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和镇人口多少
❶ 乡和镇的区别是什么
乡和镇的区别是行政区类型不同、特点不同、主导产业不同、人口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经济总量不同。
1、行政区类型不同:
乡属于农村型行政区,镇属于城市型行政区。
2、特点不同:
乡的人口规模小,经济弱,镇的人口规模大,经济发展较好。
3、主导产业不同:
乡以农业为主,镇的农业和工业都有。
4、人口不同:
大致来说镇规模大,人口多,非农业人口比率高、工商业发达。现有标准:总人口在2万人以下、乡政府所在地非农人口在0.2万人以上,或总人口在2万人以上、乡政府所在地非农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则乡改为镇。
虽然管辖对象构成是一样,但是乡含的非农业人口比例很低,而镇的非农业人口比例较高,同时乡的权人口数量远远是低于镇。
5、地理位置不同:
镇的地理位置比乡更优越。
6、经济总量不同:
乡的经济总量远远是低于镇,乡以农业为主,两者农业经济占比不一样。乡的农业经济占比远远高于镇,乡更接近于农村,多称乡村,大多是农村户口,意即是农民为主。镇多称城镇,大多是非农户口,就是说以市民为主。
❷ 镇和乡各有多少人口
这个不能一概而定。全国东西南北,各个地方情况不一。有的地方镇大,因而人口多;有的地方地方镇小,人口少;乡也是同样的道理。同时,有的乡人口多,因而比镇的人口还多。不过,一般来说,镇的人口要稍比乡人口多点,但主要还是看乡镇的地位、经济发展水平而定的。
❸ 乡和镇的区别是什么
1、性质不同
乡是农村地域性政区,镇是城市型政区,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国内把大量的乡建制改为镇建制,以及在此基础上改为街道办建制。
2、人口数量不同
总人口在2万人以下、乡政府所在地非农人口在0.2万人以上,或总人口在2万人以上、乡政府所在地非农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则乡改为镇。
(3)乡和镇人口多少扩展阅读
“乡制”始建于西周,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乡镇作为国家设置的一种地方行政建制,从理论上讲,应具有以下特征:保持行政地域的完整性、人口规模的适度性、管理层级的有序性、机构设置的合理性、职能定位的科学性、组织制度的规范性、政权名称的固定性。
“乡镇建制”经历了“乡官制”、“职役制”、“自治制”等多次变革。
秦朝时期,对“乡制”进行重大改革,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秦时朝廷授予地方官员一定的权力,即根据人口多寡可随时调整和变动“乡”的建制规模及员额编制,从而使后来的“乡”建制规模越来越小,地位和作用也逐渐降低。
魏晋、隋唐时期,“乡”的规模仅为500户左右。到中唐以后,随着均田制的废弛、两税法的实行,地主阶级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动,原来实行乡官制的乡里制度,已经开始向“职役制”转化。
❹ 唐河县各乡镇人数
截至2017年,唐河县城郊乡人口6.8万人;古城乡人口6.5万人;马振抚乡人口5.1万人;祁仪乡人口4.3万人 ;桐河乡人口3.71万人;王集乡人口5.2万人;昝岗乡人口7.15万人 。
截至2017年,源潭镇人口9.37万人;苍台镇人口5.1万人;黑龙镇人口5.6万人;郭滩镇人口8.6万人 ;湖阳镇人口6.2万人;龙潭镇人口4.95万人;上屯镇人口7.6万人;少拜寺镇人口4.6万人;桐寨铺镇人口8.5万人;张店镇人口6.8万人;大河屯镇人口8.5万人;毕店镇人口5.8万人。
截至2017年,唐河县辖12个镇(毕店镇、苍台镇、郭滩镇、湖阳镇、龙潭镇、上屯镇、少拜寺镇、桐寨铺镇、张店镇、大河屯镇、黑龙镇、源潭镇),7个乡(城郊乡、古城乡、桐河乡、王集乡、昝岗乡、马振抚乡、祁仪乡)。
(4)乡和镇人口多少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南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蒙宋联合灭金,泌阳县(今唐河县)归南宋,属唐州。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年(1265年)分泌阳(今唐河)县复设湖阳县,均属唐州,此时唐州领泌阳(今唐河)、湖阳、比阳、桐柏4县。至元三年废湖阳、比阳、桐柏3县,设湖阳镇、比阳镇、桐柏镇。并入唐州,后又省泌阳(今唐河)县并入,属河南江北道。至元八年(1271年)改属南阳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唐州设唐县(治今唐河县城),属南阳府。十四年(1381年)唐县分出比阳镇设泌阳县(治今泌阳);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唐县分出桐柏镇设桐柏县(治今桐柏)。
清,沿明制。
中华民国初为唐县,属南阳府。民国2年(1913年)更名_源县,属豫南道。民国3年改属汝阳道。民国12年改作为唐河县,仍属汝阳道。民国16年废汝阳道,属河南省。民国21年改属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民国37年11月唐河解放,12月28日,成立唐河县(又称唐北县),县爱国民主政府设于今唐河县城(曾驻源潭和三里王村);三家河以南成立唐南县,县政府设祁仪;次年8月成立唐西县,县政府设张店(曾驻白秋)。
1947-1948年境内设唐河(北)、唐南、唐西3县。三县均属桐柏区第一爱国民主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7年冬,唐河(北)县改属桐柏区第二爱国民主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8年3月,唐河(北)、唐南、唐西3县合并为唐河县,县政府设于唐河县城,属南阳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唐河县,仍属南阳行地区。
参考资料:网络-唐河县
❺ 镇和乡各有多少人口
这个不能一概而定。全国东西南北,各个地方情况不一。有的
地方镇
大,因而人口多;有的地方地方镇小,人口少;乡也是同样的道理。同时,有的乡人口多,因而比镇的人口还多。不过,一般来说,镇的人口要稍比乡人口多点,但主要还是看乡镇的地位、
经济发展水平
而定的。
❻ 乡和镇有什么区别
首先,乡和镇从级别来说是一样的。一般来说,乡的总人口少,人均耕地面积多,以农业经济为主,也可以说一般是地广人稀的地方设乡。而总人口较多,耕地少,平均人口稠密的地方设镇。
在我国,乡和镇属于同一级别行政单位。经济较发达的地方一般设立镇,经济较落后的地方一般设立乡。
虽然是同一级别,但在许多地区,当经济发展起来后,××乡会申请改为××镇,而没有将镇改为乡的,所以,镇和乡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另外,在中国,××镇一把手会成为副县级的候选人,很少有将××乡的一把手选拔为副县级领导的,所以,镇比乡更具优越性。
总的来说,区别在于:
1、人口成分不一样;虽然管辖对象构成一样,但乡含的非农业人口比例很低,而镇的非农业人口比例高,这恰恰是乡改镇的一个重要指标;
2、经济总量不一样;乡的经济总量远远低于镇;
3、农业经济占比不一样;乡的农业经济占比远远高于镇;
4人口数量不一样;乡的人口数量远远低于镇;
5、地理位置镇更优越;比如我们常说的,城镇,是城和镇相连;乡镇,是乡和镇相连;从这约定成俗的词组就能看出来。轮和城市打交道,镇就比乡要近一步。所以镇的经济也更好。
拓展资料:
乡,在中国是县和县级市以下的行政区域单位,与镇同级,都属于乡科级,乡与镇的区别在于,乡的区域面积小、人口规模少、经济发展弱,并以农业人口为主。
最早在唐朝时期就有了乡的称呼,1949年以前称乡,1958年至1978年期间改为人民公社,1982年后又陆续改称为乡。
镇,是指县和县级市以下的行政区划基层单位,与乡同级,都属于乡科级,镇和乡的区别在于,镇的区域面积大,人口规模多,经济发展较好,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并有一定的工业区域。县(县级市)政府驻地如果在一个镇,那么它被称为称为城关镇。
❼ 湖南永兴县各乡镇人口是多少
湖南永兴县各乡镇人口是7.1万人。其中1950年属太平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1961年设马田矿区公社,1980年划出马田镇,置马田乡,1988年并入马田镇。位于县境西南,距县城22公里,面积81平方公里,人口7.1万人。
镇政府驻新市场。京广铁路、107国道横贯镇境。辖老马田、荷叶塘、和平路3个居委会和马田、井岗、高仓、上桥、明星、江泉、忠和、塞下、石坳、和平、罗家、罗尾、红星、塘前、水源、杜家、邝家、丹平、枣子等20个村委会。工业产品有鼎锅、电池、皮革制品、尼龙纺织品。
区域人口
2017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70.93万人。全县常住人口54.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18万人,乡村人口25.06万人。城镇化率51.96%,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全县人口出生率12.8‰,死亡率4.4‰,人口自然增长率8.4‰。
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1%、41.8%和55.1%,分别拉动GDP增长0.3、3.4和4.5个百分点。
❽ 乡和镇有什么区别吗
1、大致来说镇规模大,人口多,非农业人口比率高、工商业发达。 现有标准:总人口在2万人以下、乡政府所在地非农人口在0.2万人以上,或总人口在2万人以上、乡政府所在地非农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则乡改为镇。
2、乡更接近于农村,多称乡村,大多是农村户口,意即是农民为主;镇多称城镇,大多是非农户口,就是说以市民为主。
3、在特殊情况下,非农业人口虽不足2000,如确有必要,也可设镇。如少数民族地区、小港口、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山区和小型工矿区、风景旅游、边境口岸等地。
(8)乡和镇人口多少扩展阅读: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机关,也是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执行者。就当前而言,我国城乡基层的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乡镇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和社会矛盾的集聚点,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已经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保证,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一直在路上。先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指出,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要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方向,强化服务功能,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有效提升乡镇政府服务水平。
而今《意见》则明确了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擘画出了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路线图”。
财政收入有限,用钱地方很多,再怎么“节流”,一些乡镇政府也是负债严重。为了治理这一“顽疾”,《意见》对改进乡镇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机制、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提出了明确要求。
提出要硬化乡镇预算约束,强化预算执行,规范经费支出,严格监督管理,严禁乡镇举债,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保持财政收支平衡。这有助于管好乡镇政府的“钱袋子”,有着极强的适用性。
千道理万道理,落实才是硬道理。比如,《意见》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保证正确方向”、“坚持改革创新,严格依法行政”、“坚持以人为本,回应民生诉求”、“坚持统筹兼顾,实施分类指导”原则,如果落不到实处,改革效果与民众“获得感”就将大打折扣。
推而广之,在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中,必须综合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区域特点,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因地制宜、稳妥有序推进。
❾ 乡和镇有什么区别
乡和镇都是同一级政府,但镇比乡规模大一些,有些镇党委书记可能还能成为县或区的党委常委,比乡党委书记要高半级(副处)。
乡和镇,都是归县领导的,同是行政正科级单位。相对而言,其区别在于:
一,在经济总量上,一般来说,镇比乡要高一些。因为镇上的工商企业要比乡里发达。
二,在人口数量上,一般来说,镇比乡要多一些。而且,常住镇上的为城镇人口,常住乡村的为农村人口。
三,在地理位置上,一般来说,镇的区位优势比乡要好一些,便于人员与经济的交往。
乡和镇的区别就是定位不同。乡以农业为主,镇则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和服务业这种二三产业。也因为这个原因,记得考会计的时候,老师讲税费这块,镇可以像城市一样收入土地税费,乡则不行。整体来讲,镇的产业结构全面,经济总量较大,功能较全。
同样,县和区的区别也是定位不同。一个相当于独立法人,一个相当于派出机构。功能不全,虽然区的经济、区位一般优于县。
谢谢各位的回答,明白了为什么各地在搞“撤乡设镇"的原因。
清水正好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因为20年前,我参与策划、筹备、落实完成了我所在乡的”乡改镇”工作。乡镇都是县级下属的基层政权组织。一般来说,乡以农业农村为主,镇以工商镇区为主。乡改镇,在经济总量、镇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总人口、非农人口占比、镇政府所在地非农人口占比,诸方面都有指标、标准。后几个标准,当年是20000以上、百分之三十以上、百分之十以上。我们就是因为最后一个指标,才决定政府所在地迁址的。
乡镇一般都是正科级建制,但人口、经济大镇,国家、省市级试点、重点镇,有可能是副县、正县级。正科级镇,也可能主要领导高配(县委常委、县人大政府政协副职),享受县级待遇。在城建投入、财税体制、土地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均优于乡。这也是各地纷纷撤乡建镇、并镇的原因和动力。
镇可以与乡合称为”乡镇”,如”乡镇企业”、”乡镇政府”、”乡镇卫生院”等等。也可以与城并称为”城镇”,如”城镇人口”、”小城镇建设”、”城镇就业率”、”城镇化”等等。一句话:”镇乃城之尾,镇乃乡之头”,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桥梁和纽带。
哦!戏言曰:全国最大、最有名的镇——景德镇,不在此例。呵呵!
一句话来说: 乡和镇是一样的,只是规模大小不一样。 两个词也经常合在一起使用:乡镇、各乡镇。
相同点: 都是县级以下的行政单位,都是乡科级(正科级)。乡镇管理各村。 不同点:很多人说镇的经济规模要比乡好,其实不一定! 经济发展和区域大小有关系,但不绝对 。举个简单例子,江苏的很多镇域经济要比西部地区的很多县域经济要强!有的乡人数少,但有企业或者景区,区域经济肯定要比没有企业或者没有景区的镇要好!
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开展过多次 “撤乡并镇” ,就是将几个乡合并成一个镇,或者乡合并到镇里,以便于扩大管理区域,方便整合各种资源,减少管理人员成本,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
乡和镇都是我国最基层一级政府。属于科级编制,其主官应为正科级,各别有高配的为付处级。乡以农业为主,农村人口占90%。镇具有小城镇规模,工商业比较发达,但也一定数量的农业人口。区别不大,综合实力镇强于乡。
乡和镇都是介于村和县之间的行政级别。
同一级别的行政区划。一般来说,镇比乡人口经济发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