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氏百家氏人口多少
⑴ 邝氏族谱多久了
邝氏族谱九百零一年了。邝氏由始祖三七公出生(一一零三)至2022年,历九百零一年。先祖数代,迁徙频繁。始祖三七公世居安徽庐江县延蔓村,于公元一一二九年迁居广东南海大镇乡。
⑵ 四川广安邻水的邝氏由来
由来:就必须先说一说古邝国,这一说首先见于古书《路史》和《姓苑》,近些年,在网上又有新的证据(附文C)支持这一说法,一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族谱,由族谱可以看出,李世民的祖母姓邝;一个是范仲淹的族谱,这个族谱非常详细,他的祖先有“妣邝氏,封夫人”的记载,根据族谱推算,这位“邝氏”的时间大约在晋朝。可见,在唐朝或者更早的时候就出现了邝姓。至少1129年(建炎三年,比1168年早了近40年)之前,邝姓就已经存在(《宋史》本纪第二十五)。
邝氏族谱
-
【广东广州】邝氏祠谱不分卷 清咸丰三年(1853)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 广州正行印刷厂铅印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广东斗门】邝氏族谱溯源图说一卷 邝耀云纂 抄本 广东斗门县斗门区小豪冲乡 13673【广东南海】邝氏族谱缯不分卷 (清)邝宇宽抄 清同治十年(1871)抄本 一册 美国
【广东】河源邝氏桃源公司族谱四卷 (清)邝乃理 邝其峻纂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广州藏珍阁刻本 四 册 广东中山图 13675 邝氏宗谱不分卷 (清)邝燮理等重修 清道光十八年(1838)活字本 一册 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13676 长邑邝氏族谱不分卷 (清)邝大澜 邝基兴编纂 清宣统二年(1910)宣城堂活字本 十八册 北图(残破) 邝 ①路史:古邝国后有邝氏。 ②姓苑:广东南海县多此姓。 ③奇姓通:一统志,邝野,字孟质,永乐进士。姓氏由来:路史:古邝国之后有邝氏。姓苑载:广东南海多此姓。明有进士邝文、邝曰广、邝约、邝□等人。邝氏亦有不少移居海外发展。邝氏楹联:“海雪堂遗臣死节、土木堡兵部殉忠”,此联表彰明朝儒士两人爱国不屈之忠节。
郡望堂号:庐江郡姓氏家谱:邝氏三修族谱
历史名人:邝文, 邝曰广, 邝约, 邝露 +++++++++
族史 开平市单水口有间雷方邝三姓祖祠,门口楹联书“源同一脉,衍以三宗”,明确地阐明雷方邝三姓,原是同一祖宗,后来分支成为三姓。雷方邝三姓同是炎帝的后裔。从炎帝至今,约五千五百多年。炎帝生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南郊的姜水,故姓姜,名魁隗(音葵),又称神农氏。死后葬于宝鸡市南郊的常平山,即今炎陵。炎帝原姓姜,因子孙居于雷泽(今山西永济县之南),故姓雷。炎帝之九世孙(八世孙榆罔之子),曰雷公,因有战功,受封于方山(今河南省禹州市之西),以地为氏,由雷改为姓方,为方氏的始祖。距今约五千三百多年多,历一百七十多代。至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有方氏第148世祖方谆,字愈平,因长女淑丽被册为皇妃,愈平公受封宣城侯,食采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御赐姓邝。愈平因而由姓方改为姓邝,本应为邝氏之始祖,但愈平公念其本,尊其父三七公为邝氏始祖,愈平公自己则为邝氏二世祖。流传至今,子孙己达三十多代,人口三百多万人。
1. 始祖 方以平三七公讳奋,字祯;生于1103年北宋徽宗祟宁二年 – 终于1166年南宋乾道二年,享寿六十四岁。世居安徽庐洲(今安徽合肥市)庐江
2. 邝愈平 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时任临安京城大尹;长女淑丽受册皇妃,愈平因此封宣城侯,食邑安徽宣城,御赐姓邝。
3. 讳諴 字一声,愈平次子。生于1155年,终于1246年。享寿九十二岁。
4. 公昭 讳奎,字公昭;一声公长子。生于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1196)十月初九,终于元世祖(忽必烈)二十三年(1286)十一月十一,享寿九十一岁。公昭公出生于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二十一岁随父南迁,居于河源。三十岁(1225)水又随父由河源移居古冈(今新会城)。于1250年(五十四岁)由新会迁开平县(宋时属信安县)。居单水口泮村乡坑口村。
广东潮山 邝
湖南临武邝家村源流:远祖宣(姓黄),东汉河阳侯,家南白水。娶粱候邓禹孙女。云孙(八代以下的孙)曰贤,字四明。唐神龙间拜右相,以功封(左边一个军,右边一个右耳旁,不知道怎么读)国公。居汴粱邓州白水村,生子二,长曰旦,次曰丞。原姓黄,因败关灭族。易姓潜名(传说初在黄外加广,为广姓),旦添曰于左为旷,居河南陈留村:丞添邑于右为邝,徙居吉州(江西)。丞佑唐,开元举进士,选驸马,封安平侯,以言诤,天宝乙未谪吉州长吏。安禄山兵动,调安城参军团练使,遂居敖城,生子纞(?),传十于世,生幼父,迁湖广临武寿塘而家焉,幼父即吾族始祖。
……自十一世以下,子孙甚繁,名着三忠,存迹九女,如安富之苍州,东山峡珠村,彭方卢陵之敖城、社背、故江,永新之辛田,上乡,吉水中村,永丰上市,秦和下村,远则江省之有进贤。湖广之有临武、宜章。衡山、攸县,广东之有南海,连州,大宁,派为递迁,代有闻人……
后谷旷氏宋德祐丙子
纂修旧谱序
予泰和江乡诸大世家,多经兵火之馀,族属分散,使一世至再世三世相见如涂人。由者谱碟之不穆,本源之莫辨,间其能藏其先世旧谱,又藐然视为虚车,略不经意以续休美,使上无所统,下无所承,是固未得为贤子孙也。兹旷君绍祖,辑其家谱,既成帙,将筹诸梓属序于余。
余按旷氏之系,出自高辛氏后关伯苗裔。迨汉光武时,有祖曰宣(姓黄),居河东,以治水奏绩,拜侯,因留籍于南阳。衍至唐神龙间,一世祖曰贤,纪功封郓国公。后因边关失守,上命灭族。贤令子侄易姓改名,窜逃于外。幸次子丞,系开元初举进士第二,选驸马,封安平侯,以公主故未罹厥难。至天宝间,因诤事谪吉州长史,故吉之有旷始于长史公也。由长史公而八世孙曰有容,建隆元年移家高州,有卜居诗。云自宋季之变,昆第子姓散漫诸外,而容五世孙孟宇暨子中秀徙居后谷。中秀公而下,世居后谷,咸以诗文显其族,而云亭诸大名宗,曾不一二屈指焉。
绍祖君既登公车,尝以世系置念。今观其谱,贤宦必书,坟墓姻娅必书,功勋义烈必书。且其先,或以科第发身,或以功名勅封,或以子爵袭赠,簪缨圭组,前后相望,溯其源而演其派,审其是而正其非,尊卑有定,疏戚有辨,秩然不相紊,君之用心可谓至矣。矧君之族,曾经兵铁,而斯谱之旧类掇拾于灰烬之馀,至今世系炳然,曾无确失,俾后之若子若孙,兴起尊祖敬宗之念者,实君始之也.语曰:一人倡之,百人和之。旷氏之后必有兴者,斯谱之作,固百世之信贷矣,岂虚车云乎哉?吾与君通家社游也,因其请而为之序,且以诗弁其首。云: 旷氏家声振汉唐,九天星斗焕文章。权兵百万降边圉,柱国无双协帝王。应有勋名扶社稷,更倾忠义佐朝纲。绵绵谱牒传今古,一字千金御墨香。
大宋德祐二年丙子冬望后
少保右丞相兼枢密院事 文天祥 拜撰
⑶ 邝氏的由来
邝(Kuàng 邝)姓源出有三:
1、出自古邝国之后人,以国名为氏。据《路史》载:“古邝国后有邝氏。”古代邝国的后人,有以国名为姓,称为邝氏。
2、出自方姓,为南宗方谆之后,御赐改为邝氏。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有方氏第148世祖方谆,字愈平,因长女方淑丽被册为皇妃,方愈平受封宣城侯,食采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御赐姓邝。愈平因而由姓方改为姓邝,本应为邝氏之始祖,但愈平念其本,尊其父三七公为邝氏始祖,愈平公自己则为邝氏二世祖。
3、“邝氏”之先,始自黄姓.听长辈说“邝”乃姓黄在广东与湖南的郴州一带躲起来了姓邝的祖先黄氏在当时的朝代可能是放了“株连九族”罪就着家卷南下,逃到了史称“南莽”的广东与郴州.而南莽历来朝廷不管.于是“黄氏”就在这带扎营. “黄氏”为了隐姓埋名.在者“黄氏”不让自己的后人忘记自己的祖先姓“黄”,再者黄氏所在之地是广东与郴州,顾而黄氏就改姓为邝. 还有一说“黄广邝乃一家”。
⑷ 邝姓的来源和历史是什么
邝姓的来源和历史:
1、出自古旷国之后人
以国名为氏。罗泌《路史》卷三○《国名纪·杂国上》:“旷,邝是字书邝,古国,有邝氏,音荒,又有荒氏,见姓苑邝庐江,人于姓编临淮。”《姓苑》:“邝氏,广东南海、高要多此族。”《姓解》:“邝,音荒”。古旷国,在今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一带,古称旷林,居人因以为氏。
2、出自黄姓
湖南邝氏起源出自黄姓,旦改旷姓,丞改邝姓。丞添邑于右为邝,徙居吉州(江西)。远祖宣(姓黄),东汉河阳侯,家南白水。娶粱侯邓禹孙女。云孙(八代以下的孙)曰贤,字四明。唐神龙间拜右相,以功封郓国公。居汴粱邓州白水村,生子二,长曰旦,次曰丞。原姓黄,因败关灭族。易姓潜名,旦添曰于左为旷,居河南陈留村:丞添邑于右为邝,徙居吉州(江西)。
3、出自方姓
出自方姓,为南宋方谆之后,御赐改为邝氏。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有方氏第148世祖方谆,字愈平,因长女方淑丽被册为皇妃,方愈平受封宣城侯,食采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御赐姓邝。愈平因而由姓方改为姓邝,本应为邝氏之始祖,但愈平念其本,尊其父三七公为邝氏始祖,愈平公自己则为邝氏二世祖。
4、出自广成子之裔,邝氏先世,是广成子之裔。
5、邝氏族人在梁山生活11年之后,邝世才深感此地非创业繁衍之所,乃携家带口于雍正六年(1728年)远徙陕西省兴安府汉阴厅东路蒲溪铺。世才公“见此地高山四围,江河南绕;月河以南,豁然平敞,数百里源泉灌注,陂地相属。
⑸ 你对邝字中有黄的由来的说法,是胡说八道,请你更正!
邝
[编辑本段]一、姓氏源流
邝(Kuàng 邝)姓源出有三:
1、出自古邝国之后人,以国名为氏。据《路史》载:“古邝国后有邝氏。”古代邝国的后人,有以国名为姓,称为邝氏。
2、出自方姓,为南宗方谆之后,御赐改为邝氏。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有方氏第148世祖方谆,字愈平,因长女方淑丽被册为皇妃,方愈平受封宣城侯,食采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御赐姓邝。愈平因而由姓方改为姓邝,本应为邝氏之始祖,但愈平念其本,尊其父三七公为邝氏始祖,愈平公自己则为邝氏二世祖。
3、“邝氏”之先,始自黄姓.听长辈说“邝”乃姓黄在广东与湖南的郴州一带躲起来了姓邝的祖先黄氏在当时的朝代可能是犯了“株连九族”罪就着家卷南下,逃到了史称“南莽”的广东与郴州.而南莽历来朝廷不管.于是“黄氏”就在这带扎营. “黄氏”为了隐姓埋名.在者“黄氏”不让自己的后人忘记自己的祖先姓“黄”,再者黄氏所在之地是广东与郴州,顾而黄氏就改姓为邝. 还有一说“黄广邝乃一家”。
[编辑本段]二、迁徙分布
邝氏之先,始自方姓。据《姓苑》载:“广东南海多此姓。”江南方氏支系七世祖方廷英,生三子,长子以平,讳询,号三七,改取邝姓。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邝询在宋朝廷任内侍(传达皇命的小官吏)。三月,发生“苗刘之变”,邝询忖思朝政动乱不安,于1129年4月全家南迁广东南海县大镇乡尚书朗里,构庐建业,教子成名。邝询也就是广东邝氏始祖,南海县大镇乡也就是广东邝姓发祥地。以平,生四子曰谚、让、诚、谆。邝谆生三子,长子一元、次子一声、三子一俊。邝谆1142年登进士,1146年登科,1152年膺任临安京城大尹(汉代都城行政长官称尹),1168年,诰封光禄大夫(官名,主要掌管皇室的膳食),太子太保(辅助皇太子的官),宣城侯爵。何、冯夫人荣膺正一品夫人之封。谆官居临安60年之久。1217年,元兵攻宋,邝谆上疏缓金伐元,次年被贬辞朝,带领全家南迁广东惠州河源县,1219年愤闷而死。邝谆逝世后,兄弟三人,秉承遗嘱,遵从父命,分居各处。邝一元公以世臣之子,留居河源,长守父墓。邝一声迁新会县古冈(历史上曾置冈州,州治今新会城,故会城又名冈城,新会又名冈州,古冈山在新会城附近,“古冈独松真茂盛”,是新会县八景之一),为新会、开平、台山三县邝氏之祖。邝一俊公返居南海县大镇乡。三世祖邝一声生于1155年10月2日,终于1246年7月8日。26岁登第进士,点为朝奉大夫,刑部主政,历任刑部主事、国子监祭酒、尚宝司署、钦差提督、刑部尚书,诰封太子太保、朝奉大夫等,前后达三十余年。邝谆逝世后,邝一声于1225年由河源迁新会古冈,后又迁古博里潘村甲。木房(现属开平市辖)。邝一声生二子。长子讳奎,字公昭,是开平潘村邝氏之祖。次子讳兴,字公表,生于1197年9月9日,终于1269年3月。邝公表公于宋理宗淳佑年间(1241-1252年间),由潘村迁到新宁县冲云堡忠心村(现属台山市三八镇冲云管理区忠心村)。四世祖邝公表是台山市邝氏始祖,忠心村是台山邝氏发祥地。邝氏子孙繁衍昌盛,枝繁叶茂。自四世祖邝公表至今约800年间,由第四世繁衍至33-34世,在台山有13835人,分居在全市12镇的154条自然村。(余略)邝氏流传至今,子孙己达三十多代,人口三百多万人。
⑹ 百家姓邝氏排第几名呢
我们村就有三千多姓邝的
⑺ 在中国邝氏大约有多少人
邝氏流传至今,子孙己达三十多代,人口三百多万人。
祥请请看
http://..com/question/2200698.html?si=1