微。
引吭迭唱和,踯躅忘所归。细听无佳曲,摭拾应当机。
主人劳其酒,盘飨使充饥。奄忽鸡鼓翅,棚场已音稀。
撒手如鸟散,困倒卧朝晖。是真罗武俗,笑观不足讥。
由于传抄等原因,诗中的个别字有差异,如“旋步作团圆”的“作”字,有的记成“看”字;“阿奴吹短笛”的“笛”字,有的记成“律”字;“往复屡依违”的“往”字,有的记成“径”字;“盘飨使充饥”的“飨”字,有的记成“餮”或“飧”字。罗武打歌,是一种集体舞蹈,男女老幼都可以参加。
以罗武人较为集中的团结乡河东村的舞蹈为代表,妇女的舞蹈动作细腻大方,男性的动作粗犷热烈,舞蹈动作所表现的多是一些模拟禽兽形态和反映生产劳动的内容,如“鸡刨食”“猴子遮太阳”“洗麻纱”“织麻”“掏蜂蜜”“鹞子翻身”“夹红东坡”“打退歌”等。
2.关于彝族的诗词
描写彝族的诗句 (一) 我家住在,彝族山寨,那是生我养我的,美丽的故乡 那里山山相连,那里莽莽苍苍。
我的故乡还不富裕,山上只生长,荞麦和洋芋。一年四季有风,从坡脚滑过,山风寂寞苍凉。
连名字都有,彝族血统,叫“阿里的”。“阿里的”是,当地彝族语言,意为美丽的角落。
我不知道祖辈为何,给故乡起了这样一个,直观上实在是,名不符实的名字,这或许是祖辈对故乡,一种情感的,寄托和祝福吧。山寨紧挨山脚,走出一锅烟距离,回头一望,山寨被树群,遮隐了身影,鸟在其间飞来飞去。
房前屋后块块野石,凸凹突起,当仁不让的神态,但已被寨人闲坐,而磨去了棱角,乖巧地做了,寨人们吸烟锅、聊闲天的石凳。秋季的清晨,常常有雾,让外来者惊喜不已,随便往里一蹿,隐没了人迹。
人在屋中,任你关紧木门,雾总会从各种,有机可乘的缝隙处,一股股扭曲着,身子挤进来,飘满一屋。人在雾里,隐隐约约走动,常踩着贪睡的狗。
狗埋怨地哼叫两声,爬起来张嘴打着哈欠,后腿扯直伸个懒腰,屁颠屁颠跑着,满寨子溜达去了。人随后也出了家门,两眼装满了山。
(二) 黄土地上的春种秋收,袅袅飘落的炊烟,夕阳暮归的牧歌,那块生长过我,希望和幻想的地方,那块孕育过我,生命元素和成分的地母,总在我心中有着,不可释然的情怀。寨人耕种的地里,野石立在其中,无数棵包谷从小到大,长于块块凹石里,靠薄薄的土,和雨水生长。
若老天连绵不断地下雨,往往把山坡上的,包谷冲倒,裸露根脚,生命难保;凹处的又蓄水烂根,奄奄一息。寨人吸足了烟锅,不服气的站起来,将一棵棵被雨水,袭击的包谷扶正加土,以保证秋天的收获。
白天,寨里,声响稀少,人影单调,猪们不约而同,躺倒在屋檐下养膘,为主人过年,作好牺牲准备。地里劳作的男人们,脱光衣裤,只穿一条,肥大的裤衩,亮出一身,如酱油浸泡过的肌肉,爬山似的弯腰,整治山地。
干到太阳落山,才牛前人后悠闲回家。小寨处在,山与山的夹缝间。
这种地方虽然,十分贫困,却容易生长,幻想和童话。家门前有沟,常年不断的溪水,终日里倒映着,狭窄的蓝天、缭绕的白云、苍翠的绿树…… 溪水清悠悠、绿丝丝的,看得清蓝天、白云、绿树间悠悠游动着的,小鱼鱼亮晶晶的小眼睛。
沟两旁,齐崭崭铺地长着,一层绿茸茸的小草,一年四季轮番开着,高高矮矮,各色各样的野花。竹是寨里房前屋后,田边地角四季常青的,高大植物,一篷又一篷,刮风时竹枝扭动,老竹叶纷纷飘落,鲜竹叶更显强劲。
竹子多,用竹,做成的用具也多,簸箕、筛子、粪箕、背篮、背篓,还有一些,盛物的各种玩艺儿。寨子很小,一块平缓的地坡上,南边依地势从低到高,房子一排一排的,排与排之间,有一两家人连接,北边的紧紧,挤在一起。
寨子中间有块地势,更矮的低洼坡地,以前种稻子,现在一年四季,菜青花黄,不 时有哪位婶婶娘娘,躬腰劳作其间,细细的摆弄着,从一边看去,让人想到恬然,恬淡的田园风光。山寨中最亲切的声音,是那永远,飘不走的唢呐调,最忧伤的也是那些,山里汉子鼓起两腮,吹着唢呐把山妮儿,送到山那边,而山那边除了山,还是山那种使人,笑着流泪的唢呐调。
这种声音,既能让人热血沸腾,力量倍增,勇往直前,也会让人变得,走投无路,万念俱灰…… 多年来故乡的,风风雨雨浇铸了我,从小营养不良的,瘦弱身躯;故乡人苦荞粑粑一样,质朴纯善的情怀,养育了我鹅卵石一样,厚实而普通的灵魂。
3.关于彝族的古诗
《箭杆场观罗武踏歌》诗,可能撰写于清干隆后期。箭杆场是今云龙县团结乡和关坪乡所辖区域。罗武属彝族聂苏支系,自称聂苏颇,他称罗武、罗婺、罗倵、佬倵等。清代以前,罗武男子的服饰,上身多为白色对襟衣,有的外罩白色羊皮褂,下身多为黑色筒裤,戴黑色包头;女子上身多为淡红色右衽上衣,再加绿色褂子,着绣花围腰,裤为淡黑色。富裕家庭妇女服装的领口、衽边、袖口、褂边、裤口,都有绣花图案。
《箭杆场观罗武踏歌》全诗如下:
踏歌灯火下,白衣杂绿衣。
连环腕相握,旋步作团圆。
阿奴吹短笛,雀跃狎寒威。
曲肩踵其武,往复屡依违。
鸳鸯何放浪,形影不自非。
雄鸣类鸠舌,雌声艳却微。
引吭迭唱和,踯躅忘所归。
细听无佳曲,摭拾应当机。
主人劳其酒,盘飨使充饥。
奄忽鸡鼓翅,棚场已音稀。
撒手如鸟散,困倒卧朝晖。
是真罗武俗,笑观不足讥。
由于传抄等原因,诗中的个别字有差异,如“旋步作团圆”的“作”字,有的记成“看”字;“阿奴吹短笛”的“笛”字,有的记成“律”字;“往复屡依违”的“往”字,有的记成“径”字;“盘飨使充饥”的“飨”字,有的记成“餮”或“飧”字。
罗武打歌,是一种集体舞蹈,男女老幼都可以参加。以罗武人较为集中的团结乡河东村的舞蹈为代表,妇女的舞蹈动作细腻大方,男性的动作粗犷热烈,舞蹈动作所表现的多是一些模拟禽兽形态和反映生产劳动的内容,如“鸡刨食”“猴子遮太阳”“洗麻纱”“织麻”“掏蜂蜜”“鹞子翻身”“夹红东坡”“打退歌”等。
4.赞美彝族的句子
1、彝族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彝族人世代在云贵高原和康藏高原的东南部边缘地带的高山河谷间生产劳作,繁衍生息。
2、彝族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彝族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云贵高原和金沙江、澜沧江一代。
3、彝族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我国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大多居住在大西南云贵高原西部及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大凉山、乌蒙山、哀牢山等山脉一带和金沙江、元江、南盘江、雅砻江等江河沿岸。
4、勤劳朴实、善良坚强的彝族人民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发明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语言文字,谱写了族群记忆的辉煌篇章。
5、以阿黑、阿诗玛兄妹反抗封建贵族势力的不合理婚姻为主线,歌颂了彝族劳动人民不畏强权、努力追求幸福生活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
6、诗歌是彝族人思想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和表现方式,在彝族文学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与彝族民间诗歌高度发达密切相关。
7、彝族现代诗歌的繁荣昌盛是彝族文学发展的缩影,也是我国多民族文学共同发展的例证。彝族现代诗打破了传统的艺术形式,产生了不同风格的诗歌文本。
8、彝族的文献典籍浩如烟海,内容涉及哲学、历史、宗教、文学等诸多方面。其中《西南彝志》是记述彝族历史、风俗的彝文书籍,被誉为彝族的网络全书。
9、彝州楚雄,自然风光秀丽、民族风情多彩,文化底蕴深厚、历史绵亘悠久。文化赋予古镇以灵魂,旅游赋予古镇以持久的活力与生命力,彝人古镇形成了一道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风景线。
10、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彝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孕育了浓郁醇厚的民族风情。彝族人民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富于特色的各式民居。
11、看彝家的《云衣霓裳》堪比天边五光十色的云彩,炫亮了彝家人的眼。人间四月,花柳生长,彝家妹子穿上节日的盛装,这人面花面相映红,人比花美,花衬人靓,花与人交相辉映,姑娘的脸上心里乐开了花。听曲比阿乌放声高歌,彝家调子情心合一,演绎着彝家姑娘的美丽心曲。
12、更加赏心悦目的是彝族青瓦房的彩绘装饰,从屋檐到门窗,从横梁到墙板,都绘满了艳丽缤纷的装饰花纹和造型拙朴的图画,将彝人村落特有的土掌房、垛木房、茅草房、闪片房装扮得古朴美丽。
13、穿梭在古镇的大道小巷,鼻息里浸染着古典民居的气韵,在各个景观和园林中,走过的游人均在演绎中国彝族及各民族的千年文化、万种风情。
14、彝族崇拜火,是火的民族,不仅仅是他们的日常起居,离不开火,更因为他们的性格如火,耿直,豪爽,做事风风火火,待人热情如火。
15、彝族村地处民族团结广场以西,与白族村相对,村内的三虎浮雕墙,展现了彝族虎文化特色。彝族不仅能歌善舞,而且热情好客。彝族“左脚舞”、“大三弦”、“女子龙灯舞”热情奔放,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简介: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其中包括5个次方言,25个土语。
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历史:
彝族的来源众说纷纭,主要有北来说、南来说、东来说和云南土着说等,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北来说。据汉文和彝文历史资料记载,彝族先民与分布于西部的古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彝族主要源自古羌人。
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初期,彝族先民活动的中心大约在滇池、邛都(今四川西昌东南)两个区域。在这些地区居住着称为“邛都”、“昆明”、“劳浸”“靡莫”和“滇”等从事农业或游牧的部落。根据彝族的历史传说,其祖先在远古时代居住在“邛之卤”,后来才南下到“诺以”、“曲以”两水沿岸(即金沙江和安宁河流域)。
大约在公元3世纪以后,彝族的先民已经从安宁河流域、金沙江两岸、云南滇池、哀牢山等地逐渐扩展到滇东北、滇南、黔西北及广西西北部。由于彝族先民定居西南后,曾不断与其他民族融合,如古代南方的濮人后裔就有许多成为了今天的彝族。
5.关于少数民族的诗
《五十六个民族诗 》
汉满僳僳景颇壮
高山普米锡伯藏
毛南布依维吾尔
仡佬仫佬蒙古羌
乌孜别克俄罗斯
保安独龙京东乡
哈尼彝苗鄂伦春
裕固朝鲜傣阿昌
鄂温克水德昂怒
基诺赫哲土布朗
塔塔尔白回土家
达斡尔畲黎珞巴
拉祜纳西塔吉克斯坦
哈萨克佤瑶撒拉
我国民族五十六
柯尔克孜侗门巴
藏族的《格萨尔》;
蒙古族的《江格尔》;
哈萨克族的《阔尔库特父之书》;
吾尔族的《乌古斯可汗传》;
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
满族的《乌布西奔妈妈》《恩切布库》;
彝族的《勒俄特衣》《阿诗玛》;
傣族的《召树屯》;
拉祜族的《牡帕密帕》;
佤族的《司岗里》;
苗族的《铸日造月》;
达斡尔族的《阿拉坦噶乐布尔特》
6.关于彝族的文章怎么写
彝族的火把节x09
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56个民族都有各个民族的特色、习惯.比如:蒙古族的“白节”、藏族的“女儿节”、苗族的“开年节”等等.那我就个大家介绍一下彝族的火把节吧!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路南一带彝族传说,古时有个魔玉残酷迫害百姓,群众忍无可忍,便群起而攻之.但魔王堡垒久攻不克,于是改为用羊群火攻,就是在每只羊的双角和后腿绑上火把,驱羊进攻,结果获胜,人们为了纪念这次斗争胜利,乃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庆,由此形成了火把节.
在一次火把节之前的采访上,一个42岁的彝族人潘木乃像孩子般陶醉其中.
“每家每户都要喝杆杆酒,穷的村杀两三只鸡,富的村杀头牛.”他说,“最开心的还是跳达体舞,看赛马和摔跤,多有味道的哟!”
火把的亮度可不比烟花差多少,可以将整个地方照亮的如同白昼.这就是火把节的特色,几千甚至几万人在一起点燃火把这才是壮观的一幕.
早在火把节的第一天,彝族村寨里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竖立若干火把,准备活动使用.同时在村寨附近选择一块开阔地,在地中央竖立一根长10~20米的青松,青松顶端横放一根挂满红色纸花的木棒,缘青松四周用易燃柴草堆砌成一个类似于宝塔形大火炬,作为活动场所.
第一天是祭火,家家户户举着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并且杀牛宰羊.
第二天是传火,这一天男男女女聚集在一起选择配偶,展示才艺.所以有人称为“中国第二个七夕节”.
最后一天是彝族传统火把节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彝语称之为“都沙”,意为“送火神”.傍晚,节日活动的主持人率领锣鼓队敲锣打鼓,寨中各家闻听锣鼓声即出门点燃火把,男女老少举着火把向活动场所汇集.人们到齐之后,主持人一声号令,大家举火把向宝塔形火炬奔去,将其点燃.一时火光冲天,欢声四起,大家各举小火把围着大火炬,跳起“丰收舞”,唱起丰收歌,载歌载舞,热情奔放.
火把节是中国彝族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一般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举行.传统火把节里,彝族人民点燃火把,绕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巡游,以消灾避难,祈求幸福.
7.赞美少数民族的诗句
1、《送别》【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2、《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敕勒歌》【南北】无名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5、《初春小雨》【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立春偶成》【宋】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7、《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北山》【宋】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9、《出塞作》【唐】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10、《丰乐亭游春》【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1、《寄刘驾》【唐】曹邺
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
怅望美人不携手,墙东又发数枝花。
12、《塞上行》【唐】鲍溶
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
可怜黄河九曲尽,毡馆牢落胡无影。
13、《边方春兴》【唐】高骈
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
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
14、《晴》【清】杜于皇
海角收残雨,楼前散夕阳。行吟原草泽,醉卧即沙常
骑马人如戏,呼鹰俗故狂。白头苏属国,只合看牛羊。
‘捌’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下辖街道办事处有哪些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下辖街道办事处包括诺邓镇、功果桥镇、漕涧镇、白石镇、宝丰乡、关坪乡、团结彝族乡、长新乡、检槽乡、苗尾傈僳族乡、民建乡。
‘玖’ 云龙县的有几个镇或乡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
云龙县辖4个镇、8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石门镇、旧州镇、漕涧镇、白石镇、果郎乡、宝丰乡、关坪乡、团结彝族乡、长新乡、检槽乡、表村傈僳族乡、民建乡。
‘拾’ 云南大理云龙有多少个村
大理州云龙县:
1、诺邓镇,面积232.04平方千米,22670人,10村:石社(社区)、诺邓、象麓、和平、青松、果郎、天池、杏林、永安、龙飞。
2、漕涧镇,面积393.65平方千米,34336人,7村:漕涧、仁德、仁山、铁厂、大坪、鹿山、新胜。
3、功果桥镇,面积465.3平方千米,28727人,11村:旧州、海沧、下坞、山西、汤邓、汤涧、新山、核桃坪、金和、民主、功果。
4、白石镇,面积321.5平方千米,14106人,7村:中和、松水、双龙、顺荡、云头、云顶、白石。
5、长新乡,面积463.68平方千米,22719人,12村:长春、豆寺、佳局、松炼、丰胜、包罗、永香、新塘、新和、丰云、新松、丰华。
6、检槽乡,面积414.77平方千米,16003人,9村:检槽、清朗、文兴、师井、炼登、大功厂、哨上、清文、三合。
7、宝丰乡,面积474.74平方千米。18145人,7村:宝丰、东山、福利、金麦、南新、庄坪、大栗树。
8、关坪乡,面积268平方千米11666人,5村:关坪、自新、高明、胜利、新荣。
9、团结彝族乡,面积302平方千米,10857人,5村:团结、新宅、河东、河南、丰收。
10、苗尾傈僳族乡,面积663平方千米,18299人,8村:表村、松坪、早阳、科立、茂盛、水井、丹梯、天登。
11、民建乡,面积214.7平房区,9370人,5村:坡脚、布麻、只嘎、岔花、边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